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88900000010

第10章

玉峯沙門 師會 述

【科】第九明諸教所詮差別者。略舉十門義差別故顯彼能詮差別非一。餘如別說。

言諸教者即五類能詮教也。所詮者即理行果三。是所詮所目義也。差別者所詮義中各有五門。不囗如甚深緣起一心具五義門。由此得知彼能詮法五類不同。故云顯彼非一。吾祖曰此就義分非約時事十門。初二是理。後三是果。中間是行。上文云若約法義如下別辨即指此也。上是能詮之法。此是法下之義。持此之義。分彼之法。簡而真(矣)。

【科】一所依心識 二明佛種性 三行位分齊 四修行時分 五修行依身 六斷惑分齊 七二乘迴心 八佛果義相 九攝化境界 十佛身開合。

【科】第一心識差別者。

心意識為諸法依。諸教詮此分齊差別也。

【科】如小乘但有六識。義分心意識如小乘論說。於阿賴耶識但得其名如增一經說。

言但有六識無七八也。義分下演義云小乘謂未來名心。過去名意。現在名識等種種分別。然無別體。彼為約此三世不同義。說心意識名。體即第六。小論即毗曇俱舍也。賴耶下但得第八之名。無別自體。謂小乘但是第六入三世故指增一阿含經也。

【科】若依始教。於阿賴耶識但得一分生滅之義。以於真理未能融通。但說凝然不作諸法。

謂相中辨成就義也。世諦因緣無性故成第一義諦。本來不作故不成。緣成故非不成。緣成故非是成。一切識門皆如是也。起信疏云。以始教相宗不知佛說如來藏以為阿賴耶。故云但得一分。彼以業相為賴耶自證分。轉相為見分。現相為相分。即唯識宗齊此業相為諸法生起之本。此但生滅之業。以於下論疏又云。以彼宗未明識等與真如同以一心為源。故說真如無知無覺凝然不變。不許隨緣但與八識為諸法本。故真理不作諸法也。

【科】故就緣起生滅事中建立賴耶。從業等種辨體而生異熟報識為諸法依。

唯識第四云。諸心心所皆有三依。一因緣依。謂自種子諸有為法皆託此依。離自因緣必不生故。二增上依。謂內六處諸心心所皆託此依。離俱有根必不轉故。三等無間依。謂緣前滅識諸心心所皆託此依。離開導根必不起故。釋曰。根識同時名俱有也。前滅識等猶能開闢導引後生名開導也。然此三依言生轉起別相云何生。約依種辨體而生。轉約隨順與力令轉起約由前開路令後得起。又云業無識種不親辨體。識無業種不招苦樂。既有依托。故云從業等生。業即有支習氣等等取我執名言二習氣也。生死相續由諸習氣。然諸習氣總有三種。一名言習氣。二我執習氣。三有支習氣。名言習氣者謂有為法各別親種名言有二。一表義名言即能詮義音聲差別。二顯境名言即能了境。心心所法隨二名言所熏成種作有為法各別因緣。二我執習氣者謂虗妄執我我所種。我執有二。一俱生我執。即修所斷我我所執。二分別我執即見所斷我我所執。隨二我執所熏成種令有情等自他差別。三有支習氣。謂招三界異熟業種。有支有二。一有漏善即是能招可愛果業。二諸不善即是能招非愛果。業隨二有支所熏成種令異熟果善惡趣別故。論頌云。由諸業習氣。二取習氣俱。前異熟既盡。復生餘異熟。此能引業即諸業習氣。若無業種不招苦樂。如種無田終不生芽。故此名言由業引起方受當來異熟之果。異熟等者孔目云所熏一切種子。阿賴耶識亦名異熟識亦名阿陀那識。以能積集諸習氣故。習氣者謂由現行薀等令彼種子皆得增益。一切種子識者謂能生蘊等。諸法種子所積集故。阿賴耶識者謂能攝藏諸法種子故。又諸有情取為我故。異熟識者先業所生故。為諸法依者以賴耶是根本依故。諸識通依不唯七識。心所等法皆依此故。故云諸法依也。

【科】方便漸漸引向真理。故說薰等悉皆即空。如解深密經云。若菩薩於內於外不見藏性不見薰習。不見阿賴耶不見阿賴耶識。不見阿陀那不見阿陀那識。若能如是知者是名菩薩。如來齊此建立一切心意識秘密善巧。瑜伽中亦同此說。

