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33100000001

第1章

紀佛祖

傳燈曰。如來將化。預命摩訶迦葉云。吾以清淨法眼。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正法。今付於汝。汝當護持。并敕阿難貳其傳化。無令斷絕。廣燈曰。大迦葉謂阿難云。婆伽婆未圓寂時。多子塔前以正法眼藏密付於我。我今傳付於汝。原是二者。蓋體涅槃及阿含等經。承述之也。爾後祖祖授受。凡二十八傳至菩提達磨。自達磨五傳而至曹溪。曹溪一傳而角立。是為青原。是為南嶽。自青原。南嶽不十傳。則嶽分矣。曰臨濟。曰曹洞。曰雲門。曰溈仰。曰法眼。其印度佛祖密乘奧旨。歲時詳略皆備。冠乎傳燈三錄之首。今茲纂集。不復稠疊。直自此土初祖菩提達磨以下。依次編錄。垂之無窮。獨溈仰。法眼數傳而絕者。不可得而載焉(現在宗師機緣未詳當留以俟來哲)。

六代祖師

初祖菩提達磨大士

姓剎利帝。南天竺國香至王之季子也。因二十七祖般若多羅行化其國。王與三子迎請供養。施以無價寶珠。祖知其授道時至。顧所施珠。問三王子曰。此珠圓明。有及此否。二王子皆云。此珠七寶中尊。唯大士所對。才辯清發。稱有理趣。祖歎異之。及香至歿。眾俱號絕。獨大士志求出家。端坐不動。尋辭二兄。禮祖足曰。某素不顧國位。欲以法利物而未得其師。久有所待。今遇尊者。出家決矣。願悲智見容。祖與披剃受具。即說偈。付法眼藏。仍讖往震旦。歲月留難。佛法隆替。服勤四十餘年。迨祖順世。遂化本國。摧六宗異解。由是聲馳五印。歲逾五紀。度無量眾。後值異見王輕蔑三寶。俾無相宗首波羅提往詣王所。廣開法要。王悟入悔謝。遂問。仁者之師其誰耶。曰。即王之叔。達磨大士也。王駭然久之。敕令近臣。邀至宮掖。為懺往咎。大士復念震旦緣熟。行化時至。乃辭祖塔。同學及異見王。囑付護持。王具大舟。親率臣屬。送至海壖。歷歲三周。以梁普通元年庚子九月之二十一日。始達于南海。廣州刺史蕭勵具主禮迎接。表奏武帝。帝遣使齎詔迎歸京城。十月一日。抵金陵。車駕郊迎。延居別殿。遂問聖諦。機語不契。至十九日。潛往江北(傳燈云。祖以丁未普通八年至韶州。時刺史蕭昂具禮迎接。表奏。據明教禪禪正宗記乃曰。祖以庚子普通元年至韶州。刺史蕭勵迎接。具奏。蓋蕭昂不曾刺韶州。勵乃昂之子也。以南北史驗之。則當以正宗記為是)。先是誌公修高座寺。謂寺主靈觀曰。當有大乘菩薩自西而來。廣化此國。聽吾讖曰。仰覩兩扇。低腰捻鈎。九烏射盡。唯有一頭。至即不至。要假須刀。逢龍即住。遇水即逃。靈觀聞已。默而識之。十一月二十三日。屆于洛陽。時後魏孝明正光之元年(傳燈云太和十年)。寓止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未甞輒語。人莫之測。有僧神光者。久居伊洛。博窮內外之書。甞歎曰。孔。老之教。粗述玄微。經。論之詮。未盡妙理。近聞達磨大士住止少林。至人不遙。當造玄境。乃夤夕參承。大士閴然屹坐。莫聞誨勵。光念曰。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布髮掩泥。古尚若此。我何人哉。其年十二月九日夜。天大雨雪。光堅立不動。遲明。積雪齊腰。大士見而問曰。汝久立雪中。當求何事。光泣曰。惟願慈悲。開甘露門。廣度羣品。曰。諸佛無上妙道。曠劫精勤。難行能行。非忍而忍。豈以小德小智。輕心慢心。欲冀真乘。無勞勤苦。光聞。斷其左臂。置大士前。大士器而謂曰。諸佛最初求道。為法忘形。汝今斷臂吾前。求亦可也。因為易名曰慧可。光曰。諸佛法印。可得聞乎。曰。諸佛法印。匪從人得。光曰。我心未寧。乞師與安。曰。將心來。與汝安。光曰。覔心了不可得。曰。與汝安心竟。光即大契悟。自後同得開悟者數人。魏帝聞其異。三詔不至。就賜伽梨。瓶。鉢。繒帛等。九年。欲返天竺。命門人各言所得。道副等陳所得竟。遂顧光。囑令綏護。說付法偈及讖語。傳衣畢。與其徒眾往禹門千聖寺。止三日。為期城太守楊衒之說法。歸少林寺。端居而逝。即李莊永安二年己酉十月五日也。帝遣中使何弘簡馳書至梁告哀。武帝感悵久之。下詔皇太子備誄文。偕百官就奠。賜寶器一十六事充祭。礿絹百束為賻助之禮(誄文見寶林傳)。十二月二十八日。魏詔奉全身塔於熊耳山定林寺。後三年。武帝聞魏使宋雲見之葱嶺。手携隻履而歸。即以所聞并魏啟壙事。製始末行實。唐代宗諡曰圓覺大師。塔名空觀(傳燈云祖以後魏明帝太和十九年丙寅歲卒。以史考之。太和丙寅較天鑑元年壬午隔一十七年。是時梁武帝尚未立。又況太和乃孝文帝朝年號。明帝朝即無太和之稱。唯明教禪師正宗記編年次第與史傳雅合。徃徃集傳燈時。以寶林傳為據。故差之特甚)。

