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釋序宗篇淨心之目既冠於諸篇入道之源要先除於麤咎故立此位以次前篇言序者敘也爾雅云舒業順敘緒也郭璞云四者又為端緒宗者要也本也言敘陳入道之端緒要斷財色為其宗本耳。
【科】夫欲修道於三業中先斷財色二種。
修道即三乘聖道三業即身口意業財色以是麤染根本故。
【科】若不貪財即無諂諍若不貪色即無熱惱經曰背捨離欲順菩提分當修身觀精勤一心除世貪愛制伏垢惱令心清淨以斷財色成無漏善根薰本識中成無貪種子漸盡惑染入賢聖位。
貪劉熈曰貪探也探入他分故即無即或作則下句同諂諍者莊周曰希其意而道其言謂之諂又因而致競謂之諍熱惱謂貪色猛盛則心熱惱經云者大凡引用多撮眾經之精粹例不別標其目背捨者即八背捨也智論云背是淨潔五欲捨是著心故即心生猒背而不受著也離欲者遠五欲故順下以菩提分中無著欲故今若離之是名順也本識者即藏識也以無漏善根為能薰藏識為所薰能所相資薰成無貪善種善種若成聖果可得故曰入賢聖位禮別名記中倍英曰賢倍傑曰聖家語哀公問孔子何謂聖人對云智通乎大道應變而不窮測物之情性者也我教極指則以佛為聖餘皆賢也且如列子中孔子對太宰噽亦指佛為聖故彼云丘聞西方有聖者焉不治而不亂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蕩蕩乎民無能名焉。
【科】今見解法人等仍貪財色長養結使與諸漏相應惡業繫縛墜三惡道經云既非道人又非白衣無所名也。
結使成論云猶如乳母常隨小兒能繫縛生死故名為結常隨眾生故名為使即九結十使三惡道者即地獄餓鬼畜生三俱不善故惡也各有餘經故云道也經即遺教以食貪財色故非道人規頂矩袍故非白衣二位不収故曰無所名也馬鳴云不入出世及世間中故非施設故。
【科】多求利故專習唇吻莊補華綺戲論諍訟遞相謗嫉三毒轉彊煩惱增長沈淪苦海知而故犯無解脫時千佛出世不見不聞以是因緣地獄罪畢受惡龍身為盜佛衣食破戒瞋垢所得惡果如盲龍經說即知解義不救業苦。
吻口吻也釋名云吻[打-丁+(改-己)]也[打-丁+(改-己)]拭之也莊補下即莊嚴補綴文華綺錯之言也戲論者音義指歸云戲劇也諕浪笑傲俳諧而言論也又成論云若一異論名曰戲論謗嫉加誣曰謗害賢曰嫉千佛案釋迦譜云大乘經三世三劫各有千佛過去莊嚴劫現在賢劫未來星宿劫三千王子次第成佛故曰千佛今釋迦即賢劫中第四佛也惡龍身者是地獄餘報也為盜下指因也如盲龍下大集經濟龍品云有一盲龍名曰頗羅機梨奢舉聲大哭作如是言大聖世尊願救濟我我今身中受大苦惱日夜常為種種諸蟲之所唼食居熱水中無時暫樂佛言梨奢汝過去世於佛法中曾為比丘毀破禁戒外現相善廣貪眷屬名聲四遠乃至得供養獨受用之等惡業因緣得此盲報即知下解義無行業果不亡。
【科】汝宜依誡如說修行隨病對治隨分解脫不可口言而得清淨三毒五結。
修行應法師曰行下孟切施之名行即造修也不可口言大鈔云佛法貴如說而行不貴多讀多誦又云不以口之所言而得清淨如說行者乃是佛法五結常途多言九結恐五字誤即愛忿慢無明慳嫉疑見取也。
【科】何者偏重先治重者輕即自差披戒定鎧摧心魔賊一切苦因果財色為本一切樂因果戒定為本然此因果悉在眾生心微塵中何故不禁餘過先誡財色。
先治重者不越貪嗔癡也又此三毒出自見愛故顗禪師云若論煩惱根本不出見愛枝派分別則科目甚多所謂三毒五蓋十使九十八煩惱八萬四千乃至塵沙等今若能除根則枝葉亦無鎧甲之別名上句既収戒定摧心下宜収智慧以智慧能殺賊故心魔即心所起煩惱魔是也心微塵中者華嚴經云一切眾生心微塵中有無師智無礙智廣大智等是則善惡因果皆在心微塵中楞嚴云諸法所生唯心所現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又清涼云總該萬有即是一心微塵者舉小以攝大也故華嚴法界觀云如一微塵其相不大而能容攝無邊法界由剎塵諸法既不離法界是故俱在一塵中現諸法既不離於一塵因果亦不離於一心。
