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72100000017

第17章 进城卖桃

“喔喔喔——”刘叔家的大公鸡站在仓房上,扯着嗓子打鸣,随后,鸡叫声此起彼伏,打破了清河屯的宁静

或许因为主人是大队书记的原因,这只雪白的大公鸡也就成了村里的“鸡头”,天天在村里横着膀子晃,后面总跟着一溜小母鸡。

“今天广播喇叭怎么还没响?”韩涛揉揉眼睛,起身穿衣,随后看是洗脸刷牙。

“嘭嘭嘭。”突然外面传来一阵窗户的声音,震得纸棚直扇呼!

一出门,香菱嫂就指着身边两溜大土篮子鲜桃,乐呵呵地说道:“小涛,我们几家的桃摘完了,你出来给过过称。”

“谢谢嫂子,要我说嫂子是村里最明白的人。”一听是支持工作来的,韩涛心里那叫一个舒坦,从屋里取出一个钩子秤,和来帮忙的二嘎子给桃子称重。

在本上记清几家的数量,几个小媳妇就一人挎着两个筐走了,韩涛望着几个人的背影,不由点点头。

吃完早饭,陆陆续续就开始上人,你一筐他两筐的,韩涛时忙得不亦乐乎!

“忙完了给大家发糖,都动起来。”此时一大帮童子军围着韩涛屁股后转,跟着一起打杂。

韩涛叫他们把收来的桃子码放到柳条囤子里面,每一层之间都用苫房草盖好,四周也垫上了软乎乎的苫房草,免得桃子相互挤压。还真别说,今天多亏有这些半大小子和小丫头片子,人多手快,一会就弄好了。

“老叔,咱家的桃子还没摘呢?”渐渐到了晌午,仪彤忽然提出一个严肃的问题。

“看我这记性,都忙蒙圈了。”韩涛不由一拍大腿,虽然现在不差这俩钱,但是这个过场一定要走,自己张罗的事不带头怎么行!

不用韩涛吱声,一帮子丫头小子就连忙架梯子搬板凳,很快前院的桃树就摘完了,大部队又浩浩荡荡杀到后院.

等摘完桃子,天已经擦黑了,简单吃口东西,车老板子和刘叔张罗的十几辆大马车就到了,之后开始吵吵嚷嚷的装车。兴高采烈的清河屯村民,此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步对整个清河屯究竟会有多么巨大的意义。

“行啊东子,这东西也就是县里那几家国营大单位有,没想到,你小子真借到了?”走出大山,已经快到半夜,让韩涛没想到的是,王东和梁晓飞他们早就在道口等着了,要说这几个小子还真有些门路,此时道口竟然真的停了一辆解放大卡车。

一番寒暄之后,韩涛招呼着大家开始装车赶路,解放的度和马车相根本不在一个档次,此刻村长刘叔和老纪三叔坐驾驶室,而韩涛、车老板子还有王东他们三个坐在后车厢里。

车行驶起来之后,道路两旁的景物飞快后退,什么树啦,山头啦,一会就被甩没影了,然后又换做另外一批就像在迎接他们的检阅。

“还是这玩意是好啊!赶明个说啥也要买一个。”车老板子心里羡慕极了,马上把自己的奋斗目标,由几天前的四轮车变成了大解放。

“张师傅,咱在那边停一下,果品公司这个点还没开门,咱们先垫垫肚子。”一路风驰电掣,早上四点多钟,大卡车进了县城。走了一半,韩涛在马路牙子上看见了一个工作服前面印着“二副食”的早点摊子,看样子还是个国营单位的摊子,所以就招呼着司机停车。

“小师傅,给我们来十斤大果子,再来几碗豆浆。”下车后,韩涛一边招呼大家坐下,一边对摊位上的售卖员喊道。

“好嘞”负责招呼顾客的小师傅先是答应一声,随后就端上了一大托盘金灿灿的油条,咬上一口又酥又脆,油香裹着面香实在是叫人拍案叫绝。

吃完饭,韩涛带着大家先是去了一趟农贸市场,给上次那个搭茬的个体户卸了六百多斤桃子。之后直奔才奔果品公司,到了地方一过秤,一共还剩下八千多斤。

“这家伙,竟然卖了这么多钱。小涛,这下你真是立功啦,你说以前咋就没想到呢!”此时的刘叔,手里捏着厚厚一沓大团结,脸上笑的那叫一个灿烂。

韩涛嘿嘿一笑:“先别高兴,这都是整钱,回去咋分,先找个地方都破成零钱。”