二祖慧可大士

武牢人也。生姬氏。自承委寄。繼闡玄風。博求法嗣。至北齊天平二年。有居士年四十餘。不言名氏。作禮曰。弟子身纏風恙。請和尚與懺罪。曰。將罪來。與汝懺。士良久曰。覔罪性了不可得。曰。與汝懺罪竟。宜依佛法僧住。士曰。今見和尚。已知是僧。未審何名佛法。曰。是心是佛。是心是法。法佛無二。僧寶亦然。士曰。今日始知罪性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如其心然。佛法無二也。祖然之。即為剃髮曰。是吾寶也。可名僧璨。乃受具。說偈付衣法。後三十四載。混迹人間。隋開皇癸丑三月十有六日。因事怡然委順。時年一百七歲。塔于磁州滏陽東北七十里。德宗諡曰大祖禪師。

三祖僧璨大士

未詳族里。自謁大祖。受度傳法。隱于舒之皖公山。屬周武破滅佛法。往來司空山十有餘載。人無知者。至開皇十二年。有沙彌道信。年始十四。前禮足云。願和尚慈悲。乞與解脫法門。曰。誰縛汝。云。無人縛。曰。何更求解脫。信於言下大悟。巾侍九祀。屢以玄微試之。即授衣法。往羅浮。二秋回舊止。大業二年十月十五日。受士民檀供已。復為四眾廣宣心要。於法會大樹下合掌屹立而終。奉真身塔於山谷寺。後玄宗諡曰鑑智禪師覺寂之塔。

四祖道信大士

族司馬氏。世居河內。後徙蘄之廣濟。生而超異。於解脫法。契如夙昔。自續祖位。脅不至席者。殆六十年。隋大業中。領徒抵廬陵。值羣盜圍城。七旬乃解。唐武德甲申歲。歸住破頭山。禪侶雲集。一日。至黃梅。路逢小兒。骨相奇偉。遂問曰。子何姓。云。姓即有。不是常姓。曰。是何姓。云。是佛性。曰。汝無性耶。云。性空故。祖默識之。俾侍僧至其舍。誘出家。母亦知其宿緣。殊無難色。祖以衣法付之。永徽辛亥閏月四日。誡門人曰。一切諸法悉皆解脫。汝等各自護念。流化未來。言訖。安坐而逝。壽七十有二。奉真身于本山。至今塔戶不開。儀相如生。代宗諡大毉禪師。塔曰慈雲。

五祖弘忍大士

蘄之黃梅人。出周氏處女。以栽松道者假陰而生。隨母姓焉。既稟大毉之任。遂嗣。化破頭山。咸亨中。有慮居士者。名慧能。來謁。祖問曰。汝自何來。云。嶺南。曰。欲須何事。云。唯求作佛。曰。汝嶺南人無佛性。安能作佛。云。人有南北。佛性豈然耶。祖陰異之。令著槽廠。逾八月。潛以所傳屈眴伽梨。說偈付之。且曰。昔達磨初至。人未之信。傳衣以明得法。今信心已熟。衣乃爭端。止於汝邊。不復傳也。兼記所隱之地。能禮辭。捧衣南邁。眾無知者。祖自此不復上堂。經四載。至上元二年。忽告眾曰。吾今事畢。時可行矣。即入室。安坐而逝。壽七十有四。塔於黃梅之東山。真身迄今不壞。代宗諡曰大滿禪師法雨之塔。

