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26800000197

第197章 工政十水利通論(1)

因時論十二溝洫

吳鋌

遂人法曰。凡治野。夫閒有遂。遂上有徑。十夫有溝。溝上有畛。百夫有洫。洫上有涂。千夫有澮。澮上有道。萬夫有川。川上有路。以達於畿。所謂溝洫也。北方沙土。歲不挑濬。水道淤塞。夏秋陰雨。水無所瀦。民罹其害。春冬赤地千里。彌望無際。故夏秋多水患。春冬多旱患。其大較也。溝洫之制。唐宋諸名臣皆言之矣。元明諸名臣皆言之矣。然言之而不能行者何也。北方畝數。大南方倍蓰。不立丈量之制。又朝廷貢賦無幾。每至秋成。遇有天幸。獲利饒給。若開溝洫。必計畝入賦。與南方等。民所不樂。一也。南方耕田。按其時以致民力。北方之田。每播穀輒下稻種。聽其成熟。民皆游手無所事。若開溝洫。必按時以致力。不能稍懈。民習於媮惰皆苦之。二也。溝洫之制。必塞谿壑囗谷。壞廬室墓舍。民所不便。強而行之。必生怨咨。三也。西北之地。方五六千里。今若盡取而溝洫之。費以大萬計。貢賦所入。不能支所用之半。費無所出。四也。禹時治水皆有經道。今故道就淤。幾及千載。疏鑿瀦蓄。無有能知之者。復之甚難。五也。訪尋水利。必滋煩擾。奉行上意。爭為浮冒。追集老幼。相視可否。吏胥所過。雞犬一空。六也。由前三者而論之。則不行之勢在於下。由後三者而論之。則不行之勢在於上。上下交有不行之勢。而溝洫之不能復也明矣。吾鄉楊公廷望為固始令。為溝洫若干。所至今民賴其利。河南一省。皆仰給固始。即一縣推之而一省可知。即一省推之而天下可知。予謂溝洫之制。不若募民自墾。聽民所便。不必訪尋故道。不立丈量之制。貢稅一仍其舊。俟其久而後議之。其有未開者。官吏疏濬之。自省會達郡縣。自郡縣達鄉里。開通水道。歲以農隙修治之。如是則水有所歸。而黃河亦分其勢以入於溝洫。因之廣置田以資灌溉。此誠治世之良法也。開創之初。土廣民稀。易為力。至守成之時。當俟之以數十年之久。不必遽責其成功。如是。而田制乃可得而定矣。田制定而財用猶有不足者。吾未之見也。

