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09300000014

第14章 中篇小说(5)

崔京生具有不安分的艺术个性,这种“不安分”在他的中篇处女作《他就是他的倒影》(《收获》1981年第5期)中就有所表现。指导员田炜去烈士钱栓栓家里探望却意外知道了一件令他痛苦万分的事情:栓栓家收养的女孩子竟然是自己与夏晴偷尝禁果的结果,钱栓栓在生前却一直默默地在为自己承担着父亲的责任,而自己却因为嫉妒处处给他难看。钱栓栓的英雄形象完全是在田炜的探访与回忆中“倒映”出来,而钱栓栓的清澈却又让田炜映照出了自己的倒影——内心的猥琐、狭隘甚至是污浊。作品立意奇巧,曲折婉转,展示了较强的叙事才能。在《第Ⅵ部门》(《收获》1986年第3期)中,作者以放大的视角变形的感觉,以夸张的笔触写了发生在老鼠的世界——军舰上的“第六部门”与人类世界之间的战争,从中看出作者将外来叙述技巧融进自己故事所做出的尝试,然而分寸的把握有欠火候也是显而易见的。以平实手法写的《神岗四分队》(《解放军文艺》1984年第7期)被公认为代表作。小说写了驻守在神岗岛上的海军四分队官兵们平淡而不平凡的生活。5名看守灯塔的干部战士的工作毫不起眼——看护一座老旧的灯塔。一个偶然的误会将出席“双先”会议的通知错发到神岗四分队。代表田产新怕说出真相会伤害战友们的心,便自己默默吞咽苦果,精心编造了一封封来自会议的信。“误会、巧合与突变,造成作品的波澜曲折,凸现了普通军人那不容易被重视的心灵深处的热和光。在巧合的喜剧外衣下饱含着浓烈的悲慨”。然而在这一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官兵们朴实、坦诚、“人不知亦不愠”的阔大胸怀与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却也让人由衷敬佩。

四、莫言的《红高粱》与“历史战争”战线的发掘

“1986年对于中国当代小说来说,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年份。它的重要性不仅表现为一批优秀小说成果的持续丰收,更表现为对传统小说策略的深入反叛和颠覆。《红高粱》就是这场小说革命深入发展中一枚瓜熟蒂落的硕果。”《红高粱》(《人民文学》1986年第3期)描写的虽然是生活于高密县东北乡祖辈们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然而,与以往同类题材小说不同的是,它没有把抗战生活当作一种孤立的内容来描绘,而是用独特的第一人称的全知视角,转述、追忆了父辈的旧事,向我们展示了生长于这片“地球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爱”的土地上的自在自为的人生与人性,绘声绘色呈现出红高粱般质朴强悍的民族生命意识。

正如朱向前所指出的,《红高粱》至少有三重意义。第一,它“以当代意识和审美理想之光烛照历史,通过对生命伟力的张扬和对民族精神的呼唤,为今天我们重铸民族性格提供了一种参照。”第二,“从小说的纯技术角度看,《红高粱》找到了一个传奇故事、地域文化与外来技巧三结合的成功范式,莫言在这个范式中将他前此作品里已初露端倪的‘灵活多变的叙述方式、随意开放的结构方式、披头散发的语言方式、奇异超人的感觉方式’做了一次非常极端的集中展示。”第三,以《红高粱》为发端“标志着历史战争题材的新的战线的开辟,直接引诱了一批没有战争经历的青年军旅作家写出自己‘心中的战争’(如乔良的《灵旗》,苗长水的‘沂蒙山系列’,张廷竹的‘国民党抗战系列’)等等,并以此和‘当代战争(南线)战线’、‘当代和平军营战线’鼎足而三,最终形成了新时期军旅文学的基本格局和全面繁荣。”

乔良也是一位军旅先锋小说家。在和平军营战线上,他已有不俗表现:《雷,在峡谷中回响》、《大冰河》、《远天的风》分别以雷特、江雪、杨克虎、李泽、宗亦强等一系列人物形象探索了80年代改革时期新一代军人的精神世界,从而将一个变革时代在有血性、有责任感的青年军人灵魂中引起的震荡,细腻而生动地展现出来。他善于运用自己敏锐的艺术知觉翻空出奇,因而作品时时呈现出独特面貌。以《大冰河》为例,一个屡见不鲜的军队抗灾救民题材,他写来却角度独特,意境深邃,文采飞扬:以直升机盘旋飞行的航线为线索来结构作品,角度既大胆新颖,又显得十分精巧,显示了强烈的形式探索意识和现代观念,但形式与观念的磨合多少还留有一点“两张皮”的痕迹。“真正给他带来文坛声誉的是他重走长征路所收获的中篇小说《灵旗》(《解放军文艺》1988年第1期)。作品以半个世纪前红军长征途中的湘江之战作为背景,用一种全新的历史视角审察人性、道义、战争三者之间的尖锐冲突,企图获得一种新的接近或是诠释历史本质的途径。小说采用了复杂的立体结构,多重时空、多重叙述、多重人称的叠加与整一,体现了形式构成的张力与功能,使作品显得意境朦胧而主旨凝重强烈。”

