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24200000005

第5章 羁旅观花留屐痕(4)

凤凰的阳光是照过行走在红石板路上的沈从文先生的背影的,凤凰的阳光而今照着每一个循着先生足迹的旅人。

2006年3月27日夜于湘西吉首

八、湘西之旅散记之三

——《梦里赶尸》

这是那人的魂魄,他斜卧着,穿着单薄,是一身白色的绫罗绸缎长衫。在灵堂里,他飘飘然显得十分轻盈。要赶的是这具尸体,有赶尸人将他搀扶着,那白色的身子僵直直地站了起来,赶尸人将他放在前面,尸体立马迈出了右脚,他们走出寨门,往山上一条小路走去,夜很黑,月光惨白,尸体僵硬地向前走着,走着,只听“呯”地一声,撞在一陡山墙上……

在湘西的当晚,宿在吉首,夜半惊起,竟梦见赶尸。

在一间土司的山寨里,很多的土人、苗人去祭吊一个男子,那男子躺在一个山寨奇特的四合院里,院子很大,呈坡形筑起建筑物,院中有用石板铺成的小天井,天井里放着一口硕大的水缸,水缸里植了睡莲。天井的四周是瓦木结构的吊脚楼,吊脚楼的门楣上挂着一串串的玉米棒子,四合院靠门庭的一块空地上种满了罂粟花。

男子装敛在一个放置在上坡的水晶棺木里,穿戴整齐,容颜真切,黑色的苗族服饰衬着他英俊的面孔,他平躺着,大约三十多岁,他为着苗族利益战死疆场。在他的遗体的下方,也躺着一个人,与他一模一样的面孔。这是那人的魂魄,他斜卧着,穿着单薄,是一身白色的绫罗绸缎长衫。在灵堂里,他飘飘然显得十分轻盈。要赶的是这具尸体,有赶尸人将他搀扶着,那白色的身子僵直直地站了起来,赶尸人将他放在前面,尸体立马迈出了右脚,他们走出寨门,往山上一条小路走去,夜很黑,月光惨白,尸体僵硬地向前走着,走着,只听“呯”的一声,撞在一陡山墙上……

惊起一身冷汗,看手机是夜三时一刻。

湘西之于我来说,除了它的景色,再让人难忘的便是传闻中匪夷所思的赶尸了,司机阿邵曾跟我讲起他的祖母亲眼见过赶尸,我一直视为奇谈。但赶尸一说,的确是湘西的特产。

湘西赶尸起源于民间记载:相传几千年以前,苗族的祖先阿普(苗语:公公)蚩尤率带兵在黄河边与敌对阵撕杀,很多士兵战死疆场,撤退时,阿普蚩尤对身边的阿普军师说:“我们不能丢下战死在这里的弟兄不管,你用点法术让这些好弟兄回归故里如何?”阿普军师说:“好吧。你我改换一下装扮,你拿‘符节’在前面引路,我在后面督催。”这样阿普军师装扮成阿普蚩尤的模样,站在战死的弟兄们的尸首中间,在一阵默念咒语、祷告神灵后,对着那些尸体大声呼喊:“死难之弟兄们,此处非尔安身毙命之所,尔今枉死实堪悲悼。故乡父母依闾企望,娇妻幼子盼尔回乡。尔魄尔魂勿须彷徨。急急如律令,起!”原本躺在地上的尸体一下子全都站了起来,跟在阿普蚩尤高擎的“符节”后面规规矩矩向南走。敌人的追兵来了,阿普蚩尤和阿普军师连手作法引来“五更大雾”,将敌人困在迷魂阵里……。因为阿普实施操作,故将阿普也称作老司,由于阿普所用的御敌之法乃“雾术”,而“雾”笔画太多难写,于是改写成一个“巫”字取而代之。其实,这巫字也是个象形文字:上面一横代表天或者雾,下边一横则代表地,而中间的那一竖就表示“符节”了;竖的两边各有一个人字,右边那个代表阿普蚩尤,左边那个代表阿普老司,意思是要两个人联合起来才能作巫术。

