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09500000002

第2章 线与面(2)

如果说朱秀海是从“死亡”与“人性”这两个角度来切人战争、召唤理性的话,那么都梁的《亮剑》则是在战争的传奇中更加人情化、人性化地重塑英雄,重铸军魂。显然,作者的商海经历和他的英雄情结之间具有某种潜在的联系:人物的生活依据来自战场,作者的情感参照则来自商场,因为在商场上见过太多重利轻义、背信弃义的人与事,就更加怀念真情和友谊,“世无英雄而更加渴望英雄”。由于作者早年从军所埋下的英雄情结,他便在作品中以理想化、传奇化的审美原则将英雄推向极致。与以往不同的是,英雄化与人性化在这里得到了统一。于是,一个重诺轻生、侠肝义胆的将军李云龙就这样呼之欲出。在战场上,他杀伐决断,快意思仇,为了营救亲人,他不惜打乱战斗部署,一意孤行,敢做敢当。而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在恶劣的政治环境中,他为了坚守良知与操守、捍卫正义与尊严,宁折不弯直至凛然赴死。他的英雄乐章在隆隆炮声中轰然奏响,在虎落平川式的压抑与磨难中戛然而止,令闻者荡气回肠——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固然不易,但在和平时期(诸如“文革”的政治高压,诸如当下的金钱腐蚀)保持英雄的人性与情操则是更难。都梁的英雄理想是属于军旅的,但又是超越军旅的,它源于现实,高于现实而又指向现实,具有广泛的普适性和强烈的针对性,这也正是英雄主义在当下中国的意义和魅力所在。由于作家赋予了人物以更加强烈的个性,并对人物桀骜不驯的个性表达了更多人情化、人性化的尊重、理解与张扬,并始终贯彻了一种当代审美情趣和人性评价尺度,使这个老故事中的老人物因此而放射出了更加个性化、人格化的熠熠光彩。《亮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用新的观念照亮旧的故事与人物的成功范例。

与《亮剑》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徐贵祥的《历史的天空》——如果说李云龙是人中之龙,艺高胆壮,有革命大侠之风范的话,那么,“梁大牙”则是一个从普通的乡村子弟成长起来的革命战士,他也许不如李云龙那么传奇和神乎,但他却因此更真切朴实,更加平民化,更加人情化、人性化、个性化。他的性格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浓缩的革命斗争史。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把《历史的天空》称作“后红色经典”。说它是“红色经典”,乃是从革命的历史题材,战斗的英雄形象、相对传统的叙述形式诸要素而言,之所以冠之以“后”,则主要考虑两点。一是作家在传统的宏大叙事中,以现代的观念、人性的取向,把目光聚焦于战争中个体的人和历史的种种纠葛,为人物设置生与死、善与恶等两难困境,在多种历史的偶然性背后,显示出历史的必然和规律。主人公“梁大牙”——一个米店小伙计为逃避日军追杀而欲投国民党军,结果阴差阳错闯进了八路军的根据地,从此走向了战争和政治。这样一个带着匪气的流氓无产者,其后却在复杂的政治斗争和激烈的战争中,逐步显示了优秀的品质和卓越的智慧,由一个不自觉的乡村好汉成长为一名足智多谋的指挥员,最终修炼成一名具有高度政治觉悟和斗争艺术的高级将领。这样带有传奇性而又具有可信性的情节架构,显示出作者对于偶然因索和历史必然律的带有哲学意味的思考。他似乎很看重偶然性的作用(如梁大牙误闯八路军根据地,以及被女战士吸引等等),但总体上还是令人隐隐觉察到那如命运般的历史必然的沉默的存在。这样灵活而务实地处理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关系,是具有很强说服力的。二是牢牢把握人物性格变与不变的辩证法。此前战争小说主人公多有一个性格变化的套路:即参加革命前个性峥嵘,棱角分明,一旦参加了队伍,提高了觉悟,便逐渐政治化、意识形态化、符号化甚至神化,形象高大了,但个性阉割了,变得扁平干巴,丧失了人物的真实性和丰富性。而《历史的天空》在吸收借鉴《我是太阳》《亮剑》等作品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自觉而准确地把握了人物性格中正面与侧面、主流与支流的消涨关系,不管梁大牙的政治觉悟、身份,地位发生多大变化,他性格中那些作为“这一个”的基本元素,最具光彩和特征的部分都没有随之流失、衰减和消弭,反而愈益彰显,贯穿始终,持续焕发着新鲜热烈的光彩。而且作者善于通过精彩情节、细节传达人物性格,不仅梁大牙,包括他身边的一个人物群都比较有个性,甚至像是“一个个不同人物性格的小型展览会”(雷达语),作者把人性、情感、欲望、命运同战争生活和政治生活进行了完美的结合,通过人物个体生命对历史的言说,完成作家生命知觉的表达,以丰满、真切的生命体验的细节和碎片,去填充和修补想象中的历史,使历史中的战争和战争中的个人都变得更加复杂、丰富和耐人寻味。

