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2200000006

第6章 叛逆者的不归之路(节选)

叛逆者的不归之路(节选)

季红真

萧红无疑是一个有着深刻思想的作家。她由幼稚到成熟,由投身左翼文艺思潮到逐渐独立,有意识地疏离主流的意识形态话语,思想经历了明显的前后两个发展阶段。

她生活的二十世纪上半叶,正是中国的多事之秋。阶级压迫的惨烈与民族危亡的紧迫,都使她不能专注于学业。读中学的时候,她热衷于学生爱国运动。这一时期,她大量地阅读了国内外左翼文学作品,启发了她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和萧军结合之后,她置身于哈尔滨的左翼文化人圈子里,积极投身进步的文艺活动。从赈灾画展到演活剧,甚至为共产党组织出版的内部刊物《东北民众报》刻钢板,她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她经常出入“牵牛坊”这个左翼文化人聚会的场所,接触过姜椿芳这样的职业革命家和傅天飞这样的抗日武装战士。这对她早期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社会的不公、贫富的悬殊、阶级的压迫和民族的危亡,一开始就是她创作的主题。她为长春《大同报》文艺副刊起的刊名“夜哨”,寓意即是在漫漫的长夜里,有我们的哨兵警惕地保卫着祖国。一九三三年,她和萧军合著自费出版了小说散文合集《跋涉》,其中署名悄吟的五篇,除了《广告副手》和《小黑狗》两篇散文,是取材于萧红自己的生活之外,其他三篇都是描写阶级压迫和民众反抗的。《王阿嫂的死》,是一个悲惨的故事,揭示了乡村中阶级压迫的残酷。《夜风》讲述了雇农长青母子,由麻木地忍受地主的奴役到投身反抗行列的经过,反映了萧红对人民革命的理解与同情。而《看风筝》甚至写了职业革命者的生活,说明她当时的思想是非常激进的。

《生死场》是萧红早期创作的一个巅峰。麻木的愚夫愚妇们,终于在亡国灭种的危难中警醒了,他们奋起投身于民族解放的斗争中。这部作品奠定了萧红作为抗日作家的地位,使她成为三十年代最引人注目的作家之一。她置身于主流话语的中心,表达了整个民族的心声。特别是鲁迅为之作序,胡风为其写后记,都使《生死场》成为一个时代民族精神的经典文本。

《生死场》的巨大成功,影响了人们对萧红思想的全面了解,特别是限制了人们对她后期思想的研究。近年出版的一些萧红传记中,对她的评价基本停留在抗日作家这一结论上,这显然是不全面的。且不说她从一开始就关注生殖与死亡的问题,《生死场》中最精彩的篇章是民众的愚昧、盲目的生死而又极具顽强的生命力。当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她却放弃了正面描写抗日战争题材的创作。除了在一些散文中,记叙了战争的场景之外,她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写作故乡呼兰的风俗及童年记忆的《呼兰河传》和讽刺性的《马伯乐》上,明显地偏离了抗日的时代主题。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九日下午,在《七月》编辑部召开的“现时文艺活动与《七月》”的座谈会上,当多数人在争论是否应该上战场的时候,萧红却明确表示:“……作家不是属于某个阶级的;作家是属于人类的。现在或是过去,作家的写作的出发点是对着人类的愚昧。”这反映了萧红思想极为深刻的内容,这使她和同时代人之间发生了明显的分歧。

