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38000000008

第8章 写不尽的人生百叹(1)

小说是故事。既然是故事,总要发生点什么,我们且称之为事件。

在以前的文章中我曾经提到过,故事常常是由一个或者多个事件构成的。而在这篇文章里,我想说的事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那种社会性的事件,出车祸了、着火了、某矿井瓦斯爆炸了、游行了、发生抢劫案了、群众和警察发生冲突了……不是指这些。其实,小说家们写小说编故事,涉及更多的往往是人物个人生活中的事件,恋爱了、离婚了、生病了、考上大学了、和父母吵架了、遇到老朋友了、发财了、做生意赔了、得罪领导了、买新衣服了、喝酒喝醉了……无数个这样的生活事件如同链条的一个又一个的环,拴结在一起,便是一个人一生的历程。事件是人制造的,在同样的社会时代背景之下,不同的人物一定会制造不同的事件,或者说制造不同的环,拴结成他自己不同于别人的命运链条。众多的不同人物的人生历程,使我们这个人类的世界多姿多彩。

再现独特的人生历程,这其实是许多小说家的追求。

我有一位认识多年的朋友,从来不写作,却喜欢看小说,而且常常是见解颇多,给了我们这些所谓的内行不少启发。因为关系不错,又都好酒,所以隔三差五的,我们就坐在一起喝酒聊天。有一天他说,其实你们这些个弄小说的,就在是写一种感叹。人活一辈子,总得是沟沟坎坎地往前走,当然也有顺利的时候,有时候也撞一回大运。过一道沟坎叹口气,撞一回大运也叹口气。叹来叹去的,人这辈子也就走到头了……我听后频频点头,夸赞这位朋友真是一语中的。

重要的还是人物。小说家刻画人物,有时候写一个偶然,有时候写一种必然,有时候写一个片段、一个瞬间。而有的时候,则要为他的人物铺排一条漫漫人生之路。

那位朋友说他看过叶广芩的《梦也何曾到谢桥》。

《梦也何曾到谢桥》讲的是满清贵族的家族故事。叶广芩写了一系列这样的作品,主要表现不同时代背景之下,满清没落贵族的命运变迁。

这一篇《梦也何曾到谢桥》写“我”那无法了断的血缘亲情,亦写六儿那抹不去的哀伤与怨恨。六儿是两个六儿:“在金家的大宅院里,父亲有过一个叫做舜针的儿子……据说这个老六,生时便与众不同,横出,胎衣蔽体,只这便险些要了张氏母亲的命……更奇的是他头上生角……我说,那不跟龙一样吗……”这个被人们当成了龙的老六在当时最受父亲的宠爱,但是他却早早夭折了。叶广芩让前面的这个六儿早早离开了故事现场,她主要写后一个六儿,于是前面一个六儿便成了后面一个六儿的陪衬。后一个六儿出自一位贫寒的母亲,至于他是不是父亲的私生子,在小说中一直是个谜。因为不是明媒正娶,这个六儿只能和他贫寒的母亲住在金家大宅院的外面,母子俩靠打袼褙为生。父亲经常带着“我”,悄悄到那个普通的小院子探望并接济他们:“父亲去桥儿胡同没有坐他那辆马车,他坐的是三轮,我坐在父亲身边……父亲说,马上就到你谢娘家了,你要听话,别淘,跟你六哥好好玩儿。我问哪个六哥……父亲说当然是那个长犄角的六哥,还能有谁!我听了一激灵,困意全消,我说,真是咱们家的老六吗?”探望谢娘和六儿就是“我”人生历程中的一个“事件”,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女孩,在这里看到了一个与自己家里死去那个六哥完全不同的六哥,看到了与金家大院的生活完全不同的生活,也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父亲:“父亲对这院房,对谢家的投入精神令我吃惊……在金家,谁都知道父亲是一个不管不顾的大爷,他搞不清我们院有几间房,搞不清他有多少财产,更搞不清他十四个孩子的排列顺序和生日。人们说四爷真是出世的散仙,洒脱得可以……”

那位出身贫寒的六儿又是何等模样呢:“树底下有个半大小子在撕铺衬,往板子上抹糨子,将那些烂布一块块贴上去……小子见我们进来了,头也没抬,一双沾满了糨子的手,依旧灵巧地在那块板上抹来抹去……”六儿对来自大宅门的父亲和“我”怀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怨恨和敌意,“在金家,没有人对我说过这样的话,也没有人有过这样的憎恶的态度,这些令我惊奇。特别对‘操你妈’的理解……”而父亲呢,却对他倾注了特别的爱:“被叫了四爹的父亲很激动,他把那个叫做六儿的小子拉到跟前,很动情地细细打量着。我敢说,我的父亲看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都没有用过这种眼光……”