二.立足军营:寻找“台点”与“起点”

多年来,由于军旅文学在组织方式和观念形态上的特殊性,使军旅小说家在处理和平军营题材的时候往往容易受到掣肘:或受阻于政治话语和意识形态的惯性,或受制于当下部队生活体验的缺乏,作品往往人物性格靠色,或情节简单雷同。这种类型化的倾向常常会导致作品真实感的不足,而真实感的缺失又会使小说的现实性和影响力大打折扣。在当今全球化的大潮中,军人的价值观念、职业标准、思维方式、情感表达都与过去有着很大的不同,怎样尽可能贴近当下部队官兵的现实生活,是军旅作家无法回避的问题。面对着空前复杂的生活,面对着多元文化的冲撞,处于当代军旅文学“第四次浪潮”中的弄潮儿们,开始对和平时期军旅小说的主题进行不同方向的探索和不同程度的突破,而这种探索和突破的一个显著表现便是对我当年提出的“军门子弟作家”与“农民子弟作家”或日“军营文化”与“乡村文化”之“合点”的寻觅;朱苏进笔下的“将军梦”开始向现实坠落,而陈怀国作品中的农家子弟则向职业军人迈进。

至于柳建伟的《突出重围》,就更是在新旧思想交锋中寻找“合点”,获得“起点”。

从《炮群》到《醉太平》,朱苏进的写作风格由剑拔弩张、慷慨激烈一变为随意放松,娓娓而谈,这多少让人觉得有些新奇。《醉太平》中的主人公不再为坚执于高远理想而牺牲现世享乐,恰恰相反,他们开始在太平盛世中沉醉,在权势或情理的驱动与诱惑下,或振作或清醒、或颓唐或沉醉,他们的才华因此而变质,个性也因此而扭曲。但朱苏进写来却冷静客观,入木三分而又公允持平,还常常悬置判断,对人物不作丝毫的丑化或鞭挞,更不时流露出对某一举措的赞赏与把玩,这就使他对当下军营世态人心图的描画不但栩栩如生,而且意蕴深长。这种变化是显而易见又令人吃惊的。首先,是支撑其作品的精气神,已由强烈执著的理想主义呼喊让位于无可奈何的现实主义审视,或者说由批判取代了肯定,由消解取代了建构。《炮群》式的青春梦的破灭使朱苏进笔下的英雄只剩下碎片,我们不禁要问:

英雄无觅的慨叹是发源于作家本人的成熟与深刻,还是因为世俗环境强大的同化力与侵蚀性?抑或是英雄自身的精神世界和人格结构原来就存在缺陷?这就涉及到朱苏进的第二点变化:《炮群》之前,他一直在试图对和平环境中军人的价值做出定位与判断。而《醉太平》则不同,尽管它也通过对军人灵魂的审视而抵达了共通的人性层面,但作家并不满足于此,他的意图是要借助一个大的象征,从整体上超越军旅文学的樊篱——走出军营而直指中国的社会机制和某一部分病态文化。《醉太平》表面上“写的是军区大院里的人和事”,实际却是在指涉“一种一切大院都有的文化心态”。

