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73600000001

第1章

此书为吾师文伯子先左所辑也。师博览群书,擅词章,精书法,前清以孝廉方正幕食四方,负才喜游。民国二年,宦游秦中,与上官不合,遂弃官在陕南设馆授教,有生徒数百人,而陕南文化乃大为之一变。此其遗稿未经刊行,欲学书者,读此自知门径。此书于真草隶篆分有层次依法学去,自易成家,附载于此,以飨好者。锡五敬识。

原题词:枣木传刻肥失真,少陵野老眼如囝,缘何诋之蚩蚩者,不辨夏殷周与秦,篆隶原从一脉生,分真行草垂大名,世人解得其中诀,便到乌丝阑上行。妩媚过谈昌黎子,石鼓于今迹罔传。近闻阮氏天一阁,足抵赵高爰历篇。有唐相传八百碑,人人均学永禅师。即今隶迹虽难得,尚忆当年丞相斯。能将南北合一手,顽伯山人天下奇。篆隶草分入神妙,后有作者其余支。隅因闲散纂成编,免使旁人笑野仙。师守曲江石坪子,百年衣钵有真传。

正书叙论

字法之变至隶极矣,然犹有古焉,至楷法则无古矣。在汉建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隶字作楷法。所谓楷法者,今之正书也。人既便之,世遂行焉,而或者乃谓秦羽人王次仲作此书,献始皇以赴急疾之用,始皇召之本至,欲加刑,而次仲化禽飞去。此语载于志怪,学者之所不道,然亦不载其事以别之也。此书既始于汉,于是西汉之末,隶字不刻,间杂为真书,若属国封阳茹君等碑,亦斑斑可考矣。降及三国锺繇者,乃有贺剋捷表,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东晋聿兴风流,文物度超前世,如王羲之作乐毅论、黄庭经,一出于世,遂为今昔不赀之宝。后日虽有作者,讵能过之。东晋而下至宋齐,爰及李唐至本朝,其中得魏晋风气者,亦落落有人焉。皆是豪杰之士,尚友于千载之上者也。今得其真书者,凡四十有四人。在魏则有锺繇,在宋则有萧思话,在齐则有王僧虔,在唐则有元稹、褚遂良、柳公权、颜真卿、徐浩辈二十有八人,在五代则有薛贻矩辈五人,以至本朝,则有八人其间,如宋骏、蔡襄、石延年之徒皆与古作者并驱争衡为一代法,故皆不复其实,而以时次之。——宣和书谱

学楷书法

学者须先楷法,作字必先大字。八岁即学大字,以颜为法,十余岁乃习中楷,以欧为法,中楷既熟,然后敛为小楷,以锺王为法。楷书既成,乃纵为行书,行书既成,乃纵为草书。学草书者先学章草,知偏旁来历,然后变化为草圣。凡行草必先小而后大,欲其专法二王,不可进放也。学篆者亦必由楷书,正锋既熟,助易为力。学八分者,先学篆,篆既熟,方学八分,乃有古意。——徐渭《笔道通言》

大楷

童子八岁至十岁学楷书,其法必先大而后小,如颜鲁公大唐中兴颂。(在永州)东方朔碑德州。按此二碑,当用薄纸钩出填作墨字,褙成影本,每日习五十字,四年之功可得七万字。则他日作题匾大字有法。又宋蔡君谟万安桥记,闽中有刻亦可看。若题匾字,须求洒落,不可竟学写碑字面他的法拘着手在匡子里,况碑字小,不足为匾字用也,须如虞欧作碑,凡长短大小周狭皆随形体为之,四旁尚有余地,庶不拘,拘更见古意,颜之满塞,断不可学,且颜柳稍变其体,大小侧背,略存大势而偏旁清劲,亦复可喜,或者赏其奇妙耳。(他字如偏旁相照应者)须拆开看各自成字,又不可各自成了一边点,亦如之皆欲有照应方有意思。大凡大字须先颜次王,若米老写匾,多是行书,倾欹不正,便难入格,以须字之洒落则善矣。

中楷

童子十一岁至十三岁当学中楷,书以欧阳询九成宫及虞恭二碑为法。俱在西安府。钩填俱如前法,影为字,三年之功可得十万字,熟此则八法具备,思过半矣,进而魏晋如堂,构已成丹鹱何有欧阳询书姚恭公墓(西安)佛遗教经(唐人书结构四方少古意,故习遗教渐近乎古意)皆可学。

小揩

童子十四岁至十六岁须学小楷。如王羲之临繇宣示表(见淳化阁贴)戎路表(见星凤楼贴)力命表、乐毅论、曹娥碑(以上俱徐渭论书)

真书

古无真书之称,后人谓之正书楷书者,盖即隶书也。但自钟元常之后二王变体,世人谓之真书。执笔之际,不知即是隶法,别为构体流传,即久失其本原,乃至日趋妩媚恶俗之,却不可追,改今观欧颜而上往,皆从隶书,学者但不详察耳。吾衍字原七辩,谓隶有秦隶、汉隶灼是正论。今当以晋人真书,谓之晋隶,则自然而晓矣。——张绅法书迪释

