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86300000009

第9章

言七明等妙者。等謂等覺。(體空大寂安心平等照齊種智一相無二故。)妙即妙覺。(圓照內融。窮鑒法性。體無始終。窮微盡極。故名妙覺。)雖委陳於體義。備在本文。而略舉於門名。亦於茲處。然樂廣之達識無假預談。慮好略之庸根不覺大疏。如涉世路。尚須知道店之名。況詣覺場。豈不曉地位之號。唯希智者。勿責詞技。

鈔此別明五位互攝者信住行向地也。

鈔第十住滿至亦灌頂成佛者。證相似也。以此二位功德圓滿。同證諸佛智水灌心頂之妙果也。

言十行智度圓等者。行相似也。上雖略示。總相而言。所修妙因名行。所獲妙果名證。住行向地。相梯而言。一一相似。各隨相似。更互相攝也。

言海幢比丘頂出諸佛者。下疏釋云。頂出諸佛者。尊極無上故。就別彰。法雨中總有三十二種。前十二法雨為菩薩。餘為雜類。今初一普知平等法雨。略有三等。一始覺同本。無復始本之異。二等諸佛故。三生佛一性故。得此三等。轉成妙覺。次十法雨。即十住者。圓教經中十住位滿便成佛故。此前更無別位。此約以位攝。以非一乘宗。餘無此說。後一法雨。即十信。釋曰。初一妙覺。次十十住。後一十信。今據逆次。故云灌頂住後即明佛者。即其事也。

言前唯約理行圓融者。以理融行圓融也。

言此兼明行證相似者。且約相似中圓融。五長劫唯攝長劫等也。

鈔文有三節者。引證也。三節疏文。通證前理行圓融也。後二節文。兼證前行證相似也。如第二信該果海證理行圓融。可知若將信滿功德該攝果滿功德。亦證行證相似。三第初發心時。便成正覺。證理行圓融。可知。但於住滿佛中。密證行證相似。

言以一例諸位位皆然者。復有二義。一云一位具攝諸位功德等。一云一位具攝五十二位功德。後解為優。

言如賢首品中等者。此品正明十信之德。該攝後之四十二位故。就若常信奉下五十頌半。廣明信中所具行位。初八頌半。明所具行。以三十九頌。明所具諸位。後三頌結嘆功德。明具位中。初八頌半。明具三賢。後三十頌半。明具十地。於中。前十一頌半。明具前九地。後十九頌。明具第十地。位有五。初八頌三業殊勝功德。次四頌三業廣大功德。三二頌辨得法結位。四三頌明三昧大盡受位分。五二頌明大用難測。今言灌頂而昇位者。即後二頌。明大用難測。是也。故彼疏云。若蒙下二頌。亦是進入佛地也。彼疏。問曰。此既是初何得乃具後諸行位及普賢德邪。古德釋此。略有二門。一行布次第門。謂從微至著。從淺至深。次第相承。以階彼岸。如瓔珞仁王起信瑜伽等說。二圓融通攝門。謂一位即其一切位等。如此經所說。今如大品等中。一行具一切行。此中具二門。一緣起相由門。二法界融攝門。前中。普攬一切始終諸位。無邊行海。同一緣起。為普賢行德。良以諸緣相望。略有二義。一約用。由相待故。有有力無力義。是故得相收及相入也。二約體。由相作故。有有體無體義。是故得相即及相是也。此經之中。依斯義故。行位相收。總有四說。一或始具終。如此門中具一切行位普賢德海者。是也二或終具始。並在十地位後。如下文十定十通等說。三或諸位齊收。並在十住等。一一位中。各收一切。悉至究竟。如下文十住十行等說。諸位皆泯行德顯然。如離世間品說。二法界融攝門者。謂此諸位及諸修行。皆不離普賢無盡法界。然此法界圓融無限。隨在一位。即具一切。今在信門。收無不盡。下諸位中。皆具一切者。並准此釋。又云。如十味香。纔燒一丸如小芥子。十氣齊發。若有聞香。十味齊得。若得沈氣。則得檀氣。若得酥合。則得龍腦等。十味丸藥。服者齊得。亦淮此知。又彼疏云。古察經漸次作佛。略有四種。何者為四。一者信滿作佛。所謂依種性地。決定信諸法不生不滅。清淨平等。無可願求故。二解滿作佛。三證滿作佛。謂淨心地。四一切功德行滿作佛。究竟菩薩地。起信依此說。信成就發心。能現八相作佛。文據照然。況圓融門中。不依位次。寄終教說。信滿即能因果。無礙以因門取。常是菩薩。以果門取。即恒是佛。或雙存具泯自在難思故。鈔云。信該果海。如賢首品中等。又下疏云。然斯位滿。總有五重。一約信滿。如賢首品說。便得灌頂。而昇位等。二約解滿。如灌頂住及海幢處說。三約行滿。如第十行入因陀羅網法界等。四善巧願滿。如此位辨。五約證滿。如十地說。此五重內。隨一成處。必具理行。內相應故。皆名位滿。然信解等殊。故不相濫。若約圓融。但一位滿即因究竟。更不待餘。又若得一。即得餘位。總一法界受職之位。隨門差別。五位不同。法體融通。全攝無礙。不同餘教。言初發心時便成正覺者。正明以初攝後者。問上明初心成正覺。當因徹果海義。正明初心為所攝故。何此云以初攝後。初心復為能攝耶。答彼據初心無體無力義為所攝。此約初心有體有力義。還為能攝。各取一義。故不相違。

