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87500000034

第34章 学术五文学(6)

四书文源流考

梁杰

天下之事。惟无所为而为者。乃可以不朽。宋王介甫作新法。当时之人。岌岌不可以终日。而为四书文开其先。乃更数世。历六七百年而不废。其所撰诸经新义。列之学官。用之取士。天下靡然皆王氏之学。其力亦巨矣。南渡禁革。遂罕有过而问者。而四书之文。缘之而起。学者舍此。几似无书可读。创之者非耶。因之者是耶。习之积者不移。利所在者偏重。其初本论体之小变。特专以四书语命题。其源出于唐之帖经墨义。北宋以前。大学中庸。尚在礼记。唐试经义。未立孟子。而以礼记为大经。治诸经者。皆兼孝经论语。亦有以论语为论题者。如颜子不贰过论。皆其滥觞也。至代言口气八股对仗。虽备于前明。其实南宋杨诚斋汪六安诸人已为之椎轮。至文文山则居然具体。而文山之文存于世者。或疑作。不可得而辨也。有明一代用之科目。天下之士。竭才尽气。毕力以从事于此。自汉唐千有余年以来。鼓箧读书之规模气象。至是一变。而时文之法。日以密。体亦屡迁。景泰天顺以前。浑朴未开。隆庆万历以后。风气渐降。其间巨手。未可指屈。约而综之。王守溪造其极。归震川振其绪。金正希持其终。他若于廷益之忠节。陈白沙之理学。薛方山之史才。唐荆川茅鹿门之经济。杨升庵季彭山之媕雅。出其余技。皆胜专门。自古天之生才。惟在极盛之朝。与兴亡之际。孝宗在位。君明臣良。故昌明博大之制兴。神庙怠荒。国事日坏。熹怀相继。遂以沦胥。故志微杀之音作。虽应制干禄之言。非尽由衷。而心声所应。皆潜与运会转移于不觉。正希佥事。文节并峻。其时又若黄陶庵陈卧子者。皆秋霜皎日。其文直颉颃于西江之四隽五家。遂以结明代时文之局。而刘念台黄石斋诸公。又不以此论也。西江之派既盛。精裁鉴者。推艾千子。时与钱吉士称选家之最。时文之道。与他著述异。鲁壁之经。汲冢之策。丹枕之鸿烈。胡卢之汉书。古则愈贵。时文云者。既以逢时。时过则菁华既竭。褰裳去之。而新科墨刻。且汗牛充栋而来。与之代兴矣。诗赋盛于唐试之作。诸家集虽间存一二。而艺文志集部寍载俳谐传奇笑林杂说。惟试律之诗。官韵之赋。绝无专书著录。则史体宜尔。时文设科。与彼何异。而尊之者。以为代圣贤立言。朱子曰。诗赋郄无害理。经义大不便。分明是侮圣人之言。宋时经义。即已如彼。使闻者不知语出朱子。鲜不以为怪妄。康熙初 圣祖仁皇帝谕内三院九卿。废时文。用策论。不数年而廷臣奏复。善夫苏子瞻之议贡举文字。谓虽知其无用。而祖宗以来。莫之废者。以为设法取士。不过如此也。明代作家。有抡元之诀。有决科之式。有坐关三年者。有闱五易者。有七作平常。粘四壁者。有首艺甫成。呕血满地者。诸君皆君子也。其心果止为代圣贤立言乎。况其下者乎。然知其不过如此。而竟莫之能废者。何也。众楚人咻之。则求其齐语不可得。置之庄岳数年。则求其楚语又不可得。习之说也。上以孝取人。则勇者割股。怯者庐墓。上以廉取人。则敝车羸马。恶衣非食。利之说也。如此则不收于艺文志也宜。故曰。天下之事。惟无所为而为者。乃可以不朽。

