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36200000012

第12章 太阳篇(2)

故叉手冒心。心悸欲得按者。虚故喜按也。与桂枝之辛。入肺而益气。甘草之甘。归脾而缓中。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茯苓 桂枝 甘草 大枣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此汤主之。作甘澜水法。取水置大盆内。以杓扬之。待豚。发则从少腹上至心。为水来凌火。以茯苓。伐水邪。以桂枝泄奔豚。甘草大枣之甘平。助胃土以平肾。用甘澜水者。取其动而不已。理停滞之水也。

浓朴半夏生姜甘草人参汤

浓朴 生姜 人参 半夏 甘草太阳发汗后。腹胀满。此汤主之。仲景凡言发汗后者。以外无表症。里无别邪。止有腹胀实。由脾胃津液不足。气涩不通。壅而为满。但与此汤。和调脾胃。则浊气自降。而胀自已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茯苓 桂枝 白术 甘草吐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摇。此汤主之。吐误汗之。则外动经络。损伤阳气。阳气外虚。则不能主持诸脉。故身为振摇也。阳不足者。补之以甘。茯苓白术。生津液而益阳。里气逆者。散之以辛。桂枝甘草。行阳分而散气。

茯苓四逆汤

茯苓 人参 附子 甘草 干姜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而烦躁。此汤主之。发汗则阳气外虚。下之则阴气内虚。阴阳俱虚。则生烦躁。既曰阴阳俱虚。独用气药者。盖为气药有生血之功也。

茯苓甘草汤

茯苓 桂枝 甘草 生姜汗出不渴。此方主之。仲景云。汗出而渴者。五苓散。汗出不渴者。茯苓甘草汤。夫渴为太阳传本。故利小便以涤热。不渴为表气虚弱。故与此汤以和卫。

栀子豉汤

栀子 香豉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心中懊 。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邪气自表传里。留于胸中。为邪在高分。则可吐也。所吐之症不同。如未经汗下。邪郁于膈者。乃实邪也。以瓜蒂散吐之。若汗吐下后。邪气乘虚。留于胸者。乃虚烦也。以栀子豉汤吐之。经曰。酸苦涌泄为阴。涌者。吐也。涌吐虚烦。必以栀子之苦为君。清除伏热。必以香豉之寒为臣也。

栀子甘草豉汤

(症治见前方)栀子 甘草 香豉

栀子生姜豉汤

(症治见前方)栀子 生姜 香豉

栀子浓朴汤

栀子 浓朴 枳实主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

栀子干姜汤

栀子 干姜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病在上者。因而越之。其为吐一也。而所以吐则异。

虚烦而兼少气。加甘草以和中。虚烦而兼呕恶。加生姜以散逆。腹满而虚烦。则中州之实也。入枳朴以宽中。大热而微烦。则中州之虚也。入干姜以理中。内经曰。气有高下。病有远近。

症有中外。治有重轻。适其所以为治。根据而行之。所谓良矣。

真武汤

茯苓 芍药 生姜 白术 附子太阳发汗不解。仍发热。心悸。头眩。身 动。振振欲擗地。又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下利。此为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

真武。北方水神也。水在心下。外带表而属阳。必应辛散。故治以真武汤。真武生少阴之水。亦治太阳之悸。夫脾恶湿。腹有水气则不治。脾欲缓。甘以缓之。则土调。故以茯苓甘平为君。白术甘温为臣。经曰。湿淫所胜。佐以酸辛。故以芍药生姜为佐。经曰。寒淫所胜。

平以辛热。故以附子为使。然水气内清。则变动多端。故立加减之法。咳者。水寒射肺也。

肺气逆。则以五味子酸收之。肺恶寒。则以细辛干姜辛润之。小便利。则去茯苓。以其渗泄也。小便不利。则去芍药。以其酸涩也。加干姜者。散其寒也。呕者。必因于气逆。附子益气。故去之。生姜散气。故加之。

四逆汤

甘草 干姜 附子发热。头痛。脉反沉。苦不瘥。身体痛。当救其里。下后。下利清谷。身痛。急当救里。四为土味。是以甘草为君。寒淫所胜。平以辛热。是以干姜为臣。温经回阳。非纯阳而健悍者。无此大作用。是以附子为使。太阴与少阴。俱受阳和之煦。而真气充周于肢节矣。若发热云云。下后云云。皆阴症故并主之。

调胃承气汤

大黄 甘草 芒硝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停。必先振栗。汗出乃解。但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解。但阴脉微者。下之而解。若欲下之。宜调胃承气汤。阴阳俱停。是阴阳和已。可以弗药而愈。阳脉微者。

阴胜也。有汗则解。设或无汗。大都宜温。阴脉微者。阳胜也。非下之何以解其亢阳乎。经曰。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苦寒。芒硝咸寒为君。大黄苦寒为臣。正合此法也。加甘草以缓之和之。监其峻烈。虽则有承顺其气之势。复有调和其胃之功矣。故名调胃承气。本阳明药。而此主太阳未解也。

