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36500000003

第3章 生乎乱,长乎军(2)

是年九月,献帝任命曹操为大将军,封武平侯,权位在三公之上。袁绍为太尉,封邺侯。太尉虽是三公之一,但位在大将军之下。袁绍见自己地位不如曹操,大怒道:曹操几次险死,却是我救了他,今日他竟然背弃我的恩德,挟天子来命令我吗?袁绍拒不接受任命。曹操马上做出谦让姿态,把大将军头衔让给袁绍,自己改任司空,兼车骑将军。其实,在曹操看来,这一切只是一种虚设,他有皇上授给他的“腰牌”——节铄令牌,实握总统内外诸军大权。这就是说,他仍然可以总揽朝政。

随着曹操权力的升级,曹氏家族的地位也急剧攀升。这年曹植已七岁,大哥曹丕年长他五岁,二哥曹彰亦有十岁,他的弟弟曹熊还黏在母亲怀里不知天高地厚地吃奶。时值金秋,全家举迁许都。

在曹植的记忆里,从东武阳移居-城他没有什么印象。只是在-城,留在他幼小心灵最强的印记,就是他和哥哥依在母亲身边,看母亲给一个陌生的男人清洗伤口,敷上草药,然后用蒸过晾干的粗布包扎裹好。那晒衣绳上总是挂着一条条一块块被鲜血浸染过的包扎布,他知道这个陌生的男人就是自己的父亲曹操。另一个印象就是,突然有一天,母亲去户外挖野菜,捡回来一个女婴,奄奄一息,连哭的气力都没有了。母亲赶快盛一小碗米汤,一勺一勺地喂她,又抓来蒸好的槐花饭给她吃。母亲从女婴身上发现一张纸条,看罢又递给父亲看,父亲看后说,收留下吧,就当我们的亲闺女。当时正闹大饥荒,家中已存粮无多,母亲就领着家丁仆人到户外挖野菜、下河塘捞水草回来搭配着充饥度日。眼见院里几棵老槐树开花了,母亲十分珍惜地每天采摘些槐花下来,拌些杂面蒸着吃,算是上乘的美食了。孩子们在槐树下玩耍,帮母亲捡一朵朵落在地上的槐花。他突然天真地对母亲说:“小妹来咱家这么多天了,您总是闺女闺女地唤她,可她总得有个名字呀,我看就叫她槐花妹妹吧。”母亲一听,觉得这名字不错,就让大家从此往后叫她槐花妹妹。

而最早让曹植认识这个乱世时代的,是父亲曹操写下的两首五言乐府诗《薤露行》和《蒿里行》。启蒙老师就是他的母亲卞氏。平日里,每当父亲曹操率兵出营,孩子们就听到母亲哼唱“薤上露”的曲子,后来听着听着,唱词变了,曲调也跟着时而激愤,时而凄婉,时而悲凉: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

犹豫不敢断,因狩持君王。白虹为贯日,已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卞氏告诉孩子们,这是父亲写的诗,也是他的亲身经历。汉朝自高祖刘邦建国到汉灵帝刘宏已经历二十二世,只恨那何进本是个徒有其表的庸臣,就像猕猴戴帽穿衣,然终不成其为人,智劣而贪图大事,虽欲铲除宦官,反而误国殃民,身罹其害,造成君王被劫、汉祚覆坠的乱局。更恨那暴臣贼子董卓抢夺国家大权,逼宫杀帝,焚烧洛阳,汉朝帝业由此倾覆,帝王宗庙也在烈火中化为灰烬。少小献帝被挟持长安,被裹胁一同迁徙的百姓途遭蹂躏,一片凄惨……

卞氏接着悲切地说,你们的父亲望着洛阳城内的惨状,就像当年殷纣王的庶兄微子面对殷墟一样悲伤不已。“薤露”二字意谓人的生命就像薤菜叶上的露水,太阳一晒,转眼间就不见了。权贵争位,祸国殃民,贼臣一场杀戮,百万民众生灵涂炭。你们的父亲用挽丧之曲记下这场灾难,意在警示后人,切莫重蹈覆辙,以史为鉴。你们生逢乱世,少小立志,应以父辈为楷模,做匡扶天下之人杰。

