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37000000012

第12章 遁迹山水隐鹿门(1)

就在孟浩然和韩襄客夫妻恩爱甜蜜时,远在千里之外的长安城内,却在上演着一出闹剧。

唐中宗景龙二年(708)二月,韦后让宫女们在宫中散布谣言,说在韦后穿着的衣裙上看到了五色云起。昏庸愚昧的皇上李显信以为真,他竟然让宫里的画师根据想象,把宫女们所说的五色云图画出来,然后展示给满朝的文武百官们观看。宰相韦巨源上奏,请求将此事公之于天下,皇上李显不仅准奏依行,而且还由此大赦天下。

看到一计得逞,韦后又生一计。她让自己的心腹宠臣向皇上李显上奏说:“则天皇后未受命,天下歌《武媚娘》;顺天皇后未受命,天下歌《桑条韦》。盖天意以顺天皇后为国母,主蚕桑之事。”于是,皇上李显又让太乐署编《桑韦歌》十二篇,谱以曲调韵律,号令天下人传唱。

韦后的野心在皇上李显无度的娇纵中日益膨胀。

而此时,在与襄州毗邻的均州(今湖北丹江口市),二皇子谯王李重福却在对韦后觊觎皇权忧心忡忡。韦后处处效仿武后,随着这个野心勃勃的女人日渐锋芒毕露,看似一片平静的大唐王朝,实际上已如大厦将倾,朝不保夕。

自从皇阿弟李重俊兵败身亡之后,身为均州刺史的李重福切实地感受到了他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于是,他秘密开始在均州、房州这些偏僻的山岭丘壑之地收兵买马,招贤纳士,早有洛阳人张灵均投靠到其门下,为他出谋划策。

李重福已近而立之年,正值年富力强。他正暗暗地积蓄着力量,准备日后羽翼渐丰之时,一举群歼韦氏,重振李唐江山。

孟浩然与韩襄客在郢州成婚之后不久,襄客就有了身孕。由于没有明媒正娶,襄客在娘家奉婚产子,对娘家人来说,毕竟不是件光彩的事情。再者,浩然久居郢州,无所事事,也不是长久之计,襄阳才是浩然明正言顺的家。所以,浩然还是决定要从郢州回襄阳,他要劝说父母接纳已经怀了身孕的襄客,让她作为孟家的儿媳回到孟家。

对于让浩然回襄阳之事,襄客的心里很是不舍,但是,自己毕竟是孟家的儿媳,为了自己和将要出生的孩子能够回到孟家有个名分,她也只能让他回去。

临行之夜,韩襄客拿出自己用一针一线绣好的红裹肚送给浩然,浩然接过裹肚一看,只见裹肚上用细细密密的针脚,刺绣着那日在汉皋台的江心渔岛上,他和襄客的联句之诗:“只为阳台梦里狂,降来教作神仙客。连理枝前同设誓,丁香树下共论心。”字迹清秀工整。诗句下面,还绣有一对男女在连理树下共同设誓的图案,树木人物惟妙惟肖。

这是他们彼此心仪的见证啊!

第二天一早,襄客为浩然打点好包裹,夫妇二人一起走出家门,直往郢州城里赶去。

郢州城下汉江边的青石码头上,浩然与襄客依依难舍。这是他们真正走到一起后的第一次远别,碧波荡漾的汉江江面上和风阵阵,郢州城下的青石码头寂然无声,没有人会太在意浩然和襄客这对恩爱夫妻的生离死别。

然而,浩然自此一去,命运究竟会把自己和浩然推向何方呢?韩襄客的心里一片忐忑。

孟浩然自郢州回到襄阳的家里之后,除了母亲在自己面前涕泪涟涟之外,父亲对自己则是冷若冰霜。

尽管在心里同样对父亲有气,但是,为了让妻子襄客能够名正言顺地回到孟家,他还是在父亲面前放低姿态,将自己已经在郢州和襄客成婚,并且襄客已经怀有身孕之事,和盘告知了父母,请求得到谅解。

然而,孟老爷在听说浩然和襄客二人已在郢州成亲之事,不仅没有谅解,反而火冒三丈。他觉得浩然要把襄客这样一个青楼女子娶进家门,简直就是在让孟家的祖上蒙羞,所以,他对浩然的苦苦哀求严词拒绝,丝毫也不留有商量的余地。

