失译人名附后汉录
如来所以广为四部各各说第一者。乃为将来末世遗法之中。或有四姓外学梵志。及四部弟子。共相是非。自称为尊。余人为卑。如是之辈不可称计。故豫防于未然。故开自足之路耳。今称拘邻为第一者。以其释种豪族。王简遣侍从劳苦功报。应叙是第一。又复初化受法。无能先者。亦是第一。善能劝导将养圣众。先受善来之称。复是第一。人中所归仰。遮加越为最。光明之中日为最。星宿中月为最。万川中海为最。四天王中提头赖为最。三十三天中释提桓为最。欲界六天中波旬以为最。色界十八天净居以为最。九十六部僧释僧以为最。九十六种道佛道为上最。拘邻比丘等五人中为最。以是言之。拘邻为第一。
优陀夷比丘劝导以为最。比丘皆劝导所以称最者。佛将还度本国。先遣现神变。与王相酬酢。一一解释。人所度不可计。故称劝导最也。摩诃昙比丘。利根捷疾。余比丘皆漏尽成神通。此比丘漏未尽以成神通。故称第一。
凡乘虚者皆以神足。此比丘能行空如履地。是善肘比丘之所能也。故称第一也。
目连神足默往异刹。婆破比丘神足陵虚。声振遐迩。能摄伏外道。故称第一。
牛脚比丘者。以二事不得居世间。何者。此比丘脚似牛甲。食饱则呞。以是二事不得居世。若外道梵志见其呞者。谓沙门食无时节。生诽谤心。是以佛遣上天。在善法讲堂坐禅定意。善觉比丘常为众僧。使至天上。佛涅槃后。迦叶鸣揵椎。大集众僧。命阿那律。遍观世界谁不来者。阿那律即观世界尽来。唯有桥洹比丘今在天上。即遣善觉命召使来。善觉到三十三天。见在善法讲堂入灭尽定。弹指觉之曰。世尊涅槃已十四日。迦叶集众。遣我相命。可下世间至众集所。桥洹答曰。世间已空。我去何为。不忍还世。欲取涅槃。即以衣钵付于善觉。还归众僧。便取涅槃。以是因缘。善处天上。故称第一。
善胜比丘者。本是贵族之子。初生之时。有自然金屣著足而生。父母珍之。为起三时殿。妓女娱乐不去左右。时妇睡眠。睹其白齿。身形虽妙但是骨耳。具观恶露森然毛竖。顾视宫宅犹似冢墓。惊走出户。二神迎接。问二神曰。今者委厄谁能为救。二神答曰。唯有世尊善能救厄。曰今为所在。答曰。近在祇洹。可从启请。寻光至佛头面礼足。佛因本心为演妙法。即时心开漏尽结解。以是因缘。善胜比丘恶露观第一。
优留毗迦叶所以称第一者。乃宿世以来弟兄三人。常有千弟子相随。今遇释迦文佛世。佛以十八变度迦叶千人。佛众得成。四事供养犹此而兴。以是言之。优留毗迦叶。能将护圣众供养第一也。
江迦叶所以称第一者。佛为说法。一心听受。精谊入神。诸结消尽。德实内充。乃彻骨髓。故脂髓外流。状似汗出。以是言之。心意寂然能降诸结。故称第一。
马师比丘者。从佛受学。方经七日。便备威仪。将入毗舍离乞食。于城门外遇优波坻舍。遥见马师威仪庠序法服整齐。中心欣悦。问曰。君是何等人。曰吾是沙门。曰君为自知为有师宗耶。曰有师。师名为谁。云何说法。答曰。吾师名释迦文。天中之天三界极尊。其所教诲以空无为主。息心达本。故号沙门。优波坻舍闻此妙语。即达道迹。坻舍同学本有要誓。先得甘露者。当相告示。即辞马师至拘律陀所。拘律陀见来颜色异常。疑获甘露。寻问得甘露那。曰得也。甘露云何。甘露者达诸法空无也。拘律寻思复得道迹。马师所以威仪第一者。以宿五百世为猕猴。今得为人性犹躁扰。出家七日即改本辙。学虽初浅善宣尊教。使前睹者悦颜达教。以威仪感悟故称第一。身子所以称智慧第一者。世尊又云。欲知身子智慧多少者。以须弥为砚子。四大海水为书水。以四天下竹木为笔。满中人为书师。欲写身子智慧者。犹尚不能尽。况凡夫五通而能测量耶。故称智慧为第一。
