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小雅正月章彼有旨酒又有嘉殽洽比其邻昏
姻孔云
礼记曲礼州闾乡党称其孝也
檀弓邻有丧舂不相里有殡不巷歌
郑
注
相谓以声音
相劝不相不歌皆所谓助哀也
有殡闻远兄弟之丧虽缌必往非兄弟虽邻不往
王制凡执技以事上者不贰事不移官出乡不与士
齿仕于家者出乡不与士齿
五十养于乡
集
说
严陵方氏曰养于乡者特尊于一乡
之人而已
六十杖于乡
礼运长惠幼顺
集
说
长乐陈氏曰长惠幼顺者乡党之
义
郊特牲乡人禓孔子朝服立于阼存室神也
杂记姑姊妹其夫死而夫党无兄弟使夫之族人主
丧夫若无族矣则前后家东西家无有则里尹主之
经解敬让之道也以处乡里则长幼有序
孔子燕居射乡之礼所以仁乡党也
问丧亲始死三日不举火故邻里为之糜粥以饮食
之
管子重令篇谨于乡里之行而不逆于本朝之事者
国之经俗也
法法篇上不行君令下不合于乡里变更自为易国
之成俗者曰不牧之民
韩非子有与悍者邻欲卖宅而避之曰是其贯将满
也或曰子姑待之曰我恐其以我满贯也遂去
说难篇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且有盗其
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知其子而
疑邻人之父
淮南子说山训烹牛以飨其里而骂其东家母德不
报而身见殆
大戴礼朋友之雠不与聚乡族人之雠不与聚邻
盐铁论周秦篇君不臣士不友于闾里无所容
汉扬雄答刘歆书田仪与雄同乡里幼稚为邻长艾
相更视觊动精采似不为非者故举至之雄之任也
不意淫迹污暴于官朝令举者怀赧而低眉任者含
声而冤苦知人之德尧有病诸雄何惭焉
徐干中论虚道篇舜之在乡党也非家馈而户赠之
也人莫不称善焉象之在乡党也非家夺而户掠之
也人莫不称恶焉由此观之人无贤愚见善则誉之
见恶则谤之此人情也未必有私爱也未必有私憎
也今夫立身不为人之所誉而为人之所谤者未尽
为善之理也尽为善之理将若舜焉人虽与舜不同
而敢谤之乎
文中子事君篇乡人有穷而索者曰尔于我乎取无
扰尔邻里乡党为也我则不厌乡人有丧子必先往
反必后
子之乡无争者
乡人有水土之役则具畚锸以往曰吾非从大夫也
子之他乡舍人之家出入必告既而曰奚适而无禀
万春乡社子必与执事翼如也
周公篇陈守谓薛生曰吾行令于郡县而盗不止夫
子居于乡里而争者息何也薛生曰此以言化彼以
心化
易潜虚礼也国不闲礼纪纲不举四邻之侮
薉其途拒其户四邻攻之莫之或助
东邻无客西邻之集西邻之集亦可畏也
郑氏家范子孙当以和待乡曲我宁容人毋使人容
我切不可先操忽人之心若累相凌逼进进不已者
当以理直之
搜采异闻录自古所谓四邻盖指东西南北四者而
言耳然贪虐害民者一切肆其私心元丰以后州县
榷卖坊场而收净息以募役行之浸久弊从而生往
往鬻其抵产流配四邻四邻贫乏则散及飞望望邻
之家不复问远近必得偿乃止飞邻之说诚所未闻
元佑元年殿中侍御史吕陶奏疏论之虽尝暂革至
绍圣又复然
朱子语类今谓周官非圣人之书至如比闾族党之
法正周公建太平之基本他这个一如棋盘相似枰
布定后棋子方有放处
二十五家为闾闾吕也如身之有脊吕骨盖闾长之
居当中而二十四家列于两旁如身之脊吕骨当中
而肋骨分布两旁也
五家为比五比为闾四闾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