时艺类编序

周永年

或问于余曰。今海内鸿骏君子。皆厌薄时文。以为不足。学子乃复从事于斯何也。余曰。同年邵二云。世所推鸿骏君子之一也。其厌薄时文也尤甚。以孟子孙氏疏率略。思更为之。余尝谓之曰。孟子班爵禄章。所言封国之制。与诸经皆不合。先儒多以为疑。偶读鲁启人不能五十里附于诸侯曰附庸题文。则孟子与诸经约略可通。子疏孟子。将毋亦有取于是。二云笑应曰。然。然则时文固笺传之苗裔。而未可以流俗之没溺于腐烂本头而废之也。或又曰。选粹律髓。诗赋分类。至今学者犹病之。子选时文。而以类区之。毋乃更为大方所笑乎。余曰。前辈读书之法。其不传于世也久矣。吕氏童蒙训曰。安定先生主湖州学使。学者各治一事。如水利农田之类。其后从学者多有实效。苏子瞻曰。书富如入海。人不能兼收尽取。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则学成可以八面受敌。朱子尝取以教学者。类分则讨论易记忆便。四子之书乃诸经之总汇。求之亦可以得诸经之门户矣。且今之人材力自忖。视子瞻东莱何如。而乃以分类为陋乎。故选是编以当隅。其它文则学者自取而分之可也。且果由是以稽经诹史。取古人之书。区分类聚。提要钩元。观其会通。得其典礼。安定湖学之法。朱子读书工程。程畏斋之所辑。宋潜溪之所述。其端绪具于是编矣。世有异敏之士。得吾说而潜心焉。异日海内所号为鸿骏君子者。安知不即以是编为千里之跬步。而又何必厌薄时文也哉。

谢周南制艺序

朱仕琇

孔子曰。不知言。无以知人。扬子云曰。言。心声也。心之蕴于人难知也。而据声以知之。声之发各于其党。若子贡问师乙以歌。师乙类而使之自择是也。其心之不正者。发为奸声。若子夏讥四国之失志是也。文辞之于声于言。其精者。据以察其人之枉直厚薄。无不可知之。汉时郑朋张博倾危。故其文夸诞。公孙宏匡衡邪谄。故其文庸懦。虽饰以诗礼之泽。周召之正。而奸慝发于辞气之余。不可掩也。国风之好色。骚人之怨慕。司马迁之愤激。相如之浮靡。裁以圣人之道。皆不得性情之正。要因言以考其人。固倜傥非常之士也。人心正则气直。气直则言随其情之所触而不自讳。故发为文章。其迈往。洁劲直。深远缠。而能自得者。必君子也。卷曲依附。轻回护。浮诞刻戾。软妥圆滑。而无可非刺者。必小人也。昔宋苏轼议徐积独行。而文章之怪。如卢仝以为多反。尝读积文横肆恣睢。浩然直胸臆。此至性人之所为耳。岂有反哉。前明制义。若项煜之儇利。周锺之袭取。真小人也。不待其失节而后知之。至黄道周金声之文。崛强自遂。其忠义之性。可以想见。然则知言知人。诸数千载而不爽者也。武平谢君周南尝出其制义若干。余读之。奔发雄放。绝去寻常嵬琐之习。予笑曰。是向者子瞻之所疑于节孝者也。今益有以信君之为人矣。君方有志为古文。以求圣贤之旨。窃谓孟荀以来。诸君子之言具在。其为人皆可知也。君以吾言察之。而古文之道。益可知已。