目连所以称神足第一者。世尊亦说有证。昔日三灾流行。人民大饥。目连心念。此地下故有曩日地肥在中。今人民大饥。意欲反此地取下地肥以供民命。念已白佛。今欲以四神足。反地取下地肥以济民命。不审可尔以不。佛言。止止。目连。汝神足虽能反此无难。那中众生。可以一手执虫一手反地。佛言。不可。所以然者。后世比丘多无神足。设后有饥时。国王臣民命沙门反地。若不能者。谓非沙门。以是神足证故称目连为第一。
二十亿耳比丘。所以称苦行第一者。昔占波国有大长者。生一子。端正姝妙。足下生毛长四寸。未曾蹑地。所以足下生毛者。昔迦叶佛时。为大长者。财宝无极。为众僧起精舍讲堂讫。以白[疊*毛]布地。令众僧蹈上。由是因缘故。得足下生毛。所以字二十亿耳者。生时自然耳中生宝珠。价直二十亿。即以为称。时瓶沙王闻其奇异。欲与相见。故命令来。计道里十五日行乘车而来。将欲下车。辄布[疊*毛]在地。然后行上。既到王所。王命令坐。劳问讫。闻能弹琴。即命使弹之。相娱乐讫。共至佛所。时佛与大众广说妙法。见佛欢喜头面礼足。佛命令坐。闻法欣悦即求出家。佛然其出家之志。即为沙门。勇猛精进经行不懈。肌肉细软足下伤破。经行之处血流成泥。积行遂久漏犹未除。疲懈心生欲还白衣。我家钱财自恣。广为福德且免三恶。佛知其念。忽然于前从地踊出。问比丘曰。汝本弹琴时。急缓众弦得成妙曲不。答曰。不成。若众弦尽缓复得成不。答曰。不成。若不缓不急弦柱相应得成妙音不。答曰。得成。佛言。行亦如是。不急不缓处其中适。和调得所。乃可成道耳。思惟佛语。心豁开解。便成罗汉。以是因缘故称苦行第一也。
阿那律所以称天眼第一者。时佛为大会说法。阿那律在坐上睡眠。佛见其眠谓曰。今如来说法。汝何以眠耶。夫眠者心意闭塞与死何异。那律惭愧克心自誓。从今以后不敢复眠。不眠遂久眼便失明。所以然者。凡有六食。眼有二食。一视色。二睡眠。五情亦各有二食。得食者六根乃全。以眼失眠食故丧眼根。佛命耆域治之。曰不眠不可治。已失肉眼无所复睹。五百弟子各弃驰散。倩人贯针。扪摸补衣。线尽重贯。无人可倩。左右唱曰。谁欲求福者与我贯针。世尊忽然。到前取来。吾与汝贯。问曰。是谁。曰我是佛也。佛已福足。复欲求福耶。曰福德可厌耶。那律思惟。佛尚求福。况于凡人耶。心中感结。驰向佛视。以至心故忽得天眼。以得天眼。复重思惟便得罗汉。凡罗汉皆有三眼。肉眼天眼慧眼。那律正有二眼。慧眼天眼也。三眼视者乱肉天争功。精粗杂观故曰乱也。那律专用天眼。观大千世界。精粗悉睹。别形质中。有识无识。皆悉别知。天人所见。有净不净。极净观者。见世界中诸有形类。有识无识。见皆动摇。疑谓是虫而非虫也。不净观者。见饭粒动皆谓是虫。优劣之殊有自来矣。以是言之。天眼第一。
