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68000000028

第28章

第十三手有十三相。文分為三。初九真語手相二。初五明右。

如來右手有大人相(至)是為六十八。

二後四明左。

如來左手有大人相(至)及眾妙相以為莊嚴。

因陀羅網以為嚴者。即是網鞔之相。互涉入故。

放大光明普照十方(至)是為七十二。

右五左四者。或左脫一。或表右邊恒常用故。而前肩右二左三。相通正等。

二有二相。在左右指。

如來右手指有大人相(至)是為七十四。

三有二相在左右掌。

如來右手掌有大人相(至)是為七十六。

皆有千輪者。謂輪轂輻輞。三事具足。自然成就。不待人功。

十四陰藏一相。

如來陰藏。

猶如馬王。

有大人相名普流出佛音聲雲(至)是為七十七。

十五坐處二相。

如來右臀有大人相(至)是為七十九。

十六體有二相。

如來右[骨*坒]有大人相(至)隨順安住以為莊嚴。

隨順安住者。[骨*坒]多行動。故須多寶隨順而嚴。

廣大游行放淨光明(至)是為八十一。

十七腨有三相。

如來右邊伊尼延鹿王腨(至)如來寶腨上毛。

腨毛通於二腨。若準晉經。直云毛端。則通全身一切毛也。義應如晉。則處成十九。

有大人相名普現法界影像雲(至)是為八十四。

十八足有十三相。通分為七。初足下一相。

如來足下有大人相。

略無左右。而晉經中。足趺之後。別有足下十輻輪相。此必合有。故後品明足下輪相。名普照王。今經中千輪之言。乃在後段指間收故。或以常明易知。故此不說。指間有異。故舉之耳。

名一切菩薩海安住雲。

名安住者。以足下安平。一切著地。不容針故。

色如金剛閻浮檀金(至)是為八十五。

二足上有二相。

如來右足上有大人相(至)是為八十七。

三足指間二相。

如來右足指間有大人相(至)是為八十九。

四足跟二相。

如來右足跟有大人相(至)是為九十一。

五足趺二相。

如來右足趺有大人相(至)是為九十三。

六足四周二相。

如來右足四周有大人相(至)金剛寶以為莊嚴。

因陀羅尼羅者。此云帝青。

放寶光明充滿虗空(至)是為九十五。

七足指端二相。

如來右足指端有大人相(至)是為九十七。

上來略例九十七相。次第名數。譯者安置。既不說盡。豈不盈百。足下闕一。脣齶不開。設合此二。六根皆辨。耳何闕如。若加兩耳及足下一。則圓百數。以顯無盡。豈不妙哉。況此中所列。於三十二。尚有未盡。豈普賢力不及百耶。晉經有遺。但九十四亦無次第之數。故知九十七數。不在生情。配屬諸法。

三結略顯廣。

佛子毗盧遮那如來(至)眾寶妙相以為莊嚴。

別說難周。故須結略。非略能盡。故須顯廣。一華藏塵相已無邊。況十華藏則無盡無盡。非普眼者。安能覩歟。既三十二相權實不同。互有互無。故不會釋。

○如來隨好光明功德品第三十五

初來意者。前品明相。此品辦好。相好雖殊。俱用嚴身。以答前身及眼等六。兼自在問。好依相有。德劣於相。故次明之。劣德之用。用成頓益。翻顯大相德難思矣。

二釋名者。如來標人表德。隨好等顯德依人。隨好是體。隨逐大相。德姿好故。光明是用。功德者德。謂從好發光。光能益物。顯好之德。故以為名。如來之隨好等。亦如來有隨好等。通二釋也。