六祖慧能大士

盧氏子。父行瑫。本范陽人也。武德三年。左宦新州。正觀十二年戊戌二月八日夜子時誕。質祥光滿室。父亡三歲。家貧。母李氏徙居南海。既長。市薪為養。一日。至邸。聞誦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豁然開悟。歸。告母以為法尋師之意。遂往韶州。遇高行士劉志略。結為友。及為尼無盡藏說涅槃妙理。延居寶林寺。四眾雲集。俄成寶坊。忽自念曰。我求大法。豈中道而止耶。即抵西山之石室。遇智達禪師。指見黃梅大滿和尚。滿見而器之。令入廠下。一夕。密授衣盂。隱于懷集。四會之間。儀鳳元年正月八日。屆南海法性寺。夜寓廊廡。聞二僧競辯風幡。祖為決其疑。有法師印宗者。甞講大涅槃經。眾所推重。服其語異。請問勤渠。祖以理曉之。宗駭然起問。何以證此。祖直敘得法始末。出信衣。悉令瞻拜。印宗等作禮已。復問。忍大師付囑。如何指授。曰。唯論見性。不論禪定。解脫。無漏。無為。又問。何故不論禪定。解脫。曰。為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又問。何名不二之法。曰。法師講涅槃經。明佛性是不二之法。且如高貴德王菩薩白佛言。世尊。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一闡提等。當斷善根佛性否。佛言。高貴德王菩薩。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無常。佛性非常非無常。是故不斷。名之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故不斷。名之不二。蘊之與界。凡夫見二。智者了達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實性。故知佛性乃不二之法也。印宗聞已。起立合掌。願事為師。且告眾曰。此居士者。真肉身菩薩也。我所講說猶如瓦礫。彼所談論譬若精金。諸人信否。眾皆稽首歸依。至十五日。會諸名德為之剃落。二月八日。受滿分戒於智光律師。明年春。欲還舊隱。宗與緇白千餘人送歸寶林。韶刺史韋據請於大梵寺。普為四眾說心地法門。度諸弟子。於先天二年七月一日。謂門人曰。吾欲歸新州。速理舟檝。時大眾哀慕。乞師少留。祖乃為說法要。遂往國恩寺。復為四眾說法。有僧從幽州來參禮。白言。大士。佛說三乘法。又言最上乘。弟子不解。願賜慈悲。祖告之曰。汝須自身心見。莫著外法相。無有乘法。人心量有等。見聞轉讀是小乘。悟法解義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言下識自本心。見自本性。萬法盡通。萬行俱備。一切不染。離諸見相。念念無住。建立萬法。是名最上乘。乘是行義。不在口說。汝須自修。法不相待。莫問吾也。僧於言下。心大啟悟。又為道俗開示。種種譬喻。并讖記日後留難。及說偈竟。中夜加趺而化。異香襲人。白虹墜地。時八月三日也。韶新各崇靈塔。爭欲迎請。二郡刺史焚香決之。遂鎮曹溪。以十一月十三日入塔。世壽七十有六。前後帝王所賜珍具甚夥。同信衣藏于塔所。憲宗諡曰大聖。塔曰元和靈照。(如上祖師實錄詳備見傳廣二燈云)

傳廣二燈遺錄及未詳宗師

隆興府鳳棲同安第二代志禪師(嗣同安丕)

侍先同安之久。丕將順世。上堂。謂眾曰。多子塔前宗子秀。五老峰前事若何。如是三舉。師出應云。夜明簾外排班立。萬里歌謠道太平。丕曰。須是這驢漢始得。即以院付師。端然而逝。師繼席。後有僧問。凡有言句。盡落今時。學人上來。請師直指。曰。目前不現。句後不迷。云。向上事如何。曰。逈然不換。標的即乖(以湖州宗派并曹洞宗旨考之。洞山价出雲居膺。膺出同安丕。丕出同安志。今傳燈等。列志在同安威下。按威之嗣。曰九峰滿。威與雲居膺皆嗣洞山。若列志在威下。誤矣)。

隆興府同安慧敏禪師(嗣洞山延)

初到洞山。問。諸聖以何為命。曰。不間斷。云。還有向上事也無。曰。有。云。如何是向上事。曰。不從間斷。師於言下有省。住同安日。上堂曰。若是作家。應須如是舉。雖然恁麼。也是厨寒甑足塵。

襄陽府廣德第二代義禪師(嗣廣德延傳燈誤綜其名)

