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2000000004

第4章 领导何以那么受宠爱?

4. 领导何以那么受宠爱?

再缩小一点,先实现领导干部家庭财产公开如何?网上众目睽睽之下,领导有权也不能谋私或徇私,官风民风肯定会好得多。

对“领导”说“宠爱”似乎词语搭配不当,应该说“敬爱”。但领导们自己都明白,“尊敬的领导”不过是口头禅,对于大多数领导来说,人们“尊敬”的不过是他们掌握的权力,不然就不会有“人一走茶就凉”的恐慌和感叹了。那么,说“宠爱”,不是把他们当单传的子孙、“小皇帝”或幼儿园的小朋友了吗?然而,如今的许多领导,不正是受着“小皇帝”、“小宝贝”一样的娇宠和无微不至的呵护吗?不要提克拉玛依那场大火发生时要孩子们“让领导先走”那种特殊情境下的个案了,单看平时,有些领导连自己的小小公文包和专用茶杯都要随员拿,雨伞阳伞都要别人撑,出门必电话通知接待,就知道他们是如何娇贵了。开场白语词不是“女士们/先生们”或“各位同志,各位朋友”,而必以“各位领导,各位同志(或嘉宾)”做开场白;不论承办会议的宾馆还是什么活动场所,红布横幅上总是不厌其烦地写上“欢迎……各位领导和同志……”,好像“领导”不是“同志”。我们总是肉麻,肉就不麻而木了。

前几天,乘火车前往北戴河旅游的十几个北京工商大学的毕业生,对号入座后,被列车员要求集体起来换座,把与车头保持正向的位置让给领导们。这些尚未社会化的“大孩子”对此感到“不可思议”,他们“很不服气”地质问:“如果是领导出行就可以随便掉换别人的座位,那我们作为乘客的权利谁来保障?”他们认为这是侵权,列车员却向同学们解释,“座位是让给一些领导的,希望李明等同学支持他们的工作”。事后又有律师站出来说,“除非特别紧急的情况,像抢救孕妇或者有人受伤抢救病人才可以要求变更座位。毕业生们可以要求列车进行道歉。”啧啧啧,都像是外星人,完全不理解咱们宠爱领导的国情,居然不“支持”列车员的“工作”!

6月16日的《北京晨报》就此发表署名评论《一定要给领导让座吗》,指出从这个事情“更看到了在这种特权的浸淫下,某些领导及下面的办事人员,已经成了法盲,他(们)不懂得这种强迫让座已经是一种侵权行为”,而且由此及彼追问我们大家:“在列车上,你会不会给领导(特别是直接领导)让座或让好座位?我想,没有多少人能在领导面前坐得稳如泰山,但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有些人不敢不给领导让座,但却敢于面对老弱病残孕而无动于衷。看来,下属给领导让座,不仅是一种‘美德’,甚至异化成了一种‘责任’乃至一种‘本能’。”问得好!我们每个人都不妨给个答案。

不过,还可以进一步追问,何以这么宠爱领导竟在21世纪在我们这几乎成了一种“美德”、“责任”乃至“本能”呢?

上世纪文化批判热的时候,可以从官贵民贱的中国传统中挖根源。现在我们知道中国古代的传统其实并不那么专制那么黑暗。就是古代中国“最大的官”皇帝,在许多方面也比不上今天某些“土皇帝”或“小国之君”的威风八面。孔夫子被尊为“万世师表”,儒生们的志向就是为王者之师;孟子“说大人则藐之”,荀子公然扬言“从道不从君”;像一介盐丁王艮那样自学成才的匹夫也敢走到江西省一把手王阳明办公桌前说,您若辩得过我,我才肯拜您为师;最狂妄的皇帝也未尝想取孔夫子而代之做臣民们的思想文化导师!不要说张居正那样的重臣,可能在每天的朝会时被七品县处级的言官弹劾;就是皇帝也常常可能被谏官或大臣们当面驳议。万历皇帝要立宠妃之子为储,多年一直未能如愿。共和国怎么会有了一些“说一不二”的土皇帝,还往往自以为方方面面比谁都高明呢?