讀明史徐貞明傳書後

劉蓉

國家有百世無疆之利。主之者定其計。而灼有可建之功。行之者竭其才。而粗有可著之效。然而事勢中變。不能以有成者。畏難苟安之輩。以謬見撓之。而罔上徇私之徒。以浮議阻之也。蓋古者財賦之輸。取諸西北。吳越之區。秦漢以前。列在荒服。貢賦不登焉。厥後雖入版圖。而土地未闢。如蘇松常鎮嘉湖杭州之屬。在漢唐猶澤國也。自錢鏐竊據。南宋偏安。民聚地辟。而東南遂為財賦之藪。逮元迄明。國用咸取足焉。西北之地利就荒。而東南之民力益竭。數百年來。民之困於輸輓。死於催科者。踵相接也。是豈在上者。不恤東南之力。而獨厚愛此西北之氓哉。水利之不興。而沃壤日曠。遂使禹貢所定以供財賦之地。古今所恃以稱富強之資。悉舉而枯為石田。鞠為茂草。無怪乎國用益蹙。民生益困。以京師畿輔之重。億兆臣妾之眾。日嗷嗷待哺於東南之漕。而猶皇皇有不給之歎也。然則制國用者亦惟因地之利。復古之規。使四方土著之民務勤其力。各食其土地之所出而已足矣。予讀明史徐貞明傳而有感焉。貞明所條陳西北水利事。具有灼畫。蓋一舉而農田河防漕運屯政邊儲之屬。靡不兼濟。而民食既足。邦本自固。此所謂百世無疆之利者也。使神宗卒用其說。委任責成。而弗阻於浮言。則地闢民勤。國足賦省。豈惟一時實嘉賴之。百世之下。猶被其賜。何至一再傳之後。民困財匱。坐視盜賊之橫。而兵食窮乏。莫可誰何。卒以貽分崩離析之禍哉。當貞明始建議時。廟論胥諧。未有疑其不便者。其所著潞水客談。既畢具墾荒之利。而其時蘇讚之議。畢鏘之奏。亦略與其說相表裏。既見施行。粗有成績。顧一撓於郭朝賓。再阻於王之棟。曾未幾時。國論中變。至舉綜理已成之緒而悉廢之。由是西北沃壤。卒為荒蕪之區。東南殘黎。永無蘇息之望。吁可慨矣。夫事關國家久遠之圖。順天地自然之利。規畫甫定。囗謀僉同。而一二勳戚閹寺。以不便己私之故。巧為蜚語。阻撓廟謨。當其成。合大小臣工謀之而不足。及其敗。以二三宵小墮之而有餘。此古今讒賊妨賢誤國之常轍。所當為萬世有國家者聽言任人之殷鑒者也。我 朝定鼎燕京。丕建鴻烈。有明秕政。大率革除。而獨於財賦一端。未暇復古。方   世廟時深維大計。特置水利營田府於近畿。而靳文襄公輔所上生財裕餉一疏。實與貞明相表裏。至其所謂三大弊者。又能究極病源。而補貞明之所未及。當是時靳公實督河道。自以治水與墾田相濟。既上此奏。躬自請行。不知竟緣何故阻格。未有成功。屬在草茅。莫稽故典。而獨竊以為 國家苟欲足民裕國。為子孫建萬世不拔之業。蓋未有舍此而別籌上策者也。夫天下大利必歸諸農。民力所出必歸諸地。人與地相資而後財用出焉。民力之不勤。地利之不盡。而日鰓鰓憂國之貧。是猶農家者不務稼其田。而坐祝倉箱之盈也。有日見其窮而已耳。

竊嘗舉天下之大勢觀之。大抵東南有可耕之人而無其地。西北有可耕之地而無其人。有人無地者。至於人無餘力。地無遺利。窮山澤。竭汙萊。盡以供財賦之入。而恆憂不足。有地無人者。至於野皆曠土。國盡惰農。棄膏腴。捐沃野。但以資游惰之食。而亦憂不足。如是而不思所以變通調劑之。何怪乎民日窮而財日匱也。變通調劑之術。則貞明之議。大略盡之。而其他諸賢之說。亦可資采擇焉。當其始。蓋不能不少資經費。小致紛紜。然事之成。則費小而利大。一勞而永逸。要在明主斷而行之耳。不此之務。而徒沾沾焉較歲計之盈虛。講漕運之得失。無論官司有侵漁之弊。運道有中梗之虞。而公私困竭。旱潦無資。南北轉輸。勞費十倍。甚非所以為體國經野之大計也。況乎東南之民力有時而竭。則漕穀之接濟將不可恃。民力竭而漕不可恃。將舉此百千億萬張頤待飼之眾。悉使之束手待斃矣乎。吾願謀國者。務建經世之遠略。而毋徒苟目前之安。務復則壤之良規。而毋徒徇淺夫之論。則於是焉必能擇而取之。而為貞明者。其亦慎度時勢。勿為彼傾巧者所乘哉。

