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97200000001

第1章

夫太上玄微,三洞初元。至賾之辭,幽而難聞,落落冥冠,包匝羣品。迢迢至德,巍巍高尊,至具所栖,眾妙之門,神仙之宗,集而成文。諷誦昇虛,策龍乘雲,惟信惟盡,制情使專也。於是乎有志之士,乃遐尋斯經,尊奉法師,稽首德堂,寔問寔諮,請受寶經。莫犯莫疑,真信正道,神仙可期。吐故納新,挹服英芝,虛無相招,飛仙有時。法輪定覺,洞觀九垓,邈矣奇訣,中仙焉知。爾乃學真之子,若能孤思對景,趣合情丹,鍊試色想,經饑涉寒,苦而不倦,日中則餐,謗來不戚,譽集弗歡,獨德於內,外夷眾顏,沐浴青芷,胎氣無殘,登齋入室,燔煙真檀。於是披帔冠巾,整肅法服,設禮下方,歸命太真,三拜經前矣。乃開八色之蘊,陳無上之寶藏,而執讀大洞洞玄,道德尊經,八素隱篇,金真玉光,消魔散靈,招仙步虛,飛行羽經,清音霄暢,萬真降庭。太上命駕,同乘雲軿,蓊藹鬱勃,遐合杳冥,三素齊景,項負圓明,身服羅帔,玉佩火鈴,肅肅高真,飄飄遠征,玉華扶翼,俱登上清。不問貴賤,决在至誠,三界獻禮,魔王奉迎,長年無極,焉知劫齡,於玆逍遙,永我利貞。

太上玉經隱注曰:授道德經法。師北向,經於案上,弟子伏左,師執經,弟子擎法信。師叩齒三十六下,心存三宮,泥丸、丹田、絳宮,三一出,千乘萬騎,營衛經師,因而祝曰:

飄飄大虛嶺,流景在上玄。經始無終劫,長保天地人。世主學致堯,道士誦得仙。賢者今奉受,依法以相傳。時無至德子,保祕不妄宣。宗之昇太清,棄之墮九泉。我說無為道,清靜德自然。畢,弟子三拜受經。若女弟子伏右。凡經皆同爾。

太上玉經隱注曰:授大洞真經法。師北向,經於案上,師執經,弟子擎法信。師叩齒三十六下,心存太上玉皇,令日月之光,映照經師徒之身,而祝曰:

太微何眇邈,真人結虛生。空津自然道,集為大洞經。真賢奉法信,乘運歷黃庭。太上削死籍,司命書仙名。保祕年劫積,泄慢地獄嬰。灾考及七祖,風刀解汝形。畢,弟子三拜,受經。

太上玉經隱注曰:授太上靈寶洞玄經法。師北向,經於案上,師執經,弟子擎法信。師叩齒三十六下,心存五藏之色,令備具,合成寶蓋之雲,羅覆經師徒,而祝曰:

天書簡不煩,道德自備足。修之必神仙,當復何所欲。文耀太無間,煥然而玄郁。傳授悉依法,泄慢墮地獄。畢,弟子三拜,受經竟,又方一拜十方,從北始,東迴而周也。想見太上十方真形,如今像矣。

太上玉經隱注曰:授太上三皇天文。師北向,經於案上,師執經,弟子擎法信。師叩齒二十四下,心存三宮,各一真人,如嬰兒之狀,不著衣,口吐紫氣,以薰經師徒,而祝曰:

太上之天文,傳說天地初。皇人宣玄旨,是為至真書。賢者令奉受,志願昇太虛。畢,弟子再拜,受經。

太上玉經隱注曰:傳授上清品經符,皆北向。中品之書,有為之外文,師東向。仙聖苗裔籙,傳經者南向,男弟子伏左,女弟子伏右,法信祝誓,如法師之法。

太上玉經隱注曰:當開道德經蘊之時,先燒香,整法服,禮拜如初法,而祝曰:

玄玄至道宗,上德體洪元。天真雖遠妙,近緣泥丸君。宮室皆七寶,窗牖自然分。清靜常致真,駕景乘紫雲。日月左右照,昇仙長年全。七祖上生天,世為道德門。於是可讀經矣。

太上玉經隱注曰:當開洞真經蘊之時,先燒香,整法服,禮拜如法,而祝曰:

微微玄宗門,煥朗徹空洞。至道由靜默,當見三素宮。大道於此成,驂景乘雲龍。左右侍經仙,玉女及玉童。身濟不死津,解羅順靈風。七祖反胎生,世為神仙宗。

太上玉經隱注曰:當開洞玄經蘊之時,先燒香,整法服,禮拜如法,而祝曰:

寂寂至無宗,虛峙劫仞阿。豁落洞玄文,誰測此幽遐。一入大乘路,孰計年劫多。不生亦不死,欲生因蓮花。超凌三界塗,慈心解世羅。真人無上德,世世為仙家。

太上玉經隱注曰:當開三皇天文蘊之時,先燒香,整法服,禮拜如上法,而祝曰:

太上定神符,勒命天地慧。聞名不俟駕,萬仙儵忽萃。招靈無小大,豈况於滓穢。清齋絕人事,眇然與神對。上昇玉清宮,遨宴九遐外。

太上玉經隱注曰:當讀道德經時,叩齒三十六下,咽液三十六過,先心存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足下八卦、神龜三十六,獅子伏在前,頭巾七星,五藏生五氣,羅文覆身上,三一侍經,各從千乘萬騎,天地各有萬八千玉女玉童衛之矣。

太上玉經隱注曰:當讀洞真經,叩齒三十六通,咽液三十六過,先存迴風混合帝一百神萬真,然後詠洞經。

太上玉經隱注日:讀洞玄經,叩豁落、一齒三十六下,咽液三十六過,存五藏五色之氣,上注五星之精,而讀經。

太上玉經隱注曰:誦太上洞玄步虛經時,先叩齒三下,咽掖三過,心存日月在己面上,從鼻孔入洞房金華宮,光明出項後,煥然作九色圓象,薄入玉枕,徹照於十方,隨我遠經,旋迴而行矣。日從鼻左入,月從鼻右入,畢,又叩齒如初法。

太上玉經隱注曰:當讀昇仙之經,先叩齒十二下,咽液十二過,詠一篇,三通叩齒也,經卷亦各有法,不載法者,可依此訣也。

太上玉經隱注曰:夫道經不師受,則神不行矣。若世無法師,又無籙傳者,當以法信投靖治,或可密室啟玄師老君,北向三拜,然後以物布施於饑乏之人,平等一心,而用經也。世有師,不須按此法也。

太上玉經隱注曰:轉經,坐小牀上,高五尺,廣長悉等,但巾帔,不須著褐也。太上真人讀經法服,披離羅九光錦帔,丹羅寶曜之巾,足下獅子文履。今道士讀經,勤苦於法事,麤其帔服,後得道之日,天帝授子離羅九光之帔,天寶纓路飛仙法服,以酬往德也。兆勿慕世之冠冕,捨於道士陋服也。世服雖目下榮耀,不免於死,道士麤衣法服而昇仙,被服天衣矣。天衣著身,令人能飛仙乘虛也。

太上玉經隱注曰:讀經之法,法中夏之音,此是九天之正音也。第六十四大梵讚經,諷誦制聲,亦是正音。讀經之音,當法此正音。仙公曰:老子西化胡,教外國讀經時,多是大梵天音也。適道士所好者耳。

太上玉經隱注曰:讀經五百言,則叩齒三通,以舌舐上下脣,咽液三過,令人不極,久而聲清。不知此法,損氣勞神也。真人曰:濃煮竹葉作飲,以讀經而存思,益精通神,和氣流行。

太上玉經隱注曰;太上大隱符九首,日正中以水頓服之,千日則出入無間,隱見在意,為仙人矣。佩靈寶五符於身,則乘龍駕氣,經歷水火,五帝扶翼,遠遊高翔,亦為仙也。佩五嶽真形,佩三洞大符,不得近房室,交接陰穢,必死不疑,永無仙期,可不慎哉。