苗长水在经历了多年的摸索之后,1986年终于找到了自己,并将创作之根深深地扎在生他养他的“风水宝地”——沂蒙山。他以绵密细腻而新鲜灵动的体验与想像重现了几十年前老区人民在艰苦严峻的岁月里的斗争生活,着力展现美好的人性之花在残酷的生态环境中顽强绽放的真实过程。在《冬天与夏天的区别》(《解放军文艺》1988年第4期)、《染房之子》(《解放军文艺》1989年第2期)、《非凡的大姨》(《时代文学》1989年创刊号)等“沂蒙山系列中篇”中,他回避战争场面,剑走偏锋,着意凸现人物自身的冲突,使得革命历史题材创作走向了心灵化、内在化和精神化一途。苗长水倾情于平凡普通的乡土儿女,他笔下的人物仁爱、坚忍,具有一种“带有独特魅力,像诗或歌一样耐人回味”的善良。在善良、深沉、厚道、幽默的农民李山,既刚强又柔弱的沂蒙山姑娘李兰芳,从污水中站起来的染布世家的女儿润儿等人身上,我们发现了平凡的历史当中潜藏着的人性的力量、情感的力量、精神的力量。苗长水的叙述质朴而不平淡,从容而意味蕴藉,扎实而意境空灵,颇为行家称道。

彭荆风是一个贴近现实又有着深刻反思人性意识的作家。他的《云里雾里》(《昆仑》1983年第4期)写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在云深雾重的云南边睡,某边防团前哨排战士高大壮被误认为同瑶家女娜娃有暖昧关系,参谋长派刘参谋和白洪、王小宝两名战士到前哨排所在地云爬坡欲将高大壮押解回团部处理。在押解高大壮回团部的路上,娜娃突然失踪。刘参谋和高大壮、白洪他们分析认为可能是境外敌人掳走了娜娃。经过商量,他们决定阻击敌人、营救娜娃。高大壮不顾自己的委屈,带领大家爬高山,钻密林,终于以少胜多,救下了娜娃,但高大壮却英勇地牺牲了。作者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边防军人的崇高敬意和对极“左”现实的强烈愤恨。作品将呆板的“左”的思想和戍边战士淳朴的爱国热情做对比,凸显了战士的朴实与可爱。作品从侧面表现了边境人民对军人的爱和军人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可贵奉献精神。

小说《师长在向土兵敬礼!》(《中国作家》1990年第4期)中,师长丁贵不受经验和权力的约束,敢于突破传统战法进行创造性作战。在前指作战会议上,他推翻军长的作战方案,以新的作战思路说服大家,最终赢得了战斗的胜利;他真诚、果敢,能将军长的儿子吴源放到战斗中打前阵的三营,当有人劝他:“你不能只注意战场忘了官场呀!”他却想:“大不了打完仗,回去扛锄头。”吴源在战斗中也得到了成长和锻炼,军长也因此改变了对他的偏见。可是,面对为了照顾领导面子而采取的一条佯攻路线上牺牲的士兵们,他的眼眶湿润了。他在烈士陵园里冲着士兵们那些新堆起的坟丘庄重地行了一个军礼。小说除了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南线战场以外,还对军队中出现的诸如“趋炎附势”、“溜须拍马”等不正之风给予了强烈的抨击,对战争本身的残酷和意义进行了深刻、严肃、触及灵魂的反思。小说激昂又不乏深沉,痛快又带着悲痛,是一部十分“沉重”的作品。