開河三子說

包世臣

開河三子。謂子河子堰子溝也。土工必坯頭分明。乃能幫坦底平。滲水不積。則起土擔土。行立皆便。法宜於河心先開子河。寬以四尺以上搭跳一塊為度。深以一尺以上起土兩坯為度。子河成。則兩腮滲水瀝入。併歸水口車出。次傍子河起土。則坯頭自能齊平。起土一坯。子河亦加深一坯。比及完工。驗子河之水。頭尾並無深淺。則土工之至善者也。然出土太遠則苦工費。太近則苦土坍。法宜核明應出土方。分堆兩岸。各應佔地若干丈。豎木為界。從遠處堆起。以漸而近。先於河脣築一子堰。行硪堅實如老土。使坍土不得入河。則土山不必遠而費省工速。子溝者子堰外抽溝行水。使子堰遭雨而不滑。且新土淋水。由溝引至水口。不致淋損河幫。有子堰以界土。有子溝以出水。土山雖近。斷無坍卸入河之患矣。凡開河。最重河身收分。浚舊淤之河。以二五收分為度。若土性沙鬆已甚。則加為三收。若生地開河。察其土性堅實。則一五收亦可。再減於此。則必有臌牆塌囗之患。二五收分者。河每深一尺。則兩岸各收窄二尺五寸。假如河深一丈。底寬三丈。兩岸各較底寬二丈五尺。則口寬八丈。以此差之。明於此。則突肚貼坡諸弊。無所容於其閒矣。凡實土一方。重一萬斤。每擔以六十斤為率。每方計土百六十擔。假如開河寬十丈。深一丈。兩岸土山。先遠後近。牽得十丈。中分河心。牽得五丈。又起土並高深相乘。牽作十五丈。是擔土往還為六十丈。一重一空。合三擔為路一里。日五十里。一人可出土百五十擔。餘大小夫頭督率。及看篷造飯起土裝箕之夫。十分去三。是夫十名。日共可出土六方半。以一月起算。每夫一名。可出土二十方。是二十萬方之工。用夫萬人。得晴天一月可以集事。法宜先將工程丈尺。核明見丈為土若干方。安夫若干名。每夫五十名。插為一塘。其棚即搭本塘之旁。以木板寫明小夫頭姓名。領夫實數。工若干丈尺。土若干方。限若干日完工。豎於塘頭。每三日一較分數。以核勤惰。勤者有賞。大都藉眾力者必得眾心。勞其勤動。恤其疾苦。則眾心自得。若一任威刑。無不僨事者。其地形支錯。及河在兩山之中。不能以子堰子溝限新土者。則必送土過分水。不可拘子堰子溝之法。而子河則不可改。凡估河。大率謂配平河底。然必先於兩岸較明旱平。悉其高低分寸。乃能得河底之實。底雖貴平。仍宜上淺下深。大約河長三十里。當作為三大段。下段較上段加深一尺。若河尾直達江海。則下段尤宜加深。使水勢建瓴以敵潮汐。而聚溜刷淤也。凡釘樁必取硬誌。使無可移囗作弊。切勿拘河身丈尺。收工時。但就樁較明原估丈尺。其長河是否如式。但看子河水平。一目便了。仍飭每段子河。留一底堰。以較上下段高深之數。則河底自平。而就下之勢亦得。徒陽河每三十丈。兩岸各釘信樁。河心又加誌樁之法。必不可用。河心釘誌。必留土墩以候量驗。一誌留土。少亦數方。為土五六百擔。工竣。仍須留夫數百名。以備收工後起除誌墩。收工之後。人心已散。起除必不能淨。是徒使工員多費。而河身反增癥瘕。且河心有誌墩。佔礙子河。不能分中直行。常至河形迂曲。病發坐灣也。十年來江省水利之案。予頗與聞。故條別其利病所親歷者。著於篇以告來者。