曹植从挖来的野菜里找出一棵薤菜,鳞状的叶茎中间生出一束淡紫色的花蕊,他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看得入神;他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羡慕父亲,竟然以一种很平常的野菜为题,记下一个王朝的兴衰,那字里行间都浸满了血与泪。但是少小的曹植有点弄不明白:曾听母亲说,这个小名阿瞒的父亲少小时机智警敏,而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研学业,祖父就曾担心他终日游荡,不务正业,不能继承家道,争列名门。可他为什么就写出这么好的诗呢?母亲的回答是:他的机警和智慧,他的果敢和谋略,都是他一生所拥有的财富,在乱世非常有用。他肯定不是一点书不读,而是不读那些于世无补的书,特别不愿走成千上万的汉儒曾经走过的那条皓首穷经的道路。他不是不读儒家的书,而是不专读儒家的书,诸子百家的书他都找来看,只是把有用的东西装进脑子里,他特好兵法,所以对领兵打仗就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他写诗,根在性情,纯出自然,有感而发。

此时,大哥曹丕在书房里似乎也有感而发地背诵《孟子·告子下》: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卞氏听着,欣慰地点头道:孟夫子说得好呀,在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和外患,就会经常导致灭亡。长于忧患可以使人生存,而安于享乐会使人萎靡死亡。

二哥曹彰总也坐不住,一看书就头痛,跑到院子里耍一阵刀枪棍棒才能安静个把时辰。他的志向是当将军,做个像典韦叔叔、许褚叔叔那样的威猛将军,为父亲当好保镖。那典韦、许褚二将是曹营虎卫军首领,皆形貌雄毅,勇力绝人,对曹操忠诚不二,一个被曹操封绰号“虎痴”,一个被曹操赞为“我的樊哙”。自从陈留起兵征战,二壮士鞍前马后,形影不离其主左右。一有得闲,曹操就让二人调教曹昂、曹彰,传授武艺。

唯独曹植,一直钻在父亲的诗行里,一字一句地向母亲讨教:蒿同薨,枯也,人死则枯槁,蒿里乃指死人所处之地也。父亲居然以此写诗抒怀,可见何等悲伤啊!母亲说:《薤露》《蒿里》原为一文分二章,并丧歌也。一章言人命忽如薤上露,二章言人死精魂归蒿里,词曰:“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鬼伯一何相催促,今乃不得少踟蹰。”是说不管你有才无才,有德无德,死后都得魂归蒿里,不能稍有迟疑,而且还得受阎王的压迫,做鬼也不自由。

一个童稚的声音背诵起那沉雄悲凉的《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蹰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这种借用民歌韵式,率真呼出汉末实录的诗章,无疑给少年曹植的心灵烙下了强烈的印迹。这为他和大哥曹丕以后承传父辈诗风气脉,构筑建安风骨,夯下了坚实铺垫。这诗中所记述的正是眼前刚刚发生过的事情,不用母亲再作任何讲解,他似乎也能理解其意:他和家人在随父亲的兵马奔波征伐中,目睹了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惨状。他在后来写的《陈审举表》中发出“臣生乎乱,长乎军”的感叹。眼下,不用母亲再作任何讲解,他似乎也能理解其意:

宫廷奸佞作乱,关东各郡将领公推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兴兵讨伐祸国殃民的董卓。各路将领都希望团结一致,效法周武王,会师盟津,除奸诛恶,忠于国事,匡扶汉室。可是这大好形势却被袁绍、袁术等野心家给破坏了,虽各路大军云集,却相互观望,裹足不前,甚至各怀鬼胎,为争夺霸权,图谋私利,竟致互相残杀起来。袁氏兄弟借讨董卓为幌子,行争霸称孤之实。袁术分裂,在淮南自立为帝;而袁绍在北方铸印刻玺,企图废掉献帝,立刘虞为帝。由于连年争战,将士们铠甲不离身,长出了虱子;百姓死亡惨重,百不余一,荒野上白骨累累,千里之内听不到鸡鸣之声。面对如此荒凉、凄惨的景象,怎不令人发出“念之断人肠”的悲叹!