叶广芩描绘一位历史中的父亲,旧时代一位大宅院中的老爷,一位在今天看来十分特殊的人物。还有那个苦命不幸的谢娘,她忧郁,她并不美丽,但是她朴实而又温婉:“我跟父亲到谢家的时候谢娘已经不是什么小媳妇了,从相貌上看,她比我母亲还显老。我想父亲之所以肯和她亲近,愿意到桥儿胡同来,大概图的就是谢娘的温馨可人,图的就是类似虾米皮炸酱面这种小门小户的小日子,这种氛围是大宅门的爷儿们渴望享受又难以享受到的。已经拥有三个妻子、十四个子女的父亲,还要将精力偷偷摸摸地倾泄在桥儿胡同这座小院里,倾泄在并不出色的谢娘和她那拧种般的儿子身上,究竟为了什么……我看着他在谢家的窗台下,光着膀子挥汗如雨地帮着谢娘和泥、搪炉子。谢娘亲昵地摘掉他脖颈上的头发。我就想,这人是我阿玛吗?是金家大院里那个威严肃整的阿玛吗?”在谢娘家里的短暂时光,对于父亲和六儿,对于谢娘都是人生经历中的重要事件,三个人的表现却是截然不同。父亲的爱是一种欲罢不能的爱,一种尴尬无比的爱。他的爱不能改变谢娘的命运,也不能改变老六的怨恨。谢娘的爱又是一种渴求依托渴求温暖的爱,一种哀伤无助的爱。而六儿的怨恨,则又是贫苦阶层、卑贱者面对富有与高贵的怨恨,是一种自尊与坚守:“谢家之所以还能经常吃到虾米皮炸酱面,这多与父亲的资助有关……六儿拼命地打袼褙……他要自立,他要摆脱这难堪与尴尬,就必须苦苦地劳作,将希望寄托在那些袼褙上……”

叶广芩让三种不同的情感与个性,鲜活在同一事件的现场。她写谢娘的贫民小院,还写金家的深宅大院,她描绘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情境。在“我”幼稚的目光中,这样的生活情境美丽而又混沌。在读者的目光中,这两种不同的生活情境不可调和却又水乳交融,显现着微妙的情感与仇恨,那情感让人牵肠挂肚,那仇恨又让人忧虑无奈。叶广芩不仅写了两个身处不同境遇的老六,还写了两个不同性格的父亲,两个老六是两个人,两个父亲却是一个人。还有谢娘,还有“我”,叶广芩为不同的人物铺就了不同的人生之路,让他们痛苦或幸福着,也让他们混沌或叹息着。

后来,母亲知道了父亲的秘密,拆散了这里的幸福与尴尬:“那天我们没有在谢家吃饭,谢娘把我们送到门口,神色凄惨,那欲说还休的神情使我不敢抬头看她。父亲也不说话,只是吭吭地咳嗽,我听得出来,他不是真的咳,他是用咳来掩饰自己。车来了,谢娘冲着东屋喊六儿,说是四爹要走了,东屋门关着,父亲站了一会儿,见那房门终没有动静,就转身上车了……我知道,以后我再也不会到桥儿胡同来看谢娘了,那些温馨的炸酱面将远离我而去,那些五彩的袼褙将远离我而去,那可恶的六儿也将远离我而去。漫天风雪,令人哽咽,我凄凄地叫了一声娘……”

再后来谢娘死了,再再后来就到了五十年代中期,父亲也死了。悲欢离合,生生死死,命运使然,当然是令人无奈。更加令人无奈的是人心。很多年过去了,“我”那了不断的血缘亲情仍然无法了断,六儿那抹不去的哀伤怨恨仍然无法抹去:“我在服装厂的传达室见到了这个叫做张顺针的人……张师傅看了我一眼,从那厌恶的眼神里,我找到了当年六儿的影子。我说,当年我父亲是很爱您的,他对您的情感胜过了我所有的哥哥。张师傅哼了一声没说话,任凭沉默延伸……”

叶广芩把时间跨度拉得很长,或许就是为了让岁月来磨砺那坚硬的人心。又是很多年过去了,“我”那了不断的血缘亲情越来越深重:“六儿在我心里的分量竟是越来越重。常常在工作繁忙之时,六儿的影子会从眼前一晃而过。有时在梦中,他也顶着一头繁重的角,喘息着向我投以一个无奈的苦笑……”岁月不仅磨砺人心,也会改变人的命运。几十年之后,“我好不容易摸索着找到了张顺针的家,当然已不是昔日的桥儿胡同……也就是说,贫困的谢娘的后代,如今已是了不得的富户了……迤逦来到后院东屋,推门而进,一股热腾腾的糨子味儿扑面而来。靠窗的碎布堆里,糨子盆前低头坐着一个花白头发的老人,这就是六儿了。”仍然在打袼褙!但俩人这一次见面,情况终于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我张了张嘴,那个‘六儿’终没叫出来,因为我已经不是当年使性较真儿的混账小丫头,他也不是那个生冷硬倔的半大小子了,我们都变了,变得很多很多。该怎么称呼他,我一时有些发蒙……听了我的话,对方的笑容僵在脸上,我估摸着,那熟悉的冷漠与厌恶立刻会出现……但是,对方脸上的僵很快化解,涌出一团和气和喜悦……”