三宗趣者。明好勝德為宗。令物修敬為趣。

次釋文二。先略二。初標果好。

爾時世尊。

佛自說者。有二意故。一僧祇因終。此品果極故。茲二品皆佛自說。二好用劣相。而用難思。恐物不信。故佛自說。

告寶手菩薩言。

告寶手者。亦有二義。一說手隨好。彼主此門故。二令當寶重。起信手故。

佛子如來應正等覺有隨好。

有隨好者。總相舉也。即是足下之好。與後名同故。

名圓滿王。

德用周備。故云圓滿。攝益自在。最勝名王。

此隨好中出大光明(至)阿僧祇光明而為眷屬。

光明熾盛者。如日具德。由此復能攝諸眷屬。百萬等。顯數多也。復云七者。淨七支故。修七覺故。照七地故。

二舉因對顯者。為顯勝故。此有數重。一以相德深廣。言不能備。是故置之。但隨說好。二好德復多。以三十二相。既有八十隨好。十蓮華藏之相好彌多矣。且舉其一。三一中置勝。但說劣者。故明足下。四足下一好復有多光。但說一光。五果位一光亦不可說。故寄因顯。因光成益。三重頓圓。況果一光。如是展轉。況於諸相。況復總說如來諸德。果海絕言。亦斯義矣。文二。初光照分齊。

佛子我為菩薩時(至)照十佛剎微塵數世界。

即前圓滿好中放光。故不別標放光之處。而非前光。好具多故。

二光所成益二。初今離苦淨宿善益。

彼世界中地獄眾生(至)咸生歡喜踊躍稱慶。

二轉報生天。得聞法益。

從彼命終生兜率天(至)往昔親近眾善知識。

示宿因心不放逸。顯曾修行。於如來所。種諸善根。通見聞等。親近知識。必聞普法。成金剛種。

毗盧遮那大威神力。

顯其現緣。

於彼命終來生此天。

結因屬果。文從略故。結屬生天。理實息苦。及淨眼等。皆由於此二種因緣。是知佛光平等而照。不種善因。無斯勝益。何以一光頓成斯益。無盡功德之所顯故。純淨法界之所流故。非如權教八十隨好。但嚴於形。生信而已。此中略無墯獄之因。謂雖修乘。戒行寬故。

