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36400000002

第2章

全论大法第一

按仲景自序。言作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则伤寒杂病未尝分为两书也。凡条中不贯伤寒者。即与杂病同义。

如太阳之头项强痛。阳明之胃实。少阳之口苦咽干目眩。太阴之腹满吐利。少阴之欲寐。厥阴之气上撞心等症。是六经之为病。不是六经之伤寒。乃是六经分司诸病之提纲。非专为伤寒一症立法焉。观五经提纲。皆指内症。唯太阳提纲。为寒邪伤表立。五经提纲皆指热症。惟太阴提纲。为寒邪伤里立。然太阳中暑发热而亦恶寒。太阴伤热而亦腹痛而吐利。但不离太阳主外。而太阴主内之定法。而六经分症。皆兼伤寒杂病也明矣。因太阳主表。其提纲为外感立法。故叔和将仲景之合论。全属伤寒。不知仲景已自明其书。不独为伤寒设。所以太阳篇中。先将诸病线索逐件提清。比他经更详也。其曰。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是伤寒另有提纲矣。不特为太阳伤寒之提纲。即六经伤寒总纲。亦不外是。观仲景独于太阳篇。别其名曰伤寒。曰中风。曰中暑。曰湿痹。曰温病。而他经不复分者。则一隅之举。可以寻其一贯之理也。其他结胸。脏结。阳结。阴结。瘀热。发黄。热入血室。 语。如狂。等症。或因伤寒。或非伤寒。纷纭杂沓之中。正可以思伤寒杂病合论之旨矣。盖伤寒之外。皆杂病之名多端。不可以数计。故立六经而分司之。伤寒之中。最多杂病。内外夹杂。虚实互呈。故将伤寒杂病而合参之。正以合中见泾渭之清浊。此扼要法也。叔和不知此旨。谓 湿 三种。宜应别论。则中风温病。何得与之合论耶。以三症为伤寒所致。与伤寒相似。故此见之。则中风非伤寒所致。温病与伤寒不相似者。何不为之另立耶。霍乱是肝经为患。阴阳易。瘥后劳复。皆伤筋动骨所致。咸当属于厥阴。何得另立篇目。叔和分太阳三症于前。分厥阴诸症于后。开后人分门类症之端。岂知仲景约法。能合百病兼该于六经。而不能逃六经之外。只在六经上求根本。不在诸病名目上寻枝叶也。叔和以私意紊乱仲景之原集。于劳复后。重集可发汗不可发汗诸篇。如弱反在关。濡反在巅。微反在上。涩反在下。不知如何名反。岂濡弱微涩等脉有定位乎。此类姑不悉辨。其云大法。春夏宜发汗。冬宜吐。秋宜下。设未值其时。当汗不汗。当吐不吐。当下不下。必待其时耶。而且利水清火温补和解等法。概不言及。所以今人称仲景。只有汗吐下三法。实是于此。夫四时者。众人所同。受病者。

因人而异。汗吐下者。因病而施也。立法所以治病。非以治时。自有此大法之谬。后人因有随时用药之迂。论麻黄桂枝汤者。谓宜于冬月严寒。而三时禁用。论白虎汤者。谓宜于夏。而大禁秋分后。与立夏之前。夫必先岁气。毋伐天和。寒热温凉之逆用。为众人饮食之常耳。仲景因症立方。岂随时定剂哉。当知仲景治法。悉本内经。按岐伯曰。调治之方。必别阴阳。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中外。各守其乡。外者外治。内者内治。从外之内者。治其外。从内之外者。调其内。从内之外而盛于外者。先调其内。后治其外。从外之内而盛于内者。先治其外。后调其内。中外不相及。则治主病。又为微者调之。其次平之。盛者夺之。寒热温凉。衰之以属。随其攸利。此大法也。

