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02200000002

第2章 卷一醒(2)

1.20人之嗜名节,嗜文章,嗜游侠,如好酒然①,易动客气②,当以德消之。

【注释】

①然:一样。②客气:冲动。

【译文】

人们珍惜名声气节,爱好舞文弄墨,喜欢仗义豪气,就如同爱好喝酒一般,容易一时兴起,应当用道德修养来改变它。

【评点】

喜欢名节的人可以为名节拼了性命,喜好文章的人可以为文章的措辞反目成仇,而以游侠自居的人却常常仗义不足。这些都不是发自内心的真正喜欢。究其原因,只不过是好面子罢了,对自己却毫无益处,更说不上什么有利他人了。

1.21一念之善,吉神随之;一念之恶,厉鬼随之。知此可以役使鬼神。

【译文】

一个善良的念头,可以让降福的吉神伴随左右;而一个邪恶的念头,可以招来恶鬼为祸作灾,明白这个道理,便可以差使鬼神了。

【评点】

其实所谓吉神与恶鬼,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是想做善人,还是想做恶人。祸福并不是由鬼神给予,而是惟人自取。长期为善的人心胸坦荡,本身就是自己的吉神。长期为恶的人本身形为恶鬼,心中充满蒺藜,自然会有恶鬼跟着他,引诱他作恶,最终自食其果。

1.22眉睫线交,梦里便不能张主①;眼光落地,泉下又安得分明。

【注释】

①张主:控制自己的主张。

【译文】

当双眼闭上,在睡梦中人便不能自作主张。当梦醒之后,眼光落到地下,想到梦中都不能自主,死后在九泉之下又如何能想得分明呢?

【评点】

在佛教中,说生命有六道轮回,又说死后会出现一种“四大分离”的可怕现象,说我们这个色身为幻身,这些都是很有道理的。我们所追逐的一切功名利禄,不管看起来多么宏伟,可在永恒的时空里,也只是渺小的幻影,因此,面对死亡,许多事情都可以释怀。

1.23佛只是个了仙,也是个了圣。人了了不知了,不①知了了是了了;若知了了,便不了。

【注释】

①不:没有。

【译文】

佛只是一个善于了却俗尘凡事的神仙,也是个善于了却烦恼的圣人。人类虽然很聪明,却不知该如何了却一切的烦恼,不知万事放下便是无事;若心中还有放下的念头,便是还没有完全放下。

【评点】

人总是自以为很聪明,却整日在烦恼欲望的沟壑中不能自拔。很多事情没有来临之时疯狂地去追逐,真正来临之时渴望一直拥有,过去之后还在心中念念不忘,全然不知放下即收获快乐,只是不断地以欲望来烦恼自己,束缚自己。

1.24剖去胸中荆棘以便人我往来,是天下第一快活世界。

【译文】

将心中最易伤害自己、伤害他人的荆棘去除,以最宽阔的胸怀和人交往,这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评点】

去除胸中恶念,以便于和他人真诚交往,这是一件很快乐的事。作为一个在社会上生存的人,要善于与人交流,与人沟通,不要把自己尘封在另一个世界里,锁住自己的心灵。要打开心扉让忧愁哀伤释放出去,把爱和欢乐带回家,这样的生活,会让自己感觉轻松愉快。

1.25居不必无恶邻①。会不必无损友②,惟在自持者两得之。

【注释】

①恶邻:可恶的邻居。②损友:有害的朋友。

【译文】

居住在一个地方,不一定非要避开不好的邻居。会友聚会时也不一定要除去不好的朋友。关键在于自己,如果自己能够把持,即使是恶邻和损友,自己也能从中得到益处。

【评点】

无论是恶邻还是损友,都是在考验我们的定力和修养。倘若我们与邻居吵架,以牙还牙,也把垃圾丢在他家门口,也放狗在他家门口拉屎拉尿,这样,我们与毫无涵养的恶邻有什么不同呢?很多时候,一些事情稍加忍耐也就过去了,即使实在说不过去,去交涉也要依理而行。至于损友,那就完全看自己的把持了,如果自己的定力足够,就不会被人影响。这样的恶邻或损友,不过是对自己修养的试金石罢了。

