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27000000129

第129章 礼政四学校(2)

舒化民

学宫为敛才之地。书院乃育才之区。学宫以岁科两试定优劣。考核贵严。而书院之设。则岁有甄陶。月有廪饩。策励尤真。此作养人才者。甚盛心也。顾郡州县邑。莫不各有书院。而惟省会之书院。其征才也广。其庇士也。宏山长既多聘名师。而各宪又严加考课。有较之省外迥不相侔者。所以聚才虽仅百数十人。而每逢乡试揭晓。则获隽者不下十数辈。其明征也。然而每岁甄别。仅凭一日之诗文。得则一年长领膏火资。不得则向隅徒步归耳。虽宪鉴空明。取舍一秉至公。此中原无屈抑。然文字有一日之短长。其倩替幸获者。亦所恒有。即谓月课闲有升降。而升降究有几何。至有谓以每至等第之前矛。藉膏火为奖赏之费。则又来者过多。稂莠混淆。冀图弋取。亦难期拔十得五。愚窃以为欲选真才。莫若变通甄别。查三年大比。本省七千余人。彼自问荒落者。业已不肯观光。其不惮千里百里来者。多半读书之士。而此七千余人之中。经各房呈荐。不过五六百卷。淘汰所余。业已十去其九矣。然取足中式之外。有以额满见遗者。有以犯规磨勘者。有以小疵黜落者。何止数十人。积三载寒窗灯火。鏖战于九日之矮屋风檐。所有三文艺试帖经义策学。俱可窥见一斑。聚作者之精神。映阅者之眼光。分校官荐之主试。又悉心持衡。其额溢小疵以及堂备诸卷。此中岂果遂无真才积学耶。且查北闱乡会试榜发后。有将额溢佳卷挑取誊录之例。三五年报满可以得官。仰见我  皇上爱惜人才无微不至。而外省乡试荐卷中。虽有佳卷。与落卷同归无用。殊属可惜。愚窃以为此种人才。既无他途可进。似宜拔入书院。再为甄别。取若干名。即入正课。偏僻州县。士子本少。师友陶成。今置之省会书院。既可博习亲师。相观而善。而寒畯茂才。又得奖赏膏修。以为读书资斧。眼界既开。功力尤易长进。其造就真有不可限量者。雍正年闲。鄂文端公。总制云贵。征滇士入书院。取全闱落卷观之。每乘夜分公余挑灯披览。共得五十二卷。自谓如玉之在石。未名一器。而砻以错之。大小皆可得其用。既定乃折号书名下郡县。各送至省。集于书院。其郡县及广文。知有学问优通者。或天资高妙。能记诵颖悟过人者。亦会同保送。故尔时滇省中奇才异能之士辈出。实自文端公此举开之。其教文煌煌大篇。载入云南通志。诚盛事也。本年各郡州县乡试落卷。想已发下。分散无从搜查。可否仰恳宪恩。檄饬各州县。会同教官。调取呈荐之卷。其有因额溢微疵。备而未中者若干名。将三场朱卷。包封送呈鉴阅。择其文品之佳。及经策具有腹笥者。即檄饬各州县。将该生姓名详送。仰候送入泺源书院。作为来年正课。其次者。各州县收入本处书院。亦列正课。不足者。仍行甄别考取。如此一变通闲。比之但凭一日之短长。定一年之膏饩者。较为真实。昔人云。养士与养孤贫不同。彼则哀其终而收之。此则谨其始而用之也。

