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88900000014

第14章

言差別者如諸位行人所起智慧願行位位不同言菩薩轉時者轉入諸位轉起諸行之時也何行者所行之行云何何相者得位相狀若何也此菩薩未能一向升進演義引瑜伽疏云即以此住有漏種現及無漏種諸善為體而猶未證真寂之理但印持決定而起諸行故名勝解行住。

【科】解云此是十二住中第二住行相其第一種性住行相更劣及地上行相皆如彼說。

十二住者孔目曰直進菩薩一人即有十地并說見修後方得成佛及說大乘十二住一種性住二解行住三淨心住四增上戒住五增上意住六增上慧住七諦相應慧住八緣起相應慧住九有行有開發無相住十無行無開發無相住十一無礙慧住十二最上菩薩住第一種性住者演義引論釋能住人云謂由性有仁賢性能成菩薩行德不由思擇制約有所防護故即善行人也瑜伽與孔目名有小異。

【科】若依終教示說菩薩十地差別。

孔目云約大乘終教有其十門顯十地故。

【科】亦不以見修等名說。

不假似彼故。

又於地前但有三賢以信但是行非見位故未得不退故本業經云未上住前有此十心不云位也又云始從凡夫地值佛菩薩正教法中起一念信發菩提心是人爾時名為住前信相菩薩亦名假名菩薩名字菩薩其人略修行十心謂信進等廣如彼說。

吾祖曰此信但是十住位之方便自無別位本業經云未上住前有此十心名字謂一信心二念心三精進心四慧心五定心六不退心七迴向心八護心九戒心十願心增修是心一劫二劫乃至得入初住中心心有十增成百法明門名入習種性中故知無位但是方便行也又云此經中後四位皆有入住出已列十名辨十義等唯信位中無此故得知也又本業經但說四十二賢聖不說五十二是也問何故仁王經說十信為種性位仍只立三賢位耶答此有相攝故如是何者義准有四句一以本位攝方便故唯立三賢則沒信名准論住位引文可知二以方便攝本位故即十住名十信沒十住名也故仁王經云十信十止十堅心則不論十住但名十信也三開方便異本位故則如住前有此十心為方便等四於方便處假施正位如前始教說又問信既實無正位何故始教說為位耶答為始教機麤智淺行位不分影似小乘教故說四位終教機細智深尅實分異故也。

【科】又仁王經習忍以前行十善菩薩有進有退猶如輕毛隨風東西等在此修行經十千劫入十住位方得不退故十住初即不退墮下二乘地況諸惡趣及凡地耶。

習忍即伏忍當習種性也演義云習種性者十住經云善男子其法師者是習種性菩薩彼經五十二位亦即五忍經云善男子初發相心信恒河沙眾生修行伏忍於三寶中生習種性修信進等十信此之十心是習種性中為十住因開因異果故說十心今文云忍前行十善即開信異住也在信位中即有退墮登住初心即不退故云耳也。

【科】設本業經說十住第六心有退者起信論中釋彼文為示現退也為慢緩者策勵其心故而實菩薩入發心住即得不退也。

縱本業契經作如是說諸善男子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修行十信得入十住是人爾時從初一住至第六住中若修第六般若波羅蜜正觀現在前復值諸佛菩薩善知識所護出到第七住常住不退自此七住以前名為退分是故起信論云修多羅中或說有退墮惡趣者非其實退但為初學菩薩未入正位而懈怠者恐怖令彼勇猛如淨目天子法才王子舍利弗各入第六住其間值惡知識因緣故退入凡夫不善趣中惡緣即乞眼等。

【科】其行相者起信論說三賢初位中少分得見法身能於十方世界八相成道利益眾生又以願力受身自在亦非業繫又依三昧亦得少分見於報身佛其所修行皆順真性謂知法性體無慳貪隨順修行檀波羅蜜等廣如彼說又梁攝論中十言名凡夫菩薩十解名聖人菩薩等其地上行倍前准知。

