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34600000005

第5章 大路篇(4)

炉霍这一带到过红军,这个地方正好是红军翻过大雪山,进入水草地的中间站。这里的藏民和喇嘛对红军有感情,当然这是经过战斗洗礼后得来的。这件事也是听首长讲的。那是1935年,红军翻过大雪山,蒋介石的追剿部队也到了川康边境。有个蒋介石任命的“西康宣慰使”,叫诺那的活佛正在道孚县城活动。道孚各喇嘛寺住持和县长齐集灵雀寺,诚惶诚恐听从诺那关于红军是妖魔的宣传。喇嘛们纷纷表示要舍身护寺。诺那拿出一批枪支弹药发给道孚灵雀寺喇嘛。又带着人马逃往炉霍县城布置“第二道防线”。红军先头部队开进道孚县城,立即围住灵雀寺,乘黑夜一举夺取了碉堡,寺内喇嘛躲进庙里不敢露头。住持派出一支敢死队,企图夺回碉堡,被密集的火力挡回,又进行了几次冲锋,不过是白白送命,红军后续部队源源不断,将灵雀寺围了个水泄不通,喇嘛住持只好率众而逃。诺那一行到达炉霍县城,正逢寿灵寺举办宗教盛会,诺那乘机进行反动宣传,一时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寿灵寺是炉霍最大的的喇嘛寺,位于县城之南,依山而筑,俯瞰县城,墙院高深,地形险要。寺内喇嘛有一千多人。诺那眼看红军逼近,发给住持枪弹,自己匆忙逃窜,向甘孜进发,去建立第三道防线。各寺喇嘛在战斗中认识到红军是英雄,知道受了欺骗,他们在绒坝岔捉拿诺那送给红军。结果诺那还是受到了红军的优待。但他思想顽固,被红军礼送出境。 红军经过道孚、炉霍给藏民们留下极好的印象。筑路大军到了之后,藏民们夹道欢迎。藏族姑娘穿着鲜艳的民族服装,载歌载舞,喇嘛寺的红墙上都贴上了标语,欢迎我们进城宿营,老阿爸老阿妈还给我们献上洁白的哈达。炉霍的民房大多为三层结构,底屋住牲口,中层住人,上层供佛像。楼梯由一根木头锯上几道坎,直上直下。藏民们腾出房子让我们住,但部队仍然住帐篷。

春节过罢,我们赴炉霍架木桥。这是一项新的艰巨复杂的任务,所架木桥首先要把直径30公分粗的圆木桩一排排地打进河床,上端放上冠材、铺满圆木,再铺上十公分厚的木板。尔后用两爪钉固定。载重可达十吨。桥形看似简单,但在当时却是一项尖端工程。筑路指挥部往往以此衡量一个部队的战斗力。

架桥用的工具仍然是铁锹十子镐,钢钎八磅大锤。只是增加了绳索锯条大板斧,打桩用的铁夯。架桥难度最大的工序是伐木,运树。木料运输成了大问题。木料虽是就地取材,但就地不是就近。按藏族风俗,近山是神山,圣地,一棵树一根草都不能动,部队一到宿营地,就首先和当地土司、头人接触,弄清哪里是神山,哪里是圣地。为尊重民族风俗习惯,部队做饭烧柴,建工棚,架桥都要翻山越岭到较远的地方去伐树。全团三个营,一个营架一座桥,伐木地点近的七八公里,我们三营最远要到十多公里外去伐。战士们手拿利斧,象樵夫一样,跋涉在茂密丛林中,树伐倒之后,指战员们拼着力气肩扛手推、人拖。遇坡爬坡,遇泥趟泥,在山沟里乱石堆里歪歪斜斜地走,人们一身水,一身泥,手上脚上,肩上不知磨出多少次泡,流过多少次血,身上穿的棉衣面子几乎全部绽开。一团团一块块棉絮露在外面。棉袄扣子磨掉了,就在腰间用草绳扎住,脚上的鞋子龇牙咧嘴,没一块完整的地方,但谁也不在乎这些。扛运木料的强度比穿山凿石还要大,因而病员增多。但蒙头睡大觉没有。就是到了病痛站不起来了也不愿下工地。大家都清楚,自己躺下来就给另外的同志增加了工作量,因此谁也不忍心这么做。

历时两个半月,三座各长50米的木桥终于建成。我们连早开工,全团在我连工地开的动员大会。所架的桥取名叫“学习,有座桥取名叫”加油“,因为团里在这个工地上开的现场会;另一座桥取名叫”努力“,因为这座受到军指挥部的表扬,意在不仅在战争中学习战争,还要继续努力。这三座桥的名字是我终生难忘的,它凝聚着我们全体战友的心血和汗水,寄托着我们青春时代对革命理想的追求,它代表着我们那个时代的精神。为了庆祝架桥的胜利,全团官兵列队在桥上几个来回,然后唱着”向前,向前……“奔向新的筑路工地!

