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23200000103

第103章 戶政二十四鹽課三(8)

兩淮鹽價難以議增疏光緒二年

沈葆楨

竊前辦西征糧臺戶部侍郎袁保恆奏請各省酌加鹽價一案。兩次接准部咨。令各督撫專案覆奏等因。先經前署督臣劉坤一劄飭運司及各鹽道體察籌議。因未覆齊。是以未經覆奏。現經臣催據各司道先後詳覆前來。伏查袁保恆加價之議。意在裕餉贍軍。西陲需用之繁。待餉之急。無有過於今日者。臣責司鹺榷。苟有裨於度支。何敢不竭盡心力。冀效涓埃。惟鹽務大綱首重疏銷。而疏銷莫急於便民。便民莫急於輕本。三者相輔而行。缺一不可。兩淮池多囗廣。但係產鹽之區。而非銷鹽之地。其引界。淮南則重在江楚。淮北則重在皖豫。販私例禁固嚴。而隔省則呼應欠靈。地廣則耳目難及。況兵燹以後。各引地久被鄰鹽占銷。至今未能遽復。緝無票之私非易。緝有票之私尤難。淮南近年造報鹽釐。日見其減。淮北部限以八箇月為一綱。從未依限銷足。至速亦須十箇月。方能辦竣一綱。又因統計綱分。尚短四綱。故縱能稍稍提早。亦即接辦新綱。並無以四箇月帶銷積引之說。鄰鹽路近而價賤。淮鹽路遠而價貴。避貴趨賤。人情之常。若於鄰界毘連之處。高囗淮價。而欲鋪戶水販。舍賤就貴。雖法令亦有時而窮。此加價有礙疏銷之實情也。鹽為民間日用所必需。減一分售價。即紓一分民力。從前鹽法。祗徵鹽課。不徵鹽釐。軍興以來。各省藉鹽釐以濟軍餉。始則分抽。繼歸統解。淮南雖迭次奏減。而湖南湖北江西各岸。每引尚收六兩有奇至八兩有奇不等。淮北五河正陽兩卡。每包收釐錢五百文。已歷有年所。課釐並計。比較疇昔僅徵課銀。為數已重。楚西等岸。又因銀價日昂。錢價日跌。民間以錢零買。價已暗增。日求減輕而不可得。此加價有礙便民之實情也。商人辦鹽。必先計算本利。是盈是虧。盈則不招自至。虧則招之不來。原奏先請每觔酌加三四文。嗣改酌加二文。夫曰二文。至少也。殊不知兩淮引額。重於他省。淮北例定每引四百觔。淮南例定每引六百觔。即就每觔二文計之。淮北每引須加八百文。淮南每引須加一千二百文。無論就場徵收。或隨課並納。終須歸入成本核算。商力實有未逮。目前運商運鹽到岸。場商收鹽入垣。皆因積壓過多。非守至一年有餘。不能脫售。因之有滷耗之累。住日之累。銀利之累。轉輸愈滯。折閱堪虞。與初定章時。情形迥乎不同。此加價有礙輕本之實情也。以上各層。臣就各司道之所詳。證以近日之商情。參以曩時之成法。周諮博訪。眾論僉同。兩淮課釐所入。雖未能復全盛時之舊。而每年淮南北統計。已在三百萬兩以上。歷年報解京餉。全恃鹽課。西征各軍。如老湘一營。專提淮北之釐。此外如淮軍月餉。江南留防各營軍餉。又特撥之 萬年吉地   惠陵等工程緊餉。皆取資於鹽釐。邇來江皖滯銷。大有江河日下之勢。各項撥款。支絀不可言狀。兢兢自守。猶慮失其舊觀。萬一因增價而缺銷。因缺銷而誤運。必致課釐大形短絀。竊恐所益於軍需者徒有其名。所損於 國計者深受其實。臣固不敢稍涉諉卸。存畏難苟安之心。亦何敢輕議更張。致得不償失之患。理合據實詳細覆陳。

