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0800000006

第6章 孙子兵法 (5)

汉尼拔看到这种情况,决定向南意大利进军,放弃攻打罗马的计划。他在向南意大利进军的途中分化瓦解罗马与其同盟者,并利用当地的人力、物力及时补充兵员、物资,使罗马人的拖延战术没有收到成效,罗马军队不得不改变战略,寻求决逃的路全被堵死了,等待他的,只有第二条路了。

北平地下党奉中央的命令,开始了对傅作义的劝降工作。最直接的策略便是攻心。而攻心策略的执行者就选定了傅冬菊。作为傅作义的女儿,也是中共党员,傅冬菊向傅作义转达了共产党提出的和平建议。傅作义虽然大体上同意,但还有些不甘心,想谈谈条件,想和共产党讨价还价。这时,共产党为了敲山震虎,仅用29个小时就打下了天津,全歼天津守军。

这么一来,在内外夹击下,傅作义终于决定和谈。在解放军打下天津的第二天,傅作义就接受了共产党和平解放北平的条件,同意把他的部队带出北平城,接受和平改编。

在整个平津战役中,中国共产党先后运用了《孙子兵法》中的“关门打狗”“攻心为上”“敲山震虎”等计策,可谓是对《孙子兵法》最高层次的运用。

在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迦太基远征军在汉尼拔的带领下进入意大利作战,在特拉西美诺湖取得了胜利。此次胜利为汉尼拔进攻罗马城创造了条件,在他面前敞开了一条没有设防的通向罗马的大道。特拉西美诺湖之战带给自傲的罗马人的是非常深刻的教训,罗马人的信心被严重挫伤了。继任的罗马执政官和罗马统帅甚至对与汉尼拔正面交锋失去了信心。危急时刻,森图里亚大会任命费边为独裁官。

稳健而又精明老练的费边在受命之后,率领四个军团追赶汉尼拔。在追赶上汉尼拔后,费边命令军队不可与汉尼拔正面交锋,而是抓住一切能抓住的机会,骚扰和拖住汉尼拔的军队。这就是令费边闻名史册的拖延战略。

汉尼拔的军队当时在罗马简直是支无敌之师,罗马军队中的将领无人能及汉尼拔的指挥才能,而汉尼拔的军队,特别是骑兵,更是大大优于罗马军队。罗马军队根本就难以抵御汉尼拔军的正面进攻。然而汉尼拔的军队也有其致命的弱点:孤军深入,远离本土,补给困难。反观罗马军的优势则在于本土作战,人员和给养的补充都较容易。由此来看,当时罗马应对汉尼拔的最好的战略措施可能就是拖延战略了。

在这种情况下,罗马人最好的选择就是打持久战,贸然同汉尼拔决战,必然会重蹈覆辙。但如果能一步步地消耗汉尼拔的力量,最后择时一战定能致其于死地。

汉尼拔看到这种情况,决定向南意大利进军,放弃攻打罗马的计划。他在向南意大利进军的途中分化瓦解罗马与其同盟者,并利用当地的人力、物力及时补充兵员、物资,使罗马人的拖延战术没有收到成效,罗马军队不得不改变战略,寻求决战。结果,双方在坎尼发生激战。汉尼拔以奇特的战阵和计谋,以少胜多,打败人

多势众的罗马军队,沉重地打击了罗马的统治。 “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这正是《孙子兵法》“计篇”的精髓所在。

《孙子兵法》之所以被称为兵法奇书,是因为它的多变性和灵活性,要求领导者要审时度势,本篇更是重中之重。正如孙武所说的一样,“兵者,诡道也”。这里的“诡道”所指的就是“虚实百变,借天时、地利之威来完成自己的谋划”。那么,排在“天时、地利、人和”之前的就是自身的条件,以及仁道、清明的统治。

正所谓“约人先约己”,只有将自身休整、计算好之后,才可以劳动三军,军行而察,再借天、地、人来谋划,这样就可以做到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多势众的罗马军队,沉重地打击了罗马的统治。 “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这正是《孙子兵法》“计篇”的精髓所在。

第二篇作战篇:抢“借”攻坚, 借鸡生蛋题 解本篇紧接第一篇论述战前计划之后,再论作战方面的各个问题。要发动一场较大规模的作战,必定要先筹划费用、粮草、物资。本篇阐明的就是:战争的胜负主要依赖于经济的强弱。由于当时的生产力还十分落后,物资也不充裕,军队组织也不严密、不牢固,再加上各个诸侯国互相吞并战争,就导致了经济方面的更加匮乏,所以《孙子兵法》在进攻作战方面更加地追求“闪电战”,但即使再快的“闪电”也要有充足的粮草作为后盾,因而孙武提出了“因粮于敌”的主张。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故兵贵胜,不贵久。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经典再现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于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胄矢弩,戟楯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秆一石,当吾二十石。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故车战,得车十乘已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故兵贵胜,不贵久。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古文译读孙子说:大凡用兵作战的规律,要配置出动千辆战车,千辆运输车,十万余步兵,行军的途中还要转运粮草,要盘算好内外日常的开支,各国使者往来的费用,修缮军用设施用的胶漆、战车所需的膏油、作战铠甲所需的金革等,这样算下来每日需千金,做好了这些准备之后,十万大军才能出动!所以,用兵打仗就要做到对军事兵力的面面俱到,举兵必克,否则,长久僵持,就会使军队疲惫,锐气挫伤,到攻城的时候也就失去了战斗力,兵马长期驻守国外就会造成国内资源财力的不足。如果兵锋折损、锐气受挫、人力财力消耗殆尽,那么,其他诸侯国就会趁这个机会举兵进攻,即使智谋再高超的人也是无力挽回失败的局面的。所以说用兵打仗只听说老实的速决,没有见到弄巧的持久。仗打的时间越长就对这个国家越有利,是从来就没有听说过的事情。所以说,不完全了解用兵有害方面的人,也就不会完全了解用兵的有利之处。

