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87900000029

第29章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俱萨罗国人间游行,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诣伊车能伽罗俱萨罗婆罗门村,止宿伊车林中。

时,有婆罗门名沸伽罗娑罗、婆罗门名多梨车,以小缘诣伊车能伽罗村。此沸伽罗娑罗婆罗门七世以来父母真正,不为他人之所轻毁,异典三部讽诵通利,种种经书善能分别,又能善于大人相法、观察吉凶、祭祀仪礼,有五百弟子,教授不废。其弟子名婆悉咤,七世以来父母真正,不为他人之所轻毁,异学三部讽诵通利,种种经书尽能分别,亦能善于大人相法、观察吉凶、祭祀仪礼,亦有五百弟子,教授不废。

多梨车婆罗门亦七世已来父母真正,不为他人之所轻毁,异学三部讽诵通利,种种经书尽能分别,亦能善于大人相法、观察吉凶、祭祀仪礼,亦有五百弟子,教授不废。其一弟子名颇罗堕,七世已来父母真正,不为他人之所轻毁,异学三部讽诵通利,种种经书尽能分别,亦能善于大人相法、观察吉凶、祭祀仪礼,亦有五百弟子,教授不废。

时,婆悉咤、颇罗堕二人于清旦至园中,遂共论义,更相是非。时,婆悉咤语颇罗堕:“我道真正,能得出要,至于梵天,此是大师沸伽罗娑罗婆罗门所说。”

颇罗堕又言:“我道真正,能得出要,至于梵天,此是大师多梨车婆罗门所说。”如是,婆悉咤再三自称己道真正,颇罗堕亦再三自称己道真正,二人其论,各不能决。

时,婆悉咤语颇罗堕曰:“我闻沙门瞿昙释种子出家成道,于俱萨罗国游行人间,今在伊车能伽罗林中,有大名称,流闻天下,如来、至真、等正觉,十号具足,于诸天、世人、魔、若魔、天、沙门、婆罗门中,自身作证,为他说法,上中下言,皆悉真正,义味具足,梵行清净,如是真人,宜往觐现。我闻彼瞿昙知梵天道,能为人说,常与梵天往返言语。我等当共诣彼瞿昙,共决此义,若沙门瞿昙有所言说,当共奉持。”尔时,婆悉咤、颇罗墮二人相随到伊车林中,诣世尊所,问讯已,一面坐。

尔时,世尊知彼二人心中所念,即告婆悉咤曰:“汝等二人清旦至园中,作如是论,其相是非。汝一人言:‘我法真正,能得出要,至于梵天,此是大师沸伽罗娑罗所说。’彼一人言:‘我法真正,能得出要,至于梵天,此是大师多梨车所说。’如是再三,更相是非,有如此事耶?”

时,婆悉咤、颇罗堕闻佛此言,皆悉惊愕,衣毛为竖,心自念言:“沙门瞿昙有大神德,先知人心。我等所欲论者,沙门瞿昙已先说讫。”时,婆悉咤白佛言:“此道、彼道皆称真正,皆得出要,至于梵天,为沸伽罗娑罗婆罗门所说为是、为多梨车婆罗门所说为是耶?”

佛言:“正使婆悉咤,此道、彼道真正出要,得至梵天,汝等何为清旦园中共相是非,乃至再三耶?”

时,婆悉咤白佛言:“诸有三明婆罗门说种种道,自在欲道、自作道、梵天道,此三道者尽向梵天。瞿昙,譬如村营,所有诸道皆向于城;诸婆罗门虽说种种诸道,皆向梵天。”

佛告婆悉诧:“彼诸道为尽趣梵天不?”

答曰:“尽趣。”

佛复再三重问:“种种诸道尽趣梵天不?”

答曰:“尽趣。”

尔时,世尊定其语已,告婆悉咤曰:“云何三明婆罗门中,颇有一人得见梵天者不?”

答曰:“无有见者。”

“云何,婆悉咤,三明婆罗门先师,颇有得见梵天者不?”

答曰:“无有见者。”

“云何,婆悉咤,乃往三明仙人旧婆罗门,讽诵通利,能为人说旧诸赞诵,歌咏诗书,其名阿咤摩婆罗门、婆摩提婆婆罗门、毗婆审咤婆罗门、伊尼罗斯婆罗门、蛇婆提伽婆罗门、婆婆悉婆罗门、迦叶婆罗门、阿楼那婆罗门、瞿昙摩婆罗门、首脂婆罗门、婆罗损陀婆罗门,彼亦得见梵天不耶?”

