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18400000007

第7章 关于幽默逻辑学建构的对话(1)(1)

客:你本来以研究诗歌理论而引起注意,但是自从80年代中期以来,你好像在诗歌领域中有点沉默,或者说不大活跃,很想知道你是怎么考虑这个问题的。

主:从80年代中期以后,虽然我并不是完全没有对诗歌现象作过任何评论,但是真正系统的评论是不多的。比较重要的论文如大约1987年发表在《文论报》上的《中国现代诗歌流派嬗变过速问题》和1993年发表在同一报纸上的《新诗潮的困窘与出路》,在这两篇论文中,我提出当前的诗歌实际上已经误人歧途,把“五四”以来所积累的艺术家底挥霍了不少。由于篇幅较小,又加上没有连续、系统地加以发挥,所以没有引起广泛的注意,这是很自然的事。

客:这样说来你对诗歌是很有一番深思熟虑的见解的,如果你认真地大干一场,也许会像当年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一样引起轰动的。

主:我觉得说这种话为时过早,尤其是这种观点与我的朋友们正在坚持的观点之间的矛盾太深,于是我采取了保持沉默的态度。从真理论的高度来看,文字的争论并不是十分重要的事,因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并不是理论,而是实践。我要看一看,让时间这个最严厉的审判官来说话更好一些。

客:可那要有很长一段历史时间。如果真如你说的那样,这个历史的弯路就要走到碰壁为止,那样我们付出的代价就太大了。

主:历史是非常严峻的,有时是非付出代价不可的。明明知道是陷阱,可还是要没命地往里跳,这样的事我们见得还嫌少吗?目前我国的诗歌所面临的困境就是明明看到西方诗歌已经陷入困境,还要悲壮地往那条路上去闯。

客:可是,不管怎样,你这种完全冷眼旁观的态度都不能算是最好的选择。

主:是的,从历史的眼光来看,人类所作的选择往往并不是最好的。1980年,当时我还在写诗的时候,我曾经写过一首诗,其中有一句我至今仍然记忆犹新:“早发的真理之花,往往孤独地凋零。”在80年代末期,乃至90年代初期,对于我这样一个曾经算是诗歌评论者的人来说,最好的选择是什么也别说。

客:但是你近来在文艺理论界还是相当活跃,这似乎自相矛盾,你在许多问题上还是说了许多。

主:我承认我有一点不甘寂寞。可是你如果仔细研究一下,就不难发现,我说了那么多,都是关于小说和散文的,除了为我的学生或者年轻人的诗作序或者作评以外,我基本上信守了我对自己的承诺。偶尔对诗发表一些看法,但那绝不是对诗发表什么系统的见解,而是在某一个具体的问题上发挥我80年代真善美三维错位的理论。这些文章中的一部分收在香港三联书店出版的《孙绍振如是说》中。

客:这似乎并不能说明你近年全部文学批评的成绩,你的工作并不限于阐释你80年代早已建构的理论。你好像在很长一段时间中把精力放到了幽默理论的研究中去了。

主:没错,从90年代以后,我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在幽默理论上。这是因为我有一个非常强烈的感觉,那就是当前我国一般的文学评论过剩,或者说文学评论在结构上失去平衡。光从现象上看,一部稍稍有点特色的作品一出来,马上就有许多评论文章一哄而起,或褒或贬。看起来文学评论队伍很庞大,但并不意味着水平的提高,并没有多少振聋发聩的思想冲击渡,或者发人猛省的艺术见地,更不可能出现多少像勃兰兑斯的《十九世纪文学主潮》那样的经典性的巨著。记得50年代中期,周扬在北京大学中文系的一次演讲中曾经提出一个很有见地的观点,叫做“时代智慧集中论”。他的这个说法,是在回答一位印度作家的问题时提出来的。那位印度作家问周扬:为什么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这样一个严重的问题,在苏共二十大上提出来以前,居然没有一个苏联作家在作品中有丝毫的表现,这怎能称得上“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呢”?周扬认为,一个时代,总是把它最高的智慧集中在某一个领域中。如19世纪的俄国集中在文学领域中,沙皇宪兵头子背肯道夫说别林斯基他们是因为不能够在广场上造反,才跑到杂志上来造反的。在我国现代史上,“五四”时期民族的精英集中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一系列的文化巨人;30—40年代集中在军事领域,出现了大量的军事家;而在50年代则集中在政治领域。在前苏联,40—50年代,时代智慧的精英并不集中在文化艺术界。所以对于个人迷信这样严重的问题并不是文化大师首先发现并且找到解决的方法的。根据他的这个理论,可以解释我国在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思想解放运动的特点决定了很大一部分的思想界的精英集中到了文化界,包括文学批评界来了。但是改革开放,实际上是集中在经济上的,民族关注的焦点正在向经济领域转移;而文学批评领域中强大的思维大军还没有来得及相应地转移,这就造成了文学批评力量的过剩。