刘叔一拍大腿:“对呀,这文化人脑瓜就是好使。你说我的脑袋是怎么长的呢,比猪还笨。”

到银行转了一圈,一沓票子就变成一兜子,出了门,刘叔死死的把帆布包抱在了怀里,说啥就是不撒手。

“刘叔,这一兜子钱,咱们是不是得下馆子?”韩涛笑嘻嘻地逗他。

“那可不行,这是大伙的钱,一分也不能动。”刘叔把布包抱得死,过了半天又憋出一句话:“要不咱们在大车店吃一口得了,我请客。”

“得了,一点都不敞亮,我请客还不成吗,人家张师傅也跟着咱们忙了一宿不是。”回果品公司的路上,韩涛顺便去了趟商店,给开车的张师傅买了一条烟,两瓶老白干。刘叔看着眼馋,狠狠心,也装了十斤烧酒,不过都是散装的。

从饭馆出来,刘叔一边打着饱嗝,一边念叨:“还是这地方好吃,不过钱也真贵,七八块钱就打水漂了,回头各家各户平摊,不能亏了你一个人。”

当天傍晚,大家就又急匆匆的赶回了清河屯,一到村口,韩涛意外的发现,沥沥拉拉好几十号人在那张望,还真有点望眼欲穿的架势。

“看来不论是城里还是农村,这心里都盼着好日子呢!”王东看着清河屯的村民,突然感慨了起来,这两年不景气,农场已经好久没有看到这种情况了。

到了村委会大门口,刘叔抱着布包,神气活现地嚷嚷:“都别吵吵,念到名字的上来领钱。”

之后韩涛开始一家一户把钱数念出来,最多的几家有七八块钱。尤其是二爷爷和刘奶奶等几个辈分大,劳力少的。韩涛把多买了五哩钱的那六百斤都摊到他们手里了。

再看刘叔,此时那叫一个意气风发,当年吃大锅饭的时候,分粮食都没这个精神头,只见他挎着包,站在一个板凳上,鹤立鸡群一般,不过一会工夫,兜子就瘪了。

拿到钱的全都笑得合不拢嘴,没轮到的也一脸兴奋。等发的差不多了大家也还是舍不得走,最后满满地围了一院子,叽叽喳喳议论。

这次给几个老辈多发了钱,再加上还为大家某了福利,所以乡亲们此时对韩涛的认可又增加了一分,而且都嚷嚷着以后一定支持韩涛。

韩涛也就着这个热乎劲,再给大伙加把柴:“叔叔婶子,大爷大娘,老少爷们们,大家听我说两句。咱们村里有都是荒坡,要是各家各户都种上果树,那就不是三块五块了,晚上大家伙回去了,都好好琢磨琢磨,咱们不能小打小闹。”

众人看着手里的票子,脸上也都若有所思。晚上又是在村长家吃的,最先端上来的是蘸酱菜和腊肉炖豆角子,别说,还真有一股各路味。为了犒劳有功之臣,刘婶还专门给卧了一盘子鸡蛋,上面撒上一层葱花,白的白,黄的黄,绿的绿,好吃又好看。

给王东他们三个夹了一圈菜,韩涛仰脖喝了一盅酒,用筷子指着鸡蛋盘子说:“这个也都可以卖钱,城里就认山里的鸡蛋,东子,还有海涛,你们说,我说的是实话吧。”

身为村长的刘叔,此时也有点开窍了,一个点头道:“还用问啥,咱们村有山有水,养点鸡鸭鹅确实是方便。这样,来年开春,叫各家各户都多抱几窝”

“还等到来年?那黄瓜菜都凉了。”窝瓜太面,噎得韩涛直伸脖,连忙抄起苞米碴水饭,喝了一大口,这才缓过劲来接着说道:“啥事都不能拖拉,种果树,养小鸡,这两样事今年就得办利索。”

不知怎么的,刘叔又嘬起牙花子:“现在这个月份,抱鸡崽子都晚了,到秋长不大,擎等冻死。果树就更不能急了,那玩意怎么也得几年,桃三杏四梨五年嘛!”

