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数息之法,摄心之意也。摄心在数,则勿散乱。(如心息相根据,杂念不生,则止勿数,任其自然。)每子午卯酉时,或不拘时候,静室中浓褥,铺于榻上,解衣宽带,平直其身,纵任其体,不倚不曲,盘脚大坐,瞑目视脐,以绵塞耳,心绝念虑,随意呼吸,一来一往,上下于心肾之间,勿极勿徐,任其自然,坐一柱香后,觉得口鼻之气不粗,渐渐和柔。又一柱香后,觉得口鼻之气似无出入,然后缓缓伸脚,开目去耳塞,下榻行数步。又偃仰榻上,少睡片时起来,啜淡粥半碗,勿劳恼怒,以损静功。每日专心根据法行之,两月自见功效。
《经》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胎息经》云:气入身来谓之生,神去离形谓之死。知神气者可以长生,固守虚无,以养神气,神行气行,神往气往,若欲长生,神气须注。丘长春曰:息有一毫未定,命非已有。《仙经》曰:人在气中,如鱼在水中,鱼一刻无水即死,人一刻无气即亡,神是性兮气是命,神不外驰气自定:又曰:阳气一分不尽则不死。东垣曰:气乃神之祖,神乃气之子,气者,精神之根蒂也。桑榆子曰:精化为气,气化而神集焉。元气充满,神必备矣。忧患动中,则知见因而暂亏,气亦权有不至者,气犹母也,犹子也,以神召气,如有母召子。
《灵枢》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是《经》所谓,根于中者,命曰神机,神去则机息。根于外者,命曰气立,气止则化绝。)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有情无情,皆有四者。)故器者,生化之宇,(凡有形者,皆谓之器。)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人之生也有涯,故器散而分则阳气于天,阴反于地,生化息矣。)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化有小大,小物大物。)期有远近,(大年小年。)四者之有,升降出入有贵常守,反常则灾害至矣。故曰:无形无患,此之谓也。
后天气与先天气同出而异名,先天氤氲于无形,后天有形可见,其实一而已矣。故曰:采先天,练后天,相制化,作神仙。善养气者,行欲徐而稳,立欲定而恭,坐欲端而直,声欲低而和,使此身常在太和元中,久久自有圣贤气象。息有四相,呼吸有声者,风也,非息也,守风则散,虽无声而鼻中涩滞者,喘也,非息也,守喘则结,不声不滞,而往来有迹者,气也,非息也,守气则劳。所谓息者,不声不滞,不出不入,绵绵蜜蜜,若存若亡,心不着境,无我无人,神气相根据,是息相也。更有何息可调至此?则神自返,息自定,心息相衣,水火相媾,息息归根,金丹之母。
十六字诀曰: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不拘行住坐卧,舌搅华池,抵住上 ,满口津生,咽下 有声,咽下 响,百脉自调匀,随于鼻中,吸清气一口,以意目力,同律送至脐下一寸三分,略存一存,谓之一吸。随将下部,轻轻如忍便状,以意目力,从尾阎提起,上夹脊双关,直至玉枕,透入泥丸,谓之一呼。周而复始,咽时有津固妙,无津亦谷谷然咽之,不拘多寡,只要每日无间,久行精神强旺,百病不生,盖真水灌灵根之法也。
凡心静则神悦,神悦则福生,人能化毒性以救死,养喜神以延生,必去身灾,兼除人患。
发宜常梳,面宜常擦,胸宜常护,目宜常运,耳宜常凝,口宜常闭,齿宜常叩,气宜常提,津宜常咽,浊宜常呵,背宜常暖,腹宜常摩,囊宜常裹,肢节宜常运动皮肤宜常浴,大小事宜闭口勿言。男子二八而天癸至,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交合太早,斫丧天元,乃天之由男子八八而天癸绝,女子七七而天癸绝,精血不生,入房不禁,是自促其寿算。人生之血,百骸贯通,及欲事作,撮一身之血,至于命门,化精以泄。夫精者,神之倚,如鱼得水气根据之,如雾覆渊,不知节啬,则百脉枯槁,交热无度,必损肾元,外虽不泄,精已离宫,定有真精数点,随阳之痿而溢出,如火之有烟焰,岂能复返于薪哉?!
