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83800000057

第57章

良价。參靈祐。問曰。頃聞。南陽忠國師。有無情說法話。某甲未究其微。祐曰。闍黎莫記得麼。曰記得。祐曰。汝試舉一徧看。价遂舉祐曰。我這裏亦有只是罕遇其人。曰某甲未明。乞師指示。祐竪起拂子曰。會麼。曰不會。請和尚說。祐曰。父母所生口。終不為子說。曰還有與師同時慕道者否。祐曰。此去澧陵攸縣。石室相連。有雲巖道人。若能撥草瞻風。必為子之所重。曰未審此人如何。祐曰。他曾問老僧。學人欲奉師去時如何。老僧對他道。直須絕滲漏。始得他道。還得不違師旨。也無老僧道第一不得道。老僧在這裏。价遂辭祐。徑造雲巖參曇。晟舉前因緣了。便問。無情說法。甚麼人得聞。晟曰。無情得聞。曰和尚還聞否。晟曰。我若聞。汝即不聞吾說法也。曰某甲為甚麼不聞。晟竪起拂子曰。還聞麼。曰不聞。晟曰。我說法。汝尚不聞。豈況無情說法乎。曰無情說法。該何教典。晟曰。豈不見彌陀經云。水鳥樹林。悉皆念佛念法。价於此有省。乃述偈曰。也大奇也大奇。無情說法不思議。若將耳聽終難會。眼處聞聲方得知。价問晟。某甲有餘習未盡。晟曰。汝曾作甚麼來。曰聖諦亦不為。晟曰。還歡喜也未。曰歡喜則不無如糞掃堆頭拾得一顆明珠。价遂辭晟。晟曰。甚麼處去。曰雖離和尚。未卜所止。晟曰。莫湖南去。曰無。曰莫歸鄉去。曰無。晟曰。蚤晚却回。曰待和尚有住處即來。晟曰。自此一別。難得相見。曰難得不相見。臨行又問曰。和尚百年後。忽有人問。還邈得師真否。如何祇對。晟良久曰。祇這是。价乃沉昑。晟曰。价闍黎承當這箇事。大須審細。价猶涉疑。後因過水睹影。大悟前旨。有偈曰。切忌從他覔。迢迢與我踈。我今獨自往。處處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應須恁麼會。方得契如如。

(辛亥)惟政禪師住聖壽寺

惟政。平原周氏子。參嵩山普寂。得受心印。遂入太乙山中。學者盈室。太和五年。文宗嗜蛤蜊。沿海官吏。先時遞進。疲於供給。一日御饌中。有劈不張者。帝以其異。即焚香禱之。乃開。見菩薩形。梵相具足。即貯以金粟檀香合。覆以美錦。賜興善寺。令眾僧瞻禮。因問群臣。此何祥也。或對太乙山有惟政禪師。深明佛法。遂詔至京。問焉。政曰。物無虗應。此乃啟陛下信心耳。經云。應以菩薩身得度者。即現菩薩身。而為說法。帝曰。菩薩身已現。未聞說法。政曰。陛下覩此。為常耶。非常耶。信耶。非信耶。帝曰。非常之事。朕安不信。政曰。陛下已聞說法竟。帝大悅。詔天下寺院。各立觀音像。以答殊休。因留政於內道場。累辭歸山。詔住聖壽寺。

(癸丑)普岸禪師結菴平田

普岸。漢東蔡氏子。得法於百丈。太和年中。謂眾曰。吾山水之游。未厭諸人。勿相留滯。天台赤城道猷。曾止華頂石梁。智者降魔。將遊之也。自襄陽邐迤。從沃州天姥。入天台西門。得平川谷中一大舍峯。名平田。結茅居之。未幾見虎乳子。瞪目視岸。岸以杖按其頭曰。貧道聞此山神仙窟宅羅漢隱居。今欲寄此安禪。檀越勿相驚撓。經宿虎領子而去。癸丑。眾力營搆丈室。成平田院。示眾。大道虗曠。惟一真心。善惡勿思。神清物表。隨緣飲啄。更復何為。

(甲寅)南泉普願禪師示寂(馬祖一法嗣)

普願。將順世。首座問。和尚百年後。向甚麼處去。曰山下作一頭水牯牛去。座曰。某甲隨和尚去。還得也無。曰汝若隨我。即須衘取一莖草來。願乃示寂。太和八年十二月二十五凌晨。告門人曰。星翳燈幻。其來久矣。勿謂吾有去來也。言訖而逝。壽八十七。臘五十八。