五州为乡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五为鄙
五鄙为县五县为遂制田里之法五人为伍五伍为
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族五族为师五师为军此乡遂
出兵之法也故曰凡起徒役无过家一人既一家出
一人则兵数宜甚多然只拥卫王室如今禁卫相似
不令征行也都鄙之法则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
为丘四丘为甸然后出毂一乘甲士三人步卒七十
二人以五百一十二家而共只出七十五人则可谓
甚少然有征行则发此都鄙之兵悉调者不用而用
者不悉调此二法所以不同而贡助之法亦异大率
乡遂以十为数是长连排去井田以九为数是一个
方底物事自是不同而永嘉必欲合之如何合得
梦华录民俗凡有从外新来邻左居住则相借动
使献遗汤茶指引买卖之类更有提茶瓶之人每日
邻里互相支茶相问动静凡百吉凶之家人皆盈门
容斋随笔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孟子论函矢
巫匠之术而引此以质之说者多以里为居居以亲
仁为美予尝记一说云函矢巫匠皆里中之仁也然
于仁之中有不仁存焉则仁亦在夫择之而已矣尝
与郑景望言之景望不以为然予以为此特谓闾巷
之间所推以为仁者固在所择正合孟子之意不然
仁之为道大矣尚安所择而处哉
容斋五笔王摩诘诗曰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
日绮前寒梅着花未杜公送韦郎归成都云为问
南溪竹抽梢合过墙王介甫云道人北山来问松我
东冈举手指屋脊云今如许长杜公寄题草堂云尚
念四小松蔓草易拘缠霜骨不甚长永为邻里怜又
一篇云四松初移时大扺三尺强别来忽三载离立
如人长尤可见一时之怀抱也
名臣言行录外集邵康节先生精于易数晁以道尝
以书问康节先生之数于伊川伊川答书云颐与邵
尧夫同里巷居三十余年世间事无所不问惟未尝
一字及数
岳阳风土记荆湖民俗亲族不相视病而邻里往往
问劳之谓亲戚视之则传染邻里则否
感应类从志高悬大镜坐见四邻以大镜长竿上悬
之向下便照耀四邻当镜下以盆水坐见四邻出入
也
宜斋野乘黄帝时画野分州八家为井井为一邻邻
三为朋朋三为里里五为邑邑十为都都十为师师
十为州一州是百五十三万家
御龙子集居乡之道莫先于诚言焉而无欺行焉而
无伪有不孚之人人耶
里仁为美非徒以恤患之仁也以通财之义也通于
人者忘其人通乎人者德其人其寡怨之道乎
绿雪亭杂言或问士大夫居乡与故老燕集当序爵
乎序齿乎愚曰古者一命齿于乡而再命不齿再命
齿于族而三命不齿明贵贵之义也又曰族有七十
者不敢先明老老之仁也然观孔子居乡乡人饮酒
杖者出斯出矣则是老老之仁孔子亦尝行之于乡
矣今士大夫居乡有能然者讵非忠厚之风耶
范竹溪集乡里生才宗族爱之闾党敬之谓其能表
正风俗而增重乡里也一膺宦秩凌傲侵夺剥人肥
己无所忌惮乡里何乐于生此才哉
今人乡村邻舍城市关厢同州共县皆谓之乡里和
睦者情义相联休戚与共之意是故相结婚姻以成
室家也时通宴会以联情好也赈济贫乏以施厚惠
也各行庆吊以通往来也严行保甲以防奸宄也此
皆和睦乡里之实事若不和睦则有财势者欺压乡
里人骂之曰势豪曰土豪若强梁无赖之徒人指之
