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86300000031

第31章

疏下經云遠物近物。雖皆影現。不隨物而有遠近等者。大鈔(十八上半三十三紙)云。如執鏡臨池。池中月出。而此影不近。天上之月。去地四萬二千由旬。影落潭中。而亦不遠。以喻菩薩遠在他方恒住此故。雖住此處。常在彼故。安有遠近之異相耶。一切遠近。類此可知。

鈔但得成佛法爾能爾者。釋成唯德相也。

言前即德相此則業用者。問前疏料揀云。八約果分唯是德相。今鈔引證。何通業用。答鈔約利生。故通業用。疏約佛證。唯是德相。故疏中云。約佛用亦德用德上用故。

鈔該取前三故。皆別教分齊者。以別該同也。

疏隨聲取義有五過失者。下疏釋云。一不正信。以隨言解不稱實故。二退勇猛。不能亡相趣真實故。三誑他。以己謬解為人說故。四者謗佛。指己謬解是佛說故。五者輕法。以淺近解解深旨故。謂法如言不殷重故。疏約未悟入故名為兼者。謂地獄天子。聞天鼓說法。頓超十地。乃是正為。今約前身熏種之時。故屬兼為。問彼時聞經。不信謗經。即墮地獄。應屬遠為。何名兼為。兼為之根。約信向故。答地獄天子。而有二類。一者謗經。屬遠為攝。二者戒縵。當兼為收。故無其失。

疏借其三乘行布之名等者。問為即圓融之行布耶。為異圓融之行布耶。若異圓融之行布者。乃是抗行非圓教義。若即圓融之行布者。是圓教義。應不名借。答良以圓教兼具。行布正宗。圓融十宗之中。具德宗故。十地之中。隱其圓融。彰其行布。乍觀名相似唯行布所名借。又解若就真證道。唯是圓融。若隨根宜教道。通於行布。故上疏云。行布是教相施設。圓融是理性德用。所以名借。

言權教極果無實事故者。斯則暗用天台意也。故下鈔云。智者雖說四教三教果海處。無有實事。但就教中。施設有果。進入位後果即便虗。如別教說。三賢十地。修三賢位。則有何修。乃至證地。更無有別。(此約證道)別教十地證境。但是圓家住耳。(此據教道癈別就圓)即由此義。圓教初住。自在過地。

疏權為等者。謂佛菩薩。權作同類。方便為彼。故名為權。

言或在法會而聾盲彰其絕分者。以化將作聲聞。亦顯法深故。

言或示在道而起悟知可逈心者。化己作聲聞。兼彰法廣故。

疏墮無為坑者。(無為正位一墮難出故喻深坑。又〔悲無〕水取灰斷故如彼地獄)言壞善根至貪愛之水等者。(邪見撥無貪愛浸爛皆喻於水不容善根又闕土緣非生處故)言曾無厭捨者。(上據現惡闕緣令生厭怖。而同有佛性久久當成。故不厭捨)是知顯惡無則無惡必有。故涅槃云。一闡提人。雖復斷善。猶有佛性。若能發心。非闡提也。問後之所為。即前所揀。五類非器。收揀相違。其猶水火。若為通會。答下疏云。其猶棃庶以對於貴賤懸隔。(斯則揀也)以王收人。則率土之內。莫非王人。(斯則收也)是以若約普收。則一切眾生無不具有如來智慧。況於二乘無漏因果。若校優劣。則權教久行菩薩。尚不信聞。況於二乘。二乘上首。尚如聾盲。況凡夫外道。

鈔欲配前非器令盡者。問但配前四何名盡。答以少從多故。權不乖實故。

疏謗雖墮惡猶聞歷耳終醒悟故等者。准下疏釋。此則益深。如來祕密藏經明。罵藥服之得力。罵沈燒以還香。罵佛猶勝供諸外道。若爾豈無罵罪。罵罪非無。今語遠益。故法華云。跋陀婆羅等。罵常不輕。千劫墮於阿鼻地獄。受大苦惱。畢是罪已。還過常不輕菩薩教化。涅槃喻以毒塗之鼓。欲聞不聞。無不死者故。菩薩之名。趣自聞謗之。曰謗尚遠益。況深信耶。況解行耶。況證悟耶。佛持之者。勉思此文。