老人停了停又说,道孚、炉霍我终生难忘,最难忘的是松林口。在这里的任务还是架桥。康藏公路的所有桥梁,涵洞,都是木制结构。同志们在河里抡大锤,一根根圆木打进河底,高原的阳光照射着河床,波光粼粼,战士们也像一根根木桩,脊梁泛着黑黝黝的光亮。老百姓称我们是黑人,是啊,那里热的程度,太阳一晒,火烧火燎,身上结皮,同志们成了花人;冷的时候能冻死人。一下雨雪,怪,不是鹅毛大雪,也不是绵绵细雨,像冰碴那样,打到脸上生疼,几度冬秋春夏,雨雪霜打,战士们又都成了铁人。我看着那架设在康藏公路上的一座座木桥,心中顿生豪情。将来也许它们被历史淘汰,耸立在雪原中的是一座座铁桥、钢筋水泥大桥,但这些木桥却是我们筑路大军的骄傲。

我除了做宣传工作外,还协助连长看图纸、伐木、解料、测量地形、水速,打两爪钉。这座桥20公尺长,5公尺宽,载重十吨。松林口为原始森林,各种树木一望无际,松树、杉树、叫不出名的树,粗的、细的、高的、矮的,遮天蔽日,直溜溜地伸向天空,真叫人喜爱,真叫人高兴,祖国的宝地太多了。修康藏公路时,有个情况。毛主席有指示,站住脚就是胜利。大部队要进藏,可是历朝历代都没有修过路。就是文成公主进藏,一路教纺织,传播种,也是走小路,穿山岭,经过了多少个日月天明,车马劳顿,爬过了多少山,涉过了多少河,才到了拉萨。我军大部队要进去,后方必须供应的上,所以修路就成了当务之急。有一次发生了一件事,我还记忆犹新。我们的营长受到严重处罚,为什么。有一段路不能修,土司、头人说这里是神砥,战士们也想不通,认为这是头人故意为难我们。营长说,打仗时死都不怕,完成任务要紧,砍树,修路,一下子被当地头人告到中央,他只好忍辱负重。那时侯就是要站住脚,越快越好。这个印象很深,部队长期受苦,开展建国爱国立功运动,动员部队就是这个。只要能为国家效力,个人受点委曲没什么。营长任敬文,他是从战火中滚出来的英雄,受到处分没有减弱他的英雄豪气,还让我把刘邦的大风歌抄给他,在我的心目中营长是真正的英雄。

一排排长李双喜,是在松林口牺牲的。他是河北吴安的,二十多岁,家中来信,刚谈了个对象,姑娘还是个工人。他是抗日战争打鬼子出来的,是11军的战斗英雄,打仗时非常勇敢。牺牲之后,连队在松林口开了会,然后把他埋在松树下。连长致悼词,战士们摘下帽子,向他鞠了三鞠躬。然后用白雪给他堆了一个小坟冢。我们离开那里时,全连去向他告别,发现松树上挂满了小白花。

我还记得宣传干事李和年,也是在架桥时牺牲的。那时侯部队修路,团里的干事下到连队,检查工作,也是一样打锤,扛树。李干事下去也是拼命地干,那天他在桥上铺圆木,山上滚下来一块大石头,一下子就把他打倒了!他家是山西的,战士们好几年和他爸爸通信,他爸什么要求也没提,他爸说,这孩子要的饭当的兵,死了,是他的光荣,你们大家都知道他的情况,我放心。连里自己开的会,然后就埋在那里。那时侯牺牲的同志都不放在一块,走到那,埋到那,据说西藏公路典礼以后,专门放一块。后来这些人进了西藏革命烈士纪念馆。

还有个排长叫高飞,是战斗英雄,他也牺牲了。我们团共有48名同志留在那里,全军牺牲的同志更多了。从西藏走出来时,团长李承培让我和刘正义去扫墓,我们从拉萨又走回雅安,给48名同志的坟冢加了土,做了记号,整理了48名烈士材料,现在可能丢了。为了寄托对烈士的哀思,全连同志面对松林口,连长向天空鸣枪三声,我记的很清楚,当时大小松枝的雪花纷纷下落,雪山发出潮水般的轰鸣。我们养大的小雪狼突然发出一声嚎叫,它也流了泪。