戒谕学官

李棠阶

为严立课程以励上进事。照得士子为风化之原。而教职实士子之倡。专司训课。人心风俗之本系焉。将相牧令之才基焉。所关綦重。故按月课定例甚严。乃者因循故事。职多不举。而书斗等又或借为勒索之资。名存实掩。士奚由进。本院奉 命视学。学校是其专责。士习之未端。文风之未纯。恻然痛心。然通省地远人多。势不能周知而遍教之。不得不仰重各学。以分其责而广其教训。且各属皆该教职等。桑梓之地。士子优劣。与有荣辱。岂得漠焉。视为无关痛痒之事。夫来学有贽。礼所不废。近闻诸生入学延玩者多。虽属伊等无礼。然亦必实有迫于饥寒者。究而论之。我辈亦未必无过。师之受贽。将以教之也。清夜自思。士子之品行。果由我敦否。士子之学问。果由我进否。设真能肫肫劝课。视如子弟。谁无良心。方将致敬尽礼之不暇。而肯故为玩延乎。必无是礼矣。今与各学约。本案新生及在学旧生。按定人数。分为一月四课。期汇集明伦堂。先教以敦伦立品。反复劝谕。然后命题面试。秉公甄录。将所取优等。每一课呈解数本。每三月呈解一次。其余每课二三等。但造清册呈送其文理通顺。屡取优等者。本院量加奖励。劣者反此。如无故三月不解卷子。本院定行查究。至武生亦于每月定期传集。默写武经一段。及 圣谕广训一二百字。伊等更宜宛转训戒。或与之讲 圣谕一二段。令伊等拱听。久亦可化其桀慢之气。如有三次不到者。照例严传戒饬。无故终年不到者。详请斥革。诚能实力奉行。认真训课。激劝之方。无不曲尽。则诸生即间有不肖。而守分好学之士必多。本院按临从优奖异。决不辜负苦心。若仍视为具文。诸生等毫无进境。本院定行严惩。亦不能格外宽贷也。

河朔书院谕诸生

李棠阶

国家设科。以四书经艺策诗取士。原欲使讲求圣贤之实学。稽考经史。通知时事。以实得诸已者发而为文。国家因以其发而为文者。征其所行。此即古人考言询事之意也。源远流分。弊端百出。至不可究诘。实力守分为举业者。已属杰出。更安望其留心正学。刻苦勤修。以期至于古之圣贤耶。然此流弊使然。非设科之本意也。 今皇上以弱冠之年。企尧舜之盛。励精图治。孜孜讲学。 朝廷气象。翕然丕变。 登极诏内。已有举孝廉方正之条。今闻又有议举博学鸿词之说。将来变通旧章。参用征辟。亦未可知。凡举贡监生以及布衣之士。平日修行积学。而困于屋者。皆可以自见。真千载一时。诸生自审。何者足以应 圣主之所求耶。无以应所求。则愧悔之发。可不思所以自奋自勉耶。愿诸生于所示条约。留心致思。勿视为迂阔而置之。必端其趋向。必慎其言动。必戒其欺伪。必拓其规模。于六经通鉴以及小学近思录诸书。精研博考。务期实得于身心。措之于事业。以副 圣天子务实学求真才之至意。若乃诲之谆谆。听之藐藐。自甘暴弃。终归污下。则予末如之何也已矣。思之勉之。

说士上

管同

今之士不外乎三等。上者为诗文。次者取科第。下者营货财。为诗文者。猎古人之辞华。而学圣希贤。无其志也。取科第者。志一身之富贵。而尊主庇民。建立功业。无其心也。至若营货财。则轻者兼商。重者兼吏。甚者导争讼。事欺诈。挟制官府。武断乡曲。民之畏之若虎狼毒螫。历观史传以来。士习之衰。未有甚于今日者也。论者悯焉。或曰教之无其具也。或曰养先于教。今士无以养。虽善教若之何。是二者皆得其一端。而未知其原本。今夫士之为物也。其名甚贵。而其品甚尊。其名贵。则其实不得以多。其品尊。则其选不可以滥。三代以前。兹不具论。考诸汉史。太学之士。及所谓郡文学博士弟子员者。合海内而计之。其为人无几。是以士风之美。莫如汉世。至唐太宗增广生员。沿及宋元。其人益众。循至有明。遂开以赀入监之例。迄今日而府州县学间。岁所入少者十余人。多者至二三十人。不待十年。而一县之号称为士者。数百十人矣。呜乎。何其多也。山有金。水有珠。其为物不可卒致也。逐日而取之。定数而求之。不问精粗。不论真伪。则砂石之来。必有倍于金玉。今取士者间岁之间。一县辄增数十。夫一县之大。安得间岁辄有数十人足以当士名。而无士品者。上昧昧而求之。则下混混而应之。士之所以杂出不伦。无所不至者。由此故也。而世之人不深维其原本。辄切齿痛恨。归咎于士习之衰。呜乎。取砂石以为金珠。不中用。则曰金珠非宝。彼金珠其负屈矣。取非类以当真士。既为恶。则曰士习之衰。彼真士抑含矣。故为今之计。莫若寡取士。裁其额。远其期。使一学不过数十人。则士尊贵。而其风必变。士风变。而益于国家者多矣。古之名臣有言曰。愿陛下十年不行科举。则天下太平。曩尝疑其过言。以今思之。信。或曰。今取士者考之以无用之言。定之于一日之际。虽裁其额而远其期。彼贤不肖亦何由知耶。应之曰。诚不敢知也。虽然。有国家者。多获一贤。不若少收一不肖。故取士者。与其广额而贤不肖之皆多。不若减额而贤不肖之皆少。

