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53000000006

第6章

大慧。若复妄想异角者。则不应角生。若不异者。则因彼故。乃至微尘分析推求悉不可得。不异角故彼亦非性。二俱无性者。何法何故而言无耶。大慧。若无故无角。观有故言兔无角者。不应作想。大慧。不正因故。而说有无。二俱不成 此复妄想异角等者。再释上义。若谓分别与角异者。则角非所依之因。若不异者。因彼而起分别。若分析至于微尘。悉不可得者。则有角无角二见俱泯故。曰不异角故。彼亦非性。非性者非实性也。若有无二法俱无性者。指何法而言无耶。言无故无角者。谓异于有角。而言无角者。决无是理。故云不应作想。言不正因者。谓不得正因论有无者。皆无实义故云二俱不成也。

大慧。复有余外道见。计著色空事形处横法。不能善知虚空分齐。言色离虚空。起分齐见妄想 重举外计色空之义。以辩其非因。如入楞伽云。复有外道见色形状虚空分齐而生执著。言色异虚空。起于分别。

大慧。虚空是色随入色种。大慧。色是虚空持所持处所建立。性色空事分别当知。大慧。四大种生时自相各别。亦不住虚空。非彼无虚空 上言不善分别色空。此言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持所持处者。谓色为虚空所持。于所持处建立诸色则空外无色互为能所。云何而言离虚空起分齐见也。言性色空事者。谓性色性空之事。当如是分别也。入楞伽云。色空分齐应如是知。四大种者。地水火风也。此四大生时。坚湿暖动自相各别。虽不住于虚空。未尝离于虚空。故云非彼无虚空也。

如是大慧。观牛有角故。兔无角。大慧。又牛角者。析为微尘。又分别微尘刹那不住。彼何所观故而言无耶。若言观余物者。彼法亦然 观牛有角等者。是对牛角之有。言兔角之无也。此牛角析为微尘。又分分析之至于邻虚。如是则觉无觉相。求刹那住相亦不可得。刹那者微细念也。彼外道计无者。对牛角之有而言。牛角求之既无微尘可得。不知对何物而言无耶。入楞伽云。若待余物彼亦如是待即对也。

尔时世尊告大慧菩萨摩诃萨言。当离兔角牛角虚空形色异见妄想。汝等诸菩萨摩诃萨当思惟自心现妄想随入为一切刹土最胜子以自心现方便而教授之 此结劝离二种见。又曰。当思惟自心现妄想。欲知妄想有无之实。但当返观自心是果有耶果无耶。亦有亦无非有非无思之自得。亦当以此教导于他。故曰随入一切刹土。最胜子犹佛子也。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色等及心无  色等长养心

身受用安立  识藏现众生

心意及与识  自性法有五

无我二种净  广说者所说

长短有无等  展转互相生

以无故成有  以有故成无

微尘分别事  不起色妄想

心量安立处  恶见所不乐

觉想非境界  声闻亦复然

救世之所说  自觉之境界

色等及心无者。颂上妄想自性不出色等外尘及内识。心以理言之本无所有。此一无字断妄利刀莫过乎此。承当得去何想不除。但凡夫不了而起妄想。反取以长养自心。故身受用等物由之建立。自本而言藏识所现。故心意识次第而生。自性法有五者。约三自性。立名相等五法及二无我也。广说等者。颂上有无妄想及观待等皆非正因也。微尘分别事不起色等。颂上析角无角邪计妄想也。心量安立处者。颂上思惟自心离有无计。即第一义安立之处。非外道小乘恶见觉想所乐境界。乃佛所说自觉境界也。

尔时大慧菩萨为净除自心现流故。复请如来白佛言。世尊。云何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为顿为渐耶 自心现流者。谓八识自心现行流注烦恼。亦谓之自心现过患习气。大慧。为此请净除之法。为顿耶为渐耶。

佛告大慧。渐净非顿。如庵罗果渐熟非顿。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亦复如是。渐净非顿。譬如陶家造作诸器渐成非顿。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亦复如是。渐净非顿。譬如大地渐生万物非顿生也。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亦复如是。渐净非顿。譬如人学音乐书画种种伎术渐成非顿。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亦复如是。渐成非顿。譬如明镜顿现一切无相色像。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亦复如是。顿现无相无有所有清净境界。如日月轮顿照显示一切色像。如来为离自心现习气过患。众生亦复如是。顿为显示不思议智最胜境界。譬如藏识顿分别知自心现及身安立受用境界。彼诸依佛亦复如是。顿熟众生所处境界。以修行者安处于彼色究竟天。譬如法佛所作依佛光明照耀。自觉圣趣亦复如是。彼于法相。有性无性恶见妄想照令除灭 此段示渐顿净相。佛告大慧下示渐净相。文凡四喻。有法有喻有合文皆可见。譬如明镜下示顿净相。亦有四喻。初无相色像者。为即明之像。像体本空。以喻法中无相境界本无所有。故云无有所有藏识喻云。顿分别知者。非藏识分别。乃分别藏识所现境界。如镜现像。此喻依佛顿熟大根众生所居之境。言依佛者报身佛也。以报身依法身故。言譬如法佛所作依佛者。入楞伽云。譬如法佛顿现报佛及以化佛是也。自觉圣趣者。即自证圣境。彼外道有无性执恶见。照了令灭也。

