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48100000107

第107章

逆臣列传

左良玉金声桓、王得仁

左宁南跋扈早着,用甲后则衰病侵寻矣;称兵内向,实为黄澍怂恿以成,遂不能逃一「逆」字。赧王云:「看他本上,原不曾反」;论者目为疑案,直是千秋遗恨耳。至金声桓则翻覆无成,惟以嗜杀立威,生民涂炭。温氏谓其始终一贼,列于「逆臣」;良不诬也。甬上全氏言:「金、王断非成事之人。然使当时赣州无梗,则李成栋之兵下庾关、直抵江上;外援未绝,虽终非官军敌,而围城亦未易遽下,且尚有退步也。乃天特假高进库以厄之,以是知大命之有归也夫」!

列传十七

左良玉

左良玉昆昆山,辽东人。以军校,历职至都司。崇祯元年,宁远兵变,巡抚死;坐削职,窘甚。已走昌平,投总督侯恂麾下。大凌河围急,恂与总兵尤世威议所遣,世威言非良玉不可。良玉顾为走卒,当夜世威往谕意;诘旦,恂大集军士,乃拜为副将。酌酒三、令箭一,并以金三千送之行;曰:「三卮酒,以三军属也;令箭,如吾所亲行者。尔诸将勉听左将军令」!即拜疏入朝。良玉遂连战松山、杏山下,录功第一;身经百战,绩最多。岁余,擢至总兵官,以故感恂恩次骨。献贼躏江此,良玉往来堵剿;至辄报捷,渐自恣。

十年,应天巡抚张国维入山搜贼;三檄调赴,不应。总理熊文灿至安庆,令以其军听节制;良玉心轻之,不为用。明年,贼假官军旗号袭南阳,屯南关。良玉适至,疑而急召之;献贼逸。追及,发两矢,中贼肩;复挥刀以击,流血被面,乃为其党救之去,逃入谷城。未几请降;良玉知为伪,请击之,文灿不许。十三年,杨嗣昌出督师;奏其有大将才,拜平贼将军。寻加太子少保;浸骄日甚,遂不受约束。

献贼自马瑙山之败,妻妾俱被擒,窜入兴归界。良玉乘胜力追,降其党过天星为部将。贼既穷,遣使操重宝啖之曰:「公所部杀掠多,而阁部猜且专。献忠灭,公亦不久矣」!良玉心动,纵之去。监军万元吉审其跋扈,劝嗣昌制之;不听。已而贼入蜀之巴州;召合兵往击,九檄不至。贼竟席卷出川,陷襄阳,襄王被执,嗣昌不食死;诏落职,戴罪自赎。即从南阳进兵,大破之,降其众数万;献贼中股负重伤,宵遁。而闯贼适至,困良玉于偃城,几陷;得陕西总督汪乔年兵救之。

帝时肃清军政,专倚良玉办贼。十五年三月,闯贼围开封急。时侯恂系于狱,命释之,起为督师;发帑金十五万犒良玉营激劝之。会师朱仙镇,官军营北、贼营西,贼势猖獗。良玉一夕拔营走,群帅望见皆溃。贼于要道先掘堑而从后,大呼掩击。良玉兵大乱,下马渡沟,僵仆溪堑中,趾其颠而过;贼更蹂之,遂大败,弃马骡万匹、器械辎重无算。走襄阳,迁延不进。寻开封以河决亡;帝怒,罢恂官,而罪不能及良玉也。

良玉壁樊城,大造战舰,驱襄阳一郡人以实军,有众二十万。时已多病,不能与闯贼角。贼复以众十万至,争渡,势不可遏;乃引舟夜遁。抵武昌,从楚王乞二十万人饷曰:「我为王保境」。王不应;乃纵兵大掠,火光照江中,宗室士民奔山谷中,半为土寇所戕。驿传道王扬基夺门出,良玉兵劫其赀并及其子女。自十二月二十四日抵武昌,至十六年正月中始去;居人庆更生。

蕲州守将王允成顺流为乱,破建德、掠池阳、下芜湖,泊舟三山、荻港间;声将载兵,漕艘、盐船尽被劫夺。南京文武陈师江上为防御,商旅不行,士民一夕数徙。都御史李邦华奉召出湖口,亟草疏以闻。良玉招允成,以危词慑之,稍敛;令安庆巡抚发九江库银十五万,补己营六月粮。邦华陛见,帝论良玉溃兵状;乃请归罪允成,诏诛之而奖良玉能定变。良玉留允成于军中,竟不诛;军留安庆十数旬,始溯九江上。