说士下

管同

广士之额。不惟多收不肖。而教养皆虚。减士之额。不惟少收不肖。而教养皆实。教之虚实。愚当别论。请先以养言之。今夫为士之法。不可商。不可吏。不可争讼欺诈。挟制官府。武断乡曲。然则为士者。舍童子之师。无可为者乎。童子之师。一县至数千。有非士而为之者。有士为之而不足自给者。然则为士者。将使闭门而冻饿乎。士固有守死之道。而圣王不以守死责人。且守死者可以得之贤人。而不可得之中材以下之人。 国家知之。是以养士之法有廪膳。有学租。有书院之膏火。恩德至渥。不可复议。而天下之士。则犹汲汲营货财。无所不为。如前之论。若是者何哉。曰。人众故也。一县之士。得廪膳学租者二十人。得书院膏火者七八十人。合之仅及百人。而号称为士者。则多至千人。彼百人或生矣。而八九百人者何以自给。孟子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僻邪侈。无不为矣。今之诸生。号称为士。而其实十九皆民耳。以民之实冒士之名。而使无恒产以自给。是以轻者兼商。重者兼吏。甚者导争讼。事欺诈。挟制官府。武断乡曲。放僻邪侈。一如孟子之论也。呜乎。分五人之食以饲十人。而十人皆饿。不若减去五人。而使五人皆得饱。廪膳膏火学租之属。养千人数百人则不。并而养数十人。则可当中人之产也。然则养士者。与其广额而人人使不足。不若减额而人人使有余。斯养归于实。可以责其不为非矣。周之时士有士田。尽人而养之。故其时士贵而多贤。至于战国而士有无恒产者。纵横捭阖之流。遂起而不可复禁。孟子以为有恒心。指其贤者言之耳。沿及后世。士额益多。则择人而养。夫择人而养。不惟无以敦士风。而实足以坏士习。宋胡瑗在太学。旧制士每月有试。瑗曰。学校礼让之地。而月使之争。非所以成就人才也。于是改试为课。更不差别高下。有不率教者。召而教之而已。夫有试犹恐其争。于廪膳膏火。或予或不予。而使之争利乎哉。邓志宏言崇以来。蔡京寻天下学者纳之黉舍。校其文艺。等为三品饮食之给。因而有差。旌别人才止付于鱼肉铢两间。学者不以为羞且逐逐然贪之。学校之坏。自崇宁始。呜乎。是法也。蔡京为之也。