【科】大乘經云八萬四千障道罪業悉因財色以為根本何以故十方眾生無始已來為財相殺者過微塵數為色相殺者數復過是道俗二流為於財色今現有一百二十六大地獄中受千萬種苦經無量劫始入畜生餓鬼緇素二人同為財色之所傷害初持後犯能免者稀。
八下即八萬四千塵勞所起諸業多論云佛說塵勞有八萬法藥亦有八萬無始者遠推過去生死無極從迷以來未甞覺悟故言無始地獄者梵云捺落迦於三塗中是火塗道在此地極下之處故小乘論中有八大地獄每一獄四門共有十六小獄八獄共有一百二十八兼本八獄合一百三十六文作二十六字誤其中相狀廣狹數量如正法念經所明更有輕繫地獄或人間或深山曠野或在海邊紩圍山間靈感傳云窈窈冥冥日月光明所不能照又引契經頌云鐵圍兩山間不覩日月光餓鬼聚其中償其宿罪故或在虗空中今對餘輕繫故俱言大耳緇素二人即比丘白衣也雖比丘具戒白衣五八戒皆初心勇猛故持後心懈慢故犯問緇衣色者何狀貌耶答紫而淺黑非正色也周禮云三入為纁(詩云切三染絳也)五入為緅(子侯也)七入為緇鄭氏注云再染以黑為成緇故淨秀尼見聖眾衣色如桑[桑*甚]乃淺赤深黑色也。
【科】若有斷者名菩薩行名真持戒名為賢士名佛弟子。
菩薩者具云菩提薩埵智度論云菩提名佛道薩埵名成眾生用諸佛道成就眾生又菩提自行薩埵化他自修佛道又用化他也賢士鈔引月燈三昧經云能持淨戒名勝士義意同也佛弟子者奧法師云從佛所生得佛法分紹繼佛家故名佛弟子又大鈔云學在我後名之為弟解從我生名之為子。
【科】財色二事相欲似輕感罪尤重河沙誑惑由財色起此之二過能壞君臣師徒夫婦等亦壞內外親族朋友知識。
相欲似輕者謂貪財愛色其相非重故似輕如律十種黑心對財事起故又智論云婬欲雖不惱眾生心心繫著此雖相輕泊乎罪報則九百二十一億六十千歲受地獄苦故曰感罪尤重君臣白虎通云君者郡也羣下之歸心也臣伏也男子之賤稱春秋說曰正氣為帝間氣為臣師徒周禮云師者教人以道之稱又楊雄云師者人之模範徒黨也夫婦大載禮云夫者扶也言扶制萬物也婦者釋名云服也以服家事也內外下如叔伯是內族舅姑是外族朋友毛詩序云代木宴朋友故舊也自天子至于庶人未有不須友以成者也又同門曰朋同志曰友知識聞名歎德曰知覩形敬奉曰識凡有三種一外護善知識二同行善知識三教授善知識凡破壞如是等人莫不由乎財色是故尚須誡之佛言財色在囗囗人之不捨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飡之美小兒舐之有害舌之患(此屬自損上屬損他由財色也)。
【科】若離財色更無世間人天脫苦聖凡同讚諸漏滅盡進至佛果為此先誡財色二種。
更無世間等謂眾生五陰并所依國土依正劣報悉由財色所致今若遠離財色則劣報非有人天舉勝包劣通乎六道聖凡凡當作賢字進至佛果者由不為境惑所礙則終至於極道如佛言夫為道者猶木在水尋流而行不觸兩岸不為人取不為鬼神所遮不為囗流所住亦不腐敗吾保其入海矣人為道者不為欲情所惑不為眾邪所誑精進無礙吾保其入道矣。
【科】因色生憍因財生恡憍而且恡雖有餘德亦不足觀。
憍憐也恣也本亦作驕恡正作悋鄙悋也夫人具斯二過縱有所餘德行不足觀之孔子曰如有周公之才美使驕且悋其餘不足觀也矣邢昺云言為鄙悋所揜棄也。
【科】先斷財色使功行成立後聽經論即是入道次第也言逆行疾故名淨心。
先斷下二句収戒律也故下云能斷財色即名奉律今大師意在先奉律藏次習經論方得其次言逆下以此言雖一期逆耳能能策行人速疾至道也由斯義故名為淨心。
【科】偈曰。