二廣辨因相。但廣於因。果難說故。文二。初廣前段淨宿善益。

佛子菩薩足下千輻輪(至)常放四十種光明。

摧下惡趣之苦。放於足下千輻輪光。四十光者。表四十位。無不照故。

中有一光名清淨功德。

置廣說略。

能照億那由他佛剎微塵數世界。

分齊過前。

隨諸眾生種種業行(至)皆悉命終生兜率天。

淨惑成德。故前光受清淨等名。以重況輕。舉阿鼻耳。

二廣聞法益六。初略標勸誨。

既生天已聞天鼓音(至)入離垢三昧汝當敬禮。

二聞已生疑。

爾時諸天子聞天鼓音(至)何因發此微妙之音。

三總示所因。

是時天鼓告諸天子言(至)諸善根力之所成就。

四正明勸教四。初以己喻佛無我無來。

諸天子如我說我而不著我(至)亦復如是非十方來。

文中二段。各有喻合。上喻無我。下喻無來。

二以他喻己。顯來即無來。

諸天子譬如汝等昔在地獄(至)亦復如是非十方來。

文有三喻。並顯可知。然惡業善根是來因緣。因緣無性故。來即無來。非先有法。在十方中。從彼來也。故因緣者。即是智慧。智慧之法。本非因緣。云何念言。有何因緣。

三以己況佛難思之境。

諸天子譬如億那由他佛剎(至)一隨好中放一光明。

舉手隨好者。別舉顯勝上救下趣。故舉足光。今約現通。故說手也。

出現無量自在神力(至)尚不能知況諸眾生。

四正勸往詣。誡不應留二。初總誡勸。

諸天子汝當往詣彼菩薩所(至)勿復貪著五欲樂具。

二廣釋二。初釋前誡。

著五欲樂障諸善根。

上法下喻。

諸天子譬如劫火燒須彌山悉令除盡無餘可得。

後合。

貪欲纏心亦復如是終不能生念佛之意。

二釋前勸有六。初順釋。

諸天子汝等應當知恩報恩。

二反釋。

諸天子其有眾生不知報恩多遭橫死生於地獄。

三示其恩相。

諸天子汝等昔在地獄之中蒙光照身捨彼生此。

四勸往增善。

汝等今者宜疾迴向增長善根。

五示法令修。謂說二空。

諸天子如我天鼓非男非女(至)種種上妙宮殿園林。

非男女喻。以顯人空。

如我天鼓不生不滅(至)亦復如是不生不滅。

不生滅喻。以顯法空。

六勸修成益。

汝等若能於此悟解應知則入無依印三昧。

既解悟無生。則能所雙絕。儻然靡據。故曰無依。以斯智印。印定萬法。不收不攝。住心自安。故稱三昧。

五依勸詣佛五。初獻供不過。

時諸天子聞是音已(至)欲申瞻覲而不得見。

二聞其所在。

時有天子作如是言(至)乘栴檀樓閣處摩耶夫人胎。

三觀見下生。

時諸天子以天眼觀(至)梵天欲天承事供養。

四發心欲往。

諸天子眾咸作是念(至)十那由他眷屬欲下閻浮提。

五教見佛儀二。先教識受生。令捨曲見。由前不遇。後覩下生。不離有無。情存彼此。故示體用。顯無生現生。文三。初法二。初誡其曲見。

時天鼓中出聲告言(至)非此命終而生彼間。

二示其正見。

但以神通隨諸眾生心之所宜令其得見。

是知佛化所生非歿生也。

二喻。

諸天子如我今者非眼所見而能出聲。

三合。

菩薩摩訶薩入離垢三昧亦復如是非眼所見。

法身無生。徧而叵見。

而能處處示現受生。

應無不生。即處處皆有。有感此中亦見。何須更下閻浮。

離分別。

顯應生之德。拂其諸見。以無分別智而生。非謂有其選生之處。

除憍慢。

雖處王宮。而無憍慢。

無染著。

諸天圍繞。而無染著。

二教發心誨過。令其得見三。先標教誨。次徵問其方。後如法正教。夫欲悔過。須識逆順二十種心。謂先識十種順生死心。以為所治。一妄計人我。起於身見。二內具煩惱。外遇惡緣。我心隆盛。三內外既具。滅善心事。不喜他善。四縱恣三業。無惡不為。五事雖不廣。惡心徧布。六惡心相續。晝夜不斷。七覆諱過失。不欲人知。八虜扈抵突。不畏惡道。九無慙無愧。不懼凡聖。十撥無因果。作一闡提。

次起十種逆生死心。從後翻破。一明信因果。二自愧剋責。三怖畏惡道。四不覆瑕疵。五斷相續心。六發菩提心。七修功補過。八隨喜他善。九念十方佛。十觀罪性空。今此三段文皆具有。而為次不同。向以起心之次第。此以勝劣而言故。今初總標教誨。

諸天子。

文有四節。治前六種順生死失。

汝等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發菩提心。為懺所依。以是行本。含攝眾德。故首明之。翻前第五惡心徧布自危危人。今發悲心。徧覆法界。廣利有情。

淨治其意住善威儀。

令淨三業為能懺體。上句是惡止行。下句義通止作。翻前第六惡心相續。及翻第七覆諱過失。

悔除一切業障煩惱障報障見障。

今懺四障。即所滅之非。謂惑業苦。業報二障。約因果異。既懺報障。則怖畏惡道。翻前不畏。以諸天子新從彼來。故不廣明。於煩惱中。利鈍分二。邪見斷善最可畏故。別明見障。又障所知亦見障故。餘如別說。

以盡法界眾生數等身(至)悔除所有諸障過惡。

運心普徧。令無不盡。由昔起過。既徧諸境。今悔昔非。普運三業。等眾生界。於一一佛及眾生前。發露懺悔。既於人天凡聖之前。皆對懺悔。則是第二自愧剋責。翻無慚愧。由意徧運。令身口徧。頭即頂禮。兼身為總。五輪著地。此言徧者。為以何徧。故經云善三業徧。此則第四修功補過。翻前縱恣身等三業。