尽管萧红的这一思想,从一开始就潜藏在她的作品中,但成熟为明确的理论,则是她成名之后。促成她的这一思想从朦胧到明确的重要因素,显然和鲁迅对她的影响密切相关。一九三六年,她抵达上海之后,即受到鲁迅的关怀与帮助,成为鲁迅圈子中的一员。鲁迅的思想一点一滴地启发了萧红的认识,终于形成她独立的创作原则。这一创作原则更接近鲁迅改造国民性的文学主张,带有明显的思想启蒙的特点。萧红对鲁迅的理解是深刻而独到的。一九三八年在临汾或西安,她向聂绀弩谈了自己对鲁迅的理解:“……鲁迅小说的调子是低沉的。那些人物多是自在性的,甚至可以说是动物性的,没有人的自觉,他们不自觉地在那里受罪,而鲁迅却自觉地和他们一齐受罪。如说鲁迅有过不想写小说的意思,里面恐怕就包括这一点理由。但如果不写小说而写别的,主要是杂文,他就立刻变了,从最初起,到最后止,他都是个战士,勇者,独立于天地之间,腰佩翻天印,手持打神鞭,呼风唤雨,撤豆成兵,出入于千军万马,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即使在说中国是人肉的宴席时,调子也不低沉。因为他指出这些,正是为反对这些,改革这些,和这些东西战斗。”她明确地意识到自己和鲁迅的差距。当聂绀弩问道:“萧红,你说鲁迅小说的调子是低沉的,那么,你的《生死场》呢?”萧红的回答是诚实而精辟的:“也是低沉的。”沉吟了一会儿,又说:“也不低沉!鲁迅是以一个自觉的知识分子,从高处去悲悯他的人物。他的人物,有的也是自觉的知识分子,但环境却压迫着他使他变得听天由命,不知怎样好,也无论怎样都好的人了。这就比别的人更可悲。我开始也悲悯我的人物,他们都是自然的奴隶,一切主子的奴隶。但写来写去,我的感觉变了。我觉得自己不配悲悯他们,恐怕他们要悲悯我咧;悲悯只能从上到下,不能从下到上,也不能施之于同辈之间。我的人物比我高。这似乎说明鲁迅真有高度,而我没有或有的也很少。一下就完了。这是我和鲁迅的不同处。”

萧红的这些思想,游离在主流的政治思潮与意识形态话语之外,并因此受到同时代人的质疑,乃至于批评和谴责。这不能不使她感到深刻的寂寞。这种寂寞感是由于思想先行者精神的孤独处境,因为超越了自己的时代而不被她的同时代人所理解。

萧红的政治态度是明确的。她同情人民革命,但却不愿意参与党派之间的斗争。她终生崇敬的政治家只有孙中山。在生命垂危的时刻,她还念念不忘要写表现红军长征的那“半部红楼”。当年丁玲等许多革命作家都曾动员她去延安,她却不为所动。时至今日,仍然有许多人为她没有去延安而感到遗憾和困惑不解。从目前披露的资料看,萧红不肯去延安的主要原因,是怕情变后的萧军在延安。但据高原的回忆,萧红的动机则更为复杂。高原从延安到武汉见到萧红,就批评她在处理婚姻的问题上不够慎重。萧红听了很反感,反驳说他在延安学了几句教条就训人。舒群也执意说服她去延安,为此两人爆发了彻夜的争吵。由此可见,萧红的选择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她不肯去延安,当然更不肯去西安,意味着她不肯进入任何一种主流的意识形态话语。她宁肯离群索居,过着孤独的生活,这反映了她自由主义的政治立场。这种立场是不能为她的那些共产党员朋友所认同的,自然也会使她感到寂寞。

萧红身为女性,很早就敏感到男权文化的压迫。她的女权思想由来已久,一直是她创作的重要主题之一。《生死场》中金枝的遭遇,《牛车上》五云嫂的悲惨故事,《小城三月》中的翠姨是被旧的婚姻制度逼迫而死的,一直到《呼兰河传》中关于老爷庙和关帝庙的讽刺性叙述,特别是对小团圆媳妇充满哀怜的叙述,都贯穿着女权思想。如果说上述这些作品,还是以艺术形象婉转地表达了她对男权社会的愤恨,那么散文《烦扰的一日》、《三个无聊的人》和《〈大地的女儿〉与〈动乱时代〉》等散文中,则直述出处于男权中心文化中的女性无奈的处境。不仅是在旧式的家庭中,就连左翼文艺阵营内部,在进步的文化人中,男尊女卑的观念仍然顽固地统治着人们的头脑。这使萧红感到深重压抑,最终导致了她与萧军的分手。在此之前,她曾离家出走,进入白鹅画院。她只身东渡日本,也是为了摆脱对萧军的依附性处境。特别是她与萧军分手,所有的朋友都站在萧军一边。而她与端木的结合,又几乎遭到所有朋友无一例外的反对。这也不能不使萧红感到孤独和寂寞。作为一个叛逆的先驱者,萧红一生都追求独立,却一次又一次地陷落在男权话语的圈套中。以至于临终的最后一句话是:“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因为我是个女人。”

萧红的晚期作品,还触及到人生与人性的隐秘之处。短篇《后花园》讲述的仍然是乡土人生的寻常故事,但没有了阶级压迫和民族矛盾,感人至深的是主人公对人生意义的追问。尽管没有结论,但那亘古的忧愁,却使小说的主题极为深刻。显示了思想家的风度。而默默的生死之中,所蕴含的悲剧底蕴,则是萧红以女性独有的方式,洞察人生的独特心得。这与她早期对生殖与死亡的独特敏感相呼应,成为贯穿她全部创作的线索。

