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87500000561

第561章 刑政五治狱下(54)

按总河靳辅治河书云。河决之害。北岸为大。何也。南亢而北下也。且开封南岸。从汴河可以达淮。归德徐邳而下。其地山陵。其堤归仁。其湖灵芝孟山洪泽。其去无路。久之而亦必复其故。又于运道无系也。然同一北岸而其害又有不同。若上自阌乡。下迄荥泽六百里。大抵山多而土坚。不甚溃决。不具论。曹单溃决。由鱼台上下以入运。或汇金山彭家河以入运。尚不至有夺河之患。惟开封北岸。一有溃决。则延津长垣东明曹州三直省附近各邑胥溺。近则注张秋。由盐河而入海。远则直趋东昌德州。以赴溟渤。而济宁上下无运道矣。且开封之境。地皆浮沙。河流迅驶。一经溃决。如奔马掣电。瞬息数百丈。工必大而下埽更难。故前代河决之患。此地常居七八。自明刘大夏筑太行堤。起自黑羊山。东至曹州以及丰沛。高厚坚固。北岸恃以无恐。岁久不修。残缺过半。 国初封邱荆隆口大王庙决。总河杨方兴塞之。工六七年而始竣。费帑者八十万。故曰北岸之害莫大于开封。附载以为后鉴。

保运说山东通志

治运有经。要在均调水势而已。绌不可。盈亦不可。而盈之害更甚于绌之害。绌则浅阻。害止此矣。至于盈则百川灌河。茫无津岸。洪波奔荡。圯闸溃堤。不泄而归之尾闾。害可胜言哉。南旺地脊也。南则左亢。以右为减。北则右亢。以左为减。昭阳等湖之泄南运。大清等河之泄北运。前人筹之详矣。有以益为益者。有以损为益者。损之又损。持盈之道则然也。考其旧制。次第复次。事未至而为之备。虽不言功。厥功巨哉。

运河湾曲说山东通志

会通一津。全以各节蓄。而临清以北。则环曲而行。不复置。世遂有三湾抵一之说。而不知前人用曲之意。全为漳水而设。漳水之浊。虽减于黄河。而易淤亦与黄河等。然而治漳之法与治河又有不同。黄河来源甚高。建瓴而下。彻底翻掀。顺其所趋。则沙随水涨。绝无壅阻。遇曲则势逆。势逆则脉滞。水过之处。余沙易。渐渐长。路愈曲而势愈逆。脉愈滞。迫之使怒。横决随之。故以逢湾取直为上策。循其性而行所无事也。漳水浊滓稍轻。而来源平坦。无奔激振荡之力。若津道径直。缓缓而行。则水浮沙沈。随路淀积。疏之不胜疏矣。今多用湾曲。使之左撞右击。自生波澜。鼓动其水。而不使之少宁。则沙亦带之而去。无复停顿。是纡折之。正以排瀹之耳。岂仅以此为节蓄之方哉。若知其防淤。而概以黄河逢湾取直之义施之。则求通反滞。大失曩贤规画之精意矣。

请浚泉渠状

陆耀

窃照兖泰二府属十七州县。其泉四百七十有八。较之前代二百二十余泉。不啻加倍。而一遇水小之年。不闻水势增多。固由泉源需雨而旺。亦恐人事有所未尽。今查各泉源有上中下三等。其下泉细流。不足深恃。姑弗置论。至于上中二泉。疏则未有不流。流则未有不效涓滴之益者。故疏导之方虽在泉源。尤在泉渠。泉渠类出于泥穴石罅之中。稍有淤阏。流即闭塞。故凡有泉之处。必须宽砌泉池。一以障在外之泥沙。一以容在内之停潴。泉渠长或数十里。阔或数尺。由支达干。汇为洪流。必须节节爬疏。在在通利。相度地势。由高趋下。然后其行无阻。其流不绝。今泉池已按年陆续修砌。且属泉穴所在。为泥沙壅遏者尚少。惟是泉渠道远流长。地势不平。往往水至半途。不能下达。上虽有泉。下则无路。州县奉檄疏通。徒以空文申覆。而管泉佐杂。职小权轻。通判于隔属州县。亦不能操其长短。遂至呼应不灵。视同隔膜。今当频年水小之时。宪心筹划焦劳。谕令酌委人员分投各州县。会同地方官实力疏浚。窃谓地方之不以泉务为事。已非一日。苟不以白简严绳其后。势必仍以空文塞责。于济运终无裨益。应请此次差员会同疏浚之后。如仍虚应故事。泉渠或有壅塞。及地势仰高。不能下达情事。或行查出。即一并严参究治。庶几于事有济。

