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35100000013

第13章

释观因果和合品第二十

释曰。今此品者。亦为遮空所对治。以鞞世师等于前品中立时不成故说。鞞婆沙人及僧佉人等言。第一义中有如是时。果有生灭故。如种子与水土和合。以时节有体故而芽得生。若无因者。果则不生。以是故如前所说。因有力故。当知有时。论者言。若有说言因缘和合有果生者。今当答之。如论偈说。

若谓众因缘和合而果生

是果先已有何须和合生

释曰。和合中若有果者。得如是过。何以故。有不生故。若有而从和合中生者。有云何生。若言生者。和合中则无。何以故。有之与生二法相违。复次若有果则不生。已有故。果若已有不须更生。何以故。生与不生此二相违。若有言因缘和合中无果而能生果者。今当答之。如论偈说。

若谓众因缘和合而果生

和合中无果何须和合生

释曰。此谓果不生。无有生故。譬如兔角。若无生者。生法体坏。是汝立义等过。若立因缘和合中有果者。今当重破。如论偈说。

若谓众因缘和合而有果

是果应可取而实不可取

释曰。此谓果不可取。何以故。一心欲取而不能取。以果无故。此下作验和合中有芽名果亦不可取。何以故。和合中无果故不可取。若不可取者。是中则无。譬如种中无有瓶绢。如是于和合中无芽名果故不可取。僧佉人言。彼说和合中不可取者。亦有是义。所谓极远极近及诸根损患。心迷闷时。有隔障等。能障于取。虽有物体而不可取。非一向无故不可取。若言无者。是彼出因立义之过。复次更有异僧佉人言。如前所说过者。今当更说。彼上出因言不可取者。此因有何等义。为是现量不可取耶。如诸根识而实是有。亦不为现量所取故。彼立因者。非是一向。若以验量不可取者。因义不成。犹如验因中果。有取可量故。若可量者。因则不空。譬如有果体。如是苦乐二种能为贪嗔诸见三烦恼因。色声五种亦能为贪嗔等三烦恼因。以是因等有验量故。因中果有取。汝虽言现量不可取。然今验量。有可取故。彼出因义不成。若现量及验量俱不可取者。此违我义。及因不成。论者言。我道不可取者。谓于因缘和合中毕竟无果故不可取。汝言极远等亦不可取。非一向无者。世谛之中亦无此理。何况第一义耶。于第一义中亦无极远等物。如上苦乐色声等于第一义中亦无。是则因义不成。所言果者。果亦自体空故。若因中无果者。世谛中果亦不生。譬如拒不能生拒因亦不能生因。汝言因能生果者。于世谛中亦已被破。复有异僧佉人言。若因未生时先无因体。果亦先无。而后方生。论者言。今当说验。若先无因后亦不生无有故。譬如空华石女等。广如前说验。今更总答修多罗人及鞞世师等计因中无果者。如论偈说。

若谓众因缘和合无果者

是则众因缘与非因缘同

释曰。此言无果者谓果空故。因之与果云何差别。因相者谓自果生无间生自分生等差别。是为因相。缘相者。谓通生种种果能长养他令他相续。乃至远处通生诸果。非自分生能广饶益。如是等名为因缘差别相。与非因缘同者。谓非因缘不生于果。何以故。果空故。以是故因缘与非因缘同。复次今为执因中无果者。出验第一义中种子等诸因缘不能生果。何以故。果空故。譬如非因缘。复次修多罗人言。缘能生果。何以故。有决定缘能生果故。若果空者。义不相应。论者言。第一义中无如是验。还同上非因缘过。欲令他信解者。汝验无力。修多罗人复言。见麦种子能生麦芽以是故。彼出因者无有义理。论者言。世谛之中实见麦种能生麦芽。非第一义。若于第一义中麦生芽者。是义不然。如是观察有果生者。不然。如先答。汝立果生灭。以为因者。果有生义。不然。复次今问。执因中无果者。因为生果已而灭。为未生果而先灭耶。执者答言。我有何过为此二问。论者言。义不相应。如论偈说。