如果就此而言,它或通过官场这个窗口的透视,或经由人际关系网的辐射,确实把军队大院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杀伤力揭示了出来。但是以作家的创作意图来要求,它并没有达到预设的期望值。而在我看来,与其把军队大院看成是中国大院文化的一个缩影,还不如将其视为当下中国军队生存环境的某种写真更具有现实性和警醒意义。也就是说,在以往朱苏进的笔下,英雄主义激情和品格的高扬,始终是以徘徊在天际的战争作为强大的对峙物来参照、来驱动和激发的。如果一旦失去了这个“对手”(譬如说换成了“大院”这样的生存环境)军人应该怎么办?在日益世俗化和物质化的今天,英雄何以成为可能?这个时候的战争就是自己和自己的战争:

是在太平俗世中迷醉与沉沦,还是抗争与升腾?显然,朱苏进关注的仍然是和平时期军队的自身建设与军人的自我完善。

如果说朱苏进在《醉太平》中对英雄主义冷静的审视使我们看到了当代职业军人理想的新变异,那么陈怀国对农民之子性格与心态的稔熟则使得《遍地葵花》中的农民军人具有了不同于以往的特征:作品通过对一群农家子弟军营故事的描写,为我们展示出一部当代中国农民军人的心灵史,而且首先体现了鲜明的反思和批判色彩。作者自觉地突破农民军人自身的局限,从农民军人的爱恨纠缠中超脱出来,使小说的主题思想得到了升华。其次,这部作品的可贵之处还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完整、丰满、典型、独特的农民军人形象。此前,还没有哪一个作家用一个长篇的篇幅如此集中地刻画和塑造一个农民军人——尽管这部作品写了一群农民子弟在当代中国军营中的奋斗历程,但主要还是全方位地,立体、纵深地勾勒描摹出了许家忠“这一个”的生命史和心灵史。从一个农村青年当到团长,再到犯错误,作品以二十多年的时间跨度,将许家忠这个貌似忠厚实则精明、胸怀大志又容易满足的复杂形象呈现在我们面前——这是一个由农民到军人的过程,也是一个从农民出发最终又回到农民的过程,更是一个人的生命过程。再次,这部作品不但写得扎实饱满、准确到位,还写得从容舒展、张弛有度。作者对日常琐事精细而不累赘的描写,使我们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真实情感和生活的丰富内涵。练军歌、踢正步的过程,同时也是许家忠们人生演进的过程。一首军歌、一声口令,足以让我们感受到他们在从军道路上跋涉得多么沉重。可以说,陈怀国在《遍地葵花》中实现了两个超越:一是对同类题材的超越,作者自觉清醒的反思批判意识使农民军人主题创作显示出了继续拓进的可能。一是对自身的超越,过去我曾谈到陈怀国的作品写得太实太满,密不透风,缺乏灵动感,但在这部作品中,一个个扎实的细节里有了形而上的思考和强烈的主观情感,这就使细节本身具有了很强的浪漫色彩和艺术张力,进而使作品实中有虚,灵动飘逸。总之,《遍地葵花》以直面人生的写实主义精神,既对农民军人逃离土地争取美好生活的渴望给予了充分的理解与尊重,又对农民军人的根性进行了不留情面的暴露与批判,既超越了简单的英雄化取向,又纠正了非英雄化的偏颇,更对农民军人与军队现代化、人的现代性之间的关系表现出了意味深长的思索与忧虑。

《醉太平》和《遍地葵花》,一个出自军门子弟之手,一个出自农民军人笔下,它们都在不同程度上完成了各自对于“乡村文化”与“军营文化”之间差异的超越。而柳建伟的《突出重围》则通过对“科技强军”主题的感性诠释,为我们展示出作者努力突破“农人”和“军人”的局限,进而寻找“乡村文化”与“军营文化”之间的“合点”的企图。简短捷说,这部作品可以概括为“五个一”:第一,它是一部忧患之作。通过一场摹拟高科技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的无导演大演习,作品揭示了中国军队在二十世纪末世界军事、政治、经济格局中所面临的严峻生存挑战,体现了作家对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认识水平与表达能力,呈现出沉郁激越的美学风范,暗合了转型期社会的时代精神。第二,它是一部本色之作,充分体现了军旅文学的本质特点,即弘扬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的主旋律,堪称军旅长篇小说的中锋正笔。第三,它是一部尝试之作。作者尝试做了两种融合:一是把战争生活与和平生活进行融合,打通了“以战为主”和“以和为主”两种传统的思维方式,预示出了军旅长篇小说一种新的生长点。第二种融合,即所谓寻找两类作家的“合点”:它把以朱苏进为代表的职业军人理想的英雄化书写和以阎连科、陈怀国为代表的农民军人的现实性吟唱作了一种调和。第四,它是一部塑造人物群像之作。几十个人物从普通士兵到大军区司令员,浓淡相宜,错落有致,提供了一个庞大的人物群像。第五,它是一部雅俗共赏之作。从假定性的故事框架、一波三折的情节线索和男人间的斗智斗勇中都不难看出好莱坞影片和金庸小说的良性影响。最后,因为《突出重围》的盛世危言品格,我们愿意对其艺术上的粗疏和不足报以宽容的微笑。