善于用兵的人,就不会总是频繁地调度兵马,也不会再三地转运粮草。将军用的各项所需从国内取得,粮草补给在敌国就地解决,这样一来,就不用担心军用粮草的问题了。

国家的贫困之所以是因为连年征战造成的,主要原因就是需要长途运输粮草和军用所需物资。长途转运军需,百姓就会贫困。所以只要军队集中的地方物价就会上涨,物价上涨百姓就没有更多的财力去购置所需,这样他们的财富就会枯竭,国家没有钱就会急于增加税收徭役。民力耗尽,财富枯竭,国内的百姓家家空虚。这样百姓的财产就会耗去国库资财的十分之七;公室的耗费,战车破损,战马疲病,需要配置的盔甲、矢弩、戟楯、牛、车之类,会耗去国库的十分之六。

因而,懂得谋略的将领就会想办法从敌方夺取粮草。如果能从敌方就地夺取粮食一钟,就相当于从自己本国运出二十钟;从敌方就地夺取草料一石,就相当于从自己本国运出二十石。

要使将士奋勇杀敌,就要激励他们;要使将士们勇于从敌军那里夺取物资,就要奖赏他们。因此在车战中,凡是可以在战争中缴获敌人十辆以上战车的士兵,就要奖赏那先夺得战车的士兵,并且要及时把敌人战车上的旌旗替换下来,把它混合编制在自己的车阵之中;要优待抚慰俘虏,把他们编制到自己的军队当中,用他们去作战,这就是所谓的战胜敌人的方法:借助他们的力量而使自己日益强大。

所以,用兵作战运用谋略要游刃有余,举兵必克为贵,不主张牵强附会力不从心,要避免跟敌军僵持消耗。如果哪个将帅能深知此用兵之法,就会成为百姓民众命运的掌握者,就是关乎国家生死安危的主导者!前沿诠释作为第一篇的后续,虽然本篇的题名为“作战”,但并没有到达真正的开战,而是关于物资的一个总结,正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而这里的粮草也就是“经济条件”,这是每场战争都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孙武曾提出了“鼓舞士气,鼓励夺取,速战速决”的观点,不但解决了粮草补给问题,还解决了因战争而引起的国库空虚和沉重的赋税问题。

公元231年,蜀国十万大军在诸葛亮的率领下第四次攻伐魏国,魏国派司马懿率张碑、费曜等大将迎战蜀军。 诸葛亮到达祁山后,看到魏军早有防备,便对众将说:“孙子曰:‘因粮于敌。 ’也就是说,深入敌人的腹地,粮秣在敌国就地解决。现在,我们的粮草供应困难,这个时节,陇上的麦子应该已经熟了,我们要秘密派兵去抢割陇上的麦子。”诸葛亮留下几员大将守卫大营,自己则率领姜维等将领直奔上邽。 司马懿率大军赶到祁山,蜀军并不出战。司马懿心生疑惑,又听报有一部蜀军径往上邽而去,这才恍然大悟,急忙领军去救上邽。 诸葛亮赶到上邽,将魏守将费曜打得大败而逃,然后命令三万精兵,手执镰刀,把陇上的麦子全部收割,运到卤城打晒去了。 司马懿失去了陇上的新麦,心有不甘,便引兵前往卤城偷袭,企图夺回新麦。

不料,诸葛亮早知司马懿会来偷袭,令姜维、魏延、马忠、马岱四员大将各带两千人马在卤城东西的麦田之内埋伏。待到魏兵到达卤城城下时,一声炮响,东西伏兵四起,诸葛亮又令人大开城门,从城中杀出,司马懿拼力死战才突出重围。 司马懿接连受挫,转而采取了坚守不出的方针。

同类推荐
  • 谋略

    谋略

    《谋略》又名《谋略例说》,共四卷,第一卷是关于战争开始前使用的谋略实例;第二卷是关于战争中制服敌人的谋略实例;第三卷是关于围困和解除围困时的谋略实例;第四卷谈论了军人道德。该书是战争史例的分类集锦,隐含着丰富的古代军事哲学思想和用兵之道。比如,不要欺负居民,因为他们是军人的衣食之源;士兵不是强盗,用仁爱战胜敌人的威力不亚于武器;战争不是对着居民,而是对着武装起来的敌人;敌人在哪里据守就向哪里进攻;敌人投降了就饶恕他;等等。
  • 内幕真相(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内幕真相(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本书综合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解密资料,在有关专家和部门的指导下,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进程为线索,贯穿了大战的主要历史时期、主要战场战役和主要军政人物,全景式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恢宏画卷。
  • 特种部队之德国篇