太上玉經隱注曰:道士入室齋,讀太上步虛之玉章,及飛行羽書,則能馳騁九龍,雲駕來迎,此兩事宜祕之矣。

太上玉經隱注曰:常以讀五千文萬遍,太上雲龍下迎。萬遍畢未去者,一月三讀之耳,須雲駕至,便昇仙也。

太上玉經隱注曰:常讀黃庭內景經,乃不死也。常服元氣,亦不死之道矣。

太上玉經隱注曰:常存頭正青如碧玉,兩手如丹,兩腳如雪。以此精思讀經,行諸妙事,去仙近矣。常叩齒十二下,晝夜十二時,時一叩,亦不死身,神恒具衛。

太上玉經隱注曰:叩齒一名天鼓,召身神,招天真,會羣仙也。左齒相叩,名鳴天鍾,右齒相叩,名擊天磬。道士意恐畏辟鬼賊,鳴鍾磬各二十四通,則妖精不敢前,天魔護身,百福并至。

太上玉經隱注曰:老子道德經稱:視之不見夷,聽之不聞希,搏之不得微,即三元老君之位號矣。又言: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為一。是三素合為元一君,是胎尊之玄父元母。讀此經,三老君見子,子見之,仙道成矣。道盡於此,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理之賾者,莫尚乎斯文,通曰見之,無能知之也。

太上玉經隱注曰:崑崙、蓬萊、鍾山、嵩高、王屋,上清經亦備有也。

太上玉經隱注曰:緣那羅衛之國,崑崙人鳥之山,元始天王所別治,七寶宮室,高臺凌天。西王母初學道,亦登此山。其上三洞經悉具,書虛中作經,一字方一丈也。是山真形圖至重,服佩便得三洞之玄真矣。山上百獸皆能飛行不死,何况人乎。諸奇物並出於此矣。其山眾聖誦經,皆大梵天制音,不哀不傷,不遲不疾,弘雅要妙,聞者融然。崑崙山上諸仙多作中夏,九天誦詠,蕭條遠暢,清音泠朗,聽者霄絕,使人忘情。時會眾仙,歌詠洞玄,合讀齊唱,新聲激響,窈窕遐聞,揚藻空洞,虛絃鳴彈,而玉清感悅矣。故讀經,上真之所重也。《高臺銘》曰:子欲乘空凌虛,誦我步玄羽書。諸仙不解此語也。步玄、羽經,此之兩書,太上玄經亦不傳中仙矣。

太極真人曰:步虛經者,靈寶齋步玄誦也。羽經,洞真之詠也。

太上玉經隱注曰:居家學道,當受五千文。月朔半,本命日,八節日,日中、夜半時,各一遍誦之耳。若兆不能讀者,請師為讀之,兆當親侍香火,一心聽受經旨,志以奉行經上妙事。託形太陰之日,天帝雲車迎人身神,不經太山三官地獄考罰之中也。上生天堂天帝之前,下生人間侯王之家。相好具足,靈顏煒燦,觀者心悅,但欲見聞,亦轉女為男,結緣上清,仙道自剋也。此經傳通羣品,無大無小,隨意所求,無有拘礙,送死養生,罄無不宜也。亦能安國寧民,制伏邊夷,莫不順道者也。斯經妙矣,弗有尚焉。

太上玉經隱注曰:學士雖修善行,或嬰前世之對,疾病灾厄,頻煩委頓者,道士法師,當為持齋,轉五千文,及消魔智慧玉清金真洞經,中品威神,營衛病人,所謂臨困得濟者也。救度一切之急,莫有及此之法輪矣。

太上玉經隱注曰:受三洞經,當絕人事而行之也。總三洞,名太上洞一,高上之經矣。受此語三人,則不得昇仙也。慎之慎之。

太上玉經隱注曰:受經皆比字三校,誤一字,滅壽一歲,過此計加之,增損一字,亦奪一歲。若妄破經書,後生受風刀解形之考。受經不敬師,修之亦無福,而後生棄疾及六畜之中也。天下之惡,莫過陰賊,若協此行道,必見世受考。耳聾目盲、心鼻煩塞,胃津不通,身生蟲病,死墮地獄,經諸苦惱,刀山劍樹,湯煮吞火,孔竅潰爛,求死不得,竟生猪犬之中,方被屠割,所謂三惡之者矣。

太上玉經隱注曰:授中品經以下,東向叩齒十二通,祝曰:肅肅上真德,滅迹停虛閒。暉景昇太素,去來無梁津。有心則自應,不專道則綿。展轉以相授,將結冥中緣。法師及弟子,無服而成親。奉經行眾善,恒如臨深淵。外以救灾病,內以護度身。畢,拜受經傳。仙人本業,亦用此呪法。

