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87500000097

第97章 吏政四官制(2)

汉郡国官制十七史商搉

王鸣盛

刺史初不常置。武帝元封五年始常置。见百官表其权甚重而秩则卑。所统辖者一州。其中郡国甚多。守相二千石。皆其属官。得举劾。而秩仅六百石。治状卓异始得擢守相。如魏相为扬州刺史。考案郡国守相。多所贬退。居部二岁。征为谏大夫。复为河南太守。何武为刺史。所举奏二千石长吏。必先露章。服罪者亏除免之。不服。极法奏之。抵罪或至死。而王嘉传云。司隶部刺史。察过悉刻。二千石益轻。或持其微过。言于刺史司隶。众庶知其易危。小失意则离畔。以守相威权素夺也。京房传。房奏考功课吏法。时部刺史奏事京师。上召见诸刺史。令房晓以课事。刺史以为不可行。房上弟子晓考功课吏事者。中郎任良姚平。愿以为刺史试考功法。石显疾房欲远之。建言宜试。以房为郡守。元帝于是以房为魏郡太守。得以考功法治郡。房自请愿无属刺史。可见守相畏刺史如此。又朱博传。为冀州刺史行部。吏民数百人遮道自言。博使从事敕告吏民。欲言县丞尉者。刺史不察黄绶各自诣郡。欲言二千石墨绶长吏者。使者行部还诣治所。师古曰丞尉职卑皆黄绶治所刺史所止理事处所弹劾者如是。而所举荐者。则如王襄为益州刺史。使王褒作中和乐职宣布诗。奏褒有轶才。王莽讽公卿奏言州部所举茂才异等吏。率多不称。是刺史有举扬人才之任。合而观之。刺史之权。可谓重矣。及其迁擢也。黄霸为扬州刺史。以高第为颍川太守。见循吏传陈咸由部刺史。历楚国北海东郡太守。见翟方进传张敞为冀州刺史。盗贼禁止。守太原太守。满岁为真。见本传王尊为徐州刺史。迁东郡太守。见本传马宫由青州刺史。为汝南九江太守。见本传知其秩卑也。然刺史权重矣。而又内属于御史中丞。使内外相维。如陈咸为御史中丞。总领州郡奏事。课第诸刺史。薛宣为御史中丞。执法殿中。举奏部刺史郡国二千石。所贬退称进。黑白分明是也。续百官志。御史中丞一人。注引汉仪云。中丞故二千石为之。或选侍御史高第。执宪中司。朝会独坐。内纠察百司。外督诸州刺史。盖后世都察院之职矣。刺史十三部。分为郡国一百三。其属县有蛮夷者曰道。公主所食曰邑。侯所封为侯国。每部有刺史。每郡有太守。守之下为都尉与丞。每县有令。小县称长。令长之下有丞尉。汉官员数。据表有十二万二百八十五人。而郡国官其简如此。至于令史掾属。多有通经术至卿相者。而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掌教化。啬夫听讼。收赋税。游徼循禁盗贼。其非长吏而代长吏治民者。又未尝概从简省也。其时风气犹朴。故能成治。若后世之吏员。其中固无人才。而所谓里长保正总甲牌头者。又乌可多设乎。郡国县道下所注若铁官盐官家马官工官服官发弩官云梦官楼船官陂官湖官均输官铜官金官木官橘官牧司官圃羞官洭浦官羞官之类皆微末下吏不足道且多随时随地设立事过辄罢不常置者其正官则部刺史太守县令都尉丞尉外别无他官汉郡国官制可谓简矣隋于州于郡于。县但分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而已。至唐制郡县有赤畿望紧上中下之差。又有辅有雄。赤有次赤。辅有上辅。又有以赤兼上辅者。又有称中下者。未能详考。新唐书志。每郡每县下必详着之。惟为府者不注。于府下县下仍有。又于关内采访使所属之渭州下云。中和四年置。凡干元后所置州。皆无郡名。及其季世所置。又不列上中下之第。但言不列上中下。不知赤畿等字仍有否也。又张九龄传。刺史京辅雄望之郡。少择之新百官志注云。文宗世。宰相韦处厚议复置两辅六雄十望十紧州别驾。亦见旧书一百五十九卷处厚本传两辅六雄十望十紧名义亦皆未详。李吉甫元和郡县志。王存元丰九域志。欧阳忞舆地广记。及宋史地理志。皆有赤畿等字。杜佑通典州郡门。乐史太平寰宇记。皆无之。陆广微吴地记云。苏州名标十望。地号六雄。又欧阳詹文集。送常熟许少府之任序云。始入仕一由县尉。或中或上或紧。铨衡评才若地而命之。