小建中汤

桂枝 甘草 大枣 芍药 生姜 胶饴伤寒二三日。悸而烦。小建中汤。 阳脉涩阴脉弦。腹中急痛。与小建中汤。

二三日邪方盛。又未经汗下。见症不过悸而烦。不审何故。便行建中。疑必有脱文也。若阳脉涩而痛脉弦。腹中掣急而痛。灼然虚寒。建中温之当矣。脾居四藏之中。生育营卫。通行津液。一有不调。则营卫失育。津液失行。此汤甘温。善为中州培养。有创建之气。故曰建中。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故以胶饴甘温为君。甘草甘平为臣。脉弦木旺。土之仇也。以桂与芍药制之为佐。益卫宜辛。补营宜甘。故以姜枣为使。

大柴胡汤

柴胡 半夏 黄芩 芍药 生姜 大枣 枳实 大黄太阳过经。反二三下之。四五日柴胡症仍在。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微烦者。与大柴胡汤。又曰。十余日热结在里。往来寒热。与大柴胡汤。夫大实大满。非驶剂不能泄。

当与大小承气汤。苟不至大满大实。惟热甚而须下者。必轻缓如大柴胡汤为当也。清热必以苦为主。余邪必以解为先。故用柴胡之苦平解肌为君。黄芩之苦寒清热为臣。芍药佐黄芩祛营中之热。枳实佐柴胡祛卫中之热。是以为佐。半夏姜枣。理胃气之逆。大黄荡涤。夺土中之壅。是以为使。

柴胡加芒硝汤

柴胡 黄芩 甘草 人参 生姜 半夏 大枣 芒硝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症。下之而不得利。今反利者。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小柴胡解外。后用此汤。 胸胁满。呕而潮热。

邪在半表半里。小柴胡汤为的当之剂。但下之失宜。则里邪未尽。非柴胡汤所能疗也。故加芒硝以荡之。

桃核承气汤

桃仁 大黄 甘草 桂枝 芒硝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者愈。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与此汤。按犀角地黄汤。治上血。吐血衄血是也。桃核承气汤。治中血。蓄血中焦。下利脓血是也。抵当汤。治下焦血。如狂是也。少腹急结。缓以桃仁之甘。下焦蓄血。行以桂枝之辛。热甚搏血。故加二物于调胃承气汤中也。以症状察之。当是浓桂非是桂枝也。桂枝轻扬治上。浓桂重降治下。其为错误无疑也。

桂枝加桂汤

桂枝 芍药 生姜 甘草 大枣烧针令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宜此汤。 奔豚者。如豕突药。同桂枝汤用之。则针处被寒之邪。莫不毕散矣。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桂枝 甘草 牡蛎 龙骨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此汤主之。辛甘发散。桂枝甘草之辛甘。以发散经中之火邪。

涩可固脱。龙骨牡蛎之咸涩。以收敛正气之浮越。

抵当汤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本草撮要

    本草撮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每一天都平常

    每一天都平常

    谢冕是北大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诗的一面旗帜。本书作者对自己的风雨人生作了回顾,阐述了漫漫人生道路上做学问及做人的心得。
  • 异界修龙

    异界修龙

    墨西被雷劈穿越到异界,修炼独一无二的五色龙魂,在家族的灭亡之际,奋力杀戮一举成名,修炼途中广结美人缘,奇遇无数,不断往实力的巅峰冲击,最终争霸宇内。
  • 双视人生

    双视人生

    打破技术壁垒,领军医药行业;看破蛛丝马迹,拨开悬案迷雾;品鉴天下美食,完善卓越配方;从学习到超越,双眼异能,开启不一样的人生。
  • 宝珠

    宝珠

    《宝珠》辑选了古代小说中胡人识宝的故事,及现代流传的回回采宝的民间传说故事26篇,透过这些故事可以追朔回回先民的活动足迹,多角度地体察回回民族的独特气质。
  • 魔湖(第一部)

    魔湖(第一部)

    这是一部“有野心的”“民族主义、国际主义兼顾的”原创长篇儿童魔幻故事,一部讲述爱、美、力量、勇敢、智慧的长篇魔幻童话,一部男孩子、心灵成长大书,一部重塑中国少年儿童道德人格的童话。 《魔湖》第1部故事: 从小,别的孩子骂他:野孩子!大蟒的孩子!妖怪!——丹奥是从湖心漂浮来的孩子,神奇的孩子:收养丹奥的老人发现了一头巨蟒给丹奥喂奶的秘密。这神奇的孩子,有一天,自己到湖水里去,就开始游泳!他就像水的孩子!水下,总有荧荧的鱼群,流苏一样,或者水流,像一双手,温柔的手臂,轻轻地托住他,引导他。丹奥背上好像长出一对翅膀!他就像鱼儿一样。
  • 天唐娱乐指南

    天唐娱乐指南

    “砰”一声,罗励的额头狠狠的撞在青砖墙壁上,在墙壁上留下了一朵凄美的血色娇花。壮汉们打……
  • 妾为后

    妾为后

    吴笑烟并不美,于女子来讲她太过高大,皮肤又太黑,比男人力大,比男人吃得都要多。她年纪渐长,只想嫁个平凡人,普普通通的过一辈子,可是这个她养大的小狼崽子……真是个小狼崽子!!
  • 晋 王坦之

    晋 王坦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陷仙

    陷仙

    混沌初开,始生阴阳,造就万物。乃天地坚守规则,阴阳平衡,千万生灵莫不想打破枷锁,力求逆天改命,天地无情,逆天者无不千难万险,魂飞魄散。然,终有一些大毅力,大智慧之生物,他们排除险阻,与天抗命,寿与天齐。一位少年伴随着亲情,友情,爱情,看他如何踏上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