第4节 高原雄鹰

很多年以后,老连长曹继贵回忆往事的时候,却想起闻名于康藏高原的雀儿山主峰飞来一只雄鹰。老人对新时期的战士们说,这是过去很久的事了……飞越雀儿山1951年十月,在朝鲜战场上,我人民志愿军举行秋季防御战役,歼敌十五万余人。我人民解放军根据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进驻拉萨。我连筑路到达绒坝岔,马尼于戈,雀儿山和德格县境内。用现代的说说,雀儿山是所有筑路地段的难中之难。山上空气稀薄,气候变化无常,时而狂风怒吼大雪纷飞;时而冰雹骤雨盖地而来。当地人传说,”雀儿山,五千三,山顶插在云上边,飞鸟也难过,人过怎能还。“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那座山,想那些人,无论战斗还是胜利都属历史所罕见。

雀儿山,地属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西北至东南走向。主峰海拔6168米。山上冰雪覆盖,有大小冰川三十余条。

修筑雀儿山,正值冬季。西藏高原的严冬,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种种困难对常人来说是难以忍受的,也是非常难以克服的。

那一天,八连刚刚完成了修建高原机场的主要工程,又接受了打通雀儿山的筑路任务。他们知道,打通雀儿山是该年筑路任务中的重点工程,是通往昌都的关键,是继完成二郎山筑路工程之后一项最艰巨的任务。他们顾不得擦干满身的泥水,立即整顿行装,部队日夜兼程向雀儿山开进,人人背着帐蓬,被褥和筑路工具,重量不下四十公斤。赶到雀儿山脚下,昂首一望,只见山峰高不见其顶,有如一位披满银发的老人端坐在那里,团团云雾在它的四周盘旋,夕阳的余辉斜射过来,闪烁着耀眼的光茫。此时虽是初冬,山下却寒气逼人,山上便可想而知了。据说,雀儿山终年积雪,日落之后,月出之前,更是冰雪遍地,别说人上不去,就连鸟也飞不过。但是这支英雄连队从来就有股子革命精神,指导员对大家说,飞鸟虽难过,我们要做雄鹰展翅飞!

精神和胆气都是有的,但事实也摆在面前。听老乡们说,他们虽大多祖居在这里,却很少有人上去过,别说上去修路,就是从山上过,不累死也得冻死。说某年某月某人的爷爷爬山爬到一半给冰雹砸死了,某人的父亲上山遇到瘴气又没回来,其凶险之状有如亲历。铁人韦江歌把脚一踩说,山再高也没有咱的脚板高,上!他背起三十多公斤的工具和粮食,带头向山顶冲去。

登山开始了,八连是先谴分队,战士们背着武器装备、口粮和必要的工具器材,每人负重足足有八、九十斤。在那陡峭的雪山上,攀雪块,登顽石,他们不顾艰险用尽全力,艰难地向山上攀登。

雀儿山肆虐的狂风,几乎把人卷走,干部战士手拉手,臂挽臂,迎风傲雪,在极度寒冷里行进。随着步步登高,呼吸越来越困难,走不几步就喘不上气来,有的人不得不走走停停,喘口气再走。韦江歌看着掉在后面的战友,心里十分焦急。这时,他早已帮别的同志背了些枪支和米袋,负重足有一百二十斤,可是他还在想,我是一个共产党员,任何时候也不能光顾着自己,他拼命赶到前边去把背的东西放下,又一趟一趟地回来接体弱的同志。还喊着口号鼓舞着大家奋勇前进。

韦江歌的模范行动深深地感动着同志们。战士高宗礼、赵荣等同志由衷地喊出了”向共产党员学习的口号。“在共产党员的带动下,整个部队活跃起来了,你拉我,我拉你,互相帮助,互相鼓舞,经过八个小时的攀登,飞鸟难过的雀儿山终于踩在英雄们的脚下。汪俊德老人回忆说,说起来容易,几分钟就到了。可我们爬了三天才翻过雀儿山。那个气候很恶劣,不是风就是雪,过雀儿山,我才十九岁。大家手挽着手,喘不过气来,空气太少了,翻过雀儿山,十二个同志就留在那儿了。也没有掩埋,同志们洒泪向他们告别,很多年以后,他们被西藏人民转移到烈士陵园。

同类推荐
  • 写景·记事

    写景·记事

    听过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风声,见过和布克赛尔的云朵,抚摸天山神木园的植株,送走乌伦古湖的飞鸟。还有命名礼的盛大宴会、欢快奔走的毛驴车、每七日一集的巴扎。把在新疆的奇异风光尽皆写于笔下,满满的都是能看得见的情。
  • 张恨水经典作品系列:山窗小品

    张恨水经典作品系列:山窗小品

    张恨水散文集,分为六十二篇,文言写就。写于其流寓重庆乡间时期,笔下描绘的都是乡间寻常风物、人家。
  • 艰难决战

    艰难决战

    这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以翔实的资料介绍了日本政府和警方同黑帮组织山口组家族较量的艰难过程。披着所谓“合法存在”的外衣,就可以为所欲为、呼风唤雨?“暴力与犯罪”是任何一个社会都不能容忍的,山口组也不例外,这个“亚洲神秘组织”的构成,正在悄然变化……本书生动地介绍了山口组家族的发展和在日本社会的巨大影响,重点描写了警方为了重建社会秩序,稳定社会环境,不惜一切代价同犯罪做斗争的决心和行动。
  • 今昔岁月