随着年龄的增长,曹植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也渐渐明白:在历史上,凡王朝标明为“末”的时期,都是国将不国,天下骚乱,老百姓饱受痛苦的灾难岁月。夏、商、周如此,大秦帝国如此,这汉末时期也无不如此。一棵大树轰然倒下,不外乎外力的突然摧折或内部的逐渐败朽。而一个偌大王朝的覆灭,通常是内因在起催死的作用。眼下的东汉王朝不就是这样倾覆而乱世的吗:宦官贪黩,朝政腐庸,奸佞专权,虎狼当道,导致黄巾遍野,赤地千里,诸侯蜂起,乱世攘争,山河破碎,民不聊生。想想看,从汉光帝刘秀定都洛阳,迄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华宫宏殿,芳庭秀苑,繁闹街市,良驷华轩。可就是贼臣董卓的这一把火,令蔚然王气的洛阳,一国之首善朝府,拥有数十万之众的大都市,化为灰烬!“火焰冲天,黑烟铺地,城郭夷为废墟,河洛一片焦土,二三百里并无鸡犬人烟,数劫不覆,令人闻之发指,言之齿寒。”历史上不止一次出现过如此灭绝人性的大倒退,董卓这把火比起秦末那位输急了的项羽,在阿房宫放的一把烧了三个月的大火,似乎差了一点点吗?但其残暴行径则有过之而无不及。

不论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每个人的灵魂深处都有善与恶的两面。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善若控制住恶,此为善良之人,贤达之人;善若约束不住恶,必如毒疫一样蔓延成灾,溃变为集团性的恶,而集团性的恶一旦被奸佞贼臣操控,必然上演一场社会大动荡、国家大乱局的人间悲剧。于是,人类最大的恶行开始肆虐,这就是屠杀。在中国有记载的历史上,有部族与部族之间的彼此残杀,国与国之间的彼此残杀。但更多的是一国之内,这个集团与那个集团、这个山头与那个山头、这支军队与那支军队的自相残杀,而以这类内讧大开杀戒者,更加腥风血雨、残酷可怕。统治者杀臣下,反叛者杀皇上;镇压起义,必杀无疑;荡平官府,定斩草除根。乃至于王子后妃、内宫外府的互杀,军阀诸侯、文臣武将的内战,更是人头滚滚,血染残阳,成了一片天昏地暗的宰杀场。当事者株连九族,无辜者波及所至,无一幸免,丧命刀下。那些奸顽流痞走卒帮凶刽子手们已经发狂发疯,噬血成性杀红了眼睛,不问青红皂白,祸殃黎庶,像割庄稼地杀将过去,尸骸遍野,血流漂杵。人命若蝼蚁,动辄以万计、十万计地被屠杀、被填埋、被放逐……中国文明史上每一次大倒退,大都因朝廷昏庸腐败,导致这些破坏力极大、作恶绝不手软的乱世贼臣所造的“杰作”。它满足了人的恶性膨胀的贪婪和好斗的本能,但它同时还满足了人对掠夺、破坏以及残酷的专制力的欲望。

凡分裂,必爆发战争,凡战争,必定要死人。据《国史大纲》记载:公元一五六年,即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全国总人口为五千万,到了公元二八〇年,也就是西晋太康元年,全国总人口仅一千六百万,也就是说这一百多年的仗打下来,只剩下三分之一人口。如史所言:三国晚季如此,其大乱方炽难以想也。

从-城到许都一路西行,一马平川。曹操特派许褚将军率一干人马负责护卫曹家家眷和家当的搬迁。曹植、曹彰和弟弟妹妹乘坐两辆马车夹在队伍中间,个个像欢快的小鹿小羊小鸟似的,时而嬉闹,时而欢唱。只有曹丕骑着马紧随马车,一会儿在前一会儿在后,怀里系着一卷书册。

少静好动的曹彰实在不想坐马车,他想骑马,却又装着悠哉游哉的样子,随着马车有节奏地晃动,便摇头晃脑地捏着腔调哼哼道:“哈哈,呵呵,坐在这马车上就像小时候睡在摇床一样,舒坦得很哟!你听你听,车轱辘吱溜吱溜地转,就像听小鸟在歌唱!若是坐在这车上既能看书又能看这路两旁的风景,真像神仙一样快活哟!”