此类亦当时通俗语。如元人杂剧。犹有赤紧字。大约似今世所谓冲繁疲难也。考之他书。俱无见。惟宋谢维新合璧事类。县官门曰。唐制县有六等之差。赤畿望紧上中下。京都所治为赤县。邑为畿县。其余则以户口多少地美恶为差。凡一千五百七十三县。令各一人。国朝建隆元年。应天下诸县。除赤畿外有望紧上中下。四千户为望。三千户以上为紧。二千户以上为上。千户以上为中。不满千户为中下。五百户以下为下。六等当作七等。不言辅与雄者。疑辅即畿。雄即望紧也。

百官表。虽言守治郡。尉典武职。而实守兼掌之。韩延寿为颍川太守。传中述其都试讲武甚备。翟义为东郡太守。以九月都试日。勒车骑材官士起事。如曰。太守都尉令长丞尉。会都试课殿最也。后汉书耿弇传。弇见郡尉试骑士。建旗鼓。隶驰射。由是好将帅之事。注引汉官仪曰。岁终郡试之时。讲武勒兵。因以校猎简其材力也。又后汉书百官志。注引汉官仪云。八月。太守都尉令长相丞尉。会都试课殿最。水家为楼船。亦习战。射行船。边郡太守。各将万骑。行鄣塞。烽火追虏。或言八月。或九月。或岁终。大约总在秋冬。淮南王安传。安欲发兵反。先令人作近郡太守都尉印。可见守尉互掌兵权也。又安与太子反谋闻。上遣廷尉监与淮南中尉逮捕太子。王与太子谋。召相二千石。欲杀而发兵。召相相至。内史以出为解。中尉曰。臣受诏使不得见王。王念独杀相。而内史中尉不来无益也。即罢相。观此知诸侯王国中兵权。相与内史中尉兼掌之。互相牵制。三者有一不肯。即不能发兵。

出身授官日知录

顾炎武

史言开元以后。四海晏清。士无贤不肖。耻不以文章达。其应诏而举者。多则二千人。少犹不减千人。所收百纔有一。文献通考。唐时所收进士。每岁不过二三十人。士之及第者。未便解褐入仕。尚有试吏部一关。韩公三试于吏部无成。则十年犹布衣。且有出身二十年不获禄者。自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上初即位。思振淹滞。赐进士诸科出身者五百余人。皆先赐绿袍笏。赐宴开宝寺。第一第二等进士。及九经。授将作监丞。大理评事。通判诸州。其余皆优等注拟。宠章殊异。历代未有也。薛居正等言取人太骤。不听。此太宗初一天下。欲以得士之盛。跨越前代。荣观史册。而不知侥幸之心。欲速之习。中于士人者。且数百年而不可返矣。又考通典举人条例四经出身。授紧县尉。判入第三等。授望县尉。五经出身。授望县尉。判入第三等。授畿县尉。进士与四经同资。是唐时明经进士。初除不过县尉。至今代则一入词林。更不外补。二甲之除。犹为部属。崇浮长惰。职此之繇。所以一第之后。尽弃其学。而以营升纳贿为事者。以其得之浅而贵之骤也。其于唐人举士之初制。失之远矣。宋初用人之弊有二。进士解褐。不试吏部。一也。献文得旨。召试除官。二也。今衒文之涂已革。而入官之选尚轻。二者之弊。其一尚存。似宜仍用唐制。若用八股之人才。而使之理烦治众。此夫子所谓贼夫人之子也。