想到远在郢州已经怀有身孕的襄客,就这样被孟家拒之门外,浩然肝胆欲碎,心如刀绞。他悲愤难抑,却又无处排解,适逢夏日,烈日炎炎,孟浩然独自一人抱起一坛老酒就往南山坡上的南亭走去,他借酒浇愁,一坛老酒咕咕嘟嘟地就被他一口气喝去了半坛。

弟弟洗然跟到南亭,劝浩然不要再喝,然而他怎么劝也劝不住,他担心这样下去,说不定会生出事来,于是,急忙派人去找他的好友辛谔和张七前来南亭劝解。

孟浩然已经喝得酩酊大醉,见辛谔、张七寻来,依然抱着酒坛还要与辛谔、张七二人一起再喝,好在经过辛谔、张七二人一番苦苦相劝,浩然那颗愁苦无助的心,方才稍稍有所缓解。

本来,孟老爷夫妇过去对浩然一直都抱有很大的期望,他们觉得他有才有貌,凭学识,论人品,将来肯定会有所作为。然而,让他们没想到,正是这个让他们满怀期望的儿子,却在仕途和婚姻这两件大事上,都让他们感到不可理喻。

从希望到失望,这两者之间的落差实在是太大了,大得几乎让孟老爷夫妇无法接受。如此一来,孟老爷夫妇对浩然的态度日趋冷淡。

随着浩然与父母之间思想裂痕的日益加深,让他越来越觉得,住在涧南园的这个家里,实在是没有什么意思了。然而,除了涧南园的家,他又能去哪里呢?

再去郢州,他又不能给襄客一个妥善的交代。

难以排解的苦楚让孟浩然心灰意冷,从而让他产生了些许消极避世的心理。

过去游鹿门时,鹿门山的山姿水色曾经让他乐而忘返,他觉得那里最好。东汉末年的庞德公,最后不就是隐居在那里吗?自己前往鹿门山结庐而居,有为人豪爽的好友王迥住在那里,他肯定能为自己提供不少便利。

主意一定,孟浩然便离开生活了二十余年的涧南园的家,在王迥和众多友人的帮助下,在离鹿门寺不远的地方建起了草庐,过起了遁世脱俗的隐逸生活。

鹿门山宽敞的柴扉草庐,成了孟浩然生活的起居之地。在孟浩然的草庐里,除了书桌、书台和满架的诗书之外,还有摆放得整整齐齐的茶桌和茶凳,这些是浩然专门为待客会友准备的。孟浩然在鹿门山这片风清水美的幽僻之地隐居下来之后,由于没有了父母的管教和束缚,他与王迥、张子容、辛谔、丁凤、吴悦、朱去非这些襄阳学子的交往,反而变得更为频繁了。胸怀大志的一帮年轻学子,经常会聚鹿门,关注时事,纵论天下。尽管身居幽僻之地,但是,他们时时刻刻都在为国而忧,为民而忧。因为,在这些襄阳学子的灵魂深处,一直都有着以天下为己任的儒家思想的存在。

景龙二年(708),当皇上李显要天下人人学唱《桑韦歌》的号令传到襄阳时,有关韦后将会篡权夺位的议论,便在襄阳的大街小巷传得沸沸扬扬。

面对国家朝纲的混乱,想到张柬之丞相的蒙冤而死和韦后奸贼的欺世盗权,隐居在鹿门山的孟浩然和几位年轻的襄阳学子愤怒不已,他们常常奔走在襄阳的官员和士庶之间,痛斥韦后奸佞的罪行,阐述振兴江山社稷的理想。几个志同道合的年轻人,意欲救患释纷,效济天下,一时间群情激昂。

孟浩然离开郢州回襄阳隐居鹿门后,只能与襄客鸿雁传书。两地分隔,倍相思念。

景龙二年(708)岁末,韩襄客即将临盆,孟浩然从襄阳往郢州前去看望,二人相见,彼此都有说不尽的无奈与辛酸。

孟浩然来到郢州之后不久,襄客为浩然产下一子,这让浩然感到很是高兴,他为这个儿子取名仪甫。“仪甫”,是指“仪态端正,仪表好”的意思。

襄客生下儿子仪甫之后,孟浩然对她更加恩爱体贴,但是,随着儿子的出生,孟浩然越来越觉得对不起妻子和儿子,因为妻子现在还住在娘家,这让他的心情格外沉重。

不行,不能让妻子和儿子就这样待在郢州,不能让他们母子在孟家没有个起码的名分。过去父母对襄客那么拒绝,是因为她曾经做过歌女。现在情形不一样了,现在她产下了孟家的骨血,就是父母的心再狠,他们总不会连孟家的骨血也不相认吧!