献贼破湖广,沉楚王于江;坐视不救。秋八月,入武昌,自立军府。总督侯恂已解任,兵部侍郎吕大器来代,恂中道逮下狱;良玉知以己故,心鞅鞅,遂与大器龃龉。江右诸路告急,率不为援。

甲申正月,封宁南伯,其子梦庚挂平贼将军印;功成,世守武昌。命给事中左懋第便道督战;良玉条具进兵月日以闻,未报,京师陷。福王立,晋爵为侯,荫一子锦衣卫正千户;与黄得功等列诸镇,专以上流事委诸。寻加太子太傅。时闯贼败于关门,得趁其隙稍复楚西境之荆州、德安、承天。而湖广巡抚何腾蛟及总督袁继咸居江西,皆与之善;南都因倚为屏蔽。

良玉长身頳面,骁勇;能开左右弓,箭不虚射。目不知书,而多机智;亲军爱将,得众心欢,以是战辄着功。兵数十万,号百万;前五营为亲军,后五营为降军。每春秋肄兵武昌诸山,一山轵一色,山谷为满。军令以两人夹一马驰,曰「过对」;马足动地殷如雷,声闻数里。诸镇兵,高杰最强,而远不及于左。比朱仙镇之败,精锐略尽;后归者多乌合。自以老且病,已无意中原;故军容虽盛,法令不复相慑。马士英当国,与阮大铖虑东林倚为难,谩辞修好,阴忌之;以良玉由侯恂起,恂故东林也。会监军御史黄澍入朝,挟良玉势面触士英奸。士英恨甚;使人纠其赃,拟旨逮治。澍返,缇骑至;良玉留弗遣澍。乃阴讽将土哗,欲下南京索饷以救澍;澍复曰:「以清君则为请」。亡何,有北来太子事;良玉疏救,言「东宫之来,吴三桂实有明验。诸臣逢君,不顾大体;何至一家骨肉,视若仇仇」!澍遂藉此激众,以报己怨;召三十六营与之盟,良玉意始决。具流传檄,声明士英七大罪讨之。疏云:「窃见逆贼马士英,出自苗种、性本凶顽。臣身在行间,无日不闻其罪状,无人不恨其奸邪。先帝皇太子至京,道路汹传,陛下屡发矜慈;士英以真为假,必欲置之于死而为快。臣前两疏,望陛下从容审处!犹冀士英夜气稍存,亦当剔肠悔过,以存先帝一线。不意奸谋日甚一日,臣自此不与奸贼共天日矣。臣已提师在途,将士裂目指发,人人思食其肉。臣恐百万之众发而难收,震惊宫阙;且声其罪状,正告陛下。仰祈刚断,与天下共弃之」!下列翻「逆案」、修「要典」、鬻官爵、进私党。「两子枭獍,各操重兵;司马昭将复见今日。私蓄歌女,希图选御,乱及中宫。又睚眦报怨,生平不快意人,一网打尽。九重秘密,而言动周知。募死士诡名禁旅,以观陛下动静;辄谓废立由我。凡此罪不容于死者有七」。疏计千余言。末云:「此非臣之言,诸将士之言也;非独臣标将士之言,天下忠臣义士、愚夫愚妇之公言也。伏乞陛下立将贼臣士英等肆诸市朝,传首四方,用抒公愤。臣等束兵计刻以待,不禁大声疾呼,檄切以闻」。其檄有云:「本为报仇而立君,乃事事与先帝为仇;初因民愿而立王,乃事事拂生民之愿。除诰命、赠荫之余无朝政,自私怨、旧仇而外无事功」。又云:「朝中奸党尽去,则诸贼不讨自平;倘左右凶恶未除,则河北虽平无用」!檄发,良玉遂举兵邀巡抚何腾蛟偕行;腾蛟赴水,免。自汉口达蕲州二百里,舳舻相接。至九江,邀总督袁继咸入舟;袖出一笺云:「奉皇太子密敕,集诸将盟」!继咸正词拒之;且约不破城,驻军待命。而督部裨将郝效忠与左兵通私约,入城纵火残劫。良玉病已剧,望城中火光,大哭曰:「吾负临侯矣」(临侯继咸字)!是夜,呕血数升死;时乙酉四月初也。其子梦庚秘不发丧,诸将推为「留后」。连陷郡县,顺流东下,抵采石;朝命黄得功渡江防剿。我大清兵已下泗州,逼仪征;梦庚为得功所败,遂偕黄澍以众降。