1.26要知自家是君子小人,只须五更头检点,思想的是什么便得。

【译文】

要想知道自己是君子,还是小人,只要在五更时分,天将明时进行自我反省,看看自己所思所想的是什么,就会很明白了。

【评点】

君子和小人有什么分别呢?其分别在于君子总是以大我为出发点,在大局面前,会不计较个人利益;而小人则总是以小我为出发点,事事总以个人利益优先。君子不会因为利益而伤害别人,而小人却会因为利益而伤害别人。

1.27以理听言,则中有主;以道窒欲①,则心自清。

【注释】

①窒欲:约束欲望。

【译文】

以理智对听到的言语进行判断,心中便自然会有主张。以道德来摒弃内心的欲望,则内心自然清明。

【评点】

我们的内心难以平静下来,是因为被私欲所控制,同时心胸也会因欲望的纠缠而变得狭隘自私,很难得到安宁。倘若我们能够在道德修养上多下工夫,便会明白许多欲望不应该,也没有必要,这样就会减低那些不合理的欲求,让内心趋于平静。

1.28先淡后浓,先疏后亲,先达①后近,交友道也。

【注释】

①达:接触。

【译文】

交朋友,要先淡薄后浓郁,先疏远而后亲近,先接触而后相知,这才是交朋友的正确方法。

【评点】

交朋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获得真正心灵相知的朋友则更是困难。《中说?魏相篇》中有“先择而后交,则寡尤;先交而后择,故多怨”。意思是说:有修养的人交朋友,要先看准,然后才能结交,这样方能少烦恼;没有修养的人交朋友,会先交往再从中选择,最后多怨仇。

1.29形骸非亲,何况形骸①外之长物;大地亦幻②,何况大地内之微尘。

【注释】

①形骸:身体四肢。②幻:变幻。

【译文】

人体的四肢都不属于亲近之物,何况那些身体之外的声名财利等带不走的东西呢?山河大地不过是一种幻影,更不用说生活在天地间如尘埃的芸芸众生。

【评点】

佛家说肉身是一个虚幻而不真实的东西,身体形骸尚且如此,还有什么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呢?整个山河大地也会沧海桑田,最终都要在漫长无边的岁月中有如幻影一般地消失。既然如此,为何不把眼界放得更开阔,更长远一些,何必去斤斤计较生活中那些鸡零狗碎、细枝末节呢?

1.30寂①而常惺,寂寂之境不扰;惺②而常寂,惺惺之念不驰。

【注释】

①寂:糊涂。②惺:清醒。

【译文】

在寂寞的状态下,要时常保持警醒,但也要以不扰乱寂静的心境为优先。在清醒的状态下,也要时常保持寂静,这样才能使心念收拢,而不致于奔驰。

【评点】

“寂寂”指的是孤独和寂静,对于人生来说,它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财富。但“寂寂”并不是让人安静得像木头一样,所以还要有“惺惺”,即“清醒”的作用。“惺惺”的心也要安静,但是要有静有定,静而不迷,清洗明白,不迷就叫做“惺”。如果能做到“寂寂”,“惺惺”便什么烦恼都没有了,常葆自己内心的安静祥和,还能随时随地都处于禅定当中。

1.31童子智少,愈少而愈完;成人智多,愈多而愈散。

【译文】

孩童的智力发展不够,知识也不多,但是因其知识愈少,其看问题的角度愈直接,所以智慧就会愈加完整;成人的智力已经发育完全,知识也多,但智慧却因其分散而不完整。

【评点】

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说的是,知识和学问一旦累积得多了,注意力便会分散开来,成为一种负担。知识越多,想法便会越多,太在乎外在,而对内在的统一没有足够的认识。所以老子主张要“为道日损”,只有一天天地减去妄见,才能达到一种“绝学无忧”的境界。

1.32无事便思有闲杂念头否,有事便思有粗浮意气否;得意便思有骄矜辞色否,失意便思有怨望情怀否。时时检点得到,从多入少,从有入无,才是学问的真消息①。

【注释】

①真消息:关键所在。

【译文】

没有事情的时候要反省自己是否有一些杂乱的念头出现,忙碌的时候要思考自己是否心浮气燥,得意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骄慢,失意的时候要反省自己是否有怨天尤人的想法。能时时这样细查自己的身心,使不良的习气由多而少,最后渐渐地完全革除,这才算是真正了解了学问的真谛。

【评点】

人在无事的时候往往会因为无聊而生出种种杂念,所以在闲居的时候最要将心收住。而忙碌的时候又会变得脾气暴躁,不能冷静思考事情,这时若能觉察到自己情绪的浮动,便不会将事情做错或得罪他人。

