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23200000055

第55章 戶政十九漕運上(1)

論漕一

孫鼎臣

國家歲漕東南之粟四百萬以實京師。行之二百餘年。軍之役者久而益罷。民之輸者久而益困。吏之木虫者久而益深。上下交受其病。夫器雖良。有時而敗。法雖良。有時而敝。至於其敝。欲無變通之。不可得已。 本朝用前明之制。漕以囗軍。民無牽挽之勞。國無轉般之費。視唐宋之緣水置倉。遞相委輸。難易迥絕。故長運之法。不可議也。然而漕由運軍。其利害亦嘗在運軍。漕之與倉相表裏也。吏倚倉為姦。而多方以苦運軍。於是運軍依船為難。而多方以苦州縣之吏。州縣之吏倚漕為暴。而多方以苦民。知漕之為害。而言恤民。言恤軍。皆無益也。夫運軍一船。授屯田數百畝。有行糧月糧。有贈耗。漕百石而給米五。給銀十。又許載南北之土物為市。漕畢而餘米又使糶於通州。恤軍不可謂不優。猶不足用。州縣之吏。復私遺以兌費。雍正初。一船纔銀二十兩。及嘉慶五年。議增至三百矣。十五年復增之為五百。遞增至道光初乃七八百。前後數十年。多寡相懸如此。而閭閻之徵斂可知矣。然而運軍固未嘗受其利也。轄運軍者。有各囗各幫之守備千總。有押運之幫官。有總運之同知通判。有督運之糧儲道。有漕運之總督。有倉場之總督。有坐糧廳之監督。自開幫以至回空。又有漕督河督及所在之督撫所遣迎提催趲盤驗之官。官多而費益廣。即揚州囗二三兩幫計之。領運千總規費銀八百兩。空運千總損四之三。囗守備損三之一。坐糧廳驗米之費。二百有八十。倉場經紀之費。一千五百有奇。其他不與焉。欲運軍之不罷。其可得與。吏之累軍如是。而居閒者又有尖丁。尖丁。一幫之魁也。州縣橫徵而輸於尖丁。尖丁輸於在事之吏胥。從而攘其利。故州縣之兌米無美惡。以尖丁之言為美惡而已。倉場之收米無美惡。以尖丁之賂為美惡而已。州縣之吏。畏之如虎。而運軍疾之如仇。而皆莫敢與為難也。是故漕一也。而木虫之所穴有六。徵漕之州縣一。司漕之官一。領運之官一。催運之官一。倉場一。尖丁一。一穴而木虫常數十百出其中。於戲。漕之獘尚可言哉。且夫漕之利病在河。河不治則漕不通。以利漕之故治河。河益難治。 國家治河之費。歲五六百萬。而河無數年不決。決輒糜帑千百萬。故漕之病。不獨在民而兼在國。議者欲裁長運之囗官囗軍。更其法為官運官交。北輸臨德二倉。而南建淮倉受之。江船不逾淮。淮船不逾濟。濟船不逾囗。囗船直達通州。此古之支運。亦劉晏之遺法也。然吏倚倉為姦。通州之倉一。而已不勝其敝。況益之為四哉。且節節而轉之。程程而遞之。一不應。不容不督催。是又迎提催趲之所為滋擾也。此海運之法所以自道光初至今屢行之而不易也。