释真

笔长不过六寸,提管不过三寸,真一行二草三,指实掌虚,右军云:书弱纸强,笔强纸弱,笔强者弱之,弱者强之,迟速虚实若轮扁斩轮,不疾不徐,得之于心,应之于手,口所不能言也。佛掠轻重若浮云蔽于晴天,波蹩钩截,若微风摇于碧海,气如奔马,亦如(上乃下木)钩,轻重出乎心而妙用应乎手,然则体约八分,势同章草,而各有趣,无问巨细,皆有虚散其锋员毫蕝按转易也,岂真书一体,篆草章行八分等,当覆腕抢掠毫下开牵挚拨趣锋转,行草稍助指端,钩距腕转之状矣。——陈思《书苑菁华》

楷书

自秦易篆为佐隶至汉世,去古未远。当时正隶体尚有篆意,厥后魏锺元常及士季哥王氏逸少子敬作小揩法,皆出于迁就汉隶运笔结体,既圆劲淡雅,字率扁而弗椭。今传世者若锺书力命表、尚书、宣示、世将上一首元帝二表、逸少曹娥帖、大令洛神贴,虽经摹拓而古隶典型俱在。至江左六朝若谢宣萧挹辈,虽不以书名世,若其小楷,若齐海陵王志、开善寺碑,犹有锺王遗范。至陈隋间,真书结字渐方,唐初犹尔,独欧阳率更虞永兴易方为长,以就姿媚,后人竞效之。递不及二人远甚,而锺王楷法犹远矣!——黄伯里东观余论

楷书虽出于汉魏,未见于三代,其原要从篆隶而变,故其点画波折,横纵直曲,员锐端侧,岂徒然而为哉,其中必有法矣。夫分上而分下,辩左而辩右,宜偏宜中,或藏或露,有起而有止,当向当背,其俯仰其收驻,其推让其回折,先后开合之法序,大小长短之类聚,必使其相称相应然后体始成,而少合乎古人变楷初意耳,不然字势虽可爱而无法之可,尚不过一楷书俗吏,如涪翁所云。此编名书法三昧,不知作者谁氏,子其言或本于古人之已言,而书则未有能尽知也。前元时,见于都下馆阁名臣,家渔阳吴兴巴西康里,常宝爱之。参政周伯琦来吴中,久久而入,方知其有是编。其归鄱阳也,人始得而相传之,乃知诸公之宝爱果然也。古人论书云:一须人品高,师法古,是书之法,学者习之固当熟之于手,必先修诸德以熟之于身,德而熟之于身,书之于手,如是而为书焉,其容止之可观,进退之可度,隐然自见于亳楮之间,端严不刻,温厚而难犯,如邓志宏之论蔡端明可以为善书矣。临池君子其谓然乎,金华胡翰仲伸识(元陈驿曾书法三昧)按玉海自唐以前皆谓楷为隶,至欧阳集右录,误以八分为隶书,自是汉刻皆目为汉隶,不观大觉寺碑题曰:隶书盖今楷字也。

行书叙论

自隶法扫地而真几于拘,草几于放,介乎两间者,行书有焉。于是兼真则谓之真行,兼草则谓之行书。远自西汉之末,有颖川刘德升者,为此体,而其法盖贵简易相间,流行,故谓之行书。德升而下复有锺繇、胡昭者,同出于德升之门,然昭用笔肥重,不若繇之瘦劲,故昭卒于无闻而繇独得以行书显。当时谓繇善押书者,此也。及晋王羲之、献之,心得神会处,不由师授,故并臻其极,蔚为翰墨之冠。晚有王珉复善此学而议其书者,有峻如、崧高烂若列宿之况,信乎行书之在字学非富规矩,有来历不能作此,譬之千里之足,屈伏枥下,助优劣何在,及其缓辔阔步,争驰蚁封间,于是驽骥遂分。书之有行若是也。今得其自晋以来至于本朝,以行书名世者,凡为十有八人焉,其间如晋之王蒙,宋之薄绍之,唐之虞世南、欧阳询、李邕、苏灵芝之徒,各自具一体,傑然出于其类者多矣。本朝则有李逢中、苏舜钦陆经、王安石、蔡京,笔势奕奕,足以进配古人,名垂后世,有可观者,于是类而裁之,为一家法。——宣和书谱

学行书法

凡童子十七至二十岁须学行书,先右军《兰亭序》(取定武本钩填习如宣示之功)及右军开皇等贴又怀仁集右军书三藏圣教序及荐福寺碑亦足观览,又集书阴符经,献之行书诸贴。——明徐渭《笔道通言》