太上玉經隱注曰:大洞真經,或曰太真道經,或曰太清上道觀天內經上品,凡有十卷。上清金丹之經七卷。其高上大妙大丹消魔智慧大洞真經,三十九章。

太上玉經隱注曰:上清之高旨,極真之微辭,飛仙之妙經也。靈寶經,或曰洞玄,或云太上昇玄經,皆高仙之上品,虛無之至真,大道之幽寶也。三皇天文,或云洞神,或云洞仙,或云太上玉策。此三洞經符,道之綱紀,太虛之玄宗,上真之首經矣。豈中仙之所聞哉。

太上玉經隱注曰:寶訣,眾經之祖也。太上命傳太極諸仙公仙王、仙伯仙卿。未得此任,不傳之矣。道士有見斯書,皆應為仙公之人也,玄錄宿名將定焉。傳之法信,以金五兩,白繒九十尺,長度經紙三百幅,呈道師君,然後知求道精誠之丹盡,乃可告此寶訣也。師與弟子先對清齋九日,或七日、五日、三日齋竟,日中時受經也。當傳經時,師北向,於靜室內,左手請經,執此經,弟子右手擎受道誓信,約不妄泄流俗。列墨辭:以七祖為證,將奉行仁孝大慈之心,惟願飛仙昇虛,七祖離苦毒,俱生天中。師讀辭竟,口祝於弟子曰:

大朴本無質,聖聖謂之玄,二儀由始終,萬物之至淵,道化彌億劫,運周若圓環,賾理歸無忘,冥想應宿緣,大覺無上慧,莫尚此法輪。志道效法信,誠盡師當宣。世無賢達士,封之於名山,順以苟合授,抱石濟九泉,兆為太極公,上尊令我傳,三界以奏啟,玄都一時聞。畢,六拜,雙取之。取此法物,師當營經法齋戒,施散世間窮厄之者,一等之心,不得偏意也。是經常有玉女玉童各三十人侍之,并察道士之德行,關奏於太上矣。可不慎之,可不慎之。度經之時,心存三元君在泥丸宮也。師叩齒三十六下,乃祝之耳。

隱注道經畢矣。

太極真人曰:諸真人由來多隨所修,別受其口訣,不頓受之也。所以仙人各各有得傳此一事矣。分傳者,法信用金一兩,紙一百幅,不須素繒也,存祝如上法。

太極真人曰:仙人本業傳,謂之道迹經也。法皆應師受之,當西向,用眾經之祝信,以丹絳十尺,效精誠之至矣。上仙道邇經,存玉女玉童各十人,中仙五人,下仙三人,常隨侍傳,燒香擁護受讀弟子之身,衛其家口也。恒當忠孝,尊仰師父,行四等心,忍辱精進,布施容非,不爭虛誕,其意守志,念道常願,凌翮大清,飛行上玄,提携高仙,學道之要津矣。若能受太上隱注訣言,習行大洞之經,便號為太上大法師。夫已受三洞經,稱太上玄經大法師,法師自得傳諸仙道迹經也。夫人不從師受此道迹經,玉女不肯護人,行道無益於身也。有疾苦妖怪時,可齋誦道迹經於靜處也,百鬼魍魎殃咎,皆應聲散滅矣。玉女玉童為唱讚,音聞九玄,此仙人歡然,救度於子也。

太極真人曰:劫始以來,赤松子、王喬、羨門、軒轅、尹子,並受五千文隱注祕訣,勤行大道,上為真人之長者,寔要注之妙矣。逮至漢孝文皇帝,好樂道德,精誠虛盡,太上真人降乎河上,以化文帝。真人時自誦經,帝未弘道義幽賾之理,既心之所渴,聞有異人踴躍,即親駕稽首,禮問動靜,諮請道真。真人為其章句,略其一隅,通其所滯也。夫此經之賾難究矣,故曰不可思而議也。然自足令文帝託刊霄冥,保景乘雲,散轡飛龍,徑登天堂金華宮中,及諸天人講誦為事矣,亦仙道之次者也,樂乎哉。文帝行道德之經,致是巍巍矣。武帝徒勤苦於神仙,而性剛,亦得預天人之次耳。學道柔信為本也。夫讀河上真人一章,則徹太上玉京,諸天仙人叉手稱善,傳聲三界,魔王禮於堂中,酆都執敬,稽首於法師矣。河上真人,則道德經之法師也,所以尊其章句焉。治身祕道,不可示俗人,俗人常笑此經虛誕,謂之不能昇仙度世,此各有宿緣,弗可強訓也。教之不行,彼此獲罪,故宜深而祕之也。