即彼論信成就發心菩薩行狀三賢初位者信滿入住也少分下論云菩薩發是心故則得少分見於法身能於下以見法身故隨其願力能現八種利益眾生所謂從兜率天退入胎等乃至入於涅槃又云亦非業繫以有大願自在力故等又依下論云謂諸菩薩從初發意乃至菩薩究竟地心所見者名為報身身有無量色等又云復次初發意菩薩等所見者以深信真如法故少分而見其所下論云於真如法中深解現前所修離相以知法性體無慳貪乃至以知法性體明離無明故修行般若波羅蜜然是解行發心中文位當行滿入向深解現前即十解中之解也所修離相即十行中之行也知法性無慳等顯所修離相總是地前初僧祇中行相故梁論可知。

【科】是故當知此中行位與前始教淺深之相差別顯矣。

【科】問此教豈不通引二乘何行位不似小乘說耶答此後諸教並皆深勝所引二乘亦是純熟高勝機故不假似彼也。

在文可見當知此引二乘令迴心向大非三車引諸子也。

【科】若依頓教一切行位皆不可說以離相故一念不生即是佛故若見行位差別等相即是倒故。

如地品中十地如空中鳥跡豈有差別孔目云若約頓教即一切行位皆不可說以無相故此據三乘方便說古德云一念妄心不起云何不得名佛又心本是佛念起故為眾生故念不生即是佛也法數章就維摩嘿然無言義當頓教嘿絕萬法故對法論云不待名言及餘根境是名實有即顯待名言根境是假有也是故見相差別即名顛倒大疏等皆言頓教無位者即其義也故佛境界章言若據頓教舉心皆不當理。

【科】若寄言顯者楞伽云初地即八地乃至云無所有何次第又思益經云若人聞是諸法正性勤行精進如說修行不從一地至一地若不從一地至一地是人不住生死涅槃如是等也。

寄彼不次之言以顯無位引經云相經文語略演義第五具出初之七句以義配同最後一句據理都泯又云不立地位者以第八句中一切俱拂故云正意在於下句平等理中佛亦不立復何更有次第證耶故云無所有有何次即經長行云於第一義無次第相續等若爾如何祖師復說頓教無位之位而指起信論翻妄四位凡賢聖果次第說耶答彼鈔註曰傍斷譬如逐鹿者不見山斬蛟者不見水志在蛟鹿忘於山水傍觀之士言其登山有高下入水有淺深行者忘心唯知寂滅世尊說彼斷惑有麤細得位自高下法爾必然無位之中有此位故論結四位云而實無有始覺之異本來平等同一覺故問起信豈亦頓教乎答以起信三重因地凡賢聖果四位圭山釋義總屬頓門與圓覺一體又云今用論者分齊一也良以論中從生滅門入真如門生滅是能入之假真如是所入之實以假從實故屬於頓又此論雖有四法正以一體摩訶衍為宗故故當頓教若爾何以復云正終兼頓當知此約眾生心生起染法如來藏隨染故云欲究妄本約凡以標心義判要彰動末先明靜體故正終而兼於頓也。

【科】若依圓教者有二義。

【科】一攝前諸教所明行位以是此方便故。

攝前諸教者則知前四皆圓中四教非圓中別有四教也諸門攝前義皆同此。

【科】二據別教有其三義。

【科】一約寄位顯謂始從十信乃至佛地六位不同隨得一位得一切位何以故由以六相取故主伴故相入故相即故圓融故。

始從下謂寄彼三乘次第六位顯此教中一得一切得也何以下擇相收清涼曰六位不亂以更収。

【科】經云在於一地普攝一切諸地功德是故經中十信滿心勝進分上得一切位及佛地者是其事也。

即初地經文此與演義第二用意小異彼但當位之中自一攝十此證一得一切得五十二位正當彼中總攝諸位故此云得一切位及佛地故是故下義引梵行品文云若諸菩薩能與如是觀行相應於諸法不生二解一切佛法疾得現前初發心時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惠身不由他悟。

【科】又以諸位及佛地等相即等故即因果無二始終無礙於一一位上即是菩薩即是佛者是此義也。

言相即等等於相收相入也一一位者此別明五位互攝如初住攝於初行初迴向初地第二住攝二行等第十住滿則十行滿等十行智度圓十地智度滿如海憧比丘寄第十住頂出諸佛灌頂成佛者即其事也前約理行圓融此兼行證相似。

