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78000000002

第2章

脉形状指下秘决第一(二十四种)

浮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浮于手下)芤脉,浮大而软,按之中央空,两边实。(一曰手下无,两旁有)洪脉,极大在指下。(一曰浮而大)滑脉,往来前却流利,展转替替然,与数相似。(一曰浮中如有力。一曰漉漉如欲脱)数脉,去来促急。(一曰一息六七至。一曰数者进之名)促脉,来去数,时一止复来。

弦脉,举之无有,按之如弓弦状。(一曰如张弓弦,按之不移。又曰浮紧为弦)紧脉,数如切绳状。(一曰如转索之无常)沉脉,举之不足,按之有余。(一曰重按之乃得)伏脉,极重指按之,着骨乃得。(一曰手下裁动。一曰按之不足,举之无有。一曰关上沉不出,名曰伏)革脉,有似沉伏,实大而长微弦。(《千金翼》以革为牢)实脉,大而长,微强,按之隐指然。(一曰沉浮皆得)微脉,极细而软,或欲绝,若有若无。(一曰小也。一曰手下快。一曰浮而薄。一曰按之如欲尽)涩脉,细而迟,往来难且散,或一止复来。(一曰浮而短,一曰短而止。或曰散也)细脉,小大于微,常有,但细耳。

软脉,极软而浮细。(一曰按之无有,举之有余。一曰细小而软。软,一作濡,曰濡者,如帛衣在水中,轻手相得)弱脉,极软而沉细,按之欲绝指下。(一曰按之乃得,举之无有)虚脉,迟大而软,按之不足,隐指豁豁然空。

散脉,大而散。散者,气实血虚,有表无里。

缓脉,去来亦迟,小快于迟。(一曰浮大而软,阴浮与阳同等)迟脉,呼吸三至,去来极迟。(一曰举之不足,按之尽牢。一曰按之尽牢,举之无有)结脉,往来缓,时一止复来。(按之来缓,时一止者,名结阳;初来动止,更来小数,不能自还,举之则动,名结阴)代脉,来数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脉结者生,代者死。

动脉,见于关上,无头尾,大如豆,厥厥然动摇。(《伤寒论》云:阴阳相搏名曰动。阳动则汗出,阴动则发热,形冷恶寒。数脉见于关上,上下无头尾,如豆大,厥厥动摇者,名曰动)浮与芤相类(与洪相类),弦与紧相类,滑与数相类,革与实相类(《千金翼》云:牢与实相类),沉与伏相类,微与涩相类,软与弱相类,缓与迟相类。(软与迟相类)

平脉早晏法第二

黄帝问曰:夫诊脉常以平旦,何也?岐伯对曰:平旦者,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均,(《内经》作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过此非也。(《千金》同《素问》《太素》,云:有过之脉)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

分别三关境界脉候所主第三

从鱼际至高骨(其骨自高),却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从寸至尺,名曰尺泽。故曰尺寸。寸后尺前,名曰关。阳出阴入,以关为界。阳出三分,阴入三分,故曰三阴三阳。阳生于尺动于寸,阴生于寸动于尺。寸主射上焦,出头及皮毛竟手。关主射中焦,腹及腰。尺主射下焦,少腹至足。

辨尺寸阴阳荣卫度数第四

夫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候者,何谓也?然: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动脉也。

人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寸。人一日一夜凡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五十度,周于身。漏水下百刻,荣卫行阳二十五度,行阴亦二十五度,为一周(时也)。

故五十度而复会于手太阴。太阴者,寸口也,即五脏六腑之所终始,故法取于寸口。脉有尺寸,何谓也?然:尺寸者,脉之大会要也。从关至尺是尺内,阴之所治也;从关至鱼际是寸口内,阳之所治也。故分寸为尺,分尺为寸。故阴得尺内一寸,阳得寸内九分。尺寸终始一寸九分,故曰尺寸也。