二徵問其方。

時諸天子聞是語已(至)云何悔除一切過惡。

上經猶略。餘義未盡。故次徵之。

三如法正教。正教觀罪。性空兼顯。妄計我人。撥無因果。外遇惡緣。而文分二。初明發聲之因。

爾時天鼓以菩薩三昧善根力故發聲告言。

二正說教誨五。今初別觀業空。

諸天子菩薩知諸業(至)而共積集止住於心。

業為報因。三障首故。非先有體從十方來。正顯空義。

但從顛倒生無有住處。

釋空所以。由業障海。從妄想生。故無自性。

菩薩如是決定明見無有疑惑。

今此空慧。與心相應。決定無疑。能如是知。即名菩薩。

二總觀四障。文有喻合。以喻俗有。約真即無。文二。初喻。

諸天子如我天鼓說業說報。

舉所治。謂業報二障。

說行說戒說喜說安說諸三昧。

即是能治。行善止惡。喜他安他。

二合。

諸佛菩薩亦復如是說我說我所。

即是見障。

說眾生說貪恚癡。

即煩惱障。

種種諸業。

上明隨俗說有。下辨勝義實無。

而實無我無有我所(至)十方推求悉不可得。

有無二文。三障影略。既無我所。翻破第一。忘計我人。

三別破見惑。見惑深險。故廣破之。文有三喻。初鼓無生滅隨所聞喻。

諸天子譬如我聲不生不滅(至)隨有修集則受其報。

喻業雖無生。隨修感報。向觀業空。為遣執有。若謂為空。諸佛不化。故今顯非是斷無。翻破第十撥無因果。

二聲無去來喻。

諸天子如我天鼓所出音聲(至)若來若去皆不可得。

喻歸中道。上喻下合。

諸天子若有去來則有斷常。

定有則常。定無則斷。俱亦是二。是故雙破去來二見。顯離斷常。

一切諸佛終不演說有斷常法除為方便成熟眾生。

若有可來。即墯於常。去而不來。即墯於斷。故雖空不斷。雖有不常。

三鼓聲隨心喻。

諸天子譬如我聲(至)隨眾生心悉令得見。

喻佛由心見。遣其心外定執。懺主令其真念十方諸佛。翻破外遇惡緣。

四對業觀報二。初鏡像體虗喻。

諸天子如有頗棃鏡(至)諸業果報無來去處。

喻雖有而無。謂其鏡像依鏡而現。像非去來。報從業生。何有來去。

二幻師惑眼喻。

諸天子譬如幻師幻惑人眼當知諸業亦復如是。

喻業招報雖無而有。又業亦如幻。又幻非有無。即中道矣。

五總結懺益。

若如是知是真實懺悔一切罪惡悉得清淨。

六見聞獲益二。初明餘眾益。

說此法時百千億那由他(至)發於無上菩提之意。

以三昧力。聲普聞故。

二當機得益二。初一重益亦二。今初得法益。

爾時諸天子聞說普賢(至)獲諸力莊嚴三昧故。

皆有故字。義似牒前為因。則見佛為益。前來未有得十地處。為何所牒。是以晉經皆無故字。應言聞說普賢廣大迴向故。便得十地。獲諸力莊嚴三昧。上句得位。下句成行。分得十力。為莊嚴故。

