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20900000006

第6章 我不想告诉你她的名字

我不想告诉你她的名字,但我要告诉你她的故事。不想告诉你她的名字,是因为某种承诺,但是故事肯定是真实的。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们暂时称她为小荣吧。

十几年前,我曾去北大荒采访,寻访那些被遗忘在荒原里的老知青。举世瞩目的中国知青运动,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入尾声。战斗在北大荒(黑龙江建设兵团)的50万知青陆续回到自己曾走出的城市。大概只有百分之一二的知青留在了北大荒。当返城的知青因北大荒的经历受到人们敬重的时候,留在北大荒的知青还在默默地过着艰辛的日子。当“知青饭店”、“北大荒餐馆”成为城里人最时髦的去处时,留在北大荒的老知青坐在自家的土炕上喝着自己酿造的苦酒。他们渐渐被人们遗忘了,甚至也被自己遗忘了。有时回访的老知青像衣锦还乡的状元一样受到农场职工前呼后拥的欢迎,他们却躲得远远的,不想和老战友见面,好像自己做错了什么事一样无颜见江东父老。其实他们的心里真的很苦。

不知为什么,每次参加城里知青的集会,我总会想起他们。作为一个曾信誓旦旦“扎根边疆”并倾力鼓吹(当时我在黑龙江建设兵团报社当记者)如今却在城里幸福生活的老知青,我觉得欠他们一份情,欠他们一份债。后来的许多事实证明,越是激情满怀、豪情万丈的人激情冷却得越快,最早离开北大荒的,往往是那些誓言最响的“扎根派”。在离开北大荒10多年后,我悄悄地离开喧嚣的城市,又走进这片曾洒下我青春汗水和泪水的土地。也许我只有为留在这里的战友写点什么,我的灵魂才能安宁。

这是一次艰难的采访。30多年前,北大荒的知青就像开遍原野的山花,随处可见,到处可采。可是现在寻找一个老知青,就像采一棵人参一样艰难。我到了黑龙江农垦总局,也到了10多个农场,谁也说不清楚,现在还有多少知青留在了北大荒。有的名在人不在,他们办了退休手续回老家了,但还是农场的人;有的名和人还都在农场,却不想接受我的采访。往事不堪回首,他们宁肯被人们彻底忘记。小荣就属于后者。

那一天,我风尘仆仆地来到三江平原腹地的一个农场,这是1958年王震将军带领10万转业官兵最早创建的大型国营农场之一。这一带兵团时期叫“建设兵团3师”,现在为红兴隆农场分局。从1963年开始就有知识青年来这个农场屯垦戍边,到70年代初,这里的知青达2万多人。农场宣传部张部长说,现在还有知青大概不到百人了。他说,我认识一位女知青,是你们哈尔滨老乡,经历坎坷,在生产队当老师。明天我领你去采访。我说,最好先打个电话,否则到时找不着她。张部长说,没问题。

第二天,场里派了一台吉普车送我们去小荣所在的生产队。北大荒无垠的原野让人心醉,我们的吉普车像快艇一样在绿海里航行。景色依旧,然而农场的境况已今非昔比了。农场已划分为若干个家庭农场,显示出新的活力,但由于粮食价格不合理等问题,农场的经济还面临许多困难。半军事化的乌托邦式的田园诗已成为遥远的回忆,在新的生产关系组合中并不是每一家都成为富足的小农场。一个小时后,我们赶到了小荣所在的分场,领导说,已给生产队打过电话,小荣在队里等你们。10分钟后我们赶到生产队,曾是小荣学生的队长说,我已通知她了,让她在家等着。可是家里外头都找不到小荣。