脉有太过,有不及,有阴阳相乘,有覆有溢,有关有格,何谓也?然:关之前者,阳之动也,脉当见九分而浮。过者,法曰太过;减者,法曰不及。遂上鱼为溢,为外关内格,此阴乘之脉也。关之后者,阴之动也,脉当见一寸而沉。

过者,法曰太过;减者,法曰不及。遂入尺为覆,为内关外格,此阳乘之脉,故曰覆溢。是真脏之脉也,人不病自死。

平脉视人大小长短男女逆顺法第五

凡诊脉,当视其人大小、长短及性气缓急。脉之迟速、大小、长短皆如其人形性者,则吉。反之者,则为逆也。脉三部大都欲等,只如小人、细人、妇人脉小软。小儿四、五岁,脉呼吸八至,细数者,吉。(《千金翼》云:人大而脉细,人细而脉大,人乐而脉实,人苦而脉虚,性急而脉缓,性缓而脉躁,人壮而脉细,人羸而脉大,此皆为逆,逆则难治。

反此为顺,顺则易治。凡妇人脉常欲濡弱于丈夫。小儿四、五岁者,脉自快疾,呼吸八至也。男左大为顺,女右大为顺。

肥人脉沉,瘦人脉浮)

持脉轻重法第六

脉有轻重,何谓也?然:初持脉如三菽之重,与皮毛相得者,肺部也(菽者,小豆。言脉轻如三小豆之重。作皮毛之间者,肺气所行,故言肺部也)。如六菽之重,与血脉相得者,心部也(心主血脉,次于肺,如六豆之重)。如九菽之重,与肌肉相得者,脾部也(脾在中央,主肌肉,故次心如九豆之重)。如十二菽之重,与筋平者,肝部也(肝主筋,又在脾下,故次之)。按之至骨,举之来疾者,肾部也(肾主骨,其脉沉至骨)。故曰轻重也。

两手六脉所主五脏六腑阴阳逆顺第七

《脉法赞》云:肝心出左,脾肺出右,肾与命门,俱出尺部,魂魄谷神,皆见寸口。左主司官,右主司府。左大顺男,右大顺女。关前一分,人命之主。左为人迎,右为气口。神门诀断,两在关后。人无二脉,病死不愈。诸经损减,各随其部。察按阴阳,谁与先后(《千金》云:三阴三阳,谁先谁后)。阴病治官,阳病治府。奇邪所舍,如何捕取?审而知者,针入病愈。

心部在左手关前寸口是也,即手少阴经也,与手太阳为表里,以小肠合为府。合于上焦,名曰神庭,在龟(一作鸠)尾下五分。肝部在左手关上是也,足厥阴经也,与足少阳为表里,以胆合为府,合于中焦,名曰胞门(一作少阳),在大仓左右三寸。肾部在左手关后尺中是也,足少阴经也,与足太阳为表里,以膀胱合为府,合于下焦,在关元左。

肺部在右手关前寸口是也,手太阴经也,与手阳明为表里,以大肠合为府,合于上焦,名呼吸之府,在云门。

脾部在右手关上是也,足太阴经也,与足阳明为表里,以胃合为府,合于中焦脾胃之间,名曰章门,在季胁前一寸半。

肾部在右手关后尺中是也,足少阴经也,与足太阳为表里,以膀胱合为府,合于下焦,在关元右,左属肾,右为子户,名曰三焦。

辨脏腑病脉阴阳大法第八

脉何以知脏腑之病也?然:数者腑也,迟者脏也。数即有热,迟即生寒。诸阳为热,诸阴为寒。故别知脏腑之病也。

(腑者阳,故其脉数;脏者阴,故其脉迟。阳行迟,病则数;阴行疾,病则迟)脉来浮大者,此为肺脉也;脉来沉滑,如石,肾脉也;脉来如弓弦者,肝脉也;脉来疾去迟,心脉也。脉来当见而不见为病。病有深浅,但当知如何受邪。

