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99100000016

第16章

内伤 凡劳倦内伤。虚火游行于外。亦有淡红 点。其身痛心烦。恶寒发热。与外感同。第脉虚大。或气口独大。倦怠懒于言动。自汗为异。投补中益气。熟睡汗止身凉而愈。

邵评:此劳倦中虚。稍挟微邪。虚火外浮而发 。用补正略佐化邪一法。为治劳倦伤脾。中虚发 。名曰虚 之良剂。

伏阴 阴 者。因内有伏寒。或误进寒凉。逼其虚阳浮散于外。其 点隐隐而微。

脉虽洪大。按之无力。或六脉沉微。手足逆冷。舌苔白滑。或黑苔胖滑。此阴 无疑也。先用炮姜理中汤。以复其阳。次随症治。若内伤生冷。外感寒邪。而发阴 。调中汤最捷。

邵评:禀体阳虚。其人内有伏寒。又有误用凉药寒物。阴寒极盛。阳火衰微。逼其无根之火外浮而发 。阴伏不达。名曰阴 。大虚大寒之症。虚阳浮越。其脉浮取洪大。重按无力。阳微欲脱之脉也。若脉沉微。阳微之正脉。均宜用温中扶阳之法。此方治阴寒内盛。阳火衰微而发阴 之正法。

少阴 凡肾虚挟感。 疹无力透达。肌肤中微现淡红隐隐之点。脉象沉细无力。

舌苔淡红或紫色。舌形胖嫩圆大。似寐非寐。神识乍清乍昧。此少阴精不化气。

不得透也。当以左归饮加人参进之。精气充溢。 自外达矣。若兼右尺迟微。手足逆冷。渴不欲饮。此少阴水火俱亏也。当以人参八味投之。肾气一充。其 自透。

邵评:肾水亏。以六味地黄壮水。肾火衰。用附桂以补火。人参以扶元气。乃阴阳两虚之正法。

内 凡温疫时感。每有内 。其 发于肠胃嗌膈之间。肌肤间不得而见。其脉短滑。似躁非躁。外证口干目赤。手足指冷。烦躁气急。不欲见火。恶闻人声。耳热面红。或作寒噤。或作喷嚏。昏不知人。郑声作笑。种种形证。皆内 之验。治法。亦宜宣通气血。解毒化 。如连翘、地丁、赤芍、紫草、楂肉、槟榔、净银花、人中黄、白僵蚕、钩藤钩之类主之。俾得脉和神清。方为毒化 解。(此条参伤寒第一书)邵评:时毒瘟疫。口鼻吸受。直行中道。邪伏膜原。毒凝气滞。发为内 。内 者。发于躯壳里面。肠胃膈膜之处。外之肌肉皮肤。不见 点。毫无形迹。犹内痈之类也。此症罕见。时症瘟疫症中。或有此症。其所见外症。俱是阳明热毒。火邪壅遏于中。气不宣通之候。 发于内。提透非宜。治法当宣通邪滞。解毒消 。清营化热之剂。症虽少见。

医者不可不知。盖内 外无形迹可见。全在察脉辨症。庶无贻误。以上俱论 症。

疹子悉属风热。浮小有颗粒。随出随没。而又出一翻者是。与小儿痧子同。宜疏风解热为先。不可骤用寒凉。必兼辛散。吴地曰痧子。浙江曰 子。同一病也。恒发于小儿。若疹子。不拘大小皆有。三疾主治略同。总不出乎肺家风热。身热一二日即发者轻。三五日发者重。亦当辨其天时寒暄燥湿。邪在气分营分分治。

外寒内热 痧疹发于暴寒之时。肌表头面不透。是外袭寒邪。内蕴伏热。宜两解肺卫之邪。麻杏石甘汤。加桔梗、薄荷、射干、牛蒡主之。

邵评:痧疹将发。值天寒暴冷之时。寒邪抑遏于表。痧疹热毒蕴伏于肺。不能外达。疹不透而气急烦闷。故用麻黄开肺散寒。石膏、杏仁清热下气。余药提透疹邪也。

若秋候凉风外袭。伏热内蒸。以致咳嗽或喘者。亦宜麻杏石甘汤。加桑皮、象贝、枯芩、苏子之类。麻黄须蜜炙或水炒。

邵评:发疹在秋令。被凉风抑遏肌表。疹不透而肺火内灼。咳嗽喘急者。亦用麻杏石甘汤开肺散风之法。此与上条是肺有热邪。欲发疹子。外受寒风。郁于肌表。疹不透达。肺火燔灼。最易闭闷发喘而成危症。故用麻杏石甘开肺清热。加味散表邪而发疹。