「摭遗」曰:宁南恃功寖骄。祗以心轻熊文灿、杨嗣昌一流人耳。夙昔深得将士驩,无黄澍则必无索饟事;兵不索饟,则乌得入其内犯罪:是可保修名于不坠也。观其「吾负临侯」一语,其初衷可鉴矣!百世而下,史氏率书其反。反,则澍成之也。澍惟有「触奸」一事为时论所许。既降后,又以不薙发,赚死金先生正希;受职后,又垂涎金穴,致沿海生灵于重遭夷戮。吁!名教中乃有此人邪!君子曰:「损者三友」。宁南之身败名裂而遗恨千秋者,惟澍一人足成诸。甚矣,交之不可不慎也!

金声桓、王得仁

金声桓,字虎臣;辽东卫人。辽东平,家口被俘,身独脱走入关。初投左良玉军,良玉以同里故,任之。积功至都督同知,充总兵官。甲申,淮扬巡抚路振飞调将分道防河,声桓与之团练两淮间,得众数万以助。大学士史可法督师出,请之从征;已驻防扬州,隶良玉后军。

乙酉五月,我大清兵下九江;左梦庚以所部三十六营降,诸将相率北去。声桓不欲从,请规取江省以自效;与闯部降将王体忠合兵屯浔阳。六月传檄,南昌巡抚旷昭首先遁,士民款迎;南康、九江望风下。建昌知府王域与布政使夏万亨、湖东巡道王养正等辅益藩起兵,拒城守。俄有宗人保宁王者与体忠私;及战,以火箭射援军。军溃,城遂破;万亨等被执不屈,俱死之。已攻袁州,万安守令亦俱死。八月,声桓矫杀体忠,以其中军副将王得仁代之。得仁骁勇善战,军中呼为「王杂毛」。时临汝乡官吏部主事曾亨应倾家募兵,婴城拒守;得仁乃夜率百骑驰至,执杀之。抚州、饶州、吉安、广信,相继破。

同类推荐
  • 佛说人本欲生经

    佛说人本欲生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法书考

    法书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摩尼罗亶经

    佛说摩尼罗亶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笑堂和尚语录

    笑堂和尚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COMMUNIST LEAGUE

    THE COMMUNIST LEAGU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爱妻如命,总裁悠着点!

    爱妻如命,总裁悠着点!

    “许安知,你还回来做什么?”离去五年,曾经将她捧在手心的男人现在厌恶她之极。她另有所图,哪怕他冷漠相待,亦是步步为营,只为嫁给他。“傅斯年,娶了我。”——傅斯年恨透了许安知,恨她在自己面前的伪装,恨在她的眼里看不到自己的影子,恨五年前他让她滚,她就毫不犹豫地走了。可那又如何?她在世人眼里再如何不堪,他亦是要定了她。熬不住对她的思念,他布下一局,将她逼到自己怀里。“许安知,签字!”许安知不解,疑惑地看着他。“签!你许安知敢离开我半步,许氏和你儿子都是我一个人的。”他厉声警告,看她的眼神却是炽热无比,恨不得将她拆了吞进腹内。许安知,哪怕你不爱我,我也不敢再将你赶走。——“白莲花”继妹当着众人的面,指着她的鼻子骂:“许安知,你是个恶毒的女人!”许安知承认,自己的优雅,自己的温和全是装的,她自始至终就是一个坏女人!别人欺她一分,她必定报复回来。那个以为不爱自己的男人缓缓地走过来,将她拥入怀,脸上露出少有的笑容,对所有人说:抱歉,我宠的!傅斯年从来都知道自己爱上的女人是个小坏蛋,他并不在意,只想着将她再宠坏点,宠得没有其他男人敢招惹她!宠得她只能乖乖地呆在他身边,只做他的女人!
  • 与邪少为邻:豪门霸道爱