离越比丘坐禅入定。所以称第一者。昔波斯匿王。请令坐禅在一树下。时王请入宫食。经历六年不他周旋。正欲移在他树。树神不听。以何为验。将欲移时。树神便散华供养。以是为验。知其不听。何以知其意无他念。时拘絺罗来至离越所曰。何不坐好树下。坐此枯树为。答曰。名仁四辩第一。能分别法义及以应辞。不审分别枯树。是何辩中耶。自我坐此已向六年。不别生枯。仁者方至而便分别耶。王请入宫日日供养。使诸夫人各自当直。六年以满布施发遣。当达嚫时不识主人字。王曰。六年受请不识人名。何定乃尔。答曰。我树下坐。尚不知树枯生。况识人字耶。供养禅福其德至淳。随王所愿可至涅槃。福田之良也。故称乐禅第一也。
他罗婆摩比丘。劝率施立斋讲者。佛委僧事。分部所宜。契经契经一处。毗尼毗尼一处。大法大法一处。坐禅坐禅一处。高座高座一处。乞食乞食一处。教化教化一处。随事部分各使相从。若有檀越来请者。以次差遣不问高下。若有私请者。不听在此例。时檀越请尽。六群比丘。次值贫家怀恨而还。向佛怨言。摩罗见欺。自受好处。见遣贫家。岂是平等耶。佛命摩罗。卿实尔耶。答曰。不也。于时无食。日欲差中。便和牛屎饮以当斋。闻六群语。无以自明。即于佛前吐此粪浆。六群惭愧。二人感结漏尽。二人还为白衣。二人面孔出沸血。命终堕阿鼻也。斋讲者。斋集部众综习所宜。善能劝成故。称第一也。
小陀罗婆者。主立房室。兴招提僧。共成其功。不复别称也。
赖吒婆罗比丘。所以称豪贵者。是王者种。为人聪明博达。少好追学。闻佛出世开化愚蒙。即诣祇洹精舍。听采法言。闻教入神。思欲出家。归白父母。父母不听。心自惟曰。一切众生尽是父母。岂独二人是耶。念已便至佛所。求为沙门。佛问。父母听不。曰不听也。兄为国王。复白王求为道。王亦不听。心中思惟。要作方便出家为道。父母正有一子。不欲离目前斯须之间。索一独榻坐父母前。不饮不食经六日。父母惶怖。惧杀其子。若杀此儿者。用此死儿为。听当放之为道。与儿要曰。今放汝为道。当数还归。父母已许。便至佛所。问曰。听汝耶。曰已听。佛便命曰。善来比丘。手摩其头须发自落。如剃须发七日者。袈裟著身便成沙门。为说四谛便成罗汉。以本要故。寻还归家。著衣持钵在门而立。时婢淘米。将欲弃泔。舒钵索饮。婢举头视知是大家。便入白曰郎君在外。父母欣悦。审是儿者。放汝为良人。即出迎入为设肴膳。曰日时已过。法不应食。父母曰。今日已尔。明日早来。即还所止。还去之后父母约敕诸妇。儿明当来。汝等好自庄严。汝容服饰各尽妙技。能使我儿还为白衣者。于汝大佳。复敕藏吏出诸珍宝。金银七宝各各别聚。冀儿意动还染于俗。明日食时执钵而还。就座而坐讫。诸妇婇女各设姿态。或散华香。或拂衣捻草。婆罗曰。诸妹何足烦劳耶。诸妇念曰。持我等作妹者将无还理。语父母曰。用此宝物为。此但误人耳。由是致灾祸。何不弃之于山泽耶。父母谏曰。道德在心何必出家。质多长者。亦在家得道。曰未闻在家得漏尽者。质多所得。由有一生分在。何足为贵耶。虽复豪珍美玉弃之若遣。故称出家第一也。
迦旃延所以称善分别义者。将欲撰法。心中惟曰。人间愦闹精思不专。故隐地中七日。撰集大法。已讫呈佛。称曰。善哉。圣所印可。以为一藏。此义微妙。降伏外道故称第一。