与果作能已而因方灭者

与因及灭因则便有二体

释曰。此谓于世谛中亦不欲令与者灭者一法有二体过。复次若未与果作能而先灭者。今当欲答。如论偈说。

若因未与能而因先灭者

因灭而果起此果则无因

释曰。此谓不欲无因而有果。以是故非因灭已而果方生。何以故。已灭故。譬如久已灭者。此义一切世间之所共解。亦复不须更令物解。修多罗人复言。和合法起有同时能生果。如灯与光同时而起。是义应尔。论者言。若谓同时而生果者。是亦不然。如论偈说。

若同时和合而能生果者

能生及所生堕在一时中

释曰。此谓有同时过而不欲令能生所生二法。如父子二同时而起。有如上过。复次云何别时起。谓所生及能生因果为二。今次作验。非果与因和合同时俱起。何以故。所生及能生二故。譬如父子二。如先所说有器炷油等和合有力故。世谛中灯共光同时起。非灯与光相望为因果。是故汝说不善。复更有异僧佉人言。未和合前果已先起。后和合时方乃显了。论者答言。无有是义。如论偈说。

若未和合前已有果起者

离彼因缘已果起则无因

释曰。此谓离和合因缘而先有果者。世谛之中实亦不见有如此事。以是故。我佛法中无果先起。汝言后显了者。先已答讫。更有异僧佉人言。因法虽已灭至果起时犹有因体住。论者言。若因灭已而体不舍。即住为果体者。无如是义。何以故。如论偈说。

若因变为果因即有向去

先有而复生则堕重生过

释曰。此谓因体为果而体不舍。如提婆达多。不舍此宅而至彼宅。何以故。因体已有。而复更起则为重生。既不生果。全无所作。复次若谓即因变为果者。即是不名变。变不名即是如泥团。不即是瓶。泥团灭已而有瓶生。不得称变。不变故。譬如泥自体。僧佉人复言。因能生果。我义如是。无如上过。论者言。若不舍因体而名果者。但名字有差别而无果体。如上说过。汝不能免若舍因体果体起时而因还住果体中者。是义不然。汝不思量。作如是说。复次今问。执有异僧佉汝言。因能起者。为因已灭能起果耶。为未灭能起果耶。二俱不然。如论偈说。

为已灭生果为未灭生果

因灭者已坏云何能生果

释曰。此谓已灭者。不复是因。何能生果。若因起已。而体不灭。何能生果。汝之所说。义不相应。复有异僧佉人言。实法恒住。而前物体灭。后物体起。有此变异。以是义故。因体不灭。而能生果论者言是。亦有过。前体灭时。实法亦灭何以故。实法与物体不异故。譬如已灭法体。后法体起时实法亦起。何以故。实法与物体不异故。譬如已起法体。如汝所说。与世谛道理相违。若依第一义道理。有何法体灭。有何法体生。而言有变异耶。何以故。一切时无有譬喻。汝所说者。是义不然。复次汝言前法体灭者。此体为是因体。为非因体。若是因体者。前法体灭。因体亦灭。偈言因灭者。谓非是已灭因有能起果力。复次若前法灭非因体者。如论偈说。

因果和合住云何得生果

不与果和合何物能生果

释曰。此谓因不生果。何以故。因果体不异故。如因自体不自生因。若因与果和合共住。既不生果。因则无用。法体有颠倒故。是汝立义之过。若有人言。因不与果和合者。亦如上答。物不生果。何以故。果空故。譬如余果且已总遮。因能生果。今当别说。遮彼眼识等果若此眼识以眼为因者。此眼为见已取境。为不见而取境。二俱不然。若眼见而取。然后识起者。识则无用。若眼不见而取者。色之境界则为无用。复有人言。第一义中因能生果。何以故。因与果作因故。若因不生果者。是则乳非酪因。譬如乳与瓶。论者言。汝说不善。何以故。如论偈说。

无有过去果与过去因合

亦无未来果与已生因合

释曰。此谓因果俱无故。譬如兔角。复次过去因。以时别故则不与果和合。复次已生未生果与已生未生因不和合者。如论偈说。

已果及未因毕竟无和合

未果及已因亦复无和合

释曰。此谓时别。因果二故。已生果与已生。未生因已坏。果与已坏。未坏因不和合者。如论偈说。

无有已生果与已未因合

亦无已坏果与已未因合

释曰。此谓因果二得同时者。先已遮故由时有别。汝义不成。作是观察。因之与果。永无和合。如论偈说。

因若不和合云何能生果

因若有和合云何能生果

释曰。此下作验。第一义中因不生果。不和合故。譬如种子在地芽不出高山。复次今有道理与彼执稻种中无果及有果者过。如论偈说。

因中果若空云何能生果

因中果不空云何能生果

释曰。此谓种不生果。以果空故。如先所答。譬如余果。因中果不空者。谓果已有故。因不生果。譬如因不生。因先已答故。鞞婆沙人言。果未起前。此果先有。论者言。无如是义。今为遮此过故。如论偈说。