论行书

行书者,不真不草,晨鸡踉蹡而将飞,暮鸦联翩而欲下,贵其承蹑不绝,气候通流。逸少则动合规仪,调谐金石,天姿神纵,无以为羁。子敬不能纯一,或行草杂糅,则神会之间,其锋不可当也。宏逸遒健过于家尊,可谓子敬孟,逸少为仲,元常为季。——唐张怀GUAN书断

行书之体略同于真,至于顿挫磐礴若猛兽之搏噬,进退钩距,若秋鹰之迅击,故覆笔抢毫乃按锋而直行,其腕则内旋外拓而环转纾结也,旋毫不绝,内转锋也,加以掉笔联毫,若石莹玉瑕自然之理,亦如长空游丝,容曳而来往,又似虫网络壁,劲而后虚。右军云游丝断而能续,皆契以天真,同乎自然。又云每作一点画,皆悬管掉之,令其锋开自然劲健矣——宋朱长《墨池编》

刘正夫,三衢人也,喜书学,多作行法,好与人论字,常谓字美观则不古,初见之则使人甚爱,次见则得其不到古人处,三见之则偏旁点画皆不合古者历历在眼矣;字不美观者必古,初见之则不甚美,再见之则得其到古人处,三见之则偏旁点画历历在眼矣,故观今人之字如观文绣,观古人之字如观钟鼎,学古人字,期于必到,若至妙处,如会于道,则无愧于古人矣,人以为知言。——清人论书

章草源流

按:章草者,汉黄门令史游所作也。卫恒李诞并云:汉初而有草法,不知其谁。萧子云云:章草者,汉齐相杜操始变槁法,非也。王音云:汉元帝时史游作急就章,解散隶体,鹿书之,路俗简陋,渐以行之,是也,此乃草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以赴急就,因草创之义,谓之草书。惟君长告令臣下,则可。后汉北海敬王刘睦善草书,光武器之。明帝为太子,尤见亲幸甚爱其法,及睦临病,明帝令为草书尺牍十余首,此其开创草书之先也。至建初中杜度善草,见称于章帝,上贵其迹,诏使草书上事。魏文帝亦令刘庶通草书上事,盖因章奏,后世谓之章草。惟伯英造其极焉。韦诞云:杜氏杰有骨力而草书微瘦,惟刘氏之法书体甚浓结字工巧,时有不及张芝,喜而学焉,专精其法,可谓草圣,超前绝后,独步无双。

怀瓘案:章草之书,字字区别,张芝变为今草,如其流连迟速,直若上下牵连,或借上之下而为下之上,奇形离合,数意兼包,若悬猿饮涧之象,钩销连环之状,神化自若变态不穷,呼史游草为章,因张伯英草而谓也,亦犹篆周宣王时作,及有秦篆,分别而有大小篆之名。魏晋之时,名流君子,一概呼为草,惟知音者,乃能辨焉。章草即隶书之捷,草亦章草之捷也。

按:杜度在史游后一百余年,即解散隶体,明是史游创焉。史游即章草之祖也。(唐张怀瓘书断)

自杜度妙于章草,崔瑗崔实父子相继其能。罗晖赵袭亦法此艺。袭与张芝相善,芝自云上比崔杜不足下方罗赵有余然,伯英学崔杜之法,温故知新,因而变之以成今草,专精其妙,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候相通,唯王子敬明其深指,故行草之字,往往继前行之末,世称一笔书者,起自伯英,即此也,张伯英即草书之祖也(唐张怀瓘书断)

草书

草书中亦曰行楷,如二王诸帖之稍真者,十当八九。僧怀仁等所集圣教兴福孔庙碑之类。唐人所称入院体者是也。一曰行草,如二王帖中稍纵体。孙过庭书谱之类皆是也。一曰章草如辰宿列张帖索靖出师颂二王贴中章草法帖皆是也。一曰槁(上高下木)草其书或真或行或草,大小疏密随宜,如颜平原坐位祭侄二帖是也。一曰狂草如张芝张旭怀素诸帖是也。以上各种通称草书,亦有分矣。——明赵宦光金石林绪论

学草书法

童于二十二至二十五岁学草书,其法亦先小而后大,须以右军书十七日等帖及怀素书圣母碑二大字草书为法,又张旭长风帖。

伯英弟文舒者,亦善草书,次伯英,又有姜孟颖、梁孔达、田彦和及韦仲将之徒,皆伯英之弟子,有名于世然殊不及文舒也。罗世景、赵元嗣者与伯英并时,见称于西州,而矜巧自与众颇惑之,故伯英自称上比崔杜不足,下方罗赵有余。河间张超亦善草有名,虽然与崔氏同州,不如伯英之得其法也。——晋卫恒《四体书势》

