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24300000003

第3章 冬萌(1)

康熙三十二年,亦即公元一六九三年。天灾甚于人祸。饱受干旱袭扰的江淮大地又遭水涝。焦渴的池湖与龟裂的田土顿时又化为一片汪洋。到处是泡在水里的村落庄稼,到处是饥饿不堪的人群。地方官吏与恶霸盘剥豪夺倒也罢了,这样的反常气候延续三年,号称鱼米之乡的富庶之地,许多农民、渔家破产,许多的人背井离乡、流离失所。乡下人纷纷涌向城镇,仿佛那里存在着生路。是年深秋,原本是山清水秀、热闹非常的江苏兴化老城里,由于聚集了太多的难民,铺面关闭了不少,市井空前冷落。平日热闹的叫卖声被凄惨的乞讨声代替,街面就显得异常拥挤混乱。

十月二十四日深夜,东门外护城河畔板桥边一座虽不富丽但看着还算体面的庭院内,堂屋门口,蹲着一位身着青布长衫的中年男人,他瘦小委琐,面色青黄,神情紧张焦虑,双手下意识地攥着由脑后拖到胸前的那根枯黄细软的发辫。从他的装扮来看,显然是个读书人。他就是本分博学的教书先生郑之本,虽是一介名不见经传的穷教书先生,却是兴化城里的名士,素以文才出众、品行端庄而深受乡邻敬佩。

“我说之本,你别老是蹲在外面,当心风寒。”

正房中堂前仍亮着灯光。正襟危坐的父亲郑清之故作镇定地捋着胡须说。其实他的心中比儿子还要忐忑不安。但他不动声色。他毕竟是见过世面的人,在外为官多年,如今虽说告老还乡,但却仍无长孙,现在儿媳临产,老人家也是兴奋不安。

郑家原本是名门望族,先世寓居苏州阊门。明洪武三年(1370)迁来兴化城内北水关桥南汪头。是城里有名的书香门第。但是到了郑之本一辈,单凭耕读而没有功名官运支撑、更无实业商事辅佐终是不济。加之连年水灾,于是家道开始衰落,延至他顶门立户之时,更是屡试不中,开馆教书的收入也是更加微薄。清苦的日子就一直困扰着这个老廪生一家。他一直有个未能实现的心愿,就是盼望妻子汪氏能给自己多生几个儿子,将来培养成人,好能中兴家道,荣宗耀祖,完成梦寐以求的科举功名。可是夫人过门数年,只是病病歪歪,服药不断。好容易有了身孕,却又遇上难产……

又过了大约半个时辰,堂屋里传来慌乱之声。郑之本紧张万状,侧耳探听,就分辨出了婴儿的啼哭。他蓦然起身正要从门缝张望,门却吱地开了。迎面站着的女佣费妈高兴地说:

“老爷,生了,夫人生了个少爷!”

“是男孩子?”

“可不,大胖小子。”

郑清之坐着虽没动身,但下颌的胡子却抖翘起来。嘴里嗫嚅着说:“嗯,十月二十五日子时,与雪婆婆同日生哩。”

郑之本高兴起来,不顾一切地冲进屋去,就见接生的王阿婆正捧着那拼命啼哭的婴儿悉心擦洗着,嘴里还不住地唠叨:

“哭吧,大声哭吧,大胖小子!这下我们郑先生可心啦!”

