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43400000013

第13章

观因果和合品第二十

释曰。今此品者。亦为遮空所对治。以鞞世师等于前品中立时不成故说。鞞婆沙人及僧佉人等言。第一义中有如是时。果有生灭故。如种子与水土和合。以时节有体故而芽得生。若无因者。果则不生。以是故如前所说。因有力故。当知有时。论者言。若有说言因缘和合有果生者。今当答之。如论偈说

若谓众因缘和合而果生

是果先已有何须和合生

释曰。和合中若有果者。得如是过。何以故。有不生故。若有而从和合中生者。有云何生。若言生者。和合中则无。何以故。有之与生二法相违。复次若有果则不生。已有故。果若已有不须更生。何以故。生与不生此二相违。若有言因缘和合中无果而能生果者。今当答之。如论偈说

若谓众因缘和合而果生

和合中无果何须和合生

释曰。此谓果不生。无有生故。譬如兔角。若无生者。生法体坏。是汝立义等过。若立因缘和合中有果者。今当重破。如论偈说

若谓众因缘和合而有果

是果应可取而实不可取

释曰。此谓果不可取。何以故。一心欲取而不能取。以果无故。此下作验和合中有芽名果亦不可取。何以故。和合中无果故不可取。若不可取者。是中则无。譬如种中无有瓶绢。如是于和合中无芽名果故不可取。僧佉人言。彼说和合中不可取者。亦有是义。所谓极远极近及诸根损患。心迷闷时。有隔障等。能障于取。虽有物体而不可取。非一向无故不可取。若言无者。是彼出因立义之过。复次更有异僧佉人言。如前所说过者。今当更说。彼上出因言不可取者。此因有何等义。为是现量不可取耶。如诸根识而实是有。亦不为现量所取故。彼立因者。非是一向。若以验量不可取者。因义不成。犹如验因中果。有取可量故。若可量者。因则不空。譬如有果体。如是苦乐二种能为贪嗔诸见三烦恼因。色声五种亦能为贪嗔等三烦恼因。以是因等有验量故。因中果有取。汝虽言现量不可取。然今验量。有可取故。彼出因义不成。若现量及验量俱不可取者。此违我义。及因不成。论者言。我道不可取者。谓于因缘和合中毕竟无果故不可取。汝言极远等亦不可取。非一向无者。世谛之中亦无此理。何况第一义耶。于第一义中亦无极远等物。如上苦乐色声等于第一义中亦无。是则因义不成。所言果者。果亦自体空故。若因中无果者。世谛中果亦不生。譬如拒不能生拒因亦不能生因。汝言因能生果者。于世谛中亦已被破。复有异僧佉人言。若因未生时先无因体。果亦先无。而后方生。论者言。今当说验。若先无因后亦不生无有故。譬如空华石女等。广如前说验。今更总答修多罗人及鞞世师等计因中无果者。如论偈说

若谓众因缘和合无果者

是则众因缘与非因缘同

释曰。此言无果者谓果空故。因之与果云何差别。因相者谓自果生无间生自分生等差别。是为因相。缘相者。谓通生种种果能长养他令他相续。乃至远处通生诸果。非自分生能广饶益。如是等名为因缘差别相。与非因缘同者。谓非因缘不生于果。何以故。果空故。以是故因缘与非因缘同。复次今为执因中无果者。出验第一义中种子等诸因缘不能生果。何以故。果空故。譬如非因缘。复次修多罗人言。缘能生果。何以故。有决定缘能生果故。若果空者。义不相应。论者言。第一义中无如是验。还同上非因缘过。欲令他信解者。汝验无力。修多罗人复言。见麦种子能生麦芽以是故。彼出因者无有义理。论者言。世谛之中实见麦种能生麦芽。非第一义。若于第一义中麦生芽者。是义不然。如是观察有果生者。不然。如先答。汝立果生灭。以为因者。果有生义。不然。复次今问。执因中无果者。因为生果已而灭。为未生果而先灭耶。执者答言。我有何过为此二问。论者言。义不相应。如论偈说