    特种部队之德国篇

    德国特种部队的组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德国希望在地区冲突不断、恐怖主义威胁世界安全的今天,在维护地区和平、防止和打击恐怖主义方面有所作为,为提高自身的国际政治地位增加筹码,于是着手组建及发展特种部队。
  • 狼牙特战队

    狼牙特战队

    狼牙刀锋,丛林战神,铁血柔情,谁与争锋。败,也要对手肢残体裂。胜,就要傲气冲天!看一个新兵蛋子的兵王传奇,为战友报仇,为知己义无反顾,为国家抛洒热血,一把飞刀,一把钢枪,一身好功夫,一腔热血,一段奇遇,看新兵蛋子王峰怎样从一个新兵一步一步的成长为众人仰慕的兵王,如何成为站在世界最高峰的兵王。新兵连的遭遇,集训队的苦练,任务中的磨练,知己的患难与共,真挚的战友之情,他们是热血的战友兄弟,他们更是敌人眼中冷血而令人恐怖的狼牙特战队。
  • 二战十大著名战役

    二战十大著名战役

    1939-1945年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现代化战争,也是一场正义与邪恶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大较量。在这场以法西斯德、日、意轴心国为一方,美、英、苏、中等反法西斯的同盟国为另一方的大战中,双方投入兵力兵器之多,战场波及范围之广,作战样式之新,造成的损失之巨,产生的影响之大、之深、之远,都是前所未有的。本书精选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1个经典战役。翻开本书,你将亲身感受当年那一个个惊心动。
热门推荐
  • Foul Play

    Foul Pla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未曾会面的约见

    未曾会面的约见

    本图书收随笔、散文、小小说等99篇,内容涉及亲情、友情、爱情、婚姻、家庭、子女教育以及反腐倡廉等各个方面。作品构思巧妙,叙述自然,文笔流畅,情感细腻,较好地刻画了各色人物的生存状态,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的深层次的思考。
  • 霹雳江湖之牧天有道

    霹雳江湖之牧天有道

    苦境是强者的盛宴,也是败者的坟墓,不能停下前进的脚步,停下,说不定就成了前辈——死在前面的那一辈!即便是佛、是魔,在这江湖的浪潮中也不得自由。书友群:451203818
  • 决定一生的8种能力

    决定一生的8种能力

    青少年成长必备的人生锦囊,引用了古今中外很多名人的语录及成功的例子,概括了决定一生的8种能力:实现理想的学习能力、时间管理的能力、应对变化的能力、自我展示的能力……
  • 乡愁旧事(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乡愁旧事(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逆武圣帝

    逆武圣帝

    论潜力不输任何天才,虽出身低微,但亦可与百族争锋。出生于平凡人家的陌羽不甘于平静,开启了不平凡的人生旅途。背景强大又如何?资源深厚又如何?随着实力的不断增强陌羽发现竟还有远古时期的古民残魂存在。远古时期到底是何人能有通天之能,对世界进行了一场大清洗;到底是何人能以世界为棋盘,亿万生灵为棋子。如何破局摆脱棋子命运,且看逆武圣帝。
  • 古逸丛书书目

    古逸丛书书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超级枪械师

    超级枪械师

    【起点中文网火爆连载文:超级枪械师】全球进化,异物崛起。曾经站在食物链巅峰的人类,将一一遭到制裁……
  • 逻辑

    逻辑

    曲折离奇的情节,让人无意识地深入其中不能自拔。匪夷所思的逻辑,使人绞尽脑汁而不得其解。如深夜里镜子偶尔折射出的幽冷光线,动人心魄!当符合正常世界的逻辑被完全打破,所发生的一系列层出不穷的事件都是那么的不可思议,无法用常理来解决时,你会如何反应?是茫然不知所措惊惧地坐等结论的出现?还是找出答案,制止事件的不断发生?作者给我们设了一个迷局,一个令人觉得匪夷所思却又欲罢不能的迷局。随着故事情节的层层展开,出人意料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我们不禁要由衷地惊诧于作者的用心良普和匠心独具。那些怨恨积蓄的能量,到底会有多大?人们将为自己的冷漠和“罪过”付出怎样的代价?作者着眼于人性的弱点、缺损以及由此而来的忏悔、自赎、向善,人生感悟深刻且细腻,令人叹息,耐人寻味。不论人们是否能从作者所设的迷局中为生命的价值和人性的善恶找到答案,但有一点想必是会引发我们的感动和共鸣的:“无论如何,只要世界上还有人肯为他人做出牺牲,这世界就不会毁灭。”也许,这就是潘多拉魔盒里最后留下的礼物?
  • 心理师之四季档案

    心理师之四季档案

    一件离奇的坠崖事件,究竟是预言成真?还是另有别情?随着咨询师的层层推理,真相逐渐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