郑之本定睛一看,那赤条条的婴儿,可不像他心中渴望已久的大胖小子。又瘦又小不说,双目紧闭,小鼻子小嘴拥挤在一起,声嘶力竭地蹬着细腿拼命啼哭,一看就是个坏脾气的小冤家。但毕竟是个小子呀,还是头胎,也算给这个清苦不堪的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喜气。身体原本就虚弱的汪夫人愁容密布的脸上也有了一丝笑意。邻里街坊也都提着彩蛋红糖登门祝贺,连家中的奴仆们也一个个喜气洋洋。善良的人们啊,大伙儿的心事都是一样,就是希望这个生不逢时的男孩的出生,能够给这个衰落中的家族带来好运,给这个人丁单薄的家庭带来兴旺的福音。小侄子的到来,连那平日贪玩的小叔子郑之标,也高兴得合不拢嘴,整天围在婴儿身旁嘿嘿地傻笑。

“他爸,别整天宝贝宝贝地喊了,也该正经给孩儿起个官名啦。”

一天夜里,病中的汪夫人仰坐床上,看着郑之本亲昵地抱着孩子逗个不停,便轻声地说。

“名字我想过几个,可父亲都说不中意。他老人家说就叫‘郑燮’吧,字‘克柔’。《尚书·洪范》云‘燮友柔克’,孔传曰:‘燮者,和也,世和顺以柔能治之。’父亲的意思是期望孙儿长大成人能够以和处世,出则以和顺治理天下,好光耀祖宗。我自己寻思,这字乃‘克柔’,言外之意,也是说再不要像他老爸这般,功名不济又无钱无势,一介文弱书生、穷教书匠……”

汪夫人听得抿着嘴哧哧直笑。生下了儿子,郑之本对于夫人的感激是难以言表的。可眼瞅她的病情日见加重,心中时时感到了忧虑。汪夫人原本是大户人家姑娘,聪敏贤慧、知书达理,可惜体弱多病。自从嫁到郑家,总是病病恹恹,就没过几天舒坦日子。好在郑先生对她不错,虽然脾气乖僻,但对她还是一贯的温存体贴。郑家老屋开始有了笑声。

汪夫人自从生了儿子,更是劳心劳神。白天好在有费妈帮忙操劳,喂吃喂喝、换洗尿布。天久日长的,傻小子一见了费妈,反倒两眼发亮,又挥手又蹬腿的一副欣喜模样儿,倒像是见到了亲娘。每到夜晚,本该随母亲安睡,小东西却时常哭闹不休。这令汪夫人心中很是烦乱。她本来就睡眠不佳,好不容易在两次咳嗽之间昏昏睡去,孩子一哭一闹即被惊醒,她就得爬起来抱着乖哄。听不得孩儿的哭声,这是母亲的本能天性。可是抱在怀中的孩子仍然是啼哭不止,小家伙是饿了,母亲那干瘪的乳房吮不了几口,就没有了奶水。他哪里懂得母亲得的是肺痨,按医嘱是不能生育的。他更不能懂得,母亲为了哄他不哭,在那漫漫长夜之中,就像一盏灯,几乎努力熬尽最后一点儿油。

“嗷嗷,摇呀摇,摇到外婆桥,外婆不在家,谁疼我们小宝宝……”母亲轻唱着。

就这样,一个病弱的母亲,整夜整夜地抱着襁褓中的儿子,咳嗽着,摇晃着,嘴里还不停地哼着童谣。说来也怪,她那温柔如丝的催眠曲一旦响起,孩子不但不睡,反而会瞪圆一双小眼睛惊异地望着母亲。敏感的母亲发现小家伙真是聪明过人。他显然对于音乐有着格外的敏感。催眠曲的作用很快见效,孩子渐渐闭上眼睛,呼吸也缓慢均匀。只有母亲的催眠曲才会使婴儿缓缓入睡,可病困交加的母亲,却是再也不能入睡。她担心着这个生不逢时的苦命孩子将来的命运,担忧自己有一天不能再为他唱催眠曲时,谁又来哄他入眠?

