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2100000003

第3章 序之二(2)

上片末句“断魂何处金鼓”,《笺校》注谓:“金鼓:战鼓。此指战事”,并推断“此为送友词。‘金鼓’句,当指三藩之乱。词应作于三藩战乱方炽之际。康熙十五年四月严绳孙回南,词之作期,可据以参考”。但金鼓并非仅有战鼓之义,沈约《齐明帝哀策文》有“伐金鼓以清道,扬悲笳而启路”,梅尧臣《送王道粹学士知亳州》有“金鼓鸣两旁,壶浆拥通逵”。所谓金鼓:原指四金六鼓,四金即、镯、铙、铎,六鼓即雷鼓、灵鼓、路鼓、鼖鼓、鼛鼓、晋鼓。后来金鼓泛指金属打击乐器和鼓,或用于军旅,或用于仪仗。金鼓亦是钲的别名。《汉书·司马相如传》有“摐金鼓,吹鸣籁”。颜师古注:“金鼓谓钲也。”王先谦《汉书补注》:“钲,铙也。其形似鼓,故名金鼓。”因此,若谓“伤心怕问,断魂何处金鼓”是性德对志向难酬的自伤,联系上下文“尽日缁尘吹绮陌,迷却梦游归路”云云及性德身世,语义更见顺畅。此词的主基调为词人自伤,所谓“又道故人别去”,只是在自伤之中的雪上加霜之一项,全词并非为送友而作。

再有一些问题,属于史料本身即有讹误,《笺校》引述时未加辨别,如《金缕曲·寄梁汾》(木落吴江矣):

木落吴江矣。正萧条、西风南雁,碧云千里。落魄江湖还载酒,一种悲凉滋味。重回首、莫弹酸泪。不是天公教弃置,是南华、误却方城尉。漂泊处,谁相慰。别来我亦伤孤寄。更那堪、冰霜摧折,壮怀都废。天远难穷劳望眼,欲上高楼还已。君莫恨、埋愁无地。秋雨秋花关塞冷,且殷勤、好作加餐计。人岂得,长无谓。

上片所谓“不是天公教弃置,是南华、误却方城尉”,南华,即《南华经》,唐代尊崇道教,升格道家经典,于天宝元年改称《庄子》为《南华真经》。南华误却方城尉,据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二,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五十四,令狐绹曾以旧事相询于温庭筠,温庭筠答道:“此事见于《南华经》。《南华经》并不是冷门书,相国公事之余也应该看一点古书。”令狐绹与温庭筠积怨已久,因此而益发气愤,便上奏说温庭筠有才无行,温庭筠终未进士登第。

另据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唐宣宗喜欢微服出游,有一次在旅店里遇到了已经做了官的温庭筠。温庭筠不识龙颜,出口不逊道:“你也就是个司马、长史之流吧?”(按,司马和长史一般是市级官员的助手,这种位置经常被用来安置闲人,白居易就被贬过江州司马,即《琵琶行》所谓“江州司马青衫湿”。)唐宣宗说:“不是。”温庭筠又道:“那你就是六参、簿、尉之类了?”(按,这些职位已是县级以下的小吏。)唐宣宗回去之后,下了一道诏书,说孔门以德行为先,文章为末,你温庭筠品德这么差,文章再好又有什么用?结果把温庭筠贬为方城县尉,竟致流落而死。

另据辛文房《唐才子传·温庭筠》:温庭筠考进士屡屡落第,出入于令狐绹相国书馆中,令狐绹询问玉条脱为何物,温庭筠回答说出自《南华经》,并且讥讽道:“《南华经》并不是冷门书,相国公事之余也应该看一点古书。”令狐绹自此疏远了温庭筠,温庭筠为此而自伤道:“因知此恨人多积,悔读南华第二篇。”后来温庭筠被贬谪为方城尉,赴任之前,文士诗人争相赋诗饯别,只有纪唐夫说:“凤凰诏下虽沾命,鹦鹉才高却累身。”温庭筠的仕途终结于国子助教,最后流落而死。

性德词中“不是天公教弃置,是南华、误却方城尉”所涉典故是以上温庭筠故事集合而来。《笺校》仅以辛文房《唐才子传·温庭筠》作解,并不准确,况且《唐才子传》的记载本有失误,《北梦琐言》所谓令狐绹询温庭筠之“旧事”,于《唐才子传》径作“玉条脱事”,实则玉条脱是温庭筠另外一则掌故,于此无关,《庄子》全书于“玉条脱”亦一语未及。