张部长突然想起,刚才我们来的路上好像有两个女的正往分场走,其中有一个可能是小荣。说着他领着司机开车回头去追。不一会儿,张部长把小荣“抓”了回来。原来小荣有意回避我们,她听说我们要到队里来就往分场跑,走到路上发现后面有车来了,马上钻到路旁深沟的蒿草里。张部长把车停在路旁,大声地喊:“出来吧,我都看见你了!”张部长在分场当过副书记,管过教育,和她很熟。小荣从草丛里出来说:“我哪还像个知青,没脸去见作家!”张部长说:“作家也是老知青,大老远来看你,怎么能不见呢!”就这样,张部长用车把她拉了回来。一路上小荣还是叨叨咕咕的,满心的不情愿。

在小荣和我握手的时刻,她泪眼迷蒙,我也不禁一阵心酸。岁月给她留下了太多的痕迹,她的穿着和形象与村妇无异,脸色黑黑的,皱纹深深的,头发像荒草一样凌乱,对她来说,“知青”只是一个历史概念而已。

“你原来是哪个学校的”

小荣和她的孩子“你是哪年下乡的”

“下乡在哪个团?”

和所有的老知青一样,只要唠起这几个话题,马上成了无所不谈的老朋友。就像全世界的无产者,只要唱起《国际歌》,就成了一家人。在挂满灰尘的生产队办公室,一问这几个问题,小荣的话匣子就打开了,和我谈起她从不愿意对别人说起的故事:

“我是1966届初中毕业生,1968年11月下乡的。当时也是豪情满怀的,是一路上唱着歌来的,和电影《军垦战歌》的情景一样。‘迎着晨风迎着阳光,爬山过水到边疆。’可是一到农场就傻眼了,什么兵团?和农村也没啥两样,都是一片大雪覆盖的土房,然后就是一望无边的雪野,一点生气都没有。来到连队第二天就下地干活,是在雪里扒苞米,又冷又累,干了一天还看不到地头,我坐在地里就哭,鼻涕一把泪一把的,都冻在了脸上。

“后来我就当炊事员,天不亮就起来做饭,大冬天到井沿挑水,一气要挑十几担,开始一步三晃,肩膀都压肿了,后来挑水也不觉累了。以后我又到猪号当饲养员,这也是个又脏又累的活,又是挑猪食,又是起圈,一天也是紧忙活。到了猪下崽时整夜守着,有时把小猪搂在自己怀里。我养的猪又白又胖,可好玩了。”

说着她笑了起来,我依稀还看得出一个活泼天真的女知青的样子。她笑的时候,满脸的皱纹都化成了花纹,让人高兴。

“反正连队什么苦活累活脏活我都干过,一直干到1976年3月,我被调到连队学校当老师,小学、初中,我都教过。我本来只有初中文化,为了教好孩子们,我真是下了不少功夫,曾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因为连里教师少,我放弃了许多出去进修的机会,结果连个大专文凭都没有,职称也没评上。没有职称,就不算干部,待遇和其他职工一样。最宝贵的机会让我失掉了,但并不后悔。

“随着年龄的增长,婚姻问题也提出来了。当时追求我的男知青也有,我却爱上了我们连的副连长老陈。这也许是命运的安排吧!其实老陈也不老,只比我大6岁。他哥哥是1958年转业的军官,他初中毕业从广西来到农场当工人,也算个知青吧!他刚刚离了婚,那女人不愿意和他在北大荒受苦,扔下两个孩子走了。那两个孩子,大的是男孩,才10岁,小的是女孩,只有7岁。老陈工作很累身体又不好,拉扯两个孩子很不容易,看着让人心疼。当时,我对老陈说,我年轻身体好,什么活都能干,我帮你把两个孩子抚养成人吧!老陈说,那怎么行!你这么年轻,我不能拖累你一辈子。你赶快返城吧,回到哈尔滨什么对象找不着!老陈说得特别诚恳,他越这么说,我越心疼他,越离不开他了。那时像我这样心眼实的女知青很多。