张廷竹作为国民党人的后裔,经历坎坷,34岁被特招入伍。1987年开始确立“战史文学”的追求,创作了有一定史实依据的“国民党抗日系列中篇”,写了“父亲”所率领的一支赴缅抗日的国民党军队的几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战斗。先是“我父亲”带着他的团队在亲敦江畔伏击了日本人的汽车队,打掉了黑太阳,救出吉尔.梅塞维少校等10余名盟军飞行官之后,为了得到盟军的物质支援,“我父亲”又同意盟军的请求去攻打日军酋长营救出了盟军俘虏(《酋长营》,《解放军文艺》1987年第11期)。接着他又奉命配合皮特,里斯将军指挥下的第19英印师强渡伊洛瓦底江进行大反攻(《支那河》,《解放军文艺》1988年第7期)。在系列中篇小说里,作者运用夸张的意象及历史与当下穿插的手法追忆父辈的“战争”历程,塑造了既粗犷豪放而又匪气十足的父亲形象,并在其中寓含了深沉的历史思考。在创造兼具史料性与文学性的战争历史小说方面,张廷竹做出了可贵的开拓与尝试。

张笑天的《离离原上草》(《新苑》1982年第2期)是一部企图表达人性和人道主义力量的军旅中篇小说。故事讲述的是原黄伯韬兵团的中将军长申公秋在淮海战役受伤后,在凤凰庄农村妇女杜玉凤家养伤,与同是在他家养伤的解放军女兵苏岩遭遇,两人以枪相向,子弹被杜玉凤挡住。在农村妇女杜玉凤的人性魅力和人道精神的感召下,两人由一对仇敌而尽释前嫌,化干戈为玉帛,并双双醒悟到变仇恨为仁爱乃是做人的真谛的故事。作品引起一些评论家的争鸣,有人认为作者“在人性问题上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论,宣扬超阶级超历史的人性、人类之爱”;有人认为作品对“把我们的社会看成是异化的、非人性的、非人道的社会理论的图解”;有人认为小说违背了历史真实,人物形象不可信;有人指出作品失误的根源“并不是什么技巧上的原因,主要是哲学思想和创作思想上的问题”。作品采用申公秋在平反后回凤凰庄探望路上的回忆的方式结构全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作品抒情性强,兼有哲理意味。

《狼毒花》(《十月》1990年第3期)是权延赤极具传奇又相当有纪实性的一部作品,它主要写的是父亲警卫员常发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战争年代以及解放初期,常发是军旅小说中经常能见到的“莽汉”型人物,但他有胆有识,有时甚至可以说是足智多谋。他做事粗中带细,常能挽救事情于危难:他忠心耿耿,愿为“我父亲”做一切,甚至牺牲生命;他粗而不愚,鲁而不呆,很多女人因为和他接触过便不愿再离开;他嗜酒如命,大大咧咧,一身胆气与豪气都在酒后显现,曾因酒量巨大而赢得苏联军官的赏识和敬佩,又数次因饮酒而建奇功又因饮酒而误事;他胆子大到敢关军分区副政委的禁闭,又浑身是胆地为他舍命拼敌,是一个个性鲜明、为革命屡建奇功的“莽汉”。以沙漠上的“消积、杀虫,但有大毒、宜慎用……”的“狼毒花”来形容他是再恰当不过了。他的形象丰富了军旅人物画廊。《第三代开天人》(《解放军文艺》1983年第1期)是一篇极有军事改革及探索意义的小说:军区一次军事考核宣告了有着光荣传统和无数金字招牌的“神鹰”师的失败。为了扭转这个老典型的被动局面,军区空军决定派邓剑泉担任新的“神鹰”师师长。邓剑泉临危受命,在“神鹰”师展开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作品刻画人物手法细腻、功力深厚,善于调动多种不同表现手法把人物放到多种环境中去描绘。邓剑泉的果敢、正直、理性、从容以及他清晰的思维、科学的判断、强烈的进取心、优良的军政素质,与成风涛的吏道纯熟、精于世故、老谋深算、城府莫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两种性格代表了两种思想和势力,他们的斗争也为故事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情理基础。作品中那种军人特有的雷厉风行、敢作敢当、不媚权势的精神令人神清气爽,读后让人有酣畅淋漓之感。

除此之外,还有苏策的《千言万语》、《寻找包璞丽》,孟伟哉的《一座雕像的诞生》,公刘的《头人》等等名家名篇都为此一时期军旅中篇小说的发展做出了各自的贡献。

对于80年代军旅中篇小说的发展、繁荣和式微,朱向前曾作过认真分析,认为:“两代作家在三条战线作战”的基本格局,奠基于80年代初期,形成并鼎盛于80年代中期,而在80年代末期开始瓦解,军旅中篇小说强劲的势头受到阻遏并逐渐走人低谷。“式微”的原因,除了大的社会和文学生态环境的改换之外,大致可以归结于军旅小说家自身的如下局限:

1.南线战争的短暂局促和历史烽烟的远逝缥缈,使作家(尤其是青年作家)们的战争生活体验储存有限,难以支持他们在战争领域中更加长久的跋涉;