1.33贫贱之人,一无所有,及临命终时,脱一厌字。富贵之人,无所不有,及临命终时,带一恋字。脱一厌字,如释重负;带一恋字,如担枷锁。

【译文】

贫穷低贱的人,身无长物,什么都没有,到临死时,会因为对贫穷的厌倦而觉得死亡是一种解脱;富有高贵的人,应有尽有,什么都不缺,到临死时,因对功名利禄的迷惑而恋恋不舍。因为厌倦贫穷而解脱的人,死亡对他们来说,好像是放下了一副重担;因对功名利禄眷恋不舍的人,死亡对他们而言就像戴上了刑具般的沉重。

【评点】

死亡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它会降临到贫苦之家,也不会远离富贵之人。自古以来有很多王公贵族都梦想着长生不死,结果还是跟升斗小民一样,任由死神降临,变成黄土一抔。真正豁达的人,不论富贵还是贫贱,对生与死的态度是一样的。贫贱也不厌生,因为生活除了物质,还有许多别的东西,还有很多乐趣。富贵也不厌死,因为再富足的生活,也会让人疲惫。孔子所说:“未知生,焉知死。”所以,既知生,就不用畏惧死亡了。

1.34透①得名利关,方是小休歇②;透得生死关,方是大休歇。

【注释】

①透:看透。②休歇:休息。

【译文】

一个人,如果能看得透名和利,过了这一关,人生便轻松许多,这算是小休息;如果能看得透生和死,明白生死之间的界限,明白生死是人生必然的过程,这样才能真的放下,才是真正的大休息。

【评点】

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追逐名利,人生的大部分光阴都放在“名利”二字上了。天下的芸芸众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看不破“名”和“利”,竞志斗才,蝇营狗苟,却没有让自己静下心来想一想,名和利于自己,到底可以保留多久?

1.35多躁者,必无沉潜①之识;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笃实②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注释】

①沉潜:深刻。②笃实:踏实肯干。

【译文】

性情浮躁的人,必定对事情没有深刻的见地。胆小的人,一定没有不同凡响的见解。对欲望过于看重的人,必定没有意气激昂的气节。多话的人,必定没有踏实肯干的心灵。过于勇猛的人,往往无法拥有文学的风雅。

【评点】

性情浮躁的人,内心很难专注,很难对事情有深入的见解。而遇事胆小畏怯的人,没有主见,往往会追随他人,当然不会有超越众人的见解。对欲望太过看重的人,每逢大难来临之时,有太多留恋的东西舍不得放弃,又怎么可能慷慨地舍生取义呢?这个时候,能不为自保而变节已经很不错了。所以,多躁、多畏、多欲、多言、多勇都不是好的现象,只有沉着、卓越、慷慨、笃实,才会有文学之雅,进而成为一个完美的人。

1.36佳思忽来,书能下酒;侠情一往①,云可赠人。

【注释】

①往:出现。

【译文】

精妙的才思突然涌来时,不需要什么美味佳肴,有一本书在手便能佐酒了。豪气的情意一生发出来,即使手中什么也没有,也可拿天上的白云来赠予他人。

【评点】

李白的诗《月下独酌》这样写道:“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说的就是饮酒的情趣。饮酒重在情趣,如果没有情趣,再好的酒饮起来也是苦涩的。美酒佳肴是美食,一本好书则是心灵的美食,如果能得到其中的乐趣,用一本好书来下酒,更能见其美味。

1.37人不得道,生死老病四字关,谁能透过?独①美人名将,老病之状,尤为可怜。

【注释】

①独:那种。

【译文】

人如果不能对生命看得透彻,那么,对“生、老、病、死”这四个生命的关卡,谁又能看得透呢?尤其是那些国色天香的美人和叱咤一时的名将,当他们出现老、病的情状时,更会让人感到生命的悲怜。

【评点】

佛家也看破了“生、死、老、病”这人生的四大关口,将人的身体当作虚幻不实的东西。人之所以感到痛苦,既有生理的因素,也有心理的因素,而且心理的痛苦比生理的痛苦往往要大得多,如果众生能在心理上看破,就能够受苦而不感到苦了。

