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53000000025

第25章

如人梦中方便度水未度而觉。觉已思惟为正为邪非正非邪。余无始见闻觉识因想。种种习气种种形处。堕有无想心意意识梦现 此喻菩萨自行化他之法。意谓梦时非无觉已非有。而乃非实非虚。正喻八地菩萨。始见实理终于度生。一以如幻三昧建立。故如梦时作用。及得无生法忍显无功用道。如觉已无得。言未度而觉者。位未极故未到彼岸。为正为邪者。审其虚实也。非正非邪者。极言其理也。言余无始见闻觉识因想等者。为余在迷众生但由无始以来堕于见闻觉知妄想熏习。而有种种形状著于有无。故有心识梦事之所现耳。

大慧。如是菩萨摩诃萨。于第八菩萨地。见妄想生。从初地转进至第七地。见一切法如幻等方便。度摄所摄心妄想行已。作佛法方便未得者令得。大慧此是菩萨。涅槃方便不坏。离心意意识。得无生法忍。大慧。于第一义无次第相续。说无所有妄想寂灭法 此合上喻。谓此菩萨见妄想生。即所梦生死大河之喻。从初地转进至七地。见诸法如幻等方便。即能度方便义也。度摄所摄妄想行已者。即是自行。度根境等一切妄想义也。作佛法方便未得者令得。即以自度而复度他。亦犹未度者令度义也。言涅槃方便不坏者。谓菩萨虽得涅槃。而不坏方便度生事也。离心意者。言菩萨至八地。得无功用道。如觉已无得之喻。亦是结示忍名。故曰得无生法忍。于第一义下结示。言于第一义无次第中说有次第。无相续中说有相续。无所有妄想中说有妄想。无寂灭法中说寂灭法。良以第一义谛中一法不可得。况次第相续乎。然皆依众生心量。方便化门于本无中分别说尔。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心量无所有  此住及佛地

去来及现在  三世诸佛说

心量地第七  无所有第八

二地名为住  佛地名最胜

自觉智及净  此则是我地

自在最胜处  清净妙庄严

照耀如盛火  光明悉遍至

炽焰不坏目  周轮化三有

化现在三有  或有先时化

于彼演说乘  皆是如来地

十地则为初  初则为八地

第九则为七  七亦复为八

第二为第三  第四为第五

第三为第六  无所有何次

初八句先总次别。别者为七地犹存心量。八地则无所有故。约此二地对明分齐偏得住名。住者谓依止也。八地虽无所有犹有定住。唯佛地为最胜也。自觉智及净下。诸偈皆颂如来地。不坏自者。言如来光明虽复炽盛。不同日电等光集坏人目。周轮周流也。谓如来周流三界设化无穷化通三世。先时指过去也。乘即大小乘也。言十地为初地等。乃以不次显其圆融。究竟而言寂灭真如有何位次。故云无所有何次也。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来应供等正觉。为常为无常。佛告大慧。如来应供等正觉。非常非无常。谓二俱有过。若常者有作主过。常者一切外道说作者。无所作。是故如来常非常非作常有过故。若如来无常者。有作无常过。阴所相相无性。阴坏则应断。而如来不断 前言常无常者多矣。而独未明如来所证之法。为常为无常。以理言之。前所说者岂外于此。苟不别明惑者昧焉。故复为未了者请。答中先言所证非常非无常。盖其所证理。绝百非圆离众过。异彼外计故言双非。若谓常无常。则二俱有过也。若如来是常者。则同外道计神我为能作之常。主即神我也。而如来言常者无所作。故常而非常。非彼有作之常而有过也。若如来无常者。是有所作同于五阴。为有相之所相。其相无性故阴坏应断。而如来之常则不断也。

大慧。一切所作皆无常。如瓶衣等。一切皆无常过。一切智众具方便应无义。以所作故。一切所作皆应是如来。无差别因性故。是故大慧。如来非常非无常 言一切所作如瓶衣等皆归无常。则显如来所修福智皆空无益。若同所作则一切有作皆应是佛。众具者福德庄严之具。无差别因性者。谓佛与诸法所作是同。则非别有因性也。故结之云云。