京官必用守令日知录

顾炎武

通典言。晋制不经宰县。不得入为台郎。魏肃宗时。吏部郎中辛雄上疏。以为郡县选举。繇来甚轻。宜改其弊。分郡县为三等。三载黜陟。有称职者。方补京官。如不历守令。不得为内职。则人思自勉。唐张九龄言于元宗曰。古者刺史入为三公。郎官出宰百里。致理之本。莫若重守令。凡不历都督刺史。虽有高第。不得任侍郎列卿。不历县令。虽有善政。不得任台郎给舍。都督守令虽远者。使无十年任外。从之。诏三省侍郎缺。择尝任刺史者。郎官缺。择尝任县令者。宣宗大中改元制曰。古者郎官出宰。郡守入相。所以重亲人之官。急为政之本。自浇风久扇。此道寖消。颉颃清涂。便臻显贵。治人之术未尝经心。欲使究百姓艰危。通天下利病。不可得也。轩墀近臣。备顾问。如不知人疾苦。何以膺朕眷求。今从谏议大夫给事中中书舍人。未曾任刺史县令者。宰臣不得拟议。宋孝宗时。臣僚言吏事必历而后知。人才必试而后见。为县令者。必为丞簿。为郡守者。必为通判。为监司者。必为郡守。皆有差等。未历亲民。不宜骤擢。因定知县以三年为任。非经两任。不除监察御史。此开元干道之吏治所以独高于近代也。明代纶扉之地必取词林。名在丙科始分铜墨。于是字人之职轻。而簿书钱谷之司一归之俗吏矣。汉谚有云。取官漫漫。怨死者半。风俗通而宋神宗尝谓宰臣曰。朕思祖宗以百战得天下。今以州郡付之庸人。常切痛心。后之人君。其以斯言书之坐右乎。

州县品秩日知录

顾炎武

汉时县制。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减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唐则州有上中下三等。县有京畿上中中下下六等。品各有差。太祖实录。吴元年定县有上中下三等。税粮十万石已下为上县。知县从六品。县丞从七品。主簿从八品。六万石已下为中县。知县正七品。县丞正八品。主簿从八品。三万石已下为下县。知县从七品。丞簿如中县之秩。洪武六年。分天下府为三等。粮二十万石已上者为上府。秩从三品。二十万石已下者为中府。秩正四品。十万石已下者为下府。秩从四品。不知何年始改此制洪武十四年定考劾法府以田粮十五万石已上州以七万石已上县以三万石已上亲临王府上司军马守御路当驿道边方冲要者为繁不及此者为简后乃一齐其品。而但立繁简之目。才优者调繁。不及者调简。古时列爵惟五之意遂尽亡之矣。

刺史守相得召见

顾炎武

两汉之隆。尤重太守。史言孝宣拜刺史守相。辄亲见问。观其所繇。退而考察所行。以质其言。有名实不相应。必知其所以然。常称曰。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亡叹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讼理也。与我共此者。其惟良二千石乎。当日太守常得召见。或赐玺书。堂陛之间不甚阔绝。文帝谓季布曰。河东吾股肱郡。故特召君耳。武帝赐严助书。久不闻问。具以春秋对。毋以苏秦纵横。赐吾邱寿王书。子在朕前之时。知辐凑。及至连十余城之守。任四千石之重。师古曰太守都尉皆二千石今寿王为都尉不置太守故云四千石也职事废。盗贼纵横。甚不称在前时。何也。光武劳颍川太守郭伋曰。贤能太守。去帝城不远。河润九里。冀京师蒙福也。合天下之大。不过数十郡国。而二千石之行能。皆获简于帝心。是以吏职修而民情达。以视后世之寄耳目于监司。饰功状于文簿者。有亲疏繁简之不同矣。其在唐时。犹存此意。元宗开元十三年。上自选诸司长官。有声望者十一人为刺史。命宰相诸王饯于雒滨。御书十韵诗赐之。宣宗时。李行言自泾阳县令除海州刺史。李君奭自醴泉令除怀州刺史。皆采之民言。擢以御笔。入谢之日。处分州事。万里之远。如在阶前。夫人主而欲亲民。必自其亲大吏始矣。

同类推荐
  • 素履子

    素履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兵典

    兵典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明太宗文皇帝御制真实名经序

    大明太宗文皇帝御制真实名经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東北輿地釋略

    東北輿地釋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伤寒百证歌

    伤寒百证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糊涂百年:郑板桥传

    糊涂百年:郑板桥传

    作家忽培元,能文能诗能画,与传主有心灵契合,故下笔如有神。本书着重刻画了传主的耿耿风骨和多方面才华,从社会历史和人物关系中,注重细节的递进和语言的文学情味。清代乾隆年间,“独领明月清辉”、人文荟萃的扬州,画坛中八个画家横空出世,一扫画苑中的陈腐气息、匠人气息,作品张扬个性,无论是画山水、人物,还是花卉、虫鱼,均与前人迥异,让世人惊骇,惊叹出了“扬州八怪”;而“八怪之首”,就是郑燮,字板桥者。此人不仅在三百年前,以他特立独行、别具一格的字画、诗词——尤为道情十首,名重当世,即使三百年后的今天,以他的画竹,及含义无穷的“难得糊涂”的四个大字,几乎家喻户晓。
  • 无限异界之旅