1.38真放肆①不在饮酒高歌,假矜持②偏于大听卖弄。看明世事透,自然不重功名;认得当下真,是以常寻乐地。

【注释】

①放肆:不拘泥。②矜持:庄重。

【译文】

真正地不拘于规矩礼数,肆意放荡,并不在于要饮酒狂歌;而虚假的矜持在大庭广众之下,看起来既卖弄又不自然。能够将世事看得透彻明白,自然就不会过于重视功名,只要能时时刻刻明白什么是最真实的,就能找到让心灵感到愉悦的天地。

【评点】

真正懂得生命情趣的人,不会把自己的生命浪费在一些虚幻不真实的事情上,也不会为无意义的事束缚自己的身心,随时都能保持最怡悦的状态,这样才能不为人情世故所困扰。

同类推荐
  • 宋词选(青少版名著)

    宋词选(青少版名著)

    宋词乃中国词史上的艺术巅峰,几百年来,一直以自己丰富的情思意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为广大读者所喜爱。本书精选宋词中的经典之作,进行详尽的注释和精辟的评述,将帮助读者更好地领略宋词的迷人风采,使读者得到更多的人生体验和美的陶冶。朋友,如果你想深刻了解宋代辉煌的文化艺术,如果你想领略词有别于诗的迷人风采,如果你想得到更多的人生体验和美的陶冶,就请到宋词佳境中遨游一番吧!相信你一定会有收获的。
  • 记忆的颜色

    记忆的颜色

    作为一位电影导演和作家,彭小莲长期关注老一代学者文人的精神世界和个人际,并不断间断地为他们撰写文章、拍摄映像、进行专访,甚至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好友和同道。这既源自于彭小莲个人的家庭影响,也是她在多年留学、导演生涯后的选择与志趣。本书以非虚构的方式,分别以赵丹与黄宗英、贾植芳、家族亲人和上海街头按摩店老板四组人物,撰写了关于“记忆”的长文,其中既有历史变迁的宏大叙事,更有一个个鲜活生命的具体入微的言谈、选择、爱恨,整体上构成了一副关于记忆的长卷:既是彭小莲个人的,更是国家民族的一份记忆。
  • 中国军旅文学50年

    中国军旅文学50年

    《中国军旅文学50年》编写前后历时7年,数易其稿,以新中国1949——1999为期50年的军旅文学发展历程为考察对象,以62万字的篇幅,全面梳理了半个世纪以来军旅文学的历史,深刻总结了军旅文学发展进程中的若干重要理论问题,以系统的理论规范和宏阔的学术视野将诸如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理论批评、戏剧、电影、电视剧等不同文体的创作悉数纳入研究范围,以客观的批评品格和敏锐的审美视角将产生过重大社会影响的作家、作品和独具艺术特色却被长期忽略的作家作品一并纳入研究的范畴。
  • 当代励志散文精典

    当代励志散文精典

    读散文要用心来读,用心来体会。当你的心和作者的心达到真正相接的那一刻,你才算是真正地透过散文那五彩缤纷的“形”,体会到它那凝而不散的“神”。此时你所体会到的就是散文灵魂的真善美,那就是作者通过散文表达出的内心深处的宁静与思索;那就是能带你通向更远的有着万千风景的世界的道路;那就是可以让你的心灵进入片刻小憩的乐园。
  • 西藏岁月系列丛书·源

    西藏岁月系列丛书·源

    《西藏岁月系列丛书:源》由张方、冰融所著,是一部反映援藏工作的报告文学。《西藏岁月系列丛书:源》介绍了主人公、援藏的水利专家张春荣为西藏的水利建设、公路建设以及西藏的发展做出贡献的先进事迹。作为老一代援藏专家,扎根边疆,发扬“老西藏精神”为后来的援藏者做出了榜样。作品重点介绍了张春荣进藏以后带领当地百姓治山、治水,改变当地面貌的具体事迹,感人至深。
热门推荐
  • 民国女子:她们谋生亦谋爱

    民国女子:她们谋生亦谋爱

    她们如烟花般绚烂,却比烟花寂寞三分;她们如玉般温润,但她们的爱恨足以倾城。她们或生自盛世豪门,或拥有绝代风华,或身负才情千万,或经历曲折离奇。作者以女性的直觉,现代的视角,走近那些风华绝代的民国女子,体味她们的落寞,解读她们的惆怅,展现她们的美丽与哀愁。林徽因、陆小曼、阮玲玉、张爱玲、孟小冬、潘玉良等知名女子的人生情感故事,或凄婉,或无奈,或哀怨,或浪漫。24位民国时期绝世奇女子的秘辛往事,追忆100年前那些乱世佳人的喜怒哀乐、人生起伏。
  • 笑面人(化境文库)