怨恨化解了,可那血缘亲情却遭到了否认:“张顺针说,您父亲老把我当成你们家老六,把我当成他儿子。从我们家来说,无论是我娘还是我,从来就没有认过这个账。”这让人不得不倍感失落。好在还有那件水绿色的旗袍,“十天之后,张顺针让他的儿子给我送来了这件旗袍。”这是一件六儿亲手精心缝制的旗袍,“旗袍垂挂在衣架上与我默默地对视。”在作品开头的时候,叶广芩就是用这件旗袍引入了故事,最后又用旗袍结束。一件旗袍托起了半个多世纪的恩恩怨怨,同时又承载了多少叹息,多少思绪?叶广芩让叹息或思绪从家族史中升起,飞向了更高远的天空。

有的时候,感叹即无奈。这里说的感叹或无奈并不完全是消极的。人们在一个无奈的感叹之后,常常仍然会热爱生活,仍然会亲吻历史,仍然会坚守本性,仍然会义无反顾地走向下一个无奈。这似乎是一种人性之中永远无法逃脱的规律。

规律,其实是人类的智者永远追寻的目标。科学家追寻大自然的规律,文学家追寻人性的规律。生生不息,追寻不止。

同类推荐
  • 天行健

    天行健

    本书以报告文学的形式记录了1954年由第四军医大学与原第五军医大学合并后的第四军医大学历经风雨沧桑的五十年发展历史。
  • 诗人的春天:法国当代诗人十四家

    诗人的春天:法国当代诗人十四家

    本诗集是为了纪念中法文化交流活动“诗人的春天在中国”举办五周年而特别推出的,由诗歌的摆渡者—树才、孟强和余中先先生翻译,收录了法国当代诗人雅克·达拉斯等十四位诗人的优秀作品。诗集展现了法国诗歌的现代性音调,使读者在聆听、阅读和分享中传播诗歌在文字理解之外的美妙旋律。
  • 中国牌知识分子

    中国牌知识分子

    本书是陈祖芬的中国故事中的《中国牌知识分子》分册。书中以报告文学的形式,收录了陈祖芬大量的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文笔生动亲和,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书中除收录了文字作品外,还配有大量生动风趣插图,画面简洁,寓意深刻。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融理论性、知识性及可读性为一体,它不仅适合小朋友的阅读,同时对成年人来说也颇值得一读。
  • 文学闲谈:朱湘作品精选

    文学闲谈:朱湘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文化记忆的诗性重构:高翔文集

    文化记忆的诗性重构:高翔文集

    本书为“辽宁社会科学院学者文库”著作之一,收集了高翔先生新时期以来公开发表在诸多学术媒体的论文30余篇,分为东北现代文学研究,文艺生态学思想研究、学术传播研究、文学与美学研究等四部分。高翔先生是东北现当代文学研究耕耘最久的学者,在搜集研读东北文学史料方面花费了大量时间,投入了较多的精力,也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本书“东北现代文学研究”编就是这些成果的具体体现,也是本文集最鲜明的特色。如,他对伪满时期的刊物《新青年》(沈阳),仔细辨析其政治上的附逆及部分文学作品的媚敌与遵循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文学之间的较大反差,揭示了在伪满洲国政治高压下的双文化选择,并抓住典型个案深入挖掘,展开重要的文学问题的思考。
热门推荐
  • 最美的时光

    最美的时光

    她的生命似是一个又一个三年拼凑而来的。三年一别离。她活在无尽的别离中。七岁那年,懵懵懂懂。她骂她:“你个死野种。”她冲上去死死的咬住她,牙齿上还有她的血,腥味充满了空腔。十岁那年,苦苦哀求。她跪在地上,看着那个男人决绝毫无留恋的背影,至死难忘。她只能一遍一遍的说着求求你,不要走。那样绝望。他站在她身后说:“你还有我,一辈子我都在。”
  • 心魔Ⅰ