【科】二約報明位相者但有三生。

【科】一成見聞位謂見聞此無盡法門成金剛種子等如性起品說。

亦名見聞生故曰三生未起解行前皆見聞生性起品彼經說親近如來見聞所種善根皆悉不虗出生無盡覺慧乃至到無功用智地即引喻云佛子譬如丈夫食少金剛終竟不消要穿其身出在于外何以故金剛不與肉身雜穢同處故。

【科】二成解行位謂都率天子等從惡道出已一生即得離垢三昧前得十地無生法忍及十眼十耳等境界廣如小相品說。

經云佛子我為菩薩時於兜率天宮放大光明名光幢王照十佛剎微塵數世界彼世界中地獄眾生遇斯光者眾苦休息得十種清淨眼等咸生歡喜踊躍稱慶從彼命終生兜率天又足輪有光名清淨功德阿鼻地獄極苦眾生遇斯光者皆悉命終生兜率天既生天已天鼓說法時諸天子聞說普賢廣大迴向得十地故等離垢三昧前者地論說得離垢三昧現在前又此是果定而有二分今得十地故言前也。

【科】又如善財始從十信乃至十地於善友所一生一身上皆悉具足如是普賢諸行位者亦是此義也。

初見表十信至釋種童女得法雲地最後見普賢菩薩與諸佛等普賢等至覺位清凉曰非唯前後理觀圓融行布亦足彌勒言餘諸菩薩無量劫修善財一生皆得故言具足諸行位也。

【科】三證果海位謂如彌勒告善財言我當來世成正覺時汝當見我如是等。

即入證分齊處也彌勒等者入法界品經云善男子我願滿足成一切智得菩提時汝及文殊俱來見我。

【科】當知此約因果前後分二位是故前位但是因圓果在後位故說當見我也。

今見彌勒但是因圓見成正覺則是果滿也。

【科】三約行明位即唯有二謂自分勝進分此門通前諸位解行及以得法分齊處說如普莊嚴童子等也。

行行之中皆有此二探玄云然此二分通說有七重一約一行生熟分二約二行如先施行已成後修戒等三約二利以分四就行位以得位為勝進五約比證以分六約二位謂前位已成為自分趣向後位為勝進七就因果因成自分入果勝進得法分齊處者所得三昧也如善財於彌勒所得解脫門名入三世一切境界不忘念智莊嚴藏未得三昧是善財自分得三昧已則是勝進二位不同普莊嚴者探玄云此童子得法是何位者義准上下經有三種成佛一約位以六相方便即十信終心勝進分後入十解初位即成佛以此是三乘終教不退之位故以一乘六相融攝即具諸位至佛果也是故此童子見初佛為信位自分聞初經為信位勝進見後佛當解位自分聞後經為解位勝進以攝諸位皆具足故二約行總不依位但自分勝進究竟即至佛果三約理則一切眾生並已成竟更不新成以餘相皆盡故性德本滿故。

同类推荐
  • 佛说大净法门经

    佛说大净法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Volume Five

    Volume Fiv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田家五行

    田家五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Large Catechism

    Large Catechism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净名玄论

    净名玄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第一冥王妃

    第一冥王妃

    她千方百计,死缠烂打,想嫁一个小侍卫,借此摆脱太子妃的命运,谁知道这小侍卫将来就是太子殿下?!她,温柔一刀,救人无数;他,封喉一剑,斩敌无数。她,医毒双绝,素有“天下第一刀美人”之称,来自现代,是一位响誉全球的外科手术主刀医博。他,素有“天下第一剑美男”之称,却又是大周国江湖上,朝庭中人人闻之色变的天鹰教少主,素有“冥王”之称。他,也是皇上御赐的一品带刀侍卫统领。他,更是大周国太后娘娘一直在明查暗访的,流落民间的一位皇子……当救人的刀和杀人的剑相遇,注定会擦出非一般激烈的火花。他说:“繁华如三千东流水,我只取一瓢。所以,我这一生,你要负责我!遇到你之后,我已不愿一人花开,更不想一人花落。所以,我这一生,要与你携手到老,上天入地,碧落黄泉,我都要和你抵死相缠,绵绵无绝期!”一场流星雨,司天监预测,大周国右相府的三位千金古青凤,古青燕,古青鸾中有一人是青鸟凤凰转世,太子娶之则天下太平;一人是九尾狐托生,娶之则天下大乱。
  • 小故事大道理