不必讳言,这些年来,不少官员比任何时期都更有权势。最明显的例证是“买官卖官”的丑闻不是一起两起,不止发生在一地两地,也不是一年两年了,而且,从乡镇、县级到地市到省级都有发生。成因无非是,一者,邓小平在1980年关于改革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讲话中早就指出的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党的“一元化”领导蜕变成“一人化”领导的现象长期相当严重地存在,不然就无法解释在“集体领导体制”下买官卖官何以能成交成市。二是权力主导经济发展的格局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官员仍然支配着土地、银行资金等生产要素,享有“经营”城乡的权力,是所辖领地的大老板。权力大,利益多,不用像30年前那样害怕群众运动来了挨整,却没有新的监督机制取代而随时警醒,要官员都不忘乎所以太难,“领导也是人嘛”。

新的路径是明确的,一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用“四大民主”(民主选举、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来规范权力运作;二是转变政府职能,生产要素由市场调配,政府转为公共服务型。这两条实行了,领导必须让他服务的大多数民众满意,手上又没有多少可调配的资源,给谁一个官吧他也得不到多少油水,那时候的领导不会受宠,但会有人们发自内心的真敬爱。

这并不是望梅止渴,也不像给老猫脖子上挂铃铛那样幼稚。比如,咱们先从实现公共财政透明(包括国家机关、国有单位的所有进出账目)和企业财务依法公开做起如何?再缩小一点,先实现领导干部家庭财产公开如何?网上众目睽睽之下,领导有权也不能谋私或徇私,官风民风肯定会好得多。

(《南方都市报》2008/06/23)

一幅“X霸天”的写真而已

3月11日,湖南省双牌县政协委员胡佐军在政协大会上的发言惹怒书记,次日即被处以停职检查,这条“据(湖南省政协主办的)《湘声报》”的新闻经《信息时报》4月20日转发后,引发了“围观”和热议。我读了一些相关评论文章,忍不住也来掺和几句。

我赞成“新华时评”《发言有风险 开口须谨慎》作者讲的这一点,即“说胡佐军‘讲真话’,有些抬举他”,今年正是双牌县委提出的项目招商年,县政协之所以推荐胡佐军发言无疑是有为县委“抬庄”的意思。报道的结尾引“另一位委员”的话说,“发言都会遭受处分,以后谁还敢讲真话啊!”显然是一个由此及彼的推论,恰恰反证了胡佐军经过审阅、安排的大会照稿“发言”还谈不上人们认为的直抒胸臆的“讲真话”。但是新华时评说“因为‘不善察言观色’,(县委书记)郑柏顺或许对胡佐军早有不满,此次‘因言获罪’,恐怕只是导火索而已”,前半句“或许”只是猜测之词,后半句“早有不满”云云未免“抬举”了郑书记容人的雅量,而贬低了郑书记的处置下属一言九鼎的“权威”和“雷厉风行”的作风,而与处分胡佐军的实情不符。

而十年砍柴兄评点这场花鼓戏台上上演的悲喜剧,从一地鸡毛中敏锐地发现,“郑书记在胡委员发言完毕,谦称‘仅一家之言’时,对周围的人说:‘你代表的是哪一家?’倒是触及到现代代议制政治的核心了”。为县委书记服务、被组织推举出来的胡委员,他确实很难代表某一个人群来说话,书记不高兴,当然后果很严重。但是,砍柴说这件尴尬事是胡委员假戏真做犯了“僭越”大忌 ,我觉得并不中肯。

我们可以小看郑书记的肚量,却不可太小看他的智商。就算郑书记不知道春秋战国的纵横家如何游说各国诸侯,他总该知道诸葛亮著名的“隆中对”吧?就算他不知道科举考试“策论”的要求,他总该知道如今电视里的市民或中小学的学生搞的“假如我是市长”之类“民主参与”活动吧?从来的“建言献策”,都要求建言者站在治理者的角度和“高度”,以总揽全局的姿态想问题、出主意并用指点江山的口吻讲话。“大干快上重大项目,打造工业招商的三大平台优势;强力开展整合利用,放大工业招商的三大资源优势;努力创新工作方式,凸显工业招商的三大效能优势”云云,胡委员的这些发言调子高,“像书记讲话的口气”,是“建言献策”的文体所需,说不上“僭越”,甚至没有“僭越”之嫌。否则,先审读发言稿的把关领导,都是官场历练的干将,不至于感觉不出“不得体”而沾这坨膻腥;“新华时评”作者也不会以为郑书记是心中早不满而借题找碴儿。