与果作能已而因方灭者

与因及灭因则便有二体

释曰。此谓于世谛中亦不欲令与者灭者一法有二体过。复次若未与果作能而先灭者。今当欲答。如论偈说

若因未与能而因先灭者

因灭而果起此果则无因

释曰。此谓不欲无因而有果。以是故非因灭已而果方生。何以故。已灭故。譬如久已灭者。此义一切世间之所共解。亦复不须更令物解。修多罗人复言。和合法起有同时能生果。如灯与光同时而起。是义应尔。论者言。若谓同时而生果者。是亦不然。如论偈说

若同时和合而能生果者

能生及所生堕在一时中

释曰。此谓有同时过而不欲令能生所生二法。如父子二同时而起。有如上过。复次云何别时起。谓所生及能生因果为二。今次作验。非果与因和合同时俱起。何以故。所生及能生二故。譬如父子二。如先所说有器炷油等和合有力故。世谛中灯共光同时起。非灯与光相望为因果。是故汝说不善。复更有异僧佉人言。未和合前果已先起。后和合时方乃显了。论者答言。无有是义。如论偈说

若未和合前已有果起者

离彼因缘已果起则无因

释曰。此谓离和合因缘而先有果者。世谛之中实亦不见有如此事。以是故。我佛法中无果先起。汝言后显了者。先已答讫。更有异僧佉人言。因法虽已灭至果起时犹有因体住。论者言。若因灭已而体不舍。即住为果体者。无如是义。何以故。如论偈说

若因变为果因即有向去

先有而复生则堕重生过

释曰。此谓因体为果而体不舍。如提婆达多。不舍此宅而至彼宅。何以故。因体已有。而复更起则为重生。既不生果。全无所作。复次若谓即因变为果者。即是不名变。变不名即是如泥团。不即是瓶。泥团灭已而有瓶生。不得称变。不变故。譬如泥自体。僧佉人复言。因能生果。我义如是。无如上过。论者言。若不舍因体而名果者。但名字有差别而无果体。如上说过。汝不能免若舍因体果体起时而因还住果体中者。是义不然。汝不思量。作如是说。复次今问。执有异僧佉汝言。因能起者。为因已灭能起果耶。为未灭能起果耶。二俱不然。如论偈说

为已灭生果为未灭生果

因灭者已坏云何能生果

释曰。此谓已灭者。不复是因。何能生果。若因起已。而体不灭。何能生果。汝之所说。义不相应。复有异僧佉人言。实法恒住。而前物体灭。后物体起。有此变异。以是义故。因体不灭。而能生果论者言是。亦有过。前体灭时。实法亦灭何以故。实法与物体不异故。譬如已灭法体。后法体起时实法亦起。何以故。实法与物体不异故。譬如已起法体。如汝所说。与世谛道理相违。若依第一义道理。有何法体灭。有何法体生。而言有变异耶。何以故。一切时无有譬喻。汝所说者。是义不然。复次汝言前法体灭者。此体为是因体。为非因体。若是因体者。前法体灭。因体亦灭。偈言因灭者。谓非是已灭因有能起果力。复次若前法灭非因体者。如论偈说

因果和合住云何得生果

不与果和合何物能生果

释曰。此谓因不生果。何以故。因果体不异故。如因自体不自生因。若因与果和合共住。既不生果。因则无用。法体有颠倒故。是汝立义之过。若有人言。因不与果和合者。亦如上答。物不生果。何以故。果空故。譬如余果且已总遮。因能生果。今当别说。遮彼眼识等果若此眼识以眼为因者。此眼为见已取境。为不见而取境。二俱不然。若眼见而取。然后识起者。识则无用。若眼不见而取者。色之境界则为无用。复有人言。第一义中因能生果。何以故。因与果作因故。若因不生果者。是则乳非酪因。譬如乳与瓶。论者言。汝说不善。何以故。如论偈说