在孟浩然的心里,他一直对父母接纳襄客回家还存有希望。

景龙三年(709)春初,孟浩然与妻子襄客和儿子仪甫告别,离开郢州回到襄阳涧南园的家里,将襄客已为自己生下儿子仪甫的事情告知父母,请求他们能够答应接他们母子二人回孟家居住,但是,他没想到,父亲孟老爷对韩襄客母子二人,根本就不予承认。

父亲冷冰冰的拒绝,让孟浩然痛彻心扉,肝胆欲碎。没想到,身为七尺男儿,他却连给妻子和儿子一个安定温暖的家的能力都没有,这对孟浩然的心理,无疑是一个极为沉重的打击。

面对父母家人的冷漠,孟浩然义无反顾地离开家园,继续前往鹿门山,每日闻听寺院晨钟暮鼓,碧池落泉叮咚,他痛苦难耐的心境,只有在这清美的丽山秀水间,才会得到丝丝平复。

孟浩然虽然隐居鹿门,但他与王迥、张子容几位襄阳学子对国家时政的关注,却从未停滞。阳春三月,繁花似锦,正是游赏时节。孟浩然毅然前往均州,来到郧乡县城(今湖北郧县东五十里安阳镇),他此行的目的,就是要在这里秘密拜会身为均州刺史的二皇子谯王李重福,向他痛斥韦后奸贼的恶行,阐述兴国安邦的理想。

孟浩然认为,当今之世,韦后乱政。韦氏一族封王晋爵、坐享高官厚禄者,不弱李氏。韦后陷害忠良,擢拔心腹,朝廷枢位要职,皆为韦温、韦巨源、韦嗣立、宗楚客、纪处讷等一帮韦后心腹占据,其篡权夺位之谋,已如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均州与襄州毗邻,它们扼居南北咽喉要地,士民富庶,民心历来尊崇李唐,谯王身为皇子,在此揭竿一呼,必将万姓相随。当年永嘉之乱,叛军攻陷洛阳,掳走怀帝,西晋灭亡之后,皇室后裔南渡,就是在襄、均一带建立侨郡南雍州,从而巩固政权,最后在建康(今南京)定都,成就东晋百年帝业。如果谯王亦能据此二州,静待时机成熟,以戡国乱、清君侧之名揭竿而起,蓄势而发,必然天下响应。由此,则韦后一帮祸国殃民之奸佞可除,李唐江山社稷振兴之大业可成。

孟浩然的侃侃而言,让谯王李重福如拨云见日,赞许不已。于是,盛情邀请浩然和他一起游赏安阳城楼。

郧乡县城南面的安阳城楼,巍然耸立在汉江边上,因城楼位于安阳口江岸,所以城楼叫安阳城楼。高大雄峻的城楼吊角飞檐,与清澈碧绿的江水相依相映,在这不大的县城内,倒也算是一处别样风景。

孟浩然与李重福一行人一起来到城楼之上,其时日暮西山,楼台晚映,举目南望,宽阔的汉江春光摇曳,烟波浩渺。孟浩然情思萌动,有感而发,他引用永嘉之乱后,西晋南渡的皇室后裔以襄阳、均州之地建立侨郡南雍州,从而巩固政权,成就东晋百年帝业之事,来隐喻谯王李重福在襄州、均州这片昔日南雍州故地成就帝业,赋诗一首:

登安阳城楼

县城南面汉江流,江嶂开成南雍州。

才子乘春来骋望,群公暇日坐销忧。

楼台晚映青山郭,罗绮晴娇绿水洲。

向夕波摇明月动,更疑神女弄珠游。

唐中宗景龙三年(709)三月,韦后的一批得力干将,纷纷得到韦后的擢拔而走上前台。宗楚客为中书令,韦嗣立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韦后之兄韦温为太子少保、同中书门下三品,另外,还有被韦后赏识,并一路破格提拔的郑愔和崔湜,也分别做了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和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按照唐朝的官制,中书令、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皆为辅佐皇上治政的宰相。