我觉得还是郑书记自己的话表露得真切。郑柏顺在胡佐军发言材料上的批示比较克制:“涉及的内容不应作个人发言,这些是县委已经安排部署的改革措施。作为县委办工作人员必须要自重、自省,切莫犯政治原则性错误。”在为此召开的县主要领导人的小会上说得比较严厉而直白:“胡佐军有政治野心,目无组织纪律,个人英雄主义膨胀。”问题有没有这么严重是另一回事,至少郑书记是这么感觉和判定的。我觉得他对胡的发言虽然反应太过分,却不为无因。

你胡某的职务是县委办公室负责材料的副主任,职责就是为县委领导写材料(起草讲话稿、决议等文件),不论以县委名义公开的决策,还是尚未公开的县委文件稿,既然用的是组织或领导人的名义,那就不再是你的,不宜以你的名义来发言。你就是一秘书或起草人,你所撰之稿一字未改那是你的本事和幸运,但经领导确认,那就是他的了。不服,那你就不干这差事,自立门户。古今中外都是这个理。我们知道《吕氏春秋》《淮南子》是吕不韦、淮南王养的门客写作的,但不知作者是些什么人。我们知道毛选、邓选都经过了胡乔木等人的文字加工,但我们引用时不说那是胡乔木等人的语录。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有撰稿人,但没多少人知道他(们)是谁,仍然认为奥巴马口中念出的是奥巴马的演讲词。胡佐军念的很可能是他起草、但已呈郑书记过目并认可的内容,他却很不恰当地将它作为大会“发言”了。难道要郑书记嚼他嚼过的馍,拾他的唾余?也许那些话正是郑书记准备在“两会”的总结报告中讲的,他先讲了,怎能不“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胡讲完了,还不无得意、假谦虚地说什么“以上发言,仅一家之言,请大家批评指正”,这不是自我膨胀的“个人英雄主义”吗?如果没有什么政治纪律明文规定胡佐军不能这样做,那他至少是违反了幕僚、秘书、代书人这一行当不言而喻的职业规范。

本文写这么臭长难道是为了替郑书记辩护的吗?不是,以上只是揆情度理做切实的分析。简言之,我认为,胡佐军作为县委办写材料的“秀才”,政治上不“成熟”,人情上不“懂事”,想扬才露己却自讨没趣,多少有点咎由自取;而郑书记,器量狭小、小题大做、滥用权势、作威作福,到如今弄得“一举成名天下知”,是自取其辱。

其实,郑书记雅量有无,个人怎么看待胡副主任暨胡委员并不重要,关键是他能做什么、怎么在做。无权者看某人不顺眼那只是他自己不爽。因此,若问这件新闻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我想,应该是为中国当下的政治生态留下了一幅“一把手”一掌遮天的写真图,具有政治学和社会学的史料价值。

且不论政协委员的构成和政协会议的发言安排如何体现县委书记的权力和意志,单看对胡委员发言这事的处理:

“(11日)接近12点时,大会主持人宣布散会。但县政协主席、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等,被要求留下来”;“3月12日中午,在县人大会开幕后,县委书记郑柏顺召集了县长、县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县纪委书记、县委办主任等开了一个小会(按郑书记的意见作出了处理胡的决定)”;“县政协全会第二天,胡佐军委员就没有再参加会议了”,胡佐军随后写了检讨;十多天后,这份检讨书被打印出来,送达每一位县委常委阅知,“要求每个常委在上面签字”……

看看,书记同志一生气,与书记行政级别同样高的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政协主席、县长都要陪着不爽了陪着饿饭;县委常委们虽然按党章和党内民主原则与书记同志同票同权,但他们也是“被(书记)要求”的对象,只有服从的权力(权利)。瞧瞧,书记同志说一不二、呼奴喝婢般的架势,有没有君临天下的势焰?如今,人们在抨击买官卖官现象时,往往追根溯源要说到“一把手”专权,称之为“一霸手”。 不过,我觉得这样的书记才是真正的“无冕之王”。

据报道,天津市宁河县东棘坨镇总校长郑恩东,在要求教师张熙玲“配合”拆迁时做工作说:“你哪顶得过县里?那是谁的天?你的天?那就是人家的天。”这说法形象透辟。郑书记就是双牌县所有官民的天吧。

这么说是不是很悲观?不用悲观。从报道可以看出从政协领导到县委常委,都对郑书记这么铁腕不服,心不服,口也不服——否则就不会接受记者采访了,是吧?