辨脉阴阳大法第九

脉有阴阳之法,何谓也?然: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呼吸之间,脾受谷味也,其脉在中。浮者阳也,沉者阴也,故曰阴阳。心肺俱浮,何以别之?然:浮而大散者,心也;浮而短涩者,肺也。肾肝俱沉,何以别之?然:牢而长者,肝也;按之软,举指来实者,肾也。脾者中州,故其脉在中(《千金翼》云:迟缓而长者,脾也)。是阴阳之脉也。脉有阳盛阴虚,阴盛阳虚,何谓也?然:浮之损小,沉之实大,故曰阴盛阳虚;沉之损小,浮之实大,故曰阳盛阴虚。是阴阳虚实之意也。(阳脉见寸口,浮而实大,今轻手浮之更损减而小,故言阳虚;重手按之反更实大而沉,故言阴实。)经言:脉有一阴一阳,一阴二阳,一阴三阳;有一阳一阴,一阳二阴,一阳三阴。如此言之,寸口有六脉俱动耶?然:经言如此者,非有六脉俱动也,谓浮、沉、长、短、滑、涩也。浮者阳也,滑者阳也,长者阳也;沉者阴也,涩者阴也,短者阴也。所以言一阴一阳者,谓脉来沉而滑也;一阴二阳者,谓脉来沉滑而长也;一阴三阳者,谓脉来浮滑而长,时一沉也。所以言一阳一阴者,谓脉来浮而涩也;一阳二阴者,谓脉来长而沉涩也;一阳三阴者,谓脉来沉涩而短,时一浮也。各以其经所在,名病之逆顺也。

凡脉大为阳,浮为阳,数为阳,动为阳,长为阳,滑为阳;沉为阴,涩为阴,弱为阴,弦为阴,短为阴,微为阴,是为三阴三阳也。阳病见阴脉者,反也,主死;阴病见阳脉者,顺也,主生。关前为阳,关后为阴。阳数则吐血,阴微则下利;阳弦则头痛,阴弦则腹痛;阳微则发汗,阴微则自下;阳数口生疮,阴数加微必恶寒而烦挠不得眠也。阴附阳则狂,阳附阴则癫。得阳属腑,得阴属脏。无阳则厥,无阴则呕。阳微则不能呼,阴微则不能吸,呼吸不足,胸中短气。

根据此阴阳以察病也。

寸口脉浮大而疾者,名曰阳中之阳,病苦烦满,身热,头痛,腹中热。

寸口脉沉细者,名曰阳中之阴,病苦悲伤不乐,恶闻人声,少气,时汗出,阴气不通,臂不能举。

尺脉沉细者,名曰阴中之阴,病苦两胫酸疼,不能久立,阴气衰,小便余沥,阴下湿痒。

尺脉滑而浮大者,名曰阴中之阳,病苦小腹痛满,不能溺,溺即阴中痛,大便亦然。

尺脉牢而长,关上无有,此为阴干阳,其人苦两胫重,少腹引腰痛。

寸口脉壮大,尺中无有,此为阳干阴,其人苦腰背痛,阴中伤,足胫寒。

夫风伤阳,寒伤阴。阳病顺阴,阴病逆阳。阳病易治,阴病难治。在肠胃之间,以药和之;若在经脉之间,针灸病已。

平虚实第十

人有三虚三实,何谓也?然:有脉之虚实,有病之虚实,有诊之虚实。脉之虚实者,脉来软者为虚,牢者为实。病之虚实者,出者为虚,入者为实;言者为虚,不言者为实;缓者为虚,急者为实。诊之虚实者,痒者为虚,痛者为实;外痛内快为外实内虚,内痛外快为内实外虚。故曰虚实也。

问曰:何谓虚实?答曰: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何谓重实?所谓重实者,言大热病,气热脉满,是谓重实。