赶尸从此成了湘西的习俗,赶尸原本只赶死在战场上的尸,发展到后来,老司也帮着那些被官府冤枉杀死的人赶尸回乡。其赶尸的地域范围往北只到朗州(常德)不能过洞庭湖,向东只到靖州,向西只到涪州和巫州,向西南可到云南和贵州。传说,这些地方是苗族祖先的鬼国辖地,再远就出了界,即使老司也赶不动那些僵尸了。

湘西赶尸是有条件的,据有关文献记载,湘西赶尸有“三赶,三不赶”之说。凡被砍头的(须将其身首缝合在一起)、受绞刑的、站笼站死的这三种可以赶。理由是,他们都是被迫死的,死得不服气,既思念家乡又惦念亲人,可用法术将其魂魄勾来,以符咒镇于各自尸体之内,再用法术驱赶他们爬山越岭,甚至上船过水地返回故里。

凡病死的、投河吊颈自愿而亡的、雷打火烧肢体不全的这三种不能赶。其中病死的其魂魄已被阎王勾去,法术不能把他们的魂魄从鬼门关那里唤回来;而投河吊颈者的魂魄是“被替代”的缠去了,而且他们有可能正在交接,若把新魂魄招来,旧亡魂无以替代岂不影响旧魂灵的投生?另外,因雷打而亡者,皆属罪孽深重之人,而大火烧死的往往皮肉不全,这两类尸同样不能赶。

自从苗族的七宗七族自大江大湖迁来濮地的崇山峻岭之后,他们失落了“五里大雾”的法术,却创造了炼丹砂的技法。一般说来,老司赶尸除须用祖传的“神符”外,也万万少不了丹砂。这丹砂以辰州出产的最好,因而也叫辰砂。而那赶尸之术,原叫“辰州辰砂神符法术”,只因名称太长不好念,就简单地叫成了“辰州符”。

清朝以前每年秋分之后,各州府县衙门都奉刑部的批文处决死牢里的死囚。本地的死囚处决后自有其家属收尸埋葬,而欲将被处决的客籍死囚搬运回故里,通常一具尸首需要请四人抬运,不仅花费较大,而且尸首极易腐烂。而请老司赶尸返乡则相对费用少,并且可以保证中途不腐不臭。

我拿梦境去追问一位老苗民关于湘西赶尸习俗,他说,赶尸可能是背尸,首先要用特制的药物将尸体作好防腐处理,免得中途变质,然后背尸而行,将一具重一百多斤的尸体背在身上翻山越岭,所以赶尸一般是师徒两人同行,有个换班的帮手。

在交通阻塞的旧时边城,要将客死他乡的人运回到这神秘蛮荒万山相连的故乡是十分不易的,其艰苦卓绝可想而知。

但有资料说赶尸有可能是赶一群尸。沈从文在他的一篇文章里写道:“经过辰州(今沅陵),那地方出辰砂,且有人会赶尸。若眼福好,必有机会看到一群死尸在公路上行走,汽车近身时,还知道避让在路旁,完全同活人一样。”赶一群尸也只有两个人,那位老苗民告诉我赶尸需两人换班之说显然不现实,想来这不仅仅是体力能胜任的,必是要靠巫术的了。

苗族是最早发明兵器、刑法、巫术的民族;其中赶尸作为一种民俗事项,是巫术的一部分。对于湘西赶尸,现代人也许没有谁清楚地看到过,这其间一定有道术,有法术巫术,这是常人无法看真切的。这里面涵盖的是苗族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

此生我很可能无缘目睹湘西赶尸这一千古奇观了,但湘西的山水却赋予了我这奇异的梦幻,攥着一具轻飘飘的魂魄上路,我想赶尸人一定不会太累的。如果还有一种设想,那所赶的尸全是魂魄,两人赶一群尸也应该是有可能的,只是于月黑风高的夜晚见到这鬼魅幢影,实在是恐怖至极。