太極真人曰:禮此經時,心注太上老君,三拜,次念尹先生、河上真人為玄中法師,亦復三拜,並向經也。常三萬六千仙童玉女侍經,燒香散花,通致眾仙,為兆請不死之命,求白日昇天之道也。

太極真人曰:道士當作金丹之時也,一晝一夜誦之,太一歡悅,來臨子之室矣。辟鬼試不祥之變也,所作則必成焉。

太極真人曰:夫學道以齋戒為本也,誦經必齋,校經必齋,書經必齋,書符必齋,合藥必齋,作金丹必齋,精思必齋,詣師請問必齋,禮拜必齋,受經必齋,救疾消灾必齋,致真人必齋。齋者,太上所敬重,老君所營護,諸聖所倚賴,齋法甚多,在兆所修受也。

太極真人曰:我昔學道,聞此訓於太上真人,奉而行焉,今以相傳也。子祕而修之,密教後世有宿命之人,應上仙者,可乎。

太極真人曰:夫人得生仙聖之門,而好道樂經,柔性慈心者,皆宿緣願會於今日矣。將去仙近也,宜當勤於法事,必上仙者乎。

太極真人曰:夫人有仙真相好,其要在慈心觸物,以輔相好,然後得仙矣。不能忍性容非,仙相敗也。斯語信焉。子其慎哉,子其思之,子其奉之,言之至矣。

太極真人曰:予有九天黃素隱訣,傳諸人也。或曰洞真威儀,或曰法輪元綱經太上隱訣,或曰太上玉清內教,或曰太上三洞威儀經,或曰太上玉經太極隱注訣。傳諸宿命應為太上玉京玄都太無太極仙公仙王、仙伯仙卿之人矣。不告始學之道士也。若世有遇此經師者,皆玄都已有金名之簡焉。

太極真人曰:夫奉上經,道士使心口相應?視人如己,敬師如父,思經如渴,念濟厄困,諫諍勸善,和柔容非,愛於有道,遠好山水,常行慈心,仁愛經營。道士居貴不驕,處疾苦之撼軻,而執志不移,此可與言於道者也。宜告之以隱注。若雅飾相傾,心口各用,當祕於寶訣,永幽之矣。受經後三年,其行亦可觀,斷可知也。是故此經上仙可祕,中仙希有見者。學道前世功不足弘大法,太上玄都玉京無具名也,亦終不與此經師相值矣。受訣妄示一人,則不得昇仙,死為下鬼,苦毒於三官地獄,後生六疾之中,輪轉受對,其罪至重,是以祕之,故曰隱注焉。

太極真人曰:夫人清齋久靜,精思耽玄,誦經悔罪,燒香禮拜,將見飛天人矣。仙童玉女降於子室矣。或聞室中為稱善,或光景照身,或聞金玉之響八音之聲,皆子道欲成也。勤之勤之,太上不負子矣。所以患子不固,不盡至經,是以仙道之難耳。常念此語矣。

太極真人曰:吾昔始得仙時,受太上大道君大智慧經愒七遍,叩齒三下,咽液三過,存三素元君在金華宮,如嬰兒之狀,而詠此文也。智慧本經有三萬一千言,上聖抄宣是章,應為太上玉京太極仙公道士矣。今當相告,子豈不願聞之乎。

太上智慧經讚

太上玄虛宗,弘道尊其經。俯仰已得仙,歷劫無數齡。巍巍太真德,寂寂因無生。霄景結空構,乘虛自然征。日月為炳灼,安和樂未央。

學仙絕華念,念念相因積。去來亂我神,神躁靡不歷。滅念停虛閑,蕭蕭入空寂。請經若饑渴,持志猶金石。保子飛玄路,五靈度符籍。

濟我六度行,故能解三羅。清齋禮太素,吐納養雲牙。逍遙金闕內,玉京為余家。自然生七寶,人人坐蓮花。仰嚼玄都奈,俯含空洞瓜。容顏曜十日,奚計年劫多。法鼓會天仙,鳴鐘徵大魔。