“当时是1977年,大批知青返城了,我爸也给我办好了回城接班的手续。可是我坚持没走,和老陈结了婚,成了两个孩子的妈妈。结婚很简单,没有操办,因为老陈没有那个实力。我一进家门就成了两个孩子的妈!连里谁都知道,我待他们特别好。他们也把我当成他们的亲妈妈。

“没想到结婚才几个月,老陈就得了病,到城里一检查是肝癌。我是泪水往肚子里咽,只能半夜里偷着哭。我领着老陈到处看病,花没了我们的所有积蓄,还欠了不少的债。当时我正怀孕,什么也舍不得吃。我生下儿子还没满月,老陈就去世了。他临死前说:‘我真对不起你!我们结婚才一年多,给你扔下3个孩子,太难为你了……’我说:‘你放心吧,这3个孩子我一定给你抚养成人!’

“老陈死的时候都没闭上眼,两个大一点的孩子抱着我哭成一团,我对他们说:‘你爸死了,还有妈妈,我已对你们的爸爸作了保证,一定把你们养大成人!’

说到这儿,小荣已是满脸泪水了。我强忍着泪水,可心里如刀割一样难受。

“那以后的日子你们娘几个是怎么过来的”我难以想象,他们的日子会是什么样子。她用手抹去脸上的泪水,淡淡地笑了笑。

“我也说不清那些日子是怎么熬过来的。当时我每月只有37元的工资,要还老陈生病欠下来的债,还要抚养3个孩子,真是难得没法说,可是我们总算过来了。在最困难的时候,1985年我又和队里开康拜因的老王结婚了。我们俩是苦命相连,他原来的爱人是个知青,因车祸死了,扔下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别人撮合说,你也太苦了!老王人好,帮你一把,日子也会好过一些。这回我成了5个孩子的母亲,有老王和我共同支撑,我们的日子虽然很苦很累,但总算像个家的样子。现在这5个孩子都长大了,老陈的大儿子,我一直供他读到中专毕业,现在我们附近的六队当副队长,是个很有能力的小伙子。老陈的大女儿长大后,让她生母接走了。老王的大女儿按政策回城工作了,常回来看我们。我的小儿子和老王的小女儿都在场部读高中,他俩正好在一个班,像亲兄妹一样互相帮助。”

“你现在还当教师吗”我问小荣。她说:“早就不当了。生产队的学校都撤了,集中到分场去办了,有学历、有职称的老师都调到分场。我啥也没有,只能留在队里。别人说,你应该到上面找一找,当了这么多年的老师怎么一下子变农工了!我说,算了,在哪都一样干活吃饭。再说,还有一个婆婆是精神病,还要我照顾,我哪也不想去了。我现在的活是看麦场,你没看我晒得这么黑吗?!这都是老头干的活儿,队里也算照顾我了。场里有好几年没给我们开工资了,一共欠我们4万多元,补发后,我又从哈尔滨的家里借了1万多元,用这些钱我们从队里买了一台康拜因。老王用这台机器在麦收和秋收时给别人家干活。我们家的日子不比别人差。”在农场小荣家算农技专业户,为别人家代耕代种代收,收入很高,应该是队里最先富起来的人家。我从心眼里替小荣高兴!

从她舒展的笑容中看出她的几分满足。

“难道你不后悔吗?下乡,还有婚姻”

她想了想说:“也没什么后悔的。下乡是我自愿的。别人返城时,是我不想走的。这些年也没白干。别的不说,就说我教的学生吧,有的考进了北京,还有的在农场都当了队长了。培养了这么多有用的人才,我也算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我嫁过两个男人,我真爱他们,他们也给了我爱。我为他们抚养了孩子,?亥子们也爱我。作为一个女人,我知足了。”

在分手的时候,我们达成了这样的“协议”一最好别写,写也别写她的名字,怕城里的亲人看见了心里难受。

她站在路口向我们挥手,眼看着我们一点点消逝在绿色海洋的深处。在翻滚的绿浪中,那红色的砖房格外的鲜艳夺目。我回望站在村头的她,她却越来越高大,越来越清晰……

2010年7月,我又重回北大荒为《人民日报》写了一篇报告文学《仰视你,北大荒》,我曾在小荣所在的农场采访。当年接待我的张部长早就退休了,我向场宣传部的人打听,他们说像小荣家这样的农技专业户,每个队都有,不知你说的是谁家。你放心吧!他们的日子都不错,每年几十万元的收入,在场买别墅的人家都不少了!