答曰:“无有见者。”

佛言:“若彼三明婆罗门无有一见梵天者,若三明婆罗门先师无有见梵天者,又诸旧大仙三明婆罗门阿咤摩等亦不见梵天者,当知三明婆罗门所说非实。”

又告婆悉咤:“如有淫人言:‘我与彼端正女人交通。’称叹淫法。余人语言:‘汝识彼女不?为在何处?东方、西方、南方、北方耶?’答曰:‘不知。’又问:‘汝知彼女所止土地城邑村落不?’答曰:‘不知。’又问:‘汝识彼女父母及其姓字不?’答曰:‘不知。’又问:‘汝知彼女为是刹利女?为是婆罗门、居士、首陀罗女耶?’答曰:‘不知。’又问:‘汝知彼女为长短、粗细、黑白、好丑耶?’答曰:‘不知。’云何,婆悉咤,彼人赞叹为是实不?”

答曰:“不实。”

“如是,婆悉咤,三明婆罗门所说亦尔,无有实也。云何,婆悉咤,汝三明婆罗门见日月游行出没处所,叉手供养,能作是说:‘此道真正,当得出要,至日月所’不?”

报曰:“如是,三明婆罗门见日月游行出没处所,叉手供养,而不能言:‘此道真正,当得出要,至日月所’也。”

“如是,婆悉咤,三明婆罗门见日月游行出没之处,叉手供养,而不能说:‘此道真正,当得出要,至日月所。’而常叉手供养恭敬,岂非虚妄耶?”

答曰:“如是,瞿昙,彼实虚妄。”

佛言:“譬如有人立梯空地,余人问言:‘立梯用为?’答曰:‘我欲上堂。’又问:‘堂何所在?东、西、南、北耶?’答云:‘不知。’云何,婆悉咤,此人立梯欲上堂者,岂非虚妄耶?”

答曰:“如是,彼实虚妄。”

佛言:“三明婆罗门亦复如是,虚诳无实。婆悉咤,五欲洁净,甚可爱乐。云何为五?眼见色,甚可爱乐;耳声、鼻香、舌味、身触,甚可爱乐。于我贤圣法中,为著、为缚,为是钩锁。彼三明婆罗门为五欲所染,爱著坚固,不见过失,不知出要。彼为五欲之所系缚,正使奉事日月水火,唱言‘扶接我去生梵天’者,无有是处。譬如阿夷罗河,其水平岸,乌鸟得饮,有人在此岸身被重系,空唤彼岸言:‘来渡我去。’彼岸宁来渡此人不?”

答曰:“不也。”

“婆悉咤,五欲洁净,甚可爱乐,于贤圣法中犹如钩锁;彼三明婆罗门为五欲所染,爱著坚固,不见过失,不知出要。彼为五欲之所系缚,正使奉事日月水火,唱言‘扶接我去生梵天上’,亦复如是,终无是处。婆悉咤,譬如阿夷罗河,其水平岸,乌鸟得饮,有人欲渡,不以手足身力,不因船筏,能得渡不?”

答曰:“不能。”

“婆悉咤,三明婆罗门亦复如是,不修沙门清净梵行,更修余道不清净行,欲求生梵天者,无有是处。婆悉咤,犹如山水暴起,多漂人民,亦无船筏,又无桥粱,有行人来,欲渡彼岸,见山水暴起,多漂人民,亦无船筏,又无桥梁,彼人自念:‘我今宁可多集草木,牢坚缚筏,自以身力渡彼岸耶?’即寻缚筏,自以身力安隐得渡。婆悉咤,此亦如是,若比丘舍非沙门不清净行,行于沙门清净梵行,欲生梵天者,则有是处。云何,婆悉咤,梵天有恚心耶?无恚心耶?”

答曰:“无恚心也。”

又问:“三明婆罗门有恚心、无恚心耶?”

答曰:“有恚心。”

“婆悉咤,梵天无恚心,三明婆罗门有恚心。有恚心、无恚心不共同,不俱解脱,不相趣向,是故梵天、婆罗门不共同也。云何,婆悉咤,梵天有瞋心、无瞋心耶?”

答曰:“无瞋心。”

又问:“三明婆罗门有瞋心、无瞋心耶?”

答曰:“有瞋心。”

佛言:“梵天无瞋心,三明婆罗门有瞋心,有瞋心、无瞋心不同趣,不同解脱,是故梵天、婆罗门不共同也。云何,婆悉咤,梵天有恨心、无恨心耶?”

答曰:“无恨心。”

又问:“三明婆罗门有恨心、无恨心耶?”