靈風扇香華,璨爛開繁衿。太真撫雲璈,眾仙彈靈琴。雅歌三天上,散慧玉華林。七祖昇福堂,由此步玄音。前世德未足,斯經邈難尋。信道情不盡,圖飛乃反沈。太上無為道,弘之在兆心。

學道由丹信,奉師如至親。抑景偶清虛,孜孜隨日新。眾人未得度,終不度我身。大願有重報,玄德必信然。陰惡罪至深,對來若轉輪。

學道甚亦苦,晨夕建福田。種德猶植樹,根深果亦繁。子能耽玄尚,飄爾昇清天。修是無為道,當與善結緣。太上弘至道,書名智慧篇。拔苦由大才,超俗以得真。靈姿世所奇,燁若淵中蓮。

人行各有本,皆由宿世功。立德務及時,發願莫不從。善惡俱待對,倚伏理難窮。賢士奉法言,道德在兼忘。解是大智慧,上為太極公。寶蓋連玉輿,命駕御九龍。金華擎洞經,捧香悉仙童。嘯歌徹玄都,鳴玉叩瓊鍾。

竦身凌太清,超景逸紫霄。保無持法綱,遊玄極逍遙。萬劫猶昨夜,千春如晨朝。巍峨蔭雲華,手鬱寶林條。香煙自然生,玄階興扶搖。靈旛順風散,繁想應時消。滅智弘大混,無為為清謠。

同类推荐
  • 草泽狂歌

    草泽狂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八识规矩浅说

    八识规矩浅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正一法文修真旨要

    正一法文修真旨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Villainage in England

    Villainage in Englan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赤松子章历

    赤松子章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上仙她又去历劫了

    上仙她又去历劫了

    (强强爽文)【更新缓慢(随缘)】顾云隐,十三重天的上仙殿下,平日也闲着没事干,打遍十三重天无敌手,后来因为太无聊了,就下凡玩玩。过奈何桥打翻了孟婆汤,索性就不喝了,锁了仙格就带着记忆投胎成了明御国七王爷的独生女。自此开挂过了一生,不管是灵宠还是修为,我们都要有上仙该有的排面,该厉害的时候就要厉害。如果没有遇到他的话……可是说是完美开挂的一生了。“诶,你等等,跑这么快干嘛,来陪我一起坐坐吧。”某无节操但是脸是真的长得很好看的男的说。“给爷爬!!!不要跟着爷!!!”顾卿尘觉得自己可能是上辈子欠了他的。“嗯,你就是欠了我的。”长的很好看的男的说,“上仙啊,跟了小仙保准你以后在天上没人敢拦着。”“我现在也没人敢拦着!你走开啊啊啊啊!”某女觉得自己迟早会被此人气死。“或许有一天,你会记起来的。”他嘴角扬起一个好看的弧度,“我找到你了。”
  • 聊斋之上仙

    聊斋之上仙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问我为何独爱神话?因为,这里有山狐野鬼,更有如玉美人。新群:542855073(验证:巨熊)
  • John Jacob Astor

    John Jacob Asto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消失的萤火虫

    消失的萤火虫

    北信浓地区是被高山围绕的小镇,东西跨度大约三十九公里,南北跨度十二公里,海拔高度从十三崖的四百二十四米到里岩菅山的两千三百四十一米不等。小镇面积的百分之九十几乎都被原始森林覆盖。此时,正值春意渐浓的时节,黑部由希专门从东京赶来游玩,住在小镇的峰泉旅馆里。峰泉旅馆的自动门还没打开,就听到了小川早曜子的声音,“哎呀,由希前辈,想不到您真来了,欢迎欢迎!”
  • 青少年最想知道的100个著名人物

    青少年最想知道的100个著名人物

    从佛祖在菩提树下人生的意义,到达尔文用毕生心血造就进化论,区别人猿;从呼唤知识的第一人培根,到现代哲学之父笛卡儿;从边走边唱的盲人诗人荷马,到倾倒东西方的爱国诗人泰戈尔……人类的精英们总是走在探索与追求的奋争前沿,他们是全人类的脊梁,是最顶级的精英人物。
  • 明治天皇:碧血怒涛卷(中册)

    明治天皇:碧血怒涛卷(中册)