論漕二

孫鼎臣

海運之法善矣。然至今日而情形又異。運河道壞。各囗軍船不可復。漕之出於海無疑也。然京倉待米甚急。而江廣改折。江浙又時奏請截留餉軍。海運之米不及額。不足共京師俸餉之用。部庫缺銀。招商採買。又不能行。是亦有法以處此乎。曰。仿明初之開中於邊。以鹽法濟漕運。不獨漕治而鹽亦治。余觀前代榷鹽之法。莫善於劉晏。其次則明太祖之開中。開中之法。壞於葉淇。然亦因其行之久而敝也。故淇售其術。開中之善。在以厚利予商。故用東南之鹽。實西北之儲。而商不以遠為難。後人不知此意。分開中為常股存積。存積價高而得鹽速。商不得不中存積。而常股守至老死不能支。商病而鹽亦敝。是司計者變法罔民之咎。非其法之過也。頃歲以來。江南沙船履重洋如平地。南北百貨。由此往來。故召商漕米而易以鹽。其法可行也。設大臣總理鹽漕駐上海。通計兩淮兩浙各場產鹽之數上戶部。戶部頒引於總理衙門。募商人自運米。予執照赴天津。倉場總督驗收後。行文並執照移咨總理衙門覈銷。總理衙門給引赴場支鹽。聽執引隨地行銷。所過關津。所至州縣。驗引截角如舊法。定以米易鹽之則。道光五年採買奉天米每石腳價計銀二兩四錢有奇。二十六年招商赴津米每石價銀二兩。而舊制淮鹽每引課銀八錢三分及一兩一錢七分。酌中定價。約米一石。給鹽二引。歲歉米貴。隨時酌增。秋成後。先期奉請 敕部定價。要使商獲厚利以勸來者。明初開中粟二斗五升。準銀八分。而給鹽一引。即此意也。定行鹽之地。兩淮引地。如江西湖北湖南等省。以淮鹽罕至。雜食川粵浙鹽。隨地置卡抽稅。官引既行。當一切罷之。商人行鹽。但毋許侵越他省。不必多分引界。使彼此可到。以杜居奇而廣疏銷。定引鹽之法。偽造引者斬。引與鹽離。以私鹽論。售鹽後。即所在官司繳引。申總理衙門查銷報部。其他影射之禁。夾帶之禁。皆有成法。責總理督場官各舉其職。定收米給鹽之法。倉場總督驗照收米。船隨到。米隨收。禁毋藉米色留難。驗收後。分案備文具冊移照總理。米隨收。文隨出。嚴為之限。禁毋稽延時日。總理衙門予照給引。鹽場驗掣。禁毋婪索。如是而法略具矣。兩淮兩浙鹽課。歲額六百三十餘萬。江浙江廣。歲漕三百餘萬。以米每石準銀二兩核之。略可相當。於 國家經入無失。而商人以米一石得鹽二引。以現行米鹽之價計之。自運腳及他費外。為利尚優。漕額之缺也久矣。鹽利之失也亦久矣。此法行。鹽額可以徐復其舊。一也。  天庾可以漸充。二也。海運之費省。三也。南漕不徵本色。改折輕囗。以實部庫。四也。酌減折漕之價。以紓民困。五也。詳處之於事始。而謹守之於其終。監前明常股存積之獘。毋見利變法以困商。一舉而鹽與漕兼治。亦數十百年之利也。然倉場之收米。官司之給照給引。場吏之監掣。其獘不能盡去。而商人之影射夾帶。不能盡絕。緝私之法。不能盡廢。欲謀遠大而計久長。則必就場起稅。然後化天下私鹽為官鹽。必開西北水利。然後可罷東南之飛輓。雖有聖人。不能易斯言矣。

