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15900000002

第2章

无厚篇

天於人,无厚也。君於民,无厚也。父於子,无厚也。兄於弟,无厚也。何以言之?天不能屏勃厉之气,全夭折之人,使为善之民必寿,此於民无厚也。凡民有穿窬为盗者,有诈伪相迷者,此皆生於不足,起於贫穷,而君必执法诛之,此於民无厚也。尧舜位为天子,而丹朱商均为布衣,此於子无厚也。周公诛管蔡,此於弟无厚也。推此言之,何厚之有?

循名责实,君之事也。奉法宣令,臣之职也。下不得自擅,上操其柄而不理者,未之有也。君有三累,臣有四责。何谓三累:惟亲所信,一累。以名取士,二累。近故亲疏,三累。何谓四责:受重赏而无功,一责。居大位而不治,二责。理官而不平,三责。御军阵而奔北,四责。君无三累,臣无四责,可以安国。

势者,君之舆。威者,君之策。臣者,君之马。民者,君之轮。世固则舆安,威定则策劲。臣顺则马良,民和则轮利。为国失此,必有覆车奔马折轮败载之患。安得不危!轮败策折,马奔舆覆,则载者亦倾矣(此三句从意林补)。异同之不可别,是非之不可定,白黑之不可分,清浊之不可理。久矣。诚听能闻於无声,视能见於无形,计能规於未兆,虑能防於未然。斯无他也,不以耳听,则通於无声矣。不以目视,则照於无形矣。不以心计,则达於无兆矣。不以知虑,则合於未然矣。君者藏形匿影,群下无私,掩目塞耳,万民恐震。

循名责实,察法立威,是明王也。夫明於形者分,不遇於事。察於动者用,不失则利。故明君审一,万物自定。名不可以外务,智不可以从他,求诸己之谓也。

治世位不可越,职不可乱。百官有司各务其刑。上循名以督实,下奉教而不违。所美观其所终,所恶计其所穷。喜不以赏,怒不以罚。可谓治世。

夫负重者患涂远,据贵者忧民离。负重涂远者,身疲而无功。在上离民者,虽劳而不治。故智者量涂而後负,明君视民而出政。

猎罴虎者,不於外圂。钓鲸鲵者,不於清池。何则?圂非罴虎之窟也,池非鲸鲵之泉也。楚之不泝流,陈之不束麾,长卢之不士,吕子之蒙耻。

夫游而不见敬,不恭也。居而不见爱,不仁也。言而不见用,不信也。求而不能得,无始也。谋而不见喜,无理也。计而不见从,遗道也。因势而发誉,则行等而名殊。人齐而得时,则力敌而功倍。其所以然者,乘势之在外,推辩说,非所听也。虚词,非所应也。无益之辞,非所举也。故谈者别殊类,使不相害。序异端,使不相乱。谕志通意,非务相乖也。若饰词以相乱,匿词以相移;非古之辩也。

虑不先定,不可以应卒。兵不闲习,不可以当敌。庙算千里,帷幄之奇。百战百胜,黄帝之师。

死生自命,贫富自时。怨夭折者,不知命也。怨贫贱者,不知时也。故临难不惧,知天命也。贫穷无慑,达时序也。凶饥之岁,父死於室,子死於户,而不相怨者,无所顾也。同舟渡海,中流遇风,救患若一,所忧同也。张罗而畋,唱和不差者,其利等也。故体痛者口不能不呼,心悦者颜不能不笑。责疲者以举千钧,责兀者以及走兔。驱逸足於庭,求猿捷於槛,斯逆理而求之,犹倒裳而索领。事有远而亲,近而疏。就而不用,去而反求。风此四行,明主大忧也。

夫水浊则无掉尾之鱼,政苛则无逸乐之士。故令烦则民诈,政扰则民不定。不治其本,而务其末。譬如拯溺锤之以石,救火投之以薪。

夫达道者,无知之道也,无能之道也。是知大道不知而中,不能而成,无有而足。守虚责实,而万事毕。忠言於不忠,义生於不义。音而不收谓之放,言出而不督谓之闇。故见其象,致其形,循其理,正其名,得其端,知其情。若此何往不复,何事不成!有物者,意也。无外者,德也。有人者,行也。无人者,道也。故德非所履,处非所处,则失道。非其道不道,则谄意。无贤虑,无忠行,无道言,虚如受实,万事毕。