又复称第一者。世尊至释翅国。坐一树下执一杖。释种咸来观佛。往弃我女相好胜前。今意复云何。答曰。意者不著世间不染于俗。梵志曰。善哉。受解还去。后诸比丘不解此语。问迦旃延。佛称仁者。辩才折理。解义第一。世尊所答。梵志不染不著者。其义云何。时迦旃延即为解说。比丘当知。眼缘色起痛。缘痛起想。缘想来往。生识分别起染著心。于此染著永已舍离。诸比丘闻说此语。意犹快然。迦旃延观诸比丘意不了。即引喻曰。有人于此。欲求牢固之物。反舍根本而取枝叶。为得牢固不。曰不得也君等亦如是。佛近住此。而反见问。岂非舍本取其末耶。诸比丘即往问佛。称迦旃延所解。如是不审理应尔不。佛答曰。如迦旃延所说。等无有异。以是因缘复称第一。君头波叹所以称行筹第一者。凡筹者记录人数知为诚实以不。答诚实。受筹则得其福。虚妄受者罪积弥大。汉言曰筹。天竺为舍罗。舍罗者亦名坏尽。福则罪尽。罪则福尽也。何以知其然耶。昔阿难邠坻女。外适尼揵国。问佛可尔不。佛言。宜知是时。往必有益。女既到遥请世尊。佛知其意即默然受请。敕阿难曰。明当受释摩男请。鸣揵集众行神通。舍罗时上座。君头未得神通。闻行筹请自鄙未得神通。顾惟形影在众座首。由老野狐在紫金山。进退惟虑。正欲受筹不在通例。正欲不受居为上座。八岁沙弥尚得神通。积年之功而无所获。计惟如此。何用存为。感结受筹。还授之间霍然漏尽。若以虚妄受筹者。人身有九十万毛孔。以此为数。不得受如此之数人身也。若以精诚受者。即可得漏尽之证。以此上座可为明证。所以复为上座者。以善能说法适可众人。众所推举故为上座。以是因缘故。称上座受筹第一。
所以称宾头卢能降伏外道者。毗舍离城中。有质多长者。每患六师贡高自大言。瞿昙沙门。自称为尊。当与其捔技。若彼现一我当现二。如是转倍至三十二。时长者普请内外僧供养讫。立大幢高四丈九尺。置栴檀钵于上。唱言。其能引手取此钵者。便得第一。时宾头卢心自念曰。今当现神足令六师等默然降伏。又念曰。世尊常诫诸弟子。不得现神足。若今不现者。惧彼永以得罪。若现者惧违尊教。俯仰不已。便现神足。伸手取此旃檀钵。升在虚空。绕城七匝。还在座上。谓诸梵志曰。卿等复现其二也。六师默然。时大鬼将军名曰半师。谓六师曰。促现其二。时六师徒众莫知所凑。以是言之。知宾头卢降伏外道最为第一也。所以称谶比丘瞻病为第一者。时祇陀精舍有一比丘。病疾困笃。久寝床褥。脊下虫出。呻号终日。佛与诸比丘按行房舍。见此比丘困笃如是。问曰。有人瞻视汝不。曰无也。又问曰汝先时颇瞻视他病不。答曰。不也。佛言。汝不视他病。云何欲望人看也。于是如来襞僧伽梨。自手摩扪。为其湔浣。时天帝释亦来佐助。世尊瞻视病人。于是病比丘蒙世尊恩。即得除愈。佛告诸比丘。自今已后。若有病者。当相瞻视。时世尊顾谓诸比丘。谁能常瞻视病者。唯有谶比丘耳。谶比丘常以五事瞻视病者。云何为五。分别良药。亦不懈怠先起后。卧。恒喜言谈少于睡眠。以法供养不贪饮食。堪任与病人说法。是谓谶比丘以此五法瞻视病人。未曾有不差者。所以者何。此比丘乃前世时。曾五百世为医善解方药。听声察色知病根源。兼以四事瞻养病者。以是因缘。称谶比丘瞻病第一也。所以称朋耆奢比丘能造偈颂者。此比丘前为长者子时。为人天才聪朗触物赞颂。时出行游。遇一技家女。形容端正世之希有。睹之情欣便欲纳之。归白父母。启以前见。愿父母为我娉索不。父母不悦。卿族姓子。如何改趣毁先人风。其子意猛。复重启曰。若不为我纳者。不能存世。父母见子言。重不忍呵制。便言。随汝非我所知。即自遣人与女家相闻。女家是技种唯技为先。便答来使曰。不贪君财。唯能众技兼备者。便持相与。朋耆闻之。即诣技工学于诸技。不经数旬众技兼备。复重遣信。