2.部分作家对和平军营生活的观照不能完全摆脱传统的思维惯性,常常陷于一种浅表功利主义的泥淖,形式技巧的花样翻新仍然无法掩饰内涵的苍白与重复;

同类推荐
  • 聊将锦瑟记流年

    聊将锦瑟记流年

    在《聊将锦瑟记流年》中,安意如以她那一贯细腻优美的文笔,通过对于黄仲则诗歌和人生经历的精辟评析,并将其与秦汉以来最优秀的诗人、最经典的诗词作对比,真实重现诗歌圣子不世出的才华、悲惋曲折的一生。
  • 你的怀抱是我生命的终点3

    你的怀抱是我生命的终点3

    泪率96.5%的中国第一奇书。每一个感人片段,都让你泪眼滂沱。真情树书系。美文集,收录了《有一种爱和死,我们都还陌生》、《告别,与世上最疼你的人》、《那些生命中美好而温暖的遇见》、《找个人,一起老去》等等催人泪下的人间真情故事,堪称近年来少有的感人之作。每一篇选文都用它朴实无华的文字表达一段感人肺腑的情感。父母的爱、兄弟之情、朋友之义、忠心宠物,在这些充满感情和温情的故事中,感动人心,唤起心灵的触动。
  • 知性乃道德职责(名家文学讲坛)

    知性乃道德职责(名家文学讲坛)

    《知性乃道德职责(名家文学讲坛)》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纽约知识分子观念的缩影,特里林采用了一条更宽广的途径——文学与文化的交叉研究,来应对当时的新批评主流。通过这些不同凡响的文章,特里林向我们展示了一位非同寻常的批评家形象:他充满哲学动机而尊重文本,对历史敏感而不受其束缚,受艺术的熏陶而并不崇拜它,尊崇思想而怀疑理论。书中的多数文章已作为经典被大量引用,具有重要影响。
  • 山水问君心:古诗词中的山水世界

    山水问君心:古诗词中的山水世界

    本书分为六章,从不同角度解析历代的山水田园诗歌的艺术造诣和创作背景,并介绍了诗词作者们的生平经历,较完整地勾勒出了我国古代山水田园诗歌的发展脉络,是一本不错的诗歌赏析类读物。
  • 伊利亚随笔

    伊利亚随笔

    《伊利亚随笔》荟萃了英国著名作家查尔斯·兰姆最出色的随笔作品,堪称十九世纪英国文学的瑰宝。在这些随笔中,兰姆以“伊利亚”为笔名,从日常作息、家长里短切入,将平生感念娓娓道来;随笔主题既与兰姆本人的独特经历水乳交融,又浸淫于广阔深挚的人道主义氛围,纤毫毕现地展示了英式随笔的至高境界。
热门推荐
  • 前夫,后会无妻

    前夫,后会无妻

    泠于晨在苏凉的生命里留下的印记太多,多到每一个角落都有属于他的身影。她越是想要逃避,过去的记忆便越是排山倒海而来。与裴聿的相遇纯属意外,而他也是在事后才发现,自己就这样毁在了她的手上。……爱尔兰,禁止离婚的国家----只有死亡才能将彼此分开。怀特佛莱尔教堂里,一纸一百年的爱情契约。她决意抛弃过去,全心全意跟裴聿厮守终生,却不曾想过,裴聿的心里竟藏着一朵圣洁的白莲花。她从正牌裴太太变成了善妒口恶的毒妇,即使旁人怎样指责她,她也依然愿意相信那个与她许下一百年誓言的男人不会背叛她。但是,直到最后,苏凉才不得不承认,无论自己再怎么深爱,终究还是敌不过那个鸠占鹊巢的“白莲花”。……当爱情也面临穷途末路,有些抉择,早已覆水难收。******五年的时间足够她练成百毒不侵的金刚身了。然而,当她睁开双眼,看见那张熟悉的脸孔,当即险些咬到了自己的舌头。“苏凉,你不知道我们的婚是不能离的么?”可裴聿不知,苏凉的心早就在那一年的冬天,被他亲手埋在了层层雪海里。
  • 佛说十支居士八城人经