复次大慧。如来非如虚空常。如虚空常者。自觉圣智众具无义过。大慧。譬如虚空非常非无常。离常无常一异俱不俱。常无常过故不可说。是故如来非常。复次大慧。若如来无生常者。如兔马等角。以无生常故。方便无义。以无生常过故。如来非常。复次大慧。更有余事知如来常。所以者何。谛无间所得智常。故如来常 言如来非如虚空常等者。入楞伽云。若是常者。应如虚空不待因成。然自觉圣智。乃如来修德究显。则无是过。又言譬如虚空。乃显双非离于诸句。故不可言常也。又复若是常者。则是无生。如免马等角本来无生。则无方便益物之义。故曰如来非常。又复更有余事知如来常者。上云非常非无常。乃据性德圆离。然如来称性圆证。亦得言常。言无间所得智者。谓究竟始觉无碍智也。

大慧。若如来出世若不出世。法毕定住。声闻缘觉诸佛如来。无间住不住虚空。亦非愚夫之所觉知。大慧。如来所得智。是般若所熏。非心意意识彼诸阴界入处所熏。大慧。一切三有。皆是不实妄想所生。如来不从不实虚妄想生。大慧。以二法故。有常无常非不二。不二者寂静。一切法无二生相故 若如来出世等。此言如来所证法性有佛无佛性相常住。此理周遍无间凡圣。故云无间住。言不住虚空者。显常住也。但愚夫迷而不知也。言如来所得智等者。谓修德之智。全性得般若之所熏发。不同众生心识为阴界人等所熏。又言。如来不同三界从妄想生。则唯从真实功德所生。言二法者。谓虚妄生真实生二法也。然虚妄法中。虽说常无常未会实理总属无常如来究竟实理。理本非常非无常。但言常者。言偏意圆。然如来所证之常即无常。是不达斯旨。言说分别有常无常。故云非不二也。然不二者。即一寂静之理。究论一切诸法。皆具不二之理。故云无二生相也。

是故如来应供等正觉。非常非无常。大慧。乃至言说分别生。则有常无常过。分别觉灭者。则离愚夫常无常见不寂静。慧者永离常无常非常无常熏 此言如来所证实理。本离有无言想。才涉言说分别。则堕二边之过。分别觉灭者。即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也。到此乃离诸过。故云永虽常无常。言非常无常熏者。盖分别双非亦是恶见。若离分别所熏亦离也。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众具无义者  生常无常过

若无分别觉  永虽常无常

从其所立宗  则有众杂义

等观自心量  言说不可得

众具无义等。谓凡在迷修德未显者。皆堕常无常之过。若无分别则离二边趣乎寂静。从其所立宗者。谓外道所计之常。及七种无常。无非邪见。故云则有众杂义。若以佛智等观自心现量。契乎实理。则一切分别言说。皆不可得也。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惟愿世尊更为我说阴界入生灭。彼无有我谁生谁灭。愚夫者。依于生灭不觉苦尽不识涅槃。佛言善哉。谛听当为汝说。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 阴界入生灭。前文固言之矣。而大慧复有请者。意谓阴界入法有迷有解。以解则彼无有我谁为生灭。以迷则愚夫依于生灭。不觉若尽不识涅槃。何由出离生死耶。

佛告大慧。如来之藏是善不善因。能遍兴造一切趣生。譬如伎儿变现诸趣离我我所。不觉彼故三缘和合方便而生。外道不觉计著作者为无始虚伪恶习所。熏名为识。藏生无明住地与七识俱。如海浪身常生不断。离无常过离于我论。自性无垢毕竟清净 答中言如来藏为善不善因者。如来谓理性如来。现前一念所具名之为藏。根尘一念心起随染净缘。染即无明。随无明染缘。则为九界生死。净即教行。随教行净缘。则为四种道灭。四种者。即生灭无生无量无作也。故曰是善不善因。因则感果。言一切趣生者。即十界善恶果报。譬如下喻上随缘所造之法本离二我。如伎儿依咒术故变现种种形像。岂有二我之执。言三缘者根尘识也。根尘和合一念心起。由不觉故随逐染缘惟造惑业。而成九界生死。彼外道以不觉故。妄计执著造作。由无始恶习所熏。名为识藏。转生七识无名住地。言无明起之始也。从此根本乃生枝末无明。故喻之曰如海浪身常生不断。此随染缘从细至粗也。若能一念回光能随净缘。则离无常之过二我之执。自性清净。所谓性德如来则究显矣。