所学已备便可相惠。主人答曰。若伎备者当诣王试。时在正节。王集众技普试艺术。若最胜者赐金千两。王亦闻此女妙。欲纳之宫里。试之技法缘幢为最。竖幢高四丈九尺。下置刀剑。刃皆上向。间趣容足。时朋耆缘幢于上空旋七匝便下投之空地。王惧失女。诈佯不视。人皆言妙。王言。不见。若审妙者更复为之。朋耆念曰。若不顺王教者。必失此女。规一果情。朋耆冒死复缘既至幢头。顾视女面。心自惟曰。何坐此人乃至斯困。心惧形栗恐不自全。女人虚妄何用此为。佛知此人。必可济度。若不救者当堕三涂。告目连曰。汝以神足救彼危厄。目连奉教即往现变。于虚空中结加趺坐。复于幢下现七宝阶。余人不见朋耆独睹。徐于梯间七匝而下。神力所接内安外危。王与众人甚为奇异。王手自牵女以付朋耆。朋耆曰。不用此虚诈之物。诳惑世人迷误清直。亡国破家莫不由之。即寻目连往诣世尊。世尊告曰。善来比丘。便成沙门。为说四谛。即得应真。喜情发中而形于言。便作颂偈。赞于世尊。
清净十五日五百比丘集
已断诸结使仙人不受习
犹如转轮王群臣普围绕
四海及与地所典无有表
降伏人如是导师无有上
将护诸声闻三明坏结性
一切世尊子无有尘垢秽
已破爱欲网今礼星中月
以是因缘。称朋耆奢能造偈颂赞如来德为最第一。
所以称拘絺罗为四辩第一者。凡声闻四辩不必具足。或有法辩而无义辩。或有义辩而无法辩。或有应辩而无辞辩。或有辞辩而无应辩。拘絺罗尽具此四辩。舍利弗迦旃延亦有四辩。所以不称为最者。身子自以智慧为主。迦旃延自以撰集为主。故各不称四辩耳。虽复四辩亦不及拘絺罗。拘絺罗但辩一句之义。七日不尽况复四辩。岂可计量乎。以此事故为四辩第一。
所以称难提比丘乞食第一者。余比丘虽复乞食。或不具戒。或有贪心。或左右顾视。心不专一。或避寒暑。然此比丘当乞食时。都无此事。乞食既精。施者福多。今故引喻。以况大小。有人问射法。一人射百步玄毛。一人射地尘出。何者为难。答曰。玄毛为难。虽射而不著地。此不足言也。若施乞食。若施众僧。何者为大施真阿练。喻中玄毛施不得真。喻其射空。其事虽难有得有失。箭著地者。喻施众僧。射毛虽精有失者多。射地虽易未曾失地。福田地厚故无增减。阿练精粗故有得失。难提得精故称第一也。
所以称施罗一坐一食者。此谓头陀一行也。夫阿练法。或乞食。或坐树下。或闲居独处。今此一坐一食者。从早起至日中。若檀越施食。不问多少。其于一处坐食而已。若食未饱坐未移者。可得更食。若已起者不得复食。常一处食而不舍离。故称施罗为第一。所以言金毗罗比丘者。常行七家乞食。不得过七。所以然者。立誓限七故也。乞食时欲福度众生。专心念道无有贪想。若得好恶不以增减。随次乞食不择贫富。若一家二家得食时。更有布施者。足则止。不足便受。若至七家不得食者。便还所止思惟行道。不念明日当至某家不至某家。都无分别之想。故名七家沙门也。还则静坐敛心在道。故称金毗罗于七家乞食为第一也。
坚牢比丘者。以常居山泽闲静之处为行。难提比丘。常以乞食耐辱为行。金毗罗比丘。以七家乞食为行。施罗以一处食为行。十二头陀各居一行。浮弥比丘者。守持三衣不离食息。或曰。造三衣者。以三转法轮故。或云为三世。或云为三时故。故设三衣。冬则著重者。夏则著轻者。春秋著中者。为是三时故。便具三衣。重者五条。中者为七条。薄者十五条。若大寒时。重著三衣可以障之。或曰。亦为蚊虻蟆子故设三衣。以是缘故常持不忘。故云第一。所以称婆差比丘者。本在家时常以家为患。出家求道常在露坐。若入房室常苦气闭。如似掩口。是以常求露坐思惟行道。然后身体调和气息通畅。行道无阂。以是因缘。称婆差露坐第一。