释草

草即纵心奔放覆腕转蹙悬管聚锋柔牵外拓。左为外,右为内,起伏连卷收揽吐纳,内转藏锋也,既如舞袖,据拂而萦纡,又若垂藤樛盘而缭绕,蹙旋转锋,亦如腾猿过树,逸蚪得水,劲兵追虏,烈火燎原,或体雄而不可拘,或势逸而不可止,纵于狂逸,不违笔意也。羲之云:透嵩华兮不高,逾悬壑兮能越,或连或绝,如华乱飞,若雄若疆,逸意而不相副,亦何益矣。但先缓引兴,以逸自急也,仍接锋而取势(中缺数句)任毫端之奇象,兔丝之荥结,转剔剜角,多钩篆体,或如蛇形,或如兵坪,故兵无常阵,字无常体矣。谓如水火,势多不定,故云字无常定也。——朱长文《纪墨池》

又草书之体,如人坐卧行立,揖逊忿争,乘舟跃马,歌舞避踊,一切变态,非苟然者。又一字之体,率有多变,有起有应,如此起者,当如此应各有义理。右军书羲“之”字、“当”字、“得”字、“深”字、“慰”字,最多至数十字,无有同者,而未尝不同也,可谓所欲不逾距矣。大凡学草书,先当取法张芝、皇象、索靖等。章草则结体平正,下笔有源,然后仿王右军,申之以变化,鼓之以奇崛,若泛学诸家,则字有工拙,笔多失误。当连者反断,当断者反续,不识向背,不知起止,不悟转换,随意用笔,任意赋形,失误颠错,反为新奇。自大令以来,已如此矣,况今世哉。然而襟韵不高,记忆虽多,莫湔尘俗,若风神萧散,下笔便当过人。自唐以前,多是独草不过两字,连属累十字而不断,号曰连绵游丝,此虽出于古人,不足为奇,更成大病。古人作草,如今人作真,何赏苟且其相连处,特是引带,赏考其字,是点画处皆重,非点画处偶相引带,其笔皆轻,虽复变化多端,而未偿乱其法度。张颠、怀素最号野逸而不失此法,近代山谷老人自谓得长史三昧草书之法,至是又一变矣。流至于今,不可复观。唐太宗云,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恶无骨也。大抵用笔有缓有急,有有锋有无锋,有承接上文,有牵引下文,乍徐还急,忽往复收,缓以仿古,急以出奇,有锋以耀其精神,无锋以含其气味,横斜直曲,钩环磐纡,皆以势为主,然不欲相带则近于俗,横画不欲太长,长则转换迟,直画不欲太多,多则神痴。意尽则用悬针,意未尽须再生笔意,不若用垂露耳。——姜尧章《续书谱》

八分书叙论

为八分之说者多矣。一曰东汉上谷王次仲以隶字改为楷法又以楷法变八分,此蔡希综之说也。一曰去隶字八分取二分,去小篆二分取八分,故谓之八分,此蔡琰述父中郎邕语也。前世之善书类能言其道矣。然自汉以来至唐千百载间,金石遗文所载,特存篆隶行草。所谓有八分者何有,至唐则八分书始盛,盖典型、盖类隶而变方,废非得势不古不严,岂在唐始有之耶?杜甫作八分歌,盛称李潮、韩择木、蔡有粼,是皆唐之诸子,而今所存者,又皆唐字,则希综蔡琰之论安在哉。盖古之名称与今或异,今所谓正书则古所谓隶书,今所谓隶书则古所谓八分,至唐则犹有隶书中别八分以名之,然则唐之所谓八分者,非古之所谓八分也。御府所藏八分者四人,曰张彦远,曰贝冷(缺),曰于僧翰,曰释灵溪,是四子皆唐明矣,故不得不辩,以诏后世云。——宣和书谱

篆势有转无折隶笔有折无转分则兼之。

学八分书法

童子二十四至二十五岁当学八分。其法先大后小,当法唐明皇泰山碑铭(书本不古不严易学故录之)北海相景君碑鸿都石经堂道令费凤碑阴——徐谓《笔道通言》

字原七辩

八分者,汉隶之多有挑法者也,比秦隶则易识,比汉隶则微似篆,若用篆笔作汉隶字即得之矣。八分与隶,人多不分,故言其法。又汉隶者,蔡邕石经及汉人诸碑之字是也,此体最为后出,皆有挑法,与秦隶同名其实异,写法载前。——吾丘衍三十五举之中不再述。

隶书叙论

秦并六国一天下,欲愚黔首,自我作古,往往非昔而是,故以李斯变大篆,程邈作棣文种种,有不胜言者,然而或足以垂法而利民,宜后世有取焉。此隶所由,起初邈以罪系云阳狱,覃思十年,变篆为隶得三千字,一日上之始皇,称善,释罪,用为御史。当时此书虽行,独施于隶佐,故名曰隶,又以赴急速官府刑狱间用之,余尚用篆,此天下始用隶字之初也。然而后世人发临溜篆得齐太公六世孙胡公之棺,棺上有文顶起字同今隶,称胡公先始皇时已四百余年,何为已有隶法,岂是书元与篆籀相生,特未行于时也。若邈者既知此体,乃自作一家法而上于秦,特以解云阳之难耳,不然胡公之棺何有是哉。其后汉有蔡邕、魏克当时得其遗法,笔笔飞动,点画间一一成形,断笔墨本几满天下历千余年,精神如在,学者仰之,如景星凤凰,争靓为快,岂可多得欤。然斯道高古,非世俗通行之书,以故阙然不讲久矣。唐开元年时,主懕然知隶字不传,无以矜式后学,乃诏作字统四十卷,专明隶书,于是间得人以应其求,乃韩择木之徒是矣,然则学之兴废,系其时哉。——宣和书谱