问曰:经络俱实如何?何以治之?答曰:经络皆实是寸脉急而尺缓也,当俱治之。故曰滑则顺,涩则逆。夫虚实者,皆从其物类。始五脏骨肉滑利,可以长久。

从横逆顺伏匿脉第十一

问曰:脉有相乘,有从、(仲景从字作纵字)有横,有逆、有顺,何谓也?师曰:水行乘火,金行乘木,名曰从;火行乘水,木行乘金,名曰横;水行乘金,火行乘木,名曰逆;金行乘水,木行乘火,名曰顺。

经言:脉有伏匿者,伏匿于何脏,而言伏匿也?然:谓阴阳更相乘、更相伏也。脉居阴部反见阳脉者,为阳乘阴也。

脉虽时沉涩而短,此阳中伏阴;脉居阳部反见阴脉者,为阴乘阳也;脉虽时浮滑而长,此为阴中伏阳也。重阴者癫,重阳者狂。脱阳者见鬼,脱阴者目盲。

辨灾怪恐怖杂脉第十二

问曰:脉有残贼,何谓?师曰:脉有弦、有紧、有涩、有滑、有浮、有沉,此六脉为残贼,能与诸经作病。

问曰:尝为人所难,紧脉何所从而来?师曰:假令亡汗,若吐,肺中寒,故令紧;假令咳者,坐饮冷水,故令紧;假令下利者,以胃中虚冷,故令紧也。

问曰:翕奄沉名曰滑,何谓?师曰:沉为纯阴,翕为正阳,阴阳和合,故脉滑也。

问曰:脉有灾怪,何谓?师曰:假令人病,脉得太阳,脉与病形证相应,因为作汤,比还送汤之时,病者因反大吐若下痢,(仲景痢字作利)病腹中痛。因问言:我前来脉时不见此证,今反变异故,是名为灾怪。因问何缘作此吐痢?答曰:或有先服药,今发作,故为灾怪也。

问曰:人病恐怖,其脉何类?师曰:脉形如循丝,累累然,其面白脱色。

问曰:人愧者,其脉何等类?师曰:其脉自浮而弱,面形乍白乍赤。

问曰:人不饮,其脉何类?师曰:其脉自涩,而唇口干燥也。言迟者,风也;摇头言者,其里痛也;行迟者,其表强也;坐而伏者,短气也;坐而下一膝者,必腰痛;里实护腹如怀卵者,必心痛。师持脉病患欠者,无病也;脉之因伸者,无病也(一云呻者,病也)。假令向壁卧,闻师到不惊起,而目眄视(一云反面仰视)。若三言三止,脉之,咽唾,此为诈病。假令脉自和,处言此病大重,当须服吐下药,针灸数十百处乃愈。

迟疾短长杂脉法第十三

黄帝问曰:余闻胃气、手少阳三焦、四时五行脉法。夫人言脉有三阴三阳,知病存亡,脉外以知内,尺寸大小,愿闻之。岐伯曰:寸口之中,外别浮沉、前后、左右、虚实、死生之要,皆见寸口之中。脉从前来者为实邪,从后来者为虚邪,从所不胜来者为贼邪,从所胜来者为微邪,自病(一作得)者为正邪。外结者病痈肿,内结者病疝瘕也。间来而急者,病正在心,气也。脉来疾者,为风也;脉来滑者,为病食也;脉来滑躁者,病有热也;脉来涩者,为病寒湿也。

脉逆顺之道,不与众谋。师曰:夫呼者,脉之头也。初持之来疾去迟,此为出疾入迟,为内虚外实;初持脉来迟去疾,此为出迟入疾,为内实外虚也。

脉数则在腑,迟则在脏。脉长而弦病在肝(扁鹊云:病出于肝),脉小血少病在心(扁鹊云:脉大而洪,病出于心),脉下坚上虚病在脾胃(扁鹊云:病出于脾胃),脉滑(一作涩)而微浮病在肺(扁鹊云:病出于肺),脉大而坚病在肾。