    与邪少为邻:豪门霸道爱

    她是一个迷糊可爱的小女人,遇见他以后,她就一直没名没分的跟着他,终于有一天,她发现他的疼爱,宠溺都是因为她是个替身,她想逃走却被他抓住。“你又不喜欢我,为什么不让我走?”“谁说我不喜欢你?嗯?你这么可爱,我当然喜欢,你敢再走,我就把你卖给长得像大猩猩的男人。”怎么办?大猩猩还不如眼前这只腹黑熊好呢!她只好乖乖留下来,继续被他养着……他只说喜欢却从不说爱,其实他爱她从他们相识就已经开始,他以一种最高傲霸道的方式爱着她!……安佐澈,你不让我走,那我就留下来征服你!你的人你的心都交出来!……因为阮修雪是个笨蛋,所以,笨蛋没有权利听到我说‘我爱你!’
  • 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红脸光武帝

    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红脸光武帝

    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天下动荡。为了匡复汉室,刘秀兄弟二人走上革命征程,并拥立刘玄为更始帝。然而,功高震主的他们很快遭到打压,处于绝境中的刘秀只好韬光养晦。王莽被灭后,刘秀趁机逃出虎口,不断壮大实力,先后消灭了王朗等势力,逼降了铜马等义军,推翻了更始政权,扫清了残余障碍,一统天下,开启了东汉新局面。刘秀以柔治国,很快东汉便国富民强。飘雪楼主以史籍为蓝本,以人性为内核,用娴熟流畅的笔法将大汉君王事讲得千回百转,有滋有味。整个故事始终如同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散发着引人入胜的光和热。刘秀的传奇尽在书中。他真的是个近乎完美的帝王吗?千秋功过,任君评说。
  • 王妃有旨:罚爷戒荤面壁去

    王妃有旨:罚爷戒荤面壁去

    一朝穿越,成为众人欺凌的痴傻小姐。不服输如她,毅然决定打场漂亮的翻身仗。斗!斗!斗!斗得你晕头又转向,斗得你两眼冒星光,斗得你哭爹带喊娘。她悠然的站在一旁,喝着小茶儿,唱着小曲儿,看着那些个妖魔鬼怪鬼哭狼嚎,心里暗自高兴。谁说王爷会克妻?她与他喜结连理,不知羡煞了多少人!冷酷男转身变为温柔专情的美男子,任谁都无力招架,只有暗送秋波的份。斗坏人,降魔尊,势如破竹的一路走远。
  • 驳圣伯夫:一天上午的回忆

    驳圣伯夫:一天上午的回忆

    本书作者对法国文学史上著名文学批评家圣伯父作品的批评与评价。既不是论文也不是小说,而是一部艺术作品。一块小玛德莱娜蛋糕,牵引出丝丝缕缕、连绵不绝的无意识回忆,然后笔锋一转,尖锐犀利。作者强烈抨击权威批评家圣伯夫批评方法的机械和错误,及因此造成的对当年法国文坛所有文学天才的轻视与误读。全书既有抒情的叙述,又有理 性的思辨,两者相辅相成,相互映照。书中有近半篇幅笔调与《追忆逝水年华》相似或呼应,是作者思想精华的浓缩,为后来的文本主义和结构主义批评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 鸢来喜欢你

    鸢来喜欢你

    你喜欢我多久了?从开始的的水滴到现在的江河。
  • 家门有幸

    家门有幸

    来到这世上,是一种幸运;成为一家人,是一种幸运;有幸福与失落的感觉,也是幸运的一种。遇见就有故事,即便是目睹一朵花的开放,它也曾带给你惊喜。
  • 夏日嬷嬷茶:我们恋爱吧

    夏日嬷嬷茶:我们恋爱吧

    这个学校叫科技学院,乖学生简称它为“科院”,而发子所在寝室,却管称它为“技院”!发子所在的“B栋432”是一个极健康和谐的寝室,寝室所有...
  • 青年作家(2015年第1期)

    青年作家(2015年第1期)

    《青年作家》是一本老牌纯文学读物,创刊于1998年,由文学巨匠巴金先生撰写创刊词,曾被誉为中国文学刊物“四小名旦”之一。
  • 溃败的前夜:从甲申到甲午(东方历史评论11)

    溃败的前夜:从甲申到甲午(东方历史评论11)

    自甲申到甲午,大清此前二十来年,采取“拿来主义”初见成效。军事、工业、商业、贸易、机械、矿产、海军、学堂、电报等,从无到有,均有长足进步,令帝国统治者们沾沾自喜。然而,以自强为宗旨的洋务新政,在这关键的十年里,并没有进一步释放社会,释放资本,更未能在制度创设方面有所经营,只是获得了一个畸形社会、畸形经济结构,而无法凝聚为自觉、深入的近代化历程。而在这关键的十年里,中国又错失了哪些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