韩涛嘿嘿一笑:“我自有办法,不过动员工作这次得你做,我又不是村干部,老到大喇叭里去嚷嚷可不行,那不叫个事啊。”

“中”,刘叔现在对韩涛不得不刮目相看,然后转了转眼珠说:“村里的老会计年纪太大,要是有能写会算的,早就该换了,小涛,我看你当这个会计挺合适。刚才分钱,小九九算得挺顺口。再说,你还是大学生,当这个村长都富富有余。”

“您可别磕碜我了,这事您还是找别人吧,我可没那两下子。”韩涛一个劲摆手,他准备带头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哪有那个精力。再说了,这村里头的人认死理,不是熟悉情况的人根本摆愣不明白。

村长一听,先是沉默了一会,之后长叹一口气,仰脖干了一盅白酒。

韩涛也深有感触地说:“这回该想想学校了,赶明个全成一帮睁眼瞎可咋整。”

“嗯,哪天抽空去公社问问。”

“别哪天,啥事都得赶早,程书记不是说过问这是了吗?等着热乎劲过了就晚了。”说完,韩涛招呼着王东他们几个端起酒盅,和刘叔一起碰了一个。

同类推荐
  • 大学生村官十年扶贫笔记

    大学生村官十年扶贫笔记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号角吹响,是中国共产党在人类发展史上一曲极为重要的时代强音,是划时代的重大事件、重大主题,重大政策,是实现中华民族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由之路,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消除绝对贫困的大国行动,具有重大而悠远的历史意义!本书是网络作品中首部精准扶贫、脱贫为题材的网络文学,侧重这一重大事件的过程和成果的描述,积极宣传国家和人民的声音!
  • 昔经年华骨碌碌

    昔经年华骨碌碌

    原名:从草寮到三层楼——六姐妹的成长印象瓯门方言,姐妹泛指兄弟姐妹。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家,每个家不一定都有很多兄弟姐妹。无千金可遗,尚可遗一经。这是一本根据妹妹记忆叙写的自家回忆录。从懵懂童年到青葱岁月,只摞此间年华事。父亲、母亲、大姐、二姐、哥哥、妹妹、弟弟、幺弟。人物没有名字,只用称谓。小镇、收废、琐事、童趣、物什、变迁、80后、90后。各章独立,并非一个长篇故事。记忆之轴,凡桃俗李,平铺直叙,转瞬即逝,此作骨碌碌的样子。遗一本《昔经年华骨碌碌》
  • 逝去时间

    逝去时间

    现实总是教会我们向前看,看起来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可事实并不如想象的那样。。。。。。。
  • 大案纪实

    大案纪实

    这是一部关于刑警队的非虚构写作,每一个角色在现实中都是真实存在的,每一个案子也都有厚厚的卷宗真实记录过。刑警队,是一个比你们想的严肃,也比你们想的温暖的地方,关键要看,你是谁,你做了什么。这里是一群糙老爷们奋斗的地方,案件的侦破,既没有电视演的神奇推理,也没有小说里的烧脑高智商,大多数的嫌疑人,就是隔壁老王。声明:每个案子都来自真实的案例,案发现场的结构、位置、衣着、物证均为真实记录。如果在一些报道中看到相似的情节不要意外,或许那就是这个案子。时间地点涉案人的改换姓名,是为了保护受害人的隐私,也是为了对受害人家属减少次伤害。莫要追溯。对号入座。
  • 支教老师的故事

    支教老师的故事

    “老师,这个字怎么读?”“支,支教的支。”“老师,你会离开我们吗?”“老师会看着你走出大山的。”“老师,你还记得小时候的我吗?”“老师记得,那时候的你,班里最调皮了!”这是一个大孩子伴着小孩子一起成长的故事。长大的身体不代表成熟的心智,不经历,如何成人。
热门推荐
  • 天地劫