    佛说十支居士八城人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帝凰:邪帝的顽妃

    帝凰:邪帝的顽妃

    身为本世纪权威考古学家的她,意外穿越到大燕国的小婴儿公主身上……从小长大,才发现公主也不是那么好当的。皇家兄妹都要欺负她,最后连好不容易挑中的夫婿也要嫌弃她……什么?给她带来无妄之灾的,竟是这个男人……额,第一次见面打破她的头,三番两次伤害她的他竟然喜欢她,她才不要如此霸道的宠爱……“宠,我就要宠你!这是宿命,我在劫难逃”---燕飏帝****哈哈,这次要送给亲们的是怎样一位男主呢,喜欢霸道宠的亲们勇敢跳坑吧,让我们一起看看是什么样的男主配得上我们的穿越女……吼吼,收藏收藏,你们的支持才是风写文的动力!
  • 做人要懂心机

    做人要懂心机

    做事没有“心计”,就会四处碰壁,孤立无援;做事不懂“心计”,就会稀里糊涂,深陷绝境;做事不会“心计”,就会碌碌无为,一生平庸。做事有“心计”不是让你在做事过程中为达到目的而使用不光明的手段,而是做事时先下手为强的胆略,是行动前深谋远虑的眼光,是让“人情”更具“杀伤力”的武器。
  • 英雄联盟之封神打野

    英雄联盟之封神打野

    那一年,那一脚,他踹走的不仅仅是比赛的胜利,还有他的青春与梦想。泪洒战场,不留遗憾,他未完成的梦想,请允许我用文字再创辉煌。----致敬那些为了梦想,还在征途中的人们。青春,没有遗憾。(请允许我用Clearlove这个ID)
  • 地府搭档

    地府搭档

    当勾魂锁再一次落空,黑白无常终于恼羞成怒了!!!凡人竟如此大胆,敢和地府抢生意,当我们地府是吃素的不成!!!于是,一场地府与系统的生魂抢夺大战开始了。本文搞笑无逻辑,较真什么的可以接受,有意见可以留评,也有大量的征集:死亡现场,名字,系统类型,客串神仙等等。。。。
  • 采珠勿惊龙:鬼雨法螺

    采珠勿惊龙:鬼雨法螺

    说中,龙是由蛟幻化而成,长出翅膀为应龙,双翅消失后才成龙王,具有呼风唤雨之能。龙拥有这些异能,正是因为龙牙与龙守护的异珠形成某种能量场,而龙的一生都要借助异珠能量来修炼进化。异珠深藏在海底,龙会守候在周围,凡人不易得。但龙在化蛟时却是能量最弱之时,懂得天向地势之人则有可能获得龙牙。民国初年,专门为慈禧采珠的简氏一族就曾在旅顺附近猎杀过一条蛟龙。百年之后,南京。因怀疑在上海大学研究地质古生物学的爷爷是被人毒死,一直在深圳生活的我(杨宣)得知南京山海大学的麦思贤教授曾经在学术杂志上提过这种毒素,于是找他寻求帮助……
  • 八月桂花开

    八月桂花开

    枪声是在后半夜响起来的。乡村的夜晚,像蒙上了一块巨大的幕布,寂静得让人窒息,骤然响起的枪声则像一枚锋利的刀子,把厚实严密的幕布划开了一个大口子,使这个叫作万家畈的镇子像沸水一样翻腾开来。徐生芳不是被枪声惊醒的。一连好几天了,他的睡眠都不好。不仅是睡眠不好,他的心神也不安定,白天、夜里都恍恍惚惚的。有时打开了一本书,看了几行,很长时间里,眼睛还在那几行,思想却不知道跑到哪去了,仿佛在对某个声音、某个事件隐隐担心,又暗暗期待。这是民国十八年,按照现在的公元纪年,就是1929年。
  • 龙域僵皇

    龙域僵皇

    灭世,我为神话,星盘,我为将子,七道,唯我我占,奇身独脉,我为举世第一,断指,将另辟新界,一人穿越,古今震撼,此域非彼域,此人非彼人,此尸非彼尸。这是一个变幻无常而且动荡的界域。圣兽与魔兽相争,神兽与冥兽互斗,他横空出世,脚踩冥魔,手握神佛,且看其如何欲练尸池,血洗尸身,怒嗜魔魂。又看其如何力劈山河,血煞苍穹、、、、
  • 谁会在路上等你

    谁会在路上等你

    半个月前,我还坐在北京燕山脚下的画室里,咬着根牙签,对着画架子上雪白的画布发呆。半个月后的今天,我已经到了这里。这里是甘肃省的武威,古称“凉州”的地方。在路上,我总是很早就醒。我拉开窗帘,天刚蒙蒙亮,街头一片热闹。小地方的人都比较勤快。远远地,能看见古钟楼和罗什寺塔,在晨曦里静静地伫立着,像两位远古的智者。除了地球人都知道的出土铜奔马的雷台,武威的古迹,我只知道古钟楼和罗什寺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