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33400000007

第7章 走向宇宙——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中国西部,巴丹吉林大沙漠。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巍然而立的卫星发射台;绿树掩映的柏油大道;中心广场上那有着哥特式建筑风格的礼堂顶端,闪耀着江泽民主席的题词:“东风航天城”……

这里,曾是古代戍边者建功立业的疆域;曾是胡笳、羌笛伴唱“阳关三叠”的边关。如今,这里已绿树成荫、高楼林立,一座现代化的航天城拔地而起。

此刻,让我们沿着那高高的发射塔,去寻觅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登天之路,去寻觅那些在艰难困苦之中,引领我国的航天技术走向宇宙的科学“盗火者”!

1957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人类进入了太空时代。发展航天事业,开发空间资源,成了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显著标志。1956年,在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就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从此,中国走上了探索宇宙,进军太空的辉煌里程。

北京,中国科学院。

钱学森同期声:由于三年的自然灾害和苏联撤走专家,我国的卫星发射计划一度搁浅。当时,邓小平同志传达命令说:“卫星明后年不放,与国力不相称!”根据这一指示精神,科学院党组提出了“大腿变小腿,卫星变探空”的工作方针。

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进入太空的消息,又一次震动了中国的宇航界。3年之后。中国自己研制的中程导弹再次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已具备发射人造卫星的能力。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中国科学院的赵九章给周总理写信,提出导弹打靶与发射人造卫星相结合,建议在建国20周年时发射人造卫星。

《关于人造卫星方案的报告》原件、罗瑞卿的亲笔批示……

张爱萍同期声:周总理十分重视科学家的建议,要聂帅提出方案;聂帅让我召开专家座谈会,我们起草了《关于人造卫星方案的报告》,得到“中央专门委员会”的批准:第一颗人造卫星争取在1970年左右发射……

1968年2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正式成立。钱学森任院长。负责卫星总体设计的,是年仅37岁的孙家栋。

北京。航天部某办公室内。

孙家栋(航天部副部长)同期声:当年,周总理见到我时,称我是“小伙子”,如今,我已是华发满头、垂垂老矣!接受任务后,我花了两个多月时间,挑选了18名有业务专长的技术骨干,号称“航天十八宿”,开始了攻关。第一个难点是卫星如何适应天上的温度环境的技术问题。第二个难点则是政治上的“文化大革命”风暴。总体设计部多数人被清出“阶级队伍”,我也“靠边站”了。

“文革”几乎动摇了航天事业的根基。赵九章等专家首当其冲。

北京。航天部五院,某宿舍楼内。

邓增昆同期声;那天,我走进赵先生家时,他把家里什么都清理好了,他坐在沙发里,表情极为平静。我们抬着黑板下了楼,冒雨往前走,快到办公室时,他说:“好好留着它吧,兴许有一天讲解卫星还能用得上。”当他问我卫星的进展情况时,见我面有难色,便不再吭声,眼里涌出泪水。当天晚上,赵先生在自己的卧室里结束了生命……听说,周总理得知赵九章的死讯后,泪流满面。

动乱使得承担卫星本体研制总负责的中国科学院瘫痪,正在筹建的卫星地面测控系统也无法正常施工。聂荣臻按周总理的指示,给毛泽东同志打了报告,建议军事接管这些有关卫星的科研单位,获得批准。卫星研制工作才摆脱厄运。

刘承熙(航天部502所研究员、副所长)同期声:我负责的是卫星在太空播放《东方红》乐曲的技术问题。我先是跑遍了京都的大小乐器店,选定了一种铝板琴的音色,设计出音乐装置,在重庆289厂苦战三个月,做成音源振荡器。元件固封后,一试验,乐曲变了调。好不容易找出原因,解决了难题。准备进发射场参加正式发射时,接到通知让我去驻马店下放劳动。我后来是在家中一间没有灯光的小屋里,从半导体收音机中听到卫星上的《东方红》乐曲的。当时,我激动得哭了起来。