    今昔岁月

    本书是作者的回忆录,包括“少年时期”、“投笔从戎到部队转业”、“在阿城的二十年”、“改革开放来到四川”、“在东方电气集团”等部分。
  • 走进大美黑河

    走进大美黑河

    众多作家到当地采风,参观了黑河瑷珲历史陈列馆、知青博物馆、旅俄华侨纪念馆、新生鄂伦春民族风情乡、五大连池风景区等处。创作出了一批反映黑河风土人情和人文地理的散文作品,结集为本书。
热门推荐
  • 烟雨轻叩帘半卷

    烟雨轻叩帘半卷

    明朝弘治年间。富家少爷张行书,因亲戚得罪王爷而致家道中落,居无定所。无奈卷入江湖争端,南盘倭寇,北据鞑靼,盛世之下暗潮涌动。身边佳人如云,他却只中意那位身份特殊的女子。被迫成亲,妻子身份成谜,他又该如何抉择?
  • 乌克兰拖拉机简史

    乌克兰拖拉机简史

    《外科风云》里“庄医生”靳东在看的神书!畅销33国的黑色喜剧杰作,令无数读者笑到落泪,英国炙手可热的畅销书作家柳薇卡成名作。84岁的老父亲要与36岁的“波提切利的出水维纳斯”——乌克兰尤物瓦伦蒂娜结婚了。为了拯救老爸可预知的人生大难,两个女儿薇拉和娜杰日达决定搁置长期的感情不和,联手把移民工程师父亲从体态丰满、风骚妖艳的淘金者瓦伦蒂娜手中解救出来。而这位火辣的新娘也不是省油的灯!不料,这场两姐妹驱逐瓦伦蒂娜的战争却逐步掀开的家族的秘密以及一连串悲喜交加的不堪往事……
  • 花朵

    花朵

    雨夜,杀人现场,一位妇女被害,她用自己的命救了警察,警察却躲开了。这一切都被记者悄悄拍了下来,记者清晰地看到了杀人犯,被害人,还有警察,她该怎么办?她要坚持正义,她要报道此事,她要让有罪的人渎罪。她做的一切似乎都是对的……菜市场是野生的。说它野生,全因为没人管。城管不管,卫生不管,道路不管,公安也不管。不管,就是没人来收费的意思。万一有某个人来管一管,小菜贩们就一窝蜂逃窜散去。电视新闻记者吴媚就住在这个野生菜市场的对面。吴媚年过三十,至今未婚。
  • 医路坦途

    医路坦途

    医学生张凡,获得未来医疗系统,平凡的生活开始变得无限精彩。QQ群782723204!欢迎来吹牛
  • 清乾隆嘉庆道光时期诗学

    清乾隆嘉庆道光时期诗学

    乾隆时期的诗学,主要围绕着对明代以来诗学的反思展开,那个时期国力强盛,士人心态比较平和,所以当时的诗学比较注重审美和艺术的方面,到嘉庆、道光时期,清朝走向衰败,士人心态,由平和转向焦躁愤激,许多诗歌反映了现实。本书就是对乾隆时期诗学、乾隆嘉庆之际诗学、嘉庆道光时期诗学的研究。
  • 戴流苏耳环的少女

    戴流苏耳环的少女

    【同名电视剧安徽卫视热播中】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滩出现了无线电台,一时间,上海居民耳目一新,一些私人电台蜂拥而起,不仅播放文娱节目,还负责传递商业业务。阮清恬在学校里学过无线电知识,她因为帮助任浩铭建立电台,从而和任浩铭相识了。任浩铭由于一个误会,迁怒于阮清恬,他将阮清恬最重要的传家宝流苏耳环拿走了。阮清恬必须要拿回耳环……
  • 宇宙未解之谜

    宇宙未解之谜

    人类总是充满好奇心,富有求知欲望,不仅对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和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具有浓厚的兴趣,而且对世界上许许多多的未解之谜都充满了好奇心。这是人类的心理特征,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种基本动因。从地球到宇宙,从自然到历史从科学到艺术,在这许许多多的领域中,无不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未解之谜”。
  • From Sand Hill to Pine

    From Sand Hill to Pin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祝由十三科

    祝由十三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分分合合的朝代更替(上)

    分分合合的朝代更替(上)

    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史的泱泱中华,在历史长河中,曾创造了无数的文明奇迹。历朝历代,能人辈出。但应证了三国演义中一句话:“论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本书为您讲述分分合合的朝代更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