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39500000011

第11章 春关(5)

郑余庆是在元和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由国子祭酒升任河南尹,元和二年的河南府试便是由他主持。其时,韩愈任国子博士分司东都不久,郑余庆尚未制定《格后敕》,两人交往尚浅。但李贺的诗名,郑余庆还是从韩愈那里听闻了一些,还读过李贺部分的诗歌,府试时,对这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投以了更多的关注。但令他意想不到的是,李贺因父讳而被人举报。情与法之间,郑余庆只能选择后者,拒发李贺举进士的解状。

“前堂争吵者是否被拒解状的昌谷李贺?”郑余庆关切地问道。

“正是,他要来见大人。”胥吏如实报告道。

“让他进来吧,不要拦挡,我要亲自给他解释。”郑余庆叹道。

李贺很快被带到。郑余庆和蔼地和他打招呼,并命仆人设座,奉茶。

见状,李贺也不好意思继续发作,便努力平复下情绪,问道:“为何拒发我的解状?”话音未落,眼泪已出。

“其实,在你这件事上,我是非常不忍心的。一是韩博士的延誉,二是你的诗歌我亲自看过。才华横溢,见解深刻,放眼东都,没有人能比得上的。可是昨天晚上,有人来府衙击鼓喊冤,说是在这次秋试中,我们徇私舞弊,把一个迹涉疏狂、兼亏礼教、缺孝悌之行的人取为上第。”郑余庆耐心地解释。

李贺冷笑道:“大人的意思是说,我就是那个被告?”

郑余庆点点头。

李贺恼道:“迹涉疏狂,兼亏礼教,缺孝悌之行,这些所谓的罪名,你们难道就不调查核实,仅凭他的一面之词就取消我的举人资格,你不认为你们做得极其草率,有失公允吗?”

郑余庆没有理会李贺,只是示意胥吏拿物什给李贺看。那是李贺的家状,府试前交到府衙审核并通过验证的李贺的家庭状况调查表。上面有李贺的姓名、行第、生辰、年纪、籍贯、体貌特征以及祖上三代的名讳、宦秩和存殁等个人资料。

“这可是你们审核过的,怎么,问题出在这上面吗?”李贺不解地问。

“说到这儿,你还得感谢郑大人。当初审核时,我们便发现了问题,请示郑大人,他说你是韩博士推荐的,再加上郑大人也是极爱惜人才,便没再追究。”胥吏说道。

“是何问题?”李贺诧异不已。

“你看,家状上你父亲的名字‘晋肃’之‘晋’与‘进士’之‘进’同音,按规矩,你得避讳,不能参加进士试。但当时,郑大人考虑到,不让你考试实在可惜,便没说什么。本来,这样的事儿,说大也大,说小也小。本朝开考以来,也没有追究这种事儿的先例。可是,没想到,这样隐私的事儿,怎么就会有人知道?还被告上了公堂。”胥吏详细地解释道。

李贺听明白了,一定是秋试中与他争名者所为。但会是谁呢?他百思不得其解。平生没与谁有隙,谁会平白无故对他下此黑手呢?然而,知道了是谁,又能如何?事已至此,唯有恳求郑大人高抬贵手,放他过去!

“郑大人,小生刚才不知大人垂怜,言语多有得罪,望海涵!不知此事可有回旋之余地?”眼泪不争气地在眼眶里打转,怕人看见,借行礼之际,李贺低头,让眼泪悄无声息地流下。泪珠啪啪摔在地上,溅出一朵朵开在昌谷的野菊花。

郑余庆动情地离座,扶李贺起来。他长长叹了口气道:“我若放你过去,一旦上头查起,我的官职不保不说,恐怕要连累那上百举子秋试作废。”

话已至此,再说无益。李贺擦干泪痕,从一个角门悄悄出了府堂。外面的空间真大,却没有立足的地方。找个僻静的角落,李贺面向一隅,让泪水长流,带出他满心的愤怒、悲切、无奈、无助。

皇甫湜得知李贺之事,急匆匆地来见韩愈。“如果不辩明这件事儿,你和长吉都会因此获罪。”他急切而忧虑地说。

“获不获罪倒是其次。问题是我就想不明白,长吉的家讳是违背了二名律,还是嫌名律?”韩愈郁闷不解。

韩愈所说的“二名律”和“嫌名律”是唐代关于避讳的两条法律。比如说,孔子的母亲叫“徵在”。孔子在说“徵”的时候,便不能说“在”;说“在”的时候,就不能说“徵”。此所谓“二名律”,凡双名不专讳一个字。“嫌名律”说的是避讳声音相近的字。譬如“禹”之与“雨”;“丘”之与“酋”。

韩愈愤愤而道:“父名‘晋肃’,儿子就不能考进士;那么倘若父亲‘名仁’,儿子就不能做人了吗?”