生母的心事,襁褓之中不懂事的婴儿当然是浑然不知。以至后来他长大成人,每讲到生身母亲对自己的疼爱,竟然没有丝毫的印象。而只是隐约地记得母亲病逝的情形。但那也是模糊不清的。有时甚至连他自己也会以为那只是想象中的幻觉:在那个记忆中模糊的日子,太阳被乌云遮蔽,天色是灰沉沉的。由外面疯跑归来的郑燮,被老屋里一阵哭声吸引。他慌忙跑进门,就见父亲坐在床边,怀里抱着母亲,像平日里母亲抱着自己一样。只是他那铁青的脸上却挂着两行泪水。母亲她不再咳嗽,却像睡着一样地双目紧闭,瞅着异常的俊美。郑燮不顾费妈的阻拦,硬是爬上床去,把自己的小脸贴在母亲脸上。他感到有些冰凉,便慌忙地抬头端详着母亲。双手触摸到母亲的身体,感到有些僵硬。他已经习惯了母亲因为剧烈的咳嗽而全身颤抖的情形。母亲仿佛知道儿子的到来。她那紧闭着的眼角,正有一滴泪水缓缓渗出。他紧紧地搂着母亲哭唤着,把自己的小脸埋在母亲的怀中,那熟悉的气息,使他忘记了此刻的情景,而是情不自禁地想要寻找母亲的乳房……许多年后,当他在自己的诗歌中写下这样的情形,连自己都感到凄凉。其实这还是费妈事后告诉他的。当时不懂事的孩子,他哪里知道,那就是同母亲见的最后一面。而挂在母亲眼角的那一滴干涩的泪水,也就是亲爱的母亲留给儿子的最后一点儿可怜的爱。一个不满三岁的孩子无知却有情的举动,唤起的则是大人们更深的痛苦。平日严肃的父亲再也无法克制自己而抱着妻子失声痛哭。一家人就这样用哭声送走了母亲。

汪夫人的病逝,对于这个清贫的家庭,如同雪上加霜。郑之本的儿子小郑燮,从此成了没娘的孩子。他没有给郑家带来好运,街坊邻里还有人偷偷议论说:“这麻丫头命硬,克母。”

连年的灾荒,使郑家这个家道中落的书香门第,变得越发凄凉冷落。依靠教书与禀银养家糊口的郑之本,不但学生越来越少,各家所送束脩,也是大不如前。祖上传下的微薄田产,由于荒歉,收入也就十分有限。几个雇佣的家人,工钱难以为继。好在郑家一向待人宽厚,主仆之间的关系也就不同寻常。

“各位如有办法,就再找个东家去做吧。”郑之本多次对大伙儿说。

可就是没人应声。人是有感情的,看来短期内没有工钱大伙儿也都不愿意离开郑家。许多年了,在这所大宅子里忙碌,大家是一个生活的集体。在这个集体中,感情变得比金钱更为重要。感情也使得和睦的主仆关系逐渐地发酵为一种难得的亲情。但人又是要吃饭的,要挣钱养家糊口的。无奈之下,主人就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允许大伙儿除了为郑家的家务操劳之外,还可在外面找点儿能贴补家用的事做。郑板桥的乳母费妈,就是这样。她的重情重义与勤劳能干,在此时体现得尤为突出。郑燮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家庭氛围中出生成长,使得他从小就没有富贵子弟的优越与淫逸矫情,一生都对于劳苦者抱以深深的同情。

那个时代,江淮大户人家与佣人,相互间还不仅仅是雇佣关系,而是有人身依附意味的。比如费妈,原本就是郑燮的祖母蔡太夫人的侍女陪嫁来到郑家的。到郑燮出生那年,她已经在郑家操劳了三十多年。这时候的费妈,早已经不是那个细声细语说话、目光羞涩柔顺的使唤丫头,而是手脚粗大、说话高喉咙大嗓门的四十五六岁的女佣。她早已有了自己的丈夫、儿子,但她的心思却还主要操在郑家。郑家老小也都把她视为自家人,她也没把自己当作外人。她爽直口快,心地善良,乐于助人。遇到多大的难怅她都是乐呵呵一副憨厚的笑脸。三岁失去母亲的郑燮,从此就像费妈的亲儿子一样。白天她宽阔厚实的脊背就是孩子的大地,夜晚她温暖的怀抱使孩子几乎完全忘记了失去母亲的孤寂。