言如四十二字初阿具後茶也者。即善財所遇。第四十五眾藝童子所得法門一阿。(上聲短呼)乃至一阿字者。是無生義。以無生之理。統攝萬法故。後四十一字。若言若義。皆從此字而生出故。此四十二字。表四十二位。初阿具後茶字。即來初發心住攝妙覺位。以初後圓融之義。以證鈔中異位相望以初攝後也。

言上來總有三義等者。如次指前三節引證文也。

言能與如是觀行相應者。現觀深玄也。

言於諸法中不生二解者。了性具足萬行齊修也。

言一切佛法者。大果無邊德用無際。

言疾得現前者。現在速證也。問何時現前初發心時。問何法現前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下釋菩提之相。

言知一切法即心自性。覺他也。

言成就慧身。覺行圓滿也。

言不由他悟自覺也。或知一切法即心自性。釋上於諸法中不生二解。成就慧身不由他悟。釋上一切佛法疾得現前也。

疏行布是教相施設等者。今將教義理事兩對。辨圓融行布也。斯則約教約相。論行布顯也。約理約性。論圓融顯也。非謂教之與相唯行布理之與性唯圓融也。如世弟兄二人。兄孝弟逆。約兄常和睦。約弟常乖違。仍兄與弟俱和。兄與弟俱違。非謂其兄獨和其弟獨違。法合准之。又解約教相。則所有圓融行布隨根隨相各不同故。約理性。則所有行布皆圓融。就義就性。成無礙故。細思有味。

隱隱然似有。問此言隱隱然似有。為圓融門中似有耶。為行布門中似有耶。若圓融門有者。圓融門。中無量為一故。不見多相。云何言有。若行布有者。行布門中。一為無量故。多法歷然。云何言隱隱耶。今為答云。將行布就圓融門說故。言隱隱然似有。如將不變在隨緣門。故說真理名之為隱。此之類也。圭峯云。鏡像千差。莫執好醜。鏡明一相。莫忘青黃。千器一金。雖無阻隔。一殊千影。無不混和。即斯義也。