请停设安山湖水柜疏雍正十一年

岳浚

窃东省运河水柜旧制。有东平之安山湖。周围六十五里。在运河西岸。有废闸四处。曰似蛇沟。曰十里铺。曰八里湾。曰通湖闸。南有六堤口。曰朱家口。沈家口。王家口。吴家口。赵家口。杨家口。自前明以来。旋筑旋废。久经认垦承粮。嗣于雍正三年。内阁学士何国宗。奉旨查勘运河。议将安山河复设水柜。重筑临河并圈湖等堤。修通湖蛇沟二闸。并于八里湾十里铺两废闸之间。建一石闸。名曰安济闸。闸下各开支河一道。通入湖心。其南六堤口。亦每口建闸挑河。以纳坡水。又请开柳长河。引鱼营陂宋家洼两处积水入湖等语。经奏准动帑兴修。嗣因柳长河介于鱼营陂宋家洼之间。内隔金线岭一道。不能相通。复经前抚督臣塞楞额。请从金线岭北鱼营陂开河。下注柳长河入湖。又从金线岭南宋家洼开河东出兼济闸入运。题明改挑在案。臣查安山湖各工。除闸座支河。俱经修浚工完外。其临河圈湖等堤。甫经建筑。即被涨水汕刷残缺。现在估计补筑。据布政司呈详前来。臣访知此湖淤废已久。修筑之后。仍不能蓄水济运。因备查图志。并亲勘情形。查得安山湖于前明永乐九年设水柜。正统三年。复经修浚。是时河南之荆隆口黄陵冈。未曾全塞。本有济水分流。由巨野郓城汇入安山湖。以为来源。自弘治六年。明臣刘大夏建筑太行堤荆隆口。塞济水不复通流。此外别无泉源灌注。仅藉朱家等六口。并柳长河坡水入湖。消长无定。即有运河余溢。可由通湖闸收入。然亦所纳无几。是此河绝无来源可恃。又湖身本在安民山之前。漕河东岸即亭子泊。乃济水北入大清河之路。故流虽绝。伏犹存。土疏底漏。坡水易于消耗。且湖东三闸。通湖闸在南。系纳水入湖。安济似蛇沟二闸在北。系放水济运。今细加测量。湖地卑于河地。安济等二闸。亦止与通河闸同为宣泄之区。非甚泛滥。不能放水入运。若湖水涨发。则运河亦已弥满。无需增益。以此作柜。是以无源之水蓄之有漏之湖。而又进水易而出水难。纵周围增高堤岸。究属何益。现在湖水干涸。全湖并无寸流。传询父老。据称此湖每年伏秋之间。坡水流入。积聚湖心。交春以后。渐就退减。至二三月内。悉经干涸。即如雍正八年七月内。异常水涨。湖河相连。至次年三月。仍然彻底俱干。当河水浅之时。湖水先已耗竭。涓滴不能济运。总缘湖底沙土疏漏。非圈堤所能收蓄。询之管河各官。亦众口同词。今若发给帑银。照旧修筑。仍属于无用之地。臣查勘既确。何敢扶同附和。再议兴修。臣愚窃以此河水无来源。土疏易漏。不堪复作水柜。仅可留此一区。以为泄水之处。随时倡导。倘遇漕河骤涨。则分减入湖。以保运道。若值坡水暴发。则汇注入湖以保民田。所有通河安济似蛇沟等三闸。并临河堤岸。均宜加谨修防。此外圈湖缺堤。概停补筑。以免虚糜帑项。是否可采。请旨遵行。