方便等者。孔目曰。理體辨成就。又云。當知阿賴耶識欲成就者會須通如來藏始可得成堅實依止。若但取其生滅相識即同七法不住。非究竟依也。彼就究竟歸如來藏。此約初教。故云漸漸引向真理。乃至但云悉皆即空。如解下若菩薩者。梁攝論云。由此心識微細境界所攝故。不為聲聞二乘說。為諸菩薩說。應有勝位為得一切智故佛為說。何以故。若離此智得無上菩提者無有是處。若菩薩於內外各別。不見阿陀那阿陀那識阿賴耶阿賴耶識者。此皆藏識之別名重言。阿賴耶阿賴耶識約能所藏義。阿陀那阿陀那識謂能數數令生相續持諸根等令不壞故。又能積集一切法習氣故。清涼云。阿賴那此云藏識。能藏一切雜染品法令不失故。我見愛等執藏以為自內我故。此名唯在異生有學。阿陀那此云執持。執持種子及色根故。此名通一切位。此二即心之別名。論主意明心含染淨。雙舉二名釋一心義。其義云何若有我執則成阿賴。若我執亡則捨賴耶名唯阿陀那。持無漏種則妄心斯滅真心顯現。故偈云。心若滅者生死盡即妄滅也。非心體滅而言菩薩。菩薩者揀非聲聞菩薩緣覺菩薩。如來下如來不齊法住智建立心意識也。瑜伽云。如是菩薩離由法住智為依止為建立於心意識秘密善巧。然諸如來不齊於此。施設心意識等廣如唯識章具出。

【科】解云既齊此不見等處。為立心意等善巧故。是故所立賴耶生滅等相皆是密意。不令如言而取故會歸真也。

是故下即前相成就從業等生滅相也。皆是下孔目曰但於生死之中辨因果相生道理。並是轉理門無真實理。故云會歸真理明即空也。始教有二門。相成就當於始門。理成就義當終門。

【科】若依終教於此賴耶識得理事融通二分義。

若依等者以此教中說如來藏不守自性。隨緣成阿賴耶或名阿梨耶但梵音楚夏耳。阿賴耶而與無明七識共俱如大海波常無斷絕等。勝鬘云不染而染染而不染等。稜伽云。以七識染法為生滅。以如來藏淨法為不生滅。此二和合為阿梨耶識。故得理事融通也。

【科】故論但云不生不滅與生滅和合非一非異名阿梨耶識。

不生滅者如來藏自性清淨心動作生滅不相離故故云和合。非一非異者真如全體動故心與生滅非異。而恒不變真性故與生滅不一。此生滅不生滅即之義不一。離之心不異。目此二義。不二之心名阿賴耶識。

【科】以許真如隨薰和合成此本識。不同前教業等種生。

孔目云。隨熏梨耶具四德方堪受熏。一堅謂理實故堅。二無記義方得受熏。何以故。無記者即是無分別義。如來藏中方有此法。三可熏者唯如來藏不守自性。隨諸法緣起成似義故是可熏。四與能熏相應者唯如來藏有應諸法義。餘法即無。何以故。以不守自性故。然能熏亦有四義。一者淨法名真如。二者一切染因名為無明。三者妄心名為業識。四者妄境界。所謂六塵熏習義者。如世間衣服實無於香。若人以香而熏習故則有香氣。真如淨法實無於染。但以無明而熏習故則有染相等。清涼云。今法性宗亦七識等而為能熏。八識為所熏。其第八識中以如來藏隨緣成立。含有生滅不生滅義故熏第八即熏真如。相宗所熏四義。一堅住性。若法始終一類相續。能持習氣乃是所熏。二無記性。若法平等無所違逆。能受習氣乃是所熏。三可熏性。若法自在性非堅密。能容習氣乃是所熏。四與能熏共和合性。若與能熏同時同處不即不離乃是所熏。能熏亦有四義。一有生滅。二有勝用。三有增減。四與所熏和合而轉。但彼相宗賴耶唯是生滅。是故所熏第三能熏第一正揀無為非能所熏。即不熏如來藏。遂成兩宗不同。備如問明鈔。不同下揀前生滅識也。

【科】故楞伽云。如來藏為無始惡習所薰。名為識藏。又云如來藏受苦樂與因俱若生若滅。又云如來藏名阿賴耶識而與無明七識俱。又起信云自性清淨心因無明風動成染心等。如是非一。

如來藏即所薰也。惡習能熏七轉識也。藏識第八異名。密嚴經云。佛說如來藏以為阿賴耶。惡慧不能知藏識海常住。藏即賴耶識。此明守權拒實訶為惡慧。又云如來清淨藏世間阿賴耶。如金與指環。展轉無差別。無明住地與七識俱。如海浪生常生不斷。起信論云。如是眾生自性清淨心。因無明風動心。與無明俱無形相。不相捨離。其文非一也。