以上这些问题或嫌细碎,另有一些误注则直接影响到对词作主题的理解,如《采桑子》(谢家庭院残更立):

谢家庭院残更立,燕宿雕梁。月度银墙。不辨花丛那辨香。此情己自成追忆,零落鸳鸯。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

《笺校》“说明”谓:“元稹《杂忆》诗,乃悼亡妻之作。李商隐《锦瑟》诗,虽多聚讼,论者亦大半作悼亡视之(性德文友朱彝尊亦持是解)。此阕多用元、李成句,又有‘零落鸳鸯’词,则为悼亡词无疑。”实则元稹《杂忆》五首并非悼亡之作,而是回忆早年的一段偷情经历,即《莺莺传》之本事,李商隐《锦瑟》“论者亦大半作悼亡视之”也不合事实(我在《唐诗的唯美主义》一书中有专文论《锦瑟》,可参看)。两个论据皆不成立,自然不足以说明“则为悼亡词无疑”这个结论。从词意来看,当是怀念十一年前的一场短暂的情事,断非悼亡之作。词中“月度银墙。不辨花丛那辨香”这样的句子若作为悼亡词则嫌轻薄了。至于“谢家庭院”,有其作为诗歌套语的固定用法,不会被用来指称自家的。

再如《青衫湿遍·悼亡》(青衫湿遍):

青衫湿遍,凭伊慰我,忍便相忘。半月前头扶病,剪刀声、犹在银。忆生来、小胆怯空房。到而今、独伴梨花影,冷冥冥、尽意凄凉。愿指魂兮识路,教寻梦也回廊。咫尺玉钩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残阳。判把长眠滴醒,和清泪、搅入椒浆。怕幽泉还为我神伤。道书生、薄命宜将息,再休耽、怨粉愁香。料得重圆密誓,难禁寸裂柔肠。

《笺校》谓“此阕作于卢氏初逝时,时为康熙十六年”。此词历来皆被断为悼亡之作,词题即有“悼亡”二字,似无任何可疑之处,然而细品词意,可断定此词绝非为卢氏而作,词题或为原编者误加(《草堂嗣响》于此词并无词题)。

关键性的证据,便是下片的起始之句“咫尺玉钩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残阳”。玉钩斜,《笺校》注为“在扬州,隋炀帝葬宫人处。此借指墓地”,辅助性证据是结尾处“料得重圆密誓,难禁寸裂柔肠”,《笺校》于此未注。

实则“咫尺玉钩斜路”用“玉钩斜”隋炀帝葬宫人之典,绝不合卢氏身份,故不能将“玉钩斜”理解为对墓地的泛指,甚或借指卢氏墓地。“玉钩斜”确是扬州地名,在今扬州蜀冈西峰。隋炀帝下扬州时,强征吴越的民间少女在运河两岸为龙舟拉纤,死者枕藉,在船队到了扬州之后,少女们的尸体被葬在了附近的一处坡地上。因为这里是一处斜坡,从此便被称为“宫人斜”。入唐之后,李夷简镇守扬州,在这里观赏如钩新月,便修了一座玉钩亭,皇甫湜为之作《玉钩亭记》,此后宫人斜便改称玉钩斜。性德《浣溪沙·红桥怀古,和王阮亭韵》有“玉钩斜路近迷楼”,可见性德熟知玉钩斜之古典。

性德亦知玉钩斜之近典,他在《渌水亭杂识》卷二亲笔记载,古时埋葬宫女的地方叫做宫人斜,京城阜成门外五里左右有静乐堂,宫人病逝便送到这里,火葬于墖井之中。嘉靖末年,有贵嫔买下了几亩民田,从此若有宫人不愿让自己火葬后的骨灰留在墖井里的,便可以把骨灰入土安葬。(按,据王国维《蒙古札记》和陈垣《汤若望与木陈忞》的考证,满洲在入关之初还保留着火葬习俗。)

玉钩斜既在扬州,于性德何谈“咫尺”,静乐堂却当真是“咫尺玉钩斜路”。性德《渌水亭杂识》从隋炀帝下扬州之事引入京城火葬宫女的静乐堂,言之凿凿,自己断无可能用玉钩斜之典来借指卢氏的墓地,其所悼念之死者必定为宫中女子无疑。