由此产生了在文化艺术批评当中的不平衡。例如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建筑日新月异,一座座耗资数百万甚至数千万的现代化大楼拔地而起;但是作为建筑艺术的成果,却不见有多少真正的建筑美学的批评,致使许多建筑脱离民族传统、盲目照搬西方和港台的大楼,至今仍然未引起有识者的呼吁。又如大众文化在兴起,一个个歌星像走马灯似的登场,追星族如痴如醉,却不见音乐评论家现身说法,把提高民族音乐文化的历史使命承担起来。最突出的是小品和相声的大起大落,也不见喜剧批评的相应发展。

其实,中国老百姓目前处于一种对于喜剧的饥渴之中。这使我想起了恩格斯在谈到文艺复兴时所说的一种社会的需要比100所大学还更能催化人才的成长。但是奇怪的是,中国的喜剧创作和理论并没有自发地应运而生。对于相声的衰落和小品的颓势,中国过分庞大的文学批评界至今反应可以说是非常迟钝。一种强大的社会需要竟没有得到号称感觉敏锐的文学批评界的迅速响应,这是一大怪事。从理论上说,对于社会需要作出反应还得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可能很长,也可能很短,这取决于文学批评的自我调整的自觉。正是出于这种自觉,我采取了某种意义上的转移。

这不仅出于理论上的考虑,而且出于创作实践的迫切需要。不论在影视作品中,还是在小说、散文、诗歌中,喜剧性的匮乏成了一个怪异现象。散文长期困于抒情,一度导致幽默散文的空白,以至于散文创作在很长一个时期里落后于台湾,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在现代文学史上,40年代幽默散文长期遭到忽视,林语堂、梁实秋是因为政治上的原因还可以理解,王力先生的幽默散文《龙虫并雕斋琐语》也遭到排斥,实在是匪夷所思。从理论上究其根源,可能是因为幽默作为一种心灵的沟通方式,更超越于实用价值,与强调社会、阶级冲突的传统文学理论和创作有更深刻的内在矛盾。正是因为这样,鲁迅本人作为一个幽默作家取得了相当高的艺术成就,但是在理论上他却是十分戒备幽默对于文学的社会功利价值的消极作用的。这也许是30年代的历史现实使然,但是到了今天,社会生活的竞争的日益紧张造成了对于喜剧性和幽默感的渴求,已经在逼迫着我们不能再不作出起码的回答了。

客:不过,这些年来,我们大陆的幽默散文也有所发展,从80年代初杨绛女士在《干校六记》中的那篇《小趋记情》到孙犁的一些富于谐趣的散文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后又由于台港幽默散文的大量介绍,在散文中追求幽默者蔚然成风,不论是张洁、贾平凹、流沙河还是年轻一代的作家(如舒婷、唐敏、陈震)都时有幽默之作。

主:这自然是事实,我还可以为你补充一些更尖端的现象,比如在散文家楼肇明先生笔下还有某种灰色、甚至黑色幽默的文章。但是总的说来,我们的幽默散文是不够发达的。这是因为长期以来狭隘的社会功利主义,多多少少还束缚着我们的作家。有一个相当值得注意的现象可能被忽略了,那就是几乎所有的大陆作家的幽默散文总是和某种实用理性和道德理性联系在一起。这自然也可以说是一个长处,但总是不够超脱,在风格上总不及台港散文家那么丰富,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在理论上缺乏自觉。