仲景祖述靡遗。寓章昭着。本论所称。发热恶寒发于阳。无热恶寒发于阴者。是阴阳之别也。阳病制白虎承气以存阴。阴病制附子茱萸以扶阳。外者用麻黄桂枝以治表。内者用芒硝大黄以治里。其于表虚里实。表热里寒。发表和表。救里攻里。病有浅深。治有次第。方有轻重。是定其中外。各守其乡也。太阳阳明并病。小发汗。太阳阳明合病。用麻黄汤。是外之内者。治其外也。阳明病。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用栀子豉汤。是从内之外者。调其内也。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从内之外而盛于外。用调胃承气先调其内也。表未解。而心下痞者。从外之内而盛于内。当先解表。乃可攻痞。是先治其外。后调其内也。中外不相及。是病在半里半表。大小柴胡治主病也。此即所谓微者调之。其次平之。用白虎栀豉小承气之类。盛者夺之。则用大承气陷胸抵当之类矣。所云观其脉症。知其何逆。以法治之。则寒热温凉。衰之以属。随其攸利之谓也。若拘四时以拘法。限三法以治病。遇病之变迁。则束手待毙矣。且汗吐下三法。亦出于岐伯。而利水清火调补等法悉具焉。其曰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在皮者。汗而发之。实者散而泻之。此汗家之法。中满者。泻之于内。血热者宜决之。是下之之法。高者因而越之谓吐。下者引而竭之谓利。小便 悍者按而收之。是清火法。气虚宜掣引之。是调补法也。夫邪在皮毛。犹未伤形。故仲景制麻黄汤。急汗以发表。邪入肌肉。是已伤其形。故用桂枝汤。吃稀热粥以解肌。是渍形以为汗。若邪正交争。内外皆实。寒热互呈。故制大青龙。于麻桂中加石膏以泻火。是散而泻之也。吐剂。有栀豉瓜蒂。分胸中虚实之相殊。下剂。有大小承气调胃抵当。分气血浅深之不同。利水有猪苓真武寒热之悬绝。清火有石膏芩连辈轻重之差分。阳气虚。加人参于附子吴茱萸中以引阳。阴气虚。加人参于白虎泻心中以引阴。诸法井然。质之岐伯。丝毫不爽。前圣后圣。其揆一也。愚更有疑焉。仲景言平脉辨症。为伤寒杂病论。是脉与症未尝两分也。夫因病而平脉。则平脉即在辨症中。病有阴阳。脉合阴阳。发热恶寒发于阳。无热恶寒发于阴。是病之阴阳也。当列全论之首。脉有大浮动滑数。名阳。沉涩弱弦微。名阴。是脉之阴阳也。此条当为之继。叔和既云搜采仲景旧论。录其症候诊脉。是知叔和另立脉法。从此搜采耳。试观太阳篇云。脉浮者病在表。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脉浮数者。法当汗出愈。诸条脉法。不入辨脉平脉篇。是叔和搜采未尽。犹遗仲景旧格也。由此推之。知寸口脉浮为在表。及寸口脉浮而紧。脉浮而数。诸条。皆从此等处采出。脉有阴结阳结条。未始不在阳明中风中寒之间。洒淅恶寒而复发热者。未始不在少阳寒热往来之部。脉阴阳俱紧者。未必非少阴之文。阴阳相搏条。未必不在伤寒脉结代伏之际。设仲景另集脉法。

或有上下之分。凉无平辨之别矣。名平名辨。皆叔和搜采诸说。仲景所云。各承家伎者是也。世徒知序例为叔和之文。而不和仲景之书。皆系叔和改换。独为伤寒立论。十六卷中。不知遗弃几何。而六经之文。夹杂者亦不少。岂犹然仲景旧集哉。此虽余见之谬。请看序例所引内经。莫不增句易字。彼尚敢改岐伯之经。况乎仲景之论耶。欲识真仲景者。逐条察其笔法。知考功记自不合于周官。褚先生大不侔于太史乎。世皆以金匮要略为仲景杂病论。则有若之似圣人。惟曾子为不可强乎。

六经正义第二

按仲景自序云。虽未能尽愈诸病。其留心诸病可知。故于诸病之表里阴阳。分为六经。令各得所司。清理脉症之异同。寒热之虚实。使治病者。只在六经中下手。行汗吐下和解温补等法。而无失也。夫一身之病。俱受六经范围者。犹周礼分六官而百职举。司天分六气而万物成耳。伤寒不过六经中一症。叔和不知仲景之六经。是经界之经。

而非经络之经。妄引内经热病论。作序例以冠仲景之书。而混其六经之政治。六经之理不明。而仲景平脉辨症。固难尽合诸病之权衡矣。夫热病之六经。专主经脉为病。但有表里之实热。并无表里之虚寒。虽因于伤寒。而已变成热病。故竟称热病。而不称伤寒。要知内经热病。即温病之互名。故无恶寒症。但有可汗可泄之法。并无可温可补之例也。观温病名篇。亦称评热病论。其义可知矣。夫叔和不于病根上讲求。但于病名上分解。故序例所引内经。

既背仲景之旨。亦舛岐伯之意也。夫仲景之六经。是分六区地面。所该者广。虽以脉为经纪。而不专在经络上立说。

凡风寒温热。内伤外感。自表及里。有寒有热。有实有虚。无乎不包。故以伤寒杂病合为一症。而总名为伤寒杂病论所以六经提纲。各立一局。不为经络所拘。勿为风寒画定也。然仲景既云。撰用素问。当于素问之六经广法之。