2006年4月2日于荆州古城

九、湘西之旅散记之四——德夯的苗家阿婆与阿妹

古老的水碾房,巨大的水车,朴素的苗寨,间或碰到在头上、颈上、手上佩戴银饰发出有节奏的叮当声响的苗家姑娘,还有那不经意的小石桥,古渡、小舟,苗家吊脚楼下三五个在小溪边裹着头巾穿着蓝花布衣淘米洗衣的苗家妇女,这一派田园诗情,让人如入梦境。更有德夯的苗家阿婆与阿妹,那一抹笑容,那一路山歌,叫人陶醉其中,留连忘返。

德夯是鼓乡。

电视上曾看到过一个女鼓手的不凡身手,她挥舞鼓槌将鼓擂得山响,那是真正的铿锵。进得凤凰,始知那女子就是鼓乡德夯的寨主。

德夯,苗语意思是美丽的峡谷。从吉首向西跟着一条名叫“峒河”的小河溯源而上约二十来分钟的车程,就到达了德夯苗寨。车进入德夯时,只见天青如洗,山色似黛,绿树葱茏,令人恍如身在画幅之中,眼前这一片深沉的苗寨,就象是画中一笔浓墨重彩的配衬。

过了入寨桥,一排银饰盛装的姑娘拉起织锦花带挡住了我们的去路,这是苗家对远道客人表示欢迎的最高礼节——“拦门”。漂亮的苗家姑娘拉着我们或对歌,或敬酒,气氛十分火热。导游先安排我们看了苗家姑娘精彩的表演,姑娘小伙子跳起了欢乐的舞蹈,一个俊俏的女子挥起了鼓槌将鼓擂了起来,有头包着红布的黑衣男子在激越的鼓点中旋舞。

“远处不知什么地方有锣鼓声音,声音所在处必有火燎与九品蜡照耀争辉,炫目火光下必有头包红布的老巫师独立作旋风舞……”德夯苗寨,一进寨子就让人切身感受到了沈从文描述的这一场景。

看罢节目,导游将我们交给一个苗家姑娘阿玲,由她带我们去登盘古峰,观流纱瀑。

阿玲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普通话说得非常好,她告诉我们,她在吉首读完旅游学校就回到家乡来当导游了。一双活泼灵动的眼睛,一张笑吟吟的脸,一套蓝底白花的苗族服装配着一条缠着红头绳的长长的辫子,让我们的旅程添了好多欢乐。

正是仲春泥耙水响之时,山里的空气格外清新,依山而筑的梯田里有山民扶着铁犁在耕田,山野里到处是长得葱葱郁郁的杂树和野草,远处的山峰好似孔雀开屏,薄雾缭绕,聚散迷离。

山间狭窄的小路上,我们遇到了一位负着树枝的苗家阿婆,阿婆穿着蓝色的苗族服装,头缠着黑色的裹头巾,一步一步稳稳地向我们走来。走近才看到阿婆十分矮小,仅及我的肩膀,可那一捆柴牢牢实实地用绳子扎着背负在她的背上。那是新砍的树枝,水份还很大,每一根都有两米来长。

同类推荐
  • 断章

    断章

    《断章》是“新月派”诗人的代表作品,写于1935年10月。该作品语言凝练含蓄,据作者自云,该诗原在一首长诗中,但全诗仅有这四行使他满意,于是抽出来独立成章,标题由此而来。该诗是20世纪中国诗歌史上传诵最广的佳作之一。
  • 瓦釜集:刘半农作品精选

    瓦釜集:刘半农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闻一多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闻一多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闻一多作品集》本书分为红烛、李白篇、雨夜篇等部分。
  • 鲁迅作品集(3)(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鲁迅作品集(3)(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现在有谁经过西长安街一带的,总可以看见几个衣履破碎的穷苦孩子叫卖报纸。记得三四年前,在他们身上偶而还剩有制服模样的残余;再早,就更体面,简直是童子军的拟态。
  • 新华日报华北版:记敌后办报的光辉历程