萧红的思想这样的深刻而丰富,很难为她的同时代人所体会。那是一个救亡压倒一切的时代。她只能行进在布满荆棘的不归之路上。她后期的几部作品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只有茅盾为《呼兰河传》作了序,虽然对其艺术价值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但其中对她寂寞心态的剖析,则典型地代表了当时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对萧红的误解。萧红的思想是深邃的,她的目光穿透了漫长的世纪,望着人类的未来。她属于那种永远不会被人们遗忘的作家。

萧红虽然极有思想,却极少意识形态的说教。她几乎是用女性独到的经验洞察历史,成功地逃离了逻各斯中心主义的男权话语。忠实于自己的感觉,使她能以细致的笔触,深入到语言所不能抵达的隐秘之处。早在她写作《生死场》的时候,人物的身体和动作就具有强烈的隐喻性,推动着叙事的发展。甚至人与物之间也有互喻的效果,使作品具有高层次的语义暗示性。从这个意义上看,与其说萧红是用头脑思考,不如说她是用身体思考。正如鲁迅的精到的评价:“这自然还不过是略图,叙事与写景,胜于人物的描写,然而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了。女性作家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所谓“力透纸背”正是这种女性独特洞察感知方式带来的艺术效果。

萧红的感知方式是充分感性化和个性化的,这使她的作品具有鲜活生动的特征。或者说充分的感性化与个性化,使她把女性特有的感知方式推向了极致。这在她的散文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商市街》里记叙了她在哈尔滨艰难的生活,不仅细节生动文字饱满,而且各种感觉都写得细致入微。诸如饥饿、寒冷、寂寞、孤独、绝望等等,都具有极深的心理体验的内容和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萧红的艺术才华还表现在表述方式的充分自由。她是不屈从什么权威的,也没有一定的圭臬。即使对于极尊崇的鲁迅先生,她也不盲目地效法。在上面提到的那次她与聂绀弩的谈话中,她谈到了对于小说非常成熟的看法:“……有一种小说学,小说有一定的写法,一定要具备几种东西,一定要写得像巴尔扎克或契诃夫的作品那样。我不相信这一套,有各式各样的作者,有各式各样的小说。若说一定要怎样才算小说,鲁迅的小说有些就不像小说,如《头发的故事》、《一件小事》、《鸭的喜剧》等等。”接下来,萧红表达了她在创作上的雄心。聂绀弩问她:“写《头发的故事》、《一件小事》之类么?”她答道:“写《阿Q正传》、《孔已己》之类,而且至少在长度上超过他!”此后,她写了《呼兰河传》和《马伯乐》两部长篇。这两部作品都没有中心的情节冲突,一种散文化的笔法,使她的叙述挥洒自如。就在她置身于战火硝烟之中,病魔缠身的危难时刻,还和骆宾基沉湎于关于文学的谈话中。当骆宾基谈到《战争与和平》真是一部伟大的杰作、艺术的高峰的时候,萧红重申了自己对于小说的见解:“我认为,在艺术上是没有什么高峰的。一个有出息的作家,在创作上应该走自己的路。有人认为,小说要有一定的格局,要有一定的要素。不写则已,一写就要像托尔斯泰、巴尔扎克那样,否则就不是小说。其实有各式各样的生活,有各式各样的作家,也就有各式各样的小说。”萧红的这些观点,八十年代曾一再地被人们援引,成为中国当代小说文体变革的重要理论依据。也说明萧红作为一个成功的作家,从创作实绩到理论,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杰出贡献。

萧红具有诗人的天赋。这不仅表现在她写作的诗歌中,也浸透在她的小说里。《呼兰河传》是一部优秀的抒情小说,不仅语言精练,韵律感强,而且具有复沓的节奏;内在的情感也是丰满充沛的,一唱三叹,起伏跌宕,深沉而忧郁。萧红的抒情才华,沟通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抒情小说的传统。这得益于她幼小时,随祖父读唐诗的艺术熏陶,良好的古典文学的修养,使她驾驭语言的时候得心应手。萧红是中国二十世纪汉语写作的一个成功范例。