风温 若值天时晴燥已久。而患咳嗽、咽哑、喉痛之症。兼痧疹者。此风温客于太阴手经也。治宜辛凉清润之品。大忌升、葛、防风、蝉蜕等药。当以羚羊角、连翘、薄荷、牛蒡、元参、射干、杏仁、桔梗、象贝、净银花、芦根之类选用。继以粉参、川斛、麦冬、花粉、知母、梨浆之品。以养肺胃之阴。

邵评:风温之邪袭肺。火燥伤金。故见咽哑喉痛而发痧疹。肺之火毒极盛。若内湿火上蒸。咽喉作腐者。是烂喉疫痧。治法亦宜辛凉清透。大忌辛温升散之品。

寒凉苦降。亦在禁忌。防其郁遏内邪也。治宜辛凉宣泄。清肺达邪。为风温发疹邪在肺卫者正治之法。

即烂喉疫痧。亦不外此方。此条风温热邪在于肺卫。欲发疹子。用宣肺达邪清透为治。是正法也。

血热 痧疹初起。舌绛如朱。疹色如丹。环口燥裂。大渴引饮。脉象洪数。乃阳明血热也。宜犀角、连翘、鲜生地、丹皮、赤芍、元参、花粉、净银花、人中黄之类选用。继以大小甘露出入。以救胃阴。

邵评:此条营分邪盛。血热而发疹。用清营宣透凉血解毒之治。亦正法也。此与上条俱即养阴药继之。可见温热病以阴为重也。

肺郁 痧透后。痰多气急咳嗽者。余热郁于肺也。宜宣之开之。如栀豉、桑杏、桔梗、枯芩、薄荷、象贝、蒌皮、通草、芦根之类。

邵评:此为痧邪余热挟内之痰火。郁于肺中。气不下降所致。宜宣肺化痰清火治之。为痧疹之后痰热郁肺之正法。

如痧疹虽透。而咳嗽声哑喉痛者。此痧毒不能尽发。郁于气分也。亦宜宣通肺气。

如羚羊角、前胡、桑杏、连翘、牛蒡、射干、薄荷、银花、甘桔、通草、黄芩、芦根之类选用。

邵评:痧疹透而声哑。咽喉痛而咳嗽者。乃火邪痧毒郁伏肺中。气火上升为患也。治以宣气泄肺清火解毒之法。乃痧毒火邪郁于气分。上灼肺金之正治。

发喘 凡痧 透发不尽。毒邪干肺。喘急昏闷者。危症也。宜急透之。

焦麻黄(八分) 石膏(四钱) 杏仁(二钱) 牛蒡子(一钱五分)连翘(一钱五分) 枯芩(一钱五分) 象贝母(一钱五分) 薄荷(八分)桔梗(八分) 犀角尖(八分) 生甘草(四分) 通草(一钱) 芦根(一握)邵评:此痧毒内伏郁闭之症。或着寒冒风。皆能致此。寻常疹子则无此症。盖痧出而不尽透。毒伏于内。郁闷肺闭。而昏喘气急者。大危之症。非麻黄大开肺气。

则不能救。再用石膏以清火。杏仁以下气。甘草以缓急而泻火毒。加犀角、桔梗等味。提透清化为治。

咳嗽 痧后咳嗽。余热在肺也。宜泻白散。加贝母、橘红、杏仁、枯芩、知母、花粉、甘桔、梨浆之类清之。

邵评:此痧疹余邪蕴肺而咳嗽之良法。

伤阴 凡痧 伏邪未清。致伤阴分。而发热不止者。宜甘凉养阴。如沙参、骨皮、麦冬、玉竹、云苓、金斛、生地、白芍、丹皮、甘草之类。

邵评:此痧后伏邪伤肺胃之阴液。因而发热之正法。

伏邪 凡痧 等症。外虽透达。易隐易回。而身热不除。渐加喘咳。腹胀咽痛。喉哑龈烂。神昏欲寐。或兼赤利等症者。此系失潮。伏邪在内。危症也。急宜散邪解毒。如犀角、连翘、牛蒡、射干、元参、杏仁、楂肉、人中黄、净银花、西黄、通草之类。