民田侵占水柜议

郑元庆

水柜之设。原以蓄泄济运。遇有淤浅。即当开浚深通。复其旧界。无如滨水之民。贪利占佃。庸吏令升科。水柜尽变民田。以致潦则水无所归。泛滥为灾。旱则水无所积。运河龟坼。大为公私之害。不独山东为然。如淮北之射阳湖。江南之开家湖。皆水柜也。今尽行升科。蓄泄无繇。官民交困。为水官者。有能知其所以然之故乎。或曰。然则升科不可行与。曰升科原为 朝廷增赋。才吏之所为也。而于济运之处独不可。明成化中。杜谦以工部侍郎行河。自通州抵淮扬。相地势。去淤塞。复水柜。导泉源。修坝。河乃复旧。此十五字。诚为治河司运者之要诀矣。匪但水柜。即黄河淤滩。亦不可升科。昔高御史明曰。河徙无常。税粮不改。平陆忽复巨浸。常税犹按旧额。民何以堪。旨哉言乎。或曰。然则将听其弃为污莱与。曰。此又不可。不若仍为官地。责令汛官。广植榆柳芦苇之类。岁收其材。以为河工之料。不亦利乎。夫升科之法。断不可行于两河之间。其为利甚小。而其为害甚大也。

论微湖蓄水过多书

黎世序

再承另示微湖蓄水。必须漕运民田。两无妨碍。因闻江南省。又有加增一尺之语。诲谕谆谆。仰见斟酌盈虚。归于至当。惟是加增蓄水一尺之议。起于东省。今不知如何诿之江南。查滨临三湖被淹之地计八州县。东省居其五。南省居其三。是南省亦有切肤之。何至膜视封。置民生于不问。而微湖之蓄泄。东省实操其权。南省实受其制也。湖口志桩。向来定制。收水一丈二尺。足敷重运之用。嘉庆二十一年。吴李二公。因湖底垫高。奏改定制收水一丈三尺以外。至多总在一丈四尺以内。南省未尝会议也。而此奏之后。泇河厅收水。即以一丈四尺为主。以后总有多无少。于照例铺水济运之时。又或少启一闸。或多下板块。名为惜水如金。实则有心操切。名为留有余以备不足。实则但顾运而不顾民。迨至湖水长至一丈七八尺。数州县田没水底。该河员故作咨嗟可悯之语。实则乃深喜之。即如上年湖水难容。广求分泄。启放江境之蔺家山坝。东河预筹存水丈尺。泇河厅请于一丈四尺之外。再加五寸。继又议加一尺。知会江省。均有文可据。江省未尝创为此议也。泇河厅但求蓄水之多。而不顾地方被淹之苦。即如蔺家山坝。原议俟湖水消至一丈六尺以内。再行堵闭。而泇河厅于湖水尚存一丈六尺以外之时。即移会铜沛厅急堵蔺坝。其有意多留湖水。实有案可凭。而南河亦不敢不听其号令者。恐其水势亏短之时。有所诿咎也。兹读来谕。乃转以加增一尺之语。诬及南省。上朦清听。是又明知有害于民。而巧为避怨之计。微湖实东河管辖。南河从不与闻。亦无从照例启闭。然历据东河咨奏之案。每年重运不过用水二尺余寸。今以收水一丈四尺。比旧制多蓄二尺。以理度之。似已足敷数年之用。而加增蓄水之。言南河不便阻议者。泇河厅专司湖水蓄泄。恐其铺水之时。藉词靳惜也。昨兖沂曹道贺公。颇欲讲求水利。谆谆见询。弟即以河厅惟求蓄水之言告之。今得鼎力主持。与东河帅确商筹办。俾漕运无误。民生有赖。幸何如之。

同类推荐
  • An Open-Eyed Conspiracy

    An Open-Eyed Conspirac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清一统志台湾府

    清一统志台湾府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思辨录辑要

    思辨录辑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School For Scandal

    The School For Scanda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波斯教残经

    波斯教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青春

    青春

    表哥走了,表哥是为青年突击队的荣誉而献出生命的,是为做人的尊严结束了年轻的生命的。在失去表哥的那些日子里,我常常一个人泪流满面,回忆着表哥短暂的人生,回忆着同他在一起的时光。在表哥去世不久,李组长也调到县上去了,青年突击队也名存实亡。而对我又一个意外打击是,丁玲要嫁到城里去了,这是阿妈告诉我的。
  • 相忘江湖

    相忘江湖

    本书是一部长篇小说,全书以川藏公路为背景,以保护历史文物玉石榴为主线,记述了主人公谯生和好友阿辉、大鼓书艺人老阚等人西行川藏公路发生的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作品通过一段旅程串起了阿辉、老阚、殷牍、恰果、刘恒、扎地、石头儿等一系列典型人物形象,从故事的演绎中,可以看到奇异的风景、奇幻的传说和传奇的经历,传递出重情重义、知恩图报、大道无形的传统美德,同时启发人们敬畏自然、保护文化、守望真情的思考。
  • 追忆似水年华(第二卷):在花季少女倩影下