疏大海潛流至無不具有如來智慧等者。故下疏云。所以知佛智遍者。無一眾生不有本覺。與佛體無殊故。以上言潛流。則以佛智遍他眾生。今顯生生自有。故云遍爾。此有二意。一明無一眾生不有。則知無性者非眾生數。謂草木等已過五性之見。二眾生在纏之因。已具出纏之果佛。故云有如來智慧非但有性後方當成。亦非理先智後。是知涅槃對昔方便。且說有性。後學尚為談有藏無。況聞等有果智。誰當信者。三彼因中之果智。即他佛之果智。以圓教宗。自他因果。無二體。故不爾。此說眾生有果。何名說佛智耶。斯則玄又玄矣。非華嚴宗。無有斯理。

言又破塵出經卷等者。下疏又云。如來藏經等說。有九種喻。喻如來藏。謂如青蓮華在泥水中。未出泥水。人無貴者。又如貧女而懷聖胎。如大價寶垢衣所纏。如摩尼珠落在深廁。如真金像弊衣所覆。如菴羅樹華實未成。亦如稻米在糠糩中。如金在礦。如像在摸。皆是塵中。有佛身義。

鈔言被非情者以所被情即非情故者。問情即非情。情體既癈。何為所被不可非情而為所被。縱為所被。都無覺智。有何益用。不可能即情體不癈也。體若不癈。不名即故。答由常即而常不即。是故得名非情亦是所被。

疏前五唯體者。問下疏料揀前三重體。云然大小諸宗雖通用四法。而理不同也。准此豈不通理也。何云唯體。答前五重。體本唯事法。將後深義。料揀前四。乃通其理。故無有失。又問通取所詮體。豈不通理。答約親所詮故。或以少從多故。或以性從相故。

鈔於後三重料揀則前前無後後等者。問四通小前七通三乘前八約同教。既皆言通。應知通大通一乘通別教也。若許皆通。何云前前無後後耶。答不據所料揀教體。前無後故。但約能料揀義。前無後故。小乘無後六。三乘無後三。同教無後二。故作是說。因論生論。問海印炳現體準還源觀。指論本覺豈同教。若作海印定體唯屬別教。以讚假者。可通諸眾。若作萬乘。唯目一人。

疏謂佛語言乃至是謂佛教者。問語路一種。或是意識。或是脣等。既非是聲。何為教體。答尅性乃非。相從可是故。

鈔正出今之教體等者。正出婆沙論體也。

鈔語教異名教等者。正理同意語。謂語者音聲為體。故謂言教。亦即音聲。色蘊所攝。名是不相應。體行蘊所攝。名與教言。其體條別。教何是名。問意約語即教故。後答意云。語之教故以名為體。如云佛子。非佛為體。但用弟子。以為體故。

鏡影由假發者。問正理論說。麤細俱實。云何名假答云。但藉多塵故名為假。非謂虗假。或云本計是。實。未計是假。義亦可通。

疏大乘有三大意同前者。小乘前二。或單取聲。或單取名等。大乘不爾。取聲必攝於名等。取名等亦攝於聲故。

疏成所引聲者。圓成實性所引聲也。

鈔若因受大種等者。謂因第八識執受有情四大種所造之聲。餘二準知。

言若世所共成等者。如次依他圓成遍計三性。所發之聲也。言性聖言者猶正也。

鈔天受非餘者。謂彼愚人世無錄用唯天怜愛方得自存。又世間所尊。莫過於天。世間所賤。莫越於愚。呼卑賤之愚夫。立尊高之天號。如呼奴為郎君戲而調之。應云咄天汝甚可怜。故云天愛。作如是說。非餘有智之人亦作如是說也。