疏言六相圓融者。今為作對。貴令易曉。一非一對。(總別也)似非似對。(同異也)辨非辨對。(成壞也)隨舉一相。攝餘五相總號圓融。

疏普賢行品說一斷一切斷等故者。問信心滿位圓斷惑已。至住等位。更斷惑不。若有前位不成圓斷。若無後位便徒施設。有師答云。但前已斷之惑。智照體空本清淨故。說名圓斷。約稱法界緣起義邊。假相常存。復說更互圓不斷義。如鏡中火無實燒熱。體之與用。似惑本空。假相常存。似惑假有。此意智照體空一切皆空。說名圓斷。假相常存。後位惑有。已答前難。今應問彼。惑體空義。本清淨義。為屬斷義。為不斷義。若屬斯義。違教理故。體空義邊。即同真體。具非所斷。若云不斷。云何智照體空本清淨故說名圓斷。更應問彼。所存假相。是所斷法。若是所斷。前位應斷。不應至後。若非所斷。後位還無所斷之惑。於此難中。應設功力。今為通云。如孤舟澄江看月。二舟在北。千里同看一月。二舟在南。千里同看一月。在北一月非南。在南一月非北。前位所斷之惑。非後位所斷之惑。非前行布也。在北二舟。一舟住觀。其月全住其北。一舟南行。至南舟所看月處。其北所看之月。隨舟至南。與彼南月。冥合作一。住北之月。全住其北。而非分住。如前位惑。全在前位。而非分住。行布義也。來南之月。全來其南。而非分來。即後位惑。全即後惑。而非分。即圓融義也。在南二舟。一舟住觀。其月全住其南。一舟北行。直至北舟所看月處。其南所看之月。隨舟之北。與彼北月。冥合作一。住南之月。全住其南。而非分住。如後惑全在其位而非分住。行布義也。來北之月。全來其北。而非分來。即前位惑。全即前惑。而非分。即圓融義也。是知在北而有二月。舊住一月。新來一月。以新合本。同為一月。是知前位而有二義惑。本位一惑後位即來一惑。後位即前惑同為一惑。後位二惑。准此應知。在南而有二月。舊住一月。新來一月。以新合本。同為一月。在北之中。欲以掉挑其月。前位之中。欲以智斷其惑。論彼月相本空。其性常濕。更不假挑。況挑與不挑無殊。論彼惑體本空。其性常真。更不待斷。況斷與不斷常一。論彼月相假有。其狀圓白。故須假挑。挑即成無。不挑乃有。論彼惑相假有。其狀輪迴。故須假斷。斷即成無。不斷乃有。為除月相。方以掉挑。為除妄想。方起智斷。在北掉挑其月時。非唯舊住北月獨無。而從南新來。到北之月。亦無前位。智斷其惑時。非唯本在前位惑獨亡。而攝後惑至前位惑亦亡。是知一斷一切斷義得成。在南掉未挑月時。非唯舊住南月獨存。而從北新來。到南之月亦存。後位智未斷惑時。非唯本在後位惑獨存。而攝前位惑。至後位惑亦存。是知一不斷時一切不斷也。勿難前位斷竟後無所攝惑耶。無始常攝故。勿難在北挑竟何有來南之月耶。前已來故。前來法喻。隨節指配。皎如在掌。勿滯常門趣輕笑也。

鈔若成此十者。故下經云。所謂心不棄捨一切眾生。乃至住一切世界。心無所著。是為十。(此即勸修法也)。

則頓成五十種行者。又經云。佛子菩薩摩訶薩安住此十法。已則能具足十種清淨十種廣大智十種普入十種勝妙心十種佛法善巧智。(釋曰。經中廣列。如是展轉皆由成就。始修十法故此云爾)。

言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生者。故下普賢行品經云。佛子我不見一法為大過失如諸菩薩於他菩薩起嗔心者。何以故。佛子。若諸菩薩。於餘菩薩。起嗔恚心。即成就百萬障門故。(下疏第八下半)釋云。既一惑成百萬障門。則一障一切障義。即惑惑皆然。今從重說。除嗔之外。更遍推求。無有一惡如嗔之重。故晉經云。起一嗔心。一切惡中。無過此惡。決定毗尼經云。寧起百千貧心。不起一念嗔。以違害大悲莫過此故。菩薩善戒經。亦同此說。言於他菩薩者。若於菩薩。起嗔過尤重。以令菩薩廢大行故。是以大般若中。天魔見諸菩薩互相是非。過常大喜。標雖百萬。略列百門。古人寄位分五。初不見菩提障下四十障。十信行。(准經障字有三十三後開八部故成四十)二不樂佛法障下九障。十住行。三不得菩薩諸根障下十一障。十行之行。四樂誹謗一切智語障下五障。十向行。五不樂與菩薩同住障下三十四障。十地行。故昔結云。菩薩萬行不過此五。起一嗔心。一切頓障。此釋非不有理。如賊心求法。豈獨障於地耶。是知通障一切。信尚不起。況後位耶。又所障法界。如帝網重重。能障同所。亦皆無盡。故知百萬猶是略明。

疏不體理事行亦非真者。如夢時拜相。(迷心修得大梵天王等位)不及覺時作尉。(悟時得入十信位也)夢得七寶。(迷時修無量功德也)不及覺時百錢。(悟時得入持五戒十善也)皆以一妄一真故不可類。(諸教皆云施三千七寶不如聞一句偈是此意也)法喻昭然。學者可悉。

疏包性德而為體者。(五法中真如也二依中此涅槃也)。

依智海以為源者。(五法中正智也二依中菩提也)。

但相變體殊者。(迷真如成名相)。

情生智隔者。(失正智成妄想)。

言今令者。(正明開義)知心。(了名相本空)合體。(合真如本體)達本。(達本無住)情亡。(妄情亡正智生)。

鈔達本無住者。即淨名第二。推善不善之本。故經云。善不善孰為本。答曰身為本。又問身孰為本。答曰欲貪為本。又問欲貪孰為本。答曰虗妄分別為本。又問虗妄分別孰為本。答曰顛倒想為本。又問顛倒想孰為本。答曰無住為本。又問無住孰為本。答曰無住即無本。文殊師利。從無住本。立一切法。叡公釋曰。無住即實相異名也。