文言说[揅](囗)经室集

阮元

古人无笔砚纸墨之便。往往铸金刻石。始传久远。其着之简策者。亦有漆书刀削之劳。非如今人下笔千言。言事甚易也。许氏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左传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此何也。古人以简策传事者少。以口舌传事者多。以目治事者少。以口耳治事者多。故同为一言。转相告语。必有愆误。是必寡其词。协其音。以文其言。易于记诵。无能增改。且无方言俗语杂于其间。始能达意。始能行远。此孔子于易。所以着文言之篇也。古人歌诗箴铭谚语。凡有韵之文。皆此道也。尔雅释训。主于训蒙。子子孙孙以下。用韵者三十二条。亦此道也。孔子于乾坤之言。自名曰文。此千古文章之祖也。为文章者。不务协音以成韵。修词以达远。使人易诵易记。而惟以单行之语纵横恣肆。动辄千言万字。不知此乃古人所谓直言之言。论难之语。非言之有文者也。非孔子之所谓文也。文言数百字。几于句句用韵。孔子于此。发明乾坤之蕴。诠释四德之名。几费修词之意。冀达意外之言。说文曰词意内言外也词亦言也非文也文言曰修辞立其诚说文曰修饰也词之饰者乃得为文不得以词即文也要使远近易诵。古今易传。公卿学士皆能记诵。以通天地万物。以警国家身心。不但多用韵。抑且多用偶。即如乐行忧违偶也。长人合礼偶也。和义干事偶也。庸言庸行偶也。闲邪善世偶也。进德修业偶也。知至知终偶也。上位下位偶也。同声同气偶也。水湿火燥偶也。云龙风虎偶也。本天本地偶也。无位无民偶也。勿用在田偶也。潜藏文明偶也。道革位德偶也。偕极天则偶也。隐见行成偶也。学聚问辨偶也。宽居仁行偶也。合德合明合序合吉凶偶也。先天后天偶也。存亡得丧偶也。余庆余殃偶也。直内方外偶也。通理居体偶也。凡偶皆文也。于物两色相偶而交错之。乃得名曰文。文即象其形也。考工记曰青与白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说文曰文错画也象交文然则千古之文。莫大于孔子之言易。孔子以用韵比偶之法错综其言而自名曰文。何后人之必欲反孔子之道而自命曰文。且尊之曰古也。

此篇虽专论文体。然原本古训。以正后世策论时文之支派。而自命古文者。亦不为无益。故附存之。

子思子章句序

魏源

中庸之为子思子。尚己。而坊表缁衣与焉。有征乎。曰有。隋书音乐志载沈约之言曰。礼记月令取吕氏春秋。缁衣中庸坊记表记取子思子。乐记取公孙尼子。一也。御览引子思子曰。天下有道。则行有枝叶。天下无道。则言有枝叶。今见表记。二也。文选注引子思子曰。昔吾有先正。其言明且清。国家以寍。都邑以成。今见缁衣。三也。且坊表言必称子。而引论语之文。间一。又数引春秋。间二。且独称子云。子言之。与他书记圣言体例不伦。间三。三征既明。三间俱释。于是曰。圣人忧患天下来世其至矣。删诗书。正礼乐。皆述而不作。有大义。无微言。岂预知有论语。为后世入道门哉。假年绝韦来。天人性命之理。进修聚辨之方。无咎寡过之要。胥于易乎在。子思本祖训发挥之。故中庸一易道也。表记言正而合道。见称伊川程氏。则论语辅也。易之诚。论语之仁。皆古圣未发而夫子发之。不读中庸。不知诚为尽性之要。不读表记。不知敬为求仁之方。而望易论语精微犹入室不由户也。坊缁之文。其闳深诚与庸表有间。然礼坊德。刑坊淫。命坊欲。纲万事于三端。圣人既以彝伦。建皇极。而缁衣敷理化得失。为百世君民臣主师。尼门五尺所言。要非霸世所得闻者。易论语明成德归。诗书礼春秋备经世法。故坊记以春秋律礼。缁衣以诗书明治。体用显微。同源共贯。于道之大而能博者。其亦具体而微矣。世人惟知史记子思作中庸。故蓍蔡之。而此三篇之为弟子述所闻者。则自唐后二十篇书原不存。亦遂如渎迷济海沦碣矣。予悼斯道之湮微。乃别而出之。各为紬绎。而中庸则专以易道发之。用补苴先哲。其轶言时时见他说者。亦辑成篇。而后祖孔师曾。迪孟之学。大略明且备。刚矣诚矣。高矣明矣。宋汪编子思子。妄孔鲋书。而顾昧四篇之正经。弃天球。宝康瓠。傎莫甚焉。今遂摈勿道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引坊记君子不尽利以遗民一章称为孔子之言子思垂训本多祖述如道德齐礼与夫南人有恒之言皆错见于诸篇不害其全篇之为子思也礼记郑目录于坊表缁衣三篇不言出子思子者犹三年问篇全出荀子而郑目录亦不言及也刘献称缁衣公孙尼子作者案汉志公孙尼子七十子之弟子或其尝受业子思故撰述师说以成斯篇欤然则坊缁之文未能闳深亦记不一手故也有以此三事献疑者因各为条之如此