僧問。如何是古佛心。曰。千年曆日雖無用。犯著依前總滅門。問。如何是廣德境。曰。清流無間斷。碧樹不曾凋。問。不闡三乘教。如何話祖宗。曰。誕生王子非修進。判斷山河自有人。問。如何是學人相契處。曰。方木逗圓孔。問。時人有病醫王醫。醫王有病甚人醫。師展手曰。與我診候。云。不會。曰。須彌徒作藥。四海謾為湯。問。如何是出家幽暢處。曰。瑞草為氈不覺秋。問。向上一路。千聖不傳。和尚還傳否。曰。鐵丸驀口塞。難得解吞人。問。如何是賓中賓。曰。蕩子無家計。飄蓬歲不知。云。如何是賓中主。曰。茆戶挂珠簾。云。如何是主中賓。曰。龍樓鋪草座。云。如何是主中主。曰。東宮雖至嫡。不面聖堯顏。問。如何是不昏底事。曰。夜半無燈燭。家書歷歷宣。問。如何是蓬門生貴子。曰。襴衫不自遮。問。體妙玄玄。為甚麼今人不曉。曰。四足踞地。乾坤黯黑。問。有室女未甞嫁娉。生得一子。姓箇甚麼。曰。偶然衫子破。閫外沒人蹤。問。懸崖峭峻。還具得失也無。曰。忻逢良便。好與一推。問。如何是不睡眠底眼。曰。昨夜三更擘不開。問。如何是密室。曰。茆茨當大道。云。如何是密室中人。曰。歷劫沒人敲。問。眾星攢夜月時如何。曰。互影不交光。

郢州大陽堅禪師(嗣靈泉仁傳燈出百丈超下)

僧問。如何是玄旨。曰。壁上挂錢財。問。如何是無相道場。曰。不坐菩提樹。懶向雪山游。

潭州福嚴良雅禪師(嗣洞山初)

居洞山第一座。山參次。僧出問。如何是佛。山答曰。麻三斤。參罷。山至寮謂師曰。我今日答這僧話得麼。云。恰值某淨髮。山曰。你元來作這去就。拂袖便出。師云。這老漢將謂我明他這話頭不得。因作偈呈之。曰。五彩盡牛頭。黃金為點額。春晴二三月。農人皆取則。寒食賀新正。鐵錢三五百。山見。深肯之(大惠武庫中誤引此頌為洞山初和尚作。後人又誤認初和尚麻三斤為价和尚麻三斤為价和尚語。二俱訛舛。盖雪竇頌古舉語中但曰洞山故也)。住福嚴日。僧問。如何是和尚家風。曰。入門便見。問。如何是佛。曰。臂長衫袖短。

吉州西峰祥符圓淨雲豁禪師(嗣清凉明或出雲居融下)

郡之永和曾氏子。幼棄儒為比丘。巡禮方外。發明己事。晚見清凉。出問。佛未出世時如何。曰。雲遮海門樹。云。出世後如何。曰。擘破鐵圍山。於言下大悟。始蒙印可。歸住西峰之寶龍。雲侶駢集。祥符二年。

真宗皇帝聞其名。遣中謁者召至。訪問宗要。留上苑。經時冥坐不食。上嘉異。賜號圓淨。既而辭歸。留之不可。乃聽。珍錫甚隆皆不受。加侍者四人。命服。度弟子十人。以詩寵其行。四年改寶龍。曰祥符。亦旌師之居也。甞有問易中要旨者。師曰。夫神生於無形而成於有形。從有以至於無。然後能合乎妙圓正覺之道。故自四十九衍。以至於萬有一千五百二十。以窮天下之理。以盡天下之性。不異吾聖人之教也。師示寂之夜。鳴鼓告眾。仍說偈曰。天不高。地不厚。自是時人覷不透。但看臘月二十五。依舊面南看北斗。暝然而逝。茶毗。獲設利五色者無數。合靈骨為塔焉。壽七十有七。臘五十。

懷安軍雲頂德敷禪師(嗣護國遠)

甞問護國。直截根源佛所印。摘葉尋枝我不能時如何。曰。罷攀雲樹三秋果。休弄碧潭孤月輪。師乃頓釋所疑。遂返雲頂。眾請住持。成都帥請就衙陞座。時有樂營使禮拜起。回顧堦前下馬臺云。一口吸盡西江水淨且置。請和尚吞却堦前下馬臺。師展兩手。唱曰。細抹將來。營使猛省。

潭州北禪懷感禪師(嗣石門徹)

僧問。如何是諸聖為人底句。曰。紅輪輝萬戶。光燭本無心。問。師唱誰家曲。曰。石戶不留心。洞玄通妙的。問。如何是佛。曰。尺短寸長。

襄陽府石門紹遠禪師(嗣石門徹)

僧問。四方八面來時如何。曰。赤脚波斯鼻齅天。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曰。石牛攔古路。木馬驟高樓。

鳳翔府青峰義誠禪師(嗣石門徹)