淮北額引礙難驟增疏光緒五年

沈葆楨

竊臣疊准部咨。自甲戌綱起。責令眾商增額八萬道等因。當經轉行去後。茲據運司歐陽正墉督同海分司妥議。詳請具奏前來。臣查增引為榷鹽之美名。新商願之。舊商尤願之。部臣疊次督促。意在裕 國計而復舊章。臣責有專司。既足以自炫所長。又可以取悅於眾。何所憚而膠柱鼓瑟。惟深味前人立法之意。參以近日利鈍情形。覺美名僅在目前。三五年後。恐即流獘百出。且馴致於積重難返之勢。謹以見聞所及。為   皇太后  皇上覶縷陳之。商賈之挾重資以求贏者。向皆注意絲茶。而年來往往虧折。惟票鹽則利微而可操左券。故轉為眾所爭趨。然額引歸舊商。票價愈昂。則愈為可居之奇貨。雖重價購之而不可必得。非覬覦增引。無由攙入其中。由是有游手好閒之徒。希冀鑽營得票。轉賣漁利。捏造商名。疊赴分司運司以及臣衙門百計稟求。或以捐賑請。或以助餉請。更端嘗試。遇事生風。所謂新商願之也。新商不能攙入。遂疑舊商從中把持。殊不知果擬增引。舍掣籤別無他法。新商可掣。舊商亦可掣。新商事事草創。獲利猶遲。舊商則因山為高。輕車熟路。譬如去年辦百引。今年辦二百引。其用費不至於倍之也。而獲利則當倍之。所謂舊商尤願之也。歷任督臣精鹽政者。無過曾國藩。稽諸舊卷。每審定一法。必舉數十年之利害。如身入其中而歷試之。計當時眾商增引之願。未必淡於今日。而淮北引額。僅劃二十九萬有奇。夫豈自便考成。置 國課商情於不顧哉。歷考鹽政之壞。胥由額浮於銷。其始設法彌縫。勉符奏銷之限。久乃愈不可收拾。於是新殘套搭之議起。商疲課絀。治絲益棼。未幾而有銃銷融銷之奏。未幾而有帶徵停運之奏。乾隆嘉慶年間。屢坐此病。即如今日川鹽。銷路可謂極暢。而滯引轉多。稍一清釐。謗聲四起。亦前車之鑒也。商人惟利是視。鮮能深明大體。人多則互相傾軋。有祗圖目前毫髮之利。而不惜全局為之動搖者。今額少則商少。商少則剔獘易於為力。疏銷亦易於為功。如到岸之浮費。出場之私蹤。以及重斤廢票等獘。得廉能之吏數人。聚精會神以整頓之。尚不至毫無把握。而其顛撲不破者。尤在循環一法。蓋能將綱分逐漸提早。收裕課之實效。而不必居增引之虛名。曾國藩用意。致為深遠。就淮北課項而論。從前運鹽四十六萬引。徵正稅銀三十一萬餘兩。協貼淮南銀六十七萬餘兩。共計徵銀九十八萬餘兩。現在每綱徵正雜課銀三十七萬餘兩。五河正陽兩卡鹽釐旺收之年。數逾百萬串。以初定章時。每兩易錢一千三四百文計之。每年尚不止收銀六十餘萬兩。即極歉之年。亦收釐七八十萬串。是引額減運三分之一。而課釐并計。比較從前。大致相埒。

況自開辦戊辰綱起。至甲戌綱止。歷六年有奇。銷足七綱。引既溢銷。課自暗長。若驟加八萬道。運多則銷滯。銷滯則本閣。而運亦不前。私梟遂乘機四起。往日視為奇貨可居之票。漸至一文不值。商不自愛。將夾私之獘甚於販私。而重斤廢票。跌價搶售。沿途加載。無所不用其鬼蜮。商不可問。而課愈不可問矣。嘉慶道光間。常見殷戶願捐鉅款以求免商。其受病夫豈一朝一夕之故哉。況淮北引界。與淮南楚岸孝感黃陂等縣。及皖北各屬。處處毘連。北鹽南侵。歷年已久。道光末年。南引停滯。皆歸咎於北鹺增額所致。現在楚皖邊境。設立堵緝北私各卡。業已防不勝防。萬一淮北因增引而跌價。因跌價而搶售。泛濫於犬牙相錯之地。南鹺其何以當之。臣博訪周諮。通籌全局。與其徒博增引之名。致滯銷而滋獘。何如恪守已成之法。俾月計而有餘。合無仰懇  天恩。容臣姑照曾國藩所定章程。督同運司竭力疏銷。務期綱分提前。俾歷綱積引。逐漸銷竣。再將舊額酌量規復。所有淮北額引礙難驟增緣由。理合據實瀝陳。伏乞  聖鑒。