長江圖說

馬徵麟

隄防之事。起於戰國。壅川自利。以鄰為壑。然所作隄。尚皆去水二十餘里。所謂水尚有所游盪也。至漢而填淤肥美。據為田宅。金隄大起。漸成聚落。流水之壑漸狹。則消洩逾緩。消洩緩則易致淤填。隧道益高。束縛益急。而衝決之患自此始矣。計其利害。久已得不償失。賈讓治河議曰。水至而去。則填淤肥美。民耕田之。或久無害。稍築室宅遂成聚落。時至漂沒。則更起隄防以自救。稍去其城郭。排水澤而居之。湛溺自其宜也。自是以來。代苦水患。至宋而益講求水利。熙甯中。遣使察農田水利。蘇軾上書。謂天下久平。四方遺利盡矣。今欲鑿空尋訪水利。所謂即鹿無虞。豈惟徒勞。必大煩擾。江淮荊襄營田屯田之外。元豐末。鄭民憲上言。祖宗時營田皆置務。何承矩建議於河北。歐陽修募弓箭手於河東。陳恕樊知古招置營田於河東北。范仲淹大興屯田於陝西。耿望置屯田於襄州。章惇初築沅州亦為屯田務。正以極邊多不耕之地。並邊多流徙之餘。因地之利。課以耕耘。贍師旅而省轉輸。此扈邊實塞足國安民之至計也。屯田以兵。營田以民。然前後施行。或以侵占民田為擾。或以差借耨夫為擾。或以諸郡括牛為擾。或以兵民雜耕為擾。又或以諸路廂軍不習耕種不能水土為擾。至於歲之所入。不償其費。遂又報罷。紹興六年。張浚奏改江淮屯田為營田。尋命五大將劉光世韓世忠張浚岳飛吳玠。及江淮荊襄各路帥。悉領營田使。郡國利病書。漢唐以來。代苦水患。至宋為荊南留屯之計。多將湖渚開墾田畝。復沿江築隄以禦水。故七澤受水之地漸湮。三江流水之道漸狹而溢。其所築之隄亦漸潰塌。政和以來。有湖田之奉。文獻通考。宋慶歷嘉祐閒。始有盜湖為田者。三司使切責漕臣甚嚴。政和以來。創為應奉。始廢湖為田。自是歲被水旱之害。紹興之末。有壩田之擾。續通考。南宋慶元時。囗涇奏言國家承平之時。浙江平疇沃壤。瀦洩得宜。無水旱之憂。自紹興末。軍中侵奪瀕湖水蕩。創制堤埂。號為壩田。民田已被其害。隆興乾道之後。日朘月削。所在圍田。以臣耳目所接。三十年閒。昔之江湖草蕩。今皆田也。瀦水之地陝隘。旱即易涸。水源既壅。則江流填淤。疏洩甚難。水即易盈。蕩為巨浸。事之利害。豈不較然。既以壅遏而致填淤。益以填淤而加壅遏。明初承元季凋敝之後。墾田修隄。法禁明白。湖河深廣。垸少地闊。故水得漫衍停洩。而無汎濫之患。歲月寖久。漸攘為業。且湖田稅輕。民多利之。隄防益多。水愈湍激。而衝嚙之患。如水益深矣。利病書。成化甲午。宏治庚申。水大漲。正德丙子復漲。丁丑如之。皆乘舟入城市。隄防悉沈於淵。民淺者為棧。深者為巢。飄風劇雨。長波巨濤。煙火斷絕。哀號相聞。沈溺死者。動以千數。國朝自道光之末。漂溺殆無虛歲。又況陂澤盡為隴畝。即偶免水患。而旱魃災之。民安所逃命乎。

同类推荐
  • 力庄严三昧经

    力庄严三昧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洗髓经

    洗髓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仲冬纪

    仲冬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采菲录

    采菲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净土简要录

    净土简要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罪无可赦

    罪无可赦

    “我死去,并不是你们的胜利,顶多证明庸才对天才发动了可怕的战争……你们打着正义的旗号,剿灭异己,颠倒黑白……你们笔下的史书记录我鲸吞一切,横行霸道,压制弱小。多年后,我的优点会变成缺点,唯有借我之手得到正义的人,将铭记我的功德。”——摘自本世纪最负盛名的天才语录。
  • 老鹰国度

    老鹰国度

    本书是“动物王国探险系列”丛书中的一册。在这本书里,你将继续跟随少儿科考队。这次少儿科考队将带领你们去考察的是有蹄动物大家族。像斑马、梅花鹿、长颈鹿、大象、犀牛等等等等。想多了解它们这个家族,那就接下来听听它们的故事吧。
  • 辩论守则:澳亚辩论手册