偈者應法師云梵言也正云伽陀或云室盧迦此方當頌攝經中作伽佗訛也曰者說文云詞也從口一聲亦像口氣出也然則曰者發語詞也。
【科】
煩惱如河沙 先斷惡二種 一財二是色 死時神不恐 吉羅須護持 況言犯四重 三聚戒清淨 布薩心喜踊
河沙者即恒河中沙此河長八十由旬廣四十由旬其底甚深象度皆沒沙細如麵水白如乳今喻煩惱之多故言河沙神不恐者謂斷此二則至命終神識無怕怯也反此不斷則死時懷恐懼吉羅者五篇之小罪聲論正音突悉吉栗多四分戒云式叉迦羅尼義翻應當學梵僧云守戒謂此罪微細隨學隨守也今勸護小以慎於大故曰況言犯四重三聚戒者即大乘戒也一攝律儀戒謂惡無不離起證道行是斷德因修成法身瓔珞經云律儀戒謂十波羅夷菩薩戒疏云攝律儀能令心住二攝善法戒謂善無不攝即身口意善及聞思修三慧六波羅蜜八萬四千助道行等是智德因修成報身瓔珞經曰攝善法謂八萬四千法門戒疏曰攝善自成佛法三攝眾生戒又名饒益有情戒謂生無不度起不住道是恩德因修成化身瓔珞經曰攝眾生者謂慈悲喜捨化及眾生令得安樂戒疏曰攝眾生成就眾生莊嚴論曰初一戒以禁防為體後二戒以勤勇為體布薩此曰淨住出要律儀曰是憍薩羅國語六卷泥洹曰布薩者長養二義一清淨戒住二增長功德今謂戒淨德長故心喜勇。
【科】
鄙夫愛則色 誡汝斷貪著 由財三世苦 因色入火鑵
鄙陋也愛者貪染之心名之為愛謂於一切財色染着故此屬愛煩惱也二世者即現未也過去已謝故不言之由現世因求財色則致疲勞或求不得苦等縱有得者樂極則衰苦相斯至乃至命終受泥利苦故下句曰因色入火鑵火鑊者指無間之苦具也法苑珠林曰沸鑊騰波炎爐起。
【科】
色能障聖道 財能令行薄 審諦自看心 知貪是狂錯
色障道者僧祇云由犯此戒道果無分故律中婬欲為初欲令比丘今世取涅槃故財令行薄者以貪財則高節之行日漸薄也多論曰貪於俗利壞道功德財失於俗人信敬之心又違佛四依非節儉行是知面王大士推為上機天須菩提終歸下器且顏子尚有單瓢之樂況出世之士反以財利滯於發足乎。
【科】
智避如火坑 頑愚不嫌惡 若犯當悔除 除已更勿作
智下言有智之人避於財色猶如火坑遺教云及諸財寶皆當遠離如避火坑馬鳴釋云避大火聚相似法故頑下反上句也以愚人不知是患故不嫌耳若下佛言有二種智人一者不作二者犯已能悔今勸悔往猶得名智過之不改斯又愚甚。
【科】
一切有形類 終歸填溝壑 持戒禁情苦 後受大安樂
終歸下以形骸一喪非可愛之物終歸填塞於溝填坑壑之內章服儀云一生形骸委之溝壑累世神靈繫於業道斯義同也說文云溝水瀆也廣深四尺壑爾雅云流水深則成壑亦溝池也又坑也持戒下若以持戒制於貪財遂色之情則不受二世之苦是故近獲三種樂遠趣涅槃密意在遠故言大也。
【科】誡觀五停心觀法第三
三釋五停篇兩種麤染遠則為入道之宗五處制心奉乃作上行之本故次前位以立茲篇謂三毒慢亂宜修止息故曰五停心察治有方名之觀法。
【科】五妄想者如除刺樹先斷其根故修五停觀息五過止不令起故名停心觀。
五妄者即貪瞋癡慢散亂也刺樹即刺棘之樹喻諸微細惑障也欲除此障先須修觀除根本五種麤過能除之法即用五停言五停者停住也謂作此觀時於五處停住其心思惟觀察又曰停息也謂停息煩惱等故觀者即意識心王與慧相應推求觀察故名觀。
【科】因修此觀現惱不行得小解脫所由之處戒定調柔漸證神通名大解脫十障滅盡名真解脫莫不因今五停觀法如是修入名為淨心。
現惱不行者伏故不起也未是真斷故言得小解脫也所由由從也因也神通總包六通也若惑未盡證未究竟故言漸若見思惑盡證無學果方名解脫又對前小故得大名十障者即十地中每一地破一障也若至等覺如唯識破十一種障是也又唯識說金剛喻定現在前時斷佛地障即入妙覺方名真解脫也如是大小兩果莫不由五停心為入道初門。
【科】偈曰。
【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