皇甫湜道:“你说得对,言辞犀利,一针见血。但只对我们发,有何作用?不如找郑余庆去,和他辩论辩论,把长吉这张解状讨了回来。”

“也只有这样了。你我同去,分量更重些。”韩愈当机立断。

“一个韩博士去就足够了,何用我出马。况且,我也只是个小小县尉,怎敢去和府尹理论?你把长吉带上,当事人到场,更有说服力。”皇甫湜提议道。

韩愈也不勉强他,只是依他的话,和李贺一起乘车去河南府衙。一路上,李贺沉默不语,心情沉重,像一只雨中逃飞的麻雀,惊慌失措,失魂落魄。韩愈看看他,鼓励道:“打起精神,事情也许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糟。我们努力努力,真要不行,再失意也不迟,何苦现在就先灭了自己的精气神儿?”

听言,李贺坐直了身子,报韩愈一个感激的笑。

“其实,比起你此时的遭际,我一路走来所遇的坎坷与无奈,不知要多出多少。”韩愈苦笑道。随之,讲起了曾经艰辛备至的求仕经历。

心中的阴霾,在悄悄退去。李贺忽然感到,他并不孤单。尽管此刻在他的面前,横亘着一条深不可测的深渊,但在对面,韩愈像师长、像亲人般的鼓励,让他的信心与勇气渐渐恢复。

领取解状的人们都已散去,府衙前的空地上,空空荡荡,不见一人。下了车,韩愈带着李贺径直往府衙里走。

一身常服的郑余庆仍然手不释卷,在后堂边看书,边品茶。见韩愈和李贺进来,他起身笑道:“知道韩博士光临,便早早地备了上好的清茶,来,来,请上座。”

韩愈以礼相让,直奔主题:“想必郑大人已洞悉了我的来意,韩某今来只是想和大人探讨探讨避讳之问题。不当之处,还望大人海涵!”

郑余庆本就赏识韩愈,见他态度谦恭,也乐得放下书卷,耐心地和他谈论。

韩愈谦让着,提出了第一个问题:避讳始于何时?由谁制定?

郑余庆大概没料到韩愈提出这样一个常识性的问题,一时竟摸不着头脑,嗫嚅着答道:“当然是始于周朝,由周公、孔子制定,用于教化天下。”

韩愈笑道:“是啊,周公、孔子制定礼法,教化天下。然而,周公吟诗不避讳,孔子不避母名之字,《春秋》对人名犯讳不讥诮不指责。还有周康王钊的孙子,谥号昭王;曾参的父亲名晳,曾子不避昔字。先贤圣人都不避讳,怎么到了我们这里,避讳就显得这样重要了呢?”

郑余庆频频点头,附和称道。韩愈接着问:“不知李贺犯讳犯在何处,竟致拒发解状,黜落进士试资格?”

郑余庆答非所问:“不是我不肯给韩博士面子,而是此事着实非同一般。”

在职级上,韩愈与郑余庆都是正五品,不过,韩愈为散官,与郑余庆的正五品实质上还有不小的差距。但在文坛,韩愈是“文章巨公”,其影响力与号召力远在郑余庆之上。所以,韩愈在郑余庆面前尽管表面谦卑有礼,但因心情的急迫,语气上不由得流露出咄咄逼人的意味。

“不知郑大人可听说过这样的名字?”韩愈问道。

郑余庆道:“不知是哪些,愿闻其详。”

韩愈道:“周朝时有个人叫骐期,汉朝时有个人叫杜度。不知像这样的名字,让他们的儿子如何避讳?是避讳父名中音近的字,把姓氏也改了呢?还是不用避讳,该怎么叫就怎么叫呢?”