所以称狐疑离越常处树下者。在凡夫地。欲求禅定。处在树下。依倚计意。以除缚结。余比丘亦在树下坐禅。所以不称者。以其不能一闻而自专思。此比丘一闻佛教。即能履行专意不舍。六年尽结。前离越者。乐游禅定。行止不异。乐习事殊故各称第一。
所以称陀多索比丘乐空者。此比丘入屋解内空。出屋解外空。内空喻识。外空喻身。入屋达识空。出屋解身空。已了内外空。诸法亦如是。此比丘闻说空教戢在心怀。入屋见空即达身识。余比丘者。结尽然后达空。空心难获。贵其先得故称第一。
所以称尼婆比丘五纳为上者。此比丘观身秽漏三十六物。无可贪贵。厌贱此身故。以贱物自障。或说曰。夫衣有可亲近者不可亲近者。何者可亲近。著恶衣令人羞惭自愧。是可亲近。著好衣令人自大奇雅。是不可亲近。弊衣助行。是以著五纳。此比丘善能内外相况故称第一。
所以称优多罗比丘常乐冢间者。此比丘阿难弟子也。先师得道心自念曰。此身流转无处不更。在天上时服御自然。今以舍弃。若在人中为转轮王。七宝导从。亦复过去。或在畜生恒食草棘。此亦过去若在饿鬼融铜为食。或在地狱。刀剑为对。诸此罪形。皆以过去。今得人身。齐此分毕。古今所贵。皆是弃物幻危之形。无一可贪。俱当弃捐。便止冢间。复念曰。正欲在树下山泽。皆生民所贪。唯有冢间人所不乐。是以居之。冢间所乐唯有鬼耳。兼有狐狼乌鸱之属。今当入慈三昧以济彼类。以是故复居冢间。以是因缘常乐冢间不处人中。故称第一。
所以称卢醯寗比丘恒坐草蓐第一者。此比丘常坐草蓐除去爱心云何除爱。虽复金床玉机。都无爱著。或复说曰。若有人施妙座者。亦如施草座无异。爱心既尽诸结亦尽。便手执草向草作礼。有人问曰。何以向草作礼。答曰。我因此草荣饰心尽。得道由之即是我师。故向作礼耳。五百猕猴得生天上。亦以天文陀罗花散于故尸。由尸生天。故来散华。夫贵者必以贱为本。以是因缘称坐草蓐为第一。
所以称优钳摩比丘不与人语视地而行第一者。此比丘常患口过。将欲改之。自思惟曰。正坐此口。生天人中三涂。地狱啾吟唤呼。因备五道更苦无量。我今当如慕魄太子结誓不言。四过三殃何由而生。既便不言端视而行。佛奇其能。尔每向诸比丘称美其德。语阿难曰。如此比丘。宜存识录。以率来薄。以是因缘称之第一。
所以称一心比丘三昧第一者。此比丘昔曾习定。研粗至。精今定功既立。行若游尘。坐而忘想。忘想理足。其喻如何。犹如有人食百味食。意以饱满更无食想。虽复行步进止盖感。而后应白而后动耳。依定立字。故曰坐起行步入三昧第一也。
所以称昙摩留支好远游第一者。其事有由。佛在世时有一长者。字昙摩留支。来至佛所。礼讫问讯佛言。昙摩留支别来大久。乃能相见。有人问佛。不审。何以言别来大久。世尊答曰。汝欲知之耶。答曰。欲知。佛言。我昔阿僧祇劫时。世有一佛。名曰定光。我时为梵志。字曰超述。时定光佛方欲入城。我即中路相逢。见佛光相晖布。即叹曰。世尊光相明逾日月。世尊德者乃隆二仪。世尊心者仁过慈母。顾惟形影无以供之。今正是时。福田良美可以殖根。见地少泥恐污佛足。