然而不幸的是,贫穷与饥馑仍在延续,情谊终究无法抵御生活的逼迫。结果,郑家能够做活的佣人还是越来越少。最后,仅剩费妈一人还坚持留下照顾可怜的郑燮。父亲郑之本的话语是越来越少。整天阴沉着一张愁苦的脸,除了在私塾里忙,就是捧着书本发呆。郑燮的老祖母年老体弱,经常默默孤坐或卧床不起。有时整个一所大院子,就剩了费妈与小郑燮的身影在晃动。在那静悄悄的院子里,费妈说起话来就像打开了高音喇叭。小孩子的心目中费妈就像是能够遮风挡雨和壮胆依靠的一棵大树、一座高山,费妈就是自己童年的天和地。自从母亲去世,费妈就搬到郑燮住的堂屋来睡了。于是每天早晨一睁开眼睛,那亲切的笑容就像太阳一样,总是如期地照射在小孩子的脸上。那是一张质朴的、因营养不良而过早显出枯黄苍老的慈祥笑脸。“乖儿子,睡醒啰?”于是在那母亲般温暖的阳光照耀下,小孩子不哭不闹,顺从地穿衣下地。接下来,她便围绕着他,开始了一天的悉心忙碌。她总是把他的小脸小手洗得干干净净,把衣帽为他缝制得整整齐齐。嘴里还不断地念叨:“我们郑家祖辈都是体面人家,我们郑先生的儿子,就得穿得齐整让人看着体面。”大户体面人家的保姆费妈,她是真心维护着主人家的体面,决不会把一个吊着鼻涕的少爷背到人前。当她背着衣帽整齐的小郑燮来到街面上,总感觉有许多的街坊邻里的眼光都在瞅着这孩子。当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手里拿着姜糖饽饽,她也不愿意让人家觉出郑先生的儿子穷酸。她放下背上的郑燮,故意大声地吩咐卖烤炉烧饼的阿贵:“给我家小主人来一张热饼!”眼睛却不由得左右瞅瞅。说话间就由衣兜摸出一枚铜板,响响地拍在阿贵油渍渍的案板上,随即接过热乎乎的芝麻烧饼,递给早已伸出一双小手的燮儿,“乖,不要乱跑,吃着烧饼赶快回家找奶奶玩,姨妈去场上买菜啦。”郑燮鼓着腮帮点点头,欣喜地迎着朝阳、蹦蹦跳跳沿了石铺的街道乖乖地回家去。

那时候,郑燮的爷爷、奶奶都还健在,他们视失去亲娘的孙子为掌上明珠。每日年迈多病的祖父都要教他识文断字、吟诵唐诗宋词。他老人家一手捧着《三字经》或《百家姓》,甚或《千家诗》,念起来就像唱歌一样好听。郑燮便跟着吟唱。爷爷还用手指蘸着茶水,在桌面上写字,要他辨认。看他认真的样子,爷爷兴致更高,便指着上房中堂名士石涛的一幅兰竹图,眉飞色舞地给他讲授丹青绘事。虽然他对于“脱胎于山川”“搜尽奇峰打草稿”这些个高深之理还是懵懂不清,但经爷爷指点,他看着那山水、兰竹、花果、人物倒是甚为眼亮。爷爷的诱导使得郑燮从小就对字画有了敏感的偏爱。年轻时读书刻苦又做过官见过世面的爷爷,还告诉他要刻苦读书将来考取功名的道理。有时还会演戏似的穿起威风的官服,在院子里迈着八字步走来走去,逗得郑燮嘿嘿直乐。爷爷却不笑,一本正经地说:“不读书,不光没得官做,还没得饭吃哟。”郑燮瞪大眼睛,想着爷爷的话,不懂得为什么会是这样。他只是觉得爷爷讲起话来胡子抖抖得甚是好玩,便努力攀上爷爷的膝盖,伸手去摸那银白的胡须。爷爷连声说:“要不得,要不得,君子动嘴不动手也!”郑燮便嘿嘿地笑。爷爷也忍不住哈哈地笑,屋子里顿时充满了欢乐。