僧問。三際不生是何人境界。曰。白雪連雪嶽。明月混漁鈎。云。未審向上更有事也無。曰。有。云。如何是向上事。曰。靈光爍破瑠璃色。大地明來絕點痕。問。如何是青峰家風。曰。向火喫甜瓜。

筠首座者(嗣石門徹)

太原人也。自至石門。逾三十年。叢林慕之。有僧請喫茶次。乃問。如何是首座為人一著子。曰。適來猶記得。云。郎今又如何。曰。好生點茶來。一日。荷鋤入園。僧問。三身中。那一身去作務。師拄鋤而立。僧曰。莫便當也無。師攜鋤便行。

襄陽府石門聰禪師(嗣大陽堅)

僧問。大陽遷化向甚麼處去。曰。騎牛不戴帽。正坐不偏行。

潭州神鼎洪諲禪師(嗣首山念)

族扈氏。襄水人也。自游方。一衲以度寒暑。甞與數耆宿至襄沔間。有僧舉論宗乘頗博捷。會飯于野店中而論說不已。師謂曰。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唯識唯心。眼聲耳色是甚麼人語。云。法眼偈也。曰。其義如何。云。唯心故。根境不相到。唯識故。聲色樅然。曰。舌味是根境否。云。是。師以筯筴菜置口中。含胡而言曰。何謂相入耶。一座驚顧。莫能加答。師曰。路途之樂。終未到家。見解入微。不名見道。參須實參。悟須實悟。閻羅大王不怕多語。僧拱而退。後返長沙。隱于衡嶽三生藏。有湘陰豪貴來游福嚴。即師之室。見其氣貌閑靜。一鉢挂壁。餘無長物。傾愛之。遂拜跪請曰。神鼎乃我家植福之地。久乏宗匠。願師俱往。何如。師笑而諾之。即以己馬負師。至十年始成叢席。一朽床為說法座。其甘枯淡無比。又以德臘俱高。諸方尊仰之如古趙州。上堂。舉。洞山云。貪嗔癡。太無知。賴我今朝識得伊。行便打。坐便搥。分付心王子細推。無量劫來不解脫。問汝三人知不知。師曰。古人恁麼道。神鼎即不然。貪嗔癡。實無知。十二時中任從伊。行即往。坐即隨。分付心王擬何為。無量劫來元解脫。何須更問知不知。上堂。舉。古龍牙頌曰(一云金峰)。學道如鑽火。逢煙未可休。直待金星現。歸家始到頭。師曰。神鼎即不恁麼。學道如鑽火。逢煙即便休。莫待金星現。燒脚又燒頭。且道神鼎恁麼道。為當違古人。順古人。別有道理。汝道恁麼去底人好。恁麼來底人好。到這裏。須具衲僧眼始得。莫受人瞞。珍重。上堂。風不鳴條。雨不破塊即且止。作麼生打得箇翻車筋斗到梵大去。若有。出來作箇伎倆。有麼。莫教帝釋惡發。後有僧入室云。某甲當時出來左轉一轉便歸眾。師曰。莫教帝釋惡發又作麼生。云。知恩者少。負恩者多。曰。築著鼻孔。僧問。魚鼓未鳴時如何。曰。看天看地。云。鳴後如何。曰。捧鉢上堂。問。輪迴六道底人畢竟如何。曰。不願成佛。云。為甚麼不願成佛。曰。佛亦不究竟。云。請師一言。曰。昨日猶記得。今朝話無門。問。疋馬單槍時如何。曰。神鼎打退鼓。云。畢竟事如何。曰。想你不是這手脚。問。撥塵見佛時如何。曰。佛亦是塵。問。如何是和尚家風。曰。飢不擇食。問。殺父殺母。佛前懺悔。殺佛殺祖。向甚處懺悔。曰。水長船高。問。布以七淨華。浴此無垢人。既是無垢人。為甚麼却浴。曰。清淨亦不立。

劒門慈雲重謐禪師(嗣首山念)

僧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竪起拂子。僧云。究竟如何。曰。煎茶煑水。云。好日多同。曰。休更忉忉。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曰。紅輪輝萬戶。綠水遶青山。

鎮江府金山瑞新禪師(嗣福昌善)

