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大纲论
夫咽喉者,左为咽,右为喉。咽属胃,喉属肺, 乃一身之总要,百节之关防,呼吸出入之所也。经云: 一阴一阳结而为喉痹。痹者闭也。有风、有寒、有火、 有湿、有毒、有虚,或风火相传,或寒湿相聚,其症 不一,变幻不测。故漫肿而痰多者风也,淡白而牙紧 者风寒也,紫色不肿而烂者伏寒也,红肿而脉浮者风 火也,脉沉实烂而不肿者毒也,脉细数而浮者虚火也, 细迟者虚寒也。风火寒湿毒虚,皆类而推之可也。大 凡初起之症,胗右寸洪紧者,肺风也;两关浮数者、 胃火肝风也;左寸浮洪者,心火也;右寸沉迟者, 伏寒也;沉数者,伏热也,右尺洪大者,三焦火旺也; 左尺洪而有力者,肾虚火也。此数部脉者,乃大略 也。可总用六味汤加减治之。若凶险等症,须胗其 脉、相其形,再详其受病之源,细诘其所起之端,而 用药对病自然愈之速矣。故凡治咽喉之症,其要在于 脉与形名耳。经云:神圣工巧,不过望闻问切,以此 推详,庶无差误。余习几十年来见其效, 今谨集要方九方,制药法、看治法临症 诸其人也。
喉舌分经说
喉有二孔,左为咽,属胃(纳食之关。)右为喉、属肺 (纳气之关。)口内上 属胃(阴分),下 属脾(阳分),舌之中心属 心,四围属脾,舌根亦属心经,小舌名帝丁属胃。 喉之左右通舌根者肝经,外两耳垂下肝经。舌白苔属 寒,黄苔者属热,如焦黄者热甚,黑者热之极。凡舌 苔不论黄焦黑,以指摸之而滑有津者,非真热也,不 可一味凉药,用八味丸引火归原之法。大舌边红,脾 之火也,可用清凉之剂。喉痈地位属肝,再进内寸许, 或烂或肿,俱属脾胃火毒之症。结毒者亦有之,但两 关脉浮者,非结毒也,沉者为真。此乃分经之大略,若 喉舌诸症,另后分形,细查无谬。
咽喉看治法总要
(共十四条) 凡治毒症之法,须看其气血壮盛者,多服凉药不 妨。如气血衰弱者,凉药不可多用,多则气血愈衰, 即用十八味神药为妥。 凡治喉中红肿者,须视或痈、或蛾,认症不真不 可下他药。先用六味汤一服,吹金不换。然后查清, 加减可也,切不可轻易加减。急者先针患上出血亦可。 凡帝丁在咽喉当中,为人一身之主宰,动刀针时 切宜防犯,犯则血出不止。痼肿极难治也。 凡夜深看症,须得细照,再三推详。如见症不真, 不可轻用刀针,乱投药石,先服六味汤一帖,令患者 漱吃,以俟天明再看。 凡看症或病者痛肿,口不能开,吹药不得者,灸 颊车穴三、五壮,或用通关散吹鼻内,或煎水灌于鼻 中亦可,令病者连连咽下,开口为度。 凡针舌下两边青筋,血出鲜者易治,成块黑者死。 若痰血热结于胸中,连服凉膈散,消痰解毒为妙。 凡诸药料,必须拣道地者预备,俱为细末,临期 急用,将白滚水泡一刻,去渣,频漱咽下为度。如煎, 不可多煎,数滚为准,多煎则不效矣。 凡每年有时疫喉风,俗名鳗鲤瘟。两腮肿胀,沿 街遍巷有一门传染者,此症乃少阳经之患。用六味汤 加苏叶、羌活、牛蒡、柴胡各一钱,服之可愈。如一 门人多,用十服之料,煎一大锅,每人分吃。 凡针必须以银打就,细如大引针,头上一粒如菜 子样,略凿一小缺。有用针头灸之法,取其易放艾员耳。 凡艾要陈者为妙,员如小绿豆大,置于针头缺 处,以香燃之灸,或多少不一,看症之轻重耳。(此为针 头灸。) 凡喉枪不可用钢阔头长大者。近来病患多畏用手 法,况喉间地步窄侧,如动手之时,病者或摇头退缩, 恐伤他处。必要或铜,或金银,外打一小筒,中藏利 刃,收放在手,捺出则锋露,收之则藏,不伤别处矣。 凡针身、首、四肢之穴必用细针,惟十指五穴,可 用三棱针针之,以血多为妙。 凡看症,若病者以舌叠起,则不见喉间矣。必须 以物压之,则舌不叠起矣。或骨,或牙,或角皆可,压舌之具。 凡治应病方药,必须根据此分量,不可因药味太 重,以大黄等为峻利,心生疑忌,不敢服之。余存心 济世,决不用重剂误人。古云:有病则病当之,岂有 害于患者哉。更不可轻听人之言,反误其事。惜乎!
十六绝症
舌卷囊缩 油汗如珠 哑喉呛食 吐血喉癣 声如锯错 鼻 唇青 脉细身凉 角弓反张 十指无血 喉干无痰 六脉沉细 大便十日不通 天柱倒折 两目直视 壅痰气塞 喉菌不治
又四绝症
走马喉风 锁喉风 走马牙疳 缠喉风 (此四症皆凶险之症。若不吐、不泻、针之无血、药不能入,俱为不治,医者 慎之!)
肺脉浮涩而短,脾脉缓而散大,命门脉缓而悠洋。 三部之脉,呼吸四至为平,反此则病。迟则寒,数则 热,细缓则虚寒,细数虚热。 (右手三部:寸属肺与大肠、关属脾与胃、尺属命门三焦。)
心脉悠洋缓散,肝脉沉而弦长,肾脉虚细(女尺宜大, 四至为平,反之则病。)病脉同前。 (左手三部:寸属心与小肠,关属肝与胆,尺属肾与膀胱。)
颊车穴:足阳明胃经 少商穴:手太阴肺经 商阳穴:手阳明大肠经 中冲穴:手厥阴心胞络 关冲穴:手少阳三焦经 少冲穴:手少阴心经 凡六穴应病行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