淮商籌捐鉅款請免常捐票本疏

吳元炳

竊戶部奏捐兩淮票本一案。欽奉  上諭。既與改票初章不相剌謬且亦不致病商限兩箇月據實覆奏等因。臣督同署運司徐文達劄調海州分司等集商妥議。參攷昔日之成規。體察目前之岸務。按年捐助。商力實有未逮。其中窒礙之處。有不能不覶縷直陳者。東南百貨經營。以絲茶為大宗。近年動輒虧折。惟兩淮鹺業。恪守曾國藩奏定新章。行之近二十年。獲利較有把握。有票者恃循環為恆業。無票者欲攙入而無從。輾轉喧傳。票價遂無所底止。致有淮票一張價值萬餘兩之說。細加推究。前數年尚多更名之商。近則價愈昂。愈為可居之奇貨。非特無人願賣。亦無人願買。票價之昂。已屬虛而非實。自聞按年捐銀之議。本重利微。商情疑慮。票價必落。恐漸至一文不值也。溯查道光末年。票法之壞。在跌價搶售。曾國藩鑒前事之失。在各岸設立督銷局。整輪保價。至今堅守不搖。每鹽一船到岸守輪。至速亦須十箇月。或一年以上。方能出售。一遇滯銷。則或輪守年半或兩年。數年以前。鄰私暢行。兩楚之鹽。竟有守至兩年半以上者。雖住日倉租辛工滷耗。在在加增。而從未有越輪而售者。良以暢年之有餘。補滯年之不足。通盤勻計。利雖薄而本不虧。今各岸銷市暢滯靡常。一旦責以常捐。則一年擬捐千兩者。守至兩年捐已加倍。萬一守愈久而捐愈重。向之恃為衣食之資者。不且貽身家之累乎。議者謂淮商不費一錢。世擅其利。與改票初章不符。殊不知設局給票。為時甚暫。同治四五年間。李鴻章署兩江督篆時。請運已旺。行票不能遍給。遂商諸曾國藩。參綱法於票法之中。刊頒淮南循環章程。溯後馬新貽踵行於淮北。彼時票價尚不甚昂。新商往往備本買票。稟請更名。十數年來。始挾重資而來。旋獲厚利而去者。不乏其人。目前辦運各商。大率出過票本者居多。與初行票時。情形本不相同。現南北捐輸。不一而足。自小邏堡工需。而山東直隸而本省而閩省而山西河工災振。共計捐過銀二百十三萬二千六百兩有奇。或請獎。或不請獎。無非出自商資。不僅修築清水潭一項。人所共知。其商情能如此踴躍者。亦賴循環之法。有以鼓勵人心。倘一朝墮此良法。轉不足以示大信。議者又謂改驗資掣籤。舊商即散。新商自無不樂從。殊不知驗資之法。從前陶澍陸建瀛皆不得已而出此。曾國藩亦曾試行。而軍興以後。市情大非昔比。一聞驗資之信。類皆不惜重息多方告貸。每月自上海以達漢口。銀路頓然壅閉。掣動數省。幾至罷市。而局卡所收之銀。官庫暫存之款。亦不免私挪上兌。甚至營弁洋商。從而生心。得票者資非己有。挾資者籤掣無名。流獘不可窮詰。曾國藩始與李鴻章毅然變計。豈無所見而改弦易轍哉。矧新章之樂從。以其有利也。若散循環。而按年再加以常捐。是既奪其可操之券。而又竭其不涸之源。竊恐新商亦未必有人問津。

臣歷攷淮南北報部課釐。自定新章迄今。已逾五千萬兩以上。循環章內。載明犯規者扣除。隨時另招補數。各商如有誤課誤運。不難立時斥退。利權仍操諸上。非從前根窩。悉皆綱商把持可比。為淮商圖經久之利在此。為鹺政籌不敝之規亦在此。藏富於國不如藏富於商。寬恤在一時。正所以備緩急於異日。謹仿歷次籌捐成案。勸令南北暨食岸各商。湊集鉅資。情願共捐一次銀一百萬兩。先繳現銀四十萬兩。其餘六十萬兩。亦分岸定數。由督銷各局。按引核收。隨時分批解部。仰懇 飭部全數賞收。免其常年輸納。各該商世受 國恩。不敢仰邀 獎敘。仍照章將所認引票。永遠循環。以裕餉需而保鹺局。

同类推荐
  • American Literary Centers

    American Literary Cente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洞玄灵宝自然斋仪

    洞玄灵宝自然斋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技击余闻

    技击余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苕溪渔隐词话

    苕溪渔隐词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五分戒本

    五分戒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去最冷的地方

    去最冷的地方

    紧接着,她看到对方垂下了眼睛,自己慢慢从地上爬了起来,她像什么也看不见似的,双手往前伸着,一步一步靠向墙壁,脸上满是被痛苦咬住的神情,最后,她站在墙壁前,手往墙上抓去,那样子显得既狰狞又绝望。只听“哗啦”一下,墙上的报纸裂开了,又哗啦一声,哗哗啦……报纸像碎絮一样在屋子里飞起来。黄色的土墙露了出来,她仍没有停止,很快,泥壁上就嵌满尖锐的手爪印,像一条条挣扎的河流。她一边用力在墙上抓抠,一边嘶叫着:阿秀,阿秀,不是说好了吗,咱们一起去最冷的地方。
  • 千门之千手观音