其余诸识有生有灭。意意识等念念有七。因不实妄想取诸境界。种种形处计著名相。不觉自心所现色相。不觉苦乐不至解脱。名相诸缠贪生生贪。若因若攀缘。彼诸受根灭次第不生。余自心妄想不知苦乐。入灭受想正受第四 此言诸识有生有灭。诸识者。谓意识及意意识。并前五意识。是为七识。非第七二乘识也。由念念而起。起必同时。因不实妄想等者。谓六识取境也。种种形处者六尘也。根尘既形遂著名相。由不了色等自心所现。生苦乐受。展转生死无由解脱。名相缠缚从贪起贪。因及所缘互相由藉。皆所谓生相也。彼诸受下是名灭相。谓受根及想行等次第不生。惟余自心妄想不觉苦乐。言入灭受想者。谓受想心灭。即灭尽定。或得四禅也。

善真谛解脱修行者。作解脱想。不离不转名如来藏识。七识流转不灭。所以者何。彼因攀缘诸识生故。非声闻缘觉修行境界。不觉无我自共相摄受生阴界入。见如来藏五法自性人法无我则灭 善真谛解脱等。即声闻所修。于此灭定作解脱想。非究竟灭也。不离不转等。入楞伽云。而实未舍未转如来藏中藏识之名。若无藏识七识则灭。由不转不灭。所以七识与六识。为因及攀缘而生。然非二乘诸修行者所知境界。以彼唯了人无我性。于蕴界处取于自相及共相故。若见如来藏。则五法三自性皆无我相。岂阴界入而不灭耶。

地次第相续转进。余外道见不能倾动。是名住菩萨不动地。得十三昧道门乐。三昧觉所持。观察不思议佛法自愿。不受三昧门乐及实际。向自觉圣趣。不共一切声闻缘觉及诸外道所修行道。得十贤圣种性道及身智意生。离三昧行。是故大慧。菩萨摩诃萨。欲求胜进者。当净如来藏及识藏名 由前悟入得预初地次第增进。位深德著不为外道邪见所动。至第八不动地。于此得十种三昧乐门。为诸佛三昧力所持。觉即佛也。即能观察诸佛之法及本愿力。不同小乘著三昧乐及不住实际。则起化利物也。获自证智。岂与凡小所修行同。得十贤圣种性道者。即十地圣种性也。十地皆圣。兼言贤者对极位而言也。及身智意生者。谓由十地至于佛地。身即法身智即报身。意生即化身。既得三身离于三昧因行。故戒劝云。欲胜进至如来地者。当净如来藏识藏之名。如来之藏本无可净。净其垢者耳。识藏以名言者。由迷如来藏转成妄识。无有别体故但有名。若无识藏之名。则转妄识为如来藏也。

大慧。若无识藏名。如来藏者则无生灭。大慧。然诸凡圣悉有生灭。修行者自觉圣趣。现法乐住不舍方便。大慧。此如来藏识藏。一切声闻缘觉。心想所见虽自性清净。客尘所覆故犹见不净。非诸如来。大慧。如来者现前境界。犹如掌中视阿摩勒果 如来藏本无生灭。今既复本而生灭何有。然诸凡圣悉有生灭者。凡谓外凡内凡。外凡即十信。内凡即住行。向亦名为贤。圣谓十地。圣亦有生灭者。虽能修行得自觉圣趣。犹居因位未离变易生死。言不舍方便者。一者自行增道方便。二者化他益物方便。皆有生灭义也。此如来藏等。入楞伽云。此如来藏识藏本性清净。客尘所染而为不净。一切二乘及诸外道。臆度起见不能现证。如来于此分明现见。如观掌中庵摩勒果。