夫言荣不若辱,非诚辞也。得不若失,非实谈也。不进则退,不喜则忧,不得则亡。此世人之常,真人危斯,十者而为一矣。所谓大辩者,别天下之行,具天下之物。选善退恶,时措其宜,而功立德至矣。小辩则不然。别言异道,以言相射,以行相伐,使民不知其要。无他故焉,故浅知也。君子并物而措之,兼涂而用之。五味未尝,而辨于口。五行在身,而布於人。故何方之道不从。面从之义不行,治乱之法不用,惔然宽裕,荡然简易,略而无失,精详入纤微也。

夫舟浮於水,车转於陆,此自然道也。有不治者,知不豫焉。

夫木击折,水戾破舟,不怨木石,而罪巧拙,故不载焉。故有知则惑,有心则嶮,有目则眩。是以规矩一而不易,不为秦楚缓节,不为胡越改容。一而不邪,方行而不流。一日形之,万世传之,无为为之也。

夫自见之明,借人见之,闇也。自闻之聪,借人闻之,聋也。明君知此,则去就之分定矣。为君当若冬日之阳,夏日之阴,万物自归,莫之使也。恬卧而功自成,优游而政自治。岂在振目搤腕,手据鞭扑,而後为治与囗

夫合事有不合者,知与未知也。合而不结者,阳亲而阴疏。故远而亲者,志相应也。近而疏者,志不合也。就而不用者,策不得也。去而反求者,无违行也。近而不御者,心相乖也。远而相思者,合其谋也。故明君择人,不可不审。士之进趣,亦不可不详。

转辞篇

世间悲哀喜乐嗔怒忧愁,久惑於此,今转之在己。为哀在他,为悲在己。为乐在他,为喜在己。为嗔在他,为怒在己。为愁在他,为忧在己。若扶之与携,谢之与议。故之与右,诺之与己,相去千里也。夫言之术:与智者言,依於博。与博者言,依於辩。与辩者言,依於安。与贵者言,依於势。与富者言,依於豪。与贫者言,依於利。与勇者言,依於敢。与愚者言,依於说。此言之术也。不用在早图,不穷在早稼。非所宜言,勿言。非所宜为,勿为以避其危。非所宜取,勿取以避其咎。非所宜争,勿争以避其声。一声而非,驷马勿追。一言而急,驷马不及。故恶言不出口,苟语不留耳。此谓君子也。

夫任臣之法,闇则不任也,慧则不从也,仁则不亲也,勇则不近也,信则不信也。不以人用人,故谓之神。怒出於不怒,为出於不为。视於无有,则得其所见。听於无声,则得其所闻。故无形者,有形之本。无声者,有声之母。循名责实,实之极也。按实定名,名之极也。参以相平,转而相成,故得之形名。

夫川竭而谷虚,丘夷而渊实。圣人以死,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故也。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何以知其然?为之斗斛而量之,则并斗斛而窃之。为之权衡以平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为之符玺以信之,则并与符玺而窃之。为之仁义以教之,则并仁义而窃之。何以知其然?彼窃财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是非窃仁义耶?故遂於大盗霸诸侯,此重利也。盗跖所不可桀者,乃圣人之罪也。欲之与恶,善之与恶,四者变之失。恭之与俭,敬之与傲,四者失之修。故善素朴。任惔忧而无失,未有脩焉,此德之永也。言有信而不为信,言有善而不为善者,不可不察也。

夫治之法,莫大於使私不行。君之功,莫大於使民不争。今也,立法而行私与法争。其乱也,甚於无法。立君而尊贤与君争,其乱也,甚於无君。故有道之国,法立则私善不行,君立而贤者不尊。民一於君,事断於法,此治国之道也。明君之督大臣,缘身而责名,缘名而责形,缘形而责实,臣惧其重诛之至,於是不敢行其私矣。