古隶今隶

古帖隶书自是今之楷书。孙过庭谓元常专工于隶书,伯英尤精于草体,彼之二美,而逸少兼之。所指元常隶书即今所传力命宣示二贴,是以真行为隶(李贽颖语)。

陈隋间,正书结字,断尚方而不尚圆,犹依摹汉隶一二,唐初亦尔也,及欧阳率更、虞永兴乃易为长,汉款遗意无存矣。(同上)

今之楷书不宜谓之楷,只谓之今隶,而汉之隶为古隶,后人论隶书形势,曰蚕头燕尾,斩钉截铁,又云摧锋折剑,落点星垂,皆是吴文定公跋褚遂良书云,书家谓作真字,能写篆隶法则高古,今观褚公所书益信。(同上)

隶书人谓宜扁,殊不知妙在不匾,挑拨平硬,如折刀头,方是汉隶书体,括云方劲古,斩钉截铁备矣。——吾丘衍学古编三十五举之一

篆书叙论

篆书者,从来远矣。其古文科斗之书,已见于鼎彝金石之传,期间多以形象为之,而文彩未血也。自上而下,文科斗之法发达而后世易以大篆,实出史籀也。籀在周宣王时为太史氏其书,今之所存者,石鼓是也。以其籀之所创,故名之曰籀书,以其为太史氏而得名,故又谓之曰史书。若夫小篆则又出于大篆之法,改省其笔画而为之。其为小篆之祖,实为李斯始。然以秦穆公时,诅楚文考之则字形真,是小篆,疑小篆已见于往古而人未之宗师,而独李斯擅有其名。

按:秦初并天下,丞相李斯考其不与秦文合者,当时字画惟古文与大篆耳,至李斯别为小篆,以异之耶。自斯而汉,至汉得以许慎,魏得一韦诞,而风流文物犹足以追法古而名一世,信斯文出特非小补。至汉魏以及唐室千载间,寥寥相望而终,唐室三三百年间,又得一李阳冰,篆迹殊绝,自谓仓颉后身,观其字,真不愧古作者。五代时南唐伪主李煜割据江左,轻如鸿毛,有一徐铉,篆画高古,人亦为之改观,信此学之,在世其存亡,与人为轻重也,至于今益端献王及章友直皆以篆学得名,傑然成一家法令,得其自唐以来七人,隶之于左,曾非滥竽以进者,若罗英之徒,为种种形似,远取名以流世,如所谓仙人务光偃薤之篆,是皆不经之语,学者羞之,故不录。——宣和书谱

大篆

按:大篆者,周宣王太史籀所作也,或曰柱下史始变古文或同或异谓之篆。篆者,传也,传其物理,施之无穷,甄丰定六书。三曰篆书八体书法,一曰大篆,又汉艺文志史籀十五篇,以史官制之,用以教授,谓之史公,凡九十字,秦赵高善篆,教始皇少子胡亥书。又汉文帝主遵严延年并工史书是也。秦楚书惟易与史篇得全吕氏春秋云,仓颉造大篆,非也,若仓颉造大篆,则置古文何地。所谓籀篆,盖其子孙是也,史籀即大篆祖也。

籀文

按:籀文者,周太史籀所作也。与古文大篆小异,后人以名称书谓之籀文。《七略》曰:史籀者,周时史官教学童之书也,与孔氏壁中古文体异。甄酆定六书二曰:奇字是也。其迹有石鼓文存也,盖讽宣王畋猎之所作,今则陈仓李斯小篆兼采其意,史籀即籀文之祖也。

小篆

按:小篆者,泰始皇丞相李斯所作也。增损大篆籀文异同,谓之小篆,亦曰秦篆。始皇二十年,始并六国。斯时为廷尉,如奏罢不合秦文者,于是天下行之,画如铁石,字皆飞动,作楷隶之祖,为不易之法,其铭题钟鼎及作符印,至今用焉。则离之六二,即离远吉得中道也。斯虽草创,遂造其极矣。李斯即小篆之祖也。——以上皆怀瓘《书断》

三十五举之十六

一举曰,科斗为字之祖,象虾(虫+麻)子形也。今人不知,乃巧画形状,失本意矣。上古无笔墨,以竹挺点漆书竹上,竹硬漆腻,画不能行,故头粗尾细,似其形耳。古谓笔为聿,仓颉书从手持半竹卧画为聿。聿,秦谓之不律也。