萧红还具有讽刺的才能,这在女作家中是非常罕见的。她鞭辟入里地揭示出社会上各种丑恶的现象,同时又用轻松而谐谑的语言表述出来。最体现她的讽刺才能的,是《马伯乐》一书。她从马伯乐洋奴气极重的家庭写起,描画出一系列的社会蠹虫的丑恶嘴脸。最生动的自然是主人公马伯乐,他的两句口头禅是“真他妈的中国人”、“到那时可怎么办”,形象地表现出一个没用人的精神状态。使人联想起鲁迅笔下的高老夫子,和鲁迅所倡导的改造国民性的文学主张。这部作品显然属于鲁迅所开创的中国现代文学的讽刺传统。

萧红卓越的才华使她的大部分作品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作品。即使用苛刻的眼光也不得不承认,在她短短十年写下的近百万字的作品中,堪称优秀的也占绝大多数。她至少有四部书可以传世:《生死场》、《商市街》、《呼兰河传》、《马伯乐》。除此之外,《小城三月》、《后花园》、《北中国》、《手》等一批短篇小说,以及《回忆鲁迅先生》等一批散文,都是杰作,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

萧红是伟大的,她用生命和鲜血书写了自己的跋涉之路,这既是整个民族的解放之路,也是现代女性艰辛的解放之路。她以自己的思想和才华昭示着后人。作为一个先行者,她也以自己的作品而永垂不朽。

(《萧红传》,季红真著,将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

原载《读书》第九期,(京)1999年

同类推荐
  • 鲁迅全集(全20卷)

    鲁迅全集(全20卷)

    唯一无删改、原汁原味鲁迅的文字,市面上最通俗好读的鲁迅版本!1936年10月,鲁迅先生在上海逝世。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为"扩大鲁迅精神的影响,以唤醒国魂,争取光明"编印了鲁迅逝后第一版《鲁迅全集》。《全集》由蔡元培任主席的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负责编校,编辑委员有蔡元培、马裕藻、沈兼士、茅盾、周作人诸先生。《全集》总目以鲁迅亲定的著述目录为基础,增加了译作部分,并力求各册字数大致相当。全书大致分创作、古籍校辑、译作三大部分。各部分内容按时间先后排序。全书总计六百余万字,共分二十卷。于1938年6月正式出版并发行。鲁迅全集(第一卷)-坟、呐喊、野草;鲁迅全集(第二卷)-热风、彷徨、朝花夕拾、故事新编;鲁迅全集(第三卷)-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华盖集续编的续编、而已集;鲁迅全集(第四卷)-三闲集、二心集、伪自由书;’鲁迅全集(第五卷)-南腔北调集、准风月谈、花边文学;鲁迅全集(第六卷)-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续编;鲁迅全集(第七卷)-致许广平书信集、集外集、集外集拾遗;鲁迅全集(第八卷)-会稽郡故书杂集、古小说钩沉;鲁迅全集(第九卷)-嵇康集、中国小说史略、后记;鲁迅全集(第十卷)-小说旧闻钞、唐宋传奇集、汉文学史纲要;鲁迅全集(第十一卷)-月界旅行、地底旅行、域外小说集、现代小说译丛、现代日本小说集、工人绥惠略夫;鲁迅全集(第十二卷)-一个青年的梦、爱罗先珂童话集、桃色的云;鲁迅全集(第十三卷)-苦闷的象征、出了象牙之塔、思想·山水·人物;鲁迅全集(第十四卷)-小约翰、表、俄罗斯的童话、药用植物;鲁迅全集(第十五卷)-近代美术史潮论、艺术论;鲁迅全集(第十六卷)-壁下译丛、译丛补;鲁迅全集(第十七卷)-艺术论、现代新兴文学的诸问题、文艺与批评、文艺政策;鲁迅全集(第十八卷)-十月、毁灭、山民牧唱、坏孩子和别的奇闻;鲁迅全集(第十九卷)-竖琴、一天的工作;鲁迅全集(第二十卷)-死魂灵。
  • 丰子恺散文

    丰子恺散文

    本书选入《剪网》、《渐》、《艺术三昧》、《立达五周年纪念感想》、《自然》、《颜面》、《儿女》、《闲居》、《从孩子得到的启示》等丰子恺著名散文八十余篇,是“中华散文插图珍藏版”系列之《丰子恺散文插图珍藏版》的升级版。读者可从中一窥丰子恺散文创作的风格及真髓。
  • 冲破最后幽禁