同类推荐
  • 刘胡兰

    刘胡兰

    刘胡兰,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人(现已更名为刘胡兰村)。1945年进中共妇女干部训练班,1946年被分配到云周西村做妇女工作,并成为中共候补党员。1946年12月21日,刘胡兰参与暗杀云周西村村长石佩怀的行动。当时的山西省国民政府主席阎锡山派军于1947年1月12日将刘胡兰逮捕,因为拒绝投降,被铡死在铡刀之下,时年15岁。随后,刘胡兰被中共晋绥分局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毛泽东当年为其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朱强编著的《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讲述了刘胡兰生平事迹。
  • 特斯拉自传

    特斯拉自传

    特斯拉,不只是电动车;特斯拉,更是人类历史上最传奇的科学家之一。作为电气时代最主要的奠基者之一,特斯拉创造了我们的现在(交流电、雷达等等);作为一个天才的发明家和科学家,特斯拉预言了我们的未来(空中交通、星际通讯等等)。特斯拉何以取得如此令人惊叹的成就?特斯拉对未来还有着怎样惊人的预言?本书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特斯拉撰写的回忆录,第二部分是特斯拉的文章、演讲及时人对他的报道,诸多内容都是首次在中文世界披露。通过这些文字,我们不仅能了解特斯拉的生平经历,还能读到他对未来世界的设想,思考科技的真谛。
  • 南斗文星高

    南斗文星高

    罗孚先生长期在香港文化界服务,与香港大多数知名作家过从甚密并对许多著名作家在香港的行止了解甚多。本书即是作者用独特流丽的文笔对当代著名作家在香港的活动情况和他熟悉的香港本土作家们作了精彩描述,他们当中有鲁迅、巴金、萧红、叶灵凤、聂绀弩;还有有香港文坛的拓荒者、早年的健笔,如曹聚仁、三苏、侣伦、刘以鬯,也有仍为当今读者熟知的作家金庸、梁羽生、董桥,还有女作家小思、西西、亦舒、林燕妮、钟晓阳等。作者饱满而风格化的笔触,着重展示了与香港有着密切关系的作家们创作和人生的精彩之处,并将他们的人格文品融合在一起,巧妙地插入他们的趣闻轶事,令人读来如见其人。
  • 栾巨庆之谜

    栾巨庆之谜

    中国长期天气预报最准的能人,为什么却被排斥在中国气象界之外?创造“世界领先”成果的老科研工作者,为什么却跪倒在科技处长的脚下?有可能问鼎诺贝尔奖的栾巨庆,为什么却在为鉴定费而奔波?栾巨庆百年之后,科技界还将在黑暗中徘徊多久?“栾巨庆现象”是中国科技界的一个缩影,它暴露了我国科技体制的弊端。
  • 红秀

    红秀

    20世纪东方先锋女性传奇
热门推荐
  • 蓦然情深,深几许

    蓦然情深,深几许

    如果说她是来自地狱的恶魔,只适合存于黑暗,那么他就是来自天宫的谪仙,只适合高入云端。他的淡漠和心善一点一点将她那颗阴暗狠辣残忍的心融化。她的狠毒和算计却让他想要逃离。她本是天之娇女,手段狠决,雷厉风行。本该荣华一生,高高在上却愿意为他舍去一切只为给他一个承诺。而换来的却是他亲手将她推入悬崖,差点命丧黄泉。当她狠心放下他,带着满腔的恨意归来,绝情的将自己所谓的亲人残害荣登皇位时,她可有过后悔?他可有不忍?“萧容,你记住了,本王不是非你不可,离去便不再回来,你好自为之。”帝无璇绝情的话语刚落便毫不留恋的转身离去。
  • 霸占新妻