大慧。法依佛说一切法入自相共相自心现习气因相续妄想自性计著因种种不实如幻。种种计著不可得 法依佛者。法即法身体也。依佛即报佛用也。谓全体起用说一切法。法即大乘法也。入自相共相等者。言众生迷于本性入于自相共相之执。是自心所现烦恼。名习气因。由烦恼相续妄计造诸结业。名计著因。由烦恼结业。受诸虚妄生死。故云不实如幻。此之三道该乎九界。故云种种计著。然此三道本是三德。众生迷之流转三道。佛说此法令其了达自性本空。即妄成真真妄俱泯。故曰不可得也。

复次大慧。计著缘起自性。生妄想自性相。大慧。如工幻师依草木瓦石作种种幻起一切众生若干形色起种种妄想。彼诸妄想亦无真实 此言自共相等诸法不出二种自性。由缘起自性。而生妄想自性之相。故复以喻显之。依草木等作种种幻。此喻缘起自性也。若于形色等者。谓妄想自性也。彼诸妄想如幻师作诸幻相。故云亦无真实也。

如是大慧。依缘起自性。起妄想自性。种种妄想心种种相。行事妄想相。计著习气妄想。是为妄想自性相生。大慧。是名依佛说法 上以幻法喻诸妄想。此合前喻。言种种妄想心等者。因有心则有想。有想则有行。有行则有事无非妄想。即前三道之相。但开合异耳。入楞伽云。由取著境界习气力故。于缘起性中。有妄计性种种相现。是名妄计性生。文显故引注于此。是名依佛说法结也。

大慧。法佛者。离心自性相。自觉圣所缘境界建立施作 法佛修德法身也。言离心自性相者。离妄念也。且法身究竟何所不离。而特言心者。以心为万法之本。心若不亡则一切法生。今言离相则诸法寂灭。寂灭相者。法身之谓也。既言离相则法身名相何自而立故曰。自觉圣所缘境界建立施作。所谓强指法性为法身。斯乃无名之名。非相之相也。

大慧。化佛者。说施界忍精进禅定及心智。慧离阴界入解脱识相分别。观察建立超外道见无色见 化佛者即应身佛也。说三乘法度诸众生所说六度者。菩萨法也。离五阴十八界十二入。及解脱识相分别者。二乘法也。观察建立。即后文二种觉义乃菩萨自行化他法也。超外道见者。离断常二见也。无色见者。计无色定为涅槃定。即受想心灭也。

大慧。又法佛者离攀缘。攀缘离一切所作根量相灭。非诸凡夫声闻缘觉外道计著我相所著境界。自觉圣究竟差别相建立。是故大慧。自觉圣究竟差别相。当勤修学。自心现见应当除灭 又法佛者重示所离。前言离心自体离也。今复示离所离之境离也。离攀缘则异于凡夫。离攀缘离则异于二乘。盖二乘虽离前尘。又著于空。佛则不然也。一切所作根量相灭者。异于外道也。故曰非诸凡夫乃至所著境界。所离既极则惟自觉圣境界而已。而言究竟差别相者。究竟乃极于果位。差别乃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无差之差也。结劝有二。劝修学结当文。次除灭结上自心现流也。

复次大慧。有二种声闻乘通分别相。谓得自觉圣差别相。及性妄想自性计著相。云何得自觉圣差别相声闻。谓无常苦空无我境界。真谛离欲寂灭。息阴界入自共相。外不坏相如实知。心得寂止。心寂止已禅定解脱三昧道果正受解脱。不离习气不思议变易死。得自觉圣乐住声闻。是名得自觉圣差别相声闻 上勉菩萨修自觉圣。智既有大小不同故。出声闻所证之相。有二种异。自觉圣差别相者。所证之理也。性妄想自性计著相者。执教起见也。虽同是声闻。得失永异。无常苦空无我者。声闻所修析空之观也。境界者。所空之境也。真谛者真理也。离欲寂灭者。离三界爱欲入无余涅槃也。息灭五阴十八界十二入自相共相自共相。即总别相也。外不坏相如实知者。谓声闻不能如实了知生死相即涅槃相。故以为外也。以必得寂灭而后心止。心既止寂故。得禅定乃至正受解脱。不离习气等者。所破烦恼有正有习。但能断正离分段生死。未能断习。犹有变易生死。分段者。三界内支形分段生死也。变易者。方便土因移果易生死也。言不思议者。此变易生死非凡夫所能思议也。乐住者。谓声闻乐住于真空涅槃也。