【科】問真如既言常法。云何得說隨薰起滅。既許起滅。如何復說為凝然常。

唯識論釋真如云。真謂真實揀非虗妄。如謂如常。表無變易。前說常法。云何起滅。又若起滅。何謂凝然常耶。動靜相違故須問釋。

【科】答既言真如常固。非如言所謂常也。何者聖說真如為凝然者。此是隨緣作諸法。時不失自體。故說為常。是則不異無常之常。名不思議常。非謂不作諸法。如情所謂之凝然也。

經論說真如常。非彼世間如言所對之常。何者徵聖教所說真如為凝然者。是隨緣作生滅。時不失自性。如水作波時不失濕性。故說為常。由不變故始能隨緣。由隨緣故方能不變。何者若變自體將何隨緣如無濕性。將何隨緣如無濕性。將何隨風而成波浪。即由此義說真如隨緣。若不隨緣。體即不變。緣中既無。何成不變。

【科】故勝鬘中云不染而染者。明隨緣作諸法也。染而不染者明隨緣時不失自性。由初義故俗諦得成由後義。故真諦復立如是。真俗但有二義。無有二體。相融無礙。離諸情執。是故論云智障極盲闇謂真俗別執。此之謂也。

不染下上即不變隨緣。下即隨緣不變。由隨緣故俗諦得成。由不變故真諦復立。然此二義竟無二體但是一法。故說相融。未破所知。別執真俗是盲闇也。

【科】此真如二義同前始教中約法相差別門。故但說一分凝然義也。此終教中約體相鎔融門。故說二分不二之義。此義廣如起信義記中說。

同字當作內字。此真如隨緣不變二義內前始教就法相差別門。但說不變一分之義。此終教深細。故就體之與相鎔通二分無二之義。起信義記即古疏也。

【科】又如十地經云三界虗妄。唯一心作。攝論等約始教義釋為賴耶識等也。十地論約終教釋為第一義真心也。又如達摩經頌攝論等釋曰此界等者。界謂因義即種子識。如是等實性論約終教釋云此性者即如來藏性。依此有諸趣等者如勝鬘經說。依如來藏有生死。依如來藏有涅槃等。乃至廣說。

十地經下經通也。攝論下清涼云。二異熟賴耶名為一心。揀無外境故說一心。此約始教義。十地論下論異也。清涼云。三如來藏性清淨一心。理無二體故說一心。此約終教義。前說由熏習力變現三界依正等報。後說舉體隨緣成辨之事。探玄大疏經文廣說十門以顯一心。恐繁不錄。又如下演義云。此通指大乘經為對法經耳。經頌云。無始時來界為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諸趣及涅槃證得。攝論下等取瑜伽雜集。彼論釋云。無始者初際無故。界者因義即種子也。是識因種謂一切法。此唯雜染非是清淨。彼一切法等所依者能任持故。非因性義。所依能依性各異故。第三論云此中聞熏習為是阿賴耶識自性等。論答云。此聞熏習隨在一種所依轉處寄在異熟識中。與彼和合俱轉。猶如水乳。然非阿賴耶自性。是彼賴耶對治無分別智種子性故。明知賴耶但是生滅非真性成故云界是因義等實性下即法性宗論第四論云。無始時來性。作諸法依止。依性有諸道。及證涅槃果。無始時來性者如經說言。諸佛如來依如來藏說諸眾生無始本際不可得知故。所言性者如聖者勝鬘經言。世尊如來說諸如來藏者是法界藏。出世間法身藏出世間上上藏。自性清淨法身藏自性清淨如來藏故。作諸法依止者如勝鬘云。是故如來藏是依是持是住持是建立等。論云依性有諸道者。經云。世尊。生死者依如來藏。世尊。有如來藏故說生死是名善說[占*ㄆ]及證涅槃果者。經云。依如來藏故有生死。依如來藏故證涅槃。故云界者性義等。

【科】是故當知二門別也。

二門別者始終二門也。

【科】若依頓教即一切法唯一真心差別相盡離言絕慮不可說也。

即二祖攝相歸性以顯一心。以八識皆無自體。唯是如來藏平等顯現餘相皆盡。故云一切等也。不可說者論云。一切虗妄如石女兒。用炎水浴。被龜毛衣。著兔角屣。戴空華冠。入乾闥婆城共幻化女戲義。言但起心見法並皆非有。如上所諭。當知聖教所現道理。諸法非有唯一真如。無我實性以為究竟。此是三乘義。故云離言不可說等。

【科】如維摩經中三十二菩薩所說不二法門者。即是前終教中染淨鎔融無二之義。淨名所顯離言不二是此門也。

二教不同真如章等累作此判。分教處引此亦證成。

【科】以其一切染淨相盡無有二法可以融會。故不可說為不二也。

不可說者以無二法可以指訴說二不二也。

【科】若依圓教。即約性海圓明法界緣起無礙自在。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主伴圓融。故說十心以顯無盡。