未起果不空不空则无灭

以无起灭故果得不空过

释曰。此谓果不从缘起。以果有自体故。若有而起者。无如是义。已有故不须更起。若谓不起而有果者。是则果体。应常不灭。以是故。果得不空。过而执者。不欲令果有不空过。如论偈说。

果不空不起果不空不灭

以果不空故无起亦无灭

释曰。果若空则无起灭。若定有者不须复起。无起故无灭。以是故果若不空。云何起灭。复次云何欲得如此果者。是起灭法故。果若已有。则不见有起灭法。譬如现在相。复有路伽耶言。果未起前。果无自体。何以故。果体空故。果已起者。亦无他法体。论者言。是说虚妄无有义理。我今答汝。何以故。如论偈说。

果空云何起果空云何灭

以果是空故无起亦无灭

释曰。此谓第一义中果空而有起者不然。何以故。果无体故。譬如空华。第一义中于稻芽上有麦芽无体。体灭者是亦不然。无体故。譬如非稻芽灭。复次从缘起者自体皆空。是我法中第一义观故。若谓有少许物而不空者。此等之物则不从因缘生。世谛之中亦无是事。譬如空华。如上偈说未起果不空果得不空过。此谓果不空者。得无起灭过。今令汝解第一义中果空而有起故。譬如幻等。第一义中果空。以有灭故。亦如幻等。果亦如是。若果以无他体为体者。此果则无起无灭。世谛之中亦无果故。譬如空华。亦如上说。果空云何起。果空云何灭。此谓起灭。俱无体故。此果既空则无起灭。然外人不欲令果无起灭故。此中立验。内入等果非无自体。而有起故。譬如幻等。以此无起。无灭之验。即破汝果。有起有灭。汝差别法破故。是汝立义之过。复次能生之因。此因与果。为一耶。为异耶。其过如论偈说。

因与果一者终无有是义

因与果异者亦无有是义

释曰。何故因果不得一异耶。是中过咎。如论偈说。

因果若一者能所则为一

因果若异者因则同非因

释曰。此谓汝不欲得能生所生二如父与子。云何为一。亦如火与薪。云何得一。此之二喻。世间共见。以是故我今说验。因之与果不得为一。何以故。能生所生有异故。譬如父子二。此谓计一者过。复次执异者云何。谓因与果异故。譬如一切非因法。而汝不欲因同非因。汝意欲得因果二法相续不异。复次今问。执因中先有果者。此果为先有已生。为未有而生。是皆不然。其过如论偈说。

果若已有者何用从因生

果若未有者因复何能生

释曰。此谓果若有自体者。何假因生。世谛之中亦复不能令人信解。果若无自体者。如虚空华。于世谛中而亦不能令人解也。如上偈说。果空云何生。以此观察。第一义中因能生果者不然。若因不生果者则不是因。如前外人所立。能生果者。因应处处为因故。今为破此因义不成。汝亦违先所说。于第一义中成立因生果义。复次今言违者。谓于第一义中因不生果。世谛之中有如幻化等生故。鞞世师人复言。第一义中因能生果。何以故。世人咸言。此果之因故。当知因能生果。若因不生果者。终不指示言。此是果之因。譬如驼角弓。无故不说。今以有故说。如说眼是因识是果。稻是因芽是果。以有故说。若说识与芽喻得成者。即是我所立义得成。其验如是。论者言。若曾有少许果生是第一义者。可得言此是因此是果。可作如是指示。今能生因无故。汝上所引世人咸说是果之因者。所立不成。亦违汝义。复有僧佉人言。得和合法故果生。此和合法由得时节故能生于果。而此品初彼遮我言。果有生灭为因故。因不成者。非是不成。亦非独因能生果。复由和合及得时节而能生果。如彼所言。因不生果者。正成我义。论者言。因缘和合者。非是实法自体能生。若自体生已可能生果。今则不然。何以故。其过如论偈说。