二見佛益三。初明見因。

以眾生數等清淨三業悔除一切諸重障故。

二正明見佛。

即見百千億那由他佛剎(至)離垢三昧少分之力。

三敬心興供。

爾時彼諸天子以上眾華。

言以上者。上來持華。詣菩薩所。獻供不遇。猶未散故。

復於身上一一毛孔化作眾生數等眾妙華雲。

毛孔出華者。已得地位故。華在最初。故略舉之。上所持中。有香蓋等。故下諸文見香見蓋。並皆成益。

供養毗盧遮那如來持以散佛一切皆於佛身上住。

二展轉獲益二。一聞香益。二見蓋益。並是從前獻供不過文中所來。前中有三。初法。

其諸香雲普雨無量佛剎(至)身蒙香者其身安樂。

由脫障故。得解脫樂。

二喻。

譬如比丘入第四禪一切業障皆得消滅。

喻四禪無八災患。

三合由滅障故。得淨善根。是為益相。文二。初顯所滅。

若有聞者彼諸眾生(至)等分行者二萬一千。

即是八萬四千煩惱。古有二釋。一云。煩惱根本有十。然一惑力復各有十。即為一百。應分九品。今但上品重故開三。中下輕故各為一品。則成五品。每品一百。則成五百。復於自他內外境起。謂自五塵名之為內。以他五塵名之為外。一一塵上各有五百。即為五千。別迷四諦。則成二萬。并本一千。通前都有二萬一千。却配三毒及等分成。則八萬四千煩惱。經文自具。二者有云。十惡為本。展轉相成。一一各十。故成一百。亦約迷於自他五塵。則為一千。正迷十諦。十諦則是四諦三諦二諦一諦。則成一萬。或迷說成諦等十諦。或迷十善。故成一萬。然迷十諦。空有不同。分成二萬。或迷十善。真俗二諦。亦分二萬。并本一千。餘如經辨。二皆有理。任情去取。更有異釋。如賢劫經等。非今經意。

二明其能滅。

了知如是悉是虗忘。

謂了惑本虗。居然不生。故晉經云。此諸煩惱皆悉除滅。

如是知已成就香幢雲自在光明清淨善根。

由滅惑故清淨。惑亡智顯。自在光明。善根成就。香幢即是九地所有舌根。至下當明。

二見蓋益文二。今初正明得益。

若有眾生見其蓋者(至)金網轉輪王一恒河沙善根。

準晉經云種一恒河沙轉輪聖王所植善根。所謂白淨寶網輪王等。是知則有多箇輪王。非一輪王之多善也。梵本亦然。而言清淨金網者。準瓔珞上卷。金輪位在十迴向中。初地已上。皆是瑠璃輪。而增寶數。以為其別。是知舊譯為寶網者。勝金網也。故彼經云。歡喜地百寶瓔珞。七寶相輪。為四天王。乃至一萬福子。以為眷屬。見百法身。游百佛剎。寶數一一。增至七地。以十三寶。以為相輪。八地但云大寶相輪。九地中云。以白雲寶而為相輪。十地中云。百萬神通寶光瓔珞無畏珠寶。而為相輪。若順晉經。白淨之言。則是九地。則同前文有香幢雲自在光明。若然彼白淨寶。但是所等。則金網無失。若取十地。為清淨金網。正當十地。以無畏珠。為清淨義。又攝化分齊。與第十地攝報果同。證為十地。其義明矣。故下此王放光。遇者亦登十地。一恒沙者。謂從九地已還。乃至十住銅輪。以此十地所化分齊。此前諸位。如河沙矣。故晉經云。寶網輪王等。等取前也。

二攝化轉益二。初得位益三。初法。

佛子菩薩住此轉輪王位(至)塵數世界中教化眾生。

直明菩薩攝化分齊。已如前釋。

二喻。

佛子譬如明鏡世界(至)未曾一念而有間斷。

喻上法中教化眾生。

若有眾生聞其佛名必得往生彼佛國土。

喻下合中遇斯光明。獲十地位。

三合。

菩薩安住清淨金網轉輪王位亦復如是。

初句總合。

若有暫得遇其光明。

準晉經中。亦復如是下。欠放漫陀羅自在光明之言。今經影在後喻合中。若便直云得遇斯光。前文未有放光之處。為何遇耶。

必獲菩薩第十地位。

得十地者。此品之中總有三重。皆得十地。名展轉益。一諸天子聞鼓說法。證得十地。二此天子毛孔出華。并前香蓋。見者證得輪王之位。即是十地三輪王放光。眾生遇者。復得十地。此三所證。位皆齊等。同時頓成。約人各有塵數多類。總是菩薩一隨好中。一光之力。餘光好等彌更難說。