    本书是由传奇武的日本历史小说高产作家山冈庄八创作的一部纪实体小说。它以文学的笔调、宏大的篇幅,描绘了日本幕末那场决定国家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塑造出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中的人物形象,展现了日本有志之士为推翻幕府统治,实现国家新生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艰辛努力,揭示了日本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冲击下,幕府政治退出历史舞台、统治权重新回到天皇手中,并最终走向明治维新的必然规律。本书翔实生动地描写了诸如“黑船来航”、“安政大狱”、“樱田门外之变”、“和宫下嫁”、“寺田屋骚乱”等当时日本的重大历史事件。阅读此书,对中国读者了解日本近代史,尤其是从幕末政治走向明治维新的过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家有小尾巴狼

    家有小尾巴狼

    片段一:许茉莉拍拍桌子气愤的说,“对,就是你想的那样,我他妈的失身了!”艾朵朵连连喝水,想用水来压惊!这的确是大事,天大的事!“更他妈让我想死的是,让我失身的居然是我那个阴阳怪气的弟弟、、、、、、”片段二:“你的丁点儿大的弟弟要告你?”艾朵朵挑眉问。许茉莉昂头大喊着,“他什么都没说啊,他就说了这是他的房间,然后指指他满是抓痕的后背,然后穿上衣服走了!他没说比说了更恐怖,他在用动作、伤痕告诉我,他是被我强迫的!天啊,他才十八岁,还不知道十八岁生日过了没有!如果我妈知道了肯定会拿刀砍死我的!朵朵,我怎么办?我平时是有点小色,喜欢看色琴小说YY一下,可是我没想到我会这么色,我怎么就对一只无辜的小绵羊下手了呢?”片段三:许茉莉泄气的坐在沙发上,双脚翘在茶几上,霍出去的说,“我不走,你爱打给谁就打给谁,大不了被我妈乱刀砍死,反正英雄本来就是气短的!”只见宫川木俯视着她轻屑的问,“这就是你强暴完一个未成男少年后的态度吗?”片段四:宫川木突然笑了,笑的很亲切的说,“如果你不想我把你强暴我的细节一一说给你的好友听的话,那么无所谓,我们就在这里说吧!”这时候,看着小屁孩儿的笑,艾朵朵突然明白许茉莉口里的“阴阳怪气”是什么意思!明明才十八岁,却向一个八十岁的老头一样深沉狡诈,不是阴阳怪气是什么?艾朵朵突然有种预感,茉莉失身这事,很有可能不是因为她小色而至,说不定是有人趁人之危!唉,唉,唉,十八岁,二十五岁,真是悬念啊!片段五:婚礼现场、、、、、、、咳,踢死童话吧,为毛她的简介总是又烂又长、、、、、、、推荐童话的新文《火爆美人》
  • 独家宠恋

    独家宠恋

    夏晓迟,标准的三流推销员,别的本事没有只会守猪待兔。“大帅兔”厉连城既不怜香又不惜玉,碰扁她鼻头不说还拿警察叔叔吓唬她。混口饭吃容易吗!丢了饭碗碰巧进了他所在的公司,好嘛,自己撞上的枪口我活该。原以为他冷若冰山,高高在上……谁想到私下里竟是那么地颠覆想象!
  • 快穿之反派也是有骨气的

    快穿之反派也是有骨气的

    话说天上有一仙人,闲着无聊,做起了和月老相反的行当,拆cp,斩红线,拆姻缘绝不手软,毁了天界十几桩姻缘,令人发指。月老一怒之下,扔她下凡历劫。然而,某个莫名被扔的千晚很是懵逼,她只不过爬了几张喜床偷吃天果而已,怎么就变成这些戏本子里的下场凄凄凉凉怨气深重的恶毒反派了?哀叹一声动手开始散掉各反派怨气的同时,卧槽怎么每本都有你这个小包子!虽然长得是白白嫩嫩鲜滑可口,可你……该叫我一声姥姥啊!父上大人,救命呀!月老:……糟了,拿错戏本了!【1v1已有完结文《重生之女配很傲娇》,坑品良好~】
  • 拜托别忘记

    拜托别忘记

    每个人的生命,都会经历一次奇迹。对于顾思夏而言,凌瑾哲的出现,是她学生时代的奇迹与美好,年少时懵懂情意,你,是否还记得……时光辗转,秋日再临。拜托,别忘记,那是属于我们的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