客:这可能有一些道理。不过,我相信,你不仅仅是因为散文的缘故才把注意中心转移到幽默理论上来的。

主:是的。我还注意到,最受大众关注的电视小品陷入危机,也与理论上的盲目性有关。中央电视台每年的春节晚会,小品都是主角,但是连续十多年下来小品已经有难以为继的感觉。原因在于理论上的偏狭。演来演去,都不约而同地是闹剧。好像小品就非得是闹剧不可似的。这是因为陈佩斯和朱时茂以其闹剧小品轰动了以后,不知不觉形成了一个模式,差不多所有的小品演员都在舒舒服服地往里钻,直到全国的观众开始感到厌倦了,还在这个套子里昏头昏脑地挣扎。

同类推荐
  • 到死才说的话

    到死才说的话

    该书中收集的是视角独特的墓志铭和遗言——到死才说的话。这些话都是以黑色幽默的形式说出来的。黑色幽默,是一种哭笑不得的幽默,悲剧内容和喜剧形式交织的混杂,表现世界的荒诞、社会对人的异化、理性原则破灭后的惶惑、自我挣扎的徒劳,是其中心内容。
  • 滑稽笑话

    滑稽笑话

    本书涵盖了许多滑稽的笑话,相信一定会给大家带来很多快乐和满意的笑声。拥有快乐的心情不是那么难的一件事,阅读本书,欢喜多多,快乐满满。
  • 笑话王中王:幽默解闷小故事

    笑话王中王:幽默解闷小故事

    《笑话王中王》系列收集了大量的幽默故事,一则笑话能够让我们感到快乐喜悦,一则笑话可以使我们获得轻松解压。只有在一个轻松幽默的环境下,我们才能笑口常开,才能笑对人生。
  • 小时候的大谎言

    小时候的大谎言

    小兔说:“我妈妈叫我小兔兔,好听!”小猪说:“我妈妈叫我小猪猪,也好听!”小狗说:“我妈妈叫我小狗狗,也很好听!”小鸡说:“你们聊,我先走了!”小兔说:“我是兔娘养的!”小猪说:“我是猪娘养的!”小鸡说:“我是鸡娘养的!”小狗说:“你们聊,我先走了!”0号陪练说:“外人叫我零陪,好听!”1号陪练说:“外人叫我一陪,也好听!”2号陪练说:“外人叫我二陪,也好听!”3号陪练说:“你们聊,我先走了!”
  • 老茶馆笑话

    老茶馆笑话

    这是一本中国当代的笑话作品集,收集了笑话故事200余篇,分为《少城笑话》、《都市笑话》、《白领笑话》、《老板笑话》、《江湖笑话》、《夫妻笑话》……
热门推荐
  • 活金

    活金

    他体弱多病,却是天定的护灵之人,以德报怨,收服逃窜的金马,挽救受难的村民,觉醒的他,得到了强大的灵力指环,修炼血精,追寻活金渊源,危机困境之下,他成就了传奇人生。
  • 你我的诗歌

    你我的诗歌

    与诸君共享,非凡非仙非神,日常慢述而已。
  • 斗鱼之顶级主播

    斗鱼之顶级主播

    成为幸运儿携带系统重生于大学时代,系统的存在让刘毅拥有了上辈子无法拥有的生活,国服韩服双服登顶,上帝视角,预判能力,让他短短时间内震撼了整个亚洲。韩国电竞成了英雄联盟赛坛上无法撼动的存在,站在其他国家职业队的尸体上沐浴着荣光,两届S系列总冠军的SKT更是光芒万丈,韩国迎来了他们的巅峰!是系统的任务,也是自己的内心,刘毅那场雨夜后毅然决定踏入了职业赛场,韩国王座即将被粉碎,中国电竞统治世界赛场的时代已然到来!现实与网络齐头并进,无可匹敌的统治力让他无意间一手缔造了威慑全球的直播帝国和电竞帝国!Q群号:943507478
  • 狐心