至于《笺校》未注的“重圆密誓”之典,是说陈国末代皇帝陈叔宝的妹妹乐昌公主嫁给了徐德言,两人非常恩爱。当时天下动荡,徐德言预料到过不了多久就会有国破家亡的大祸发生,那时候难免夫妻被拆散。于是他取来一面圆形的铜镜,一破为二,和妻子分别保管,并约定说:“如果夫妻被迫分离,你就在每年正月十五那天托人将这半面镜子拿到市场去卖。只要我还活着,就一定会去探听消息,以我的半面镜子为凭,与你团聚。”后来,隋朝灭亡了陈国,徐德言逃亡,乐昌公主则被赏赐给功臣杨素为妾。徐德言打探到了消息,便赶到了隋都长安,打探妻子的下落,终于在正月十五那天在市场上看到一个老人高价出售半面铜镜,细看之下,果然就是妻子的那块。徐德言于是写了一首诗,托那位卖镜子的老人带回去。杨素得知此事后大受感动,把乐昌公主还给了徐德言,让他们夫妻重聚,“破镜重圆”即由此而来。

此典所指之事是:夫妻的分别是被迫的,妻子落到了权贵人物手里,丈夫几乎无能为力。而在与性德有关系的所有女子中,唯一符合上述条件的就是所谓“宫中表妹”或“宫中女子”,两人的恋情发生于性德迎娶卢氏之前,随即该女子被选入宫,死在宫中。现代研究者普遍倾向于否定“宫中表妹”的存在,《笺校》前言讲到“清末产生的关于性德曾眷一‘宫中女子’的传说,民国时即有人视为信实,指性德的某些词为佐证。其实这种传说于史无证,作为佐证的词也多为郢书燕说的误解”,然而就《青衫湿遍》一词来说,绝非郢书燕说之误,《渌水亭杂识》卷二所载静乐堂之事便是一则久被忽略的史料,与《青衫湿遍》一词结合便可证实“宫中女子”之说。

《笺校》因为拒绝采信“宫中女子”之说,对相涉之词作难免作出一些过于迂曲的解释,譬如《河渎神》(风紧雁行高):

风紧雁行高。无边落木萧萧。楚天魂梦与香消。青山暮暮朝朝。断续凉云来一缕。飘堕几丝灵雨。今夜冷红浦溆。鸳鸯栖向何处。

同类推荐
  • 我懂得,你不是一个人

    我懂得,你不是一个人

    本书是一本短篇散文合集,献给给二十岁刚出头的奋斗小青年。心怀着最遥远的理想,然而现实是像白开水一样平淡的生活。生活的酸甜苦辣都平铺在面前,有时候看不到更远的地方,无法预测未来,过往也无多大参考性,内心却渴望生活不仅如此,不该如此,所以会往更多的在同龄人身上寻找一种正面温暖的能量。本书集结当红作者们的经历,关于亲情,爱情,友情,梦想,人生,种种情绪,悲欢喜乐,陪你度过一个人的漫长时光。原来你所经历过的酸甜苦辣都不算什么,他们都曾经经历过。所以不管是此刻孤独,艰难,遗憾,还是彷徨的你,请记住,“亲,你不是一个人。”他们懂得,他们也记得。
  •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论讲疏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论讲疏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论讲疏
  • 让世界看见我

    让世界看见我

    本书由盲人旅行家曹晟康口述,新锐作家高钰等进行整理和改编。讲述了曹晟康只身一人环游世界六大洲的传奇故事。困难重重、险情迭起,这不仅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还是一个倍受伤害、勇往直前的艰难心路历程。
  • 新华日报华北版:记敌后办报的光辉历程

    新华日报华北版:记敌后办报的光辉历程

    在我和原《新华日报·华北版》、《晋冀豫日报》(包括其前身《胜利报》)等新闻单位编写报史的老同志接触和阅读他们编写的史料中,有两点感受很深。一是他们认真负责、下笔严谨、亲自动手、善始善终的精神和工作态度。他们不顾年老和多病,亲自查访、回忆、翻阅、考证当时的报道、通讯、文章、社论的来龙去脉,实事求是地评论其影响和作用。二是认真研究和总结每个时期办报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经验。他们编写出来的大量史料可资借鉴之处很多,真如“庾信文章,老年更好”。每读一文,既有置身于当年战争烽火的体验,又有置身于根据地建设的感觉。
  • 缉毒狂飙