郑余庆道:“遇到这样的情况,肯定得把音近的字改读成另外一个音,或者干脆改成另外一个意思相近的字。”

韩愈道:“你说得似乎有道理。那么,按你的方法,比如汉吕雉,为避讳,就得改成‘野鸡’了?”

郑余庆一愣,随之大笑。旁边侍候的婢女、侍卫也忍不住抿紧了嘴笑。韩愈抓住时机,步步进逼道:“郑大人,其实你也知道,现在臣僚上送奏章,皇帝下传谕旨,也没听说要避讳什么字,只有宦官和宫女,才对一些字敏感,以为犯讳不敢说。我们有必要学那些宦官宫女吗?”

沉默,一再地沉默。郑余庆用沉默抵抗着韩愈的说服。韩愈不免着急,但又不好明显表现出来,只有继续发表自己的看法:“我们都知道,曾参是个大孝子,是我们服侍父母的楷模;周公、孔子是大圣人,是我们做人的典范。然而,现在的读书人,不努力学周公、孔子行事,却要在讳亲人的名字上超越他们,可谓糊涂至极!”

郑余庆不住地点头。

韩愈趁机问他:“说了这么多,李贺参加进士试,到底是可还是不可?”

郑余庆不再说什么,取出府印,重重地压在李贺的解状上。

七、剑子

终于领到了解状。有了这纸解状,李贺就获得了进京赴试的资格和通行证,也换上了所有举子都梦寐以求的标志性衣服——白色麻衣。穿上一袭白衣,李贺顿觉改头换面,扬眉吐气,虽未“迁莺”,却似登第。

领了文解,穿了麻衣,初冬之际,李贺踏上了西去长安的官道。一路上,不时遇到进京赶考的举子。他们三三两两,白衣如雪。或骑驴,或乘马,或坐车,或仆从如云,或形单影只。一路风霜,满面征尘,但不管怎样,他们的内心,都怀着无比美好的希冀和光荣的梦想。

数日后,李贺抵达京师。在心里,在梦里,他已将京城描摹了无数次。然而,当它真实地出现在眼前时,李贺还是被它深深地震撼了。如果它是一片汪洋,那么,他一定是那尾半寸来长的小鱼,满心畏惧,又满心新奇地游了进去。

夕阳在李贺跨进城门的一瞬间沉了下去,留下一抹橘红,和暮色做着最后的抗争。忽然,“咚”的一声巨响,自西而东,像闷雷从头顶滚过,震得整个城市微微一颤。人们的脚步明显加快。接着,又是一声。李贺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四下张望。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身着白色麻衣的举子。长安的冬天,大概除雪之外,这又是一道白色的风景。

暮声隆隆催月出。李贺想起,这是官街鼓敲响了。循声望去,远远地,钟鼓楼高高耸立的尖顶,在暮色苍茫中隐隐浮现。第一声是从那里发出的,但他却并不能听见,只有街边官街鼓接到它的命令,次第响起时,他才深刻意识到,自己是真真切切地进入京城了。

一弯新月,终于忍受不住鼓声的震撼,有些懊恼,有些惊恐,有些羞怯,有些战栗地跳了出来,哀哀地看着将要沉静下来的城市,似乎在请求,不要把它孤零零地抛在半空。然而,没有谁能听见它的呼声、读懂它的表情。

李贺读懂了,他感觉第一次来到京城,站在长安城的街道边,听着官街鼓撞击心扉的自己,就是这弯孤独茫然的弯月。不过,他比弯月幸运的是,在这个大海般的城市里,他有族人可依,有亲人可投,一时的落脚寄居倒不是问题。

官街鼓渐敲渐紧,眼看八百下就要敲完,李贺不由得加快了步伐。风从宽阔笔直的街道间刮过,吹散了暮鼓的最后一响,一天正式拉上帷幕。李花酿的浓香在皇城王府的上空横冲直撞,无孔不入地提示着他,这就是京城,寄托着依赖着、实现着落空着无数士子人生梦想的地方。京城,终于来到了京城,不是在梦中,而是双脚踏踏实实地踩在了这块能蒸腾自己,更能消融自己的热土。李贺不停地提醒着自己,一定不能让路途的疲惫、暂时的潦倒打垮;一定不能让信心和勇气睡着。因为这是在京城,在梦想和希望的身边,离功成名就一步之遥。人家门前的灯笼,次第点亮。李贺知道,没有一盏是为他而点。但他相信,必有一盏等他去点。他一定会在这个汪洋般的城市中,找到那盏属于自己,需要他来点燃的灯盏。