(乙卯)長沙景岑答話

普願化後。僧問景岑。南泉遷化。向甚麼處去。曰東家作驢。西家作馬。僧曰。學人不會此意如何。曰要騎即騎。要下即下。又慧然令秀上座問岑曰。南泉遷化。向甚麼處去。曰石頭作沙彌時。參見六祖。秀曰。不問石頭見六祖。南泉遷化。向甚麼處去。曰教伊尋思去。秀曰。和尚雖有千尺寒松。且無抽條石筍。岑默然。秀曰。謝和尚答話。岑亦默然。秀回舉似然。然曰。若恁麼猶勝臨濟七步。然雖如此。待我更驗看。至明日。然上問。承聞和尚昨日答南泉遷化一則語。可謂光前絕後。今古罕聞。岑亦默然。

道吾宗智禪師入寂(藥山儼法嗣)

慶諸。住石霜。宗智將化。以諸為正傳。棄其眾從諸。諸迎居正寢。行必掖。坐必侍。太和九年九月。智示疾。有苦垂語曰。我心中有一物。久而為患。誰能為我除之諸曰。心物俱非。除之益患。智曰。賢哉賢哉。僧眾慰問。智曰。有受非償。子知之乎。眾皆愀然。越十日。將行。謂眾曰。吾當西邁。理無東移。言訖告寂。闍維得靈骨數片。建塔道吾。後雷遷於石霜山之陽。

(丙辰)仲興參慶諸禪師

仲興。初在道吾。為侍者。因過茶與宗智。智提起盞曰。是邪是正。興叉手近前。目視智。智曰。邪則總邪。正則總正。曰某甲不恁麼道。智曰。汝作麼生。興奪盞子。提起曰。是邪是正。智曰。汝不虗為吾侍者。興便禮拜。一日侍智。往檀越家。弔慰。興拊棺曰。生耶死耶。智曰。生也不道。死也不道。曰為甚麼不道。智曰。不道不道。歸至中路。興曰。和尚今日須與某甲道。若不道打和尚去也。曰打即任打。道即不道。興便打。智曰。汝宜離此去。恐知事得知不便。興禮辭。隱於村院。經三年。後忽聞童子念觀音經。至應以比丘身得度者。即現比丘身。忽然大省。遂焚香遙禮曰。信知先師遺言。終不虗發。自是我不會却怨先師。先師既沒。惟石霜是嫡嗣。必為證明。乃造謁慶諸。諸見便問。離道吾後。到甚處來。興曰。祇在村院寄足。諸曰。前來打先師因緣。會也未。興起身進前曰。却請和尚道一轉語。諸曰。不見道。生也不道。死也不道。興乃述在村院得底因緣。遂禮拜。諸設齋懺悔。他日持鍬。復到石霜。於法堂上。從東過西。從西過東。諸曰作麼。興曰。覔先師靈骨。諸曰。洪波浩渺。白浪滔天。覔甚先師靈骨。興曰。正好著力。諸曰。這裏鍼劄不入。著甚麼力。興持鍬肩上便出。

大達法師端甫入寂

端甫。姓趙氏。秦人。初母夢梵僧謂曰。當生貴子。即出囊中舍利。使吞之。及誕。所夢僧白晝入室。摩頂曰。必當大弘教法。言訖而滅。十歲出家。十七受具。傳涅槃唯識大義於素法師。復夢梵僧告曰。三藏大教。盡貯汝腹矣。自是經律論囊括川注。無何謁文殊於清凉。眾聖皆現。德宗聞其名。徵之。一見大悅。復詔侍皇太子。順宗親之。若昆弟。憲宗數幸其寺。常承顧問。於是天子益知佛為大聖人。其教有大不可思議事。講唯識等經論。凡一百六十座。日持諸部。十餘萬徧。指淨土為息肩之地。嚴金經為報法之恩。前後供施。數十百萬。悉以崇飾殿宇。開成元年六月一日。向西右脇而滅。尊容若生。異香彌鬱。遺命茶毗。得舍利三百餘粒。賜諡大達。塔曰玄秘。