曰武断乡曲曰暴横乡里甚至相殴相讼结成深雠
彼此俱伤有甚好处
辛天斋集有里仁则居矣倘无里仁则若何曰十室
必有忠信中间岂无彼善于此者吾联属之结纳之
与之共化不必露化他形迹不必欲彰我声名力行
善事不求人知谁无秉彝又安知不渐化也
读书镜司马温公为西京留台每出前驱不过三节
后官宫祠乘马或不张盖自持扇障日程伊川谓曰
公出无从骑市人或不识有未便者公曰某惟求人
不识耳国朝史良佐南京人为御史巡西城面家住
东城每出入怒其里人不为起一日执数辈送东城
御史诘之其居首者对曰民等总被倪尚书囗却曰
倪尚书何如曰尚书亦南京人其在兵部时每肩舆
过里门众或走匿辄使人谕止曰与尔曹同乡里吾
不能过里门下车乃劳尔曹起耶民等愚意史公犹
倪公是以无避不虞其怒也御史内善其言悉解遣
之倪尚书谓文毅也大抵居朝廷则为公卿归则原
是乡里中一措大耳特以冠服装成贵贱不知其故
吾犹在也乃拥簇童仆呵叱父老闻倪文毅司马温
公之风得无汗颜乎
日知录以县统乡以乡统里备书之者史记老子楚
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樗里子室在昭王庙西渭南阴
乡樗里是也书县里而不言乡史记高祖沛丰邑中
阳里人
聂政轵深井里人淳于意师临灾元里公乘阳庆汉
书卫太子亡至湖泉鸠里是也亦有书乡而不言里
史记陈丞相平阳武户牖乡人王剪频阳东乡人是
也
古时乡亦有城汉书朱邑传其子葬之桐乡西郭外
集古录宋宗囗母夫人墓志涅阳县都乡安众里人
又云窆于秣陵县都乡石泉里都乡之制前史不载
按都乡盖即今之坊厢也汉济阴太守孟郁尧庙碑
成阳仲氏居都乡高相望
容斋随笔谓小雅维桑与梓必恭敬止囗无乡里之
说而后人文字乃作乡里事用愚考之张衡南都赋
云永世克孝怀桑梓焉真人南巡睹旧里焉蔡邕作
光武济南宫碑云来在济阳顾见神宫追惟桑梓褒
述之义陈琳为袁绍檄云梁孝王先帝母弟坟陵尊
显松柏桑梓犹宜肃恭汉人之文必有所据齐鲁韩
三家之诗不传未可知其说也以后魏锺会与蒋斌
书桑梓之敬古今所敦晋左思魏都赋毕昴之所应
虞夏之余人先王之桑梓列圣之遗尘陆机思亲赋
悲桑梓之悠旷愧烝尝之弗营赠弟士龙诗迫彼窀
穸载驱东路继其桑梓肆力丘墓赠顾彦先诗眷言
怀桑梓无乃将为鱼百年歌辞官致禄归桑梓潘尼
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诗祁祁大邦惟桑与梓赠
荥阳太守吴子仲诗垂覆岂他乡回光临桑梓潘岳
为贾谧作赠陆机诗旋反桑梓帝弟作弼陆云答张
士然诗感念桑梓域仿囗眼中人阎式复罗尚书人
怀桑梓刘琨上愍帝表蒸尝之敬在心桑梓之情未
克袁宏三国名臣赞子布擅名遭世方扰抚翼桑梓
息肩江表宋武帝复彭沛下邳三郡租诏彭城桑梓
本乡加隆攸在文帝复丹徒租诏丹徒桑梓绸缪大
业攸始谢灵运孝感赋恋丘坟而萦心忆桑梓而零
泪会吟行东方就旅逸梁鸿去桑梓何承天铙歌愿
言桑梓思旧游鲍照从过旧宫诗严恭履桑梓加敬
览枌榆梁武帝幸兰陵诏朕自违桑梓五十余载刘
峻辨命论居先王之桑梓窃名号于中县江淹拟陆
平原诗明发眷桑梓永叹怀密亲则又从南都赋之
文而承用之矣
按古人桑梓之说不过敬老之意说苑常枞谓老子
曰过乔木而趋子知之乎老子曰过乔木而趋非谓
敬老邪常枞曰嘻是已此于诗为兴体言桑梓犹当
养敬而况父母为人子之所瞻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