曹植听得出来,二哥这种挑逗的话是专说给大哥听的。于是就笑笑看着曹丕。

曹丕瞟了曹彰一眼,故意板着脸,不为二弟的吆喝所动。

曹彰急了,跳下马车,一把抓住曹丕手中的缰绳:“大哥,二弟看你骑马骑了大半天挺累的,又不得看书,我想跟你换一换,我骑马你坐车。”

曹丕也就顺势做了个姿态,摇摇头跳下马,把鞭子交给曹彰:“你呀你呀,父王多次叮嘱我要教弟弟妹妹读书,特别要督促你子文,可你就是读不进去,一看书就喊头疼,真拿你没办法,看来父王给你起字号‘子文’算是白叫了。”

曹彰哪还管他说什么,纵身一蹿上了马,冲曹丕咧嘴一笑,挥鞭奔到队伍前面找许褚叔叔去了。

曹丕坐到马车上,解下书册,抱在怀里。

曹植忙把自己倚着的包裹垫到曹丕背后:“大哥,你骑马一定累了吧?就倚着包裹躺一会儿。”

曹丕很高兴,夸奖道:“还是子建知道疼哥哥。”

曹植说:“你不也疼我和二哥吗,几天前,你和子修哥哥去野外打猎,把烤好的一只兔子特意留下两只腿,给我和二哥吃,你只啃了个兔子头和一些骨头。咱娘要我们兄弟好好向大哥学习。”

曹丕说:“我这个当哥哥的就要给你们做榜样嘛,因为我是老大啊!”

说着,曹丕将怀里揣的竹简打开,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字,是《诗经》。他翻到其中一首叫《小雅·棠棣》的诗,教大家朗读背咏。他念一句,大家跟着朗诵一句:

棠棣之华,鄂不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同类推荐
  • 征服世界英雄的女人们

    征服世界英雄的女人们

    《征服世界英雄的女人们》是一本历史题材的人物传记图书,古今中外的十几个女人是《征服世界英雄的女人们》的主角。俗话说,男人征服世界,女人征服男人,这本《征服世界英雄的女人们》中的主角都是通过征服男人来征服世界的杰出人物。她们征服的不是普通男人,而是世界上的翘楚,男人中的精英,她们是征服世界英雄的女人。她们性格迥异,追求不一,用的手段也是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共通的,他们将女性优势发挥到妙不可言的境地,她们同样可以在历史舞台上争取到耀眼的一席之地。
  • 萨特和波伏娃:对新中国的观感

    萨特和波伏娃:对新中国的观感

    1955年9月,法国著名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与其终身女友,也是著名学者的波娃,应中国政府邀请,访问了正充满蓬勃生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短短的45天时间里,他们访问了中国多个城市:北京、南京、上海、沈阳、杭州、广州……对这个在西方舆论中带有特殊色彩的国度进行了全方位的了解,使他们产生出许多异样的感受。波娃回国之后,收集了大量资料,并结合自己观感,写出一部厚达500余页描述中国的著作《长征》。这部书,对像是西方人士,所以详细介绍了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情况,该书在西方出版后,引起了极大反响,对当时西方世界了解中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 中国历史名人之三

    中国历史名人之三

    综观三国两晋南北朝近400年的历史,历时虽较两汉为短,但剧烈的社会动荡,频繁的朝代更替,则非两汉可比。此期间不管是从政治、军事以至科学技术、文学等领域,都出现了值得称道的人物,相信读者从本卷中就可以认识这些在历史上光耀一时的名人。
  • 恨水百味

    恨水百味

    《恨水百味》精选了一百例有关张恨水的故事,向读者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一个完整、真实的张恨水形象,举凡张恨水的人生节点、写作历程、家国情怀、闲趣雅趣等,无不娓娓道来,加以作者独特的考证和点评,更显亲切可信。
  • 历史人物:与诗意结缘的女子

    历史人物:与诗意结缘的女子

    我国历史上的美女、才女灿若群星,但德才兼备、能诗能画、能歌善舞的女子却为数不多:大唐梅妃像一株梅花,清雅高洁、才貌无双、知书达礼、性情温婉、清秀脱俗;费花蕊秀美闻名,天生丽质、能文善诗、才色并重;大唐女校书薛涛能文善诗,与大诗人元稹于川东旷世奇恋,传为佳话;裴兴奴与白居易的爱情故事、燕子楼关盼盼与张愔的生死绝恋、李云英与大诗人罗隐的“君未成名我未嫁”、董小宛对冒辟疆的一生钟情;马湘兰濯濯如春柳早莺,终生痴恋王稚登,嬉笑戏弄魏忠贤;柳如是与钱谦益徜徉于山水之间,湖上泛舟,月下赏山,诗酒作伴,品茶论道。
热门推荐
  • 童养婿养成攻略