邵评:痧毒内伏。上中下三焦均受其戕也。盖痧子出没有潮数。见点三日方齐。

每日三潮。三日九潮。潮后渐渐退没。则痧毒尽透。若未潮足而早回。则邪伏于内。咳喘龈烂。喉哑咽痛。毒火上扰也。腹胀赤利。邪火下注也。身热神昏欲寐。痧毒闭伏于中也。上中下三焦俱受邪侵。必正不胜邪而败矣。急急提透疹邪。清热解毒为治。必使痧毒外散。方有生机。

如痧 隐没太早。以致发热咳喘者。此伏邪在肺也。速宜开宣肺气。迟则不治。如栀豉、桑杏、羚羊、牛蒡、连翘、前胡、薄荷、桔梗、芦根之类主之。

邵评:按此等药。虽是开宣肺气为主。然初起即用。或有灵效。若喘热势盛。似乎嫌轻。当以麻杏汤治之为是。然此条痧隐太早。邪遏于肺。病在上焦。较前条稍轻。故以轻宣法治之。

阴虚 凡少阴水亏之人。感挟时邪。而发 疹。不可过用柴葛升散。缘此症。虽表不得汗解。或虽得汗。而 疹未透。热仍不解。惟清解中兼养阴液。庶能得汗。而疹亦易透达。如遇时感。诊得脉象细数。或沉细。外症。欲寐不寐。舌形微白兼红。或紫色而干。即是少阴虚症。或已经表散不应者。急宜用生地、骨皮、沙参、茯苓、麦冬、金斛、花粉、牛蒡、连翘、甘草之品。以养阴液。自然疹随汗达。身凉而解。如兼舌燥口渴而便秘者。加犀角数分。合阳明治之。或加豆豉。

邵评:此肾水素虚之人。外受湿热暑湿时邪而发 疹。非天行时痧之症。当从三焦立法。用手经药清透。各随其所受之邪而施治。非足经药之柴葛升散发表者所宜。即使发表得汗。此非风寒表症。其邪不能从汗而解。 疹何能外达。况本属水亏之人。病是温热。而非风寒。尤忌发汗伤阴。故必清解温暑热邪。

甘凉滋液之法。俾得营卫之邪。从肺达而出疹。阳明之邪。由胃而发 。温热暑邪。随 疹而化解矣。

至脉细数而沉细。温热入少阴之脉象也。欲寐。少阴本症也。复不得寐。烦热也。微白而红。温热初起之舌也。少阴舌本紫干者。热而津亏也。此少阴温热而阴液素虚之症。急急滋液达邪。阴液充复。则邪气达。

自然得汗。非用药强发而汗出也。

又评:此阴虚而受温暑时邪之症。当救液达邪。辨明营卫而治。邪从 疹而解。

如见阳明症象。可合阳明法治之。

凡痧 瘾疹。最宜通泄。虽下利五色。亦不妨。惟二便不利。最为凶候。如遇此症。勿实脾止泻。

邵评:痧疹因受外邪而病。或见吐泻。则内邪由吐下而外泄。此是顺症。若二便不利。则邪毒壅遏。最多闭结。故为凶候。凡痧疹吐泻。大忌止涩。

发黄(述古)

湿热俱甚。则发黄。阳明热胜。如橘黄而明。太阴湿胜。如熏黄而晦。

邵评:发黄有因热因湿之不同。热属阳明而色明亮者。阳黄也。湿属太阴而色晦暗者。

阴黄也。故治发黄。当辨其湿热阴阳之不同。

太阳蓄血亦发黄。但以小便不利。为湿热发黄。小便自利。为蓄血发黄也。

邵评:蓄血有身黄一症。非蓄血必发黄也。此以发黄之小便不利。借证蓄血之小便自利。非以蓄血发黄二症对勘也。其实以湿热之小便不利。借证蓄血之小便自利耳。

又评:蓄血有身黄者。非发黄因于蓄血也。不可以湿热发黄与蓄血发黄对列。

盖发黄因外则汗不得泄。内则小便不利。以致湿邪瘀热。郁而成黄。故湿热发黄。小便不利。蓄血不在气分。且小便自利。则内之湿邪瘀热已得外泄。何能发黄。要知蓄血与发黄。无并见之理。热于膀胱。

则为发黄。血结膀胱。则为蓄血。病之在气在血。有形无形。截然相反。若果太阳发黄。用治蓄血之峻剂抵当汤。服之。则前阴下血如泉而立毙。蓄血而亦言发黄。其误非小。故特辨之。