即解发布泥上。令佛蹈而过。佛即记曰。汝勇猛乃尔。却后阿僧祇劫。汝当作佛字释迦文。时边亦有一梵志。却起恚心曰。此人与畜生无异。乃蹈他头发上过去也。从是以来阿僧祇劫常堕畜生中。复在大海中为魔竭鱼。身长七千由延时有五百贾客。乘船入海采宝。值此大鱼[榻-木+口]船。垂欲入口。五百人惶怖各称所事。时贾客主语众人言。今世有佛名释迦文。济人危厄无复是过。我等称名冀蒙得脱。即便齐声称唤。鱼闻佛名。本识由存。即自惟曰。释迦文佛已出世间。我身云何故在鱼中。即还没水。五百贾客安隐而归。时鱼即半身出沙坛上。不饮不食经二七日。命终生长者家作子。字昙摩留支。今方来得与吾相见。是以称之久远耳。留支闻此。本末。即向海边求故尸。见海边有大鱼骨皮肉已尽。便行胁骨上。思惟言。此是我故尸。即以华散故尸上。寻惟既往忽然道成。以是因缘称远游第一也。
所以称迦渠比丘集众说法第一者。此比丘音辞朗达。声震遐迩。其闻音声。集众无数。即为演说法奥美之业。诸人当知。如来出世难可值遇。四谛甘露亦难得闻。诸人曼时。当思惟真谛。除去十二牵连之缚。可得涅槃。此比丘恒助佛扬化。常以此教未坠于地。以是因缘称集众说法音声第一也。
所以称婆拘罗寿命极长者。以曩昔曾供养六万佛。于诸佛所常行慈心。蜎飞蠕动有形命类。恒加慈愍。无有毫厘杀害之想。由是慈福今获其报。佛告阿难。如我今日。皮身清净无过于我。犹如莲华不著泥水。正寿八十。不如婆拘罗寿百六十者。如来随世欲适众生。不现其异故寿八十。婆拘罗者受前宿世慈心之福。故得年寿加倍之报。或问。但以慈心便获如此之寿耶。复更有。余乎。曰有。昔毗婆尸如来出世。时有十六万八千比丘。游行教化。时有长者。居明贞修。禀性良谦不好饮酒。时岁节会少相劝勉。薄饮少多。辄以酒势行诣世尊礼拜问讯讫。便请佛及诸弟子。愿受我九十日请。比丘疾病者。皆诣我家而取医药。所须之物皆来取之。语讫还家约敕家内曰。我已请佛及诸弟子。四事供养皆当办具。约敕竟。便睡眠。眠久还觉。其妇白曰。君先约敕严办供具。而今默然所以得尔。长者惊曰。我向何所言说耶。妇曰。君未眠时无所说耶。曰我不省有所说。妇曰。君先言。我已请佛及诸弟子。供九十日所须短乏。不作是语耶。长者思惟曰。酒之误人乃至于斯已尔。惭愧便当即请。明日清旦于舍烧香。遥请世尊。有一比丘来索药。长者问曰。何所患苦。答曰。患头痛。长者曰。此必膈上有水仰攻其头。是以头痛耳。即施一呵梨勒果。但服此药足消此患。比丘服药病即除愈。缘是福报。九十一劫未曾病患。生长者家至年八十。出家学道经八十年。道俗之纪合百六十。在家时曾捔牛。斯须头痛寻即除愈。自尔常无疾患。以是之故。婆拘罗长寿第一。于百年寿中而加六十者。此人五浊寿命。最为奇特。其喻于臭秽之中而生莲花也。阿难问婆拘罗。何以不为人说法耶。为无四辩。为乏智慧。而不说法乎。答曰。我于四辩捷疾之智。非为不足。直自乐静不喜愦闹。故不说法耳。难曰。婆拘罗长寿者。何以不生三方耶。答曰。诸佛所以不生者。以其土人难化故。此土众生利根捷疾。极恶勇猛取道不难。是故往古诸佛皆生此中。婆拘罗应在此成道。故不生三方耳。