    辩论守则:澳亚辩论手册

    比赛中,辩手们都希望通过辩论来说服他人,而实现这一目的则需要工具——规则。这薄薄的《辩论守则》是一本介绍议会制辩论赛的辩论指南,阐释了国际通行的辩论赛制的各个组成元素、规则、句式及回答方式,裁判的评判标准以及这些规则存在的理由。虽然重点在讲规则,但规则中却包含着如此设置的智慧和理念,是高效、有序、公平辩论的有力保障。此书已被许多大型国际辩论赛采用,影响深远,相信辩手、裁判和辩论爱好者们都能从中获益。
  • 脸红心跳爱上你:美男计

    脸红心跳爱上你:美男计

    坏蛋,她没想到自己会爱上这个表里不一的家伙,要是早知道,她才不会喜欢他呢!可是却不小心让他发现了自己的心意,想要逃,这个恶魔却抓住她,不让其走。丫头,我爱上你了,除非我放手,不然你绝不能够离开我身边!
  • 会说才有影响力

    会说才有影响力

    好口才说服人,好口才打动人,好口才影响人。掌握了说话的本领,你就拥有了成功的优势。本书不讲沟通大道理,而是实实在在的帮你分析为什么不敢说,为什么说不好的原因,让你明白为什么这么说,如何才能拥有这种说话的技巧,告诉你不要因自卑、胆怯、羞怯而捆住你的嘴,从而困住你的能力和魅力;不要以为口若悬河、吹牛瞎侃就能征服对方,赢得人脉。唯有站对立场、把握力度、该开口时就开口,才能说出影响周围环境的话,能成为有影响力的人。
  • 豪门霸爱:女人乖一点

    豪门霸爱:女人乖一点

    在最危险的时刻遇见秦慕晟,顾一染不知道自己是幸运还是不幸。幸运的是,她成功摆脱了渣男的纠缠,还嚣张了一把。不幸的是,一时爽快,她不但被吃干抹净,还成了他隐婚的妻。好在,自从有了那个小红本本,她的日子还真是舒坦呐!往日瞧不起她的父亲上赶着讨好,后妈和白莲花妹妹更是秒变渣渣。她吃的穿的用的,秦慕晟都给她最好的,各种服务,也绝对一流……只是,当初不是说好了,这是一场交易,互帮互助,不谈情?他越来越深情的眼神是怎么回事?越来越变态的占有欲是怎么回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和儿子说的知心话

    和儿子说的知心话

    青春期复杂多变,每个男孩心中都或多或少地装有秘密,却又无从获取开启秘密之门的钥匙,所以,这个时期的男孩需要一个能与自己说悄悄话的大朋友;而父母面对儿子的变化和疑惑,很想帮助他,有很多话想对儿子说,但有些话却难以启齿。这种状况使得青春期男孩与父母之间迫切需要架起一座交流沟通的桥梁,而《和儿子说的知心话》正是这样一个纽带。
  • 向后望

    向后望

    浮躁的六月,是收获者的赞歌,也是离愁人的思愁。是一代人的黄金分割点,却也是一代人的万千风情。而我们,都在时间轴的坐标系中寻找自己的坐标!
  • 飞扬:第十六届新概念作文90后获奖者佳作B卷

    飞扬:第十六届新概念作文90后获奖者佳作B卷

    《飞扬:第十六届新概念作文90后获奖者佳作B卷》所收录的均为第十六届新概念作文大赛90后获奖者的经典佳作,这些作品字字珠玑,篇篇经典,有的空灵隽秀、质朴绵长,有的纵横恣肆、文采飞扬,让学生很容易就能汲取优秀作文精华,从而快速成长。通过新概念获奖者作品的学习,让学生从思想老套、素材陈旧、主题落后中成功脱颖而出。从而迅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对于参加中考及高考的考生来说,本书可以当做作文"圣经"。对于喜爱青春文学的青少年读者,本书也是不错的青春文学阅读经典。
  • 四方异闻录

    四方异闻录

    不得志史官张若缈,在修史馆整理圣人经典书籍时发现,这些书籍只有竹简和绢丝本,不易保存。于是他开始将自己在这些书中读到的一些感兴趣的奇闻故事用纸张抄录下来,名曰《四方异闻录》。就在张若缈抄录事的同时,他却发现有些故事一经他的抄录,那些分布在不同朝代的故事却仿佛真的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