    狐心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每年农历八月是海宁盐官镇最热闹的时节,秋阳朗照,金风宜人,满郭人争江上望,欲睹钱塘秋潮之风采。而盐官镇的宝塔一线潮也从未让人失望,起潮时形如海天一线,声似万马奔腾,继而素练横江翻滚而至,雷霆万钧,顷刻间便化作数米高的、宛如冰山雪峰般的滔天水墙,倾涛泻浪,喷珠溅玉,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这一日,潮水刚过,江面粼粼,秋花成绣,许多年轻男女结伴坐在观潮亭中,兀自流连,江边亦有不少商贩,携了香石、珠串、花粉等物巧言叫卖。观潮亭外一株合欢树下聚起了层层人群,中间的空地上排列了七盘一鼓,一名身着蓝衣、脸罩轻纱的女子正在盘鼓上翩跹起舞。
  • 报复游戏:请初恋过招!

    报复游戏:请初恋过招!

    三年前,她鼓足勇气向他表白,他拒绝了她她得知,原来是自己平凡的外貌和胖乎乎的身材而被他拒绝从那以后,她便决定在把自己改造成一个完美女人之前绝不见他不是因为还爱他,只是想要报复他三年后,她回来了再次进入了他的生活不同的是——一切在改变但他喜爱女人的外表这点仍没变她成功地击败了他的心,同时自己的心也一同破碎然而,两颗破粹的心是否能在一起爱下去?
  • 淡雅似水逢长青

    淡雅似水逢长青

    那一年,他五岁,她一岁。一次刹那的相遇,系起了他们相连的丝线。之后一次偶然的相逢,再加一次必然的相识,组成了千里长的一线牵。他们在冥冥之中相知,淡淡如水中相惜,红尘乱世里相爱。
  • 要死的爱情

    要死的爱情

    因为一次谋害,两姐妹不小心穿越到了古代,开启了一段收割男神的爱恨情仇。许多年后……书房里,一个女子指着洗好的照片对男子说:“是不是很漂亮!”“不漂亮啊”“你之前不是说很漂亮吗”“我有说过吗”“我不漂亮,那你还死乞白赖的非要和我结婚”“那是因为我爱你啊,可不是因为你漂不漂亮,只因为是你”女子悄悄的放下了手里的砖
  • 海客谈瀛洲

    海客谈瀛洲

    主人公刚到杂志社工作不久,即与古航海史青年专家纪及一起接受了任务:为霍老撰写传记。在考察中,纪及发现了传主的许多瑕疵甚至污点,加上与传主长期霸占的山村少女的爱情,引起了权高位重的霍老深深的嫉恨。纪及结合研究秦王东巡等事件,发表了多年未能完成的古航海专著,结果引起了一场霍老暗中推助的疯狂围剿。于是长期聚集在霍老身边的各色人物粉墨登场,演出了一场亦庄亦谐且血泪交织的现代悲剧。
  • 朝圣者

    朝圣者

    一家低廉的旅馆里,一名年轻的女性被害身亡,她的牙齿被悉数拔掉,脸和五指皆溶解在强酸里,现场没有一丝关于她身份的线索。一栋豪宅中,一位年轻的富豪坠楼身亡,没有目击证人,没有监控录像,如果不是意外,那证据又在哪里?烈阳,沙漠,一个少年站在远处看着自己的父亲被公开行刑,仇恨的怒火在他胸口燃烧,他有一个计划,要惩戒这个不公正的世界。“朝圣者”是一个神秘人物的代号,他曾是秘密情报机构的领导人,如今正准备卸任隐退,但这几桩事件却似乎都与他有着某种关联……在命运里,每个人都无可替代,亦无处可逃。而获得自由的最好方法,是学会放手。
  • 让我装逼让我飞

    让我装逼让我飞

    陈星海穿越了,不出意外,穿越后的生活很刺激!靠着地球后援团的帮助,解除危机、发展实力,顺便还能开挂装逼!陈星海:“不要怪我总是亮瞎你们的双眼,哥生产光环!如果你们觉得我飘了,对不住,我背后的大佬不允许我低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