自体及众缘和合不能生

自体既不生云何能生果

释曰。此谓和合不生于果。何以故。非实法故。譬如幻等。亦如提婆百论遮和合偈中说。一和合者无。诸和合亦无。若言是一者。应离因缘有。今当为汝分别正义。如论偈说。

是故果不从缘合不合生

以果无有故和合法亦无

释曰。此谓离诸缘无和合法。复次如先已遮因不生果。今遮和合亦不生果。云何不生。谓此和合非是近生亦非远生。第一义中不生者。如先遮因缘中已令信解。如是和合法不生果非和合法亦不生果。又如百论中说。世间名字由和合有。法体非有。体非有故。亦无和合。以是故。品初外人所说因者。与出因过。遮彼时法。为令信解因果无自性故。是此品义意。以是故我义得成。如般若经中说。极勇猛色非因非果。若色非因非果。乃至受想行识非因非果。何以故。色无和合故。若色无和合。乃至受想行识亦无和合。不见色。不见受想行识。无所行者。是名般若波罗蜜。如佛于识趣后世经中说偈言。若说和合处。是说方便门。为趣第一义。智者如是解。

释观因果品竟。

释观成坏品第二十一

释曰。今此品者。亦为遮空所对治。如前品。以因果无自性故。已令信解。今为显示诸法无成坏故说。

僧佉人言。第一义中有时。何以故。时是成坏因故。若无时者。则不是因。譬如蛇足。由有时故。成坏二法随时而转。是故说时为因。因得成故。即是我所立义得成。论者言。成坏二法。为离成有坏。为不离成有坏。为与俱有坏。是皆不然。如论偈说。

离成无有坏与俱亦无坏

离坏无有成与俱亦无成

释曰。我佛法义如是如是。如汝所说。时为因者。其义不成。何以故。若离成有坏者。则不因成有坏。坏则无因。又无成法可坏故。云何为成。谓众缘合。云何为坏。谓众缘散。复次若离成有坏者无成。谁当坏故。譬如无瓶。是故离成无坏。若谓与俱而有坏者。是亦不然。何以故。法先别成。然后有合。是合法不离于异。若离异者。坏则无因。是故与俱亦无坏。如是若离坏共坏无有成者。何以故。若离坏有成。成则为常。常是不坏相。而实不见有法是常。以是故离坏亦无成。若谓与俱有成者。是亦不然。成坏相违。云何得一时俱。僧佉人言。何有与他立过。自义得成。自若成者。应说道理。论者答言。汝义非也。其过如论偈说。

离成则无坏云何得有坏

离死则无生无坏何有成

释曰。此谓离成无有坏法。世间之人皆共解故。不须广说。释离成无坏已。复次与俱亦无坏者。如论偈说。

若成与坏俱云何当可得

亦如生与死不可得同时

释曰。此中说验坏之与成非同时有。何以故。成是坏缘故。譬如死与生不可得俱。释不俱已。复次第二分别离坏无成者。如论偈说。

若离坏有成云何当可得

诸体上无常一切时中有

释曰。此谓离坏无成。何以故。如立义中诸体无常者。谓色法等自体无常故。譬如无常。自体复有。正量部人言。法虽无常得坏因来法体即坏。非一切时皆有无常。论者言。若尔者。譬如有人服泻药已便泻。乃语他言。是天泻我不言药泻。汝亦如是。无常之法。一切时中能坏法体。而言待坏因来者。是事不然。若得坏因无常始能坏法体者。但是坏因能坏法体。何得复言无常能坏。今问外人法体。为是坏性得坏因来坏耶。为非坏性得坏因来坏耶。此法体若是坏性。得坏因来坏者不然。何故不然。法体起时无间即坏。亦起便灭不到第二刹那。云何得待坏因来坏。若法自体非坏者。譬如涅槃。亦不待彼坏因来坏。复次坏无有因坏无因故。法则不坏。譬如无为。以此验故。破彼坏因。彼因既破。即破法体。是汝立义之过。且成坏二法前后而有者不然。释离坏无成已。复次同时有成坏者。义亦不然。何以故。如论偈说。