    追忆似水年华(第二卷):在花季少女倩影下

    《追忆似水年华》是一部划时代巨著,是二十世纪世界文坛最重要的小说之一,与《尤利西斯》并称意识流小说的巅峰。这部小说以清新灵动的独特艺术风格,借助超越时空的潜在意识,使逝去的时光在他笔下重现,从中抒发对故人、对往事的无限怀念和难以排遣的惆怅。安德烈·莫洛亚曾说过:“普鲁斯特简单的、个别的和地区性的叙述引起全世界的热情,这既是人间最美的事情,也是最公平的现象。就像伟大的哲学家用一个思想概括全部思想一样,伟大的小说家通过一个人的一生和一些最普通的事物,使所有人的一生涌现在他笔下。”
  • 中国哲学十讲

    中国哲学十讲

    本书先从整体上对中西方哲学的几个重要发展阶段和代表性思想家加以对比,而后选取了中国哲学史上最重要的九个流派思想,深入各派哲学文本,分别作详尽的评述,其援西入中的研究进路和精辟观点在同时期的中国哲学著作中可谓独树一帜。
  • 吞噬盛夜

    吞噬盛夜

    一个来自地球的废柴,身附稀有的吞噬至灵,在中等灵气的修真星球上崛起得毫无悬念!
  • 酷酷总裁的冷面情人

    酷酷总裁的冷面情人

    他——一代服饰集团的总裁,风/流倜傥,英俊潇洒,却牢牢冰封住他那颗本就热情似火的真心——她——从小生活在复杂矛盾的家庭中,一场意外的变故更加尘封住她那颗脆弱敏感的心房——冰山美人——是众多对她趋之若鹜的男人对她的美称!两颗冷傲孤寂的心灵,在曲折的感情道路上碰撞出爱情的火花——然而一个因爱而不娶,一个因爱而不嫁,两颗近在咫尺的真心却因婚姻——这道爱情的枷锁,而天涯相隔——敬请关注本作者的另一部即将完结的作品《多情总裁地下妻》——http//m.wkkk.net/a/105640/
  • 那小子是冠军

    那小子是冠军

    一步步的挣扎、一步步的锤炼,锻造了钢铁般的意志。高校体育联赛的角逐,最终登顶,为了梦想,为了速度,愿你归来,仍是少年……
  • 绝世神偷:废柴七小姐

    绝世神偷:废柴七小姐

    她是二十四世纪的神偷,却穿越到了一个白痴废柴的身上,没爹没妈,还要看家族里那些人的脸色。白痴?废物?很好,她很快就会让这群愚蠢的地球人知道,什么叫后悔莫及!斗气?魔法?她魔武双修碾压一切天才。家主之位?朱雀神兽?想要?不好意思她拿了不过谁来告诉她,这个坐个马车都晕车狂吐的萌正太,真的是神兽朱雀?那个寄居在她身体里,跟个大爷一样的神秘灵魂又是哪位大神?还有……为什么别人家的小伙伴都是各种霸气外露,霸王之气无可比敌。怎么她身边这几只,不是奸商狐狸男,就是面瘫冰山技术宅,要么就是花心风流鬼,最好的只怕就是那个病美男了!说好的争霸天下,凌虐四方呢?求不坑爹!
  • 帝宠:凰妃在上

    帝宠:凰妃在上

    八皇子惑青藤,天生骨弱病虚,太妃一心为他张罗相亲,给他挑选有后台的皇子妃,偏他见谁咬谁,一个也看不上。白璃招混作秀女入宫,夜里闯宫误入惑青藤的地盘,一个是千面狐,一个是猎兽族,经过一翻较量之后,他驳太妃,求陛下,娉她为皇子妃;她抓凶手,诛奸佞,助他登高称帝。她为他披上厚重华贵宫服!他赐她家破人亡血染青砖!冷宫中,他亲手喂她毒酒,她欣然喝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走进历史深处

    走进历史深处

    本书突出记载了笔者走进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册“历史深处”时留下的思考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