    冲破最后幽禁

    辽宁省政协的友人在春节前曾经向我诉说了关于张学良将军的近况。他于不久前前往美国夏威夷,在夏天的大海边上,他再次见到这位靠轮椅代步的老人。张学良从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失去自由以来,在羁押和幽禁中生活了五十四个冷暖春秋,直到一九九〇年进位东北军少帅九十岁生日的时候,才有了公开祝寿的自由。他的这一自由是如何得来的呢?多年来在海内外一直是个猜不透的谜。也许有人会以为给张学良以真正自由是台湾当局的良心发现。
  • 我读:读书,让我们不再孤单

    我读:读书,让我们不再孤单

    用最简洁直白的方式带领读者领略好书的神髓!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作者、写作背景、内容分析等角度,多侧面呈现一本书的精妙!主讲人梁文道品味独到,是广为人知的“说书人”,他兴趣广泛、涉猎颇广,每一本书都经过自己的揣摩、消化吸收,最后形成了真实而中肯的评论,沉稳客观地把各种思潮、社会文化热点与你私享,让你领略读书的美好,在独处时亦不会孤寂,获得心灵的慰藉。他讲评的书非常庞杂:小说、哲学、散文、回忆录、心理读本……收罗有《我与地坛》《生死疲劳》《我们时代的写作》《中国在梁庄》《一个村庄里的中国》《士人风骨》《洗脑术》《身体密码》《植物看得见你》等,每本好书都潜藏一个新的天地,等着你一同踏上探险之旅。
  • 春之声

    春之声

    本书是一本诗集。从诗集中看到了他心中的祖国中的党,同时也看到了他的心路历程。这本书既有山药蛋派的质朴美,又有“阳春白雪”的高雅美。诗的语言朴素,自然,清新,典雅。如其笔下的《家》,书中写了不少吟诵花草的诗如《牡丹》,等通读诗集觉得既有浪漫主义的夸张和气势,同时又有写实风格的简洁凝炼惠语连篇淡泊隽永。
热门推荐
  • 千年王妃

    千年王妃

    ﹡﹡﹡“啪!”一个清脆的耳光,她光滑白嫩的脸上出现了清晰的掌印。“你这个贱人,居然敢害我的孩子!”他的目光凶狠如狼,阴鹫的扫向她。她的心,瞬间碎成千万遍,脸上浮起的却是绝美的笑容。她听见自己用轻柔的声音问道:“你相信这一切是我做的吗?你,相信吗?”男人的眼睛里闪过一丝狐疑,怀里的女人瑟瑟发抖,低低的啜泣扰乱了他的心。心痛的摩挲怀中女子的背,回答她的是僵硬而冰冷的话语:“除了你,还有谁敢害她?又有谁有本事害她?”质问的话,字字淬毒,准确而锋利地射向她,她几乎站不稳,强忍住内心的疼痛,几不可闻的说道:“你会后悔的。”﹡﹡﹡“不,悦儿,求求你,再给我一次机会,相信我。”他低下了高贵的头颅,一步一步颤抖着靠近。她的嘴角挂着讥讽的微笑,声音冰冷如刀:“相信你?凭什么?我渴盼你相信我的时候你在干什么?今生今世,我再也不会相信你,更加不会原谅你!”男人靠近的脚步硬生生地顿住,心,痛得快要窒息了。这一刻,他终于体会到了当时她该有多痛。明白了又如何,有些人,有些事,一旦错过,就永远的错过了。﹡﹡﹡欢迎喜欢的亲阅读,欢迎喜欢的亲收藏,欢迎喜欢的亲投票,谢谢大家了O(∩_∩)O~推荐好友文文:清浅似蓝《葬婚》金利宝贝《穿越之大宫女》蝴蝶吻花香《相公多多追着跑》
  • 废材的穿越:无赖嫡女惹桃花

    废材的穿越:无赖嫡女惹桃花

    这是一个从精英变成废材的穿越……<br/>这是一个优良品种变成劣质品种的穿越……<br/>她,帝罗国相府嫡女,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车见车载……<br/>一次闭关练武,她走火入魔,昏厥在密室中……一朝醒来,前程往事尽忘。<br/>从此,精英变废材……不仅武艺尽失,召唤无门,灵术不灵,而且,性情大变……<br/>
  • 只要七日暖