成与坏同时云何而可得

亦如生与死同时者不然

释曰。此谓作是观时。义同前解。复次互不成者。如论偈说。

成坏互共成此二无有成

离此二互成二法云何成

释曰。此谓成坏二法不可得成。如外人先说有时而为成坏因者。因则不成。萨婆多鞞婆沙人复言。此自性坏法非起而即灭。由起无间有住故。此住无间而有灭。论者言。是事不然其义如论偈说。

尽者无有起无尽亦无起

有尽者无坏无尽亦无坏

释曰。此谓若法有无常者名为尽。有尽者则无起。起尽二法相违故。譬如生与死。若言起已而无间不灭者。此非尽法。以是故。如向所说起尽法者。于世谛中不成故。有尽法者不须思惟分别。无尽者非坏自体故。譬如解脱。鞞世师人言。应有成坏。体法有故。若无成坏。亦无体法。譬如蟾蜍毛而成坏。是物体法故。必有成坏故。论者言。第一义中若有。一物实有成坏者应说成坏法。然无成坏可说故。其义如论偈说。

若离彼成坏则无有物体

是成坏二法离物体亦无

释曰。物体者。以成为体故。成既无体。汝向说体法有故为因者不成。何以故。所依无体故。能依亦不成。复次汝以物体为因者。今说其过。修多罗人言。物体无实。自性是空。然于物上有成坏法。萨婆多人复说言。物有实体。自性不空。于此物上而有成坏。今总答彼二部成坏。如论偈说。

有成坏二法物体空不然

有成坏二法体不空不然

释曰。此中立验如上。体法有故。若言自体有者。则应不坏。以是故汝等立因不成。复次更有与过道理。此成坏法为一耶为异耶。二俱不然。是义云何。如论偈说。

是成坏二法一体者不然

是成坏二法异体者不然

释曰。此谓相违故。譬如愚与智。然此二法同依一物。譬如余物体。此亦因义有不成过。鞞世师人说偈言。

我常见物体有成亦有坏

是故知体法定有而不空

论者言。汝实见者。但是同凡夫智非第一义。今当为汝分别其意。如论偈说。

起者先已遮无起法亦遮

见成者愚痴见坏者亦尔

释曰。此谓无成坏体。外人若言见成坏者。云何知是愚痴非第一义耶。论者言。此先已答。汝若意由不足。今更为说。于第一义中若见有物体者。此成与坏可依彼体。然此物者。为有体能生体。为无体能生体。是皆不然。何以故。其义如论偈说。

有体不生体亦不生无体

无体不生体亦不生无体

释曰。有体不生体者。第一义中无体故。譬如已生体。若外人言。如种子体。后时能生芽故。谓是体能生体者。是亦有过。何以故。芽未生时亦无芽体。以稻体不生故。芽未生时无有名字。此谓未有言说故。譬如余未生物体。不生无体者。体无故。譬如兔角无体。不生体者。谓无因体。体无生故。亦如兔角无体。不生无体者。先已说验破故。今问体等。为自生耶。为他生耶。并有过故。其义如论偈说。

法体不自生亦不从他生

亦无自他生今说何处生

释曰。如是不生前已广说故。此谓毕竟无生。以成坏无有体故。汝根本因义不成。若第一义中欲得有体者。今当说过。如论偈说。

诸法有体者即堕断常见

当知所受法若常若无常

释曰。何故尔耶。谓此法若常若无常故。何以故。常者不坏故。是常见过。无常者坏故。是断见过。有外人言。我无是过。其义云何。引上偈本云。诸法有体者。非常亦非断。论者问言。何故尔耶。外人复引论偈答曰。

起尽相续者由果及与因

因灭而果起不断亦不常

释曰。外人意谓。因始灭时有果起故不断。果始起时有因灭故不常。亦如经说。五阴无常苦空无我。而不断灭。以是义故。因之与果非断非常。论者言。若如是者。义不相应。前灭后起。今说其过。如论偈说。