心欲安静,虑欲深远。心安静则神策生,虑深远则计谋成。心不欲躁,虑不欲浅。心躁则精神滑,虑浅则百事倾。治世之礼,简而易行。乱世之礼,烦而难遵。上古之乐,质而不悲。当今之乐,邪而为淫。上古之民,质而敦朴。今世之民,诈而多行。上古象刑而民不犯;教有墨劓,不以为耻,斯民所以乱多治少也。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汤有司直之人,武有戒慎之铭。此四君子者,圣人也,而犹若此之勤。至於栗陆氏杀东里子,宿沙氏戮箕文,桀诛龙逢,纣刳比干,四主者乱君,故其疾贤若仇。是以贤愚之相觉,若百丈之溪,与万仞之山;若九地之下,与重山之巅。

明君之御民,若御奔而无辔,履冰而负重。亲而疏之,疏而亲之,故畏检则福生,骄奢则祸起。圣人逍遥一世,罕匹万物之形。寂然无鞭扑之罚,漠然无叱吒之声,而家给人足,天下太平。视昭昭,知冥冥,推未运,睹未然,故神而不可见,幽而不可见,此之谓也。

君人者不能自专,而好任下,则智日困而数日穷,迫於下则不能申。行随於国,则不能持。知不足以为治,威不足以行诛,无以与下交矣。故喜而使赏,不必当功。怒而使诛,不必值罪。不慎喜怒,诛赏从其意,而欲委任臣下,故亡国相继,杀君不绝。古人有言,众口铄金,三人成虎,不可不察也。

夫人情发言欲胜,举事欲成。故明者不以其短,疾人之长。不以其拙,病人之工。言有善者,则赏之。言有非者,则罚之。塞邪枉之路,荡浮辞之端。臣下闵之,左右结舌,可谓明君。为善者君与之赏。为恶者君与之罚,因其所以来而报之,循其所以进而答之。圣人因之,故能用之。因之循理,故能长久。今之为君,无尧舜之才,而慕尧舜之治,故终颠殒乎混冥之中,而事不觉於昭明之术。是以虚慕欲治之名,无益乱世之理也。

忠怠於宦成,病始于少瘳。祸生於懈慢,孝衰於妻子。此四者,慎终如始也。富必给贫,壮必给老。快情恣欲,必多侈侮。故曰:尊贵无以高人,聪明无以笼人,资给无以先人,刚勇无以胜人,能履行此,可以为天下君。

夫谋莫难於必听,事莫难於必成。成必合於数,听必合於情,故抱薪加火,烁者必先燃。平地注水,溼者必先濡。故曰:动之以其类,安有不应者,独行之术也。

明君立法之後,中程者赏,缺绳者诛。此之谓君曰乱君,国曰亡国。

智者寂於是非,故善恶有别。明者寂於去就,故进退无类。若智不能察是非,明不能审去就,斯谓虚妄。

目贵明,耳贵聪,心贵公。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以天下之智虑,则无不知。得此三术,则存於不为也。

同类推荐
  • 天演论

    天演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养生导引秘籍

    养生导引秘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玉室经

    玉室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上秘法镇宅灵符

    太上秘法镇宅灵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皇朝经世文续编_2

    皇朝经世文续编_2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跨越时空之神国崛起

    跨越时空之神国崛起

    这是一个穿越无数时空,建立无上神国的故事。哈利波特世界-舞舞舞世界-龙蛇世界-雍国世界-舰娘世界—巫师世界
  • 三国之君临天下

    三国之君临天下

    重生汉末成了少帝刘辨,天下动乱,董卓进京废立在即,刘辨命在旦夕
  • 深宫帝女情

    深宫帝女情

    他为了家族娶郡主为妻,却不知被他抛弃青梅竹马的姑娘,竟是当今皇帝最宠爱的公主。大婚当日,她割袍断义与他斩断青丝。凤凰台上一舞倾城,他抗旨拒婚,只为她是天下最尊贵的女人。她远赴大漠,只愿两国无战火,当他把她禁锢在身边:一次次的放手,为的就是此刻的拥有。世界虽大,你也逃不出天。
  • 毓老师说庄子