所以称满愿子说法第一者。有三事得称第一余比丘亦说法。无有三事可记。故不言第一。满愿子说法时。先以辩才唱发妙音。使众座欢喜佥然倾仰。次以苦楚之言责切其心。使令内腐肃悚兴难遭之想。终以明慧空无之教。闻者结解使恬智交养。世尊演法初中竟善。满愿子亦然。三事俱善。自舍如来莫能先者。身子自誓。从旦至中。要度一人令至道迹。目连比丘亦誓度人。于四向之中课进一阶。然后乃食。其余比丘皆亦度人。比满愿子百不当一。满愿子从成道至涅槃。度九万九千人。于声闻之中度人最多。故称说法第一也。
所以称优波离持律第一者。昔佛还本国。受父王请。所从比丘虽复心精。无表容貌。时王欲劝释种豪族子弟出家为比丘侍从世尊。即宣令诸释。其有兄弟二人者。皆当一人出家为道。若不从令者当重罚之。时有一释种子。名曰面王。释中最长。次应先下发。时佛命优波离。为其剃头。重告曰。此诸释种憍乐体软。汝好徐徐轻手与剃。优波离即轻手复太轻不著。时优波离复反刀刃。以脊用之。佛言。不可复用刀腹。亦曰。不可即以刀从顶上剃泯然除尽。五百释子皆悉如是。佛命优波离曰。善来比丘。即成沙门。佛即授戒得阿罗汉。次授五百释子戒。优波离为上座。以手摩五百人头为弟子。受戒讫。次当礼优波离。诸释先素憍豪。不能下屈。加复是己之子弟。各言。此是我家仆何缘礼之。佛言。不尔。法无贵贱。先达为兄。后者为弟。俯仰不已。制意为礼。即时天地大动。诸天于上赞曰。善哉善哉。今日诸释降伏贡高。此意难胜故地为动耳。当五百释为道时。亦有九万九千人出家为道。优波离自从佛受戒已来。未曾犯如毫厘。以是因缘故称第一。但以是更有余事耶。祇园精舍北有一比丘。得病经六年不差。时优波离往问比丘。何所患苦。若所须者便道。曰我所须者不可说。又问曰。汝欲须何物。若此无者当从四方求之。若世间无者上天求之。曰我所须者舍卫城中有。以违佛教故不可说耳。曰但说无苦。曰我唯思酒耳。得五升酒者病便愈。优波离曰。且住。我为汝问佛。还即问佛。比丘病须酒为药。不审。可得饮不。世尊曰。我所制法。除病者优波离即还索酒与病即愈。重与说法得罗汉道。佛赞优波离。汝乃问如来此事。使病比丘得蒙除差。又使得道。此比丘若不得度者。后当堕三涂作识无有出期。汝乃为将来比丘说禁法。使知轻重得济危厄。汝真能持律。以律藏付汝。勿令漏失。此藏诸藏之中。最在其内不可示沙弥及以白衣。以是缘故复称为第一也。
所以称婆迦利比丘得信解脱者。此比丘久病著床。乃经六年。诸瞻视者皆悉舍去。比丘自念。疾病经久。瞻视疲倦甚可患厌。又复如来不见垂愍。且当自害以除患苦。即便索刀向刀说曰。但当杀我亦当断结耶。说讫以刀自刎。正至咽半已得漏尽。比至头断以取涅槃于时大地震动乃感波旬。波旬念曰。此何瑞应乃尔震动。即以天眼观见比丘自残。其形神为所趣。遍观诸天不见其神。复观人中亦不见之。复观三恶道中。亦复不见。时佛将诸比丘欲耶旬之。见尸火起。此波旬放火觅比丘神。都不知所在。所以觅者。欲知进趣坏令不成。诸比丘便耶旬之。佛叹此比丘得信解脱。或曰。夫至信者委命自然。尚不执杖何以自防况复自害耶。答曰。信所以执刀者。以刀为慧剑。欲拟断诸结。身即结本。根辟则支从。身断则结除。是以执刀者。不为妨阂也。执信刀断疑树故。下句云。意无犹豫。从信解脱至无疑解脱者。即转钝为利也。以是义故。称信解脱为第一也。
分别功德论卷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