无有过去果与过去因合

亦无未来果与已生因合

释曰。此谓因果俱无故。譬如兔角。复次过去因。以时别故则不与果和合。复次已生未生果与已生未生因不和合者。如论偈说

已果及未因毕竟无和合

未果及已因亦复无和合

释曰。此谓时别。因果二故。已生果与已生。未生因已坏。果与已坏。未坏因不和合者。如论偈说

无有已生果与已未因合

亦无已坏果与已未因合

释曰。此谓因果二得同时者。先已遮故由时有别。汝义不成。作是观察。因之与果。永无和合。如论偈说

因若不和合云何能生果

因若有和合云何能生果

释曰。此下作验。第一义中因不生果。不和合故。譬如种子在地芽不出高山。复次今有道理与彼执稻种中无果及有果者过。如论偈说

因中果若空云何能生果

因中果不空云何能生果

释曰。此谓种不生果。以果空故。如先所答。譬如余果。因中果不空者。谓果已有故。因不生果。譬如因不生。因先已答故。鞞婆沙人言。果未起前。此果先有。论者言。无如是义。今为遮此过故。如论偈说

未起果不空不空则无灭

以无起灭故果得不空过

释曰。此谓果不从缘起。以果有自体故。若有而起者。无如是义。已有故不须更起。若谓不起而有果者。是则果体。应常不灭。以是故。果得不空。过而执者。不欲令果有不空过。如论偈说

果不空不起果不空不灭

以果不空故无起亦无灭

释曰。果若空则无起灭。若定有者不须复起。无起故无灭。以是故果若不空。云何起灭。复次云何欲得如此果者。是起灭法故。果若已有。则不见有起灭法。譬如现在相。复有路伽耶言。果未起前。果无自体。何以故。果体空故。果已起者。亦无他法体。论者言。是说虚妄无有义理。我今答汝。何以故。如论偈说

果空云何起果空云何灭

以果是空故无起亦无灭

释曰。此谓第一义中果空而有起者不然。何以故。果无体故。譬如空华。第一义中于稻芽上有麦芽无体。体灭者是亦不然。无体故。譬如非稻芽灭。复次从缘起者自体皆空。是我法中第一义观故。若谓有少许物而不空者。此等之物则不从因缘生。世谛之中亦无是事。譬如空华。如上偈说未起果不空果得不空过。此谓果不空者。得无起灭过。今令汝解第一义中果空而有起故。譬如幻等。第一义中果空。以有灭故。亦如幻等。果亦如是。若果以无他体为体者。此果则无起无灭。世谛之中亦无果故。譬如空华。亦如上说。果空云何起。果空云何灭。此谓起灭。俱无体故。此果既空则无起灭。然外人不欲令果无起灭故。此中立验。内入等果非无自体。而有起故。譬如幻等。以此无起。无灭之验。即破汝果。有起有灭。汝差别法破故。是汝立义之过。复次能生之因。此因与果。为一耶。为异耶。其过如论偈说

因与果一者终无有是义

因与果异者亦无有是义

释曰。何故因果不得一异耶。是中过咎。如论偈说

因果若一者能所则为一

因果若异者因则同非因

释曰。此谓汝不欲得能生所生二如父与子。云何为一。亦如火与薪。云何得一。此之二喻。世间共见。以是故我今说验。因之与果不得为一。何以故。能生所生有异故。譬如父子二。此谓计一者过。复次执异者云何。谓因与果异故。譬如一切非因法。而汝不欲因同非因。汝意欲得因果二法相续不异。复次今问。执因中先有果者。此果为先有已生。为未有而生。是皆不然。其过如论偈说