按皮部论云。皮有分部。脉有经纪。其生病各异。别有部分。左右上下。阴阳所在。诸经始终。此仲景创六经部位之源。又曰。阳主外。阴主内。故仲景以三阳主外。三阴主内。又曰。在阳者主内。在阴者主出。以渗于内。故仲景又以阳明主内。少阴亦有反发热者。故仲景于表剂中用附子。是因其渗也。又曰。少阴之阴。名曰枢儒。其入于经也。从阳部注于经。其出者。从阴部注于骨。故仲景制麻黄附子汤。治发热脉沉无里症者。是从阳部注经之义也。

制附子汤。治身体骨节痛。手足寒。背恶寒。脉沉者。具从阴内注于骨之义也。又阴阳离合论。太阳为开。故仲景以之主表。而以脉浮恶寒头项强痛。为提纲。立言与热论颇同。而立意自别。阳明为合。故以之主里。而以胃实为提纲。虽目痛鼻干等症。而所主不在是。少阳为枢。少阴亦为枢。故皆在半表半里症。少阳为阳枢。归重在半表。

故以口苦咽干目眩为提纲。而不及于胸胁痛硬。少阴为阴枢。其欲寐不寐。欲吐不吐。亦半表半里症。虽有舌干口燥等症。而不入提纲。归重在半里也。岂惟阳明主里。三阴皆主里。而阴阳异位。故所主各不同。阳明主里症之阳。

阳道实。故以胃实属阳明。太阴主里症之阴。阴道虚故以自利属太阴。太阴为开。又为阴中至阴。故主里寒而自利。

厥阴为合又为阴中之阳。故主里热而气逆。少阴为阴中之枢。故所主或寒或热之不同。或表或里之无定。与少阳相似也。请以地理论。六经犹列国也。腰以上为三阳地面。三阳主外而本乎表。心者三阳夹界之地。内由心胸。外自巅顶。前至头颅。后主肩背。下及于足。内合膀胱。是太阳地面。此经统领荣卫。主一身之表症。犹近边御敌之国也。内自心胸。至胃及肠。外自额颅。犹面至腹。下及于足。是阳明地面。由心至咽。退场门颊。上耳目。斜至巅。

外自胁。内属胆。是少阳地面。比太阳差近。阳明犹京畿矣。腰以下。为三阴地面。三阴主里。而不及外腹者。三阴夹界之地也。自腹由脾。及二肠魄门。为太阴地面。自腹至两肾。及膀胱溺道。为少阴地面。自腹由肝。上膈至心。从胁肋。下及小腹宗筋。为厥阴地面。此经通行三焦。主一身之里症。犹近京夹辅之国矣。太阴阳明。同居异治。犹周召分政之义。四经部位。有内外出入。上下牵引之不同。犹先王分土域民。犬牙相制之理也。若经络之经。

是六经道路。非六经地面也。六经之有正邪。客邪。合病。并病。属脾。属胃者。犹寇贼充斥。或在本境。或及邻国。或入京师也。太阳地面最大。内临少阴。外邻阳明。故病有相关。如小便不利。本膀胱经病。少阴病。亦小便而不利者。是邪及少阴之界也。六七日不大便。头痛身热者。是阳明热邪。侵入太阳之界也。头项为太阳之通衢。

因太阳主荣卫。心胸是荣卫之本。荣卫环周不休。犹边邑之吏民士卒。会于京畿往来不绝也。如喘而胸满者。是太阳外邪入阳明地面而骚扰。故称为太阳阳明合病。若头不痛。项不强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候不得息者。此邪不自太阳来。乃阳明热邪实结于胸中。犹乱民聚于本境而为患也。心为六经之主。故六经皆有心烦症。如不头项强痛。

则烦不属太阳。不往来寒热。则烦不属少阳。不见三阳症。则烦不属三阳矣。故心愦愦。心怵惕。心懊 。一切虚烦。皆属阳明。以心居阳明地面也。阳明犹京师。故心腹皆居其地。邪在心而为虚烦。在腹为实热。以心为阳而属无形。腹为阴而属有形也。夫人身之病。动关心腹。阳邪聚于心。阴邪聚于腹。肝为阴中之阳。故能使阴邪之气撞于心。阳明主在里之阳。故能使阳邪入聚于腹耳。更请以兵法喻。兵法之要。在明地形。知贼寇所从来。知某方是某府来路。某方是某府去路。来路是边关。三阳是也。去路是内境。三阴是也。六经来路各不同。太阳是大路。少阴是僻路。阳明是直路。太阴近路也。少阴后路也。厥阴斜路也。客邪多从三阳来。正邪多因三阴起。由外寇自边关至。乱民自内地生也。明六经地形。始得握百病之枢机。详六经来路。乃得操治病之规则。如以症论。伤寒。大寇也。病从外来。中风。流寇也。病因旁及。杂病。乱民也。病由中起。既认为何等之贼。又知为何地所起。于其发境。便御之本境。移祸邻郡。即两郡夹攻。如邪入太阳地面。即汗而散之。犹陈兵器于要害。乘其未定而击之也。邪之轻者在卫。重者在荣。尤重者在胸膈。犹贼之浅者在关外。深者在关上。尤深者在关内也。是麻黄为关外之师桂枝葛根为关上之师。大小青龙为关内之师矣。凡外寇不靖。内地盗贼必起而应之。因立两解法。故有大小青龙。及桂枝麻黄加减诸方。如前军无纪。致内乱蜂起。当重内轻外。因有五苓十枣陷胸泻心抵当等汤也。邪入少阳地面。宜杂用表里寒热攻补之品。为防御解利之法。如偏僻小路。利于短兵。不利于矛戟。利于守备。不利于战争也。