    小故事大道理

    本书包括五卷:心灵对话、幸福之门、生命巡礼、成功有约、人生小语。
  • 豪门追爱:缠绵不休

    豪门追爱:缠绵不休

    高调且骚包的顾三少,是娱乐杂刊的常驻人物。花边新闻不断,被顾老爷子赶往美国,三年后,回国第一天他遇到了一个淡漠的女子,千方百计想要征服她,最后,她征服了他。从此,顾三少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直到很久,他才发现她是多年前已经烙印在自己脑海里的那个穿着白色连衣裙认真谈钢琴的小女孩。
  • 重生掌家小商女

    重生掌家小商女

    世家修真天才文桑榆因炼药失败,被丹炉炸死。再次睁眼,成了被亲奶逼迫给人冲喜不愿撞墙而亡的农家丫头。既来之则安之,顺应天道,手握灵泉空间,带领可怜父母,兄姐妹们一步步成为地主,富商,乃至天下第一皇商。虐渣奶,极品的同时,也同时迷住了某位爷的心。简介无能,且看正文。
  • 医治江湖

    医治江湖

    这片江湖病入膏肓,这个朝代奄奄一息,我是一位医生,我想救助这江湖!
  • 神魔暮

    神魔暮

    各种爱恨情仇,各种装比拉仇恨,各种打脸,一个你绝对不能错过的最新玄幻,还在等什么?是兄弟就来砍我支持我吧,我叫白云风,我在神魔暮等你们。在寂灭中重生,在彼岸中逆天行,一名被厄运纠缠一世的少年,自南部蛮荒帝国走出,从此他的经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且看他如何以魂逆万法,以剑碎裂苍穹,神魔暮,绝天下!你们说我是厄运的化身,那简单,一巴掌过去教你做人。你们说我是苍生的杀神,那简单,一巴掌过去教你做人。
  • 重生之弃妇皇妃

    重生之弃妇皇妃

    前世,为了扶他上位,她一身伤痛,被灭满门,最后却落了个囚禁冷宫,断手断脚的下场!重活一世,她荣耀而归,发誓逆天改命,绝不再听天由命!再遇渣男,她深知他冷酷无情只为江山社稷!想利用?做梦!今生,她左有高贵太子,右有江湖侠客。只是夫君应该怎么选?前世凄凄惨惨戚戚,今生从头再活。是他,抑是他,还是他,将是她今生的良人。
  • 夏风吹向那年的画像

    夏风吹向那年的画像

    《夏风吹向那年的画像》中描写了围绕着张小峰一家的小镇生活,母亲艰难支撑的家庭,姐姐凶蛮背后的执着保护,看似猥琐的王伟军小小的善良,看似凶恶的黑手义隐藏的脆弱和温柔,因吸毒事件引起的矛盾,纠葛交织。就是在这样纷乱琐碎中,作者着力于书写自己对于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乡土世界内部的纠结、急躁与衰败,丰富了我们对乡土世界的理解。
  • 穿越之公主小婢

    穿越之公主小婢

    她现代的一个千金悄小姐竟不幸跌入时空隧道,成了东国公主的贴身小婢。这被称为洛辰的皇帝却单单注视她这么一个小婢?她不过是随便唱了首流行歌曲,却又被皇帝的兄弟,湛王爷向太后讨去做妃?这下死翘翘了……
  • 爱情在时光里掩埋流逝

    爱情在时光里掩埋流逝

    兜兜转转还是你,如果一开始就知道是你,我就不会错过~~~~~~~~~~~~~~~致最爱的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