果若已有者何用从因生

果若未有者因复何能生

释曰。此谓果若有自体者。何假因生。世谛之中亦复不能令人信解。果若无自体者。如虚空华。于世谛中而亦不能令人解也。如上偈说。果空云何生。以此观察。第一义中因能生果者不然。若因不生果者则不是因。如前外人所立。能生果者。因应处处为因故。今为破此因义不成。汝亦违先所说。于第一义中成立因生果义。复次今言违者。谓于第一义中因不生果。世谛之中有如幻化等生故。鞞世师人复言。第一义中因能生果。何以故。世人咸言。此果之因故。当知因能生果。若因不生果者。终不指示言。此是果之因。譬如驼角弓。无故不说。今以有故说。如说眼是因识是果。稻是因芽是果。以有故说。若说识与芽喻得成者。即是我所立义得成。其验如是。论者言。若曾有少许果生是第一义者。可得言此是因此是果。可作如是指示。今能生因无故。汝上所引世人咸说是果之因者。所立不成。亦违汝义。复有僧佉人言。得和合法故果生。此和合法由得时节故能生于果。而此品初彼遮我言。果有生灭为因故。因不成者。非是不成。亦非独因能生果。复由和合及得时节而能生果。如彼所言。因不生果者。正成我义。论者言。因缘和合者。非是实法自体能生。若自体生已可能生果。今则不然。何以故。其过如论偈说

自体及众缘和合不能生

自体既不生云何能生果

释曰。此谓和合不生于果。何以故。非实法故。譬如幻等。亦如提婆百论遮和合偈中说。一和合者无。诸和合亦无。若言是一者。应离因缘有。今当为汝分别正义。如论偈说

是故果不从缘合不合生

以果无有故和合法亦无

释曰。此谓离诸缘无和合法。复次如先已遮因不生果。今遮和合亦不生果。云何不生。谓此和合非是近生亦非远生。第一义中不生者。如先遮因缘中已令信解。如是和合法不生果非和合法亦不生果。又如百论中说。世间名字由和合有。法体非有。体非有故。亦无和合。以是故。品初外人所说因者。与出因过。遮彼时法。为令信解因果无自性故。是此品义意。以是故我义得成。如般若经中说。极勇猛色非因非果。若色非因非果。乃至受想行识非因非果。何以故。色无和合故。若色无和合。乃至受想行识亦无和合。不见色。不见受想行识。无所行者。是名般若波罗蜜。如佛于识趣后世经中说偈言。若说和合处。是说方便门。为趣第一义。智者如是解

释观因果品竟

般若灯论释观成坏品第二十一

释曰。今此品者。亦为遮空所对治。如前品。以因果无自性故。已令信解。今为显示诸法无成坏故说

僧佉人言。第一义中有时。何以故。时是成坏因故。若无时者。则不是因。譬如蛇足。由有时故。成坏二法随时而转。是故说时为因。因得成故。即是我所立义得成。论者言。成坏二法。为离成有坏。为不离成有坏。为与俱有坏。是皆不然。如论偈说

离成无有坏与俱亦无坏

离坏无有成与俱亦无成

释曰。我佛法义如是如是。如汝所说。时为因者。其义不成。何以故。若离成有坏者。则不因成有坏。坏则无因。又无成法可坏故。云何为成。谓众缘合。云何为坏。谓众缘散。复次若离成有坏者无成。谁当坏故。譬如无瓶。是故离成无坏。若谓与俱而有坏者。是亦不然。何以故。法先别成。然后有合。是合法不离于异。若离异者。坏则无因。是故与俱亦无坏。如是若离坏共坏无有成者。何以故。若离坏有成。成则为常。常是不坏相。而实不见有法是常。以是故离坏亦无成。若谓与俱有成者。是亦不然。成坏相违。云何得一时俱。僧佉人言。何有与他立过。自义得成。自若成者。应说道理。论者答言。汝义非也。其过如论偈说