同类推荐
  • 淮海原肇禅师语录

    淮海原肇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洪武聖政記

    洪武聖政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北帝说豁落七元经

    北帝说豁落七元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闲居编

    闲居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中西汇通医经精义

    中西汇通医经精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爱情离我三厘米

    爱情离我三厘米

    本书里面那个可爱的女生李薇拉和可爱的男生宁不悔是多么令人忍俊不禁的一对同桌,不仅让每个人都会不由的回想起自己曾经和他(她)的同桌时光,也是如此这般的美好有趣,或亦欢欣雀跃。这本书中有很多悬疑的地方,作者总是在适当的时候丢些疑问,让人越看越爱看,一步一步细致的看下去,欲罢不能。
  • 北大文章永流传

    北大文章永流传

    全书收入有蔡元培、杨昌济、王国维等几十位北大先贤的精彩文字数十篇。这些文章是诸多北大先贤所写文字的一部分,这些先辈英才自然是我们所要记住的,而他们的文字,也是要永远地流传下去的。愿本书能为今天的读者架起一座通往诸位先贤思想深处、心灵深处的桥梁。
  • 郁尘初雨

    郁尘初雨

    喜欢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再开出花来,一辈子不长,但我愿和你将错就错,不长不短,刻骨铭心。
  • 挚爱归来,娇妻带球跑

    挚爱归来,娇妻带球跑

    [搜索,笔名梦佳人,书名:宠妻如命:首席,太闷骚柚子新书已发]一纸婚约,她和某男绑定在了一起。结婚三年,等来的却是离婚协议书!谁先爱上谁就输了,是的,她输了!想离婚?可以,既然不爱何必要互相伤害?签上大名,甩手离开。万万没想多几个月之后自己肚子里多了一个嫩豆芽……陈玟婉被逼到墙角"颜如哲我们已经离婚了不是吗?"某人邪魅一笑"离婚?请问你拿到离婚证了吗?""……"
  • 推理要在晚餐后

    推理要在晚餐后

    众所周知,福尔摩斯是个了不起的大人物,因为每一个扑朔迷离、疑问重重、案中有案的案件,经他手之后都会水落石出。在惊呼原来如此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扪心自问一下:我能够做到吗?其实,通过侦探思维游戏培养人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想象力,效果最为显著。本书所收集的精彩迷人的侦探思维游戏,专门训练你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判断力、想象力及创造力,相信一定能使你在玩乐中越变越聪明。
  • 办公室秘战:在人脉角逐中平步青云

    办公室秘战:在人脉角逐中平步青云

    在办公室里,如果你想要更快地晋升,想要平步青云,就必须学会从现在开始积累和拓展你的人脉。因为,在职场中人脉就是你的命脉,谁掌握的人脉越多谁在职场中的优势将越大。
  • 喜欢你向来没道理

    喜欢你向来没道理

    “苏宇,我要是和你考上了一个学校,你就让我追你吗?”“你猜。”一日,时璐和苏宇坐在屋顶“苏宇,你为什么会喜欢我?”“因为喜欢你向来没道理。”那天,微风轻轻起,我好喜欢你。女追男双向暗恋的超甜小故事。
  • 月下的花香

    月下的花香

    人生浮沉在世,都会经历酸甜苦辣,各态人生。这里讲述了一个普通少年经历人生的挫折,与现实男女的爱恨纠葛,最终一步一步成长的故事
  • 济公全传

    济公全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用故事培养孩子的好品质

    用故事培养孩子的好品质

    品格教育对人生的发展,有决定性的影响。当世界变化的速度愈来愈快,未来将面临的竞争与挑战愈来愈严苛的时候,为孩子培养美好的品格,是父母给他最珍贵的礼物了,因为充满挑战的二十一世纪,是属于善良、正直、诚实、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本书从培育孩子“好品质”的方法入手,通过生动幽默的故事,深入浅出地引用了大量古今中外培养孩子品质的理论和经验,有针对性地阐述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品质”问题,并予以解决,极具实用价值。可以说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教子经典。希望这本书能给有心培养孩子好品质的家长以实质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