如果真是这样就好了。我在心里祝福着小荣一家!

同类推荐
  • 狄金森的一天

    狄金森的一天

    那日早上出门,随手拿了小开本的《狄金森诗选》(64开本,硬精装,江枫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装进外衣口袋。这本诗集大约是五六年前,从旧书店买到的。当时就读了,后来因为给一个儿童杂志写文章,还想过推荐其中几首诗。现在重读,除了个别篇目还能想起初读时的心情,多数诗篇竟像初读,不断产生意外的惊喜。一自然总体来说,狄金森(EmilyDickinson,1830—1886)的诗,写得短小精悍,意味隽永。她不像惠特曼(WaltWhitman,1819-1892)那般浩荡宏阔,相反,笔触总是很小——但诗意并不因此而小,或者单薄。
  • 寻梦无痕:史学的远航

    寻梦无痕:史学的远航

    本书共分为追求圆融、杂感随笔、世事评说、师范终身、似水流年五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境界——追求圆融;贵在通识;史学的品格;参与的史学与史学的参与;走进历史原生态;因诗悟史等。
  • “江河十年行”日记(2006)

    “江河十年行”日记(2006)

    早上,天下着小雨,从成都出发,到达已经建成的紫坪埔大坝时,整个大坝锁在雾中。都江堰环保局环境监察大队的副队长张立新向记者介绍说,大坝的修建为调节岷江的水量起到了作用。可是四川地矿局地质区域调查大队总工程师范晓却指着紫坪埔水库边上几处塌岸说:紫坪埔在枯水季节可以起到让岷江有水的作用。但由于来水不均,这就会给河床以及两岸的地质带来影响。况且,修坝后的调节水,一定是要先紧着发电才行,对岷江的生态用水要放在第二位。紫坪埔水库2000年开始修建,2006年基本竣工。水库距离都江堰世界文化遗产有6公里。
  • 奇零集:郁达夫作品精选

    奇零集:郁达夫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笔下有千年

    笔下有千年

    雪落无声之时,黄昏悄悄,余晖宁静而安逸,只有温柔缺乏了浪漫,我多想再回到那波光粼粼的湖面,由我驾桨,乘那叶小舟,再带你缓缓地飘摇,我在汩汩流动的岁月之河边仰望你,我在铺满了霞光的春之晨放飞我心中的白鸽,带著我的热情和奔放问候你,我以我真诚的初恋青春之情,编织一个五彩的网,去寻捕我那失落的梦。
热门推荐
  • 会表达成就最优秀的孩子

    会表达成就最优秀的孩子

    本书告诉父母会表达对孩子一生的重要性。对于孩子而言,培养他的表达能力会让他受益一生,好的表达能力,能增加孩子的情商,帮助他表述自己的思想,有助于孩子树立自信的人格。本书通过经典有趣的案例教父母如何才能快速、有效的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让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带着孩子一起说、一起训练,为孩子的成功打开第一扇门!
  • 异界之顶级霸主

    异界之顶级霸主

    高炎作为一个游戏宅,在玩自己卖副职业的大号时意外到了未知的世界,在这里,因为法则的问题,除了副职业,他从零开始,村庄的屠杀是否只是偶然,高炎能否解开这个迷,而今后的路应该怎么走。
  • 萌宝驾到:爸比,你去哪儿