大慧。得自觉圣差别乐住。菩萨摩诃萨。非灭门乐正受乐。顾悯众生及本愿不作证。大慧。是名声闻得自觉圣差别相乐。菩萨摩诃萨。于彼得自觉圣差别相乐。不应修学 此言菩萨亦证真谛而不住著。言非灭门者。不同小乘住寂灭门趣正受乐。言顾悯众生等者。谓菩萨以悲愿度生。不取著涅槃也。此重结指是声闻所得三昧之乐。然菩萨于此三昧不应修学。

大慧。云何心妄想自性计著相声闻。所谓大种青黄赤白坚湿暖动。非作生自相共相。先胜善说见已。于彼起自性妄想。菩萨摩诃萨。于彼应知应舍。随入法无我相。灭人无我相见。渐次诸地相续建立。是名诸声闻性妄想自性计著相 此段征释著相声。闻初释性。妄想谓四大种色。各有自然之性。如地以坚为性。水以湿为性。火以暖为性。风以动为性。言非作生者。非造作而生也。仍于阴界入自共相而生执著。先胜是佛。谓佛善巧宣说。言执教声闻不能了达自性本空见彼境界诸相起自性妄想。为菩萨者。当知是过而舍离之。随入法无我相等。入楞伽云。离人无我见。入法无我相。渐入诸地。是名下结。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世尊所说常不思议。自觉圣趣境界。及第一义境界。世尊非诸外道所说常不思议因缘耶 如来所谈常不思议。与外道所说名同。恐学者滥真堕妄故举以为问。名同义异具见下文。所言常与不思议。无出二种境界。常即自觉圣趣。不思议即第一义。自觉常智也。圣趣常境也。由常智而契常境故。名为常第一义体绝言思故。云不思议也。岂外道邪见所可同也。

佛告大慧。非诸外道因缘得常不思议。所以者何。诸外道常不思议。不因自相成。若常不思议。不因自相成者。何因显现常不思议。复次大慧。不思议若因自相成者。彼则应常。由作者因相故。常不思议不成 答言非诸外道因缘等者。盖外道修证非正因缘。因非正因果非正果。故征释而斥之。不因自相成者。谓非自觉相所成。则常不思议境界之果亦不成也。彼因若从自觉相成。则因常而果亦常也。言由作因相等者。由所作之因是邪计故。所以常不思议不成果也。

大慧。我第一义常不思议。第一义因相成。离性非性得自觉相故有相。第一义智因故有因。离性非性故。譬如无作虚空涅槃灭尽故常。如是大慧。不同外道常不思议论。如是大慧。此常不思议。诸如来自觉圣智所得如是故。常不思议自觉圣智所得。应当修学 此对外道之非。而显正教之是。言第一义因相成等者。此第一义。即是中道实相。以是为因即是常因。以是为相即是常相。远离有无之过。言离性则非有。离非性则非无。非有非无正显中道。中道绝待故常。常故妙。妙故不可思议。此所以为如是究竟常不思议异彼外道无自相因。故复言有因有相。言譬如无作虚空等者。虚空以无为故常。涅槃以灭尽故常。此常不思议。则与外道诤论自不侔矣。言诸如来等者。佛言。非但我法如是。诸佛所证常不思议。无不然也。故诫菩萨应当修学。

复次大慧。外道常不思议无常性。异相因故。非自作因相力故常。复次大慧。诸外道常不思议。于所作性非性无常。见已思量计常 此斥外道无常性所以。难其无果。以其因非正因故。复对因反复斥之。言异相因者。非我自因之相也。彼言常者。非自作正因实相之力所成之常。乃非常计常之常。岂显常性之果哉。又复外道所计常不思议。乃言。世间所作之法有已还无。悉是无常性非性即有无也。作是见已妄计神我。以为常不思议。故云思量计常。

大慧。我亦以如是因缘所作者性非性无常见已。自觉圣境界说彼常无因。大慧。若复诸外道因相。成常不思议。因自相性非性。同于兔角。此常不思议。但言说妄想。诸外道辈有如是过。所以者何。谓但言说妄想同于兔兔角。自因相非分 又曰我亦如是因缘者。谓如来亦见彼性无常。而修于常显自觉圣境界。而后乃知彼无常性故。说彼常无因。又若以外道邪因邪相。成常不思议者。然彼因自相性。但有言说而无实义。故云同于兔角。诸外道辈下结过。其略有四。言说妄想一也。自因相非分二也。非自觉得相三也。思量计常四也。故云有如是过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结局怎么会这样