是起尽相续由因及果者

因灭而果起若断及若常

释曰。此谓因灭更不生故。则堕断过。已灭者不起故。譬如燋种。鞞世师等谓论者言。如彼论中偈说。若物从缘起。此果不即缘亦不离彼缘。非断亦非常。此谓论者先所欲得。今复说为过者不然。论者言。此语不善。何以故。此偈于世谛中说不断不常。非第一义。何以故。第一义中一切法无断常过。僧佉人言。因变为果。住果故得说有体无断常过。论者言。是义不然。汝转变无验。不令人解。转变义者。先已遮故。汝今复起转变分别者。今更说验。若物不可变者。终无有变。何以故。不可变故。譬如兔角。复次若诸体有自体者。义不应尔。其过如论偈说。

先有自体者后无则不然

涅槃时便断即有断灭过

释曰。今现见此体有起有灭。是故诸体无自体。所以者何。起灭法故。此义先已说。复次若诸体先有自体者。阿罗汉心心数法。后时更不生故。即断灭过。此过汝不能避。若汝意言涅槃时是断者。亦从是断未涅槃前诸有相续时。我何有断灭过。而谓相续无断过者。汝不善说。我前说涅槃时断者。正遮汝言。未入涅槃前诸有相续。如前言涅槃时便断者。此已令解是断见过故。若后时是断者。障于解脱。何故尔耶。由此断见不得解脱故。如是答汝。汝心犹不足者。今当复听。此现在有末后命终时。是名死有。未来有中初受生心者。是名初有。此中义意。如论偈说。

死有者是灭取初有不然

死有未灭时取初有不然

释曰。此中说验。第一义中死有是灭者。不取未来有。是灭故是死有故。譬如阿罗汉死有。复次死有名过去有。初有名现在有。若死有灭次起初有者。是则无因。若言此死有未灭时能取初有。是有故。得无过者。此中说验。死有未灭者不能取。初有未灭故。譬如现在有。外人复言死有欲灭。能取初有。论者言。亦不善说其过如论偈说。

是死有灭时能生初有者

灭时是一有生时是异有

释曰。此谓灭时生时。二有各异故。云何能取耶。外人答言。如彼所说。有相续而体异者。我亦如是。论者言。提婆达多死有不取。提婆达多初有有异故。譬如耶若达多死有。又复汝谓已灭未灭灭时取初有者不然。如上二有过。又复汝谓若灭未现前能取初有者。同前二有过。如是生时及已生取初有者。亦不然。还如前过。以是故。如论偈说。

灭时及生时取初有不然

而此灭阴者后复还生耶

释曰。此谓外人不欲得已灭之阴还复重生。如一人一时有二自体者无也。若谓初有灭时即后有生者。今应随在何阴中死。即于此阴中生。不应余阴中生。如是死有灭已。能取初有者不成。已令信解死有灭时能取初有者亦不成。以是故。已灭及灭时俱不成如我所说道理。死时诸阴灭已。还用此阴相续生者。亦不然。其过如论偈说。

如是三时中有相续不然

若无三时者何有有相续

释曰。此谓死有续生初有者不然。相续不断不常。语者是世谛非第一义谛。是故我所立者不破。以是故。如品初外人说有如是时为成坏因者。今广说此因过故。立时不成。以成坏无自性。令物信解是品义意。是故此下引经显成。如般若中说。佛告极勇猛。色不死不生。受想行识不死不生。若色受想行识无死无生。是名般若波罗蜜。

释观成坏品竟。

同类推荐
  • Dickory Cronke

    Dickory Cronk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Myths and Legends of the Sioux

    Myths and Legends of the Sioux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Gambler

    The Gambl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净土必求

    净土必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田家历

    田家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Seven Discourses on Art

    Seven Discourses on Ar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水岸

    水岸

    故事总得充满戏剧效果,但是这一次我经历的案件恐怕没有太多的戏剧色彩,相反,在平淡无趣的状况下找出凶手才是大多数警察必须面对的现实。我不想把杀人和缉凶渲染得多么离奇,只想原模原样复述这个简单的故事,复述一下我这个小警察普普通通的一次办案经历——当然,这是我来到白马派出所以后接手的第一个刑事案件。那是去年7月,从前白马公车站附近那个守公厕的四川女人失踪了,来报案的是她不到10岁的女儿。
  • 指战星际