    萌宝驾到:爸比,你去哪儿

    他是B市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南风集团总裁,身价百亿。她是一个平凡家庭的天才少女。因为被情敌陷害......
  • 留守家园

    留守家园

    清明一过,天气就稳定了下来,风不再像前一阵子那么可劲儿地刮,日头也不再像前一阵子那么躲躲闪闪在云里藏,只要从远处的山峁上一弹出,就那么鲜鲜亮亮地挂在天边,鲜鲜亮亮地照着这大片的山野。磨子觉着身上有些热了。磨子弯腰撅屁股埋了脑袋在自家的麦地里锄草。噌——噌——噌——磨子耷起两只硕大的耳朵,他清晰地听到了锄刃切割土中草根和其他杂物的清脆声响,这声响对他好像是一种同报,无形中又给他增添一些力气,运了双臂,谨慎却有力地拉动着锄把,让锄面在麦行间入土、拉动、切割、运行、回收……
  • 餐馆盈利术:中小餐馆利润突破与管理细节大全

    餐馆盈利术:中小餐馆利润突破与管理细节大全

    民以食为天,人要活着就得吃饭,餐饮业是个常青的行业,但并不是每个餐饮店都生意兴隆。餐饮业的经营到底有什么秘诀呢?多个高速成长的餐饮企业告诉我们:餐饮业的竞争异常激烈,而决定餐饮店永续生存的关键,在于餐饮店所提供的附加价值。本书就是要告诉你餐馆盈利的技术。我们从细节入手,清楚准确、细致入微地指出餐馆经营中各个环节应注意的问题。为餐饮企业提供了最佳的解决方案,是有效增强餐饮企业竞争力的得力助手。
  • 暗黑末世之死亡穿越

    暗黑末世之死亡穿越

    当你想死时,生命才能继续……患有抑郁症的冷衣雪在没有尽头的苦难中,选择一跃而下。这一跳只是反复穿越的开始,在痛苦的涅槃之中成长:小姨为何暴毙出租屋;异世界的男友因何误会重重;自己的身世究竟如何;笔记本中上演外婆的旧故事?现实世界磨难不断,丧尸世界人心叵测。两个世界不断交汇让冷衣雪明白五十年前的开始。
  • 惊魂人生路

    惊魂人生路

    辛亥革命前夕,武昌新军管带革命党人鲍德明全家被杀,鲍德明之子鲍玉岩因回徽州祭祖逃过一劫。紧随其后是海捕文书到达徽州府,迫使鲍玉岩上了逃亡之路。在清末民初动荡的社会中,鲍玉岩几次落入险境,命悬一线,他将如何生存?鲍一刀是徽州名厨,身怀绝技,招牌菜一品锅名扬四海,鲍玉岩几经周折投其门下学艺。鲍一刀非常严厉,他让鲍玉岩懂得了一个真正的徽州名厨是怎样炼成的?他不仅要有顶尖的绝技,更要有高尚的艺德。吃得苦中苦,方能人上人。鲍玉岩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苦难与折磨,以顽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毅力苦学厨艺。患难中,鲍玉岩与小桃红真心相爱,他们的爱情能经受风雨吹打吗?
  • 一念春心,一念罗刹

    一念春心,一念罗刹

    法延寺外那个少女,一记撩阴腿显得她娇俏热血,救他一命的同时也轻易开了他懵懂的情窦。得知要娶的人是她时,他欣喜若狂。哪怕她母族败落,哪怕家中反对,他只想在她痛失双亲的时候,做她头顶的伞,身边的风。可是,当龙袍加身,时光渐过,他不过一错眼的工夫,就这样眼睁睁地,弄丢了自己最珍视的宝贝。
  • 饮食门

    饮食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梦入红楼

    梦入红楼

    “新书《红楼大贵族》已发布,重启红楼路,这一次,不一样的梦,更美的梦。” 不意踏入红楼,走一段红楼路。 (新书已发布,快来围观)VIP群:一一零,八一六,一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