    笑面人(化境文库)

    故事讲述了十七、十八世纪之交的英国,因王室内部的权利之争,出身于贵族的关伯兰在孩提时代落入儿童贩子之手并被毁容,成为“笑面人”。被遗弃在海边的关伯兰在雪地上救起过一个女婴,他和他救下的女婴黛娅被流浪汉“吾是熊”收留。关伯兰和黛娅长大后渐渐产生了爱情,与吾是熊及其驯养的狼“何莫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但宫廷耳目巴基尔费德罗对关伯兰身世的意外发现,将关伯兰从底层带回贵族圈,笑面人从此面对的将是更为残酷的世界……
  •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异世界聊天室

    异世界聊天室

    顺岑看了看群内现在的成员。“满二十个人就开启异世界VPN了啊,再多进来点人吧...”空白、黑猫、飞鼠、灵梦、晓美焰、凤凰院凶真、布鲁克、黑崎一护、五河琴里、史蒂夫等等...奎托斯:打魔女之夜叫我。阿特柔斯:@晓美焰我父亲说了,打魔女之夜叫他。Dr.罗曼:fgo2.3什么时候开?顺岑:你怎么改名了?不喜欢魔法梅莉了?Dr.罗曼:......Dr.罗曼:不提这件事,我们还是好朋友。【书友群群号:852916480】【本书每天17:00准时更新,保底更新两章,加更另算。】
  • 鬼绩

    鬼绩

    意外收到一份来自地狱的考卷,它竟然预言了自己的死亡日期,如果考试不及格,所有的考生都会死,为了获取分数和寿命,必须按照考卷的题目去答题,但是你永远无法预料到下一刻等待你的是什么,也许是恐怖的厉鬼、也许是难以想象的未知生物……
  • 仙斋鬼话

    仙斋鬼话

    这是仙藏的续集。倩女秋婵,狐女莲香,书生桑子明。系我一生心,负我千行泪。沧桑人间道,暖香红雾里。鬼雨出品,独具特色。
  • 用最好的姿态,拥抱世界的精彩

    用最好的姿态,拥抱世界的精彩

    不依赖流行,因为流行总会过时,要追寻个性,因为风格才能永存。我们来到这个世界都不可能活着回去,年轻的时候就该勇往直前的去经历、去体验、去折腾,去慢慢变为更好一点的自己。在《用最好的姿态,拥抱世界的精彩》中,张馨文分享了自己和身边朋友的经历,并对现代女性如何成长为更好的自己做了全方位的解读,给那些想要变得更好的女性指出了最适合的人生选择。正如张馨文所言“人生是一次性的,不要给自己留遗憾。”早一步让自己变得更好,就能早一天体会到世界的精彩。
  • 创世鼻祖的发明家(2)(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创世鼻祖的发明家(2)(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创世鼻祖的发明家(2)》本书分为格哈德·多马克、卡罗瑟斯、利奥·西拉德等部分。
  • 吃人的人参

    吃人的人参

    铧子山脚下有个不大的小屯儿,名叫铧山屯儿。这里住着二十多户人家,多数是猎户。1947年这里解放后,人们彻底告别了日寇蹂躏和匪患不断的苦难生活。他们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靠山吃山,冬天打猎,夏天采药挖参,日子过得宁静、祥和。谁知,这种日子刚刚过上两年,屯子里就接二连三地发生了几件令人毛骨悚然的怪事儿:山里的人参成精吃人了!刚刚过上平静生活的人们又处在了极度的恐慌之中。老刘头是屯中最为恐慌的一个,原因是被人参精吃掉的几个人里,就有他的一个亲外甥。
  • 百位世界杰出的文学家(下)(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百位世界杰出的文学家(下)(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漫长的世界历史画卷上写满了兴盛与衰亡、辉煌与悲怆。多少风流人物,多少英雄豪杰,在历史的长河中悄然隐去。然而,仍有许许多多曾创造了不朽业绩的杰出人物名彪史册,业传千秋。拭去历史的风尘,人们依稀看见那些改写人类历史的政治家、军事家;人们仍旧忆起那些拯救人类危机的谋略家、外交家;人们还会记得那些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人们至今难忘那些为人类生产精神盛宴的文学家、艺术家;人们深深感谢那些创造人类物质财富的企业家、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