    指战星际

    今天你可能是叱咤风云的帝国元首,明天你就可能是阶下囚。金钱和荣耀,要用鲜血和子弹铸造。一款跨时代的网游《星际争霸Online》登录战网,终于能够在科普卢星区一展身手,你是想成为高贵的星灵还是无畏的人类?是率领弟兄用钢铁和子弹坚守阵地,还是驾驶自己的战机在杀出重围?是正面交锋重挫敌军,还是隐匿于人群之中取敌将首级?同一款游戏,书写不同人的故事。
  • 一生相伴的智慧: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

    一生相伴的智慧: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

    一个人一生中最大的财富就是智慧。在这个世界上,拥有最多智慧的人就是最富有的人。亚历山大大帝出发远片波斯之前,他将所有的财产分给部下。大臣皮尔底加斯非常惊奇,问道:“那么陛下,您,带什么启程呢?”“希望。我只带这一种财宝。”亚历山大回答说。
  • 掬水月在手

    掬水月在手

    本书是陈春花老师的第一本散文集,抒写了她在闲暇时光或匆匆的商旅途中,探索管理实践以及生活意义的感悟。她尽一切机会到大自然中去,前往世界各地学习和交流,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展现了她对世界的一种姿态:好奇着,快乐着,积极着,优雅着……她的散文中摒弃了华丽繁杂的辞藻,把语言还原到本意,那种情绪性、心灵性的体验氤氲在她的作品中,显得质朴而又纯真。
  • 虎爪案

    虎爪案

    虎,自古人称“兽中王”,威风凛凛,势不可挡。虎在生物科学中属哺乳纲,食肉目,猫科。其头大而圆,二目灼灼有逼人之光,体长约1.4米至2米多,尾长1.1米左右,整体呈淡黄色或褐色,间有美丽的、闪光的黑色横纹。它的“横扫乾坤”的尾巴上,有奇特的环状花纹;背部的颜色较浓重,其唇、颌、腹侧和四肢内侧均呈白色。
  • 太上正一咒鬼经

    太上正一咒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农家小地主

    农家小地主

    一朝穿越农家女,家长里短是非多。亲娘好赌成性,败光家产,欠了巨债,和有钱人跑了!亲爹病弱无能,半死不活。幼弟胆小怯弱,全靠年迈的爷奶支撑。家里还有不省心的大娘小婶。陈静握起小拳头,整治极品亲戚,哄骗恶霸债主,带领全家奔小康!看她农业高材生在异世打造属于自己的超级大农庄,当个农家小地主。俗话说,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山村有远亲。眼见日子越过越红火,那些远亲上门了,连和人私奔的亲娘也回来了.........☆☆☆☆☆☆★★★★★★◇◇◇◇◇◇◆◆◆◆◆◆推荐好友种田文:《农家园里师》链接:《农家药膳师》链接:
  • Cuckoo Song

    Cuckoo Song

    Read this thought-provoking, critically acclaimed novel from Frances Hardinge, winner of the Costa Book of the Year and Costa Children's Book Awards for The Lie Tree. When Triss wakes up after an accident, she knows something is very wrong. She is insatiably hungry, her sister seems scared of her, and her parents whisper behind closed doors. She looks through her diary to try to remember, but the pages have been ripped out. Soon Triss discovers that what happened to her is more strange and terrible than she could ever have imagined, and that she is quite literally not herself. In a quest to find the truth she must travel into the terrifying underbelly of the city to meet a twisted architect who has dark designs on her family—before it's too late … Set in England after World War I, this is a brilliantly creepy but ultimately loving stor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wo sisters who have to band together against a world where nothing is as it seems.
  • 三国演义中的三十六计

    三国演义中的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在《三国演义》中运用最精彩的当属赤壁之战,假使操作谋略得当,精心筹划,以百万之师去克不足十万之师,真的有可能大功告成。如果真是如此,那么曹操就可能统一天下。不料,东吴年轻的都督周瑜,谋略得当,筹划精密,再加上诸葛亮的帮助,一举打败了曹操,使曹操统一天下的希望化成泡影。再如彝陵之战,陆逊谋略得当,战术正确,用以逸待劳之法大败蜀军,几乎活捉刘备,不但挽救了东吴,也奠定了自己在东吴的位置,一举成名。另外,三国演义中出了几位超级谋略大师。诸葛亮是中国老百姓心目中智慧的化身,曹操是不折不扣的谋略大师,周瑜和陆逊是三国里的美男子,也是英雄少年,一个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曹操,一个战败了世之枭雄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