二举曰,今之文章即古之直言,今之篆书,即古人平常书,历代更变,遂见其异耳。不知上古初有笔不过竹上束毛便于写画,故篆字肥瘦均一,转折无棱角也。后人以真草行或瘦或肥,以为美茂,若笔无心不可成体,今人以尖笔作篆,难于为古文,若初学未能用时,略于灯上烧过,庶几便手。

三举曰,学篆字必须博古,能识古器,则能辨识古字神气敦朴,可以助人,人不可不知古字,象形指事会意等未变之笔,皆有妙处,于文始有味矣。前贤论篆之气象如此。

四举曰,凡习篆,《说文》为根本,能通《说文》,则写不差,又当与通释兼看。

五举曰,字有古今不同,若检《说文》,颇觉费力,当先熟于复古编,大概得矣。

六举曰,篆书多有字中包一、二画,如日字、目字之类,若初一字内画不分两头相粘后皆如之则为燕尾一法,若或接或否,各自相异为不守法度,不可如此,又圆点圆圈,小篆无此法,古文有之,口字作三角形,不可引用,学者慎勿以难写处妄意增入。

七举曰,篆法匾者,最好谓之嚼蜡。徐铉谓非老手笔不能到石鼓文字也。

八举曰,小篆一也,而各有笔法。李斯方圆廓落,阳冰圆活姿媚,徐铉如隶无垂脚,字下如钗股稍大,锴为其兄,但字下如玉著较小耳。崔子玉多用隶法,似乎不精,然亦有汉意。李阳冰篆多非古法,效子玉可也,当知之。

九举曰,写成篇章文字只用小篆,二徐二李遂人所变,切不可写词曲。

十举曰,小篆俗皆喜长,然不可太长,长则无法,但以方楷一字为半为度,一字为正体,半字为垂脚,岂不美哉。脚不可过长,有无可奈何者,当以止脚为主,余略收短,如蟠脚可也,如生、日、之(篆)等字是也。

十一举曰,凡写碑匾,字画宜肥宜方圆,碑额同此,但以小篆为正,不可用杂体.

十二举曰,以鼎篆古文,错杂为用,时无足迹为上,但皆以小篆法写,自然一法,此体易求,却甚难记,不熟其法,未免为识者笑。

十三举曰,凡“口”(音围)圈中字,不可填满,但如斗井,著一字任其下空,可放垂笔,方不觉大,圈比诸字亦须略收,“口”不可圆亦不可方,若日目等字须更放小,若印文中匾口井口字及字上却须略宽,使“口”中见空稍多,字始浑厚,汉印皆如此。

十四举曰,写篆把笔只须单钩,却伸中指在下夹榇方圆平直无有不可意矣,学时当虚手心伸中指并二指于几上,空画如此不拗,方可操笔,此说最要紧举者,审之其益甚矣。

十五举曰,凡篆大字,当虚腕悬笔,手腕著纸,便字不活。相传有人不能用笔,用棕榈条及纸简等物,皆俗夫所为。士大夫不可用此。

十六举曰,汉篆多变古法。许氏作《说文》救其失也(以上皆元吾丘衍学古匾)

篆书

昔周宣王时,史籀始著大篆十五篇,或与古同,或与古异,此谓之籀书者也。及平王东迁,诸侯立政,家殊国异,而文字乖形。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斯乃损益之奏罢不合秦文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援历篇,太史令胡母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或曰下杜程邈为衙吏,得罪始皇,幽系云阳十年,从狱中作大篆,少者增益,多者损减,方者使圆,圆者使方,奏之始皇,始皇善之,出为御史,定书曰邈,所定乃隶字也。自秦坏,古文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符刻,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王莽时,使司空甄丰校文字,改定古文,复有六书:一曰古文,孔氏壁中书也,二日奇字,即古文而异者也,三曰篆书,秦篆书也,四曰佐书,即隶书也,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六曰书,所以书幡信也。及汉祭酒许慎撰《说文》,用篆书为正,以为体例,最新可得而论也。秦时李斯号为工篆,泰山及铜人铭皆斯书。汉建初中,扶风曹喜,少异于斯,而亦称善,郸邯淳师焉,略容其妙,韦涎师淳而不及也。太和中诞为武都太守,以能书留补侍中,魏氏宝器铭题,皆诞书也。汉末又有蔡邕为左中郎将,善书,采斯喜之法,为古今杂形,然精密闲雅,不如淳也。——晋卫恒《四体书势》

汉唐传授笔法之人名,蔡邕受笔法于神人,而传之崔瑗及女文姬,文姬传之锺繇,锺繇传之卫夫人,夫人传之王羲之,羲之传之献之,献之传之外甥羊欣,羊欣传之王僧虔,僧虔传之箫子云,子云传之僧智永,智永传之虞世南,世南传之欧阳询,询传之陆柬之,柬之传之侄彦远,彦远传之张旭,旭传之李阳冰,阳冰传之徐浩、颜真卿邬舫章、韦阮崔邈凡二十有二人,文传终于此矣。