    毓老师说庄子

    清朝礼亲王代善裔孙、末代皇帝溥仪伴读、近代传奇人物毓老师,口授心传的私家国学。《毓老师说庄子》名为《庄子》,实则以《内篇》七章及《天下篇》为主,系毓老师于1978年-1979年讲述,以录音整理而成,最能保持毓老师讲学之原汁原味。择重点解说,意在以古人智慧启发今人之智慧,强调其致用之道术,即内在身心灵的修养和外在管理人事物的学问。《毓老师说庄子》,融通儒道,依内圣外王之旨解读庄子言外之意,以《庄子》为治世之书,一洗其为衰世之书及庄子逃世之名。
  • 经方合方辨治疑难杂病

    经方合方辨治疑难杂病

    本书是作者结合多年临床运用经方合方辨治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的经验总结,重点阐述经方合用治病的思路与方法,引导学用经方的操作技能与运用技巧。本书特点既突出运用经方合方辨治西医疾病,又突出运用经方合方的辨治中医证的思路、方法与技巧,通过研究诸多疾病的案例旨在深化临床运用经方合方的基本点与切入点。本书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操作,内容丰富翔实,合方要点突出,旨在启迪灵感,拓展思路,力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中西医临床医师及在校学生最佳参考阅读用书。
  • 魔属遗孤

    魔属遗孤

    末世临近,六道崩乱,诸神不显,陆地一片苍凉,这里有无数的亡魂游荡,亦有数不尽的亡魂消散于天地之间,而其中侥幸逃出这个地狱的,寥寥无几。杞梁有幸逃离了这片地狱,却又闯入了一片未知的世界…
  • 一个人也能学好英语

    一个人也能学好英语

    当今社会,英语的实用越来越频繁了。尤其在80,90后表现得尤为突出。实用英语交流几乎成为了一项最基本的技能。就像开车一样,几乎成为了人人必会的项目。看到小伙伴们都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而自己所学的书面英语,根本不能达到交流的目的。而又碍于情面,逃避交友,社交。建议此种情况,作者根据此类人群的学习和心理特性,特别编写了《一个人也能学好英语》,就是让你一个人悄悄地修炼,等练成出关的时候,一口地道的美语,一定会让你的小伙伴惊讶不已的,羡慕、嫉妒、恨。
  • 爱,是所有问题的答案

    爱,是所有问题的答案

    对于世界,你可能只是一个人,但对于某些人,你却是整个世界。这,就是爱的全部意义。书中共集合了32个小故事,这些故事有着共同的主题,那就是爱。在这个物欲横飞的年代里,如果你细心,你会发现,爱从未离开过。有时候,我们为了梦想、为了生活奔忙着,甚至忘记了很多爱的样子,忘记了爱对生活的意义。没关系,这本书会带你走进不同的故事,重温那些温暖,并让你感到,周围人的爱,从未停歇过。
  • 落叶的黄昏

    落叶的黄昏

    夏季的一天早上,靳冬骑着他的山地车一路顺风地直奔大江。他这是要到江桥西侧的那个大沙坑里游泳去。他面庞清瘦,精神矍铄。眼角的两边虽说已经出现了鱼尾纹,但浅浅的并不太明显。过了江畔小区上了江桥西侧的堤顶,开始下一道漫坡了。这时候,前面忽然传来一阵清丽的歌声: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位好姑娘人们路过她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多么熟悉的一首老情歌啊,靳冬一下子就被勾起许多青少年时的回忆。他不禁抬眼望去,就看到沙坑边上站着一个女人,正面对着远山近水悠着劲唱着呢。女人中等个头,不胖不瘦。
  • 先婚后爱:早安老公大人

    先婚后爱:早安老公大人

    【读者群:214088639】她是黑焰门的大小姐,他是她第101个相亲对象。她的手枪逼在他脑门:“快,拒绝我!”他轻笑,身后的小弟拿着几把AK47指着她。“请做我们的少奶奶!”靠!这就是传说中的黑吃黑么?“老娘嫁给你,你可别后悔!”婚礼当天,“你怎么穿的跟个黑寡妇一样?”他不爽。“那你干嘛穿的和参加丧礼一样。”她不悦。跋扈的骄小姐,坏心的黑老大,会擦出怎样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