请陕甘乡试分闱并分设学政疏

左宗棠

窃维甘肃地处西北边荒。旧隶陕西行省统辖。康熙年间。拓地日广。始设甘肃巡抚。驻扎临洮。乾隆年间。又改临洮为兰州府。后设总督驻之。兼管巡抚事。地当西陲冲要。南北界连藩服荒服。汉蒙回番。杂处其间。谣俗异宜。习尚各别。汉敦儒术。回习天方。蒙番崇信佛教。古至今。未之有改。置省以来。诸凡建设。或创或因。于武备尚详。而文治独。其异于各省者两大端。各省除壤地毘连。一水可通之安徽一省。乡试归并江南。取中士子。久习为常。此外均就全省适中。督抚驻扎处所。设立贡院。届期考官入闱校阅。照额取中。独甘省距陕。道阻且长。而乡试必须赴陕。陕甘学政远驻陕西三原。三年一度。按临甘肃。举行岁科。

两试均与各省不同。故自改建省治以来。甘肃士人。经明行修能自淑其乡里者。尚不乏人。至巍科上第。以文章经济取重当世者。概不多见。非各省皆知稽古之力。争自濯磨。甘肃士人。独安固陋不求闻达也。计甘肃府厅州县。距陕近者。平庆泾巩秦阶两道。约八九百里千里。兰州一道。近者一千三四百里。远者一千六七百里。兰州迤西凉州甘州。西宁迤北宁夏。远或二千余里。或三千里。至肃州安西一道。则三千里或四千里。镇迪一道。更五六千里不等。边塞路程窵远。又兼惊砂乱石。足碍驰驱。较中原行路之难。奚趐倍蓰。士人赴陕应试。非月余两月之久不达。所需车雇价饮食刍秣诸费。旅费卷费小者数十金。多者百数十金。其赴乡试。与东南各省举人赴会试劳费相等。

同类推荐
  • 华严发菩提心章

    华严发菩提心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云林堂饮食制度集

    云林堂饮食制度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慈仁问八十种好经

    慈仁问八十种好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圆峤内篇

    圆峤内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天文训

    天文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读人与读史:中国历史名人的另类解读

    读人与读史:中国历史名人的另类解读

    本书呈现的,是一个个在历史生态中遨游的活生生的人物,而不是收藏在博物馆中的孤立的、冰冷的脱离了时代的名人标本。将一个人物放回他所在的历史生态之中,就会看到以往我们所忽视的一些内容:忠臣对一个国家的影响,是不是一定是好的?在固定的政治秩序下,如何打破僵局,谋求个人的发展?义正严辞的反对派,是不是真的愿意为他所认为的真理献身?一个权倾朝野的人物,真的适合在政坛中生存吗?
  • 站点3asdf

    站点3asdf

    站点站点站点站点站点站点站点站点站点站点站点
  • 老婆,难伺候

    老婆,难伺候

    叶晓秋,香港最大的黑帮组织麒麟门当家大小姐,一直不愿继承黑帮,直到父亲莫名丧命,且当天被同父异母的哥哥和嫂子卖给了人贩子,她一夜蜕变。当她强势归来,查清父亲的死因,她才明白原来她心目中的他居然是父亲死因的策划人。真是可笑,她甚至为了他还想要脱离黑帮。但是她带回来的拖油瓶是怎么回事?想方设法的讨好她,甚至一句话就能挑起她的怒火。片段一:“老婆,咪咪小。”褚晏指着叶晓秋的胸部,一脸的嫌弃模样。“你再说一遍。”叶晓秋凶神恶煞。“不说了。”褚晏害怕的缩了脑袋,摇着头。片段二:“老婆,送给你。”褚晏献宝般的从背后拿出一束花和一盒巧克力献给叶晓秋。“哪儿来的?”叶晓秋狐疑的看着他。“一个妹妹送的,她说今天是情人节。”褚晏老实交代,对老婆他从不撒谎。“扔了。”叶晓秋气急攻心。片段三:“先生,夫人偷潜入境被海关的警察扣押了。”褚晏从座位上弹跳而起,继而又坐了下去。“海关警察?”褚晏笑了笑。“去把海关总署的署长请过来,我们要叙叙旧。”“明白。”当晚,叶晓秋便被无罪释放且由署长亲自护送回家。
  • 凤凰涅槃:上神,请自重