(丁巳)利蹤禪師住子湖

利蹤。澶州周氏子。出家後。入南泉之室。抵衢州馬蹄山。結茅宴處。開成二年。邑人施山下子湖。創院以居蹤。於門下立牌曰。子湖有一隻狗。上取人頭。中取人心。下取人足。擬議即喪身失命。又示眾。天上人間。輪迴六道。乃至蠢動含靈。未曾於此一分真如中。有些子相違處。還信麼。還領受得麼。他古人只見道箇。即心是佛。即心是法。便承信去。隨處茅茨石室。長養聖胎。只待道果成熟。汝今何不效他行取。仁者可煞分明。竝無參雜。治生產業。與諸實相。不相違背。又曰。汝等苦死。向人前討些子聲色唇吻作麼。譬如圓鏡。男來男現。女來女現。乃至僧俗青黃山河萬物。隨其色相。一鏡傳輝。不可是鏡有多般。但能映物而露。仁者還識得鏡未。若不識鏡。盡被男女青黃山河萬類等。礙汝光明。若識鏡去。乃至青黃男女。大地山河。有想無想。四足多足。胎卵情生。天堂地獄。咸於一鏡中。悉得其分劑。長短劫數。若色若空。竝能了之。更非他物。大眾光陰箭速。莫漫悠悠。大事因緣。決須了取。

(戊午)清凉澄觀國師示寂(華嚴宗)

開成三年三月六日澄觀將示寂。謂門人曰。吾聞偶運無功。先聖悼嘆。復質無行。古人耻之。大明不能破長夜之昏。慈母不能保身後之子。當取信於佛。無取信於人。真離玄微。非言說所顯。要以深心體解。朗然現前。對境無心。逢緣不動。則不孤我矣。言訖而逝。年一百二十。臘八十三。奉全身塔於終南山。名曰妙覺。後有梵僧至闕。稱於葱嶺見金甲神凌空而過。呪止問之。答曰。我文殊堂神也。取華嚴菩薩大牙。歸供養耳。有旨啟塔。容貌如生。而失二牙。闍維。舌根不壞。如紅蓮色。舍利光明瑩潤。觀生歷九朝。為七帝門師。

(辛酉)宗密禪師入寂

宗密。住終南。會昌元年正月六日。安坐而逝。道俗等奉全身於圭峯。二月十三日茶毗。得舍利。明白潤大。後門人泣求之。皆得於煨燼。乃藏之石室。

惟政禪師隱居終南山

惟政。住聖壽。後忽入終南山。人問故。政曰。吾避仇矣。

楚南禪師隱居林谷

楚南。福州張氏子。髫年出家。既冠落髮受具。往上都。聽淨名經。雖精研法義。而未了玄機。遂謁道楷。楷曰。吾非汝師。汝師江外黃檗是也。南乃禮辭。往參希運。運問。子未現三界影像時如何。南曰。即今豈是有耶。運曰。有無且置。即今如何。南曰。非今古。運曰。吾之法眼。已在汝躬。南乃入室。執巾侍盥。晨晡請益。尋值武宗廢教。南遂深竄林谷。

雲巖曇晟禪師入寂(藥山儼法嗣)

院主遊石室回。曇晟問。汝去入到石室裏許。為甚麼便回。主無對。良价代曰。彼中已有人占了也。晟曰。汝更去。作甚麼。价曰。不可人情斷絕去也。會昌元年十月二十六日。晟示疾。命澡身竟。喚主事。令備齋。來日有上座發去。至二十七夜入寂。茶毗得舍利一千餘粒。[療-(日/小)+土]於石室。勑諡無住。塔曰淨勝。

大梅法常禪師入寂(馬祖一法嗣)

法常。住大梅。龐蘊欲驗常。特相訪。纔見便問。久嚮大梅。未審梅子熟也未。常曰。熟也。你向甚麼處下口。蘊曰。百雜碎。常伸手曰。還我核子來。蘊便休去。善會行脚時。一日與定山神英同行。言話次。英曰。生死中無佛。即無生死。會曰。生死中有佛。即不迷生死。兩人互相不肯。同上大梅見常。會便舉問。常曰。未審二人見處那箇較親。常曰。一親一踈。會復問。那箇親。常曰。且去。明日來。會明日再上。問常曰。親者不問。問者不親。時大梅山旁。有石庫。相傳為神仙置藥之所。一夕常夢。有神人告曰。君非凡夫。石庫中有聖書。受之者為地下主。不然。亦可省帝王師。常於夢中。答曰。昔僧稠不顧仙經。其卷自亡。吾以涅槃為樂。厥壽何啻與天偕老耶。神曰。此地靈府。俗人居此。立致變恠。常曰。吾寓跡梅尉之鄉耳。非久據也。忽一日謂其徒曰。來莫可抑。往莫可追。從容間。聞鼯鼠聲。乃曰。即此物非他物。汝等諸人。善自護持。吾今逝矣。言訖示滅。

(癸亥)智廣禪師隱居巖谷(鹽官安法嗣)