    新华日报华北版:记敌后办报的光辉历程

    在我和原《新华日报·华北版》、《晋冀豫日报》(包括其前身《胜利报》)等新闻单位编写报史的老同志接触和阅读他们编写的史料中,有两点感受很深。一是他们认真负责、下笔严谨、亲自动手、善始善终的精神和工作态度。他们不顾年老和多病,亲自查访、回忆、翻阅、考证当时的报道、通讯、文章、社论的来龙去脉,实事求是地评论其影响和作用。二是认真研究和总结每个时期办报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经验。他们编写出来的大量史料可资借鉴之处很多,真如“庾信文章,老年更好”。每读一文,既有置身于当年战争烽火的体验,又有置身于根据地建设的感觉。
热门推荐
  • 济公诗词

    济公诗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在华五十年

    在华五十年

    司徒雷登的《在华五十年》,记录了中国近现代最风云激荡的历史,对于毛泽东、蒋介石等历史人物有着细致入微的描画和分析。从当今的视角去审视那段历史,会有一种别样的体会。
  • 茉莉第三街

    茉莉第三街

    五岁时,他因为左肩的青色胎记被视为不祥之兆,与母亲被迫离开家门,随后又被母亲抛弃。从此,他的心坚硬如铁,泛不起丝毫温热。十六岁时,她无意中救了已然长大的他,从此与他牵绊在一起,冤家路窄。她唤醒了他的一腔热血,他馈赠她最霸道的保护,从此一场旷世绝恋,悄然绽开。
  • 欢喜冤家:一枝青梅出墙来

    欢喜冤家:一枝青梅出墙来

    新书已发布《绝世神医:误惹腹黑邪王》,请大家多多收藏支持!天神大人看着像猫咪一样冲他撒娇的泠薇,暗自叹息,他怎么好像在养女儿?还是一个脾气超臭的坏丫头?哄着她,陪着她,顺着她,照顾她,为了让她消气还得把自己送上,他后悔了,他不该找这么小的丫头!也困惑了,成亲之后,他是相公呢还是父亲呢?泠薇嘿嘿一笑:当然是亲亲相公了!
  • 细水流年里的围城故事:杨绛与钱钟书

    细水流年里的围城故事:杨绛与钱钟书

    古月堂前一见钟情,大师与才女结成了灵魂的联盟。他们的生活以书为核心,他们的爱以对方为核心。抗日战争中,他们两地分居,但彼此挂念;抗日战争后,他们在“竞争”中,洋溢着各自的才华。杨绛,一位见证两个世纪文学历史的大家;钱钟书,一位令人拜服的国学大师。
  • 洪荒天子(7)

    洪荒天子(7)

    洪荒中,毒虫遍地,异兽出没,危机无处不在,这便是始前的死亡之地。然而人类以天生的本能存于天地间,而他们之中的强者以神自居,用智慧与力量瓜分洪荒,分别统治着这片危机四伏的土地,从而形成了洪荒万国。而就在这血腥与杀劫之间,一位在蛇腹中、沼泽内、神剑下、陷阱里生存下来的少年,就在这野蛮与文明、毁灭与建设的洪流中崛起。他得到了苍天的眷恋,与神龙之丹融为一体,在广成洞府内开启心灵之门,悟透了天地的玄机,看遍了人世的杀戮争斗,孕育出无穷的智慧和能量,终铸就其不死之身,超越了凡尘的一切,游历于洪荒万国之间,组成“龙之旅”,横扫八荒,一统万国,创下了神州大地的千秋功业。他就是战神轩辕——洪荒天子!
  • 空降大神套路深

    空降大神套路深

    女扮男装的实习医生苏半墨为了能在游戏中也突出自己无与伦比的“风情”果断选择了男性玩家。并且还在游戏里混的风生水起,一路飙升。不仅挂上了大神号,更是左拥万里河山,右抱万千美人...挂上大神号是真,左拥万里河山也是真,但如果你信了右抱万千美人,那么...恭喜你获得一份神秘大礼包。神秘大礼包·一叶如昨:她敢右抱一个试试。(冷笑)苏半墨:干!——“上帝说要有光,于是我就拥有了你。”
  • LOL世界杯幻想

    LOL世界杯幻想

    世界杯之后突发奇想,英雄们峡谷中打累了,休闲时或许也会组成英雄战队打一场足球赛,另类LOL风云,望书友喜欢。
  • 佛说四辈经

    佛说四辈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咏史

    咏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