後住天聖。上堂曰。德山一棒。當甚麼英雄。金山只重他解偷楚號而斫楚營。臨濟一喝。當甚麼嘍囉。金山只重他奪賊刀殺賊。自餘天下老和尚並是攻墻割壁都市白。拈動便納敗闕。且未見一箇是盜狐白裘底手脚。金山恁麼剖判。諸方聞得。無不努唇胖觜。何也。如今即是覺苑含春風習習。菩提樹上華蔟簇。豈知迦葉有宗風。盡把玄微為眼目。致使金山這裏土曠人稀。相逢者少。然性已習成。難為改革。金山乍可凍殺餓殺。終不肯著他鶻臭布衫。以所為善知識者。擘金鏁於病猿。碎衣珠於醉客。尚未免止濼棲蘆。不可向葛藤社裏說心說性。說玄說妙去也。金山終不事悠悠。一言道合死即休。大鵬展翅蓋十洲。籬邊之物鳴啾啾。上堂。世間所貴者。和氏之璧。隋侯之珠。天聖喚作驢屎馬糞。出世間所貴者。真如解脫。菩提涅槃。天聖喚作[尸囗豕]沸椀鳴。且道恁麼說話落在甚麼處。故不是取捨心重。信邪倒見。諸人要知麼。猛虎不顧凡上肉。洪爐豈鑄囊中錐。僧問。吾有大患。為吾有身。父母未生。未審此身在甚麼處。曰。曠大劫來無處所。若論生滅盡成非。云。恁麼則周徧十方。心不在一切處。曰。泥裏撼樁。

廬山開先善暹禪師(嗣德山遠)

臨江人也。徧游師席。以明悟為志。依德山。日值山上堂。顧視大眾曰。師子顰伸。象王回顧。師猛省。因入室陳所見。山曰。子畢竟作麼生會。師回顧云。後園驢喫草。山然之。後至雪竇。竇與語鋒投。喜其超邁。目曰海上橫行暹道者。遂命分座。四方英衲敬畏之。一日。舉令出世。師至夜。書二偈於壁。遯去。偈曰。不是無心繼祖燈。道慚未廁嶺南能。三更月下離雪竇。眷眷無言戀碧層。二十餘年四海間。尋師擇友未甞閑。今朝得到無心地。却被無心趂出山。晚年。眾請滋甚。遂闡法開先。以慰道俗之望。上堂曰。德山先師道。落葉霜風。青黃間紅。爾也何也。片西片東。衲僧家謂之無味之譚。若雜揉不分。則一切渾成。若離披去也。則一彼一此。是以祖師道。不是風動。不是幡動。還有見祖師底麼。於此未證。不惜眉毛為汝說破。但請孤運其照。各究其源。謂之落葉歸根。諸禪德。佛法事大。開先說得天華亂墜。於汝諸人分上著一點不得。何故。如人上山。各自努力。僧問。師唱誰家曲。宗風嗣阿誰。曰。一月在天。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曰。洛陽城古。云。學人不會。曰。少室峰高。問。年窮歲盡時如何。曰。依舊孟春猶寒。問。雨雪連天。為甚麼孤峰露頂。曰。有甚遮掩處(其開堂語要具在續燈)。

濠州南禪聰禪師(嗣北禪感)

僧問。如何是大道根源。曰。雲興當午夜。石虎叫連霄。

潭州道吾詮禪師(嗣石門遠)

僧問。達磨未來時如何。曰。番人不展陣。漢地沒胡蹤。云。來後如何。曰。八方歌道泰。一國賀無私。

鄧州廣濟方禪師(嗣石門遠)

僧問。如何是佛。曰。騎牛趂春草。背却少年爺。問。寶劒未磨時如何。曰。烏龜鵮黑豆。云。磨後如何。曰。庭柱掛燈籠。

音釋

喟丘愧切抉一決切粹子骨切攷與考同覈下革切攟舉蘊切摭音隻駙音附揆巨癸切鈇音府鉞音越籟音賴趑音茲趄千余反藁古老切葉音攝下葉縣同郢以并切琛丑林切暹音纖濠音豪讖楚禁切蔑音滅駭下揩切掖音亦勵音厲齎箋西切閴苦鵙切屹魚乙切雨主遇切繒疾陵切綏音雖衒音縣誄力水切袀音藥賻音附熊音雄壙苦謗切諡音示姬音基磁音慈滏扶雨切靳音其脅乞業切廠齒雨切眴音舜瑫徒刀切闡齒善切礫音歷夥音禍謠音姚甑子孕切暢丑亮切黮乙減切娉匹正切攢祖丸切訛五禾切舛尺兖切駢蒲眠切瞑莫定切諲音因扈音戶沔音緉樅音窗筴音頰胖蒲謗切濼音歷[尸囗豕]音篤顰音頻遯徒困切糅女救切鵮苦咸切