鈔法詞二無礙解脫境有差別者。法緣名等。詞緣於聲。

言蘊界處攝亦各有異者。聲與名等色蘊行蘊聲界法界聲處法處。如次攝故。

言正理救云等者。本計聲上屈曲非名句文未計云是。

言依一切位非自在者。依凡夫位。非聖人故。十地菩薩。於一字中。顯無量名句故。

言而體非顯者。自差別義字者無改轉義者。理不詮義。不可翻譯。如梵云菩提。是名此翻為覺。如但云菩是字。未有所屬之義。不可翻譯故。號不改轉也。

言多剎那聲集成一字等者。問前一剎那聲現在時。後一剎那聲至現在時。前聲已滅。如何集成其字。今謂通云。本質前後互不相見。影像連帶。許同時現。故乃集成。又解雖非同時。隨其解心。攀前接後。假建立故。如施火輪。實非是輪。隨心作輪。又如佛言。昔日鹿王今我身是。名句問答。準字應知。

言自共相者。局附己體名自相。貫通他義名共相。色礙心緣各局己體故名自相。空無我等遍一切故名共相。此是體義對。復有寬狹對。色蘊名共相。(寬也)色處名自相等。(狹也)復有離言帶言對。乃至極微為共相。(帶言也)離言不可說為自相。(離言也)復有增益非增益對。此非緣境而有解行。貫通多法。名為共相。(增益也)現量緣境。行離動搖。局附本真。名為自相。(非增益也)復有有作用無作用對。如因緣變境有作用名為自相。如分別變境無作用名為共相。

言一扇者。現涼凡故。二相好者。現大人故。三根形者。現男女故四味者。應云鹽現食味故。應云文現義味故。

鈔顯無方理者。方猶比也。無比道理也。或顯義體無定方城。娑婆一方亦許色等為佛事故。不同唯識。此方定用音聲為佛事故。

鈔七賢四果者。三資糧(五停心觀。別相念觀。總相念觀。)四加行。(煖。頂。忍。世第一)為七賢也。預流。一來。不還。阿羅漢。四果也。言預流者。初預聖流故。見愛定斷修惑不定。或一至五。前十五心六人名向。第十六心見相諦圓六皆名果。言一來者。依次初果進斷修惑。一至六品。六無間道。前五解脫。咸名為向。第六解脫。其心容預。得名為果。超越初果。先伏六七及第八品。來登見道。前十五心。亦名此向。第十六心。超證此果。闕品證初後證一來。經義可思。但就次第約皆離欲有下三品。潤一往來欲界生故。得名一來。超證相從。亦復此名。言不還者。依次二果進斷欲惑。後之三品。三種無間。二品解脫。咸名為向。第三解脫。方得名來。超前二果。先伏九品及上七地六十三品。來登見道。前十五心。名不還向。第十六心。證不還果。證果已後。必不還生欲。

還聖人。色界中有起智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本有證得涅槃。得名生般。色界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般申事習力。不假加行。證得涅槃。名無行囗囗囗囗囗囗囗囗或超或次。或半或全。至色究竟。證得涅槃。名囗囗囗囗囗囗囗禪定現法樂住。十三思法。若不思惟。即便退失。若思惟已。便不退失。十四護法。作意防護故。十五安住平等位。不煉不退。十六堪能證達故。十七不動性。是利根無上進對下不退。十八慧解脫。但斷慧障故。十九但解脫。復斷定性故。

鈔以其被呵者。呵其乞食不平等也。言置鉢欲出者。維摩詰。問亡絕之理。須菩提不知所以。捨鉢欲出其舍。言維摩詰言至即諸法也者。令須菩提了言相同幻了幻化同真了自身如化故。言一切諸法如幻化相者。故叡公云。眾生如化。非有非真。不達此者。轉如車輪。解法清涼淨。無我無人。眾垢消除。如日無雲。