智廣。仙遊人。初參鹽官齊安。及鄂州無等禪師。有省遂南歸。止泉州。常持鐵鉢。以一白犬自隨。會昌三年。武宗將廢教。廣乃遁入巖谷。

平田普岸禪師入寂(百丈海法嗣)

普岸。住平田。一日義玄來訪。先逢一嫂在田使牛。玄問嫂平田路向甚處去。嫂打牛一棒曰。這畜生到處走到此。路也不識玄曰。我問你平田路向甚處去。嫂曰。這畜生五歲。尚使不得。玄心語曰。欲觀前人。先觀所使。便有抽釘拔楔之意。及見岸。岸曰。曾見我嫂也未。玄曰。已收下了也。岸遂問。近離甚處。曰江西黃檗。岸曰。情知你見作家來。曰特來禮拜和尚。岸曰。已相見了也。玄曰。賓主之禮。合施三拜。岸曰。既是賓主之禮。禮拜著。會昌三年七月。告眾入寂。壽七十四。

惟政禪師入寂(北宗普寂法嗣)

惟政。隱居終南。後遷。寂年八十七。茶毗收舍利四十九粒。以會昌三年九月四日入塔。

同类推荐
  • 朱碧潭诗序

    朱碧潭诗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寂上人院联句

    寂上人院联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Culture and Anarchy

    Culture and Anarch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彻庸和尚谷响集

    彻庸和尚谷响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极拳理论大全

    太极拳理论大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穿越之傲娇王爷独宠妃

    穿越之傲娇王爷独宠妃

    名校研究生顾歆,成绩优异,还是校花,在一次野营中,因为遭人陷害,堕入悬崖,从而穿越到了南沐国,认识了皇上萧亦寒,和王爷萧旭,没想到竟陷入三角恋中。期间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萧旭一起摆脱了一次又一次的困境,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
  • Sons and Other Flammable Objects
  • 十九岁宠妃

    十九岁宠妃

    南唐后主李煜被毒杀,小周后被凌侮,窅娘自刎殉情……十九年后,李煜和窅娘之女,十九岁的楚楚肩负着复仇的重任入宫。庭院深深的后宫,在庄重的皇家威严幕后,充塞着腐败荒淫,煎熬挣扎,痛苦血泪,更有机谋权诈,血腥残杀。多情者多难,风流人相残,畸形的岁月,十九岁的楚楚燃尽情焰……
  • 每天懂点孩子心理学

    每天懂点孩子心理学

    孙玉梅,资深记者、编辑,现从事中外儿童教育理论研究和策划撰稿工作,致力于先进家庭教育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及普及类图书的写作策划,在多所知名早教机构担任顾问等工作。
  • 闽都文化与开放型经济

    闽都文化与开放型经济

    开放性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需。企业文化需在新的经济、社会、技术环境中将予以越来越多新的内涵。企业文化的建立和形成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创新、不断前进的过程。
  • 做人必须有的9张底牌

    做人必须有的9张底牌

    “人生百态,各有千秋。面对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事、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我们该如何对待?本书以浅显易懂的说明文字为纲,以生动深刻的智慧故事为辅,二者彼此释义,互为表里,为读者展现诸多为人处世的诀窍和方法。阅读本书,既能领略古人的成功智慧,也能感受今人的处世风采,更能激活思维,让读者领悟到成功者的处世真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研究了无数以前的牌局,经过选矿、淘洗、熔炼等各道工序,终于形成了今天奉献到读者们案前的这块纯金,希望给正处于迷途中的读者以启发和帮助,希望给将要步入社会的读者以指引和借鉴。”
  • 长寿就是这么简单

    长寿就是这么简单

    作者寻访当下百位长寿老人,总结了最经典的养生智慧,追踪医家最经典的养生良方,告诉你长寿原来可以如此简单。
  • 随身带着联盟商店

    随身带着联盟商店

    英雄联盟的商店突然附身到一个一个高中学生的身上,得此臂助,他将在花样都市掀起什么样的波澜?
  • 绿色新政

    绿色新政

    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贵州大学贵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院联合研发,依托基于大数据的城市科学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创新性地提出生态文明转型和生态文化重构这一重大课题,创新性地提出我国首个以城市命名的生态文明“贵阳指数”,创新性地构建了“生活观、生产力和生态美”的生态“金三角”理论模型,展现了一种生态文明的理论自信和生态文明历史责任的唤醒。本书认为,21世纪将是生态世纪。生态文明将替代工业文明,生态文化将成为21世纪的主流文化。
  • 大唐御史台精舍题名考

    大唐御史台精舍题名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