同类推荐
  • A Cathedral Courtship

    A Cathedral Courtship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元经

    元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诸哽门

    诸哽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上清太上帝君九真中经

    上清太上帝君九真中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杜环小传

    杜环小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魔妃太狠辣

    魔妃太狠辣

    凌萧萧是现代特种兵,意外穿越异世,成为初级一阶的魔法师,遇上血族依诺奇,开始了异世生存争霸路,谁料,遇上个腹黑男,被迫成为皇妃,他淡淡开口:“皇妃的首要任务,就是替皇室传宗接代……”她淡然回绝:“你要传宗接代,跟我有什么关系。我还未长成,你不能老牛吃嫩草。”--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爱听老舍Ⅰ:短篇小说精选集

    爱听老舍Ⅰ:短篇小说精选集

    老舍的小说主要描写市民尤其是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文笔生动幽默。本套书立足于选出老舍经典短篇小说和散文作品这个基础上,我们结合了更经典、更幽默、更适合播讲的选篇标准,进行个性化的筛选。《爱听老舍Ⅰ:短篇小说精选集》收录了老舍《马裤先生》、《微神》、《开市大吉》、《抱孙》等9个短篇小说,和1个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
  • 抬阴棺

    抬阴棺

    我是抬棺匠,抬棺几十年,见识了各种阴棺,子母棺、无孝棺、横死棺……而这些阴棺背后,原来隐藏了一个惊天秘密……
  • 红豆白头

    红豆白头

    忘川尽头,莽荒楼。“为什么?总要给我一个合理的交代。”瑶光慢慢地回头,看向身后不知何时已经悄无声息出现的人,看到他满身戾气,怒火中烧的双瞳于这夜色里,融入嗜血的金光。裴释玉撇了撇嘴,长风吹起了他的大氅,他站在她身边,以一种睥睨天下的决胜之姿,纵谈着掌中一切。“我不爱你……”他展开双臂,合上眼睛,极尽悲怆地笑了出来,泪光在他眼角忽闪,“瑶光,我始终都没办法爱上你,所以我只能杀人。
  • London in 1731

    London in 1731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穿越之锦绣还生(全本)

    穿越之锦绣还生(全本)

    一个自称伟大的美女侦探,被暗恋已久的人推下悬崖,重生为天庭十二将之一白虎君的圣媒,身负完成圣星图的使命。一次又一次的穿越时空,追寻深藏在圣星图中的秘密……千回百转,她是身怀无上神力的幽兰仙子……她是阎王两百年的王后……她是白虎君一见钟情的情人……她是玉帝深爱的女子……却又与紫微大帝生出一段孽缘!因爱而触犯天条的天庭神将白虎君被打回原形,圣体与羽翼分离,在爱人的的煎熬中重组神魄。他只能眼睁睁看着她经受一场场磨难,却只有羽翼能守护在她身边……冷面阎王曾经是与她一起生活两百年的夫君,因为她的记忆被封印,又要重新开始……众神敬仰的玉帝深爱着她,却又为何抛弃她与王母在一起……北极大帝,曾经立于身后默默支持守护她,却为何化为一条与她永生见不到面的深潭鲤鱼……一段阴差阳错的孽缘,一段隐世千年的血缘……打开圣星图秘密的穿越之路,重返天庭的锦绣之路,辛酸苦楚的还生之路,与她携手相伴永远的是谁?穿越,穿越,在穿越中邂逅美好,在穿越中颓然暗殇,在穿越中浓烈如墨,让这穿越锦绣如诗……***************兮曦所有的文***************【全本作品】http://m.wkkk.net/a/64999/《穿越之锦绣还生》穿越玄幻唯美言情http://m.wkkk.net/a/87143/《泪奴—沁心媚情》奇幻唯美http://m.wkkk.net/a/81447/《月华公主拈花飞》轻松穿越http://m.wkkk.net/a/89290/《双面艳姬:绮舞夜吟》倾城舞姬,绝美杀手——妖艳大辽王妃————————————————http://m.wkkk.net/a/112857/《胭情殇:夺爱仇美人》【更新中】——————推荐——————【吸血鬼爱情系列】http://m.wkkk.net/a/182217/《吸血鬼:蝶面公爵的情人》【全本】http://m.wkkk.net/a/133042/《吸血鬼:蔷薇男爵之吻》【全本】http://m.wkkk.net/a/192804/《吸血鬼:魅王的约会》【全本】qq群一:47131515qq群二:47450028qq群三:50467996qq群四:73840200qq群五:74828529欢迎穿越迷加入探讨!
  • 重生嫡女难为