    无限异界之旅

    这是一个无限的世界。黑龙尼格霍德咬断了世界树,但是却长出了苦情树!九尾妖狐被强者封印,百年之后却在涂山养老!斯卡哈是异界魔境的主人,但是现在却是一个傲娇、羞涩、臣服于命运的小女孩!这一切一切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真相,这是道德的沦丧还是…………有点偏了!总之,没有你做不到,只有你想不到。
  • 倾城绝恋:风尘舞II

    倾城绝恋:风尘舞II

    (新建Q群:108177334加入时请注明身份,谢谢合作!)本文是《倾城绝恋:风尘舞I》大结局的部分,两本均已完成,保质保量,放心阅读!
  • 重生之最强武帝

    重生之最强武帝

    洪荒武帝被弟子所害,重生在一个奄奄一息的废柴少年身上融合前世今生记忆,创造出上天入地唯我独尊的三武魂之体大帝的灵魂,无敌的气质,无论重生在谁身上,都不会改变!?丹、符、器、阵、雷无所不通,践踏一切所谓的天才和妖孽。弹指间,敌人灰飞烟灭;弹指间,美女倒贴来追。是我的,谁也夺不走;吃我的,统统给我吐出来。演绎一段令人向往的传奇,一路追求着那主宰之路。征天路,少年行,最强武帝,枭雄归来。
  • 道德经解

    道德经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绯闻超模苏炸天

    绯闻超模苏炸天

    【1V1宠文,身心干净】“第一课:没有不合适的地方,只有我想与不想。”“拿钱交换,与情无关。”然而,他却一度成瘾,渐渐将她宠上了天。“霍少,安小姐说想成为第一超模。”于是,霍氏集团进军娱乐圈的消息轰动全球。“霍少,安小姐说想28岁结婚。”男人目光深邃:“太晚。”身后小包子偷偷递上递上户口本,奶声奶气:“爹地,九块钱领证费,我请了!”
  • 顾医生家的小贝壳

    顾医生家的小贝壳

    齐贝刚到顾家那会儿,顾然:这是让她养闺女?齐贝高中暗恋对象来那会儿,顾然:哎,他还比不上了?齐贝拒绝他那会儿,顾然:他认输。齐贝同意他那会儿,顾然:宝贝儿,哭个给我看看。齐贝和他领证那会儿,顾然:媳妇儿~媳妇儿~从两人相识那刻,顾然的生活大多是围着那个叫齐贝的女人转,他心甘情愿地对她俯首称臣。
  • 锦绣谋:嫡女归来不好惹

    锦绣谋:嫡女归来不好惹

    本是嫡女千金,却痴心错负,为他倾尽一生,却换来最后他与庶妹恩恩爱爱!夺她亲子,挖她双眼,打断她腿,毁了她的一切!重生归来,她誓要让这对渣男贱女付出代价!庶妹伪善,姨娘算计?好,她一个个的陪她们耗!再来一次,她无情无心,定要活的风生水起!可是……咦,据说冷艳高贵接地气的王爷大人您老总跟着我干嘛?想泡我?小心我毒的你不能人道!嗯,不对,话说您本就不能人道吧~
  • 老北京的记忆

    老北京的记忆

    《老北京的记忆》讲述了定格正在消失的京味儿生活,留住一座记忆中的城,图文版老北京风物志,百余幅珍贵图片,完美展现老北京风韵,再现京城市民生活图景,描摹一个时代的人文风情画。
  • 永恒的王妃

    永恒的王妃

    《永恒的王妃》主角是亨利八世的一任妻子、玛丽一世的母亲:出身于西班牙的凯萨琳公主。她嫁到英国时仅仅是一名少女,拥有过人的美貌和纯洁的心灵,但一个接一个的悲剧却给她的人生蒙上了越来越厚的阴影,从纯真少女到政治牺牲品,“血腥玛丽”之母凯萨琳步步陷入了王室争斗的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