北京。“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测试站。

任新民同期声:作为“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因得到周总理的特殊保护,总算在1968年冬天,将第一枚完整的“长征一号”火箭,送到试验场。最后各级火箭间的试车,是钱学森亲临现场,指挥实施的。大家连续奋战八昼夜,首次完成了火箭一、二级试车。

1970年3月26日,载有一枚“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和两颗“东方红一号”卫星的专列,从北京出发,驶抵中国西部巴丹吉林大漠的卫星发射试验场。

茫茫戈壁滩,一轮苍凉的冷月,挂在高高的发射架上。

1970年4月,江南已莺飞草长,而地处西部大漠中的酒泉卫星发射场,仍是一片白雪茫茫。

24日,完成了加注的火箭和最后测试的卫星,在期待中迎来了它的发射之夜。

夜8点,发射场上空,依然是浓云密布。一小时后,云层突然裂开一道长廊,长廊随即扩大、延伸,天空一碧如洗。

9点35分,发射指挥员下达“点火”的号令。载星火箭在震耳欲聋的轰隆声中脱离发射架,徐徐上升。18秒后,火箭开始拐弯,朝东南方向越飞越快,转瞬即消逝在茫茫夜空之中。

9点48分,地面卫星观测站报告:星箭分离,卫星入轨!

9点50分,国家广播事业局报告:收到卫星上播放的《东方红》,音乐优美、清晰洪亮。

次日,新华社受权向世界宣布:中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卫星运行轨道,距地球最近点439公里,最远点2384公里,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为68.5度,绕地球一周114分钟。卫星重173公斤,用20.009兆周的频率播送《东方红》乐曲……

卫星发射资料图像。

5月1日晚,“东方红一号”卫星再次飞临天安门,在城楼上参加节日联欢的毛泽东仰起身子,遥望蓝天,追踪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轨迹。当卫星上《东方红》乐曲在夜空荡起时,他的右手在跷起的左腿上轻轻敲打着节拍……

同类推荐
  • 翱翔在天空

    翱翔在天空

    刘心俭,空军政治部某部部长,大校。现已退休。回忆了中国空军的成长史。从1964年8月到1969年年底,国民党的美制无人驾驶飞机又侵入大陆领空97架次,先后被我军击落了20架;其中,空军航空兵击落14架,地空导弹部队击落3架,海军航空兵击落3架。空军是保卫国家的利器,建国多年来,中国空军一直翱翔在天空。
  • 我与昆曲

    我与昆曲

    《我与昆曲》尽可能全地收入了允和老师关于昆曲的散文、论文、讲话稿和书信,及一小部分《昆曲日记》。全书分三部分,各部分基本按写作年月编排,以求帮助读者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允和老师与昆曲的渊源、情感,曲事活动及理论贡献。
  • 自导自演

    自导自演

    本书分为五辑:主要为生活随笔、散文和小说合集。第一辑:视觉滞留,主要为过往生活的人生感悟。第二辑:无声默片,主要为音乐、影视的另类评论。第三辑:渐显渐隐,散文感悟,笔触较为细腻;第四辑:见幕写手,偏小说风格,人物类的描述较多。第五辑:爵士浮华:主要写一些对于近几年生活的升华部分。
  • 我执

    我执

    本书为梁文道先生所撰写的散文随笔集,是以香港《成报》文采版专栏“秘学笔记”的文字为主,谈及爱情婚姻、日常生活、疾病经历、信仰感悟、城市文化、文学艺术、历史记忆等个人生活体验和人生感受诸多方面。读来清新自然,体贴入微,在淡雅简约的叙述中往往给人意外的启迪。
  • 山花灿烂寂寞红