蔡邕九势

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凡落笔结宇,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

转笔,宜左右回顾,无使节目孤露。

藏锋,点画出入之迹,欲左先右,至回左亦尔。

藏头,圆笔属纸,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

护尾,画点势尽,力收之。

疾势,出于啄磔之中,又在竖笔紧趯之内。

掠笔,在于趱锋峻趯用之。

涩势,在于紧駃战行之法。

横鳞,竖勒之规。

临帖法

唐人从事法书,其法书有四种,曰临曰摹曰向榻曰硬黄。临者,置纸法书之旁,睥睨纤浓点画而如之;摹者,笼纸法书之上映照,而笔取之;向榻者,坐黑暗室中,穴牖如盖大,悬纸与法书映而取之,欲其透视毕见以法书,故嫌色沉暗,非此不澈也;硬黄者,嫌纸性终带暗涩,置之热熨斗上,以黄蜡涂匀,纸虽稍硬,而莹澈透明,如世所谓鱼枕明角之类,以蒙物无不纤亳毕现者,大都施之魏晋,锺索右军诸迹以其年久本暗,有所宗师,故极意取之也。临书如双鹄并翔,各极其致,不必为步骤之拘,非与书有深悟者不能也。以故,属之虞褚以下之者,则赵棋冯承素辈已耳。——李日华紫桃轩又缀

唐人书评

曹操书如金花细落遍地玲珑,荆玉分辉,瑶碧璀璨。——陈思书苑菁华

山谷论帖法

书,孔明对元谦语,章草法甚妙,不知与王中令书先後,要皆为妙墨,盖融会张芝、索靖多家骨肉,丰杀略相宜尔。观史孝山、出师颂数页,颇得草法。盖陶冶草法,悉自小篆中来,索靖笔短意长,诚不可及,长沙古帖中有急就数十字,劣於此帖。今作字大概笔多而意不足。大令草法,殊近伯英淳古。伯英书小纸,意气极类章草,精神照人,此翰墨妙绝精品也。

十七帖者,必多临本,永禅师及虞世南褚庭诲临写皆不甚远,故世有数本,皆不同。此帖全是庭诲笔意,如杨雄蜀都以下,似拙工写真,但神痴耳。

今世学兰亭者,不师其笔意,便作行势,正如美西子棒心而不自悟,其丑也。予尝观汉时石刻篆隶,颇得楷法,后生若以予说,学兰亭当得之。

同类推荐
  • 历代三宝纪

    历代三宝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乘起信论别记(本)

    大乘起信论别记(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归潜志

    归潜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洪恩灵济真君集福宿启仪

    洪恩灵济真君集福宿启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使东川·邮亭月

    使东川·邮亭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顾顺章:中共历史上最危险的叛徒

    顾顺章:中共历史上最危险的叛徒

    从浪迹上海滩的少年,到小工头、工人纠察队长,再到中共中央最年轻的政治局委员,他经历了血与火的淬炼。他曾使国民党特务闻风丧胆,被称为中共“特工王”。他的叛变险些毁灭中共中央而改写中国共产党历史。他一生只留下一张模糊不清的照片让人难识真面目。他走过的歪斜足迹直到今天才被厘清。他就是中共历史上最危险的叛徒——顾顺章。本书较为全面地记述了顾顺章从中共中央特科领导人,蜕变为中共历史上最具危险性的叛徒,最后又被国民党惨杀的一生。
  • 不一样的奋斗

    不一样的奋斗

    行走人生,不可或缺的智慧启迪,走向成功,独辟蹊径的奋斗指南。成功就像走路,前路不通的时候,停下来看清路况,你会发现,希望就在转角处。奋斗就是不停拼搏,永远不放弃希望,即使跌倒一万次,也要有一万零一次站起来的勇气,但奋斗不是稀里糊涂地努力,奋斗也应独辟蹊径。
  • 妃池中物

    妃池中物

    一朝穿越,她身中媚药,将某男吃抹干净,却杯具的遇上传说中的捉奸在床?某男淡淡飘然而去:本王三天后正式上门迎娶。开什么玩笑!她无心亦不爱,怎甘愿被束缚?他的微笑如同毒药入喉,幕后却刀光剑影置她死地。而他,抢走她,兵临城下却轻吻她额上伤痕:“然儿,我用天下换你!”--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快穿:绝色BOSS任我撩

    快穿:绝色BOSS任我撩

    嘀——是水声,久违了三千年的水声。混沌了三千年,甯玘第一次有了听觉,有了真实的感……
  • 大脑拯救宝典:系统君,滚粗

    大脑拯救宝典:系统君,滚粗

    一转眼已经在硝烟弥漫的抗战前夕;租界上海滩歌舞升平;从老北京来的旦角轰动江南;谷白练就恰好穿成了那个旦角。。。的疯狂追爱着。最最疯狂的一位。说好的快穿从校园小清新走起呢?谷白练对系统无声抗议。系统弱弱回了句,我不喜欢你的名字。白练,白莲,合该你倒霉。这只是故事的开端而已。
  • 重生古代做村姑