离成则无坏云何得有坏

离死则无生无坏何有成

释曰。此谓离成无有坏法。世间之人皆共解故。不须广说。释离成无坏已。复次与俱亦无坏者。如论偈说

若成与坏俱云何当可得

亦如生与死不可得同时

释曰。此中说验坏之与成非同时有。何以故。成是坏缘故。譬如死与生不可得俱。释不俱已。复次第二分别离坏无成者。如论偈说

若离坏有成云何当可得

诸体上无常一切时中有

释曰。此谓离坏无成。何以故。如立义中诸体无常者。谓色法等自体无常故。譬如无常。自体复有。正量部人言。法虽无常得坏因来法体即坏。非一切时皆有无常。论者言。若尔者。譬如有人服泻药已便泻。乃语他言。是天泻我不言药泻。汝亦如是。无常之法。一切时中能坏法体。而言待坏因来者。是事不然。若得坏因无常始能坏法体者。但是坏因能坏法体。何得复言无常能坏。今问外人法体。为是坏性得坏因来坏耶。为非坏性得坏因来坏耶。此法体若是坏性。得坏因来坏者不然。何故不然。法体起时无间即坏。亦起便灭不到第二刹那。云何得待坏因来坏。若法自体非坏者。譬如涅槃。亦不待彼坏因来坏。复次坏无有因坏无因故。法则不坏。譬如无为。以此验故。破彼坏因。彼因既破。即破法体。是汝立义之过。且成坏二法前后而有者不然。释离坏无成已。复次同时有成坏者。义亦不然。何以故。如论偈说

成与坏同时云何而可得

亦如生与死同时者不然

释曰。此谓作是观时。义同前解。复次互不成者。如论偈说

成坏互共成此二无有成

离此二互成二法云何成

释曰。此谓成坏二法不可得成。如外人先说有时而为成坏因者。因则不成。萨婆多鞞婆沙人复言。此自性坏法非起而即灭。由起无间有住故。此住无间而有灭。论者言。是事不然其义如论偈说

尽者无有起无尽亦无起

有尽者无坏无尽亦无坏

释曰。此谓若法有无常者名为尽。有尽者则无起。起尽二法相违故。譬如生与死。若言起已而无间不灭者。此非尽法。以是故。如向所说起尽法者。于世谛中不成故。有尽法者不须思惟分别。无尽者非坏自体故。譬如解脱。鞞世师人言。应有成坏。体法有故。若无成坏。亦无体法。譬如蟾蜍毛而成坏。是物体法故。必有成坏故。论者言。第一义中若有。一物实有成坏者应说成坏法。然无成坏可说故。其义如论偈说

若离彼成坏则无有物体

是成坏二法离物体亦无

释曰。物体者。以成为体故。成既无体。汝向说体法有故为因者不成。何以故。所依无体故。能依亦不成。复次汝以物体为因者。今说其过。修多罗人言。物体无实。自性是空。然于物上有成坏法。萨婆多人复说言。物有实体。自性不空。于此物上而有成坏。今总答彼二部成坏。如论偈说

有成坏二法物体空不然

有成坏二法体不空不然

释曰。此中立验如上。体法有故。若言自体有者。则应不坏。以是故汝等立因不成。复次更有与过道理。此成坏法为一耶为异耶。二俱不然。是义云何。如论偈说

是成坏二法一体者不然

是成坏二法异体者不然

释曰。此谓相违故。譬如愚与智。然此二法同依一物。譬如余物体。此亦因义有不成过。鞞世师人说偈言

我常见物体有成亦有坏

是故知体法定有而不空

论者言。汝实见者。但是同凡夫智非第一义。今当为汝分别其意。如论偈说

起者先已遮无起法亦遮

见成者愚痴见坏者亦尔

释曰。此谓无成坏体。外人若言见成坏者。云何知是愚痴非第一义耶。论者言。此先已答。汝若意由不足。今更为说。于第一义中若见有物体者。此成与坏可依彼体。然此物者。为有体能生体。为无体能生体。是皆不然。何以故。其义如论偈说