(扁鹊云:小而紧)脉滑者多血少气,脉涩者少血多气,脉大者血气俱多。又云:脉来大而坚者血气俱实,脉小者血气俱少。

又云:脉来细而微者血气俱虚。沉细滑疾者热,迟紧为寒(又云:洪数滑疾为热,涩迟沉细为寒)。脉盛滑紧者病在外热,脉小实而紧者病在内冷。脉小弱而涩谓之久病,脉滑浮而疾者谓之新病。脉浮滑,其人外热,风走刺,有饮,难治。脉沉而紧,上焦有热,下寒,得冷即便下。脉沉而细,下焦有寒,小便数,时苦绞痛,下利重。脉浮紧且滑直者,外热内冷,不得大小便。

脉洪大紧急,病速进在外,苦头发热、痈肿;脉细小紧急,病速进在中,寒为疝瘕、积聚,腹中刺痛。脉沉重而直前绝者,病血在肠间;脉沉重而中散者,因寒食成。脉直前而中散绝者,病消渴(一云病浸淫痛)。脉沉重,前不至寸口,徘徊绝者,病在肌肉遁尸。脉左转而沉重者,气阳在胸中,脉右转出不至寸口者内有肉。脉累累如贯珠,不前至,有风寒在大肠,伏留不去;脉累累中止不至,寸口软者,结热在小肠膜中,伏留不去。脉直前左右弹者,病在血脉中,血也;脉后而左右弹者,病在筋骨中也。脉前大后小,即头痛目眩;脉前小后大,即胸满短气。上部有脉,下部无脉,其人当吐,不吐者死;上部无脉,下部有脉,虽困无所苦。夫脉者,血之府也。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数则烦心,大则病进,上盛则气高,下盛则气胀,代则气衰,细则气少(《太素》细作滑),涩则心痛。浑浑革革,至如涌泉,病进而危;弊弊绰绰,其去如弦绝者,死。短而急者病在上,长而缓者病在下;沉而弦急者病在内,浮而洪大者病在外;脉实者病在内,脉虚者病在外。在上为表,在下为里;浮为在表,沉为在里。

平人得病所起第十四

何以知春得病?无肝脉也。无心脉,夏得病;无肺脉,秋得病;无肾脉,冬得病;无脾脉,四季之月得病。

假令肝病者,西行,若食鸡肉得之,当以秋时发,得病以庚辛日也。家有腥死,女子见之,以明要为灾。不者,若感金银物得之。

假令脾病,东行,若食雉兔肉及诸木果实得之。不者,当以春时发,得病以甲乙日也。

假令心病,北行、若食豚、鱼得之。不者,当以冬时发,得病以壬癸日也。

假令肺病,南行,若食马肉及獐鹿肉得之。不者,当以夏时发,得病以丙丁日也。

假令肾病,中央,若食牛肉及诸土中物得之。不者,当以长夏时发,得病以戊己日也。

假令得王脉,当于县官家得之。

假令得相脉,当于嫁娶家得之,或相庆贺家得之。

假令得胎脉,当于产乳家得之。

假令得囚脉,当于囚徒家得之。

假令得休脉,其人素有宿病,不治自愈。

假令得死脉,当于死丧家感伤得之。

何以知人露卧得病?阳中有阴也。

何以知人夏月得病?诸阳入阴也。

何以知人食饮中毒?浮之无阳,微细之不可知也,但有阴脉,来疾去疾,此相为水气之毒也。脉迟者,食干物得之。

诊病将瘥难已脉第十五

问曰:假令病患欲瘥,脉而知愈,何以别之?师曰:寸关尺大小迟疾浮沉同等,虽有寒热不解者,此脉阴阳为平复,当自愈。人病,其寸口之脉与人迎之脉小大及浮沉等者,病难已。

同类推荐
  • 伤寒捷诀

    伤寒捷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十六国春秋

    十六国春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大乘日子王所问经

    佛说大乘日子王所问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摄大乘论抄

    摄大乘论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九转灵砂大丹

    九转灵砂大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闽事纪略

    闽事纪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爱情如约而至

    爱情如约而至

    高考那年,被闺蜜更改了志愿被迫来到Z市。她文丝诺从来没想过,自己的人生会是这样凄凉,也从来没想过,大学到结婚爱了五年的男人竟然会出轨…孩子被小三的弟弟生生打掉,而那个男人却头也没回的选择了小三。为了报复,她答应做了同性恋者的妻子,可同样是得不到爱情的隐忍,是你…你会选择哪个?--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幻世修道传