李贺一路问询着,找到十二兄李佩居住的地方,在门口正遇十二兄外出归来。李佩任春坊正字之职,为东宫官。具体任春坊何职,现已不可考证。但这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个京官,在京城有相对固定的住址,可为从老家来的族弟李贺提供一定的帮助。

虽然是在晚间,但院落的格局布置清晰可辨。从规模上判断,这绝非一般寻常百姓之宅院。庭院宽阔,中堂气派。中堂前后,分别建有北堂和南堂。堂屋之间的院落中,植有花草,但更多的却是高大挺拔的榆树和槐树。榆、槐是两种生长缓慢,朴实笨拙的树木。但在这里,它们却棵棵粗壮,株株笔挺,如戟似剑,直指云天。用无声的语言,诉说着岁月的无情与多情,展示着生命的力度与高度。

“能有这样一所宅院,十二兄着实不简单啊!”李贺对前来迎接自己的李佩啧叹道。

“都是祖上的庇荫,我不过是个东宫散官,如不是有这处传承数代的祖宅,恐怕在长安城还得赁房居住。”李佩叹道。

十二兄的话让李贺感到悲凉,但同时又让他感到与李佩同为诸王孙的自豪。

青衣先众人一步进屋,点燃了火烛。明亮的灯光,倾洒满屋,温暖而安静。十二兄解下腰中佩剑,将它挂在书架左边的墙壁上。摇曳的烛光,把剑的影子拉得细而长,使它看上去更多几分灵动和冷峻。

同类推荐
  • 洛克菲勒自传

    洛克菲勒自传

    洛克菲勒的巨额财富来源于他谨慎地利用每一枚硬币,一分钱也要用在恰当的地方,这也许是洛克菲勒构建起如此庞大的财富大厦的秘诀。洛克菲勒回首往事,重拾记忆的片段,讲述那些大大小小的耕耘与欢愉。本书是一部深入挖掘洛克菲勒内心世界和完整展现其人生经历和丰富的商战阅历的作品。将洛克菲勒身上所发生的逸事结合他的人生理念,生动揭示出令洛克菲勒受益一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解密其成功之道。
  • 海明威(走近世界文豪)

    海明威(走近世界文豪)

    “走近世界文豪”丛书是一套以学生、教师以及广大青少年文学爱好者为主要对象的通俗读物。它以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文字向读者系统地介绍世界各国著名的文学作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品。让我们随着这套丛书走近世界文豪,聆听大师们的妙言,感受大师们非凡的生活。在品读这些经典原著时,我们体会着大师们灵动的语言,共享着人类精神的家园,和大师们零距离接触,感受他们的生命和作品的意义,我们将能更多地获取教益。让我们每一个人的文学梦从这里走出,在人生的不远处收获盛开的花朵和丰硕的果实。
  • 开启“视窗”的巨人:比尔·盖茨

    开启“视窗”的巨人:比尔·盖茨

    本书是人物传记故事,生动地记述了美国著名企业家微软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成长、创业和成功的传奇经历。比尔·盖茨1955年出生于美国的西雅图市,他从少年时代开始迷恋计算机,并显示了出众的天赋。20岁那年,他与伙伴保罗·艾伦一起创办了计算机软件公司——微软。经过30多年的奋斗拼搏,微软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电子计算机软件生产企,比尔·盖茨的私人财产也达到世界第一位,成为全球首富。比尔·盖茨在世界最大慈善家排名榜上也多次位居第一。
  • 拿破仑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拿破仑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法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人称“奇迹创造者”: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执政,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兼任意大利国王、莱茵联邦的保护人、瑞士联邦的仲裁者:曾经占领过西欧和中欧的大部分领土,使法国资产阶级革俞的思想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
  • 千古圣君:李世民

    千古圣君: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唐太宗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经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本书介绍了千古圣君——李世民的传奇一生。
热门推荐
  • 权少请关照