    霸占新妻

    “时候到了我会看着办,再见。”顾亦琛的眉微微皱了一下,脸上依旧是一贯的清冷之色,一句赘言都没有,说完就挂了,果然是顾亦琛的作风,一点都不拖泥带水。陈思雨裹着床单走过去,扑到了顾亦琛背上,“今天表现不好,罚你帮我洗澡。”顾亦琛转身,一把将陈思雨身上的床单拽了,攫住她的腰,吻上她的唇,向浴室走去,又是一番湿热的缠绵。而那头的老爷子却已经开骂了,“混小子,每次都这样,……
  • 幸福有方法

    幸福有方法

    《幸福有方法》是一本行动指南,它不仅阐释了提升幸福感的秘密,还介绍了具体的幸福行动,并告诉我们如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幸福行动。本书不仅对积极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做出了贡献,同时也把幸福带给了全世界的很多读者。
  • 青蛙凶猛

    青蛙凶猛

    罗宾穿越成了一只青蛙,但他发现这不是一只普通的青蛙,而是青蛙王子。除了青蛙王子,还有白雪公主,睡美人,小红帽,丑小鸭,三只小猪…… 这是一个童话故事大乱炖的世界。
  • 央掘魔罗经

    央掘魔罗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布衣神族

    布衣神族

    北木雨,南萧霄,木雨龙武艺平平,却在江湖上有通天的名气,同时他的一举一动也受到人们的监视,其中隐藏着什么样的阴谋?为了寻找自己的仇家他接连的奇遇,且总是受到各路高手的保护,到底他的真正身份是什么?
  • 最强农女之首辅夫人

    最强农女之首辅夫人

    顾楚寒睁开眼就看到亲娘吊死在头顶。屠夫爹为治病救妻欠下高利贷,不愿卖儿做娈童,砍了人,偿了命。长兄卷走保命家底,逃之夭夭。弟妹面黄肌瘦;大姐自卖自身;奶奶要饭养家。更有叔伯舅家虎视眈眈,想要拿走卖命钱!顾楚寒瘸着摔断的腿仰天长号:她这是穿到了一个什么鬼地方?————————蜂窝煤,夜光画,缝纫机,弹花车!教弟妹,救大姐,养奶奶,富全家!假儿子顾九郎,翻手为金,覆手为银!极品亲戚却伸手拿金,缩手害人!顾九郎一怒,雷劈千里!!!————————一笑就晴天,一哭就下雨,一怒就雷劈。顾楚寒:她好像开启了什么了不起的技能(⊙o⊙)~某人:我媳妇儿好像开启了什么难拐走的技能(⊙o⊙)!**************【微风不燥,生活始终有美好!风里雨里,初心始终等你们。】
  • 创新型人才素质教育

    创新型人才素质教育

    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层次生产力的发展局面。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在经济和文化领域形成了巨大的差距。而这种差距首先是开发创新能力的差距,也就是创新的差距。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最有力的“武器”。历史证明,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 徐锦传

    徐锦传

    四国九剑,腥风血雨。徐锦年少背负着家族使命,与北嘉皇子牵扯不断,却又与南颐将军墨谨卫结缘,徐锦看不懂自己的心,看不透这世道,只想安安稳稳过日子,可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如何面对一件件撕心裂肺的事?徐锦不知道,你也不知道。
  • 晴空蓝兮温情治愈作品合集(共六册)

    晴空蓝兮温情治愈作品合集(共六册)

    晴空蓝兮经典重现典藏只属于你的美好,致那些正在等待爱情以及寻爱路上的人们。你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那么,有没有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肖颖心里有一个人,而那个人,不是叶昊宁。然而白衣胜雪,终被漫漫烟尘淹没,从此脱离她的世界。最初,她只是将叶昊宁当做救赎。谁知,他带给她的,却是一方真真切切全新的天地。你的生命中总会出现一个人,给你最绵长的温柔,给你最隽永的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