言文字性離無有文字者。一云上句標。下句釋。此意云。文字真性本離文字之相。下句釋云。無有文字。又解長讀兩次。一云文字性離無文字。二云文字性離有文字。是則有無雙遣。

言即亡言通圓頓意者。即言緣生也。亡言性空也。又即言隨順也亡言得入也。

言但就教道則可見聞者。約真空頓教隨順門。也就破相始教俗諦門也。言念處者照寂也。

鈔五行相者。或取蘊等相應語言。或取能說佛菩薩等。皆能顯義。故號於文。

言一地者。資糧加行等。二相者。自相共相等。三作意者七作意。四依處者三依處。五過患者所毀厭法。六勝利者所稱讚法。七所對治法者。謂貪嗔等。八能治者。謂不淨觀等。略廣如名可知。

疏而作佛事者。但為教體。攝化生眾。斷惡進善。名作佛事。

鈔非言說有性有一切性耶等者。非字之上。加一莫字。其義方顯。此問意云。由能詮言說有性。知所詮一切法有性。或不加莫字。但是牒世尊言。最後耶字。疑問之詞也。佛告下答。初答法無其性而有言說遺法也。又云下答無有言說遣言也。大慧問意言。法必相須。世尊答意。意言。法不相須。先明無法而有言。後明無言而有法。是故下結言法不相須也。大慧下舉事釋成也。

疏既語嘿視瞬皆說者。問嘿名為說。行相云何。復用何法。而為教體。答由其嘿住令根生解。故名為說。或取彼人五蘊為體。約事相也。或取無言真如為體。約理性也。

鈔如聲是色即二所顯影者。耳意二識所現影也。或說聽二識所現影也。

疏唯本無影者。如日舒光。新照本法也。

疏復說五心集現者。非是五心法等現。但是經歷五心影像。聚集顯現。言五心者。一率爾心。創物遇境。都未作解。二尋求心。推求前境。仍猶預故。三決定心。了知前境。生印可故。四染淨心。既識前境。作善作惡故。五等流心。同前善惡後念相續故。

疏總十二心等者。散亂聞經也。專注聞經。但有八心。於行常二字上。除率爾尋求二心故。

言十四相者。一云十四人影像相。一云是四聲相。餘相依聲假建立故。

鈔言其五心初後通六識中三唯意識者。法苑云。第六具五隨意轉。亦是尋求。有希望故。不爾此心應非五攝。率爾一念。決定未生。若非尋求。便為大失。決定意識既許多時。染淨自無勢力可自引生故。果即具有勢力緣故。有義八地已上五識自在。前後相引。亦成染淨。許七八識前能引後。為染淨心。五何不爾。故知五識因亦具五。總結之者。前六具五心。七八各四。(但無尋求第八界初第七轉依。遇新境故。容有率爾。餘三可知。)此中有義。五識唯二。但有率爾及等流心。尋求等中五隨生者。即等流心。許亂生故。今據後義。故鈔云爾。

言又前三是無記後二通善惡者。法苑云。瑜伽論說。初三心是無記。第四五通三性。此依因位中容無亂境。五識中一與第六識。連續生說。若在因位。境界強勝。諸識雜生。並生五心。皆通三性所攝。若無漏位。乃得自在一切多善。

同类推荐
  • 龙树五明论

    龙树五明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六十种曲焚香记

    六十种曲焚香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冬日有怀李贺长吉

    冬日有怀李贺长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共城从政录

    共城从政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李铁君文钞

    李铁君文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铁笛子

    铁笛子

    离开兰州北关十七里有一个地方名叫花兰堡,是个两千多户人家的大镇。地当水陆要冲,一面通着黄河渡口,一面又是官驿往来要道,商贾云集,甚是繁富。附近还有许多小村镇,到处水田纵横,土厚泉甘,出产丰美,昔年甘凉、宁夏、青海、新疆各省各地往来贩运的货物都以此为集散转运之地,无形中成了西北诸省的交通枢纽。河岸上下游停满舟船皮筏,人烟稠密,热闹非常。附近村镇富翁甚多,除拥有大片田业、聚族而居的多年土著而外,另有好些都是靠着贩运羊毛、布匹、水菸、杂货以及各种土产因而致富的大商人。地方富足,屋是五方杂处,平日倒也安静。
  • 天国的水晶宫