    凤凰涅槃:上神,请自重

    因为怕历劫而努力修炼的普通小仙,明明弱的不行却有一头上古魔兽的坐骑;既狗腿又怕事还欺负人?如果能无忧无虑,那做一个长相一般的丑仙也就罢了。可我那时候还不懂那么多事,就真的爱了深刻,遍体鳞伤。历经情劫后,凤凰涅盘重生的的上神倾城绝颜,待我把之前的苦一点一点拿回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妃本倾城之王爷你好坏

    妃本倾城之王爷你好坏

    画面一:北上烨宸摸着她的头轻笑:“小傻瓜!”谁知她暴跳道:“我伏曦3岁识字,4岁练武,5岁学医,14岁修炼秘法,天生就有法术,你竟敢说我是傻瓜?!!”“好好好,你是天才!”他赶紧道。画面二:伏曦满脸怨气的蹲在一旁,埋头不理他。“小曦,如果你再不理我,我就去找凌蕊霄!”他的语气充满了调趣。谁知伏曦突然站起来抱住他,威胁:“你敢!”“为夫不敢!”他举起手投降。画面三:伏曦高兴的抱住他。谁知他竟然问伏曦:“为夫怎么样?”伏曦双手点赞:“王爷你好坏!”
  • 血色南朝

    血色南朝

    本书叙述了上自晋末,中经南朝的宋、齐、梁、陈,下至杨隋灭陈等六代“易君变国”的全过程。既歌颂了开国君主(刘裕、萧道成、萧衍、陈霸先)果敢的英雄气概,又谴责了他们为夺取帝位而采取阴险自私、草菅人命的残暴做法;既对齐朝的萧鸾、梁朝的侯景、陈朝的陈顼这些中道篡位者做了辛辣的讽喻,又揭露和抨击了史上罕见的荒淫乱伦皇帝刘骏。特别是,本书还重点揭露和抨击了后主们(如:刘义符、刘子业、刘彧、刘昱、萧昭业、萧宝卷、陈叔宝)荒淫无能、重用佞臣、嗜杀成性、贪图享乐、醉生梦死的行径,揭示了他们必然会因此而得到废黜和弑杀灭亡的命运。同时,本书还描述了在封建君主们糜烂宫闱之中,妃嫔们享尽奢华和侍女们惨遭荼毒的情景。
  • 草样年华:谁的青春不忧伤

    草样年华:谁的青春不忧伤

    一场邂逅,打开了一个孤寂的心扉,是你让我逃离了围城般的寂寞。那场不快的恋爱之后,上天赐你予我,就这样我们邂逅青春的花季,情不知从何起,一往而深。一场苦恋,让我们许下了一场生死不离;无数的劫难,注定了你会让我为你穿上那件女人为之痴迷的嫁衣;想想一晃而逝的日子,我们得到的又是什么?前世恩怨烽火再起,今生的儿女情长,熟知仇恨何止?爱情在你我左右徘徊,生活在激发着我们的志,每一天都在不停的探求,探求那些不属于我们的下一秒
  • 冷血丹

    冷血丹

    试问世间情为何物?可惊天地,可泣鬼神!在这无尽的宇宙中,年轻的孩子们演奏了一首首惊世的爱情神曲···········
  • 政治探谜

    政治探谜

    《中国学生探索发现奥秘:政治探谜》是《中国学生探索发现奥秘》系列之一,包括:体育探谜、文化探谜、文明探谜、文学探谜、文艺探谜等。
  • 失忆三十年

    失忆三十年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钱越来越多,物质越来越丰富,我们的精神却变得越来越犹如失去记忆一般,疯狂的恣意的生长。这片作品描述了一个失忆的人从1985年—2015年间寻找精神归宿的故事。这一历程犹如我们的民族在开创历史先河的过程中寻找精神家园的心路。故事的主人翁从沉溺于疯狂建设到开始逃避,再到遁于荒村,到一手建设一座纯粹的城,最后看着自己的城变成一座废墟,故事没有结局,我们寻找民族精神的道路没有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