这些位列阁部的宰辅之臣,几乎全都变成了韦后自以为信得过的人,可是韦后错了。

这郑愔和崔湜两个本来就是势利之人,他们过去投靠韦后,并且作为韦后的鹰犬爪牙,一心为韦后谋事,看中的只是韦后在皇上面前说话的分量。现在他们两人受韦后举拔,成了位列宰辅的皇上近臣,事情和过去又有了差别。韦后虽然有权有势,但她现在毕竟还不是皇上。

郑愔,字文靖,沧州人。十七岁进士及第。武则天执政时,被张易之兄弟荐为殿中侍御史。易之败,贬宣州司户。继而依附武三思和韦后,几经擢拔升迁,他没想到自己刚刚才三十多岁,就竟然位居宰相之列。不知不觉中,他就有些飘飘然了。

崔湜,字澄澜,定州人。擢进士第。累转左补阙,预修《三教珠英》。附武三思、上官婉儿,由考功员外郎骤迁中书舍人、兵部侍郎。俄拜中书侍郎、检校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一年,崔湜才三十八岁。崔湜和郑愔的情形也差不多,他们两人都是年纪轻轻,便身居高位,于是,都飘飘然地忘记了曾经一路提拔他们的主子是谁了。

特别是郑愔,此人虽然诗书满腹,学富五车,但却巧舌如簧,是个十足的善于见风使舵之人。他曾经做过武三思的爪牙,陷害过德高望重的张柬之丞相。

郑愔在做了宰相之后,整天陪着皇上李显忙前跑后。做了宰相之后的郑愔和崔湜,天天想着为皇上李显出谋划策,他们简直把自己看成了大唐王朝的中流砥柱,雄心勃勃地想要帮助皇上李显成就一番帝业,如此好在世人面前,展示和彰显他们经邦济世的才华。

郑愔和崔湜的如此做法,自然与想要篡权夺位的韦后的利益格格不入。

这郑愔和崔湜刚刚提拔当上宰相才一个多月,就被韦后用朝廷的名义,以他们徇私受贿和破坏了国家选拔任用官员的法令这两条罪责,将他们押入牢狱。韦后本来定的是郑愔死罪,崔湜流放。但是,由于上官婉儿、安乐公主居中说情,五月,崔湜被贬为襄州刺史,郑愔被贬为江州司马。

同类推荐
  • 黄继光

    黄继光

    黄继光,1930年出生在四川省中江县一个贫农家里,幼年就给地主放牛、当长工。1949年四川解放后,他积极参加清匪反霸和土地改革运动,曾两次被评为模范。 1951年,黄继光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表现了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纵身扑向敌人火力点,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枪口,为部队开辟了胜利的道路。 为表彰黄继光的伟大精神和不朽的功勋,中国人民志愿军授予他“特级英雄”称号,并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朝鲜政府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黄继光伟大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永垂不朽!
  • 勃朗特姐妹(走近世界文豪)

    勃朗特姐妹(走近世界文豪)

    “走近世界文豪”丛书是一套以学生、教师以及广大青少年文学爱好者为主要对象的通俗读物。它以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文字向读者系统地介绍世界各国著名的文学作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品。让我们随着这套丛书走近世界文豪,聆听大师们的妙言,感受大师们非凡的生活。在品读这些经典原著时,我们体会着大师们灵动的语言,共享着人类精神的家园,和大师们零距离接触,感受他们的生命和作品的意义,我们将能更多地获取教益。让我们每一个人的文学梦从这里走出,在人生的不远处收获盛开的花朵和丰硕的果实。
  • 和珅传

    和珅传

    “满洲青年才俊”堕落蜕变的终极原因;“乾隆第一宠臣”为人处世的生存之术;“史上第一大贪官”爬上高位、聚敛财富的翔实记录。
  • 血胆将军:巴顿

    血胆将军:巴顿

    《血胆将军·巴顿(插图版)》: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中国历史名人之八(中国历史名人传记)

    中国历史名人之八(中国历史名人传记)

    朱元璋当元末农民起义之际,驱走了蒙族统治者,建立了汉族新政权——明朝(公元1368~1644年)。建国之初,人心是振奋的。全国上下,久乱思治。在一个时期里,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明朝发生过的“大事”,择其要者,阐介如下。伴随着这些“大事”,就是本卷中出现的“名人”,读者可以从本卷中详细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名人的详细传记资料。
热门推荐
  • Albert Savarus

    Albert Savarus

    One of the few drawing-rooms where, under the Restoration, the Archbishop of Besancon was sometimes to be seen, was that of the Baronne de Watteville, to whom he was particularly attached on account of her religious sentiments.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路过漫威的骑士