    重生古代做村姑

    一朝穿越到了古代不知名的村庄,没有电话,没有电视,家徒四壁,只有一对任劳任怨的的父母,极品的爷爷奶奶大伯叔叔,认为自己的就是他们的他们的还是他们的,家人每天吃不饱,哥哥弟弟瘦的像非洲难民,我这个穿越者更是闷头干活,几乎不说话村里人都以为是小哑巴,怎么能这样,我要带领全家致富,撇开这些个极品亲戚。我这个穿越女一会儿买菜单,一会儿折腾板蓝根,一会儿盖新房,一会儿倒腾家具,银子赚了不老少,就是差个听话的相公。(一)感情篇那个死瘸子越靠越近,我的心跳越来越快了,我不是自己发誓要找到呆子,说清楚了,自己不能对别人动心的吗,怎么心脏不受控制的扑通扑通的啊。我不会是爱上这个瘸子吧,带着个面具,一天都不会说一句话,我喜欢他什么啊。什么,那个呆子跟这个瘸子就是一个人,凭什么这么欺骗自己啊,自己可是心心念念的都是呆子,他又不是不知道,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什么,他就是要自己取代呆子在我心中的地位,摸摸他的脑袋,是不是发高烧傻掉了啊,呆子不就是他,他不就是呆子。“我一直都知道你想念呆子,可是你们之间根本就不是爱情,你只是感动呆子舍身救了你,我现在是瘸子了没有自信这样的我,你也喜欢。”“那你觉得我不喜欢你,那干嘛还要出来啊,让我一直挣扎着要跟你怎么对得起舍身为我的呆子啊。”我泪流满面。“那我不是等到了吗?”呆子很开心,我终于不管不顾想跟着他了。“那你现在不是还是瘸子吗,难道你现在就有信心了?”我不懂,固执的抬头一定要问清楚。“现在也没有信心。”呆子低下了头。“那你就给我滚。”真是气死人啊。(二)婚姻篇等了很久终于等到成亲这一天了。“那个我们能不能只拜堂,不宴客啊。”呆子小心翼翼的看着我。“怎么我就这么见不得光。”为啥我的爱情之路走得这样辛苦啊,现在终于修成正果了,居然不想给我正名。“不是,那个我想客人太多的话,闲话就多,笑话你嫁了个瘸子。”这个婚没法结,带着肚子里的小包子走了,吃掉我的时候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些啊。(三)小包子“娘,爹是我的夫君,你再去重新找一个。”“你爹是我的,要找是你去找。”“谁说的,爹答应我他会娶我的。”我怎么这么倒霉啊,哪哪都有小三来,现在可好这个小三还是我生的,怎么办啊
  • 张廷竹中篇小说选:江南梅雨天

    张廷竹中篇小说选:江南梅雨天

    《江南梅雨天——张廷竹中篇小说选》收录了5部中篇小说,其中三部是作者纪实性的人生经历。既有对现实生活的感悟,又有对历史的忠实记录;既有对淳朴的劳动人民的赞美与歌颂,又有对社会转型期的思考。因其创作了众多的优秀作品,张廷竹被评为“时代激流的忠实记录者”。
  • 连环局

    连环局

    八方房产建设公司的老总朱中和在他的总经理室焦躁地来回走着,犹如困在笼子里的一头野猪。他很后悔没有听从妻子和女儿的劝告,一下子开建了三处楼盘,不仅把自有的两个多亿资金全部砸进了工程,还以土地从银行抵押了一亿八千万的贷款,另外还从亲友处以两分利率借了两千万。令他始料未及的是,工程开工以来,钢材、水泥、黄沙等原材料价格节节攀高,即便目前原材料的价格不再上涨,整个工程的造价也将比预算超出至少两成。
  • 他们这样说:中外著名教育家格言选

    他们这样说:中外著名教育家格言选

    本书所汇集的教育格言是从古今中外教育家中选取的100位教育家教育智慧的结晶,摘选了反映他们对教育问题的智慧感悟的格言700余则。这也是他们教育人生的心声——构筑成了反映其智慧结晶和人生心声的教育格言。
  • 新隋唐演义之乱世英雄

    新隋唐演义之乱世英雄

    秦琼曾充任地方上的“捕盗都头”,对造反的“勾当”几度迟疑。当“盗贼”程咬金、王伯当等人以拜寿为名在家聚义时,他出于江湖义气,毅然冒着生命危险放走众人。在亲眼看到麻叔夜吃人等一系列惊心动魄的事件,彻底认清隋王朝的极端腐败本质后,他自觉主动走上反抗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