大慧。我于此义以神力建立。令胜鬘夫人及利智满足诸菩萨等。宣扬演说如来藏及识藏。名七识俱生。声闻计著见人法无我故。胜鬘夫人承佛威神说如来境界。非声闻缘觉及外道境界。如来藏识藏。唯佛及余利智依义。菩萨智慧境界。是故汝及余菩萨摩诃萨。于如来藏识藏当勤修学。莫但闻觉作知足想 我于此下。指往昔所说经为证。如来之说本不假证。但于彼经已曾广明。故兹略说得以指之。入楞伽云我与胜鬘夫人及余深妙净智菩萨。说如来藏名识藏与七识俱起。令诸声闻见法无我。故胜鬘下文显可见。言莫但闻觉作知足想者。言如来藏识藏是佛境界。非三慧具足莫能造诣。戒劝修学良在此也。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甚深如来藏  而与七识俱

二种摄受生  智者则远离

如镜像现心  无始习所熏

如实观察者  诸事悉无事

如愚见指月  观指不观月

计著名字者  不见我真实

心为工伎儿  意如和伎者

五识为伴侣  妄想观伎众

颂上如来藏与七识俱乃至由自相共相二种摄取则有阴界入生。此乃随妄缘者。若能反妄见如来藏。则远离生死矣。如镜像等喻上说也。谓八识体性本来无物。由无始恶习所熏。转生诸识等法。如镜现像。称性而观像虚事亡。复以指月。以喻假名实法有得有失。苟不能忘言契理。政如观指而不观月也。心谓如来藏心。随缘变造如伎儿之化现。意即意根复起意识识起善恶。如和伎者。五识取尘意识同起。是为伴侣。妄想分别如观伎人也。

同类推荐
  • 灵宝六丁秘法

    灵宝六丁秘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乘要语

    大乘要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郊庙歌辞 禅社首乐

    郊庙歌辞 禅社首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耳庵嵩禅师语录

    耳庵嵩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龙树菩萨劝诫王颂

    龙树菩萨劝诫王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江阴城守纪

    江阴城守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特工大小姐

    特工大小姐

    情痴?大小姐?爱的还是她的亲哥哥?这位哥哥还无情的把她推下水害死?当这样的狗血剧情,迎来一位来自异世的特工幽魂,一切又将会是什么样子?夜如尘万万没想到她会形灭、魂不灭,寄身于一位古代情痴大小姐身上继续活下去。好吧,既然一切已成定局,她正好做个普通人好好的活下去,圆了她前世向往的平凡梦,简简单单结婚生子、做女人。可为什么身边总是有人当她好欺负,来挑事?于是她打伤了哥哥,扇晕了妹妹,还一脚把二娘的“心肝宝贝”,一直纯种白色长毛狗送上了西天。接下来,她的身边就开始炸开了锅了,事情接二连三,传言她上兄长,通和尚,诱子侄,残忠良…纷争四起,哪能有一天能平静,事实又是怎样?这还不算,一个个绝品美男弄的她是眼花缭乱心意烦。某只情兽:“如尘,来吧,野火烧不尽,春风沐你身,包你爽!”看着妖娆尽现的绝品妖孽,某女猛咽下一口口水,实在看不下,一拳闪去,把他打成熊猫眼,转身暴走。“你丫的不要总在我眼睛前面脱衣服,我不是浴室里的镜子,不是透明的,可不能保证总是光看不吃。”某只情兽:“如尘,你今天要是不从了本王,本王就死在你的面前。”汗,居然拿命威胁。某女看似无奈,“好吧好吧,就当救人了,佛祖不是说过么,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咱从来没好心过,这次试试做好人会是什么样的感觉。”话音未尽,某女早已尽手脚并用的付诸于行动证明她没说谎。还有某只情兽:“如尘,不行,我不行了…”某男整个脑门扑进她的怀里,紧贴她的高耸云峰磨蹭,一脸的汗迹,面色微喘晕红,也不知道是不是博同情,还是有着某种故意成分。某某情兽:“如尘,我错了,错了,江山算他妈的狗屁,我再也不要江山了,谁稀罕谁拿去,我只要你能原谅我,哪怕让朕,不不,让我每天给你、给你洗脚擦背,只要能留在你身边,叫我做什么我都愿意。”…一只只情兽汇聚一堂,这世界,没有男人是悲哀,男人太多,更悲哀。仰天长啸,一群男人都情兽,试问那个女子能受得了?跑——这中间,她渐渐发现,“她”的身份越来越不简单,皇后,公主,刺客,美女…算了,不管她是谁,她就是她,一份闲心,两世为人的特工大小姐。【严谨版简介】她爱他,青梅竹马,守望生死,不惜:灰飞烟灭。她爱他,前途艰险,梦碎命绝,依然:无怨无悔。他恨她,因为她占有了他心中最爱的位置。视她如蝼蚁,他毫不留情,让一个死囚去蹂躏摧残她的清白之躯。
  • 画鉴