    心魔Ⅰ

    世纪八十年代,青年周正豹(周宇)几次高考都落榜,加上幼年时母亲的不幸遭遇,他内心一直有块阴影。为了除去心魔,他去一家砖窑厂打工。在这里,他被善良的魏大娘夫妇当作“老憨子”(老儿子),收留于东湖劳改农场的砖瓦场。他在那里遇到了善良的玲子姑娘、老奸巨猾的“黄管带”,政治犯杨文章、“老海子”……这个少年,带着心底的阴影,搜寻着凶手的蛛丝马迹。
  • 大佛略忏

    大佛略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少年游之一寸相思

    少年游之一寸相思

    一卷山河图,开启一段江湖传奇。一个是妙手飞贼,正教弃徒,大道千条偏直行的愚者;一个是候府公子,风华无双,任性凉薄无羁束的恶魔;一卷山河图,一场江湖交易,千金酬,万里行,琴歌相和;一记娑罗梦,一笔前尘旧债,初心劫,黄泉引,生死与共。“我以前觉得世人多愚,执于一些无益的情感,反受其累。现在才明白是什么滋味,哪怕你成了这样,我依然不想放手。”
  • 达瓦央宗

    达瓦央宗

    诗人扎西东珠与他的妻子达瓦央宗住在龙布嘉措家中已经快两个星期了。这对年轻夫妻来自卓尼县,这次是专程到黑错市看望龙布嘉措来的。扎西东珠三十岁,其貌不扬,但在当地文学界,已有响亮的声名。他的妻子达瓦央宗二十四岁,这位来自卓尼县城里的藏族女孩,虽然已有身孕,小腹微微隆起,但依旧眉目如画,浑身散发着异域的阳光,美得像一朵带露的玫瑰。而五十六岁的老画家龙布嘉措,虽然刚刚从文联主席的位置上退下来,但仍旧是黑错文艺界元老级的人物,始终挺着笔直的腰板,眯着深邃的眼睛。他的妻子杨格桑四十有六,戴着一幅金边玳瑁眼镜,身材丰满,雍容华贵,仿佛五月的牡丹。
  • 海贼之B叔无敌

    海贼之B叔无敌

    倒霉的主角:为什么这氪金手游如此坑爹?郁闷的主角:为什么我的颜值没了?兴奋的主角:我的外挂终于上线了!弟控的主角:我愚蠢的欧豆豆啊!!最后的主角:来吧,命运之子!今天之后再也没有大海贼时代了!!!备注:封面是穿越前的主角建个QQ群,有兴趣的书友可以加一下:938850353
  • 星际萌植

    星际萌植

    千年后的地球,植物,人,动物,三族鼎立。重生在这个时代的常笑笑只想弥补自己的遗憾。努力在这个陌生的时代活出精彩!
  • 新时期我国竞技篮球项目后备人才培养研究

    新时期我国竞技篮球项目后备人才培养研究

    《新时期我国竞技篮球项目后备人才培养研究》以新时期我国竞技篮球项目后备人才模式研究为切入点,采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数理统计、综合研究等方法,从竞技篮球项目后备人才的界定与分类,竞技篮球项目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竞技篮球项目后备人才文化教育体系,竞技篮球项目后备人才竞赛与选拔体系,竞技篮球项目后备人才训练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退役运动员安置问题6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旨在通过分析影响篮球运动发展规律及我国优秀篮球运动员成才规律的因素,总结国内外篮球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的经验,探索篮球运动员的教育培养规律,为我国优秀篮球运动员的培养提供启示与借鉴。
  • 戴明贤集(第二卷):茶味行役

    戴明贤集(第二卷):茶味行役

    本书为《戴明贤集》第二卷,记录了作者这一生亲历的诸多人和事,是作者从少年到老年的“行状”。作者自认其人生道路平淡,虽有苦有乐,但在大动荡的时代背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政治运动、改革开放)中,不过是一点微不足道的‘茶杯风波’”。在耄耋之年回首人生之路,认为其像茶之味——微涩、稍苦、回甘;又因文中所记多属行旅见闻,故以“茶味行役”为名。
  • 诡案之犯罪心理

    诡案之犯罪心理

    史无前例的诡异案件惊现沥城——城市恐吓者:神秘凶手残杀路人,武术高手被诬入狱,不白之冤该如何洗刷?天生杀人狂:红裙女子接连被杀,十二年秘案再起波澜,谁在布局?审判之手:车祸失踪受害者、正义路人,谁是谁非?拷问人性底线!灭门屠夫:四口之家同时殒命,面部均现神秘笑容?自杀他杀?恐怖盘恒在上空,恶魔在狞笑……贺君行凭着敏锐的罪案现场触觉和犯罪心理模拟,抽丝剥茧,揭开迷雾真相。作为一名执法者,需要拥有缜密的思维和无畏的勇气,但更重要的是面对黑暗,永远要保持一颗光明的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