    山花灿烂寂寞红

    《山花灿烂寂寞红》主要收录了萧红作品中的一些带有自传性质的散文和小说。有的作品是对充满叛逆同时又趣味盎然的童年生活的回忆,有的作品是对成年所经历的饥饿与困顿生活的描写,还有一些是悼念鲁迅先生和以抗日为主题的作品。全书情节生动而又充满了浓郁的人情味,语言简劲、犀利而又不失幽默与诙谐。通过阅读你会发现,无论多么痛苦和不幸,萧红的那颗“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的心,永远向着“爱”,永远向着“温暖”。
热门推荐
  • 西昆酬唱集

    西昆酬唱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哎呀,爱呀

    哎呀,爱呀

    璀璨四大恶人中号称“扫把星”、“灾星”的佳百璃可谓是衰神转世,只要离近其身边三尺,必会被晦气感染。她刚一出生便被衰运笼罩:母亲差点难产去世;给她接生的大夫摔折了腿骨;第一个抱她的护士在结婚前一天晚上收到未婚夫落跑的消息;后来医院发生火灾,人员伤亡惨重,医院倒闭。不过,这些,仅仅只是开始……
  • 美国枪之谜(长篇连载二)

    美国枪之谜(长篇连载二)

    著名西部影片名宿巴克·霍恩计划重归银幕,不想在椭圆形大竞技场表演马上特技时,被一枪击毙。纽约市警察局全体出动,进行了规模空前的搜查,但毫无结果。一个月后,在相同的地点,在相同的场景中,死神再次故技重施,复制了又一场凶杀。两起命案件相同,却又迷雾重重:警察在两万观众的睽睽之下,竟然找不到凶器,找不到凶手,找不到动机。
  • 飞翔的大板车

    飞翔的大板车

    二祥的脸丢了。脸丢就丢了,死不了人。对二祥来说,还不如死了。在老家马兰店,二祥是个有脸面的人,心灵手巧,干啥像啥,木匠瓦匠都会,修机动车是高手,象棋也下得好;人仗义,喜欢说公道话;爱笑,还爱开玩笑,自来熟,一双大眼睛给笑眯了,高高的鼻梁两侧叠起一层褶皱。有人说二祥家里不用生火,他说句笑话,就把一锅冷水逗开了;还有一点,没事总爱淘弄野食,什么蚂蚱、蚕蛹、蜜蜂,黑黢黢的蛤蟆他都敢吃。有谁家酱缸生了蛆,他会当好东西捞来,拿油煎了下酒。一大早谁要老远听到车板子叮咣响了,一会儿准能见他赶着毛驴车飞驰而过,若不是下地干活,多半去淘弄野食了。
  • 余生不过有你伴

    余生不过有你伴

    秦简上高中的时候天天追着靳煜,非要当他女朋友。八年后,靳煜堵在秦简家门口,拉着她去民政局。
  • 沙弥尼离戒文

    沙弥尼离戒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破琴诗

    破琴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校园之金牌商女

    重生校园之金牌商女

    前世,天天被人辱,日日被人欺,亲戚看不起,朋友耍心机!母亲大哥相继早逝,她咬紧牙根,独自一人在逆境中求生存,却终究只活了二十六年!在睁眼,一切竟回到了十二年前。忍气吞声,重蹈覆辙?若一切都无法改变,她重活这一回又有何用!逆天命数,异能初现,谁能阻止她的脚步?人前,她是被同学孤立,性格漠然的普通学生。人后,她步步为营,运筹了一张璀璨非凡的商业大网。
  • 玩游戏刷黑科技

    玩游戏刷黑科技

    重生2017年,并获得高玩黑科技系统。一切,从S7春季赛的RNG替补上单开始……——————(简介无力,看正文吧,求推荐和收藏)
  • 苏联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苏联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纵览现代世界大国之兴衰,一个大国要振兴,非有自己的兴邦之道不可。英、法、美走的是自由市场经济之路,德、日走的是民族利益至上的国家资本主义之路,苏联走的是社会主义的政府全面管理经济之路。这些国家都沿着自己的发展道路,实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崛起,成为世界强国。中国的崛起,必然也要探索形成符合本国实际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