有体不生体亦不生无体

无体不生体亦不生无体

释曰。有体不生体者。第一义中无体故。譬如已生体。若外人言。如种子体。后时能生芽故。谓是体能生体者。是亦有过。何以故。芽未生时亦无芽体。以稻体不生故。芽未生时无有名字。此谓未有言说故。譬如余未生物体。不生无体者。体无故。譬如兔角无体。不生体者。谓无因体。体无生故。亦如兔角无体。不生无体者。先已说验破故。今问体等。为自生耶。为他生耶。并有过故。其义如论偈说

法体不自生亦不从他生

亦无自他生今说何处生

释曰。如是不生前已广说故。此谓毕竟无生。以成坏无有体故。汝根本因义不成。若第一义中欲得有体者。今当说过。如论偈说

诸法有体者即堕断常见

当知所受法若常若无常

释曰。何故尔耶。谓此法若常若无常故。何以故。常者不坏故。是常见过。无常者坏故。是断见过。有外人言。我无是过。其义云何。引上偈本云。诸法有体者。非常亦非断。论者问言。何故尔耶。外人复引论偈答曰

起尽相续者由果及与因

因灭而果起不断亦不常

释曰。外人意谓。因始灭时有果起故不断。果始起时有因灭故不常。亦如经说。五阴无常苦空无我。而不断灭。以是义故。因之与果非断非常。论者言。若如是者。义不相应。前灭后起。今说其过。如论偈说

是起尽相续由因及果者

因灭而果起若断及若常

释曰。此谓因灭更不生故。则堕断过。已灭者不起故。譬如燋种。鞞世师等谓论者言。如彼论中偈说。若物从缘起。此果不即缘亦不离彼缘。非断亦非常。此谓论者先所欲得。今复说为过者不然。论者言。此语不善。何以故。此偈于世谛中说不断不常。非第一义。何以故。第一义中一切法无断常过。僧佉人言。因变为果。住果故得说有体无断常过。论者言。是义不然。汝转变无验。不令人解。转变义者。先已遮故。汝今复起转变分别者。今更说验。若物不可变者。终无有变。何以故。不可变故。譬如兔角。复次若诸体有自体者。义不应尔。其过如论偈说

先有自体者后无则不然

涅槃时便断即有断灭过

释曰。今现见此体有起有灭。是故诸体无自体。所以者何。起灭法故。此义先已说。复次若诸体先有自体者。阿罗汉心心数法。后时更不生故。即断灭过。此过汝不能避。若汝意言涅槃时是断者。亦从是断未涅槃前诸有相续时。我何有断灭过。而谓相续无断过者。汝不善说。我前说涅槃时断者。正遮汝言。未入涅槃前诸有相续。如前言涅槃时便断者。此已令解是断见过故。若后时是断者。障于解脱。何故尔耶。由此断见不得解脱故。如是答汝。汝心犹不足者。今当复听。此现在有末后命终时。是名死有。未来有中初受生心者。是名初有。此中义意。如论偈说

死有者是灭取初有不然

死有未灭时取初有不然

释曰。此中说验。第一义中死有是灭者。不取未来有。是灭故是死有故。譬如阿罗汉死有。复次死有名过去有。初有名现在有。若死有灭次起初有者。是则无因。若言此死有未灭时能取初有。是有故。得无过者。此中说验。死有未灭者不能取。初有未灭故。譬如现在有。外人复言死有欲灭。能取初有。论者言。亦不善说其过如论偈说

是死有灭时能生初有者

灭时是一有生时是异有

释曰。此谓灭时生时。二有各异故。云何能取耶。外人答言。如彼所说。有相续而体异者。我亦如是。论者言。提婆达多死有不取。提婆达多初有有异故。譬如耶若达多死有。又复汝谓已灭未灭灭时取初有者不然。如上二有过。又复汝谓若灭未现前能取初有者。同前二有过。如是生时及已生取初有者。亦不然。还如前过。以是故。如论偈说

灭时及生时取初有不然

而此灭阴者后复还生耶

释曰。此谓外人不欲得已灭之阴还复重生。如一人一时有二自体者无也。若谓初有灭时即后有生者。今应随在何阴中死。即于此阴中生。不应余阴中生。如是死有灭已。能取初有者不成。已令信解死有灭时能取初有者亦不成。以是故。已灭及灭时俱不成如我所说道理。死时诸阴灭已。还用此阴相续生者。亦不然。其过如论偈说