任督二脉导引秘旨
夫人身之有任督,犹天地之有子午也。人身之任督,以腹背言,天地之子午,以南北言,可以分,可以合,分之以见阴阳不离,合之以见浑沦无间,此修真者之周行也。惜夫举世昏昏,自趋歧径,炼日月,采精华,运气机,行火候,朝呼三魂,暮摄七魄,种种旁门,岂离任督?独舍正路而不由,惜哉!知之者,四门外闭,两目内观,心如止水,身似空壶,缔观黍米之珠,权作黄庭之主,含光嘿嘿,调摄绵绵,握固内守,注意玄关,顷刻而真元内还,未几而一阳来复,两督如汤煎,膀胱似火热,任督犹车轮,四肢若山石,鼓巽运坤,天机自动,微以意定,则水火自然升降,不知身之为我,我之为身,神之为气,气之为神。不规中而自规中,不胎息而自胎息,此是最上一乘,慎勿身中摸索。重于修者,其知所务哉!精欲漏时,提气守泥丸,或微呵一二次,勿使心气下从,虽有走漏,可无大伤,切忌子后行房,阳方生而顿灭之,一度伤于百度。
孙真人曰:大怒交合,成痈疽。疲倦入房,虚损少子。寡欲固佳,清心尤要。若劳心耗散心血,纵寡欲精气难生,益精生于血也。故内养神气,则根本固矣。但身体常使小劳,则百达和畅,气血长养,精神内生,经络运动,外邪难袭,譬如水流不污,户枢不朽,皆因运动故也。常当内视五脏,了了分明。鼻引清气,口吐浊气,欲出气少,人气多。头勿向北卧,头边勿放火炉。居处凡有小隙进风,受病最大,切宜避之。食毕嗽口数遍,令人齿固。勿食一切脑子损人。凡遇大风豪雨,震雷昏雾,皆是诸煞恶神经过,宜入室闭户,烧香静坐避之,否则损人。
学道之人,须要真切真行,澄心定意,抱元守一,固气存神,此真功也。修仁蕴义,济贫拔苦,先人后已,与物无私,此真行也。云房真人曰:有功无行,如无足,有行无功,步不前,功行两全,足自备,谁云无分作神仙?脊骨二十四节,从下起第一节,是尾闾,此骨如金鼎,上有九窍,名下关。从此数起上至第十八节,名中关。又上至玉枕、天柱三节,直至顶门为上关,名泥丸宫,是为上丹田。泥丸、尾闾二穴,乃一气升降,成阴成阳之都会也。
鼻有两窍,口有一窍,其三窍,此是神气往来之门。人身火有内外,外火有质,藉谷气而生,内火无形,随神意而起。内火有三种,精为民火,气为臣火,神为君火。君火者,心火也,性火也。性火发动,如木出火,身焚乃止。《仙诀》曰:性火不动则神定,神定则气定,气定则精定。三火既定,并会于下丹,是谓三华聚脏。
运气之法,先闭目端坐,鼻吸精气,降至丹田,转过尾闾,随即提起,如忍大便状。自夹脊双关,透上直至泥丸宫,转下鹊桥, 然咽下,仍归气海。初行功时,焚香一柱为度,渐增三炷,功行七日为止。初时行三日,发大汗,以攻阴邪,进热粥以发汗渴,则漱玉泉以咽下之,饥则炊热粥以食之,如患在上身,收气当存想其处,放气则散于下体,患在下体,收气亦存想其处,放气则归于丹田,患在遍身,当分经络,属上属下,运法亦如之。
十二段锦
一叩齿齿为骨余,常宜叩声,使筋骨活动,身神清爽。每叩三十六数,小解闭口咬紧,解毕方开,永无齿疾。
二咽律 将舌抵上 ,久则津生满口,盒饭咽下,咽下 然有声,以多咽为妙,使灵液灌溉五脏,则火自降矣。
三浴面部 将两手自相摩热,覆而擦之,自颈及发际,如浴面之状。
四鸣天鼓 双手于耳,以指头弹脑后两骨,二十四次,其声状大为焦。
五运膏肓穴 此穴在肩上背心两旁,药石针灸不到之处,常将两肩扯转七次,能散一身诸证。
六托天 将两手握紧,以鼻收气,运至泥丸,即向天擎起,随放左右膝上。如前法,每行三次。
七左右开弓 要闭气将两手伸直,右手作攀弓状,两眼梢随右手左右各行三次,泻三焦之火。
八擦丹田 将左手托肾囊,右手擦丹田三十六次,后将左手换转,如前法行。
九摩内肾穴 要闭气,将两手搓热,向背后擦肾经、命门,各三十六次。
十擦涌泉穴 用左手抱住左脚,右手擦左脚心三十六次,换转右脚,如前行。
十一摩夹脊穴 此穴在背脊之下,大便之上,统一身之血脉,运之大有益。
十二洒腿 足不运则气血不和,行动不能爽健,须将左足立定,右足提起,洒七次后,换右足立定,如前行。
清心说
运气功夫,加以十二段锦,则血气流通,宿疾自去。但此心不清,或为钱财女色,或为意气,或预料将来,追悔既往,种种妄想,欲火煎熬,则真阴消烁,前功尽弃矣。当回想之时,譬不复生。凡钱财女色,一切身外余物,尽情放下,此即却病之方,长生之诀也。故曰:酒色财气伤人物,多少英雄被他惑。若能打退四凶魔,便是九霄云月客。至于采药,用女人之精,烧银炼炉火之术,此外道邪魔,天上无贪财好色之神仙也。
玄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