以先修行善根力故。

即顯前來頓益之因。因聞普法。修普善故。

二成德益二。初喻。

佛子如得初禪雖未命終(至)得諸禪者悉亦如是。

意云。欲界修得色界中定。以欲界眼見色界境。喻於菩薩頓證十地。未轉凡身。見十地境。以法力故。是以三祇而一念可屆者。明一攝一切故。塵劫不窮於一位者。明一切攝一故。如是遲速。皆悉自在。是此圓教。非餘宗也。

二合二。初正明得益。

菩薩摩訶薩住清淨金網(至)皆得菩薩第十地位。

猶是牒前合中經文。謂以德依地成。所以重牒。不然則成兩度放光。各得十地。

成就無量智慧光明(至)成就如是清淨肉眼。

謂上諸德及與十眼。皆依凡身肉眼而成。故就結之。

二顯境分齊。即顯肉眼境界廣大。肉眼尚爾。餘眼玄妙不可說也。文三。初假設譬喻。以顯境多三。初一重境界廣大。

佛子假使有人以億那由他(至)悉以集成一佛國土。

二問答顯廣。令信成益。

寶手於汝意云何(至)當獲如來無上智慧。

三復積前數。重顯廣大。

寶手設復有人以千億佛剎(至)展轉乃至經八十反。

二正明能見。

如是一切廣大佛土(至)於一念中悉能明見。

見前廣剎之塵。肉眼能見。已是超勝。況一念耶。

亦見百億廣大佛剎微塵數佛。

明見多佛。

如頗棃清淨光明照十佛剎微塵數世界。

明見佛之相。無心分別。無來去故。

三結德有歸。

寶手如是皆是清淨金網(至)福德善根之所成就。

歸於輪王。此品之末。經來未盡。

同类推荐
  • 白石山房逸稿

    白石山房逸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愚谷集

    愚谷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锦里耆旧传

    锦里耆旧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土司灯仪

    土司灯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善说

    善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一本书读完人类一战的历史

    一本书读完人类一战的历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大战之一,那血雨腥风的战场,那惨无人道的杀戮,那血肉横飞的场景,让人刻骨铭心、回味无穷;又让人惊心动魄、唏嘘不已,本书从一个个硝烟弥漫的战争故事中,让你品读一战的著名战役,记住历史,珍惜和平。
  • 逆命只为不甘

    逆命只为不甘

    上古时期,这个世界叫冥。一场上古大能之战后,冥分解成为两个世界。少年何亮,出生于天祭失败之日,被混沌之气的半个分魂看中,从次神魔一念之间……神、魔两个状态,到底谁最强,而灵界魔神之女秦钰儿又将和何亮有着怎样的爱恨情仇?
  • 独宠无盐悍妻