如是三时中有相续不然

若无三时者何有有相续

释曰。此谓死有续生初有者不然。相续不断不常。语者是世谛非第一义谛。是故我所立者不破。以是故。如品初外人说有如是时为成坏因者。今广说此因过故。立时不成。以成坏无自性。令物信解是品义意。是故此下引经显成。如般若中说。佛告极勇猛。色不死不生。受想行识不死不生。若色受想行识无死无生。是名般若波罗蜜

释观成坏品竟

同类推荐
  • TOM SAWYER ABROAD

    TOM SAWYER ABROA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睽车志

    睽车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母大金曜孔雀明王经

    佛母大金曜孔雀明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秦观词选

    秦观词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处囊诀

    处囊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山狼海贼

    山狼海贼

    故事发生在“文革”期间辽东半岛—座临海小城镇里,主人公是四个二十多岁的“海碰子”。无论是性情暴躁、不乏狡黠且又敢作敢为的刀鱼头,还是矫健英俊、感情丰沛、外刚内柔的马里,以及不时卖弄小聪明、行止有些委琐却也情有独钟的三条腿和相貌丑陋、憨实平和却做出惊天举动的大龇牙,面对无垠的大海,尽显其率真本性,没有虚伪矫饰,没有倾轧攻汗。只有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和对性与爱的憧憬,以及亲如手足、肝胆相照的友情。
  • 可惜不是我

    可惜不是我

    周墨原以为那些刻在课桌上的喜欢只能叫作暗恋。直到高禹夏的出现,他教会周墨如何去爱,他陪着周墨成长,他牵着周墨的手说着永远不分开……可是,当周墨再次转身的时候,一直陪着她的那个少年已不在她身边。为什么不是你,陪我到最后?
  • 人间世之梅雪奇缘

    人间世之梅雪奇缘

    故事由萧家庄一桩灭门案说起。死里逃生唯一得救的十一岁女孩,被寄养到一个寻常人家。而后在流浪途中,遇到深中狼毒的少年,以此展开的奇情武侠故事。
  • 情商力

    情商力

    情商力,是运用情商来帮助自己在人生中各个方面成功的能力。要运用好情商力,首先要懂得什么是情商。情商,是指一个人掌控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能力。它包含了了解自己情绪、控制自己情绪、自我激励、了解他人情绪和维系良好人际关系这五方面的能力。情商力就是这五种能力的综合。为了让每位读者更迅速有效的掌握情商力,更快更好的应用到我们生活与工作中来,笔者在此基础上对情商与情商力又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归纳与总结,重新建造了一个“情商力模型”。期待每一位读者都能自如的应用情商力,帮助自己更好地生存、发展和取得更多的成功。
  • 重生都市之仙界至尊

    重生都市之仙界至尊

    重生前世都市,看他如何以无敌之身强势把诸天万界碾在脚下!但凡犯我秦凡天威者,近必屠,远必诛!新书《我的续命系统》正火热连载,喜欢败家流的可以前往一读!
  • 魔域少主

    魔域少主

    她是国际上赫赫有名的特工杀手,却惨遭他人陷害,一朝穿越,成为五岁奶娃;他是异世大陆呼风唤雨的龙族少主,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却独独对她另眼相待。为她弑神杀魔,甘之如饴,宠她上天,只为倾国红颜笑。他说:为你捅了这天,灭了这地又何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极品总裁的嚣张秘书