(《南方都市报》2010/04/22)

“公共利益”不是五行山

昨晚看了好莱坞的灾难大片《2012》,觉得很好玩:设定的年月这么近,不怕你不信,也不强求你信。它的基本元素是可信的,即人类面临毁灭性的环境灾祸时,最有权有钱的人最有可能是幸存者。故事大纲地球漂移、洪水暴发时登上科技大船保存人种和物种,只是圣经上关于诺亚方舟故事与时俱进的翻新;它的新,主要新在大场面、惊悚而逼真,非电子时代的特技不可能制作。

其中的中国元素是善意的,却教我笑不起来。一是人类避难基地选择建在青藏高原,片子开始就是搞拆迁,一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拿着喇叭对“群众”喊话:“党和政府是会帮助你们重建家园的(大意)。”二是灾难爆发,在中国基地登船时,有名负责人说,“把工程交给中国人建是对的”;中国人能吃苦耐劳、中国制造价廉物美,只有中国劳工明白这赞美中凝结的辛酸。

这个电影扣人心弦的高潮,在于海啸来临倒计时了,让不让那些闻讯涌来的人登船:是为了“全人类”的利益丢下他们不管,还是坚持“所有人都是平等的,都有平等的生存机会”的价值观而冒风险开闸上人?

由此,我想到中国当下的拆迁,想到一个盘桓在中国远没有达成共识的问题:“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或者换个时尚的表述“公共利益”, 是不是总有理由压倒个人利益、私人利益?

构成本周新闻热点的两个关于拆迁的案例,我想肯定会载入史册的,丑陋得令人发指,同时也发人深省。一个发生在上海市,央视《经济半小时》讲述的,闵行区“一个女人的燃烧瓶和政府铲车的拆迁大战”;潘蓉这个不自量力的女人自然不是政府强拆队的对手,她不仅没有达到保护私有财产的目的,还与丈夫一起被控“妨害公务罪”。另一个案子发生在重庆市,奉节六旬老人陈茂国,家里1200平方米的房屋被推倒后,要求增加赔付金22万元不果,一怒爬上自家15米高的桉树“安营扎寨”3个半月,经当地媒体协调有关单位答应再支付22万元的补偿费,陈茂国终于“走”下他的“树房”,但当天下午就被公安机关以涉嫌“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遭刑事拘留。

请注意这两个罪名:“妨害公务罪”、“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这是当下两个常用的罪名,通常用来对付“民生”方面的维权者或上访者。因为这方面的维权或上访,有明确的自身物质利益诉求,不可能牵涉政治性的“颠覆国家政权罪”或“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一般都是被动的反应,而不可能像举报官员那样治他们“诽谤罪”或“诬陷罪”。

这两个案例的当事人,正当利益是否受损害了呢?换句话说,他们所要求的是合理合法的补偿,还是胡搅蛮缠勒索政府?类似潘家的房屋,市场上的交易价格早已高达每平方米15000多元,而潘家一幢建筑面积480平方米的四层小楼,只获得每平方米761元的房屋重置补贴,以及1480元的土地补偿,共计67.3万元,这在上海闵行区只能购40多平方米的小屋,这个补偿合乎天理人情吗?老陈头家中两楼一底1200平方米的房子和百货店被拆,要求补偿再加22万元,这不过是觉得太吃亏继续讨价还价罢了。

他们的行为合法吗?太合法了,简直是普法教育的模范!潘蓉手执话筒对来拆迁的人喊:“这是我的合法财产,如果你拿了法院的判决书呢,法院如果判我是违法的,那拿了法院的判决书我就开门让你们进来拆,但是如果你拿不出来,你那种没有法院的判决书,那就是属于违法的,那我要保护我自己的财产的,我要反抗的。”(她还知道中国当下不讲自然法赋予的反抗权,扔自制的汽油瓶触犯了《治安管理条例》条款,是“疯狂而且不理性的举动”)而老陈头的所谓“聚众扰乱社会秩序”,不过是在15米高的树窝里,边啃红薯充饥,边用喇叭给树下的人“宣讲”国家有关政策,自我辩护而已。

老陈头的事就不说了,完全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和“杀鸡吓猴”给群众看。连本镇党委书记、片区新城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任泽斌也说,“罗常委(奉节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罗启辉)曾在大会上当众向陈茂国的家人保证,他下树后政府不会对他采取强制措施,不会抓他”;罗常委现在对此不敢接记者电话,我们还要对他说什么呢?