    千门之千手观音

    千门正、提、反、脱、风、火、除、谣八将齐聚后,等待这些江湖人的不是风平浪静而是杀机陡起,门主高阳等人纷纷遭袭,江湖外八行其余七门(盗门、索命门、兰花门、神调门、蛊门、红手绢、机关门)也蠢蠢欲动,一时间江湖乱象横生,最终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了千手观音身上,到底是什么让千手观音像有这么大的魔力能让人人争夺?千手观音像又和千门有怎样错综复杂的渊源呢?到底千门想干什么?
  • 绞杀梦魇

    绞杀梦魇

    混乱的时空空间,生存与毁灭,堕落与进化,友谊与杀戮
  • 大乘法界无差别论

    大乘法界无差别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受益一生的心计学

    受益一生的心计学

    从古至今,人们所进行的一切活动,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婚姻、交际等等,从一定意义上说都是某一层面的心计活动。《受益一生的心计学》分别从职场、处世、办事、生活、恋爱、家庭、销售、谈判、管理、说话、社交等方面详细讲解了不同领域中不同心计学的使用方法,立足于现实,取材于生活,用实例佐证“心计学”,内容丰富,语言轻松,相信你可以在随意的阅读中,学到严肃的生活哲学。
  • 传奇海兰察

    传奇海兰察

    雍正十一年,大漠草原上一座城郭拔地而起。此城背靠大兴安岭,扼界河临牧野,是防御沙俄的塞外第一兵家重镇。这便是黑龙江将军衙门新设置的呼伦贝尔城。镇守使的官阶为副都统衔,正三品的官员。这片原野地域广阔,草天相连望不到边际。这片丰腴的草场却很少有牧人光顾。为甚?地冷天寒,六月飘雪不是啥稀奇的事情。厄鲁特部蒙古人曾到这水草丰美处游牧,可是因为冬雪厚积,朔风酷寒,牛羊不愿长膘也离开了这里。直到迁来布特哈索伦部八旗,修筑起城池,又迁来巴尔虎部前来驻牧,并从京城迁来商家,呼伦贝尔草原上人烟稠密起来。
  • 拒嫁豪门:美颜娇妻101次逃跑

    拒嫁豪门:美颜娇妻101次逃跑

    她是M国颜值最高的美女少校,明明可以靠脸,却非要靠实力。一次机密任务,遇上了神秘莫测,唯我独尊,狂狷不羁的他。至此,一场纠缠不休的追逐战,拉开序幕…“东方未晞,这辈子,下辈子,永生永世,我都不要再遇上你。”他似笑非笑的看着站在自己面前怒火朝天的女人,绯红的薄唇无奈扬起,“那我只好委屈自己像上帝申请,让你这辈子,下辈子,永生永世都遇上我,爱上我,嫁给我。”她:“……”
  • 凰妃嫁到:冥王狂宠妻

    凰妃嫁到:冥王狂宠妻

    她本是二十一世纪王牌特工,一朝穿越成了将军府大小姐。结果父母过世,财产被二叔二婶吞噬,就连未婚夫也被自家白莲花妹妹欲夺去,这就算了,还搞各种暗杀偷袭的!居然自己撞到老娘枪口上来了!好!很好!看她怎么绝地反击!让渣男渣女吃不了兜着走!本以为能舒适的过个土豪日子,结果报应来了!“九王爷这是干啥,说好了君子动口不动手,您怎么一块动了!”“我在动我的女人人有毛病?”....“这辈子你只能做我的女人,给我生一堆的孩子!不用感动,这...是本王分内之事。”凰北夏:“...”感动你大爷!
  • 茹实斋吟草(高平作家丛书)

    茹实斋吟草(高平作家丛书)

    中华诗词再度兴起,点燃了我写作的热情。对于古典诗词,在我心中可以说是一方圣地,喜欢文学是从唐诗宋词的语境和意象中浸洇萌生的。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即使在万马齐喑的年代,常羡慕先辈们虽戎马一生,却“腹有诗书气自华”;时至离岗,常恨人生苦短、岁月无多,却无缘亲近圣境,为诗国朝香。本以为今世难于一偿夙愿,不意晚年逢盛世,竟操觚一试,旧梦重温,拿起秃笔,发乎于情而形于诗,尤其是现代化的通讯和网络提供了便捷而广阔的写作空间。暇时,或写物会意,或缘事抒情。几位好友以时闻、事物、节俗、民生为题酬唱赠答,以表达对生活的体识和经验。
  • 何求美人折

    何求美人折

    你有没有放弃过一个人?若是你后悔了,该要如何是好?他遍体鳞伤,伤的是这具肉体,也是这颗还在跳动的心脏。他不曾负天下人,却放弃了她。如今,他负了天下人,唯独不愿负她。这一切,都是恕罪。梨花树下梨花雨,她一揽芳华,坐拥王城,曾经的俘虏,今日的权势,流年逝去,回首间,却无一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