    重生嫡女难为

    盼了多年,等了多年,终于迎来新婚花轿,熟料未婚夫君早有负她之心!逃出魔窟,惊闻父亲猝死,幼弟身亡。而这一切竟然都是姨娘和长姐所为,在负心郎和长姐的新婚之夜,她被残虐致死,含恨九泉!若有来生!她一定会叫那些人,血债血偿!重生到五年前,她不再是单纯的嫡女,步步惊心,处处谋划,只为父亲,幼弟,自己一生平安,害她,伤她之人,得到报应!八王爷的款款深情,叫她再次打开心扉。姨娘的阴谋诡计,被她见招拆招。长姐的心狠手辣,她笑里藏刀。负心人的虚情假意,她将计就计。这一世,她活的潇洒自在,携手心爱之人,只羡鸳鸯不羡仙!
  • 半路杀出个庶女来

    半路杀出个庶女来

    本文情节一对一,楠竹具有双重性格,以两种面目与女主纠缠。这是一个出身卑微的丫鬟之女在娘家突破”群娘“围攻,个人奋斗成一名准王妃的“美人心计”上官轻衣,从一市之长穿越成一个卑微丫鬟之女,机缘所至成为当朝大学士的女儿,先后遭到众位姨娘的暗害,但她一步步化险为夷,将害她的人反置于死地。并与皇室众人拉上关系,一步步随着机缘进入皇室的权利最中心,几个皇子的命运随她而改变,暧昧不清的三王爷,摸不着心思的七王爷,后知后觉的十五王爷,还有雌雄难辨,性子难辨的十王爷,等等!到底谁对她有情,谁对她假意?身在夺位大战中的她本以为自己可以杀出重围,却不料,枕边人却是最该让她提防之人!凶残嗜血的他,佛心仁心的他,哪一个才是他的真面目?如果她失去心中要守护的东西,那么……女主语录:一,当面打人耳光并非真正的强悍,真正的强悍是让自己的敌人自己打自己的耳光,就算痛死也不能反击。二,不知敌人深浅,贸然出手只会让对方抓到反击的机会,所以,谋定而后动,后发制人,才能将对方一竿子打死。本文情节曲折,出场人物众多,不局限于家长里短,阴谋算计,以女主的视角,来讲述一个穿越女子的人生经历!-----推荐新文《娘子,到我怀中来》一个县令之女出嫁途中被人谋杀了,王牌间谍枯蝶因为意外借尸还魂了,夫家是身份最尊贵的豪门大族,可新郎官已克死了六个新娘子。是真的”克妻“还是另有蹊跷,看看这出嫁途中,被勒横死,客栈起火,疯牛发疯,山贼砍杀就知道有内情,还真是步步惊心到底是谁要这新娘子的命?一切的线索都指向了京城的夫家,最乌龙的是,来迎亲的新郎官半夜三更偷偷摸摸地出现,被她误认为是采花贼,一个连环十八踢,大刀阔马地踩在对方身上逼问来历!进了婆家大门后。一张美人藏宝图,将整个家搅了个天翻地覆。三座大山头上压,婆婆,婆婆的婆婆,婆婆的婆婆的婆婆。姨娘,婶娘,叔父,兄弟,妯娌,没几个省事的。就连新婚夜,也意外不断,临了才发现:丫鬟原来不是丫鬟,是男人;媳妇原来不是媳妇,是女儿;姨娘原来不是姨娘,是奸细。贞节牌坊原来是蒙尘的。亲人原来是被用来陷害的,不在场证据原来是纸人假扮的。冤有头,债有主,谁欠的,找谁去,不带搞连坐的。----十步杀一人她做的到-----口腹蜜剑更是没问题。-----要想害死她在意的人----那就别怪她让他们自相残杀。
  • 后宅那些事儿

    后宅那些事儿

    掩埋在时空中后院的女人们,争的,也许并不只是男人的宠爱。业务骨干高安琪对宅斗并不是很热衷,来到这个时代她只想吃好喝好过好自己的日子,可是,为什么她就遇到一个逗比呢?直爽淡漠女VS阴狠二逼男
  • 秦汉帝王文治武功全纪录

    秦汉帝王文治武功全纪录

    本书汇集了从秦到汉23位帝王的小传,涵盖了他们的人生轨迹、朝廷政务、后宫生活及得位根由、身死原因,截取他们生平中最得意之事、最失意之事、最痛心之事,历数品评他们的千秋功过,层层揭开他们的身后留下的谜团,以史实为依据,兼涉轶闻、生活。因而,具有史料性、知识性、趣味性、可读-陛。秦汉帝王的贤愚仁暴、国运的兴衰更迭、政治的清浊荣枯、民生的安乐艰辛,都能给后世以镜鉴。今天我们品读历史,钩沉帝王的史迹,传述他们的轶闻,小而言之,于今之借鉴、增知、休闲,不无裨益;大而言之,个人的修养成长,家庭的维系安顿,处世的进退取予,行事的韬略谋断,也都可以从中受到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