    幻世修道传

    道力术法的世界,众人皆以道术二字作为终生追求的目标。曾经修道强者众多,修道之风盛行的这片神奇陆地,如今却因为万年前与魔族的战争而变得人才凋零,修行之风不再;时过境迁,转眼间已过将近七千年,这片广袤的大陆都未曾出现过证道境强者,众多绝世天才都在寻道境陨落,无法寻得世间道法之源,踏入证道之境。而天下则似乎如冥冥中注定一般,逐渐变得混乱,世人不再以修行道力术法为目标,反而开始争权夺利勾心斗角起来……
  • 一炮而红

    一炮而红

    陌沄昔用七年的倾心付出和满腔爱恋,换来的却是无情的背叛,残忍的虐杀!重生后,她成了另外一个人,却发现身体的主人已经被潜规则,而金主则是她的前任老板沈濯言。她将计就计,用身体换取一炮而红的资格,沈濯言却跟她签订独家占有的合约。她为他被绯闻缠身,成为不能见光的地下情人。曾被伤过的心不敢言爱,却在相处中彼此吸引。她最终上位成功,成为当红巨星,却得知他已经有了婚约……当娱乐圈再现巨星神话,这场爱情的追逐游戏里,谁才是赢家……
  • 渣女和她的前男友们

    渣女和她的前男友们

    这是一个花心渣女与n前男友们扯不断理还乱的故事。宋澜,明轩杂志社职员,拥有着一张美艳的脸庞,火辣完美的身材,俘获了无数男人的心。她来到明轩杂志社工作刚满一年,就已经结交了十二任男友,一年十二个月,十二个男友十二个星座,每任男友保质期为一个月……
  • 始帝元神

    始帝元神

    他因爱跳崖,劫难奇遇,得到上古大神---始帝元神附体,而后重返故国他一路行来,解除重重危机。
  • 末日之语

    末日之语

    在新世纪浩瀚宇宙中当中。也存在着一些污垢我们就是这些污垢的清理者。
  • 人皮偶戏

    人皮偶戏

    我,就是皮偶师,我记不清自己活了多久了,也记不清都遇到过什么人,只是日复一日,守着我的偶店。我看着邪恶脱下伪善的外衣,穿上人皮。如果有人来找我,带上我想要的东西,我就会走出店门,将那皮,套在我的人偶上。人皮偶戏,戏里戏外,无非都是披着人皮的鬼,和带着鬼面的人。
  • 重生之幸福的活着

    重生之幸福的活着

    一场恶病她竟重生了,她满心欢喜的以为她预知了一切就可以改变,然而曲奇的命运能否如她的愿……后来她才知道,她可以改变很多,可是有些她始终还是无法改变……再次面对生活的种种,所有的质疑和指责她慢慢的看淡……再次回头,这一世她已无憾……
  • 犯罪心理学(第一季)(国内卷)

    犯罪心理学(第一季)(国内卷)

    形形色色的犯罪行为,在令人们感到震惊和恐惧的同时,又激发着人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未知的欲望。这些或狡猾、或邪恶、或疯狂的罪犯,究竟是如何走上犯罪这条不归路的?探索罪犯阴暗而扭曲的内心世界,寻找犯罪行为的心理根源,这就是犯罪心理学的目的。本书不是艰深晦涩的教材,而是犯罪心理学通俗读物,以案例的形式诠释犯罪心理学知识,让读者接近这门复杂而神秘的学问,从而正确看待犯罪,强化自我保护意识。本书适用读者:警察、法官、检察官、狱警、律师等职业群体;对犯罪和犯罪心理学感兴趣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