    独宠无盐悍妻

    (本文一对一,男女主角绝对干净不容插足。)她,容貌太“出众”,却是丑的。长得太美不容易,但丑成那样也不容易。不过,老天爷是公平的,给了她聪明的头脑。他,才智太“出众”,却是笨的。聪明绝顶不容易,但笨成那样也不容易。不过,老天爷是公平的,给了他绝世的容貌。一个是王府嚣张的丫鬟偏偏没人敢惹。一个是将军府高贵的嫡子过得还不如个丫鬟。偏偏他们却自小一起长大,彼此熟悉的不行。装吧,看谁更能装。一夜好眠,睁眼一看,坑爹的谁把她塞花轿里了?自此,丑丫鬟成了将军府少夫人。再一回头,艾玛,郡主主子怎的从庶弟院子冲出来了?自此,郡主成了弟妹。说我嚣张?那就嚣张吧。敢算计我?那就来吧。反正我长得丑,温良恭俭让一条也沾不上。喜欢斗,那就斗个天翻地覆。欺我者,我必千倍奉还。毁我家园?我便夺你江山。管你什么皇帝妃子,皇孙郡主,将军后母的,惹恼了老娘,只有一句话奉上“打你丫的。童叟无欺。”片段一某男在某女面前喋喋不休。某女斜睨他一样。“你眼睛有问题?”“并无。”“脑子有问题?”“没有。”某女刷的掀开自己宽大的衣袖。“仙女若是都长这样,这世界上恐怕没人希望有仙女。”滑落的衣袖下,一截如玉似藕的手臂晶莹的散发着淡淡地光晕,怎么看怎么诱人。如果,你可以忽略覆盖在它上面那蝴蝶斑的狰狞青紫痕迹。长孙元轶却好似并没有被她吓到,低语道:“阿奴若是再脱下去,我就必须得娶了你了。实际上当年你在我面前肆无忌惮的沐浴,我就想这么做了。”“长孙元轶,你给我滚。”片段二“少将军,新夫人把您院子里的侍妾丫鬟全给打跑了。”某男呲牙一笑,雪白的牙齿在阳光下闪着耀眼的光“这么彪悍?天生就该嫁进将军府。”本文不小白,不慢热,斗争激烈,情节精彩坑品良好,欢迎来跳。记得收藏哦,么么哒。
  • 随遇而安

    随遇而安

    精心收录33篇美誉最多、极具代表性的散文,如《随遇而安》《多年父子成兄弟》《我的小学》《午门忆旧》等经典篇目。“随遇而安”为汪老的散文名篇,这四个字代表了他作品的精髓,也写尽了他的人生。经历过曲折岁月的汪老,用笔为我们创造了一个随遇而安、恬淡安闲的美好世界。通过这些文字,去探寻人性中至真至善的一面,用温情和纯净来洗涤这尘世的苦闷、忧郁和惶惑,自在而活。
  • 王爷嫁给我可好

    王爷嫁给我可好

    你是否还宅着家里看着小说吃着零食?巧了!本书女主就是个不折不扣的zhai女,有天狂风大作,某女神经大条的跑到大树下大喊“老天爷i,我要穿越!”
  • 双恋

    双恋

    四肢发达的腐女夏弦月直过着无忧无虑自我满足的小康生活,在连续降级三年后终于成功升八死党李洋洋所在的高校……白夜?她在教导处扁的那个美少年就是传说中偏爱以暴制暴的白家二少爷白夜?囧!她怎么会中如此大的头奖?怎么自己又莫名其妙地成了他的“挂名玩具”。最离奇的是玩三国杀还招来了一只帅绝人寰的男鬼,而这只男鬼还总是以“阴虚”为理由用冰冷的身体靠近她……徘徊在虚幻与真实之间,梦中缭绕如檀香的记忆也随之涌现。当虚幻的一切变得真实,当千年前的情结被慢慢解开,原来他们的相交早已是命中注定。
  • 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天藏

    天藏

    《天藏》的故事从贾二太爷疯癫开始讲起,记载了一个满载华夏农耕文明的富有村庄,几年内变成万户萧疏的过往。整部小说不但鞭挞了封建社会贪官误国的丑恶行径,而且向读者揭示了千年秦商衰退的历史原因。书中人物十三爷,为救村庄舍生取义;二夫人知书达礼,一心保村却受到官府迫害收监,最终加入反清的义军;山匪舵主羊拴儿为爱情千里北上,从打家劫舍走上反清之路。
  • 当家万万岁

    当家万万岁

    一睁眼,阎如玉直接进了土匪窝,还成了山中女大王。山中上下三百六十口,老衰幼弱残兵多,面黄肌瘦顿顿挨饿,还成了山下小官刷政绩的BOSS窝。即便如此,日子还得过。占山头、开荒地、存钱粮、努力洗白直奔小康,却愁得小的们整日心慌慌……“老大,今科的状元天文地理样样精通,勉勉强强可做新郎。”“老大,前日来攻打的将军,骁勇善战,威震四方,俘虏过来,可供观赏。”“老大,当朝的国舅来卧底,自是白嫩如玉、举世无双,不如顺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