同类推荐
  • 京城反扒行动

    京城反扒行动

    现如今,人们出行的时间越来越多了:上班,上街,走亲访友,外出旅游,进城或下乡等等。然而当你行色匆匆或谈笑风生之间,别忘了熙来攘往的人流中,很可能有贼眉鼠眼正贪婪地盯着你的衣兜或提包,他们身上的第三只手也随时都可能偷窃你的财物。仅2001年,北京公交分局反扒民警共抓获扒窃嫌疑人5524名,破获扒窃案件2016起,作劳教以上处理的扒窃嫌疑人828名。每到年底,尤其是春节来临,许多大中城市的盗窃案往往是高发时期。
  • 古代送别诗词三百首

    古代送别诗词三百首

    本书是以古代送别为创作主题的一类诗歌作品,其特点在于借助历史抒写送别情怀或发表议论。从送行者一方讲是“送”,从离别者一方讲是“别”。 从古至今,“送别”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共选录历代怀古诗词300首,其中包括汉魏晋、南北朝、唐、宋、金、元、明、清等各朝代的名家名作。从时间上说上起西周,下迄明清;从空间上说,送别所涉及的地点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本书除送别诗之外,还选录了一些送别词。送别词是对送别诗的发展,将送别诗、词并录,可有助于读者更清晰地了解送别文学的全貌。
  • 写人·记事

    写人·记事

    这里有弹得一手好热瓦甫的琴祖,他走到哪里就弹到哪里;也有眼神专注得像工程师的鞋匠,闲来无事眯着眼睛晒太阳。另有奇人异士,能养金雕、会说祝词、擅唱花儿。这便是维吾尔族人民的生活风貌。
  • 女性主义者的饭票

    女性主义者的饭票

    这是一系列治愈风格的关于爱情的小故事与小领悟。每个时代男女的爱情心态,都是这个时代的图腾。全书由慧黠的短章组成,上谈文人掌故,下涉尘世生活,笔调自由出入想象与现实,轻松剖析中国当代都市生活中男与女、爱情与饭票、精神与物质等话题。文字幽默犀利,立意不落窠臼,是一个都市女子对爱情独立且不失温柔的解读。在这些属于中产阶级的小品文中,因着作者悲悯的情怀,使整本书仿佛冬日午后的阳光,在俏皮幽默中也充满了爱意。
  • 开卷书坊·温暖的书缘

    开卷书坊·温暖的书缘

    本书是开卷书坊第三辑中的一种,系著名诗人、作家、出版人徐鲁先生的散文集。其中既有追慕先贤大师,如孙犁、梁宗岱、鲁迅、徐迟、丰子恺、曾卓、绿原等,也有评赞书友时俊,如画家贺飞白、萧继石、梅春林,长笛演奏家涂琳,书法家刘永泽,诗人、散文家赵丽宏,散文家李华章、文字圆润丰满,关怀体贴亲切。当然,也少不了论及名著书事,如《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开卷》《刑场上的婚礼》《长江文艺》等。对于文学爱好者而言,是极有趣味,极具可读性的。
热门推荐
  • 著名艺术家成才故事(世界名人成才故事)

    著名艺术家成才故事(世界名人成才故事)

    培根说:“用伟大人物的事迹激励青少年,远胜于一切教育。”为此,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发明家、财富家等,编成了《著名政治家成才故事》《著名外交家成才故事》《著名军事家成才故事》《著名谋略家成才故事》《著名思想家成才故事》《著名文学家成才故事》《著名艺术家成才故事》《著名科学家成才故事》《著名发明家成才故事》《著名财富家成才故事》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梦从水里游来