    路过漫威的骑士

    新书《迪迦的传说》,求收藏、推荐、点击你有快银的速度,我有Faiz的加速;你有女巫的魔法,我有Wizard的戒指;你有雷神的锤子,我有AgitΩ的神之力;......拿着Decade的驱动器,格瑞尔的口号是:“给我一张卡片,还你一个骑士”书友群:306690956,欢迎加群吐槽PS:编不下去了,总之这就是假面骑士混迹漫威的故事(有吸引力的简介是不可能的,怕是这辈子都写不出来,就这样了)
  • 小说法

    小说法

    《小说法》与当下国内许多优秀小说有着紧密的联系,它发现了小说家在创作时的思考路径和秘密,所以《小说法》不是一本小说评论集,也不属于文学理论的范畴,它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指导小说创作的教材,33篇文章深度解构当代国内优秀小说,告诉阅读者如何深刻理解小说家们的描述语言,告诉创作者如何巧妙设置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小说法》对所有志向、喜爱小说创作的人来说,都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书。《小说法》由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所长孟繁华作序、推荐。
  • 南华真经义海纂微

    南华真经义海纂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天鹅洲VI

    天鹅洲VI

    《天鹅洲》是续《故河口物语》后的一部小说。鹿女作为那群拓荒者的后代,源乘了她的父辈们的品质,继续奋战在那座村庄上。在天鹅洲开了米厂,酒厂,养猪厂,发展拥有中国农村现代一体化生产线。历尽了无论身体还是心理的艰辛与磨难。最终在此家大业大,辉煌腾达。它不仅是一座村庄的变迁史,更是一部中国农民的心理变迁史。
  • 村路

    村路

    在关中道,这种蛇是极其少见的。它浑身透着凉嗖嗖的紫红的晶莹,像造型精湛的玉器,超然的打坐着,眼睛似闭非闭,如同一尊欲了尘缘的佛徒。烈日把空气点燃了,透明的流火借着风势,肆无忌惮横冲直闯。岑寂的乱坟滩里,疯狂的杂草们痛苦的低下脑袋,软绵绵的,有气无力,欲哭无泪。田鼠们用两只后腿站起来,警惕的四下张望,发出干涩的“吱吱”的叫声,他们一边忙碌着性事,一边寻觅着水源。野鸡卧着或者站在草荫里,眼帘一挑一挑,纤细的舌头垂下来,两腮煽动着,抵抗着烈日。
  • 无始天帝

    无始天帝

    【百万追订】仙路尽头谁为峰,一见无始道成空。
  • 逆天狂妃:王爷宜坑不宜婚

    逆天狂妃:王爷宜坑不宜婚

    将军府草包小姐自从嫁给楚王殿下之后,在星宇大陆上掀起了一场舆论风暴。她掀起了一场星宇大陆空前绝后的舆论风暴:“听说了吗?厌恶女色的楚王殿下竟和那草包谈情说爱了。”“瞎说,她不是跟那魔头卿卿我我的吗?”“岂止啊,她还把宇帝国太子迷的神魂颠倒呢。”“水性杨花啊……无涯太子也未能幸免!”臭名昭著的花痴草包摇身变成全大陆男人争相追逐的香饽饽,王爷表示很愤怒:“爱妃,对此你难道不想说点什么吗?”“春天来了,桃花开的茂盛了点!喂,你干什么去?”“掐……桃……花!”
  • 星宇战兵

    星宇战兵

    星之宇者,战之兵也,这就是对宇宙巅峰势力星宇战兵的描述,星际战兵的传奇布满整个宇宙,战兵传说流传无数世界,宇宙中的冒险由此开始……。
  • 没有不景气 只有不争气

    没有不景气 只有不争气

    遇到低谷期,你就得努力克服,而且还得一路走过来。在一路走来的时候,我们经常会这样问自己:低谷期是否含有某些发人深省的东西?低谷期实际上意味着什么?它传达了什么样的信息,我们要怎样去理解和尝试呢?而这些问题的答案就是一个:把脚步放慢点!干任何事情,实际上都不可能做到一帆风顺,决策一个比一个英明,措施一个比一个得力。该书告诉我们,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风平浪静、一路平坦的,会遇到许多的坎坷和困难,若不去正视与克服这些关隘,就会彻底地堵塞通往成功的大路,而克服这些困难就需要我们自己争气,因为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