言真本不可以功成等者。羅什云。立道不可以設功得。聖智不可以有心知。真諦不可以存我會。至功不可以營事為。唯亡言可與道合。虗懷可與理通。冥心者可與真一。遣智者可與聖同。問明品疏鈔具引。須者更撿。

言寂照雙流者。即是止觀理智體用菩提涅槃也。

同类推荐
  • 佛说谤佛经

    佛说谤佛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上玄高真延寿赤书

    上玄高真延寿赤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大乘善见变化文殊师利化问法经

    佛说大乘善见变化文殊师利化问法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真仙真指语录

    真仙真指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恃君览

    恃君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末世女强之定制丧尸

    末世女强之定制丧尸

    这时代,当然定制是最高端的服务要来一个定制丧尸吗?性别身高年龄什么的都可以随便挑腐烂程度、变化程度都可以随心所欲可强可弱,可静可动,可文可武只有你想到没有定制做不到,完全符合你的要求,贴心无比无需手续费,亲自挑选,送货上门,完美服务定制丧尸,真的不来一个?--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佛说无畏授所问大乘经

    佛说无畏授所问大乘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娇妻有福气

    重生娇妻有福气

    原想继续鲜衣怒马,怎奈被叼回窝太早!这就是一个重生后,早早被头大尾巴狼给拖回家,过起悠然自得,外加没羞没臊幸福生活的轻松小白文。金手指苏苏苏苏苏文!加强版避雷针自带!实在承受不住请点“x”!(本宝宝只写金手指自娱自乐自我满足的轻松文,不喜勿入勿喷,虚构背景,谢谢小可爱们!)
  • 美女娱记:撞爱霸道总裁

    美女娱记:撞爱霸道总裁

    他与她见了三次。第一次,天蓝海蓝,风清云淡。她华丽丽的撞了他满怀。第二次,夏日炎炎,骄阳似火。她闯入了他的人生。第三次,他将她错认她人。接触而来的闪光灯疯狂的将她华丽丽的冠上了横刀夺爱的小三。她出手阻止媒体拍照,却误伤了一线女星。她被扣押在了警察局,然后他又将她捞出警察局,用受害者的诉讼书威胁她做他的假未婚妻。从此,他与她的爱恨纠葛张牙舞爪的开始了。
  • 卧牛岗

    卧牛岗

    《卧牛岗》讲述了富家子北秦双喜探家途中误入匪窝,与匪首之女玉凤一见倾心,卧牛岗上情意绵绵。秦掌柜得罪恶绅,恶人勾结保安团,秦家惨遭灭门之灾,卧牛岗上血雨腥风,玉凤逃命途中又救双喜。两个失去亲人的孤男寡女三上臣牛岗,誓与恶势拼争到底……
  • 重生女王:半世逍遥

    重生女王:半世逍遥

    风中的呓语在轻轻的诉说着曾经的过往,若能重来一次,或许并非是重生。或许,这是推入深渊的另一个陷阱,而我们,早已没了选择的余地。
  • 灵草记

    灵草记

    她本是一颗修炼了五万年的灵草,有幸修炼成型,得玉华帝君瑶池仙水浇灌,位列仙班。为报浇灌之恩,而随帝君下凡历劫。到底会经历什么样的凡界奇缘,请听我娓娓道来。
  • 我说男人

    我说男人

    一个幻想着永生不死,因看多了小说走进了似真似幻的虚拟世界,在经历高中到大学的生活,后一只脚迈进社会的大门,经历了各种挫折坎坷是否能找到“真我”,现实中的自己,活生生的并且肩负起身为一个男人身上的责任。
  • 快穿:等我来寻你

    快穿:等我来寻你

    禾琯:宿主,你没钱不如去留宿街头吧莳萝:呵几分钟后,莳萝从巷子里出来直接去五星级酒店,而在她身后躺在巷子里的男人泣不成声。禾琯:它就知道!!!某只:小姐姐,我没地方去,能收留我吗QAQ莳萝笑吟吟:好啊禾琯:拐卖未成年犯法啊喂!!!
  • 温故(之七)

    温故(之七)

    《温故》是一种陆续出版的历史文化读物。《温故》以今天的视角来追忆与审视过去,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所谓“温故而知新”。《温故》的内容大体包括以下三方面:1.对人类以往生存状态的追怀;2.以历史的审视与反思;3.对历史文化遗迹与遗留文本的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