答曰:“有恨心。”

佛言:“梵天无恨心,三明婆罗门有恨心,有恨心、无恨心不同趣,不同解脱,是故梵天、婆罗门不共同也。云何,婆悉咤,梵天有家属产业不?”

答曰:“无。”

又问:“三明婆罗门有家属产业不?”

答曰:“有。”

佛言:“梵天无家属产业,三明婆罗门有家属产业,有家属产业、无家属产业不同趣,不同解脱,是故梵天、婆罗门不共同也。云何,婆悉咤,梵天得自在、不得自在耶?”

答曰:“得自在。”

又问:“三明婆罗门得自在、不得自在耶?”

答曰:“不得自在。”

佛言:“梵天得自在,三明婆罗门不得自在,不得自在、得自在不同趣,不同解脱,是故梵天、婆罗门不共同也。”

佛言:“彼三明婆罗门,设有人来问难深义,不能具答,实如是不?”

答曰:“如是。”

时,婆悉咤、颇罗堕二人俱白佛言:“且置余论!我闻沙门瞿昙明识梵道,能为人说,又与梵天相见,往来言语。惟愿沙门瞿昙以慈愍故,说梵天道,开示演布!”

佛告婆悉咤:“我今问汝,随意报我。云何,婆悉咤,彼心念国,去此远近?”

答曰:“近。”

“若使有人生长彼国,有余人问彼国道径。云何,婆悉咤,彼人生长彼国,答彼道径,宁有疑不?”

答曰:“无疑。所以者何?彼国生长故。”

佛言:“正使彼人生长彼国,或可有疑。若有人来问我梵道,无疑也。所以者何?我常数数说彼梵道故。”

时,婆悉咤、颇罗堕俱白佛言:“且置此论!我闻沙门瞿昙明识梵道,能为人说,又与梵天相见,往来言语。惟愿沙门瞿昙以慈愍故,说于梵道,开示演布!”

佛言:“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答言:“唯然,愿乐欲闻!”

佛言:“若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于世,十号且足乃至四禅,于现法中而自娱乐。所以者何?斯由精勤,专念不忘,乐独闲静,不放逸故。彼以慈心遍满一方,余方亦尔,广布无际,无二、无量,无恨、无害,游戏此心而自娱乐;悲、喜、舍心遍满一方,余方亦尔,广布无际,无二、无量,无有结恨,无恼害意,游戏此心以自娱乐。云何,婆悉咤,梵天有恚心、无恚心耶?”

答曰:“无恚心也。”

又问:“行慈比丘有恚心、无恚心耶?”

答曰:“无恚心。”

佛言:“梵天无恚心,行慈比丘无恚心,无恚心、无恚心同趣,同解脱,是故梵天、比丘俱共同也。云何,婆悉咤,梵天有瞋心耶?无瞋心耶?”

答曰:“无也。”

又问:“行慈比丘有瞋心、无瞋心耶?”

答曰:“无。”

佛言:“梵天无瞋心,行慈比丘无瞋心,无瞋心、无瞋心同趣,同解脱,是故梵天、比丘俱共同也。云何,婆悉咤,梵天有恨心、无恨心耶?”

答曰:“无。”

又问:“行慈比丘有恨心、无恨心耶?”

答曰:“无。”

佛言:“梵天无恨心,行慈比丘无恨心,无恨心、无恨心同趣,同解脱,是故比丘、梵天俱共同也。云何,婆悉咤,梵天有家属产业不?”

答曰:“无也。”

又问:“行慈比丘有家属产业不?”

答曰:“无也。”

佛言:“梵天无家属产业,行慈比丘亦无家属产业,无家属产业、无家属产业同趣,同解脱,是故梵天、比丘俱共同也。云何,婆悉咤,梵天得自在不耶?”

答曰:“得自在。”

又问:“行慈比丘得自在耶?”

答曰:“得自在。”

佛言:“梵天得自在,行慈比丘得自在,得自在、得自在同趣,同解脱,是故梵天、比丘俱共同也。”

佛告婆悉咤:“当知行慈比丘身坏命终,如发箭之顷,生梵天上。”佛说是法时,婆悉咤、颇罗堕即于座上远尘离垢,诸法法眼生。

尔时,婆悉咤、颇罗堕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同类推荐
  • 季秋纪

    季秋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辨症玉函

    辨症玉函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梁州记

    梁州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

    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禅灯世谱

    禅灯世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我是警察

    我是警察

    《我是警察》讲述的一个侦案故事。临江派出所辖区内发生了系列公园抢劫恋人的案件,当案件毫无进展时,辖区内某娱乐城又发生了一起强奸案。在侦破强奸案的过程中,办案民警发现强奸案与抢劫案之间居然有联系,从而牵出了以王海天为首的犯罪团伙。
  • 御前