論漕三

孫鼎臣

漕運之法變。運軍之費去。橫徵之獘可絕。而民困其自是蘇乎。未也。橫徵與否。不繫兌費之有無也。蓋漕政之獘。久而彌厲。運軍之兌費遞增。取之州縣之吏。州縣之吏取之於民。固相因之勢也。然使吏之多取。實以兌費之故。雖倍蓗而民猶將諒之。而吏之所以自奉。與所以奉其上官者。無不出於其中。其役於官者。又仰之以為食。民一而已。 國賦其一。運軍賦其一。吏又賦其一。是 朝廷無加賦之條。而民被加賦之實也。不可悲哉。米之有耗。江蘇正兌加四。二五之耗歸倉。一五之耗給丁。改兌加三。一七之耗歸倉。一三之耗給丁。浙江正兌與江蘇同。改兌亦加四。一七之耗歸倉。二三之耗給丁。此定制也。而耗日增而無已。是為浮收。然第責其米。猶民之所自有也。浮收濟之以勒折。而民不堪命矣。 國家之所漕者米。而吏之所徵者銀。減價以糶米。而增價以市銀。銀益貴。米益賤。民之出納艱。而吏之出納愈便。以善化而論。米一石折徵銀五兩。計今日之米。糶十而輸一。江浙之州縣。蓋又甚焉。定制十月而倉開。十二月而畢事。今之開倉具文也。民聞倉開。運米至而倉輒閉。漕書漕總。羈而苦之。折閱以償之外。挽運有費。胥役有費。守候有費。故民甘折色而憚運米。異時之折出於勒。今則擾之如囗羊。不待痛而自服矣。天下之事。起於相激。吏之虐民。無所復入。民不得不起而與抗。而吏轉為民所持。貪狡之徒。因其隙而攻之。為包攬。為訐訟。以求得所欲。吏不勝其患。乃借上官之力制之。吏務求勝其民。而民無所控訴。其怨毒益深而不可解。弱者謗。強者畔矣。議者不深惟其故。以為其原出於兌費之重。漕法不能變。則浮收勒折。勢不得禁。不得已而為限制之說。嘉慶末。阿霖保蔣攸銛陳州縣兌費之苦。謂莫若定制許八折徵收。逾制者罪。   仁宗允之。已而仍寢其命。   宣宗初即位。首命革漕獘。諸臣復申前請。甫一年。江蘇學政姚文田疏稱八折僅屬空言。備論徵收之害。御史王家相亦言事類加賦。必不可行。夫八折徵漕之意。豈不謂陰取之多。不如明為之限。而不知其無益也。雍正間。鄂爾泰議一石收漕費銀六分。毋許私增升合。言者謂往者三分而止。今益為六分。非制。彭維新遂議一石準折為九斗。尹繼善以為避六七分之名。收八九分之實。必不可。嗟乎。準折九斗。在當時苦其浮。豈知其後求八折而不可得哉。夫人之欲無涯。非法所得而限也。因而與之。其欲彌廣。而徒藉人以口實。此   仁宗   宣宗之所以毅然持之而不許也。夫有識之士。憫黎元之困。以為兌費去則橫徵自息。於是務求變漕法。此知其一而未知其二也。道光中行海運。運軍之兌費無有也。當時吏之取於民者何如乎。漕有運軍。故有兌費。地丁錢糧。亦嘗有運軍之兌費乎。吏之徵地丁又何如也。吾故曰。橫徵與否。不繫兌費之有無也。亦視吏之貪廉而已。雖然。數十年來浮收勒折之害。已徹  上聽。而禁罔視前少緩。故雖時時  嚴旨申戒。而虛文置之。不復以為忌。一歲中直省大吏所劾治以應  詔書者。不數見。至於激民為變。乃假他事去之。甚者糾舉以聞。又不頌言其罪。大吏視州縣之吏。其但浮收勒折者。猶為奉公循法之人。常曲諒而姑寬之。雖有廉者出於其間。亦以為義取。而安然受之不為怪。於乎。吏貪而橫徵猶可言也。至吏之廉者而亦不免。蚩蚩之甿。更何望哉。余嘗議廢銀而用穀帛。徐復古民賦之制。今司農度支孔急。以鹽濟漕之策行。東南額漕不徵本色。勢不得不改折輕囗解京。然亦宜詳較歷行成案。利則力求輕減。改折之不便於民久矣。古之民賦。縱不能驟復。第 朝廷減一分科則。則吏少一分之費。民受一分之賜矣。世變極而法制窮。嗜欲滋而廉恥息。革橫徵者。其必自人心風俗始乎。