    天国的水晶宫

    我和其他人有着不一样的世界。在其他人的世界中:我是秩序的捍卫者,拯救世界的英雄,黎明同盟盟主,龙骑士团团长,学识联盟首席大魔导师,联邦元帅,南北两大帝国亲王。在我的世界中:因为这个世界木有电脑网络游戏机供我宅,所以我只能一边开水晶宫一边拯救世界玩真人RPG聊以解闷。口胡版简介:这是一个自以为是技术宅,其实是死宅的穿越者一边没羞没臊地开着水晶宫顺便拯救世界的故事。这是一个很有爱的死宅在没有爱的世界中心大声呼唤爱的故事。
  • 凝水凌

    凝水凌

    一个叫乔凌凝的女孩在修真路上前进的故事,人生、爱情、与能力,从小白变的内心强大在某一个点爆发,故事很精彩,各位看官且听说来……
  • 心灵鸡汤(语文新课标必读书目·第12辑)

    心灵鸡汤(语文新课标必读书目·第12辑)

    本书以其简短、精炼的语言为读者讲述了一个个充满哲理的小故事。作者选文一直遵照的准则为:以浅显的语言表达着人间真情;以至深的情感述说着五彩人生;在每一个角落把真情的火炬点燃;让每一缕清香在尘世间流传;让真情在心灵的碰撞中凝固成永恒。后泛指有益于精神或心理的充满哲理的小故事。
  • 随身空间:家有萌夫好种田

    随身空间:家有萌夫好种田

    她觉得有了空间就可以待在空间里混吃等死不枉穿越一场,顺便做个米虫败败家什么的,谁知道却捡了一个呆萌的小夫君回来
  • 克罗地亚远古传说

    克罗地亚远古传说

    《克罗地亚远古传说》由六个短故事构成。虽然叫做“远古传说”,但实际上是全新创作的童话故事。故事中交织着远古斯拉夫神话的元素,被认为是作者的巅峰之作,时常与安徒生和托尔金的作品相比较。1924年,此书的英译本由George Allen & Unwin公司出版,《霍比特人》和《指环王》最早也是由该公司出版的,至今依然是作者最受欢迎的作品。本次翻译的是此书的英译本。
  • 不可放弃的努力

    不可放弃的努力

    让阅历浅的人看了不觉得深,能让阅历深的人看了不觉得浅;它尽管不能激励读者成为伟大、超凡的圣人,但至少能激励读者成为高尚、幸福的好人。
  • 一本书读通文学典故

    一本书读通文学典故

    华夏民族五千年悠久历史,先人们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本书旨在普及国民的文学常识,尤其是培养青少年的文学素养、增加国学知识,系统地汇编了课本内外的文学常识,从上古时代的神话到先秦诸子散文,从两汉辞赋到魏晋风骨,从大唐盛世到元代戏曲、杂剧和明清小说,融知识性、趣味性、文学性于一体。在扩展阅读的同时,又可作为辅助国学学习。
  • 无人区

    无人区

    1939年,侵华日军为了确保“满洲”安全,切断中国所有抵抗力量渗透,从山海关以西至赤城独石山,沿长城线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千里无人区。杨国威本是一个纯真瘦弱的孩童,亲眼看着自己的父母死在日军的刺刀之下;长大后,带着染血的残月刀在阿里山的日本神社愤怒地收割生命;隐姓埋名混进日军第66加藤混成旅团,只是简单地认为这样能杀更多的鬼子;辗转来到了无人区,参加了八路军猛虎独立团,在这片渺无人烟的焦土上用正义和大刀捍卫着失落的家园。中国人从来没有停止过战斗。
  • 错承君王宠

    错承君王宠

    她原是游戏“草丛”中,滴落不沾身的女大学生;他是愿为自由故一切皆可抛的皇子;她的离奇穿越,为救他舍身献吻;而为她的自由,他放弃游手好闲的自由日子,掀起了一朝的巨变。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