    画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凤逆天:妖娆庶女

    凤逆天:妖娆庶女

    一场传说引一番风云变化,手握龙脉秘密的她九死一生,被最爱的人所骗,被嫡姐亲手掐死自己的孩子,她生不如死万劫不复,最终被一场大火结束生命。一场意外的重生,她步步为营誓要将所有负她害她的人都一网打尽,斗疯嫡亲姐姐,整跨大夫人,谋害逸王爷,使两大帝国两败俱伤!
  • 原一平高效推销的88条黄金法则

    原一平高效推销的88条黄金法则

    日本保险业推销员原一平素有“推销之神”的美誉,他辛勤一生的推销功绩使得他和乔·吉拉德等知名销售员一起,成功跻身销售培训界的“十大销售大师之列”。本书通过对原一平在寿险销售过程中的方法、技巧及其应用要领的总结,从心态修炼、客户调查、拜访准备、客户拜访、沟通应对、售后服务、客户维护等八个方面提炼出88条销售实战真经,并佐以生动的案例、实用的技能提升,旨在帮助广大销售员实现业绩的突破,成功攀登销售高峰。
  • 诸法无诤三昧法门

    诸法无诤三昧法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茶栈

    茶栈

    给我讲个故事吧。不知道?那就留下我的午餐吧。随着那些上古帝君接连陨落,唯有在狐族的茶栈中,才能一窥他们的爱恨情仇。那些尘封万年的神器,也在这一个个故事中传出跨越万年的呜咽和低诉。
  • 余生换你一笑

    余生换你一笑

    安然用一颗真心爱了厉墨5年,但却把子宫捐献给他名义的妹妹陆菲,捐献后又被他一手送进监狱,3年后,出狱,陆浩然来接她,她却只是冷眼相待……
  • 人人都要懂点经济学:这个时代不懂点经济学要吃亏

    人人都要懂点经济学:这个时代不懂点经济学要吃亏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尽力还原经济学的本来面貌,剔除了经济学中那些枯燥、抽象的数学函数和定理法则,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来揭示其中的经济学原理,让您在轻松的阅读中,真正掌握这门会使您的人生更加幸福的学问。全书共分12篇,以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为骨架,以古今中外的经济学现象为血肉,几乎涵盖了经济学的各个专业和领域,囊括了国内最新、最经典的经济学概念,生动而又严谨地阐述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类经济学热门话题,可以说是一部经济学知识的百科全书。
  • 叶思芬说金瓶梅

    叶思芬说金瓶梅

    《金瓶梅》对世情的揭露,对人性的描绘,比它的情色描写更具冲击力与持久性。在解读者叶思芬的眼中,这不是一部人们惯常认为的“淫书”“禁书”,而是一部从普通人的视角出发,描写日常生活的书,写的是柴米夫妻的衣食住行、爱恨情愁、贪嗔痴慢、生离死别。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明朝中后期运河沿岸一个有钱人家的日常生活;看到潘金莲如何挣扎谋求一个更好地未来;看到西门庆在官场、商场乃至欢场的应对进退;看到那个时代的官员、商人、妓女与尼姑的生活点滴,以及这样的日常中,人的可笑、人的可怕,还有人的可悯;看到数千年来从未改变过的世道与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