同类推荐
  • 通玄真经

    通玄真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蓋平縣志

    蓋平縣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拟两晋南北史乐府

    拟两晋南北史乐府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阳分梨十化集

    重阳分梨十化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一救苦护身妙经

    太一救苦护身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太上正一盟威法箓

    太上正一盟威法箓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杨时诗话

    杨时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ON FRACTURES

    ON FRACTUR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醉情书,萌化冰山校草

    醉情书,萌化冰山校草

    不曾想到一封手写的情书,能够引起那么多的事情?为了拿回属于她的情书,然而她却把自己陷进去,都没有换回情书,反而带着一身的情伤,远渡他国,治愈她的情伤。可惜,情伤怎么可能治愈,再见昔人,仍然会忘了自己的伤口,痛得彻夜失眠。
  • 妖医倾城,鬼王的极品悍妃

    妖医倾城,鬼王的极品悍妃

    她是二十一世纪药学天才!一朝被悲催误杀,正打算找冥王算账,却忽然发现……噫,这人怎生得这般好看。初见他要恶劣埋她;二见他将她掳回府,要她去坏人姻缘;三见,他带来的是盛世聘礼。“十里红妆相迎,贵重药材为聘,子衿嫁我可好?”谁知,某人揣着药材:“东西留下,人回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被风吹走的爱情(中国好小说)

    被风吹走的爱情(中国好小说)

    人只有在生死攸关的当口,才能看清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疾病让马丁重新认识了自己,让他对从前颓废的生活后悔不已。他开始理解他人,愿意记住他们的美好。正是青春的我们,没有理由怨天尤人,埋怨生活,因为我们还有爱的能力,还能够去爱一切可以爱的。
  • 艰苦卓绝: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艰苦卓绝: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率领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奉命留在南方八省15个地区的部分红军和游击队,在项英、陈毅等以及各地党组织的领导下,充分依靠人民群众,坚持与开展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不但使自己站稳了脚跟,而且在战略上策应和配合了主力红军的长征行动,保存了党在南方的战略支点。油画《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深刻展示了以陈毅为代表红色游击健儿在环境异常艰苦、情况错综复杂的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精神和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革命斗争情操。
  • 华严经旨归

    华严经旨归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惊慌失措

    惊慌失措

    女儿刘晶早熟,十二岁不到的孩子,说话做事常常让刘国民和妻子惊惶失措。学校组织填表,刘晶在家长职务一栏给刘国民填了个“作家”,而不是宣传部“副部长”,刘国民问女儿为什么要这么填。刘晶说部长前面带个“副”字,一看就没有什么地位,还不如填作家好,作家虽然也没有地位,但至少还能唬住人。女儿刘晶和妻子,在这个家就像两只好斗的小母鸡,常常为一些小事在刘国民面前争吵,每次争吵,都是刘晶说她妈对她管得太严,让她受不了。刘晶说她已经长大了,父母应该给她一个独立自由的生活空间。
  • 异脸

    异脸

    针扎,追逐,互相的游戏!但愿那纯净的心灵,不被受伤害。而困恕的人生,就像被禁闭的,定死在画框里苟活的精致娃娃。命运的选择,让他又无法逃避,他只可选两条路,亦生或死!那柔弱的字音,似是快消散般,久久盘旋于耳。确是在提醒他活下去的希望。可被残酷磨合过得现实,让人无法永久保存它曾经光华的幻象。耗结倾尽一生的心血,到最后只是如烂泥般,变得不值钱,甚至显露出人性的自私和不堪一击。他遭致事业的最低谷,苟延残喘地抓住欺骗者,仍予他的最后一道绳索,却被欺骗者的同伙无情的切断。他无奈无助——离去的所爱之人的影像,模糊的盘旋于脑海,“活下去…”美丽的女人,痛苦的微笑,泛染凄凉。悔恨交织内心,命运戏弄人生,又何曾得到过一丝好处。不过是为历练他,而铺垫的道路。但复杂的事终能以简单解决,或许那会是改变观念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