    梦从水里游来

    本书内容包括拾起一束嫩黄的记忆、过去是一道伤痕、梦的下游是女人的脸等六部分内容,共54篇小说。各篇小说都含幽谷拾光、蛟龙出海和诗文并茂。
  • 情深几许,我的后半生

    情深几许,我的后半生

    那夜回家,是给我的母亲奔丧,昔日好闺蜜竟是插足父母婚姻的第三者!母亲是被父亲和我的好闺蜜联手算计而死。那一夜,我失去了亲情、友情。父亲和她觊觎母亲留给我的遗产,两人联手要将我送进监牢。我被伤得撕心裂肺,鲜血淋漓。直到他的出现,将我带离深渊。他像是一个神,永远能带领我走向希望的征途。我的前半生多是苦涩,往后有他,情深几许,我的后半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李小龙之死

    李小龙之死

    李小龙,一代功夫片巨星,在美国、香港乃至全世界拥有相当多的观众和崇拜者。特别是后期一部《龙争虎斗》在好莱坞一举夺魁,摘取了奥斯卡金奖。这使他成为世界电影界最高奖项获得者中惟一的华人演员。1973年7月21日凌晨,香港。一向以高效率著称的各大报纸的排印车间从午夜开始,都异乎寻常地忙碌起来,这是由于昨晚一个住在某医院急症室的记者打来电话所引起的。预定今晨刊登的新闻被撤换下来,又安排了新的版面。一些杂志娱乐版的记者也纷纷被夜班编辑从被窝里唤醒,派给他们一项紧急采访任务。
  • 心愿

    心愿

    她就只是想要一个家而已,老天居然把她送到在这个鸟不生蛋鸡不拉屎的地方,还让自己附在一个被休了的女人身上,她不要啊……
  • 傻王宠妻:妖孽王妃要逆天

    傻王宠妻:妖孽王妃要逆天

    她是的相府大小姐,受尽欺辱,一道圣旨把她赐婚给傻瓜王爷,天下哗然大惊。丑颜女嫁傻瓜王爷,天生绝配,所有人议论纷纷,等着看热闹。但世人不知道的是当真相真的暴露出来的那一刻,震惊天下。就是他们看不起的两个人,搅得世界天翻地覆,欠我们的,总要还回来,算计我们的,加倍还回去,欺负我们的,我会让你生不如死。
  • 与死亡有约

    与死亡有约

    我为什么而死?你会知道的。因为在人性的深渊总有一双眼睛在盯着。吾眼望深渊,所见及光明。这是侦探的世界,所有的罪犯,无处可逃。
  • 女皇的男闺蜜

    女皇的男闺蜜

    他是一名中学体育老师,也是埋头写作的宅男。他和漂亮女友同居三年,却依然还是悲催处男。他偶遇传说中的龙,没沾好运,还被汽车撞翻。温柔贤淑的大小姐武顺对他笑靥如花。霸气侧漏的二小姐武珝对他死缠烂打。娇憨可爱的三小姐武瑛对他投怀送抱。牛皮吹大,必遭惩罚;本领再高,也会摔跤。普通婚姻,夫唱妇随;政治婚姻,俱荣俱毁。大唐真好,遍地是宝;随手可捞,爱要不要。
  • 暖暖情

    暖暖情

    “哎,你们几乎天天粘在一起,我感觉你们有些猫腻?”林子兮同宿舍里,她最最好的朋友都这么怀疑着她。其实并不然,这口中里的话说的就是和她从小到大的俩个混账小子:林玺、林子喃。别惊奇这名,这三娃子一起出生,三个妈还是高中,大学的骨灰级闺蜜,在同一个医院里,出生了三个孩子,名字就取的意外有些像。这可能就是缘分中的缘分。但对于她来说,这就是孽缘!!
  • 玄奘精神

    玄奘精神

    《玄奘精神(盛世下的传奇故事)》以玄奘一生中的重大事件为线索,通过解读玄奘西行之旅的曲折经历及其相关历史事件,向读者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玄奘形象。他在充满艰险的西行之旅中所彰显出的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不屈的人格、精深的知识、优秀的团队意识和不求名利的品格,正是他获得圆满人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