漕運論

錢寶琛

天下之獘。莫患乎上下相蒙。奸猾得以中飽。而上與下交受其困。今漕獘甚矣。有司苦重費矣。然恐不足以應弁丁之取求。而益多取民。上官議減費矣。然恐有司不足以應弁丁之取求而重累。則聽其益多取民而不之禁。夫費有數耳。有名耳。其可言者費也。其不可言者可裁者也。試即開行以後計之。淮以南。無所為費也。費自閘壩始。有添關之費。有啟板之費。有漕委供給之費。一皆取足於夫頭。夫頭浮其數以責之伍長。伍長益浮其數以科之散丁。至起駁交兌皆然。散丁之愿者。竭囗以應。其黠者貧無賴者。有借帑已耳。有逋糧已耳。有揭債已耳。問其所借者。曰新運抵補也。所逋者。曰發南追北也。所揭者。曰隨幫守取也。而其前所恣意取求於有司者。散丁什不得一二也。利盡歸於伍長。而伍長中又止一二人焉專其利。此一二人者。視為儻來。鮮衣怒馬。酒樓歌館。舉百萬金錢。蕩而化為灰燼。蓋什而八九也。其勢不日敝一日不止。故總漕之大要有三。曰汰囗員。除役蠹。慎委運。汰囗員之目有三。曰減催趲。省隨從。申約束。除役蠹之目有三。曰覈關纜。禁需索。絕餽送。慎委運之目有三。曰重更調。戒遞署。息奔競。糧道之大要有三。曰稽幫弁。察運丁。嚴水手。稽幫弁之目有三。曰黜貪劣。去奢華。退老疾。察運丁之目有三。曰杜虧缺。謹風水。節淫用。嚴水手之目有三。曰斥游幫。遏爭釁。責保結。 朝廷擇清嚴望重之大臣而畀之總漕。總漕擇監司之廉能精敏者而任之糧道。糧道擇幫弁之勤謹練達者委之漕運。運丁之老成明幹者派之水次。而俱秉成於總漕。上下一心協力。不苟異同。行之一年。而不少效者。未之有也。然後總覈其出入之數。以定次年之漕費。彼有司所出既少。而不輕減其賦。以紓倒懸之赤子者。亦未之有也。若夫楊村之駁運。通壩之兌收。俱視南漕為輕重。奪其所可欲。而臨之以嚴威。其亦可以次第而受治也夫。

籌漕篇上

魏源

道光五年夏。運舟陸處。南士北卿。匪漕莫語。先籌民力。乃及天庾。一壺中流。敢告幕府。作籌漕篇。

客曰。僕伏東海之壖。隸貢賦之鄉。今者淮決湖涸。千里連檣。積如山岡。蓄清則無及。由陸則財傷。航海則非常。然東南之粟。終不可不登於太倉。竊耳當事之議。欲借引夫河黃。蓋不得已用之。庶權宜濟急之一方。或者其可行乎。對曰。非下士敢議也。然竊聞之。利多害少。智者為之。害多利少。審時施之。有害靡利。無時而宜之。今者堰雖決矣。河未病也。清雖泄矣。可徐盛也。漕雖亟矣。策未罄也。智者因禍而為功。未聞加患而益甚。若之何用河而河病。助清而清病。濟漕而漕病。夫黃宜合不宜分。分則力弱而沙沈。清宜鬯不宜淤。淤則倒灌而患深。將姑為濟運計乎。竊恐運河淺狹。豈容濁泥。數日而膠。旬日而夷。銜尾磨淺。有如曳囗。進退觸籓。計當安施。幸蚤圖之。毋悔噬臍。

同类推荐
  • 上清明鉴要经

    上清明鉴要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Samuel Butler-A Sketch

    Samuel Butler-A Sketch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净土救生船诗

    净土救生船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根本说一切有部目得迦

    根本说一切有部目得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郊庙歌辞 禅社首乐

    郊庙歌辞 禅社首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水龙吟传奇

    水龙吟传奇

    大侠与宵小只在一念之间,英雄与枭雄都能雄霸一方!是对是错,原本就不明确,正邪之分也只存在于你我心间。它虽然是绝世神兵,但它的成就只取决于他。他会是将来的武林救世主吗?
  • 收个神仙做徒弟