问题就在于,现在有些官员干这种悖理非法(宪法、物权法等“大法”)的事,还气壮如牛。如组织强拆的闵行区华漕镇政府副镇长高宝金说:“我跟你老是说你不通,那不通工程不干了,你说一年不通,五年不通,十年不通这个工程别搞了,那国家肯定要采取措施嘛。”在他心中,政府就是国家利益的当然的合法的代表,人家要求的法院判决程序都是多余的步骤。在他看来政府下个文件你就得执行:“你动迁都有文件,都上面有文件的,他还说你们不合法,就是他这个脑子转不过来,你怎么讲他也转不过来。”在这样的官员管辖下,“国家利益”,包括似乎天然代表“国家利益”的政府文件,好比如来佛的五行山,一伸出来你就动弹不得了!

我们要问,到底是谁的脑子转不过弯来?不保障具体的个别的公民的合法权益,就不符合共和国的根本利益,因为它动摇了我们的立国之基,国家政权包括政府就没有合法性。这番道理说来话长,但从尊重和保障人权写进宪法,从物权法颁行,也讲了好几年了。本文没篇幅重复,且以温家宝2008年“两会”期间讲的话作结:“公平正义就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首要价值。公平正义就是要尊重每一个人,维护每一个人的合法权益,在自由平等的条件下,为每一个人创造全面发展的机会。如果说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政府的天职,那么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就是政府的良心。”

(《南方都市报》2009/11/28)

同类推荐
  • 纳兰词 笺注全编

    纳兰词 笺注全编

    纳兰词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纳兰性德的作品。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之子。康熙进士,官一等侍卫。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为词坛一说而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之地。他所生活的满汉融合的时期;他贵族家庭兴衰关联王朝国事的典型性;以及侍从帝王却向往平淡的经历,构成特殊的环境与背景。加之他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的创作呈现独特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 城市·大演奏厅(上)

    城市·大演奏厅(上)

    让时间回到三年前吧,也是秋天。我从东莞来到深圳罗湖。不等车停稳。车门就“哗”地散开。没有熄火的车尾管还在喷吐热气,杂乱人流车流往来穿梭。谁也不肯相让。太阳明晃晃高悬,往哪里瞅都刺眼。城市最乱的地方当数火车站,尤其深圳的罗湖。汽车站、火车站、罗湖口岸三位一体,纵横交错,如陷迷宫。人流不知从哪里咕噜噜往外冒。长途客运站设在最底层。底层的简陋粗鄙还有嘈杂无序,将城市弱点暴露无遗。只有踏上滚梯,才会解脱。大理石地面光泽可人。有着浮游的幻觉。
  • 为什么可可西里没有琴声

    为什么可可西里没有琴声

    《为什么可可西里没有琴声》集中的19篇作品是作者数十次亲临青藏之后的真实生活记录和对生命的深刻体验。终年抗争在高寒缺氧的雪域高原的人们,特别是那些可爱可敬的解放军官兵,他们无私无畏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也奉献着智慧和才华。雪域独特壮美的自然风光以及高原大地上如藏羚羊等稀有的动物,也在作者笔下有栩栩如生的描绘。
  • 山花灿烂寂寞红

    山花灿烂寂寞红

    《山花灿烂寂寞红》主要收录了萧红作品中的一些带有自传性质的散文和小说。有的作品是对充满叛逆同时又趣味盎然的童年生活的回忆,有的作品是对成年所经历的饥饿与困顿生活的描写,还有一些是悼念鲁迅先生和以抗日为主题的作品。全书情节生动而又充满了浓郁的人情味,语言简劲、犀利而又不失幽默与诙谐。通过阅读你会发现,无论多么痛苦和不幸,萧红的那颗“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的心,永远向着“爱”,永远向着“温暖”。
  • 毅力·一千零九次拒绝

    毅力·一千零九次拒绝

    “只有努力才能成功”这样的通俗哲理想必已经被无数人否定过了吧!而否定的根本就在于努力通往成功的那座桥梁被大多数人忽略了,这座桥梁就是毅力。或者我们可以把这句话说得完整点、富有逻辑点,“只有不断地努力才能成功!”而“不断地”这一形容词背后所包含的不正是毅力和坚持的重要性吗?
热门推荐
  • 钝刀