    权少请关照

    宁城沈家,好女成双。大小姐沈如精明能干,二小姐沈嫣娇俏可人。某天,多出一个三小姐——沈婠。沉默寡言,貌不出众,像一株风中小白梨,柔弱无依。沈父:“养着吧。”沈母:“贱人生的女儿,还是贱人。”沈如:“一股小家子气。”沈嫣:“祁哥哥最讨厌菟丝花。”沈婠冷笑:别着急,慢慢来,一个都跑不了!……前世,沈婠鲜血流尽,内脏掏空,死在冰冷的手术台上。终年三十,无儿无女。今生,她为复仇而来,步步为营,把宁城搅得天翻地覆,却无意间招惹了大魔王。权捍霆,人敬一声“六爷”,冷心无情,身份成谜。【小萌包】据说,权宝宝出生那天,权爸爸痛得死去活来。嗯,被权妈妈咬的。……【食用指南】:双处双洁,无虐无误会,苏爽甜腻撩炸天【推荐鱼儿完结文】《纨绔拽媳》:
  • 执爱在手,长夜不凉

    执爱在手,长夜不凉

    哪来的那么多的突如其来的情深不悔,在那一开始都不过是恰恰刚好的眼缘,以及之后相互吸引着彼此的真性情。也没有那么多的毫无道理的仇恨,那大多都只是因为心里欲望难平时,欺软怕硬又避重就轻地为自己找一个渲泄的便捷出口。她想,她所求的其实也一点不复杂:不给我的,我不要。不是我的,我不爱。不要我的,我不要,不爱我的,我不爱。
  • 双面娇妻

    双面娇妻

    她和他本是天生敌对。没有那场变故,他们或许永远失之交臂。她和她本是没有血缘的姐妹,却因为一场阴谋,成为生死敌对。她和他是青梅竹马,可是最终,他却害自己面目全非。一场阴谋毁了她的容,却成全了她和他。让原本的错失变成了相濡以沫。仇恨面前,幸福却又太单薄。究竟是放下一切爱,还是用他去搏?
  • 不如长眠你心中

    不如长眠你心中

    “做我的独宠,到我玩腻为止。”第一次重逢,他赢了她官司,想要独自霸占她。地狱般的索爱,沦为恶魔的唯一。“你玩够了,那我滚了,再见。”她走得潇洒。恶魔总裁全世界通缉:“女人,想逃?”这是一场征服与反征服的游戏,她输不起,唯一能守住的只有自己的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周瞳探案系列Ⅰ:死亡塔罗牌

    周瞳探案系列Ⅰ:死亡塔罗牌

    在一系列离奇的自杀案中,呈现出一个共同的特点:死者都是用铁钉结束了自己的牛命,并且手中都握着一张有着死神微笑图案的塔罗牌……警方断定这并非自杀,但死亡现场离奇荒诞,作案手法扑朔迷离,案件一时陷入困境。警花严咏洁和天才少年周瞳为了查明真相,深入险境,展开了一段斗智斗勇的惊险旅程。在侦探过程中,石化巨头公司被日本某会社吞并,引起了严咏洁和周瞳的关注,日本之旅,更发现惊人线索,东洋狂人摩拳擦掌,正试图再掀狂澜,荼毒中国亿万民众。家仇国恨,周瞳等人难以坐视,性命相搏,誓与贼子周旋到底……
  • 明伦汇编家范典戚属部

    明伦汇编家范典戚属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狼性生存:人生必知的强势生存之道

    狼性生存:人生必知的强势生存之道

    本书将狼道智慧与个人及企业生存发展现状有机结合起来,揭示了狼族驰骋天下、历久不衰的奥秘,并结合现代企业特点总结出一套职场生存经验。
  • 流过岁月的河

    流过岁月的河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穿越母系社会

    穿越母系社会

    意外重生到远古,阿妈是威严睿智的部落族长,阿姐是彪悍拽霸天的女汉子,外加一只偶尔中二的小舅舅,方瑶表示族二代神马的感觉着实不错。不时还有族人送个花献个草啥的,只是,你那一副“求生娃”的表情真的没走错剧场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精灵之格雷

    精灵之格雷

    少年自合众地区启程,穿越者的征途即将开始。无忧无虑的旅行终将结束,世界会让穿越者苏醒。自然,已被刮分殆尽,唯有天灾,才是正途。这是一代“天灾”无可复制的传说,一个“穿越者”的觉醒之路。(精灵宝可梦,神奇宝贝,宠物小精灵,口袋妖怪) 书友群:783071585