    天地劫

    世事何须辨浊清;天地不仁,善恶一念,神魔只在转瞬间。上古时期,人神共居,引起三界大乱。怫、神、仙、道、人、鬼都想独霸三界,到底谁才是霸者?谁才是英雄?神魔只在一念,杀神弑佛,是正是邪,自有众人评论。书中将一些神器、道术、武术混为一体,成为最早的修真方法,是不是所有的修真都可以长生?是不是所有的善都带着恶?谁正谁邪,公道自在人心。
  • 快穿打脸啪啪啪

    快穿打脸啪啪啪

    张倾城在无意之间获得了快穿打脸系统,从此便在各个界面穿梭。只听“啪”的一声,女主大大,对不住了撒,实在是你的主角光环太过于装逼了!!!
  • 福尔赛世家(上)(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福尔赛世家(上)(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全新的译文,真实的获奖内幕,细致生动的作家及作品介绍,既展现了作家的创作轨迹、作品的风格特色,也揭示了文学的内在规律。题材广泛、手法各异,令人在尽情享受艺术魅力的同时,更令人在各种不同的思想境界中获得不同程度的启迪,从而领会人生的真谛。这些路数迥异的作家,虽语种不同、观念不同、背景不同,但他们那高擎思想主义旗帜的雄姿是相同的,他们那奋勇求索的自由精神是相同的。而他们的雄姿,无不闪现于他们的作品之中;他们的精神,无不渗透于这些作品的字里行间。这套丛书所承载的,正是他们那令万世崇敬的全部精华。
  • 一场注定孤独的旅行

    一场注定孤独的旅行

    人的一生中总会遇见许许多多的人,经历许许多多的事情。十八岁后的时间总是易逝的,我常常来不及回忆,也没时间珍惜当下。我常迷失在浮躁的河流中,浑浑噩噩。不如就让我用文字一点一滴的记录着属于我的平凡人生,从现在开始,从往事中回忆。 【不定时更新】
  • 樗庵类稿

    樗庵类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关于善恶的格言(经典格言)

    关于善恶的格言(经典格言)

    名人名言是古今中外仁人志士的精辟妙语!名人名言,集丰富的内涵、深刻的哲理、简练的语言于一身。读名人名言,如同和名人名家做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就好像聆听圣贤智慧的谆谆教导。在生活中到处都写满了善与恶。本书涵盖了修身养性、社会交往、朋友与敌人以及成功激励的格言,让读者朋友们在人际中,明辨是非,分清善恶,以便在社交场合应对自如,犹鱼得水。
  • 万历朝鲜战争

    万历朝鲜战争

    《万历朝鲜战争》采用宏观和微观两条线齐头并进的方式,重点放在战争局势上。而不是具体的战争上。宏观方面主要描写明军与日军的几场大的战役及战争局势:微观方面主要描写朝鲜义军和大明锦衣卫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既展现了宏大的战争场面,又通过小人物表现了战争中的细节与情感。
  • 求知力学的故事(中华成语故事全集)

    求知力学的故事(中华成语故事全集)

    成语是汉语词汇宝库里的璀璨明珠。它是长期以来人们在相沿习用的过程中,形成的形式简洁面意义精辟的固定短语。它结可严谨,表现性强,具有庄重典雅的书面语色彩,历来为人们喜闻乐用。不论讲话或作文,准确恰当地镶嵌或点缀一些成语。本书注重知识性、可读性和完整性,每个成语都辟有释义、出处、故事三大部分。编排顺序按笔画多少排列,既方便读者阅读,又方便读者查阅。本书既可作为中小学生学习成语的工具书,又适合不同层次读者作为故事阅读,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 琼台春深·双宜传

    琼台春深·双宜传

    “敢问姑娘芳名?”“我叫杨桃,杨桃的杨,杨桃的桃。不许笑话我!小字双宜,是我娘给起的。你呢?”“吴郡,陆子清。”“朕不能拿你的孩子赌上大周!”“你告诉我,什么叫不能拿孩子赌上大周?”她容貌倾城,命格富贵,只求一生一世一双人。他费尽心机,权倾天下,可为江山弃如花美人。二人相遇相知又相爱,究竟是缘还是劫?
  • 台湾文献清史列传选

    台湾文献清史列传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