    钝刀

    伍俊荣走过去跟吴福荣说,走了,你还不快去洗手换衣服?正在对汽车左前门冲压件锤锤打打的吴福荣抬起头说,去哪里?回总厂,昨晚不是跟你说了吗?师傅的家人今天要到厂里去商量师傅工伤赔偿的事,师母让我们也一起回去帮个嘴什么的。俊荣说。我们又不重要,为什么要我们也回去?师傅死的时候我们在场。师傅死的时候我不在场,过了很久我才知道的。你真没良心,快走,快走,再不走就来不及了。我不去。真不去?我在这里干活比回去跟总厂的人扯皮舒服。
  • 末世启明星

    末世启明星

    末世来临,人心险恶,物资缺乏,曾经是一名警察的他如何在这黑暗的世界中生存下去?他能不能等到黎明的来临?为了活下去,是为了生存不择手段?还是保持人性的坚持?一切尽在末世启明星……
  • 独家盛宠:首席专属甜妻

    独家盛宠:首席专属甜妻

    她说“即使时光倒流,你我也终将没有可能”他却说“那我,就要将不可能变为可能,即使时光不能倒流。”爱,与不爱,只不过在一语之间......夏如涵和林宇泽,他们将如何越过爱情的“时光机”,正视他们从未间断的爱情......
  • The History of the Telephone

    The History of the Telephon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消失的地平线

    消失的地平线

    这是一部带有神奇色彩的、披着神秘面纱的作品,描述了一段不同寻常但又好像欠缺点什么的“历险”故事。四名西方人意外闯进了神秘的中国藏区,从而开始了一次奇妙的历险,到最后,他们自己都不知是身处于现实,还是虚幻。作者希尔顿也因其以“香格里拉”为主题的小说而闻名于世,读者会跟随作者的妙笔在“香格里拉”来一次旅行,无论香格里拉在哪里?只要我们心中有香格里拉,哪里都是香格里拉。
  • 总裁大人,火辣辣

    总裁大人,火辣辣

    “去叫人吩咐暗夜帮代号十七的过来暗杀我。”霍煜炎勾唇道。“总裁……”助理倒吸一口凉气,您这是有多想不开?“怎么?”霍煜炎挑了挑他好看的桃花眼:“像我这么多金帅气的男人,引人嫉妒不是很正常?”助理“……”十七接下任务,却多次暗杀无果。霍煜炎握住十七的小手,帮她支招:“我知道你要怎么做才能暗杀我。”“怎么做?”霍煜炎启唇带笑:“只要是你,美人计什么的最管用了。”【甜宠文甜宠文,喜欢宠文的欢迎入坑】推荐完结甜宠文《大叔盛宠:娇妻很甜不太萌》
  • 穿越之农女有田

    穿越之农女有田

    本文有空间,有系统。金手指好象有点大。是个把原本幸福的生活年过的更幸福的故事
  • 造化炉的自我修养

    造化炉的自我修养

    芦源一觉醒来,惊奇的发现自己竟然穿越成了一只香炉。正当他碎碎念念不满时,他察觉到主人家的夜壶上居然同样附有一缕魂魄。芦源不由暗道一声:兄弟不好意思,打扰了。……“黑铁三斤,黄铜四两,麻烦再给我来一铲子煤炭,火力有点不足。”一把精钢剑新鲜出炉,傻小子拿着它闯荡江湖。“一株七星草,五滴玄天灵液,一枚七窍玲珑果……”一颗破境丹迎雷而上,渡劫高人吞入腹,立地飞升。等芦源化成人形在修仙界大杀四方的时候,无人不说他手里肯定有逆天神器,不然不可能实力那么强悍。每当这个时候芦源都会无奈叹息,谁能想到哥就是自己的金手指呢?还是有些怀念你不是炼妖壶,哥不是造化炉的日子啊!那时的你,只配接尿!
  • 高冷男神不难追

    高冷男神不难追

    他是高冷男神,她是逗比学渣,他们之间将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弃妇种田忙

    弃妇种田忙

    农门春色浓。穿越成为大了肚子的弃妇,白若竹决定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空间吃空间,带着萌宝种田经商奔小康。顺便再给孩子找个美男做爹爹,可是那个带面具的妖孽,你不要总爬我窗户好不好?======新书《福妻跃农门》正式发布,欢迎大家收藏养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