    童养婿养成攻略

    “在过去的二十一年里,世人皆道我是天煞孤星,难得善终,我曾以为我这一生便这样了,然而上天终待我不薄,让我遇上你。阿梓,此番前征,倘若骁国终将覆亡,你愿意与我一同长眠吗?”“……我不愿意。”“……”戚然一巴掌拍到某人头上,“李笑妹,给我按剧本演!”
  • 灵鸟编年史

    灵鸟编年史

    千年前,十二灵鸟下凡尘,将灵力带到凡间,结束了神魔的乱世时代。千年后,当灵力开始消散,而乱世即将再临时,有这么一群人,命运将他们逐步推向了历史的舞台。他们浴血奋战着,不只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梦想,友情和那昔日的荣光。
  • 脊梁

    脊梁

    当全国一些地方的农村干群关系日趋紧张的时候,河南濮阳农村一位叫李连成的村支书却不但赢得了所有乡亲的爱戴,而且因自己感人的作为和精神博得了中央有关领导同志的高度赞赏。在李连成的带领下,他所在的西辛庄村从一个年收入人均不足700元的贫穷村,一跃成为年收入人均超过5000元、固定资产达6000万元的富裕村。然而西辛庄村每前进一步,都是李连成以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代价的。
  • 唐·吉诃德(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唐·吉诃德(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蚁丘、大象和幻想:非洲的成长趣事

    蚁丘、大象和幻想:非洲的成长趣事

    这是一本适合所有年龄层读者阅读的自传体短篇故事集,不是晦涩难懂的翻译腔,而是轻松幽默的语言范。本书的写作深受英国著名动物学家兼作家杰拉尔德·达雷尔(Gerald Durrell)的自传体小说《我的家人和其他动物》的影响。此外,英国著名作家詹姆斯·赫里奥特(James Herriot)的叙述风格在本书里也得到完美体现。
  • 我的唐宋兄弟:穿越千年的诗词人生

    我的唐宋兄弟:穿越千年的诗词人生

    读一句诗容易,读一个人却难,更何况是三十二位多思的诗人。在作者心里,唐诗是一个赤诚率性的白衣少年,迎风放舟,击剑长歌,有心怀天下的壮阔,有舍我其谁的激昂。宋词则是一个冲淡含蓄的青衫客,月下徘徊,倚栏望断,有晓风残月的天涯,有灯火阑珊的醒悟。唐诗是一曲高亢入云的羯鼓,宋词是一首呜咽低徊的埙曲;唐诗是黄河远上白云间的正午,宋词是疏影横斜水清浅的黄昏。就算相隔千年,那些阴阳平仄、长短错落的字句,无论是千般豪迈还是万种柔情,永远是人世间最美的语言。
  •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吴、蜀、魏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脍炙人口的人物形象。
  • 无限的世界里只有系统租

    无限的世界里只有系统租

    第一个世界是火影。第二个世界是网球王子。第三个世界是末世之黑暗召唤师。第四个世界一拳超人。第五个世界fate四战。第六个世界死神。没有血统装备娱乐技能的无限世界,只有租凭系统的无限世界。
  • 传播中的心理效应解析

    传播中的心理效应解析

    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看似熟悉(如对心理效应词条和具体的传播活动)但又有些陌生的内容。它是以词典的形式,把精心选择的130条心理效应和生机勃勃的传播活动(包括新闻传播、广告传播、影视传播等)联系起来,用心理效应所包含的理论和知识去诠释传播活动中的传者及受众的心理特点和规律;反之,又用丰富多彩的传播实践活动去验证心理效应的内涵。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新闻与传播心理学案例教学的教材,也可以把它视为一本传播心理效应的词典,同时它还是一本有关传播心理学方面的趣味读物。
  • 滴血钻戒

    滴血钻戒

    1952年寒冬的一天早上,桂州市祥福珠宝斋的店员陈林生像往常一样去店里上班。天很冷,北风硬如刀子,陈林生裹紧棉衣,低头伏胸碎跑着取暖,一路跑到店门口,掏出钥匙抬头一看,发现店里的二道门竟然都已经打开了。他甚感诧异,因为住在店里的值班员蔡本山自己是绝对不会主动打开门的,一定要等陈林生打开第一道门,蔡本山从观察孔看到陈林生后,才会打开第二道门让陈林生进来,这是沿袭多年的店规,从未有人打破,毕竟金银珠宝乃贵重之物,安全措施总是放在第一位的。陈林生推开虚掩着的第二道门,站在门口,眼前一下昏暗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