    御前

    她是他换取天下的筹码,为了至高的权利,她被迫辗转于各个男人身旁。他杀了她的丈夫,不许她和女儿见面,他把她牢牢栓在自己身旁,不许她片刻游离。她不配爱,她深知自己早已是罪无可恕他也不许她爱,明知她怨,她苦。却还是不肯放,也不想放。一次又一次痛彻心扉,他都是伤她最深的那个人。她也是他悔不当初的错,错在开始,错在结束以她换来的江山,却再也换不回她的真心相付
  • 总裁先生,宠妻无度

    总裁先生,宠妻无度

    整个江城的人都知道,苏子矜最讨厌的人是裴凉钰,没有之一,她从来只视他如蛇蝎。苏子矜十八岁之前,裴凉钰是整个江城的神话。苏子矜十八岁之后,裴凉钰是她一个人的神话。“谁说江城的神话不会败?最后还不是落在了我的手掌心?”苏子矜得意洋洋的开口。“哦?是嘛,到底是谁落在了谁的手掌心还不好说呢。”某男抬手松了松领带,长臂一揽便将她扣在怀里。
  • 千家诗

    千家诗

    本书汇聚《千家诗》的各种今注今译成果,按照七绝、五绝、五律、七律的顺序分为四个部分编排,每部分篇目保持原有顺序。除订正讹误外,还作了详尽的注解,加入丰富的译文,使之更加通俗易懂,并尽量体现诗歌的韵律美。同时配以古典雅致的画作,使读者在诵读经典的同时,更直观形象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浑然天成。本书为每首诗都标注汉语拼音,为孩子们扫清阅读障碍,更易诵读。
  • 感恩的心灵修炼

    感恩的心灵修炼

    《感恩的心灵修炼》自然界中,乌鸦尚知反哺之恩,羔羊尚懂得跪乳之德,更何况是身为万物之灵的人呢?学会“感恩”,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因为,现在的家庭中独生子女居多,他们都是家庭的中心,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家中四五个大人围着他们转,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掉了”。久而久之,孩子的心中就只有自己,没有别人了。要让他们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
  • 永明智觉禅师唯心诀

    永明智觉禅师唯心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高素质孩子的88个学习习惯

    高素质孩子的88个学习习惯

    在现代社会中,要想使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优秀,成为一名成功人士,创造卓越的成就,就必须从培养良好的习惯入手。父母不可能也不必要成为教育家或心理学家,甚至不必要成为教师,但是,父母必须承担起最基本也是重要的责任——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而良好习惯的核心是学会如何做人。
  • 写景·记事

    写景·记事

    听过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风声,见过和布克赛尔的云朵,抚摸天山神木园的植株,送走乌伦古湖的飞鸟。还有命名礼的盛大宴会、欢快奔走的毛驴车、每七日一集的巴扎。把在新疆的奇异风光尽皆写于笔下,满满的都是能看得见的情。
  • 至源剑主

    至源剑主

    额隐剑印,于微小中崛起;剑术至源,破尽世间万法;三次失忆,成就至尊本我;逆源战乱,赢得万世沉浮。看一代剑主如何征得至源。
  • 超级骗仙

    超级骗仙

    一把剑划过天空,刺破黑暗,带着呼啸的破风声,扎进粉碎的大地之中,以九尺为中心,一股庞大的波动席卷四周,似乎要将一切所见碾为尘埃!“剑来!”黑皮肤少年,五指张开,冲着天空大声的咆哮,喊出了这句经典的台词。右手化掌,仿佛握住时间所有,灰袍老者微微一笑,看着面前的黑皮肤少年,轻言细语,所有的话语消失在风中,没人听得清他在说什么,然后右手轻轻一握,远处的大地都在颤抖,一座山峰四分五裂,云海起伏,缥缈的一句话才回荡在表情惊讶的少年人耳边,“此式名为搬山。”一片漆黑的天空,如同末世降临,一个身影无比高大的巨人朝着天空愤怒地咆哮,似乎要发泄心中所有的不满,在他的脚下更远的地方,密密麻麻的敌人朝着他本来,而在巨人的身后,同样有一群修士,大喊着冲向敌人,“云宗荣耀!”下一刻,便粉身碎骨。无数的怪谲遍布城池脚下,守卫国土的将士们面漏绝望之色,却仍然没有后退一步,因为身后是更多无辜的百姓,城在人在。这里是大唐长安,它危在旦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