    只要七日暖

    《只要7日暖》是周海亮继《送你一度温暖》之后的又一部情感散文集,这本集子延续了作者一贯的文字风格和主题,注重底层人生的苦难抒写,并且在这些小人物的世界和内心寻找发现生命的闪光点,所以他笔下的人物既是生活的疾贫者,需要人们来关怀、关注,同时这些人又是中国传统美德和精神的布道者。在这《只要7日暖》里,所叙述的事情和主人公大多都是失业者,残疾者,爱情事业上的失败者,但这些人身上却有着当今社会最稀缺的善良品质。在这些纯朴甚至是忧伤的故事后面,闪烁着温馨可人的光辉,让人感受到了我们这个物质时代弥足珍贵的温馨。
  • 你是我的天堂

    你是我的天堂

    送走了我娘,我突然发现我嫂子如此的苍老,头发花白,皱纹满面。她年轻时可是沙阳镇出了名的美女啊,她曾经的光彩都被我们这一家人、这一村人消耗殆尽。而我,依然是她的累赘。我哥走了,我爹走了,我娘走了,我也该走了……我爹娘活着的时候,我没有尽过孝,我对他们更多的是怨恨,这是我一生最愧疚的,我得在那边补偿。葬了我娘的第三天,是谢孝的日子。谢孝,是我们这里的风俗,就是孝子们去死者的娘家感谢他们为死者所做的一切,并把娘家在丧葬时带来的礼品还给他们。尽管我母亲在娘家已经没有亲人了,可是这形式还是要走的。
  • 中国古代宰相传

    中国古代宰相传

    宰相在历史政治舞台上一直扮演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角色;他们几乎一身系天下之安危。相权的大小,无不直接影响政治局势能否稳定,天下能否长治久安,从历史发展的大体形势看,相权重,国势强;相权轻,则国势弱,因而了解了宰相的历史,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那个时代的历史;也就关注了历史。为此,编撰了《中国古代宰相传》一书。本书汇集了先秦至清朝的著名的宰相。
  • 太子爷的意外婚约(大结局)

    太子爷的意外婚约(大结局)

    【简介】杜心诺怎么也没有想到,17岁那年父母竟然说她有未婚夫,而且还是一个邪道太子爷!更离谱的是,那个男人竟然让她当天晚上就跟她走!他当她是卖给他的奴隶啊,不过就是找他借点钱罢了……再说,她可不打算真的和一个“非正道”的男人结婚。可是那个男人还是没放过她,在离开酒店后,她只能一个人默默地哭……她只知道他叫雷御风,其他就什么都不知道了。为什么自己的高中生涯竟然是这样的呢?雷御风不打算放过这个本来就属于他的女人,更何况他还是付了钱的。本想用一百万就打发了她,他可不会去完成什么可笑的婚约。但是命运似乎在和他作对,竟然让他再次遇见她,而且是在那样的情况下……————————————————红袖,我回来了。不知道读者还有几个人认识我呢?不认识没关系,请大家关注这文,记得收藏就好。
  • 江湖不过如此

    江湖不过如此

    吾乃云颖是也!谁说小萝莉不能闯江湖?您可就看好了吧!谁会是我的最佳归属呢?
  • 亿万首席的腹黑新娘

    亿万首席的腹黑新娘

    她是前世造了孽,才会遇见了这个男人——一天到晚跟自己过不去,整天叨叨叨;明明就是个腹黑男,还装什么人品爆发户!别对着她耍温柔玩霸道好吗?她又不是纯情小女人……威逼利诱,挑衅玩暧昧,真是无所不用其极啊?好,看在你这么喜欢我的份上,我就爱你!但为什么你将温柔与爱情瞬间抽离,到头来全是一场精心演绎的欺骗?再遇见——求别说你爱我,我都已经不喜欢你了,所以我的首席,听清楚:床伴而已,认真你就输了!读者可加群:298554155,进行讨论,拍砖!敲门金手指:任何一本书中的一个人物名字
  • 霸少宠妻娇妻撩人

    霸少宠妻娇妻撩人

    他们是青梅竹马,撞到了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报复回去。竹马实力宠妻。天生一对啊
  • 流年,不负你我

    流年,不负你我

    等待总是漫长无比,但等一个熟悉的陌生人更加寂寞。雨露每次都会去老地方等待,她只要一个理由,他给的理由,直到再次遇见。她以为时间会抹去以前的不好,没想到这次却得知一个连她自己都无法原谅自己的事情,因她的间接因素导致他父母离世,他选择一个人承受也不愿她愧疚一生,只是他再也无法面对,就在她选择离开时一切似乎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