蓄血发黄。脉沉细而结。湿热发黄。脉浮滑而数。

邵评:此辨蓄血湿热发黄脉象之不同。

蓄血发黄。则便利而清。湿热发黄。则便黄而浊。

邵评:此以便之黄浊清利。辨发黄蓄血。

太阳失表。瘀热在里。表实无汗。小便不利。身体发黄者。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使黄从汗解也。

邵评:太阳失于发表。外无汗出。而内则小便不利。热入于里而不外越。谓之瘀热。热蒸发黄。此热瘀而未实之症也。因其有表里症。故用麻黄、杏仁、生姜之发汗散表。赤豆、梓白皮、连翘根之苦寒清热而利水也。盖发黄热瘀而未实。故以发汗清利。双解表里为治。

阳明病。遍身无汗。但头汗出。小便不利。渴欲饮水者。是热不得越。瘀于里而发黄也。茵陈蒿汤主之。使黄从下解。

邵评:此阳明湿热发黄之症。但头汗而身无汗。郁热上熏而邪不外达也。小便不利。其热又不得下泄。

而又渴欲饮水。则热之蓄于内者方炽。而湿之引于外者无已。湿与热合。瘀郁不解。未能表达里通。

势必蒸发为黄矣。用茵陈蒿汤苦寒通泄。使内瘀之湿热下趋。则黄从便出而下解也。此条伤寒论原文有腹满一症。因邪不得外泄下通。郁热为黄。邪深入里而腹满。为阳明热实之症。故方中用大黄清湿而下里实也。

太阴病小便不利。湿土为热所蒸而发黄者。茵陈五苓散主之。使黄从小便而解。

邵评:太阴湿伏。不从小便而下泄。遏于内而蒸热为黄。此太阴湿热症也。用五苓散宣化膀胱之气而利小便。加茵陈以清渗湿热也。盖太阴湿郁蒸热为黄。热而未实。当宣其气化。使邪从小便而解。

瘟疫论云。疫邪传里。遗热下焦。小便不利。邪无输泄。经气郁滞。其传为疸。身目如金。宜茵陈蒿汤。若用茵陈五苓散。不但不能退黄。即小便亦难利。此乃胃家移热。是以大黄有专功也。

邵评:瘟疫湿浊之邪传入阳明。热在中下二焦。结而成实。气不宣通。郁而为黄。

此阳黄实热。用茵陈蒿汤。下其热实也。盖疫邪热入于里。阳明胃家热而成实。故用茵陈蒿汤下其热实。

与上条湿热发黄。热而未实者不同也。

伤寒身热发黄。无表里症者。栀子柏皮汤主之。

邵评:此阳明之经症。表无邪郁。里未成实。故曰无表里症。乃身热发黄热瘀阳明经也。故但治以清热。

凡发黄。热多脉必数。一身不痛。解毒为主。湿多脉必缓。一身尽痛。渗湿为主。

邵评:热盛阳明。蒸郁为黄。脉数而身不痛者。阳黄也。清热解毒治之。太阴湿胜。

滞气为黄。脉缓身痛。湿入经络。而为阴黄。渗湿行气主之。惟热黄脉数属阳明。湿黄脉缓属太阴。

阳明发黄。热多。二便俱秘。茵陈蒿汤。

邵评:此阳明热实发黄之正法。

太阴发黄。湿多。小便不利。茵陈五苓散。

邵评:此太阴湿郁发黄之正法。

身热发黄。无表里症。栀子柏皮汤。

邵评:此阳明经瘀热发黄之治法。方中宜再加泽兰、红曲以消瘀。以上论阳黄症。

同类推荐
  • 崔鸣吾纪事

    崔鸣吾纪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慧命经

    慧命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苏州竹庵衍禅师语录

    苏州竹庵衍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参天台五台山记

    参天台五台山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上清六甲祈祷秘法

    上清六甲祈祷秘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女人趁早要知道5:淡定的女人最幸福

    女人趁早要知道5:淡定的女人最幸福

    人生苦短,每个人都只是世界的一个匆匆过客,得失又何妨?得不到的或已经失去的,固然会让你觉得遗憾,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放平心态,保持宁静,好好把握手中的幸福,好好珍惜当下的快乐。生活总有不如意,不必去计较。快乐其实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不是因为你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你计较的少。只要你少计较一点,快乐就会唾手可得。在人生的旅途上,寂寞是一节无人相伴的硬座车厢,是一方没有星光的漆黑夜空,是一段没有音乐伴奏的低语吟唱。
  • 小文学成长物语系列:换双翅膀飞翔