即二祖後之三門所顯唯心之義。十心用顯無盡。

【科】如離世間品及第九地說。又唯一法界性起心亦具十德。如性起品說。此等據別教言。

離世間及九地所出一廣心二深心三勝心四淨心五利心六堅心七無染心八希有心九智慧心十無邊心。唯識章引地論云。是菩薩如實知眾生諸心種種相心雜相。乃至無量百千種種心差別相皆如實知。性起品云。佛子。菩薩摩訶薩應云何知如來應正等覺心。佛子。如來心意識俱不可得。但應以智無量故知如來心。譬如虗空為一切所依而虗空無所依。探玄廣釋。

【科】若約同教。即攝前諸教所說心識。何以故。是此方便故。從此而流故。餘可准之。

同类推荐
  • 黄书

    黄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学易居笔录

    学易居笔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上正一解五音咒诅秘箓

    太上正一解五音咒诅秘箓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宗门玄鉴图

    宗门玄鉴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上洞玄灵宝五显观华光本行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五显观华光本行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默默爱你无期

    默默爱你无期

    第一次见面:是她刚出生的时候,他霸气宣示:“你是我的。”第二次是相认后:她病发,“墨哥哥我好难受,我是不是要死了。”“沫儿不要胡说,乖,哥哥一定会找到解药的。”后来:为了让她不置于危险中,他选择了谎言;然而,这却加速了她远离他的步伐。他窒息的说道:“我不能失去你。”再后来:“墨哥哥对不起,余生请安好,我走了……”“不,沫儿,不要离开……”终究你还是离开了,会有奇迹出现吗?——有一种守护叫我默默陪你一起长大,你就是我的心脏,你的每一次呼吸都牵动着我。有一种感应是知道你一直在我身边,你就是我的脉搏,没有你它将停止跳动。
  • 北游记

    北游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唐一号美容医馆

    大唐一号美容医馆

    为什么如此歹命?被某个男人祸害,灰头土脸的穿越到大唐,从高档职业贬成丫鬟也就罢了,还要遭受陷害,被无良无能的美少年主子给卖出去换大米!要自立要自救!要把美容医馆开到大唐朝!轰轰烈烈的唐朝抓金路途上,冒出来好多人,爆发了好多事——武功盖世却羞涩无比的富侠韩然,混乱莫名的感情,不离不弃的友情,在爆笑中体会真诚与真情。
  • Young Adventure

    Young Adventur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不是所有的网恋奔现都很惨

    不是所有的网恋奔现都很惨

    顾执与霍者,网恋了。网恋有多惨,他们切实的体验了一把。一天想你千百遍,可也只能想着。异地,网恋,再加上身边总有人过来挥一挥小锄头这就是传说中的,自作自受!
  • 末世公子复国传奇

    末世公子复国传奇

    茫茫姑射山,渺渺野云间,情终不能忘,前尘散若烟,末世公子复国虐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要做好孩子

    我要做好孩子

    本书的主人公金铃是一个成绩中等,但机敏、善良、正直的女孩子,她为了做个让爸爸妈妈和老师满意的“好孩子”作出了种种努力,并为保留心中那份天真、纯洁,向大人们作了许多“抗争”,是一本相当值得大家看的好书,你一定会被小主人公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坚持、努力的信念所感动,书中也以有趣的方式展现了当代孩子对现代教育的看法,比如,在金铃的联想中,猫就是一些因学习好被老师喜爱,被家长夸奖的好学生,而那些不被看重的孩子当然就是老鼠罗……
  • 成为作家:编剧创作五讲

    成为作家:编剧创作五讲

    本书以电影作为案例,从自己的创作经验出发,分别从什么是好故事、好故事从什么地方开始、激烈的矛盾冲突设置等方面讲述了如何写好一个故事,成为一个好的作家。从故事的构思到故事的结束,作者循序渐进的为我们剖析了讲故事的秘诀。
  • 瞬景

    瞬景

    人生所见,所有之景皆是一瞬之间,匆匆而逝,寻不复得,忆亦有所缺。宅男高二生李乾从被动封闭的宅生活,走向主动参与选择的故事。
  • 知人知面知心的行为心理学

    知人知面知心的行为心理学

    行为,是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它包括有声语言和身体语言两个方面,其中身体语言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身体某些部位的表情、姿态、动作、生理反应以及衣饰等透露出来的心理信息。它同有声语言一样,甚至比有声语言更能反映人真实的内心。举手投足、一颦一笑、皱眉凝眸……这些行为往往能够揭示人的情感、态度、智慧和教养,它们同有声语言一起构成了人类的语言,共同传递着人内心隐秘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对于掌控人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知人知面知心的行为心理学》就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人们的各种行为进行了详细的解析,让读者在看后能够掌握察言观色的技巧,并且将其应用于日常交往中,成为交际场上掌控局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