    缉毒狂飙

    这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以翔实的资料介绍了哥伦比亚政府和警方剿灭哥伦比亚贩毒集团的艰难过程。本书详细地介绍了哥伦比亚贩毒集团的起源发展,重点描写了哥伦比亚警方为了保护国家利益不惜一切代价同毒贩做斗争的决心和行动。黑手党走过的地方,留下了黑暗与罪恶,但我们终将以人民的名义,将恶势力绳之以法。在人世间光明的照耀下,所有罪恶终将灰飞烟灭……
热门推荐
  • 间谍先生:豺狼的日子

    间谍先生:豺狼的日子

    惊动世界四大情报组织的间谍小说大师福赛斯!福赛斯在英国军情六处秘密工作二十多年,6岁开坦克,19岁成为战斗机飞行员!他对世界各国的间谍手法了如指掌,是美国中情局、以色列摩萨德重点关注对象!同时,他也是爱·伦坡奖得主,8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累计销量超7000万册! 间谍的世界,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1963年8月25日,星期天,法国总统戴高乐不顾劝阻,出席一场声势浩大的公众聚会。豺狼,受雇在这一天刺杀总统戴高乐。强大的法国警方对此一筹莫展。因为没人知道豺狼在哪儿,更没人知道该如何确保那位固执的总统的安全。此刻,豺狼的枪已远远架好。他能清楚地看见目标的五官:隐在平顶军帽下的眉毛,凝视着的双眼以及法国人那高耸的鼻子。这一次,戴高乐总统比他生命中的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死亡……
  • 豪门重生:杀手娇妻抱入怀

    豪门重生:杀手娇妻抱入怀

    金牌杀手冷凝霜没有死在敌人的子弹之下,却被小三推出马路死在了车轮之下,可是,上天待她不薄,竟让她重生到富家千金柳青青身上,但恶毒后妈竟要她嫁给一个瘸子?!无所谓了,一个金牌杀手还对付不了一个瘸子?没想到,他卖萌耍贱只为拐她上床,看她一招将他制服。——“老婆,没想到你口味这么重,喜欢玩……”柳青青:本人已死,有事烧纸。报告风少,您的老婆已被气死。
  • 宋景濂先生未刻集

    宋景濂先生未刻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初恋的借口

    初恋的借口

    初恋的美好,只是拿来作为借口去下一步的恋情
  • 柯南之雪羽

    柯南之雪羽

    主角穿越到了柯南的世界,成了代号为hennessy(轩尼诗)的组织成员,而且还是组织一位已逝元老的儿子,身为哀迷的他,立志要消灭组织,决定用一生来保护那个女孩——灰原哀
  • 邓天君玄灵八门报应内旨

    邓天君玄灵八门报应内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风云论道:何亚非谈变化中的世界(精装)

    风云论道:何亚非谈变化中的世界(精装)

    本书是一本文集,收录了作者2013~2014年在国内外发表的68篇国际关系政论文章。作者结合30多年的外交、侨务实践经验,对当前国际形势、中外关系和国际、地区热点问题进行深入解读和剖析,特别是对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中美关系、世界经济等课题提出了许多独到见解,受到国内外学界、外交界和一般读者的广泛关注。
  •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春风不如你一笑

    春风不如你一笑

    (绝世宠文)自从遇上了傅承安,穆子怡便过上了天天么么哒的甜腻生活。可是再美好的日子总会过腻的,于是穆子怡光荣的带球逃跑了,美其名曰:吃遍全世界的美食!
  • 我的爱在一起

    我的爱在一起

    安图图和胡闹从来没有说过爱对方,从小学到大学安图图发现,身边没有一个男性朋友,只有这个青梅竹马,一直陪在左右,直到有一天她才发现了,原来最初的爱一直在心里,不敢爱确不得不爱。胡闹说我不希望你爱上别人,就不得不做一个你讨厌的人,我爱你胜过爱自己,你何时能明白!一生一世一双人,从童年到暮年,你若不离不弃,我便生死相依,我一直都在你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