    小文学成长物语系列:换双翅膀飞翔

    在一次旅行中,都市公子哥儿裴嘉元遇到了深山里的采药娃儿张务工,两张几乎一模一样的面庞相遇,一段新奇大胆的人生故事就此展开。张务工在裴嘉元的极力怂恿下,答应两人互换身份,假扮对方。可是当他来到大都市,体验到了城市的繁华和“爸妈”的溺爱后,不愿再回山坳坳里受苦,设法阻断了与裴嘉元的联络……另一方面,裴嘉元在封闭落后的村子里饱受折磨,沉重的生活重担压在他身上,让他几乎支撑不下去。在他诅咒这穷山恶水的鬼地方时,一双瘦骨嶙峋的手伸向了他……无论在都市还是深山,总有一汪潭水倒影出他们的灵魂。互换身份的两个男孩各自经历了什么?他们能否突破心的樊笼,开始全新的人生?最终他们能否各归其位?
  • 轻,短,散

    轻,短,散

    各种各样的狂想,短篇小说。周更,遇事最迟一个月内必更。半科幻,脑洞向。轻小说、短篇、散文。无尽的铁轨,悠长的旅途。唯有思绪,让你不再孤单。
  • 我真不是大忽悠

    我真不是大忽悠

    灵气复苏,上古修士从秘境中归来。诸神、仙神、魔鬼、天使,一切幻想的、神秘的生物从未知之地复苏。叶凉获得欺天系统,走上了忽悠一干神魔,成为史上第一大忽悠。我本纯良,奈何遇上这欺天系统,从此谎话连篇,什么叫骗,你情我愿的事能叫骗吗!
  • 海贼之文斯莫克

    海贼之文斯莫克

    天地神人鬼,妖魔乱世间,六道轮回空,九变天妖决!这是一只小小的麻雀一步步修炼踏上巅峰,想要领略一下世间所有一切。《九变天妖决》,还请多多支持!!带着RC细胞来到了海贼世界,赫子和霸气的结合,又能够迸发出怎样的火花呢?羽赫,飞天群杀无往不利;甲赫,包裹全身防御无双;鳞赫,缠绕身体不死之身;尾赫,力量强大杀人利器!不过这里的RC细胞不需要吃人,吃的是海贼世界之中的强大海王类嘿嘿嘿嘿!!因此大家不用怕!
  • 为什么是中国

    为什么是中国

    今日中国学人的历史责任就是为中华复兴提供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我们可以看到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人集体陷入欧洲中心论的语境之中不能自拔。所以我们有必须重新审视一下世界史。 近五百年来兴起的资本主义其实是一场运动。只不过是这场运动伴随着工业革命和科学的特异性进步,使得金融资本膨胀成席卷世界的力量,差一点殖民和统治全球。 中国也受到严重伤害。值得庆幸的是来自外部的伤害使得中国社会内部产生了巨大的反弹力量,这力量逆转了中国社会下坠的轨迹,让中国重新回到复兴的轨道上。
  • 沧海(下)

    沧海(下)

    这是著名画家刘海粟唯一的研究生简繁为刘海粟写的传记。该书不为尊者讳,不为长者讳,真实记录了简繁在刘海粟身边生活时候的所见所闻,记录了刘海粟的生平、艺术观点和性格特征。可以说,该书是用一种“说真话”的方式、将作者眼中的“真实”对读者和盘托出。该书曾出版过三卷本,也引起了一些争议,之后,作者做了删改修订,出版了两卷本。
  • Pioneers of the Old Southwest

    Pioneers of the Old Southwes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隔壁老妖怪

    隔壁老妖怪

    真实奇于虚构,因为虚构必须忠于种种可能,而真实反而更天马行空。
  • 女将倾城之王爷别逃

    女将倾城之王爷别逃

    一场意外她穿越到一个不知名的朝代,成为了功勋卓绝的女将军。为了生存,她小心谨慎,步步为营!然而却不小心惹到了一位冷面王爷,他强行要求她做他的左膀右臂,她逃他追;有一天她不逃了,她笑着对他说“王爷,人家不想做你的左膀右臂!”某王爷疑惑地问道:“那你想做什么?”某女红着脸嘟嚷道:“我想做你的王妃!”某王爷满脸震惊,逃似的跑了出去。“王爷,你别逃啊,你还没回答我呢!”于是也追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