    结局怎么会这样

    对李周周来说,平生最不能忍受的莫过于两件事:喜欢看的电视剧烂尾和喜欢看的小说太监。每当发生上述两件事的时候,作为戏精本人,她都要怒骂编剧作者三百遍,甚至恨不得自己能够亲自上阵给故事创造出一个幸福美满的完美结局。老天有眼,神佛垂怜,她真的得到了能够进入故事的机会,只是……结局怎么会这样?
  • 青涩花开,再见青春

    青涩花开,再见青春

    踢球踢中校级名花的美胸之后,她赖上了我。精彩片段:我从A栋二楼的最后一个教室出来,走了几步,我听到有个女生叫住了我:“嗨,用足球踢我的那个人等一下......”这是命令式的俏皮口吻,我听了故意不理她,脚步依然没停。没想到那女生跑来拦住了我,呶呶嘴说:“我正叫你呢,难道你没听见,你怎么不睬人家。”我说:“我可不认识你,你没称名道姓的,谁知你是在喊小猫还是在叫小狗。”那女生哼了一声:“你还好意思说,你上次用球砸得人家那么痛,你连个道歉也没有。”
  • 九陆修仙传

    九陆修仙传

    温觉平淡无奇的生活,被一次意外所改变。激发了体内古老秘钥的力量,从此走向强者一途,最终成为霸主,一统九陆。世间万物,皆为其次。温觉成为了万人膜拜的至尊后,却总感觉到莫名的空虚,一副卷轴,开启了新世界的隧道……
  • 帝宠凤妻:爱妃,你别跑

    帝宠凤妻:爱妃,你别跑

    【新书:我的师父来了。请签收】凤后天降,命定人来临。前世为九重天神女,却以身赴轮回。三世的追溯,两世的不得善终,那么最后一世,结局又是如何?步步惊心为营,忆前尘往事。他前世为魔,甘愿为她颠覆乾坤,以伴她为己任。今世为帝,愿为她覆这天下,独许美人心。
  • 微型小说一千零一夜(第六卷)

    微型小说一千零一夜(第六卷)

    本书中的每一篇小说都是一个贴近生活的精彩故事,反映着当代生活的广阔图景。它们不仅能教会你如何理解生活,更能教会你如何热爱生活。开阔读者的视野、启迪读者的心智、使读者得到精神享受,是编者编选此书的最大愿望。
  • 猫骨朵花

    猫骨朵花

    刘五朵那路公交,属繁华路段。当她车驶过,一眼就看见她在车里。我两脚猛磕马肚,追上去。县城虽小,却从来没有发生过马追公交事件,一下的,我身后跟上来一群人。起初跟上来的人有三五百,后来超千!公交在红绿灯路口前停了,我的马却没停,继续哒哒跑,从公交旁边哒哒跑过去,再一勒缰绳,停在公交前方。我对着公交前面那个大幅玻璃窗,大声喊:刘五朵,嫁给我吧!跟上来的上千人,拥挤的围观者,以及公交里的乘客,他们不用谁号召,也不用提前导演,自发的,集体拍巴掌,那巴掌声,哗哗,哗哗,像滔天巨浪,盖下来。
  • 神仙助我来复仇

    神仙助我来复仇

    “五两买了个小奴,用本王的命换还不够,最后要用江山来换?”某王爷郁闷极了。“你不要,抢着要的人多了去了!”某丫头得意洋洋。且看暖床丫头如何练神功,成神医,训神兽,弄朝堂……--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ON REGIMEN IN ACUTE DISEASES

    ON REGIMEN IN ACUTE DISEAS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沧海寄余生

    沧海寄余生

    听说黎明之前是最黑暗的,但只要心里有光,就不会害怕。而你,就是光。麦九新作,穿越山川与岁月的深情,从十几岁的守侯到余生共白首。
  • 上仙

    上仙

    在我飞升那日,我的丈夫,秦亦亲手剜了我的心。他一脚把我踢飞,踩着我的手——在我耳边低语:你以为我这上万年和你一副如此丑陋的皮囊在一起,我有多恶心。自此我才知道,他和我在一起几万年,不过就是为了得到我这颗心,好助他飞升。几万年前,三界众生羡慕我长相丑陋却有一个俊俏的夫君疼爱。几万年后,我即将魂飞魄散,而他却当上了九重天的天尊。即使变成孤魂野鬼,即使万劫不复,我也要亲手剖开他的胸膛,把自己的心拿回来!终有一日,我嫁的男人,定比秦亦还俊美,法力比他还高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带我纵横九重天。当初既是我点化你成仙,渡化你的劫,那么你余生所有的劫,都该我来背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