    极品总裁的嚣张秘书

    华柳和其他大学刚毕业的学生没两样,拼命地找工作,拼命地想被社会认可。好运气的她凭着自己出色的容貌、多国外语语言能力,挤进跨国企业——天马裁团任总裁秘书。谁也不曾想过,这样一个没有心机,做事随心所欲的糊涂丫头,身后竟然有着另人惊叹的背景——【华氏王朝的女皇接班人】!!崇拜简爱里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使她甘愿在小人物的世界里,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爱恋。原以为自己很理智,却不想竟然爱上了已经订婚的总裁廖仲恺。她在痛苦中纠结着,只因她不想做第三者,更不想剥夺原本属于另一个女人的幸福。就在她决意退出这场荒谬的感情时,段泽出现了,以他特有的爱添补她内心的空白!同时,段泽稍稍带着强势的爱,捆住了华柳迷茫的心。却无法俘获华家二老的理智。因为华家二老的拦阻,段泽的爱情步履蹒跚……10月18号,廖仲恺将迎娶自己的豪门新娘。全球两大世家的联姻,被全世界的媒体关注着。看到廖仲恺为婚礼忙碌着,华柳渐渐地发现,自己根本无法摆脱对廖仲恺的爱,而她却无可奈何地、茫然无助地旁观廖仲恺的幸福!然而,那豪华的娶亲阵容,在众多媒体关注下竟然演变成一场闹剧。廖仲恺迎亲的飞机停在欧家的门外,而廖仲恺却放弃了迎娶他的新娘。迎亲的飞机,以及飞机上的主角,究竟要怎样面对媒体的质问,他的婚纱究竟要披在谁的身上。这一切的一切,只有廖仲恺自己知道!!当廖仲恺的飞机盘旋在上空的时候,华柳怀着痛苦的心答应了段泽的求婚。就在段泽将戒指套向她食指的时候,廖仲恺忽然从天而至,向在场的所有宾客讲述了华家二老的死因……推荐晗晗自己的文:嚣张宝宝总裁妈:【完结】调皮宝宝迷糊妻:【完结】色宝宝抢辣妈:【完结】俏丽老妈混血儿:【连载中】好友的文:夏草青青:《猖狂傻妃》倾城殇:《风云皇后》安亦文:《江湖危险快点跑》小裴儿:《女子无需倾国倾城》日晴:《重生之冲喜新娘》逃爱:《王爷要出逃》半生闲:《魔焰嚣张》雨默琴:《邪医》潇湘尚帝:《致命纠缠》南宫飞鱼:《藏心妃子收六夫》kabuqiluo:《霸道男管家》倾城殇:《黑道之魁首争爱》
  • 花雨满天

    花雨满天

    季羡林先生一生对佛教研究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也在此过程中参悟到许多佛家思想的精髓——人一死就是涅槃,不用苦苦追求。那种追求是“可怜无补费工夫”。在亿万斯年地球存在的期间,一个人只能有一次生命。这一次生命是万分难得的。本书主要收录季羡林先生关于佛教研究的经典文章,共分三辑:第一辑,佛教研究;第二辑,佛教与文学;第三辑,佛教人物。
  • 远古的霸主:恐龙

    远古的霸主:恐龙

    久远的时代,庞大的主宰者,神秘的史前世界,尚未破解的谜题。它们曾经是这个星球上的唯一霸主,它们曾经演绎了波澜壮阔的进化史。恐龙对人类来说是一群神秘的生物,它们生存于几百万年以前,主宰地球达一亿七千年之久。迄今为止,人类已经发现了上百种恐龙化石,它们形态各异,大小不一。本书汇集了恐龙家族中的众多种类,分fqN类地介绍了它们的习性和特征,为青少年朋友打造一席美味的科普盛宴。
  • 闲剑英雄传

    闲剑英雄传

    古来何事伤心?佳人经弃江湖处。蛾眉暗锁,玉簪斜坠,怅双燕侣。云起高台,风生千里,阴晴谁主。对衰衣瘦马,两三村落,羊肠道,愁如雨。??????不恨十年羁旅,恨长安、关山难渡。匣中剑在,梁公何必,讨君王谕。摘斗移星,平沙净寇,泛扁舟去。料东篱问酒,桃源傍饮,应无人妒。调寄《水龙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