    收个神仙做徒弟

    呼吸唤醒了记忆,有的人,是关不住的,因为他属于天空……
  • 血脉战神

    血脉战神

    远古神庭破碎,四大天帝失踪,只留下了四大战神血脉;天地混乱,万族崛起,强者争锋;小城中的少年,一朝血脉觉醒,重聚战魂,踏九天十地,铸战神天威,君临大地!
  • 蜜婚爱恋,念念不忘

    蜜婚爱恋,念念不忘

    人人都知道,T市最矜贵,多金的男人――向御寒!有一个妹妹,他对那个妹妹宠的无度,放在手上怕摔着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两年前的一场意外,那个被寒少宠着的妹妹变成了植物人。寒少为此差点炸了这个T市。两年后,她突然意外醒来,从此寒少变身贴身教师。“大哥,我想要那个包。”某女眼睛睁大的看着电视。果不其然,下一秒那个包在了她的手上。“大哥,我想要那件衣服。”下一秒,那种款式的衣服都在了她的衣柜里。
  • 散步·路上:我与学生聊哲学

    散步·路上:我与学生聊哲学

    这是一本聊出来的书。作者八十岁以后,不再上大课,学生知道其喜欢散步,路线又比较固定,所以经常与作者在路上“偶遇”,与作者一起散步聊天。谈天说地,论古道今,即成此书。书中既有对人性问题的探索,也有对历史问题的求解,既有对命运问题的省思,也有家国情怀和对社会问题的倾心关注。大到世界革命,小到同性恋。问题广泛,五花八门,却处处不离哲学,每每有思想火花的迸发。作者自嘲是“马路哲学”,其实是传道授业的一种方式。
  • 伟大导师:列宁(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伟大导师:列宁(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我的时空穿梭车

    我的时空穿梭车

    末世来临,天降奇物,意外与张海的车融合在一起,让张海的车拥有了穿梭时空的功能。看张海如何利用时空穿梭车在末世中生存,寻找灾变的源头。第一次穿越的世界是《超时空同居》,没有福利就算了,为什么连穿越的世界也找不到好处?没有好处就算了,开局一个妈又是什么操作?系统,你出来,我们聊聊。我不是系统,笨蛋主人……
  • 烧情

    烧情

    天意弄人,她和他遇见的那一刻就注定了她不能平静的生活。这是命运的安排,她开始拒绝命运的安排,故意躲避他,离他远远的,有他的地方她不去,有他声音的地方她捂着耳朵,有他含情脉脉的眼光她低着头。可是命运却愈是的作弄她,愈是躲避的东西愈是出现在你面前。她认为是爷爷的在天的一方安排他来帮她度劫的。
  • 人间词话新释

    人间词话新释

    《人间词话》最早发表在《国粹学报》上,是王国维自己删定的,共64则,可分成两大部分:一至九则是总论,标举王国维论词的一个纲领,就是“境界说”。十至六十四则是具体批评,以“境界说”为理论基础,融合中西文艺美学思想,具体评论从李白一直到宋代的许多诗词名家。这是《人间词话》的正文。被王国维删掉的49则后来重新整理刊印出来,叫《人间词话删稿》。此外,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之外的著述中的一些论词语录,被人摘编成《人间词话附录》,共29则。本书注析《人间词话》,收录范围包括正文和删稿共计113则。
  • 英国父母这样教孩子自信

    英国父母这样教孩子自信

    你的孩子会很孤僻不合群吗?你的孩子是在强迫下学习的吗?你的孩子会封闭自己状态会很消极吗?你的孩子会做事情半途而废且缺乏兴趣吗?……自信是孩子战胜困难、挫折,取得成功的重要动力。自信是成功的助燃气,是快乐的导火索。《英国父母这样教孩子自信》,就是告诉你如何让孩子自信。而本书,从学习智慧、品德教育、自尊意识、赞美效应、独立原则、交往法则、实践体验、创造能力等八个方面出发,通过实实在在的例子让我们感受到英国父母的教育之道,也会通过一些负面的例子,让我们认识到我们自己的教育方法的错误之处,从中学习、借鉴,从而培养孩子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